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茶文化的性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灯盏花素 pH值 稳定性 葡萄糖 氯化钠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21-01
我院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每支10mg,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支50mg,衡阳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灯盏细辛注射液每支10ml,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灯盏细辛又名为灯盏花素,是从菊科植物短萼飞蓬中提取出的黄酮类有效成分,化学名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抗凝、改善微循环、改善脂质代谢、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氧化作用[1]。增强心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扩张血管及微细动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局部缺血引起的功能障碍[2]。临床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现状调查
这三种药品在我院内科、综合科使用已有多年,偶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很少,也没有相对较重的症状。2008年秋冬季节,正是住院患者高峰时节,连续多次出现灯盏花素配伍稳定性事件:30~50mg不等的灯盏花素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里溶解,出现了絮状物,笔者参与了该事件的调查、分析、解决过程。
灯盏花素说明书(注意事项)里提示,本品与pH值低于4.2的溶液合用时,可使药物析出,故不得与酸性较高的输液或药物合用。5%葡萄糖注射液pH值在4.5~5.5之间,pH值相对较低,可能对灯盏花素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笔者对已产生絮状物的药液进行pH值测定,结果在4.0左右。说明书规定,灯盏花素也可以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溶解使用。氯化钠注射液的pH值相对较高,在6.0~7.0之间。对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来说,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进行输液对循环所形成的压力比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进行输液小,所以多年来习惯了用葡萄糖溶解灯盏花素进行输液。
1.2 现状分析
中药注射剂物理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酸碱度的改变所引起。当变化后的pH值不在有效成份稳定的pH值范围内,则有效成份亦会变质或溶解度降低而沉淀[3]。并且中药注射剂在提取精制过程中,有可能使一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少量残留于药品中,使药品在溶媒当中如不即时输液或保管不当,更易发生稳定性的问题[4]。
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对输液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浓度越高,则药液颜色愈深,溶液中有效成分及杂质含量也愈高,更易发生配伍变化[4]。灯盏花素说明书[用法用量]里提示,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时用250ml,而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时用500ml,意在减小药物浓度。
1.3 处理方法
2008年11月1日,医务科通知全院,静脉滴注灯盏花素,灯盏细辛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溶解稀释。严格管理配伍药液,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 结果
经笔者一年多的观察,再没有出现类似情况,使用安全可靠。
3 讨论
3.1 注射用灯盏花素、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溶解、稀释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尽量单一配伍,不可与其它药品混合配伍。
3.2 严格掌握适应症,不宜用氯化钠的患者应用葡萄糖时,应注意控制配伍浓度,用500ml葡萄糖溶解、稀释。
3.3 严格管理配伍药液,现用现配,贮存时间不宜过长,避光、阴凉处操作、放置、静脉滴注。
参考文献
[1]徐光,张充萍野黄芩苷元及其类似物对蛋白激酶C的抑制作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3,20(3):187
[2]陈书芳,张英娜,张晓平灯盏花临床应用近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77~179
[关键词] 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9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73-03
Alginic sodium diester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preparation,quality control,stability and safety study
XU Fanghui1,LI Jianhe2*,WANG Qiang1,CAO Junhua2
(1.Yiyang Medical College,Hunan Province,Yiyang 413000,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e alginic sodium diester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establish its quality control and investigate its stability and safety. Methods: Some work was done to optimize the prescription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Th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and examination et al were tested. The content of alginic sodium diester and sodium chloride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titration.Stress testing, accelerated testing and long-term testing were done to study its stability.The safety was evaluated by testing the vessel stimulation,haemolyticus and hypersensitivity. Results: The mean recovery and RSD of alginic sodium diester and sodium chloride were 99.73%,0.34% and 100.93%, 0.17% respectively.No obvious changes were observed at 6 months of an accelerated test or 12 months of long-term storage test. 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is reasonable in formulation,simple and convenient in preparation technique,accurate in quality control,good in stablility,and safe in application.
