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外国文学课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读:指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及其相关资料
阅读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体验、感悟,是对作品理解的渐进过程,是把文学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道,也是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再思考、再创造的重要环节。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从教学的层面而言,阅读是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文学课的教学中,学生只有在认真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进入学习者的角色,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产生互动与交流,也才能在理解作家作品上与教师达成一种默契。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没有这样一种准备,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精彩纷呈,学生也会感觉处在雾里云中,感到空洞抽象,枯燥乏味。学生的兴奋点未被激活,难以与教师形成共鸣,更谈不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因此,抓好课前阅读这一环节,是文学课教学之必需。就外国文学课来讲,更是如此。因为这门文学课较之其它文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宽广,可谓横贯东西,地连五洲,作家作品浩如烟海,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如此壮观,如此浩瀚的文学,学生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当中进行有效的阅读,实在是一项深奥的课题。这就需要课程教师予以正确的指导。笔者认为,外国文学虽然阅读难度很大,但只要启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样能够变难为易,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就阅读的方法而言,首先,要把纸质文本的阅读与网上阅读相结合。过去,学生在阅读上的一个很大困难,就是学校图书馆的纸质文本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借阅,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网上阅读的宽广平台,学生阅读时可以充分利用。其次,是要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而重在课外阅读。教师的课外作业安排也应重点放在阅读上。加之“双休日”的实施,大量的寒暑假时间,也为学生阅读文本和观看视频录像创造了条件,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阅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为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精心拟订出必读书目,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把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把选读与交读相结合。即对各个时期文学概述中作为一般介绍的作品,可以大致浏览;对各个时期的重点作家的作品(或经典),必须精读、细读。如《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莫里哀的《伪君子》、歌德的《浮士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拜伦的《唐璜》、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及20世纪以后的现代派的重点作品,东方文学中各时期的重点作品等。对有难度的作品,如《神曲》、《浮士德》等,必须反复阅读,直到读懂为止。
此外,为适应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能更深入地、全面地理解作家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即要延伸到与作家作品相关的读物。如作家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哲学思潮、文学流派,文艺论著以及已有的相关评论等,从而为学生理解文学作品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如此,就把一般的阅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阅读层次,从而彰显出更大的阅读功能,收到更为显著的阅读效果。
二、说:指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说,是口头表达的训练,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说”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在“说”的训练中,学生不仅能理清思路,使语言表达更清晰、更通畅、更准确、更有逻辑性。而且,往往能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真知灼见。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学为载体,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即“说”的能力,实为重要之举。
“说”的训练方式很多。首先,是课堂上教师的随机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常见形式。它既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这种随机性的提问,虽然学生没有足够的思索时间,回答问题显得仓促,但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应急反应,进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提问虽然有时会让学生处于难于开口的尴尬局面,但能促使学生勤动脑筋,思考问题,“被迫”动口,长期训练,必有好处。
其次,是在学生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外国文学中带争论性的问题或“热点”回顾,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争辩”。如外国文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人性”问题、宗教问题、爱情问题、“个人奋斗”问题、“异化”问题以及涉及到具体作品中的哈姆莱特的“疯癫”问题、高老头的“父爱”问题、娜拉的“出走”问题,还有《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红与黑》中的于连、《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沙恭达罗》中的豆扇陀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多面性”问题等,都是在外国文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见仁见智的学术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读者对这些问题也许有新的理解,学生对此一般都很感兴趣,教师因势利导,组织他们开展一些争辩性的讨论是很有好处的。在对问题的争辩中,学生之间既有思想上的博弈,更有言辞上的交锋。尽管有些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有失公允或显得片面,但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使他们从更多的层面思考问题,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他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使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是采用“学生讲”、“学生评”的方式进行“说”的训练,即教师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列出一些课程内容,先让全体学生做讲课准备,然后,抽出少量学生登台讲课,其他学生听后展开评论,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这种“评讲”,学生都有深切体会,人人都有话可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说”的好方法。
