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物质质量

化学物质质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物质质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物质质量

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启发式教学;教学质量

人的素质是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属性为基础,但后天通过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而获得新的属性。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不仅能够强化和优化先天素质,而且能够充实和扩展后天的素质,促使人们能够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时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1 转变教师教育理论,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前提

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既要培养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大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手段,又要重视目的;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又要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看课本,而要放眼临床实践的需要;教学中既强调教与学,也要重视探究和体验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走出来;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又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做到全面发展,既要重视优等生,又要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学中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自信心、对挫折承受力等的培养。

2 深化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注意:

2.1 结合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践要求,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案例、事件引入教学内容,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的实际生活常识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学习生化的兴趣。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展示出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采用清晰的动画和图片,使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便于记忆。

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化学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变化多样、新的知识理论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吃力,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也就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注入式、满堂灌、抱着走的教学方式,要使学生养成自主的,独立的进行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既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点明关键,寻找线索和思路,有步骤,一环扣一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之中解放出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定代表性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采用讨论法,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放权给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达到共同的目标,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4 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学过去是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现在多采用探索性实验,例如酶的专一性、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学到酶具有专一性、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具体影响,对酶的这些性质通过动手能力亲身体验,既便于理解和记忆,又便于拓展这些性质,甚至在实验中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5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找回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学生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由于过去长期认为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只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丧失。课堂教学中常听到的是:“老师,我听不懂”、“老师,我不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鼓励,慢慢让学生在小组发言,多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逐渐转变为“老师,我试一下好吧!”。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加上及时的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展现自己。

3 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和知识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师行业,爱岗敬业,教师工作就是在自身素质优化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优化。教师应在言行方面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自身的各种能力培养,又要有介绍古今中外优秀人才的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取长补短。

在知识水平中,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对教育学、心理学有良好的修养,对生化知识及其边缘学科不断学习,而且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临床中解决实际问题。

第2篇

一、注意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初中生大多存在厌学情绪,对事物缺乏应有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学习习惯不好,常常存在得过且过、自我放弃的态度。对此,教师要端正对学生的认识,以对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更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 的提高。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言和体态语言,面带笑容,把微笑带给每个学生,切忌语言粗俗乏味,用文 明礼貌、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起自信;课堂外,注意关心学生,天气变了提醒学生加衣服,学习掉队了要及时辅导,有困难及时帮助,师生之间要架起信任的桥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与此同时,教师不仅要“闻道在先,学有专攻”,具有丰富的专业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的头脑丰富而睿智,而且要有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不能因为学生能力低就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注意知识的新动向和新发展,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走在本学科的前沿,掌握必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广闻博学,追求卓越,才能在学生中更具感染力,使学生乐于接受,达到提高物理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成功地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中来,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答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实验中设计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环节,引发学生好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悉心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预习指导

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的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理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的方法指导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教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清楚教师的总结。

3.复习及作业指导

指导学生一是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路,回忆课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的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四、 开展小组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走进课堂、分工合作的学习形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各守其阵、闭门造车的学习形式,加上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整个过程已成为一个远不只是认知的过程,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物理课的大多数科学探究, 应该分组进行,每组4-6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负责从不同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学生在分工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了交流、交往能力和竞争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用物理的意识。

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 前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都是现代科学的代表性学科,其高速发展直接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时代之后注定是生物工程的时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引起重视。

