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河道治理的社会效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1、前言
鄞州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鄞州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2、小流域概况
鄞州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鄞州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3、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
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
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
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
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
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
鄞州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4、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 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20万人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据此,我市小流域防洪标准宜为:
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 对策措施
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
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
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
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
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武安;水系;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1 武安水系规则综合说明
1.1 基本情况
1.1.1 武安概况
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洺河上游。武安市地处山区,是海河子牙河水系的洺河发源地,洺河在武安市境内主要有三条支流,分别是:南洺河、北洺河和马会河。武安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1.1.2 武安市总体规划
宗旨是: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市区的中心地位,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节约型城市。
综合考虑城市区位、交通、安全、景观环境、经济、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等因素,确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为“东接、西扩、南延、北拓”。
1.1.3 河流概况
武安市地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洺河上游。武安市地处山区,是海河子牙河水系的洺河发源地,洺河在武安市境内主要有三条支流,分别是:南洺河、北洺河和马会河。
1.2 基本原则及任务
统筹考虑、综合治理的原则;河道治理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原则;新旧结合、远近结合原则;效益原则;技术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原则。
本次规划主要是对武安市市区段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加强南洺湖周边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心城区周围的群山生态绿化和尾矿生态修复,依托山体,有机组织城市建筑群与自然山体对景,形成通视廊道,体现山城特色。
1.3工程规划
河道现状断面形式为基础,根据不同河段的地形、地势,结合武安市城区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1.4 工程管理
由武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防汛调度预案,武安市水利局负责对该段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城市防洪的调度进行节制闸及橡胶坝的启闭。本工程为防洪、灌溉、休闲、旅游等综合利用工程,工程的防洪安全是第一位,保证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是重中之重,工程管理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理、维修、调度等规程、规定,并依法管理、严格执行。
1.5 工程投资匡算及效益分析
本工程的主要效益为防洪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其次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工程实施后,一则提高了河道的行洪标准,减免洪灾损失,二则改善了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沿岸居民的身心健康;三则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的魅力,带动了河道两岸土地增值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武安市的招商引资和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武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工业立市、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建成了以冶金为主导多业并进的工业体系。
2 规划原则及任务
2.1 规划目的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南、北洺河及玉带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等综合效益。
2.2 基本原则
统筹考虑、综合治理的原则;河道治理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原则;新旧结合、远近结合原则;效益原则;技术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原则。
2.3 规划任务
对于市区段段河道,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美化等方面的需要,丰富断面形式,在适当河段扩大河道断面,增加景观水面,两岸设交通路。
3 工程规划
3.1 河道治理规划
3.1.1 河道水力要素的确定
根据各段流量不同,结合现状已建护坝,在充分利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如维持北洺河铁矿河道治理段的护坝),分段确定河道宽度,然后根据各段设计纵坡,确定设计河底高程。最后采用推求水面线的方法即能量方程法推算各断面水深、流速等水力要素。
3.1.2 水面线推求
河道设计水面线,南、北洺河及玉带河治理段均采用矩形断面,河道经清淤后,根据设计纵坡、断面及设计洪水流量,计算不同断面处的水深。
能量守恒方程式法主要理论依据是伯诺里能量守恒方程式,从下游断面向上游断面逐段推算水位,最终得出整个河段的水面线。
3.1.3 方案比较
本次河道治理工程堤防设计进行了两个方案的比较:
(1)土堤
若采用土堤,则为保证河道断面具有足够的过流能力,断面需加大,土方工程量大,且占地多,而现状洺河河道两侧滩地已大量被厂矿及村庄所开发利用,若重新征地非常困难;再者洺河河道上游段河道主槽摆动频繁,若采用土堤,由于行洪时流速大,水流淘刷堤脚严重,一方面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水土流失,因此不可取。
(2)混凝土堤
土堤较经济,但断面较大,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存在着征地问题。混凝土堤相对来说断面较小,施工较为方便,且施工质量较容易控制,综合考虑,本次方案采用混凝土堤防护,根据各河段设计防洪标准的洪峰流量,河道设计为多种断面,河床均为梯形断面,两侧堤防为混凝土挡土墙。挡墙外侧回填卵石土,分层夯实。