四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专题讨论”。这种讨论,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准备,拟定出发言提纲或写出发言稿,在课堂讨论中发言。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将其发言情况计入平时考查成绩之中。这种讨论发言,因是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则更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是“说”的更高要求的训练。
五是开展“沙龙式”的即兴讨论。这种讨论,是由教师引导,在学生中组成多个自由团体,利用休闲时间,在寝室或其它场所,定时性开展以外国文学为话题的文学沙龙式的自由漫谈。这种形式,没有任何框框套套,学生没有任何压力,也不讲究固定的模式,显得十分自由,像平时聊天一样,可以对外国文学中的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方式能够使一些碍于在正规场合发言的学生得到开口说话的机会,使他们得到一定的锻炼。当然,这种方式的实施必须要有好的学生组织者,并能持之以恒,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写:指学生把通过广泛阅读和参与各种形式讨论所得到的心得体会及真知灼见,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或作为资料储备,或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学科论文
写是一种系统、综合性的训练。它除了要求在语言运用上做到文句通畅、表达准确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概括力、演绎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训练,虽然并非单靠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完成,但就外国文学课而言,的确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其训练“写”的功能。
一是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撰写是读者通过阅读留下“记忆”的最常见形式。由于外国文学课有大量的阅读内容,如果只读不记,则无异于猴子掰包谷――掰一点丢一点,最后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因此,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写读书笔记,既是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的需要,也是一种“写”的训练。
读书笔记的写法有多种形式:一是对作品精粹内容的原本摘录,作为资料储备,以备研究之用;二是对作品具体内容的精缩与概括,可视为读者对作品的概貌认识和一般性了解;三是有感而写,受启发而作,此为撰写读书笔记之上乘,即读者把自己在阅读中的真切体会或感悟记录下来,为对作品作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这类读书笔记,既呈现了读者的思想观点,也体现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是读书笔记中最有价值之处,应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要使学生认真写好读书笔记,课程教师还必须提出具体要求,而且要定时批阅,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如此才能把此项训练落到实处。
二是撰写专题讨论的发言提纲或发言稿。这项训练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将该门课程中一些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并在认真阅读作品、观看影视片、查阅资料之后,写出自己的书面发言提纲或发言稿。这项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专题讨论的质量,也为之后的学科论文或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是撰写学科论文。学科论文的撰写有两种:一种是在平时作业中,教师布置一些论述题,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另一种是在该门课程结业时,在任课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完成的规范的学科论文。学科论文的撰写,要把握好选题、拟定论文提纲、论文修改几个主要环节。选题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熟悉或甚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或是在学前阅读、专题讨论过程中深入思考过的一些问题,选题要切忌重复,力求新颖。选题确定后,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搜集、阅读资料,形成论文提纲,并征得教师同意后写出初稿交教师批阅,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形成定稿。在该项训练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综上所述,对中文专业学生进行“读、说、写”的训练,是该专业各门课程教学的共同任务,也是课程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外国文学的教学,因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在其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此论,旨在为教师和学生在该门课程的教与学中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以期有所裨益,有不当之处,恳望读者批评指正。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背景下的外国文学全方位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3JZ07]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成良臣.外国文学教程(修订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 视频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59-03
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某种难以阻隔的穿透力,跨越疆界,跨越历史,进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智慧,滋润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性情。今天,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里,文学作为一种十分活跃敏感而又内涵丰富的重要文化形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扮演着“形象天使”的角色,对促进彼此的了解和认知,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人文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在商品经济和物质主义的大潮下,高尚精神的培养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人本体始终不渝的探索追问,坚持不懈地挖掘人的精神世界从而逐步认识自身,关注人的命运是人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实现这样神圣职责当然离不开文学教学,尤其是外国文学教学。因为外国文学教学,将有助于人们拓展精神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提高文化品位,领悟多维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部下发的一系列文件和号召下,中国教育界关于多媒体教学讨论得沸沸扬扬。在全国范围内,众多高教院校热情地迎接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载体,从而促进高教教学的趋势。个人认为,为了实现人文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重视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的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成为外国文学教学必然的趋势,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和因地制宜的调控。