二、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其目的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构成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而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化学的延伸学科,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以及调控的科学,借此为基因的检测和制备、基因诊断和治疗、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提高思想素养来提升教学成果。如果一个老师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永远停滞不动,那么任他有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经验,其教学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兴趣。比如老师在讲授基因工程一章时,如果老师自己实际操作过,那么他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把理论知识讲授得更加具体。涉及表达体系时,阐明载体多样性,并结合各自特点以及自己的经验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展示给学生。尤其是给研究生授课时,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和具体的知识体系,而且对他们课题的设计和完成都能够给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当然,如果老师只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而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那么他就会失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而这种思想的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人格和专业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医生永远面对的都是痛苦的病人,都是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患者,如果医生没有舍己为人的情操,没有对病人的爱心和怜悯之情,那么他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有意无意地将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教学中,积极而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中, 教学模式比较程序化, 即教师讲解- 学生操作-预期结果- 实验报告。很明显,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 学生往往上完一个学期的实验课了, 仍不知道这个学期的实验课上了什么内容。事实上, 教师最重要的讲解内容就是实验的要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例如, 在讲解质粒DNA 的制备实验中, 碱裂解法提取DNA 质粒要用到三种溶液: 溶液I、II和III。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这三种溶液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可以把同为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组DNA 和质粒DNA 分开? 等等。通过提问, 使学生把理论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共同讨论, 激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着主导作用, 教师准备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3 ]。因此, 教师在课前除了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写好实验教学教案, 并且还要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改革传统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因此,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 除要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外, 还应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内容, 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培养新型人才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 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教学实验。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的仪器设备, 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 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乃至学术论文。

设计性实验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此外, 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精神, 是培养学生终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设, 不仅使实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讨论型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除厌学心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容庞大, 理论复杂而抽象。众多的结构式、反应式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眼花缭乱。多数学生反映打开生化书就感到头疼, 愿意学习生理课不愿学习生化课, 感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好像对临床用处不大。针对这种情况, 联系临床和实际的讨论题或病例能极大地引起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不愿学到愿学, 从强迫学到主动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加强思维, 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往往带有章节的独立性, 尽管授课教师对相关章节做了一些联系, 但学生缺乏将相关内容横向联系的能力, 分析问题时往往带有思维局限性。按系统、跨章节的讨论题或病例可引导学生加强思维, 全面分析, 从相关章节内容的相互联系中找到答案, 自觉地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活跃了思维, 提高了综合知识的能力, 也为将来临床分析病例打下基础。

六、结束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该进行自我提高,其次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善,只有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果宇;冯维杨;李树德.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基础医学教育.2013年3月,第2期,166-168.

第4篇

怎么样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怎么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知识?这些都是需要课前反复斟酌的。比如可以设计些学生互动环节,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最后,还要做好多媒体课件。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把课本单一的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生动语言,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趣的内容2]l。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比如丰富的图片、逼真的动画,都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理解。在课件制作中,尽量选用通用字体,避免电脑不兼容而出现乱码。版面不要过于复杂,避免文字过多而成为放大的课本。

2课堂的教学

2.1重视第一节课

对于一名医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历来都是学生很敬畏的一门学科,首先它是医学基础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以后学习临床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学生想学。然而,当学生打开生物化学教材的那一刻,立即便有了畏难情绪:太多的反应式,太多的抽象知识,太多的问号,,。这是作为一门生化老师最初将要面临的问题,怎么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兴趣也有动力去学习它。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使人感兴趣的问题应该是新鲜有趣的,所以将绪论讲得新鲜有趣,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因此,第一节课绪论的讲解非常重要。很多人对绪论的理解就是走走过场,尤其是新大纲下,学时压缩后,更觉得可有可无,随便说两句,马上就进人正题。但是事实上,从教学角度来说,如果第一堂课能够释然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又可以激发大家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怎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兴趣学?首先,不要盲目的一开始就照本宣科的阐述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目的等。而是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形象的例子来J唆慢引人生物化学的定义。例如:可以问学生“你们听说过糖尿病吗?它是怎么发生的?”“维生素c有什么好处啊”“听过亲子鉴定吗?“等等,从这些大家感兴趣的例子,通过老师的引导,J唆慢引人正题,了解生化要学什么?学好生化就可以解释一些疾病的发生。其次,可以引今据点的介绍些生化的发展:起源很早,现在应用很广泛和未来基因时代不可估量,让学生产生对生化的兴趣。当然,最后一定要告诉学生学习生化的方法,只要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克服困难的。