3.1.4 堤防设计
河道治理段河床采用梯形断面,拟建河床防洪墙采用混凝土挡土墙,外侧用砂卵石回填;现状已建浆砌石挡土墙的河段若挡墙质量尚好并且满足设计标准的行洪要求的维持不变。
3.2 河道建筑物规划
新建橡胶坝:规划于玉带河城区段上新建橡胶坝3座,可以使城区段玉带河形成阶梯式生态水面。橡胶坝为枕式橡胶坝,设计坝高4m,坝长50m。
4 工程管理
4.1 管理机构
由武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防汛调度预案,武安市水利局负责对该段河道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城市防洪的调度进行节制闸及橡胶坝的启闭。
4.2 管理办法
本工程为防洪、灌溉、休闲、旅游等综合利用工程,工程的防洪安全是第一位,保证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是重中之重,工程管理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理、维修、调度等规程、规定,并依法管理、严格执行。
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河道堤防的巡查,对闸涵等工程管护,对枢纽建筑物进行维修保养,做好各项工程岁修维护。依法查处向河渠乱排污、破坏水利工程等不法行为,保证工程良好运行。
要加强对沿河单位、群众的宣传报道,使大家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工程建设中来,共同把这项利市利民的好事抓实办好。利用广播、电视、民间秧歌等多种形式,教育群众尤其是那些自我行为能力低下的沿岸居民,树立安全意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避免溺水事件发生。
5 工程投资匡算及效益分析
5.1 投资匡算
工程投资匡算以现行的设计标准、规范、定额为依据,并参照已建同类工程投资指标,采用综合单价的形式,进行本次工程规划的投资匡算。
本工程总投资30595万元,其中南洺河6118万元、北洺河11137万元、玉带河13340万元。
5.2 工程效益分析
工程实施后,在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效益。
5.2.1 防洪效益
通过合理的调度,可以对洪水起到一定的削峰调蓄作用。
全段工程实施后将大大提高河道现有防洪标准,减免洪灾损失,可以确保在20年一遇的情况下,河道沿岸村民和武安市县城居民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秩序稳定。
5.2.2 生态效益
武安市地处华北,降水偏少,气候干燥,风沙较多。本工程实施后,将大大增加武安市境内的水面面积和绿化面积,生态效益明显,通过橡胶坝梯阶蓄水,可以在市区内形成生态景观带,增加了生态水面、绿地,结合两岸的景观建设,能起到稀释污水、改善水质、减少灰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将大大改善城区水林生态环境,有利于广大市民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城市规划,滨水区域可建成集供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亲水景观,营造出秀美的水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味,优化旅游资源配置,进而带动投资环境和县城面貌的改善。
5.2.3 社会效益
工程实施后,一则由于水面的增加、环境的改善,将在城区内形成风景优美的景观水带,使城市品位得以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吸引外来资金发挥作用;二则通过河道的治理,可以沿河在适当地段增设水上旅游项目,比如在河道纵坡由陡变缓段,水流由急变慢,适合开展漂流项目。
随着城区两岸环境的改善,肯定会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催生出拉动城市发展的经济带,让武安市成为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中原风水宝地.
参考文献
[1]陈雷,张在明,施工降水设计及其对邻近建筑的影响[J].岩土工程师,1995,7(01): 24-28.
关键词:景观河道建设 管理 刍议
中图分类号: TV76 文献标识码: A
1、滨州市区水利概况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现建成市区面积66.84 km2,人口58万。城市公共绿地370ha,绿化率达32.8%。滨州市区内有新立河、张肖堂干渠、滨南支沟、秦台河、新开河、马堡沟等河道,自南向北穿越市区,四环河(东环河、西环河、南环河、北环河)环绕市区周边。南北向河道通过涵、闸、桥等建筑物与四环河相联通。自2002年起,滨州市委、市政府为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建设人水和谐社会,对滨州市城区河道安排专项资金进行了规划、设计、综合治理,通过多年的治理,滨州秀水、绿脉、新城的格局初具规模。
2.城区河道治理成果及效益
2.1治理成果
自2002年新立河黄河二路至黄河八路段综合治理完成,截至2013年年底,滨州市先后完成新立河、秦台河、张肖堂干渠、马堡沟、四环河、新开河、滨南支沟、秦皇河等的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共治理河道128.9km,建设橡胶坝8座,新开河道6.2Km,铺筑人行道26万m2,完成投资61500万元。
2.2效益
2.2.1经济效益
市区土地价值大幅升值,为吸引客商、聚集项目、打造优势产业创造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新立河、新开河、秦台河、秦皇河等周边土地价值比治理前升值2~6倍,吸引了沪、浙、苏等地开发商到滨州投资,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隆起和良性发展,为滨州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2.2生态效益
城区河道综合治理,提高了河道水系与水环境总体承载能力,河道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大大减少,林草覆盖率提高60%,整个城区小气候环境特征得到极大改善。
2.2.3社会效益
城市防洪与排涝隐患彻底根除;提高了城市档次和品位,彻底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人与水的和谐关系得到发展;城市产业链的兴起,增大了就业率,增强了社会安全与稳定性,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
3.存在问题
3.1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重建轻管的矛盾凸现
城区河道兼具为城区生态、景观、引黄灌溉和汛期防洪排涝服务等综合功能,是典型的社会公益性工程。现河道两岸人行道及人行道之间河道由水利部门负责管理,人行道外河坡、滩地及弃土区分属园林、市政、建设等部门管理,造成条块分割,管理责任权属不清。河道管理体制不顺畅,造成建成的河道及设施管理缺位、混乱,管理机制僵硬,重建轻管的诟病开始凸现。
3.2河道管理非工程措施欠缺,缺少管理制度和办法
城区河道管理缺少约束力大、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或管理实施细则,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现河道休闲座椅、安全警示、台阶、栏杆、系船桩、照明、绿化等设施不同程度遭到人为破坏,约束、打击破坏河道工程设施行为的水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强。
3.3河道治理有失河流自然属性,河道生态恢复欠佳
健康河流的河床和河岸应符合自然、稳定、渐变的态势,沿河及水生动植物丰富多样。城区河道治理基本上是将河道纵向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改变了河流自然形态。更主要的是边坡护岸一律采用砼板护坡或砌石挡土墙护岸,硬质化的防护结构割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通道,割断了河床与河岸微生物联系和生存的环境联系,使得大量水陆交错带的生物失去生存条件,从而造成水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河道生态恢复缓慢。
3.4生态、景观用水无水源依靠,水量不足,水质经常遭受污染
健康河流须具备充足的水量和天然流态以及良好水质;滨州市为资源型缺水地区,市区河道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然冲刷和人工开挖的防洪排涝及引黄灌溉河道(或沟渠),自身没有水源,生态及景观用水全部依靠张肖堂引黄闸引水,每年仅生态及景观用水水量近8000万m3,由于资金紧缺,引水量严重不足,且河道水体为静水,自净能力差,沿岸有生活污水和未达标工业废水排放,水质污染严重。河道静水水体年更换5~7次,如不按期更换,水体就会混浊不清,甚至发出难闻的气味,生态及景观也遭到坡坏。