一 视频教学含义
视频教学是采用视频资料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学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书本和视频资料,促进学生对该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深刻认识。外国文学视频资料很多,比如:英文电影、连续剧、新闻报道,也包括一些含有知识性的娱乐内容。外国视频让学生直接接触最地道、最真实、最广泛的外国文学知识。
二 视频教学的特点
视频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使外国文学教学呈现多样化,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大,认真度高,求知欲强,文学作品的接受能力就会增强,获得的知识就多。也就是说,首先,视频教学具有真实性和简洁性。视频内容直接来源于以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外语为母语的国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缩影。非常真实、简洁地反映了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历史以及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生的观点。其次,视频教学具有生动性,富有感染力。它不同于其他像纸质版的教学材料,视频材料能够图文并茂地展现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不仅有文字声音,还有人物演绎,生动真实地再现外国文学作品的内容,必然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视频教学的作用
第一,外国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学生兴趣的终极目的。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视频材料具有情境性,包括大量的信息、图像、音乐、动作等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达到发挥学生能动性的目标。
第二,目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必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很多问题。大学生们一方面要适应自己的生活、学习、科研、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多变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期望与能力的冲突,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外国文学作品是一种对话,是心与心的交流。虽然作品所呈现的生活和我们生活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对话本身就是在筛选、抉择、吸纳,也是在诠释、演绎、丰富。视频作为一种生动地再现外国人们生活的载体,在提高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学视频形式,将世界各国对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呈现给学生,大大增加了受教育者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点明他们未来的发展前途。
第三,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需要熟悉要学习的作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还需要对学习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只有把作品内容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背景文化知识面。视频教学的资料素材既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浓缩再现。它都是经过提炼加工,选取最接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事物,来客观地描写事物,将作家的审美理想融于艺术描写之中,或是细节描写的真实,艺术概括的典型化,在典型环境中描写出典型人物。每一段视频教学内容都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社会背景,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与作品有关的其他文化背景知识。这都是为了读者或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该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在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所学的内容,会在学生大脑里保持永久的持续性。
第四,外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对真实生活的深切关怀、对人性的执著探索,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其与盛行于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手机文化和偶像文化等大众文化相比,外国文学一旦被大学生接受,就会具有更为强大和持久的精神力量,超越了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在当今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年代,经典作品遭受了冷遇。当然,二者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有时反而可以利用流行、时尚的大众文化来走近经典作品。视频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视频可以引发大学生阅读外国经典名著的兴趣和热情,使其深入体悟文学经典的思想高度和文学形象的独特魅力。
第五,对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目前很多外国文学教师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学习兴趣,都想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视频教学是最佳手段之一。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不能没有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随着科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现实生活都可以轻易取得各种外国文学视频资料。掌握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视频资源,广大外国文学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视频材料,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四 视频教学的教学方法
视频作品的发明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纪录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成了制片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是学者还是一般观众都很好奇地欣赏过当时摄影师拍摄的很多影片,这些影片包括电影、电视节目、新闻报道、时事报道等多种内容。教师在琳琅满目的视频资料中选择思想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反映时代精神、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教学目的以及与有关课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充足的影片,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不同的视频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各种视频的分类和特点,来选取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改革,视频教学对教学理念带来了一种崭新的变革,对授课教师提出很大的挑战。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的帮助下,外国文学课程充分整合跨学科资源,包括影视改编的视觉资源、西方乐歌剧试听资源、西方美术视觉资源、西方历史文化视觉资源、中国文化视觉资源以及制作语言表述的视觉图等,使外国文学课堂真正成为跨学科比较、互文性研究的平台。外国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音乐、歌剧改编、美学作品艺术虚构、科学真实等方面都有密切的互文关系。在课堂有效地探讨这些互文性,可以拓展和深化外国文学教学的空间。在有声有色、绘声绘影的外国文学课堂上,可使学生快乐学习,愉受外国文学的艺术魅力。