2.2突出重点,弱化分子结构

学生在生化学习过程中,第一印象就是满篇的分子结构式和大量的化学反应,容易使学生产出畏难情绪。在新大纲下,学时的减少,目的也是让我们要突出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结构的阐述比例可以减少,反应详细过程的讲解最好弱化,而取而代之的是反应的总体过程及其反应的结果,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正常人机体内的代谢总过程及生理意义,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更紧密地结合临床,分析在疾病模式下,病人机体内的代谢发生什么变化,从生化的角度怎么解释病因及如何有效治疗。这不仅重点更为突出,而且也紧密结合临床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2.3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实验教学

生化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老师普通重视理论课的教学而忽视实验课。尤其在新形势下,教学学时减少,往往的做法就是压缩实验学时,这样更容易让老师上实验课敷衍了事,缺乏耐心。如果加上有些学生自身对实验课的重视也不够,做实验马马虎虎,迟到、早退、缺课现象时有发生。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呢?首先,优化实验项目。比如以前要4个学时完成的实验,我们可以有效的进行组合,将一些不是关键环节的实验过程通过实验老师完成,而对于验证实验的重点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实验操作的机会,还可以有效减少学时。其次,对于实验的选择要有所侧重,挑选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来进行。当然,更可以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探索,适当融合多个知识点来进行实验操作,更能有效提高实验的效率。我们必须摆正实验教学地位,加强实验教学管理,重视老师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的改进目前医学教育普遍采用“三段式教学”,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把三者分割的很开,导致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基本脱节。学生不知道学生化究竟在临床上有什么用处。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以往这种教学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病例来讲解生化的理论,并通过提问适当的启发学生,既可以让学生兴趣增加,而且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比如讲血氨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结合肝性脑昏迷这个疾病,阐述其生化病变机制,并启发学生如何通过有效控制血氨来源减少血氨去路的原则,寻求治疗方法。这样课题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兴趣浓厚,理论与实际也有了很好的结合,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3课后的巩固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新课程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85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的兴趣,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积极探究、乐于接受的课堂。及时将教育观念贯穿于教与学的行为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这样的课堂,真正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二、加强实验课堂教学

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大多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尤其是生物领域的丰富性和实验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但当学生学到生物基本概念、专业用语等时,便会感到生物的抽象难懂,渐渐会望而生怯,兴趣全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既可以激发主动参与生物学习的热情,又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开展生物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围绕课本中的某一现象或结论,让学生通过提问――假设――定案――实验――结论的程序展开探究式实验活动。实验中,学生合作互助,探究交流,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当然生物实验活动也可以拓展到课外实践,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帮助学生以课外知识来充实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提问中学到知识

提问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并且尽量从学生的身边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地去回答。比如我们在讲视力的形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我们周围的盲人为什么看不见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们的眼球坏了。那继续问:一个眼球完好的人是不是就一定能看见呢?那还必须保证视神经和大脑的视觉中枢要完好。这样就可以得出视力形成的三个要素。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科学的设置问题的情境,用词准确,语言清楚,使学生清楚领会教师给出的学习信息。

比如在讲动物的行为时,你如果直接问学生动物有哪些行为,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回答,而我在提问前先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在视频播放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鸟儿的飞翔,鱼儿的游泳,孔雀开屏,蚂蚁觅食,蜘蛛织网等等。视频看完后,学生往往就能很快总结出动物的几种行为。提问除了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外,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即兴提问,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课上会提出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回答好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关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教学模式予以革新和优化,促使教师以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将着力点置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之上。

(一)合理O计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遵循着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序。如若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妥当,各环节衔接紧密,学生就能逐次深入,感受到生物学习的逻辑性,并伴随着层层相扣的课堂教学步骤走入自我思索和主动探究之中。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衔接得当的课堂教学安排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保持主动学习的精神。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坚持适宜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接受学生的各种质疑和不解。同时,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生对于生物枯燥无味的认知,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课堂教学活动,将试验、调查、资料分析、模拟制作等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身实践,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其实践能力,并激发其对于生物的兴趣与热情。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22