3.5城区河道水文化建设的内涵、外延不够
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对水文化的建设内容理解单一,过多注重工程建设,缺少对水文化建设内容和外延的挖掘和综合理解。水文化建设舆论宣传和报道力度不够,由于管理条块分割,对河道整体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城区河道水文化建设群众参与性差。
3.6管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城区河道管理缺少直接经济效益
城区河道多为公益性工程,建设整治与管理投资渠道单一,融资范围狭窄,资金绝大部分依靠政府财政投资。治理后的河道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条件和基础欠缺,依靠自身收入实现部分或完全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没有形成。
4.思考和建议
4.1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
发挥城区河道综合效益,急需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确定权属。从本质属性看,城区河道属于水资源范畴,实行统一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三重效益。只有统筹考虑城区河道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保护和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务部门统管),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才能为城区河道的建设管理、高效利用提供体制保障,为河道良性发展提供长效机制。总之“多龙管河”的现状体制应该废弃。
4.2出台管理规章制度,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要通过城区河道管理地方政策的出台,加快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加快城区河道管理办法的制订和实施,使城区河道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依法治河、依法管水力度,把水行政执法工作做大作强。
4.3 构造自然生态护坡或护岸,恢复、保持自然生态
护坡或护岸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出发,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把护坡或护岸建造成为水、土、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形式,而不是统一的砼或砌石防护。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土体生态工程技术、生态砖、石笼席、土工格室、间插枝条的抛石护岸等生态形式,确保生物生存、繁衍,确保水体自净以及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互通调节,达到自然生态的恢复和保持。
4.4实施配套建筑物建设,实现城区河道水体自然流态
采用工程措施,建设泵站和溢流坝,定期或不定期对河道水体进行机械动力循环,使河水适当保持自然流态。具体而言,在南环河(设计水位9.5m)一端建泵站,另一端建溢流坝,通过泵站从西环河调水入南环河,南环河水通过溢流坝流入东环河,达到河水自然流动状态(新立河、秦台河等河道与东、西、北环河直接相通,设计水位皆为7.7m),从而实现河水自然流态,保护水生物生存环境,实现河流自净。
4.5丰富河道水文化建设的内容,增强亲民性,实现社会化管理
河道水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超出水利行业,联系多行业、多学科、多专业。现在城区河道综治给居民带来极大益处,但是河道的管理却与居民距离甚远。在大多数人心中,河道管理是管理部门的事,设施损坏、乱扔垃圾、排放污水等与自己关系不大。这些都从侧面说明解决河道管理紧紧依靠水利管理部门、依靠水利工程和水利技术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丰富、扩大水文化建设内容,通过水文化建设,使城区河道建设亲民性增强,使广大群众在享受河道治理带来好处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河道管理中来,实现社会化管理。
4.6创新投融资渠道,实现管养分离
建立城区河道建设与管理的投融资机构和管理机制,不仅依靠政府财政投融资,更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投融资,特别是民间资金的筹集。在政府财政拨付部分河道管理费的基础上,河道养护走市场化管理的路子。完善、拓宽景观河道直接经济效益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城区河道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养殖、种植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以河道经营创收满足河道养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管养分离的现代管理模式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文强;浅谈包头市城区河道治理; 内蒙古水利; 2012年第1期;
关键词:河道;生态理念;生态治理;护坡;实施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他们对于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建立一个生态型城市也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河道作为城市河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常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防洪、抗旱、灌溉和运航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许多河道的功能局限在防汛上,忽略了河道的美观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生态统一性。若城市规划人员没有做好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不仅会影响到河道内外生物的多样性和河道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如何实现河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现代化的河道生态工程,就成为了城市规划人员面临的难题。
1 河道治理的传统模式
传统和道德治理,往往基于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如抗旱、排涝、防洪等,进行裁弯取直,清淤挖泥,河岸加高,采用硬性材料护坡等,而对于生态功能则考虑较少,其很大程度上以牺牲周边环境为代价,这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了河道内部以及周边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同时,在河道建筑中,往往运用硬性材料,而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河流,必然对河水质量产生影响,引发生活用水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再者,河道的传统功能性,以实现实用性为主,在实际治理中往往以人为性变化为基本,而忽视了流势的自然性,出现一些河道被迫改道,浅滩深潭缺失,水流快慢得不到控制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基本的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有失自然美观性。
2 河道治理生态理念
秉持着生态理念来进行河道治理,会减轻河道治理工程对该地区各个方面的破坏和影响。坚持怎样的生态理念,把河道治理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呢?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做好河道整治的具体统筹。尊重自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1 重视水污染的治理