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所选取的教学视频在教育内容上应贴近高校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在比较外国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学生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至于外国文学视频教学方法,应尊重该课程的特殊性,它既是文学教学,又是文化传播教学。在视频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阅读文学经典与观看电影改编作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外国文学作品的灵魂就隐藏在经典名著的字里行间。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把握外国文学的精髓,加上在课堂视频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思想精华与艺术奥妙。教师的讲解与课本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对学生它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实际的东西,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接触,才能获得。只有亲身阅读,把阅读完的文本与视频适当地结合,才能确切地感觉到、了解到,甚至把握住一个作家、一个流派本质的东西,才会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因而,在教授外国文学之始,可先提供些观看的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影片和书目,在教授的过程中检查学生的阅读、观看情况。课堂前十分钟让学生谈谈他/她最近读过、看过的作品,谈谈他们的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运用视频,导入学生新课的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有声作品,改变传统外国文学教学的无声世界,营造有声外国文学的氛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视频导入新课,就可达到这种效果,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外国文学教师应通过视频资料,创设有声有色的课堂情境,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以最佳的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去。
第三,通过观看视频作品,把外国文学作品视觉化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外国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改编成电影的文学作品很多,这丰富了外国文学作品的视觉资源。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观看由优秀的外国名著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并鼓励学生讨论原著与改编后的差异。电影、电视是具体形象,是学生认知上乐于接受的形式。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去看原作,进行比较,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比如: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著名通俗小说《飘》书面阅读可能需要几个星期,但改编成电影却只要三四个小时。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优秀外国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细读文本,比较对照,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鉴赏力。
第四,通过电影与文本的欣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教学方法。观看视频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观看文学作品提高研究水平,撰写外国文学方面的论文,可为写毕业论准备。如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战争与和平》与小说《战争与和平》。每阅读或观看一部文学作品,都可以写心得。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写对一些名家、名作及有争议的文学现象阅读、所观看的电影笔记。还应要求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写一些课程论文。教师要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认真的批改、讲评,指出其优劣之处。
第五,带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弥补外国文学资料的不足的有效手段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开拓学生的信息视野,帮助学生获得丰富而新鲜的外国文学信息营养是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外国文学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师不仅应该成为外国文学的教学专家,而且也应该成为外国文学信息汲纳的专家。教师要利用英特网的信息资源来弥补图书资源,并把它运用在具体教学中。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们尽量详细地介绍外国文学的信息源,介绍外国文学目录的检索方法和资料特色,开展课堂讨论,给学生创造畅谈上网寻觅外国文学资料的经验和体会的良好机会。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研究外国文学课题的科研能力。教学的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最好的教师就是舍得用肩膀扛起学生,让他们超越自己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朱维之、赵澧、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蒋三强.视频教学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3(10)
[3]张媛媛、王昭、周洋.视频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定位;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材的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直至今日,外国文学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比例日益增加,出版的教材中已涉及到外国戏剧、散文以及小说,并且选文的篇目涉及到外国重要文学流派。这些入选作品一方面改变了语文教材的结构,给语文教材注入了新的血液,增加了新的能量,同时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积淀了丰富的外国文学知识,也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引起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响,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可以说,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中学语文课本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定位