[Key words] Alginic sodium diester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Preparation;Quality control;Stability;Safety
藻酸双酯钠是以海藻提取物为基础原料,经引入有效基团精制而得的多糖类化合物,属类肝素药。具有抗凝血、降低血黏度、降血脂、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作用,是近年来常用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改善微循环药物之一[1-5]。鉴于藻酸双酯钠安瓿装注射剂不能直接肌注和静脉注射,临用前须注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内稀释后再用[6],这样配制过程中药物有可能被空气、尘埃、异物和微生物污染,故笔者研制开发了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直接静脉滴注,可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方便临床应用,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现将其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及安全性考察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A1004N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雷磁仪器厂pHS-3C型精密酸度计;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GWJ-3智能微粒检测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YB-Z型澄明度检测仪;杭州高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全封闭式HTY-2000型集菌仪;杭州高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SF集菌培养器;广东医疗器械厂生化培养箱。
藻酸双酯钠原料药(赤峰松州制药厂提供;批号:090120,含量:99.7%。);氯化钠(江苏南通勤奋制药厂,批号:090210,含量:99.9%);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和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研制提供,规格为100 ml:藻酸双酯钠0.1 g+氯化钠0.86 g,批号:20090318、20090420、20090421、20090422);醋酸钠和醋酸为药用辅料,盐酸、硝酸、氯化钡、氯化镁、乙二胺四醋酸二钠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处方工艺
处方:藻酸双酯钠1.0 g,氯化钠8.6 g,三水醋酸钠1.2 g,10%醋酸溶液适量(约0.14 ml)调药液pH值至6.0,注射用水加至1 000 ml。
工艺:称取藻酸双酯钠1.0 g,加至80~90℃注射用水500~600 ml中,搅拌溶解后,抽滤,得药液1;另称取氯化钠8.6 g和三水醋酸钠1.2 g,加入80~90℃注射用水约50 ml中,搅拌溶解后,加入浓溶液0.2%的药用活性炭0.1 g,搅匀,煮沸15 min,抽滤脱炭,得药液2。将药液2加入药液1中,补加注射用水至990 ml,搅匀,用10%醋酸溶液适量(约0.14 ml)调药液pH值至6.0,搅匀,补加注射用水至1 000 ml,搅匀,取样测定药液pH值及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含量,合格后,精滤,灌封于100 ml玻璃输液瓶中,115℃热压灭菌30 min,澄明度检查合格后,贴标签,包装,即得。
2.2 质量检查
本品为藻酸双酯钠加适量氯化钠使之成等渗的灭菌水溶液,含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均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2.2.1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2.2.2 鉴别
取本品50 ml,置水浴上蒸发至约1 ml,加盐酸羟胺试液2 ml,氢氧化钠溶液(6 mol/L)0.4 ml,摇匀,加热至沸,放冷,加盐酸溶液(1 mol/L)4 ml,三氯化铁试液3~5滴,溶液应显酒红色。
2.2.3 检查
pH值:应为5.0~7.0(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ⅥH)。
颜色:本品,应无色,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1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ⅨA第一法),不得更深。
重金属:取本品50 ml,蒸发至约20 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 3.5)2 ml与水适量使之成25 ml,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Ⅷ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3‰。
不溶性微粒:取本品1瓶,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ⅨC),应符合规定。
热原:取本品,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ⅪD),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千克缓缓注射10 ml,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ⅠB)。
2.3 含量测定
2.3.1 藻酸双酯钠含量测定
2.3.1.1方法的确定 参照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四册藻酸双酯钠原料、片剂及注射液项下的方法进行。
精密量取本品50 ml,置锥形瓶中,小火加热至干,加盐酸10 ml,硝酸4 ml,加热至微沸,水解40~60 min(至溶液约1 ml),精密加入氯化钡溶液(0.05 mol/L)10 ml,继续煮沸5 min,放冷,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溶液(2 mol/L)中和至显蓝色,加氨-氯化铵缓冲液(pH 10)10 ml,精密加入氯化镁溶液(0.05 mol/L)5 ml,铬黑T指示剂适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 mol/L)滴定至纯蓝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毫升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 mol/L)相当于13.94 mg的藻酸双酯钠。
2.3.1.2 滴定度的确定 取80°C干燥4 h的藻酸双酯钠,按上述方法测定,计算滴定度,结果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滴定度测得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2.3.1.3 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经80°C干燥4 h的藻酸双酯钠适量,及相当处方量的空白辅料溶液(处方中除藻酸双酯钠以外所用的原辅料),分别制成高、中、低3种溶液的浓度,按上述方法测定藻酸双酯钠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回收率良好。
2.3.1.4 重现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090421),共6份,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其藻酸双酯钠的含量,结果其平均含量为101.98%,RSD值为0.29%,本方法重现性良好。