河道施工用水产生的废水要经过有效的处理。可以将废水先排入专门的废水收集池,然后经过污水处理和水质检测再考虑是否回放。严禁工作人员随地丢弃废弃物,机械的清洗可以在施工区以外进行,经常清理施工区周围的卫生以避免影响周边卫生环境。并告知周围地区的人们慎用治理中的水资源。
2.2 有效防止和处理水土流失
严禁在河道两旁大量堆积施工所用石料、土料堆放的施工材料上要用塑料膜等物体进行覆盖,并在材料底部用编织袋等东西压盖,以免降雨时造成大量冲刷。
在废弃土区,要建有专门的防护基础设施,合理挑选弃土场,应该表面平整,周围要设有防护不易冲刷的防护植被。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保障河道治理工程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每一次的河道整治工作中都要把水土保持的问题首先考虑在内,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的设计工作,否则,一旦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河道治理工作的进程也会受到阻碍。
2.3 有效处理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施工时可以给机械作业人员配备防噪用具,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机械进行施工作业,柴油等燃料方面也要慎重选择,避免因机械状况不佳而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在日常作业中要做好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在通过施工道路的时候,车辆应该减速行驶,不用喇叭以降低噪声,并尽量在晚上10 点以后作业。同时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居民生活区周围尤其是晚上尽量不要大声喧哗人为地制造噪音。
2.4 有效处理所在河流生物的生存问题
先了解所在河流的生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做好水生动物的安全保护工作,专门设置活动区域范围,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水生动物因水域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大量迁徙。对于水生植物,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对它们所造成的影响应该尽量进行补救,并合理配置植被。
2.5 对于河道周围居民的健康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
搞好施工区的卫生,在施工区经常进行现场消毒,妥善处理废水和生活垃圾;保障现场工作人员良好的生活条件,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搭建施工人员暂住房屋,制定相关制度,安排专门的卫生工作人员,做好施工区的卫生防疫工作;时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关心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并监督他们严格执行操作章程,做好全面的应急措施;在工地食堂和操作区域配设专门的消毒器具,保证施工人员的清洁用水,饮用水具定期清洗。
2.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度
积极宣传生态理念,让人们都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实现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居民们积极配合整治河道工作,减少河道治理所带来的破坏。
2.7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证生态治理工作带来的持续性效果
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要协调统一各个方面,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机融合与统一,将生态理念用于治理河道的工程建设中,这不仅可有效恢复河道本身的防洪排涝功能,同时对于改善河流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生活环境也有较大的帮助。
3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措施
河道生态治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走向,其不仅面向河道基本功能的实现,而且越来越突出人与自然、水与动植物、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以求实现河道回归自然,河道文化以及生态河道的目标。
3.1 河道形态尊自然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采用裁弯取直的方式,这不仅改变了河道的天然走向,而且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生存的空间,在现代河道治理中,要进行河道形态恢复,采取工程措施把曾经裁弯取直的河道进行适度修复,保留一定自然弯曲河道,恢复河流低水槽,以不同的弯曲度、滩岸深度以及流沙控制度,来实现对河水的速度控制,以更好地实现河道的流速自我调节功能,实现河水自我净化,进而实现河流生物多样性发展。
3.2 河道护坡生态化
河岸生态是河流生态的关键,传统的硬性材料建设虽然起到了加固堤坝的作用,但是影响了生物的生存,所以,在河道护坡建设中,要注重选材、护坡以及自然可用资源的合理化使用。
首先,在河道治理中,尽量减少混凝土、浆砌石块等硬质材料的使用,而采用一些新素材,如采用河底淤泥,在现场脱水、固化后将淤泥整袋用于填土或是护岸,同时,将袋口用植物封扎,这不仅减少了硬性物质对水源的污染,而且很大程度上促使植物再生。以卵石填充,充分利用现场产出的混凝土弃渣,这不仅有利于鱼类生存空间,而且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统一。
其次,天然石铺坡,通过天然石砌垒,让石块达到口口吻合状态,这在急流处较为常见,在洪水时间较长的缓流处也可使用,其石块与石块之间讲究天然造成,即为通过水草、水中或是土地泥沙等物质自然填充,不必利用水泥等,这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投入,而且很大程度上为水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天然抛石是最简单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方式,这不仅可以有效阻止洪水,而且抛石之间存在缝隙,可以为鱼类以及其他生物提供嬉戏场所,利于生物多样性繁殖。
最后,采用植被护坡。植被不仅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河道与周边环境的生态性过渡。在坡面分层处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如柳树、槐树等,以其根系的含水与护土功能来保持河道岸坡的水土。在缓坡或是普通河段多用草坪和低矮植物进行护坡,尤其是对野生草种的使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植被的成活率,而且能够很快实现生物环境的适应,这就起到了生物生存环境的保持与优化作用。
3.3 河道断面重实际
河道的断面设计,依据河道实际功能的实现,往往采用复式、矩形、双层以及梯形等形式,其选择必须根据河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河道功能的适应性。
首先,复式断面的选择。复式断面的主要性能在于行洪、排涝,在一些山溪河流中,枯水期流量少,水流主要在主河道,而洪水期流量大,允许出现洪水漫滩,洪水位低,一般不用建设高达防洪堤,而在枯水期时,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进行河道功能开发,如在地势低而且地面宽阔的滩地,可以开发大型运动场,如足球场,而在相对较窄处,则可以修建一些辅道路,小型休憩场所等,这就使得河道空间利用率提升,不仅满足了河道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河道经济功能实现。
其次,矩形断面的选择,一般用于人口较为密集地区,其占地面积小,通常在原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挖深,在城市河道中被广泛采用,这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其基本功能,而且起到了点缀城市环境的作用。
再者,双层河道的选择,一般来说,双层河道上层是明河,下层是暗河,这较长运用于城镇区域内河治理,这就使得河流呈现出暗河排涝、泄洪,明河休闲、娱乐的双层特征,有效实现了河道的实用性与经济型的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距离。
3.4 河道景观天然化