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如何更好地抓取外国文学作品课文中的重点,如何将这些内容呈现于课堂教学中是研究重点。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多方位明确定位教学内容则是关键,明确的教学定位、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指向性更明显,才更容易呈现出教学内容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更全面地探索课堂呈现的可能方式。因而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定位就突显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外国文学作品作为语文学科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教学定位必然限定在语文学科教学定位之中,外国文学作品也是“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符合语文学科教学定位的要求,根据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应当定位在激发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语言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上。
根据年龄心理特点以及作品的不同类型进行教学定位。中学阶段个体身体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此时,教学定位对于怀有急切希望的初中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同类型的外国文学作品在教学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应定位于突出不同体裁的特色,以广泛的题材美化学生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教授这些课文时若是只注重于单篇课文讲求知识点的面面俱到,学生的关注点就会因为过于分散而无法掌握其中关键,因而应当注意以类型突出其鲜明的特色为重点。
二、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1.注重背景的还原
教师在外国文学作品的课堂中,应当就课文论其具体的文化背景,使学生更好地设身处地来理解作品,让他们发现不同国家的作品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孕育出不同的作者,显现出与中华文明不同之处。作者身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与其写出来的作品旨意息息相关。在黑暗压迫的年代,作者的创造目的就可能包含反抗旧势力的控制与威胁,期待打破旧秩序,建立美好新生活的期待;在经济走向繁荣,文化开始复苏的年代,作者的作品就可能批判现实社会的不平,同时赞颂美好的品质,满溢对未来的希望,对幸福的期待。同时,作者自身的家庭构成也对其人格与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人格与品质又能影响其写作风格,“文如其人”也是教师应当引导初中生体会的一个要点。不论是文化背景还是时代背景,都是为更好地还原作品,使学生贴近作者,进而理解作品的方式。
2.把握作品特色、了解名家的作品风格
把握课文主旨,抓住人物特点,发现语言的精妙之处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活动中也一样,这是具有共性的特点。对于外国文学篇目的教学,一样要通过整体感知,使初中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中的妙处,在小说中抓住人物特点,在诗歌中把握意象,体验情感,发现哲理。安徒生、普希金、莫泊桑、茨威格、契诃夫、笛福、雨果、莎士比亚等大家名家写了厂流传百世的作品,在文坛上熠熠生辉,这些作品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洗礼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甚至脍炙人口,这必然是有其过人之处。他们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大家,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对人生世相的深刻了解,能写出独一无二的具体的境界和深刻的情致,塑造出生动的人物性格,深入地剖析人物心理,不仅能满足人的理智,还使人们的心灵为之感动。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在语言的美的享受中,看到一个与自己生活中不尽相同的世界,了解这些名家、大家,与他们跨越时空进行对话,进而产生共鸣,这不仅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文学常识,也能对他们自我内心世界的构建具有良好的效果。
3.运用比较手段
比较同一主题作品的不同风格。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主题是相通的,但他们各具特色,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呈现出同一个主题,显现出各自的风格。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中外同主题作品,分析其中异同,在对比之中使自身作品特点更加明确,也能加深学生对此主题的理解,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比较同一流派作者的不同风格。同一流派的作者风格也会不同,同样是对现实的批判,不同的作者也会从作品中流露出不同的表达,有的作者选择直面的批判,也有的作者选择调侃与讽刺。通过教师一系列有方向地引导,让学生们掌握比较阅读的阅读方式,学会比较,学会思考,成为真正懂得阅读的孩子。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同时,教师自身应具备对阅读的热爱,对学问的爱好,没有阅读热情的教师不见得能促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内在的愉悦与刺激力。教师应向学生们推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有针对性地介绍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外国文学作品。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身临其境地阅历一些平时不曾接触到的人与事,增加他们对自身日常生活情趣的探索,开拓出一个特别的天地。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由感知开始,发展到联想,再深化到想象,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审美活动,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使学生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高中语文课本在教学材料编排上,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编撰进来,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首先,相较于传统的诗词歌赋和本土的民族文学内容而言,开拓了中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中学生对外国民族风情的认知和感受。其次,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崇高目标。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以及教学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特别的关注。(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陆俭明.《语文教学定位应定在哪里》[J],语言文字应用,2007.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周佳丽.《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及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6]周琰.《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及其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我国当代关于外国文学的作品研究大多是前苏联时期的作品,且都是当时流行读物,缺乏真正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总体来说,外国文学与我国当代作家联系并不密切,造成当代文学与国际文学交流产生困难。追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我国当时国情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甚少,因此很难读到英美等国作品,接受外国文学读物的国家基本只有前苏联。在80年代以后,由于翻译时间、质量有限,虽然国民能读到一定的西方文学作品,但在总体理解上都存在偏差。21世纪以来,在世界全球化格局的趋势影响下,中国文学必将与世界文坛接轨,若不能以一种世界观的视野看待文学发展,必将存在重大问题。如果不能与西方文学思想直接进行交流,又何以融进世界文学主流,与外国作家取得交流对话。与此同时,作家的思想、眼界都必然受到限制,狭窄的艺术资源是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2、外国文学的网络化