自我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地志愿无偿献血比例正逐步提升,志愿无偿献血正成为当前无偿献血的主流,同时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各地也更注重献血服务工作。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除了重视献血常识的宣传,鲜血服务的提供以及便捷舒适的献血环境和场所改善,是促进志愿无偿献血的基础,进一步提升献血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才能保持志愿无偿献血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组建出一支相对固定的志愿献血者队伍,充分保障临床用血的需求,因此,强化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可以不断提高志愿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通过人文服务理念,注重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为献血者的再次献血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现对如何加强献血服务质量作些探讨。

树立人文服务理念

献血护理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的专业工作,献血服务依靠护理人员通过指导、关怀及照顾措施来体现献血服务质量和水平。由于献血者都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心理状态、知识层次及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需要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宣传解释:护理人员要热情、主动、礼貌地接待每一位献血者,使用“您好,请坐,谢谢,对不起,请提意见”等文明用语和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及心理沟通,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向献血者细致地讲解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使献血者充分认识到健康的公民适量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同时让他们知道在献血时空腹、疲劳容易引起献血反应,采血前饮酒、熬夜等容易造成ALT偏高,造成血液的浪费。用耐心、细心、贴心和真心换取献血者的爱心,进一步体现血站良好的人文关怀,使处于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健康适龄公民都能加入到献血行列中。

采血工作方面:采血人员用高质量的护理技术采集手指血标本,必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选择肘正中或贵要静脉进行穿刺,操作轻柔保证一针见血率,尽量减少穿刺带来的疼痛,避免献血者因恐惧和疼痛造成精神的高度紧张。采血护士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尽量选择不同的话题同他们进行交谈,以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并尽可能伴以鼓励和敬佩的话语,使献血者亲身感受到安全、温馨的氛围和被人尊敬的感觉,使他们有个自信、愉快而顺利的献血经历,为再次献血树立更大的信心。

做好献血中的护理工作

在献血过程中要加强对献血者的细心观察和护理,一旦发现献血反应,无论是轻度、中度或重度,医务人员都要沉着、冷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立即停止采血,让其平卧、抬高双脚、松开衣领及腰带,得到充分休息,给予适当进食或饮用浓糖水,以此缓解不适症状。保持空气流通,更不能让其他献血者围观,以防发生连锁反应;对重度者,可针灸或按压人中、合谷等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和体温变化,必要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及镇静剂,可很快恢复正常;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和疑虑心理,稳定其情绪,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对重度献血者应委婉告诉他以后不要再献血了,并做好记录,真正让献血者感受到无偿献血时人文关怀的亲切感,使每一位献血者真正从内心深处乐于接受无偿献血。

献血后服务工作

建立合理的接待标准:流动献血受到其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提供宽敞的空间。在进行无偿献血工作时应有效开展工作,保证采血的各个环节能按质按量有序进行。特别是在献血者数量多而集中超出当前流动采血车的接待能力时,更要做好解释工作,血站应建立有效应急处理措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用最快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献血者。

保持针眼清洁,防止感染:完成献血后,告诉献血者保护好穿刺部位,用3个手指用力按压针眼部位10~15分钟,防止皮下血肿的发生。并叮嘱献血者不要好奇地打开贴有创可贴的部位看针眼,保持针眼部位清洁,12小时再取创可贴。24小时内针眼不要接触水,以防感染。

适当休息及合理补充营养:献血后休息20分钟左右,并可提供一些饼干、牛奶、糖水等营养品,并告诉献血者3天内比平时多喝一点饮料或水,有助于血容量的恢复;0.5小时内不要吸烟,补充营养不要过量,个人活动要适度,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防发生意外。部分献血者献血后有疲劳或困倦感,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担心。献血者要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心态平和,要有充足的睡眠,1~3天可自行恢复。