景观河道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不仅在于在河道形态、护坡实现上关注河道的景观与自然相统一,而且在河道治理的周边环境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设计上也遵循人造天然的规律,这就要求在因地制宜,在城市河道条件具备处,设置景观水面,在河道内部进行水草种植,在河岸边缘,在不影响正常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适当采用灌乔木以及设置相应的人文性休闲娱乐场所等,以实现河道景观天然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治理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据各地河道的地理要素以及河道实际功能的发挥进行适量选择河道治理方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治理过程中的首要位置,并注重河道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的发挥,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采砂管理;河道; 安全
Abstract: Sand mining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river management, and is an important duty of water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river sand mining around the nation. As the illegal sand mining and excessive mining occurred occasionally, leaders of State Council have made som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Key words: sand mining management; riverway; safety
中图分类号: TV1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公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河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河道采砂和涉河建设项目明显增多。因此,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它将关系到河道通畅和堤防安全,关系到铁道、公路、桥梁和水利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关系到沿河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将采砂项目专项治理与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治理整顿河道采砂秩序,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河道安全。
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是防汛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保障行洪安全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河道砂石资源的有序开发,还可以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如无序开采不仅会造成河砂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因此,依法强化河道管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加强资源保护,维护河道行洪安全,已经势在必行。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河道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大对《水法》、《防洪法》、《河北省河道采砂管理规定》和依法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大力宣传,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监督,使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是明确责任,科学规划与管理。河道采砂整治实行负责制,认真执行《河北省河道采砂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制》,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明确河道采砂集中整治的分区包片行政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分工及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人。要严查不负责任、的河道管理人员,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四是继续推进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首先前期工作要规范化,严格项目审批,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河北省河道采砂申请审查批准程序》,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采砂申请的审查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通过,有效明确持证采砂场的科学开采、规范管理。其次作业要规范化,要研究制定道采砂作业的工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要求每个采砂场都要建立公示牌和警示牌。公示牌主要内容包括:采砂场名称、采砂场许可证编号及批准机关名称、业主名称、现场负责人姓名、县水务局监管责任人姓名、开采边界及参照物、开采面积、开采深度、开采要求等;警示牌明示具体的禁止事项和行为,严禁超深超宽超范围开采。第三巡查要规范化,严格按照《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河北省河道采砂巡查制度暂行规定》和《河道采砂现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河道采砂的巡查力度,保证巡查次数和质量,每周至少巡查2次。定期巡查和抽查相结合,督促采砂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采砂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采砂规划方案的技术要求施工作业。第四禁采期管理要规范化,禁采期的管理事关防汛安全,因此,禁采期内及时拆除采砂场内所有对行洪安全有影响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拆除非法采砂的作业工具,及时进行弃料、弃渣平填。河道采砂管理人员务必监督采砂业主按照河道采砂论证报告要求限期回填平整河床,将成品料运出河道,保证汛期行洪畅通。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河道管理部门严厉打击无证开采和超深度、超范围等非法采砂活动,保证合法开采业主的权益。必要时与公安、工商等单位联系,密切配合,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发挥联合执法的优势,对无证采砂、乱采滥挖又屡次不改的,及时立案,及时查处,对于恶劣影响较大的非法采砂活动,从重处理,进行曝光,对于重大非法采砂案件,给予严厉处罚,同时,加大宣传禁采规定的力度,禁采期内对于其它砂场的禁采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截断了所有采砂道路,在各砂场路设立了“禁止采砂”的警示牌,河道管理办公人员24小时在采砂路口、河道巡逻,将禁采期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彻底杜绝非法采砂行为。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全县河道采砂管理走上依法、科学、有序的轨道。
【关键词】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
中图分类号: TV147 文献标识码: A