其实当下我国作家整体英语水平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许多高校出身的作家都能通过自身英语基础看懂文学著作,也有一些可通过借助一定的翻译工具来阅读一些外国名著。其实,无论外语水平高低,最根本问题在于,作家自身想不想读。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日渐深入人心,互联网的运用已遍及千家百户,也改变了外国文学资源的渠道问题。如果说以前我们是因为接触外国文学渠道有限,所以才知之甚少,那今天的资讯变化已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如今的外国文学不再受翻译、时间以及空间限制,许多书店都已设置有外国文学专柜,将国外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全数收入囊中,不管是作品集、选集以及全集,甚至还有作家的人物传记,都应用尽有,这为了解外国文学提供了更加深入的方便。在外文书店,甚至可以找到原版作品,完全敞开了外国文学资源的流入。对于资金有限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大量的外国文学图书尤其是原版图书不可能全部买入,网络资源的利用就可把这一问题立即变得简单化。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特点将全球名著一网打尽,几乎所有作家的作品都能悉数找到。另外,例如《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便从1979年开始,陆续发表国内外优秀文学研究论文,并且这些研究文献可以自行下载使用。对于一些英语比较好的人来说,阅读外国文学网站毫不费力气,这些网站内容丰富多样、生动别致,并且大部分属于免费提供服务。因此,为更真实的接触外国文学,使阅读研究不受客观因素干扰,浏览有关外国著名文学网站便是最有效的途径。当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许多文学原创爱好者的加入,无论是在网站、论坛、贴吧等平台,都能够找到许多国外诗歌、小说以及散文等作品。网络写作最开始源于外国,有一部分外国著名作家最初是在网络上作品,被称之为网络,后继成名。因此,通过网络形式外国作家发表作品,读者浏览最新网络原创外国作品,这一性质都属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网络化。网络的介入使外国作品已不局限于纸质图书载体,它以灵活性、多元化、快速、便捷为人们所用,打破了传统报刊、书刊等内容的限制。如果一个作家仅仅只从书本上了解到小范围的外国文学作品,那么他所接受的教育也相当落后,思想必然和国际脱离。当代人们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网络都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几乎所有相关外国文学信息都能够在网络上查找到,无论是外国文学作品、作家历史发展背景,还是外国文学作品的写作理论、技巧等。可以说,被称之为文学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网络资源的使用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文学时代背景。
3、文学教育的大众化
文学教育的大众化是相对于文学教育的精英化这一概念而存在。精英化主要针对高校本科生以及以上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本科生教育已逐渐倾向于大众化,但全民教育实现还有待研究。相对目前我国文学教育来说,所运用教学方法、目的、任务等,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外国语言语文学专业培养都是高级专门人才。但是,也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3.1大众化文学教育培养很有必要。各高校应重视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利用学校这个大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吸收文学内涵精华。众所周知,华中科技大学就专门设立了人文素质课程的选修,所有在校学生必须修够一定学分且期末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这一改革虽然在当时引起了诸多争议,但面对当今的文化背景看来,确实很有可取之处。术业有专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个理科生仅仅局限于自己专业领域之内的知识,对文化知识一无所知,不仅有碍学生将来广阔发展,更是教育弊端存在的明显体现。另外,事实证明,世界上理工科出身的作家、诗人等超过全部文学作家的三分之一。而一心置身于文学研究出身的作家,取得创造成果且成功的并不算多。因此,全面培养文学教育,以此实现大众化发展具有根本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精神 外国文学教学
在当今时代,社会浮华,人心躁动,功利主义盛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没有或缺乏人文精神,即使这个人再有知识和能力,我们也很难指望其造福社会,可见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家庭、社会的责任,对教师而言更是责无旁贷。外国文学课程集中了人类心灵的精华,[1]故在教学中履行这一责任也就理所当然。如何理解所谓的人文精神,怎样传授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便是我关注的焦点。
一、西方人文精神探索
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是,西方文化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深沉的人本精神。文学从属于文化并受其直接影响,因此,西方文学自然有其深层的人性意蕴和人文内涵。[2]追溯历史,人文精神孕育于古希腊。古希腊人对现实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对人的力量给予肯定和赞美,重视生命对于个体的价值。中世纪为人文精神的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在那个一切以神为本的时代,人只是神的奴仆。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包含了以人为中心,赞美人、尊重人、重视人的含义,并且极力强调人的力量。17世纪崇尚理性,这种理性依然是以人为本,仍然是和神性作斗争。到了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们重视启迪教化民众,宣扬理性和自由是上帝赋予人的,并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19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和封建落后国家充斥着罪恶、暴力,因此张扬个性、赞美人性受到社会斗争的制约,人文主义思想增强了社会批判色彩。20世纪开始注重人的心灵关怀。人文主义传统在现实生活中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其表现退回到人的内心世界。虽然在西方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内涵存在不同理解,但它带给我们的意义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二、如何传授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让他们在头脑中树立人本思想。这种人本思想表现之一便是以人为本。其主旨是尊重人性,以人为中心,赞美人、肯定人、关心人。在教学上体现为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优势和专长。从古希腊到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中充满了这种精神。
在《荷马史诗》中,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征。希腊联军花了十年时间仍未攻破特洛伊城。而奥德修斯献上“木马计”,就使整座城化为一片火海。他在归乡的十年旅途中遇到无数艰险,但他依靠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屡屡化险为夷,最终顺利回到了故国。奥德修斯的经历证明了人具有无限的聪明才智,肯定了人类有能力征服大自然。这种气魄很能感染每一位读者,对当代大学生树立个人自信,发挥个人才华大有启示意义。