2.3.1.5 3批样品中藻酸双酯钠含量的测定取3批样品(批号:20090420、20090421、20090422),按上述方法测定藻酸双酯钠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
2.3.2 氯化钠含量测定
2.3.2.1 方法的确定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氯化钠注射液项下的方法进行。
精密量取本品10 ml,加水40 ml,2%糊精溶液5 ml与荧光黄指示5~8滴,用硝酸银滴定液(0.1 mol/L)滴定,每1毫升硝酸银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5.844 mg的NaCl。
2.3.2.2 空白辅料的干扰试验取本品处方量的空白辅料溶液(处方中除氯化钠以外所用的原辅料),按上述方法测定,不消耗硝酸银滴定液(0.1 mol/L),表明空白辅料不干扰氯化物的测定。
2.3.2.3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经105°C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钠基准适量,及相当处方量的空白辅料溶液(处方中除氯化钠以外所用的原辅料),分别制成高、中、低3种溶液的浓度,按上述方法测定氯化钠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4。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回收率良好。
2.3.2.4重现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批号:20090421),共6份,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其氯化钠的含量,结果其平均含量为100.93%,RSD为0.17%,本方法重现性良好。
2.3.2.5 3批样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取3批样品(批号:20090420、20090421、20090422),按上述方法测定氯化钠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
2.4 稳定性考察
2.4.1影响因素试验
对按照上述处方工艺生产的批号为:20090318的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置高温[(60±2)℃]、低温(0~5℃)以及光照(4 500±500) lx条件下,分别于0、5、10 d定期取样,然后进行质量检测,并与0 d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上述高温、低温及光照条件下5 、10 d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的性状、pH值、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无菌、热原及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的含量与0 d比较均基本上无明显变化,示其在上述试验条件下较为稳定;这些进一步证明本处方及工艺基本合理、可行。
2.4.2 恒温加速试验
取模拟上市包装批号为20090420、20090421、20090422的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3批,放入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生化培养箱中,分别于0、1、2、3、6个月定期取样,然后进行质量检测,并与0个月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品经加速试验6个月后,通过检查试验前后其性状、pH值、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无菌、热原及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的含量等,1、2、3、6个月的各项检测指标与0个月比较均基本上无变化,表明本品在本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6个月较为稳定。
2.4.3 长期留样试验
取模拟上市包装批号为20090420、20090421、20090422的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3批,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分别于0、3、6、9、12个月定期取样,然后进行质量检测,并与0个月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12个月后仍须继续考察,检测结果与0个月比较,以便确定药品的有效期。结果本品经长期试验12个月后,通过检查试验前后其性状、pH值、溶液的颜色、不溶性微粒、无菌、热原及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的含量等,3、6、9、12个月的各项检测指标与0个月比较均基本上无变化,表明本品在本长期试验条件下放置12个月较为稳定。本品暂定有效期为2年,贮藏条件为: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2.5 安全性试验
对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了全身过敏性、溶血性及血管刺激性试验,以此评价本品用药的安全性。在全身过敏性试验中,选用豚鼠隔日腹腔注射受试物,连续3次,于首次注射后第14及21天静脉注射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攻击后15 min内动物的反应,同时设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结果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无变态反应。在溶血性试验中,用2%的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药液,摇匀后置37℃恒温箱中观察4 h,观察有无溶血和凝集现象,结果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未使红细胞产生溶血或凝集等反应,溶血试验为阴性。在血管刺激性试验中,选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注射后24 h及7 d,肉眼观察注射部位的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给家兔静脉注射均未见明显的刺激性。
3 讨论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对注射剂的要求,对本品的性状、鉴别、酸度、溶液颜色、重金属、无菌、热原、含量等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建立本品的质量控制标准。本品处方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用药安全。
藻酸双酯钠系海带提取物褐藻酸钠经水解、酯化而成的一种藻酸丙酯的硫酸酯钠盐,因分子结构中含有硫,在强酸条件下水解生成硫酸盐,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剩余的氯化钡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回滴定,测得其含量,加入氯化镁,使终点敏锐,易于观察。经测定3批样品,结果均在90.0%~110.0%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朱业来,徐志芳.藻酸双酯钠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21(5):686-688.
[2]李西廷,杨佃甲.藻酸双酯钠的药理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2):542-543.
[3]孙伟,李殿敏,刘德绩.藻酸双酯钠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1993,46(2):43-45.
[4]刘希江,戴岗梅.藻酸双酯钠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1993,47(2):26-28.