为了实现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对需要治理的水文条件、河道特点等进行深人分析,并以此确定方案。首先,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退牧、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有效拦截推移质及地面径流;其次,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加强堤岸整治,“上堵”即在上游修建堤坝,“下排”则要求清除泥沙及阻水障碍,确保河道畅通。最后。应认识到改造规划河道的同时不能忽略自然环境,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注重对天然河道的保护。河道的拓宽虽然可加大泄洪量,减少上游的防洪压力。但是也会给下游带来抗洪压力。因此,在对河道进行戳弯取直或者拓宽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决定,综合结算水文水利数据。分析下泄流量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制定多种方案,充分论证、优化选择。以实现防洪治理的最佳效果。
一、河道防洪治理规划的重要性
发达的经济需要防洪安全保障,经济越发达,洪灾损失越大。洪水灾害严重影响着河流沿岸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随着城镇扩大,用水矛盾加剧。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土地日趋紧张,与河争地的现象日渐突出,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工厂、住宅不断向河道发展,挤占河道,致使河道日渐萎缩,水流紊乱、洪水宣泄不畅,从而加大了洪灾损失。所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河道治理这一矛盾,需要认真搞好河道防洪规划,确保河道畅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原则
坚持多功能协调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湖水系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在治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功能需求,不可片面强调防洪、排水等功能,忽略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也不可一味地强调生态维护,降低了城市的防洪、排水安全要求。
坚持规划留有余地的原则
河道治理规划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完善的动态规划,科学的规划应充分留有余地,为未来的规划更新提供空间,以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河湖水系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河湖水系治理规划必须统筹考虑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规划治理标准、原则、方法。通过全流域范围内的雨洪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源调度补给、水质净化等工程、非工程措施,实现对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的,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认知自然的发展规律。在河湖水系的治理过程中,充分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创造亲水空间、水陆过渡带等,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中的要点
1、统一规划,明确重点
一条河流大都在成百甚至上千公里。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容易导致各自为政,自行规划。要使河流治理规划合理可行,水行政主管部门与河道主管机关必须对河流进行流一规划,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再则,根据河流沿岸的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和历年洪水成灾的损失大小确定其重点。在潇河河道的规划中,因潇河流经晋中市区。故该段河道应为规划治理的重点;而下游发生洪水时主要是大片农作物受淹,规划时可作为一般河段考虑;而昔阳、寿阳段属山区段。河段内洪水仅导致农作物短时受淹,损失不大,因此可以暂不设防。主要采取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减少洪灾损失。
2、河道的平面布置规划
城市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因此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
(1)点
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
(2)线
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
(3)面
面就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实测二千分之一以内的地形图进行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
(4)体
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清淤
清淤要考虑冲淤平衡及河势稳定。从河道现状情况看,目前河道冲淤基本平衡,故清淤重点在于深槽部分的污染底泥。这部分底泥对旱季基流污染较大,而目前滩地上的淤积在旱季对河道水质影响不大,如全部清除,将会重新淤积,故为保持河流河势稳定及河流冲淤平衡,只对平滩水位以下影响水质的部分进行清淤,平滩水位以上尽量少清淤,重点清除表面垃圾。再通过滩地边抛石,固定浅滩形态,以利河势稳定。
4、规划治导线
治导线规划是河道防洪治理的重要内容,治导线是整治河道之后,在通过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一方面,确定河道宽度。主要根据防护对象,按照规范确定防洪的标准与设计流量,比较多个方案,最终综合考虑分析,选定合理堤距。在确定河道宽度时,应提出若干个堤距方案,根据河床特点和洪水流量计算每一种方案中的洪水位,得出堤顶高程。同时估算出在一定河段长度内的堤防工程造价,绘制堤防方案,并选择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大的方案,最后综合考虑河道的自身特性,确定最佳方案。另一方面,确定治导线。当河道的宽度已经确定后,需要确定治导线的基准点。河道两岸居民尤其关注的话题即治导线的放置位置。治导线的确定应以圆滑曲线为主,先确定好治导线的基准点,并以圆滑的曲线在弯曲处相连,而曲线之间则以直线相连,应注意治导线的走向与洪水走向相一致。确定基准点的主要方法为:根据河道的走势规律,以河道两岸的居民点外侧作为护岸脚线,河道则以该点为基准点加强控制,留足对岸的河宽设计位置。
5、河道护岸与河床护底
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洪水对河岸的冲刷,固定岸坡和防洪堤脚,根据河道现状应实施护岸工程。河道的护岸分为两种: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护岸,其中结构性护岸有坡式护岸与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的上部分利用混凝土、浆砌石、水泥土、土工织物等形成护坡形式。下部则利用土工织物、抛石、钢筋混凝土块等形成护坡形式。墙式护岸多选择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形成刚性护岸,有效避免高速流水产生的冲刷作用。非结构性护岸包括生物护岸与自然护岸。生物工程护岸在形成植被之前。利用如大米草、稻草、黄麻等可降解材料,铺设在岸坡的表面,以避免土粒流失。自然护岸则是在河岸的面层种植植被并铺设卵石、细沙等以形成自然砂滩、草坡及卵石滩。
总结
河道的有效防洪治理规划可提高区域防洪标准,确保区域防洪安全,消除洪水隐患,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将成为河流建设的主体,通过制定建没目标及效果评价指标,将多方面知识、经验加以综合、贯通,在实际施工中使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生物栖息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李书建,杨宇栋。城市水系发展与保护的规划控制探讨[J].人民长江.2009(16)
[2]郭金燕。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与河道防洪标准的几点认识[J].北京水务.2008(5)
[3]朱闻博,胡仁贵,洪忠。深圳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9).