在笛福笔下,鲁滨孙的故事同样是一首人的颂歌。他一生四次出海冒险,途中遭遇无数艰难险阻。特别是他在荒岛上度过了整整二十七年的光景,期间的孤独自不必说,他却能够以个人的力量,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后来的物资富足,并开发了整座荒岛,还把更多的人移居到岛上来了。这种充分发挥个人力量改善生存环境,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的伟绩,也能带给学生们以精神上的鼓舞。
人本思想表现之二则是追求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破除束缚人的种种枷锁,必然带来对自由平等的追寻。外国文学中处处洋溢着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
夏绿蒂・勃朗特塑造的简・爱,一无美貌,二无背景,家教的工作又极其低下。但简・爱是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有独立个性的女子。她与富有优越感的罗切斯特相处不卑不亢,为维护人格尊严和独立不惜放弃优越的生活,甘愿去流浪。简・爱的出走,既是对关心人、尊重人的个性的大声疾呼,又是对婚礼未成功后罗切斯特不顾她人格尊严的严正抗议。她终究获得圆满结局。简・爱的故事无疑是教导学生对待爱情、个性、尊严的绝好教科书。
拜伦诗中的唐・璜谱写了一曲“自由之歌”。少年时代的他就被贩卖到奴隶市场上,像牲畜一样被人挑来查去,此时,他深刻体会到自由的宝贵。当获得自由后,他马上加入俄国攻打伊兹密尔城的战斗,为自由而战。按照作者的计划,还要让唐・璜参加巴黎的街垒战,并最终壮烈牺牲。拜伦塑造的唐・璜不仅捍卫个人的自由,而且为民众的自由而战,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从中,学生能感悟到当今自由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这份美好。
(二)不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天真而又世故。他们以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休止地表达着对金钱、荣誉、地位及享乐的追求。这其中有经济的因素,有就业压力的驱使,也有社会环境的熏染。在这些背景影响下,就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要培养他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他人的怜悯心,对社会的责任心。总之,要引导他们在任何环境里自我完善。[3]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终身实践着自己提出的“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这很能打动人。他年轻的时候就为农民的孩子开办学校,在自己的庄园里进行改革以减轻农民负担。在《复活》中,他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忏悔说明一个人应选择与广大人民站在一起。作家本人是这么做的,他从精神上与自己的贵族家庭格格不入,在晚年穿着树皮鞋、粗布衣到田里帮农民耕种。为了实践自己的学说,他最终选择离家出走。作家的进步思想和他的身体力行,都会使我们的心灵备受震撼。任何时代、制度、国家都有丑恶,关键是怎样面对。丑恶的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丑恶现实的认同。
道德教育只讲空洞的理论没有说服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给学生讲大道理不可取,而从作品中获益来打动人的心才是根本。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塑造的冉阿让,便以其道德感动世人。19年的监狱生涯改变不了他这个苦役犯,只能让他倍感世界的不公与冷酷。是仁慈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了他。以后,无论遇到再大的危险,再大的不公,他都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在他生命的终点,他凝望着烛台上的光。这银烛台原本是他从米里哀主教那里偷的,被警察捉住时,米里哀主教当做礼物送给了他。此后他一直带在身边。银烛台照亮了他原本卑微的生命,使他坚定、勇敢,以博大的心帮助他人。冉阿让这个形象长久地打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他的故事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三)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历来人们都是以历史唯物主义或者文艺思想来指导外国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对这一原理的理解上过于简单化、机械化,往往忽视了对文学的美学意蕴的阐释,就不能把握作品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整体价值。[4]认为,文学的最高宗旨是实现人的精神与审美观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在外国文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完美人性的发展。
审美教育的内容丰富,且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需要以不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美,即他们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得到审美训练,发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美、人格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让学生在悲剧的欣赏中陶冶情操。悲剧能使人从中体验到激情,感到生命力。“激情固然有时使人痛苦,但没有激情的生活却更使人痛苦”。[5]悲剧的理性意蕴及其领悟,对人生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唤醒人自觉的人生意识,认识到人生旅途中存在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正确地对待挫折,培养不懈斗争的勇气。其次,我们可以在作业中进行审美创造。课外读书笔记和小论文,一直是我们在学生阅读名著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的办法。我规定了阅读篇数,一般要求学生一学期必须精读六到八本名著,效果较好,大多数学生都能仔细阅读,认真做笔记。课外读书笔记是学生阅读时心灵火花的反映。同时,经过作业批改、讲评、传阅,学生能把外国文学知识与其他各科知识及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认识、鉴赏、综合等能力,因此,这也成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反映。最后,我们可以在课堂讨论中训练审美能力。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我们可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或向学生播放名著改编的电影后,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前,介绍有代表性的各家观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思维。在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巧妙地穿插,抛砖引玉,寻找对立观点,以形成争论,并及时把握讨论的导向。讨论后,教师应尽量全面地、正确地作出总结,对于未解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再深入钻研。课堂讨论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训练和考查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三、结语
外国文学课是大学生认识、了解国外的一把钥匙。其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可以在讲解、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并结合具体环境,使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培养学生以人为本、自由、平等、爱的精神,内强道德素养,铸造高尚人格,提升审美能力,传承美育使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45-247.