讨论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献血服务质量的提高永无止境,特别是献血服务者所面对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人群不同,整个社会大环境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层次人群对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让献血者满意是献血服务和活动的结果,让他们理解献血的重要性,感到献血是值得的,在献血过程中得到尊重,献血行为得到认可,需要通过献血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来体现,让他们愉快地参加献血是对血站献血工作的支持,能对潜在献血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广大护理人员不断吸收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确保献血服务质量和要求能满足广大献血者的需求,赢得献血者的口碑,利用献血者的口碑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宣传效应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志愿无偿比率,让无偿献血最终达到志愿化。

参考文献

1 刘小雯,陈侠英,吴瑞欢,等.质量文化在血站护理治理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5-56.

2 陈耀秀.建立招募志愿无偿献血者的体会.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71-272.

第7篇

关键词:服务质量;无偿献血;血荒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1998年10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下文简称《献血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标志着我国公民献血正式进入无偿献血时代。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自从实施无偿献血以后,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从1998年的5%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

随着经济、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国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每年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当前,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血用得多,采得少、供得少,供需就失去平衡。尤其是2010年以来,全国很多地区陆续出现“血荒”。

2012年初,温州一位王女士因丈夫手术需要用血,于是带着自己10多年累计献血达1600毫升的献血证到温州市中心血站求血救人,不料却遭拒绝。“献血功臣取血遭拒”的消息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和其他血液管理的负面新闻一样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公众的献血热情,使一些地区“血荒”现象愈发严重。很显然,这件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州市中心血站有关工作人员缺乏为无偿献血者服务的意识,服务态度差。联系到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血荒”现象,本人认为只有提高血站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业已出现的血荒危机。

1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指产品生产的服务或服务业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格罗鲁斯认为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范畴,它取决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即期望的服务质量)同其实际感知的服务水平(即体验的服务质量)的对比。

无偿献血服务质量也是一个主观范畴,它取决于献血者期望的献血服务质量与其体验的献血服务质量的对比。如果献血者期望的献血服务质量高于其体验的献血服务质量,献血者就认为献血服务质量好。献血者认为献血服务质量好,他(她)愿意再次献血的愿望就会强。反之,如果献血者期望的献血服务质量低于其体验的献血服务质量,献血者就认为献血服务质量差。献血者认为献血服务质量差,他(她)愿意再次献血的愿望就会弱。因此,血站应努力提高献血的服务质量,让更多无偿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最终成为固定献血者(至少献血三次并保持每年至少献血一次的人或一有电话联系就前来献血的人)。

2无偿献血的必要性

2.1人造血液还不能完全代替人体血液全部功能

今天,人类医学科研日新月异,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已经研制出人造血液,但还没有研制出一种能完全代替人体血液全部功能的人造血液,供临床医疗急救和战备使用。目前,人造血只有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还不能执行输送营养物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以及免疫和凝血结痂等多种功能;人造血在人体中的寿命也不够长。人造血只是被用来急救。因此,血液这种宝贵的物资,目前还只能从健康适龄的人体中获取。

2.2通过无偿献血获得的血液是安全的

《献血法》实施以前,一大批中国最贫穷的农民都以非法卖血给“血头”(就是那些非法收购人的血液的人)来补贴家用或以此为生。然而,“血头”们在非法采血过程中用的采血工具相当简陋并缺少最起码的卫生措施。不卫生的采血行为为病毒的蔓延制造了条件。

据报道,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的村民开始卖血。据不完全统计,全村的所有成人几乎都去卖过血。村民当时就想卖血赚点钱,没想到被感染上了艾滋病。周边的几个村子也陆续发现了艾滋病毒感染者。而血站是具备整洁、卫生和安全的采供血作业场所,为献血者了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可以确保献血者安全。无偿献血者不像有偿献血者那样为了经济或其他利益而隐瞒病史,病情,他们献出的血液是低危的安全的血液,这是全世界推广无偿献血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无偿献血获取的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输血者的安全。