[关键词] 河道整治 生态 防洪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镇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现状河网水系淤积严重,影响通航,引、排水受阻,水质环境也严重恶化,要使河道周边环境和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必须要在整体质量控制上进行相应的调控,搞好河道整治工程,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和谐统一,从而进行水利河道整治规划的设计标准。
⒈河道整治工程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河道治理需建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设计理念,其强调工程应顺应自然生态,故在进行实际的河到工程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找出设计河道本身存在的问题,明确治理目标,其次要根据现有河道的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的地理优势,采用合理的总体布局,选取合理的河道平面走向、设计适宜的河道纵横断面,最后对河道进行护岸和景观的设计,其主要设计理念如下:
1.1功能理念
满足城市河道防洪、排涝、航运等的基本功能,同时保护、美化周边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使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和谐统一。
1.2生态理念
充分顺应自然的水生态环境,维持区域内的生态完整性,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结合,创造舒适、优美的滨水绿化空间。
1.3人本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及河道水生态系统,凸现城市滨水特色,形成环境优美、贴近市民、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城市绿化开敞空间。建造城市特色滨水景观带,为周边市民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场所。
1.4文化理念
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设计力求将现念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
2、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
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作为划分依据,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作为划分依据时,河道整治规划可分为以下3类:即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1)库区河段整治规划。该规划方案主要是针对水库回水变动区进行的整治。因此,为了研究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必须先进行水库回水变动区的研究。天然河道和水库是水库回水变动区的重要特性。有效认识这重要特性对于库区河段整治规划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进行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工作,必须采取的工程措施为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工作。2)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该规划对于改善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想很好的进行坝区河道整治规划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3)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进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工作时,要对水位下降,河势变化,河段防洪等等问题做出有效的预测,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合理有效的整治方案和整改措施。才能更好的完成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工作。
3、河道整治中,防洪排涝能力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重要内容
3.1防洪护岸堤线布置原则
(1)堤线一般沿明江河岸布置,选择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而且房屋拆迁量较小的线路布置,以节省工程投资。
(2)堤线布置尽可能与城区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城区土地开发相结合,堤防工程和城区规划道路相结合,形成临江大道――江滨路,既能防御洪水,又便于城区交通,并使城市景观和环境条件有所改善。
(3)防洪护岸堤线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避免与河流顶冲迎流,使护岸的修建不至于造成河道过水断面缩窄,影响河道的行洪。
(4)防洪护岸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在不影响河道过水断面的前提下,部分河段可按河势裁弯取直或局部拓宽。
4.生态理念在河道整治工程设计中的几项主要应用内容
4.1在传统的河道整治工程治导线设计中,往往只是从防洪的方面进行考虑,从而将那些丰富多彩的河流粗暴地予以裁弯取直、去散取一等处理方式,最终导致自然河流当中的浅滩与急流、主流与支流等格局被人为地改得面目全非。如果仅仅从工程量与工程造价上来看,这样做似乎无可厚非,既能缩短工程周期,又能降低工程成本,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首先,在那些被废弃的原有河道附近,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就将急剧恶化,甚至农田灌溉也将受到极大影响;其次,新开的河道也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要尽量维持河道的生态功能,在其整治工程设计中就要尽可能地保持河道的既有状态和周边环境,即便要做局部的调整,也应当进行充分地论证。
4.2生态修复水工程。 第一步是水污染控制。所谓开源节流,对于城市河道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污染源多种多样,多源于内部污染源,通过截污清淤措施可基本解决,而其他污染如有机污染则需要生物修复技术(如曝气增氧、生物滤床、微生物投放等)处理。第二步是水量和流态调节,主要是通过全面开源补流、稀释净化保证生活娱乐的需水量,综介调水使水体有序流动和适当置换,机械推流促进水体流动,调节水动力以提高河道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促进水质的活性发展。第三步是加强绿化,构建生态缓冲带;重塑绿色生物长廊不仅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还可以降解环境污染、防止土壤侵蚀,促进生态平衡。第四步是建造河道护岸,进行拆旧补新,改用具有耐久性、渗透性、亲水性、抗侵蚀性、抗冲性材料加固河岸,营造水陆交错的柔美生态岸线。第五步是改造河道形态结构,拓宽河道,修建多孔质岸坡,制造岸线,营造脉冲以保持连通性。第六步是控制水生物群的更替,在本土化原则下适当引进,促进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第七步是生态修复与景观、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通过恢复河道纵横断面、河床和边坡结构形式、水动力条件以改善水质;另一方面借助于生态恢复技术并加强河道绿化,提高水生态系统恢复与净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整理河岸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历史文化构建美好的护岸景观、生态长廊、开放空间、慢行系统,营造通过水系旅游景观和人文景观。
结语:
河道防洪整治工程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重要举措,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科学化工程,重视城市河道防洪的整治工程。做好河道整治工程设计的生态管理,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绿化建设,可促进河道生物的恢复,实现岸绿水秀以及河道水系生态化和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杜德军.对某河道防洪工程防洪提设计布置的探讨[J].大科技.2012年第04期
[2]刘向荣,彭艺艺,余润生,等.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设计新理念[J].工程建设与管理,2010(4),31-33.