[2]虞雅芬.论新课程下的外国文学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2):23-24.
[3]文辅相.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5,(3):37.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由传统的、单一的模式转变为多元模式,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场所。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学生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分析、截取于己有关、对己有用的知识。这样,教师的把握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不能因为信息的容易获取而改变,而且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仍要以“教”为主,但教师要明白自己要去教什么,怎样去教,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在教学内容上,第一,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和大纲的束缚,及时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介绍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新心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启文学研究的新领域。第二,教师必须把教学重点向现代转变。在传统教学中,一直注重介绍19世纪之前的文学,20世纪的文学经常被一带而过。
但实际上,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我们是最接近的。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世界已成为“地球村”,外国文学课通过文学将学生与世界沟通起来,所以应该注重20世纪文学内容的讲解,大大扩展现当代文学的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现代色彩,使学生形成开放的现代意识和世界意识,这更符合时代潮流。在教学方法上,第一,教师需要掌握新的科技手段并应用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高科技逐步运用到教育领域,多媒体教学日益受到大专院校的欢迎和青睐。幻灯、投影、电脑、电视等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调讲解,为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运用多媒体避免了板书耗时长的不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而视觉与听觉的整合,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呈现内容,配以教师的讲解与强调,学生也容易接受。当然,文学毕竟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以多媒体教学为辅,有限使用,主要还应该以文学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体现文学的魅力。而不能把充满想象的语言的艺术变为定格的图像艺术。第二,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获取信息很容易,围绕一个主题,学生搜集一些资料加工整理,既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毕业论文,乃至走向社会后的文案工作做实践性准备。当然,这也需要老师有深厚的知识修养,才能高屋建瓴地进行把控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不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在考核方式上,教师必须抛却以往的标准化试卷,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外国文学的测试完全成为标准化测试,那就是要让学生必须放弃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而采用教材上的观点,以便与题库中的标准答案相符合。从而使这门以传播外国文学知识为辅,旨在培养学生开放视野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沦为题库的奴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一位着名的日本教授曾说:什么叫大学生?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自觉的,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只需凭借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按照自己个人设想的方向去充实自己,造就自己……大学老师从你们的考卷中,希望更多地看到你们独立的思考、探索和新观点。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摒弃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考试模式,而应采用多元评价标准,构建出由平时的作业、小论文、闭卷考试、课堂表现、创新实践、网上讨论等辅助教学活动组成的综合考核体系。其次在学的层次上,主要指学生。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0世纪盛行于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获得成为己有,重要的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独特本质的创新精神引发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1]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中心,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认知作用,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创见。教学应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后,外国文学教学才有望如学者王卫平所说: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在信息化时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必须具有不确定性思维。世界并非是完全确定的,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另一本真面目。而文学的文本更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因为语言是不确定的,而读者的理解又是不同的,所以对作品的理解就是多样的,不确定的。学生要明白教师课堂所讲只是一家之言,他们完全可以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必盲从。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具有这样的不确定性思维:即文学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一部作品的意义不是绝对的,我们理解、评价作品是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的。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概述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发展。“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分析、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各种批评思想和理论革新了文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
三、英美文学的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四、英美文学研究
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和方法。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外国文学研究的意义所在。就英美文学而言,可选择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理论、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中外文学比较等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我们国家外国文学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对英美经典作家的研究有待深入,对现当代文学跟踪研究有待加强。
五、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上文学史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传统的文学课除了教授文学史外,常常要搞一点文学选读,作为对史的补充。这种“语录”式节选,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教师处理这些选段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由于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觉得英美文学课乏味、无用。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思路:
1、读完整的作品。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学生才能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出来。阅读文学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学生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2、讲欣赏作品的方法。在传统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百科全书光盘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因此,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3、写阅读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搞闭卷考试,而是撰写课程论文。
按照上述思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有用本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六、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属基础语言技能训练,教学任务繁重,四级通过率压力大。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应忽视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
英语教师面临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任务,英美文学是科研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阅读能力较强,不少学校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的条件日趋成熟。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