2.3提升无偿献血的服务质量,化解血荒危机

2.3.1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服务

扩大无偿献血的广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的了解。血站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可考虑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社区宣传栏、霓虹灯、显示屏、灯箱、海报、路牌、标牌、布幅、旗帜、遮阳伞、公交车、候车室、候机室、电话亭等多种媒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无偿献血,让更多潜在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的渠道。

提高无偿献血的深度,使潜在献血者踊跃献血,使献血者重复献血。目前,有关部门对无偿献血的宣传还不到位。宣传的口号过于简单。无偿献血宣传必须要认真细致地向社会公众宣传血液生理知识、无偿献血常识、献血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只有这样,社会公众才会相信无偿献血的宣传,才会会打消对献血的顾虑,也才有可能投身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才有可能成为固定献血者。

无偿献血宣传不能局限在城市、县城、城镇,要延伸到农村,把无偿献血知识送到农村的角角落落。血站要针对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无偿献血宣传与动员。

对中小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使其从小接受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这有利于为其日后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打下基础。另外,虽然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还未到法律规定的献血年龄,暂时还不能参加无偿献血,但通过宣传教育他们将向其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无偿献血,鼓励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参加无偿献血。

2.3.2医生、护士提供无偿献血示范服务,为全社会作无偿献血的表率

作为医务人员,医生、护士有责任、有义务带头参加无偿献血,为全社会作表率。血站要有序组织当地各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参加无偿献血,而不要等到“血荒”时才这样做,并且要求他们一定要着工作服,一定要到献血车上献血,而不是让献血车开到医院去,使社会公众看到长期以来一直有医护人员在献血,这样有利于让医生、护士参加无偿献血的行为形成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社会公众参加到无偿献血中来。同时,社会上的“医生、护士不参加无偿献血”传言也将不攻自破。医生、护士参加无偿献血这一事实将有力地向社会公众传递这样一个信息:献血无害于健康。

当然,作为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如果自己不参加无偿献血,就很难说服别人,尤其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参加无偿献血。而医生、护士如果自己不参加无偿献血,那么他们的亲朋好友就会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传递医生、护士不参加无偿献血的信息,这对无偿献血事业来说是个莫大的打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生、护士参加无偿献血已经没有选择。

2.3.3提高无偿献血的便利性

无偿献血完全是利他行为。一个人不会为献血去专门请假。即使有人为献血去专门请假,也不为他人所理解。很多人因为不方便,例如,生活地点、工作单位离最近的献血点太远,而放弃献血行为。叶丽霞(2011)等人的调查也表明,在感觉献血不方便的献血者中,有61.9%的人不愿意(或不清楚是否)再次献血。因此,献血车应深入社区、高等学校、部队、厂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农村为潜在献血者提供献血服务。献血车停靠时应就地进行无偿献血宣传。献血车应定时、定点提供规律性的献血服务,为潜在献血者提供充分的献血服务信息,这将为他们参加献血提供极大的方便。

2.3.4为献血者积极提供护理服务

为消除献血者的恐惧、担忧、紧张等心理状态,血站应为其提供舒适、安静、温馨的献血环境。护理人员应该用亲切、友善的语言与献血者交流,了解其目前的心理状况,同时告知献血者各种注意事项。

采血时,护理人员要技术熟练,做到无痛穿剌,一针见血,无血肿、无双针,尽量减少献血者的疼痛。对首次献血者,要主动向其介绍献血过程中应该如何配合,并对其进行心理调节,有效防止出现不良的献血反应。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采集过程中是否顺利。耐心的护理服务给献血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减少心理的恐惧,从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2.3.5提供合适的服务让献血者明白自己所献血的去向和用途