关键词:泥沙淤积筑坝护河堤 岸区土地利用
Abstract: QinJin on both sides of the Yellow River area more than 90% in the mountain areas of landforms, mountain steep slope, caught eroding canyons,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plu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explo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the cross-strait zone is very serious soil and water loss. The stones from sedi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i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ributaries, protect embankment DAMS can not only help reduce sediment into the Yellow River, the Yellow River waterway that clear, still can reduce mountain hazards in the district,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to relieve contradiction.
Keywords: sediment deposition protect embankment DAMS district land use
中图分类号: P28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秦晋黄河两岸筑坝护河堤工程对防治黄河下游的水患灾害,减轻防洪压力,提高黄河通航能力,以及缓解当地电力紧缺问题和人地矛盾问题,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筑坝护河堤工程的建成也将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尤其是泥沙淤积,如果泥沙淤积总是得不到解决,不但影响工程效益和寿命,而且还将危及沿河一带地区人的安全。因此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先后启动和实施了“长治”工程,“长防”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山地灾害防治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多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程。开展这些工程的目的就是改善黄河两岸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泥沙,以确保坝河堤工程长久安全地运行。
秦晋黄河两岸地形90%以上为山区地貌,山高坡陡,地质结构复杂,再加上人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两岸大小支流进入黄河淤积,形成沙、石块混合的浅滩。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有效的发展。控制黄河两岸支流输沙量的有效措施是筑坝护河堤,就地就近拦截,这种措施不仅能有效地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石块,而且还将产生非常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秦晋黄河两岸建设坝河堤的优越条件
多年来,沿河两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保卫黄河,构建和谐社会是他们的宗旨,他们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制度,沿河一带的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得到提高。筑河堤工程既能起到很好的拦沙作用,保护耕地面积,又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逢集遇会沿河贸易往来接连不断,船舶运输、停靠容易、旅客上下行走十分方便,被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沿河两岸属土石山区,筑河堤所需的砂、石头、水泥等建筑材料十分丰富,就近可取,价格便宜,运费低廉,能安置一批剩余劳动力,不要外出打工谋生,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2、工程效益
黄河沿岸山高坡陡、地质结构复杂、沟壑纵横,长期以来每遇山洪暴发,泥石流中的泥沙、石块直冲入黄河主河道形成明礁暗石,淤泥、浅滩、碛岔使黄河主航道经常迁移、更叠、危险地段林立,历史以来事故多发,通航能力极其低下。仅吴堡县沿河岸上下25公里河道主要险碛就有贺拦碛、牛腿碛、小河碛、二碛等处。
十几年前陕西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修筑二砌顺水坝,炸掉阻碍主航道的大批礁石,疏竣主航道,取得一定成绩,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机率,但连年的水土流失、山洪冲刷、山体滑坡、崩塌,继续在威胁着黄河航道的通航能力。
在秦晋两岸黄河水系地带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尤其是在小流域内实施筑坝护河堤可以有效地减缓拦住泥沙、山石直接冲入主河道,还能大大地减缓洪水流速,从而减轻河水对沟底沟岸的冲刷,进而制止沟底下砌和沟岸扩涨,有效防止河道土壤侵蚀。
治理侧蚀带,减轻山地灾害。水位一年四季不断涨落,必将破坏河岸边坡的地质结构,会影响岸坡的稳定,可能诱发河岸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若在两岸支流上兴建河堤,就可以进行人为调控,减缓了水流的速度,有效制止了沟岸冲刷,避免和延缓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避免消落带的形成和产生,有利于维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3、生态效益
拦沙淤地,缓解人地矛盾。将进入河堤中的泥沙就地拦蓄,经过多年的拦蓄和沉积,人们就可以将其发展成耕地。这种耕地的土壤来源于坡面的坡耕地,荒草地的表土层,这种土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自然生长能力,加上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施用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一同流入河堤内,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通过河堤的有效滞洪,不仅将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降水变害为利,而且能够形成一个天然的地下水库,局部水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得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植被恢复速度明鲜加快,水源充足把坡地变成菜地、坝地,收入相当可观。因此,在黄河两岸实施筑河堤工程,将对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