献血后,很多献血者都想了解自己所献的血的去向和用途,是否起到了作用,会否被浪费,等等。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来满足献血者的这一愿望。一旦出现负面消息,就很难向献血者解释清楚,而献血者也极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合适的途径,满足献血者的这些愿望,使其放心地献血。

2.3.6尊重献血者,对其爱心进行认同

无偿献血完全是一种利他的行为,这体现了献血者对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的一种担当。他们的义举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国内外采供血机构普遍为成功献血的人士赠送小礼品。这些小礼品虽然不贵,但却体现对献血者的尊重,对其爱心的认可和赞许。这些小礼品的种类的选择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血站可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得受欢迎的答谢物品的信息,并据以选择。

我国已经制定了《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对无偿献血事业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个人、集体、省(市)和部队给予的奖励,但这对于无偿献血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政府还应出台措施,鼓励各单位员工参加无偿献血。在由政府组织的各类单位评奖评优中,政府应给无偿献血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加分。同时,政府应出台措施,要求各单位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鼓励本单位员工参加无偿献血,在评奖评优时对参加无偿献血的员工给予加分。

2.3.7做好献血后的随访服务

献血后,要努力做好随访工作,扩大随访的范围,发放名片,以减少献血者尤其是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对献血后的担忧。向无偿献血者报告其血液的化验结果。鼓励血液化验合格的献血者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并带动亲朋、好友、同事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同时更表达对捐献血液、挽救生命的无偿献血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感谢。对血液化验不合格的献血者,要说明原因。需要就医的,要提供相关指导和信息。

要设立专职的护理人员进行电话抽样调查,了解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服务需求,解答献血者提出的疑问,鼓励献血者今后继续参加无偿献血, 鼓励献血者带一位从未献过血的好心人:家人、朋友、同事或者熟人,从而为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奠定基础。

2.3.8落实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的服务工作,使献血者和全社会感受到无偿献血的好处

调查显示,血费返还是社会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果无偿献血的血费返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令已经献过血的人心寒,将会影响其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令目前还没有献过血的人对现有的献血政策产生怀疑而拒绝参加无偿献血。

自从《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出务工者、外出求学者等成为献血的主体。因此,用血和献血不在同一地区的现象就出现了。而从法律上来看,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但目前我国各地用血政策不完全一样,所以,为方便无偿献血者异地结算,国家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献血信息系统,也有必要统一全国的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的政策。

另外,无偿献血返还工作还为血站工作人员提供了与献血者及其家人再次接触交流的机会。血站工作人员可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血站的优质服务,感受到无偿献血的好处,打消他们对无偿献血的疑虑,并通过他们打消其周围的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的疑虑。这样,享受到免费用血的献血者及其家人就很容易被再次动员参加无偿献血,并且他们动员周围的社会公众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从而扩大无偿、自愿、固定献血者的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Christian Gronroos.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84,18(4):36-45.

[2] 叶万春.服务营销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郭国庆,孟捷,姚忠福.服务营销管理[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叶丽霞,马小芳,李莉,古媛霞,何丹单,叶艺菲,莫培娟. 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0,(10A):23-25.

[5] 董.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在无偿献血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0-41.

[6] 赵琼仙. 献血者满意度管理的服务策略[J].大理学院学报,2011,(8):29-30.

[7] 卫医发〔2006〕167号,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

[8] 陈芳. 浅谈献血过程中的护理服务工作[J].医学信息,2011,(01):28-29.

[9] 赵凤绵,张海,杨晓芬,吴丽娟,王振河.无偿献血还血:献血后一项重要的服务[J].河北医药,2005,(11):830-831.

[10] 刘芳兰,吴明. 无偿献血群体顾客忠诚影响因素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1):1-4,9.

[11] 刘芳兰,张明哲,周海江,蔡英品,刘丹. 无偿献血者顾客忠诚现状及其应用理论[J].航空航天医药,2010,(12):2157-2160.

第8篇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用98%的浓硫酸(=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

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

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

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