[5]王建环.藻酸双酯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1):12-13.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指数调研举措
1引言
1.1新生代农民工的概述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新生代农民工的目光投向了三产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希望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8岁,他们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1.2浙中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分布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金华市共有新生代农民工近200万人,活跃在金华建设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促进金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切实关爱新生代农民工,为他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使他们在金华安居乐业,对我市实现“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1.3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与幸福指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浙中地区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新形势下,通过对浙中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调查与研究,了解他们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总结归纳其幸福指数指标的研究,构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对策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2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指数的调查现状
通过对浙中地区发放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指数调查表,共计3000件,回收有效问卷2860件中的信息可知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现状如下:
2.1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现状
浙中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主要为高中占56%,初中占21%,大中专以上占14%;婚姻状况未婚占83%;打工前主要为在校读书占73%;打工所属行业主要为制造业、服务业约占82%,每月收入为1000-5000(元);打工目的主要集中在于赚钱养家占29%,希望过城里人生活占39%,寻找发展机会占15%;认为找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技术占34%;在城里生活困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城市户口,子女上学难,没有归属感等;他们大部分打工年限为1-3年,约占83%;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为74%;对目前的工作状况感到满意的仅占13%;他们主要居住在单位宿舍和出租房内占74%;希望在城里定居的主要理由为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占26%,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占13%,工作机会大、发展空间大占19%;由于生活习惯和语言不通等因素,导致工作中会遇到紧张焦虑、孤独寂寞占57%,压抑受挫、被歧视占26%;遇到巨大心理压力时,主要通过上网、聊天、听音乐、找朋友诉说来缓解压力(占61%);他们空闲时间主要看电视、听音乐占21%,手机上网占16%,网吧上网占19%,睡觉聊天占11%,喝酒下饭馆占4%,逛街购物占13%,参加文体活动、去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占7%;单位团组织经常组织活动,受欢迎仅占22%;他们希望多参加一些技能培训占39%,文体活动占23%,青年交友活动占26%;希望政府、企业、社区提供优惠获免费文化活动占37%,支持建立文化社团占17%;他们希望企业共青团开展文体活动,丰富青年业余生活占51%,组织技能培训占23%,组织青年开展志愿者服务等爱心帮困活动占17%,组织政治学习占9%。如果有机会64%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到高校深造学习。
2.2幸福指数的调查现状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质量满意度认为较好占21%,很幸福占9%,职业满意度较好占39%,有成就感占27%;购物场所满意度满意占43%;住房宽敞满意度认为条件一般占63%,满意占6.4%;房产状况有房产占6%;婚姻(或感情)状况美满占64%;认为有车会带来舒适和成就感占76%;认为有钱幸福占27%,富有的人也会失去一些平凡人的乐趣占64%;市民文明程度满意度认为很文明,很满意占43%;周边治安状况认为比较满意占67%;教育质量较好占66%;医疗卫生状况较好占59%;社会保障状况较好占7%,一般占43%;睡眠质量一般占46%,较差占40%;浙中地区文化娱乐丰富程度认为较好占43%;自然环境满意度认为环境很美占21%,较好占61%;生活节奏满意度认为刚刚好占65%;同事间人情味浓厚程度很好仅占2%,较好,偶尔能感受到人情味占47%;认为最近五年来发展速度势头很好占36%;认为幸福感主要来自美满的生活、愉悦的身心、和谐关系占42%;认为理想的幸福是与所爱的人相守一生占42%,平平淡淡过一生占36%。
3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与幸福指数特征
通过对浙中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指数调查现状的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较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较高,工作耐受能力较低等特点,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代农民工打工前主要在校学习,不会做农活,毕业后即来城里打工,大多从事制造业和服装业工作,职业岗位能力不足,属于城市中低收入群体。
(2)新生代农民工喜欢城市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愿意在城市定居,但由于语言、生活习惯、住房、户口、子女上学等因素影响,其城市归属感不强,自卑心理较重。
(3)较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学历结构较高,对所打工岗位、薪金期望值过高,其动手能力不强,自身职业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对职工培训学习主动性高。
(4)新生代农民工虽收入不高,但对物质享受有较高的要求,多数没有过多存款,面对城市中住房、户口、子女上学等问题时,感到压力较大,婚恋多为老乡中交往。
(5)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单一、贫乏,主要以上网、聊天、逛街、老乡聚会为主,对政府和企业优惠或免费开放文化娱乐场所有较高的期待。
(6)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存在紧张、焦虑、孤独现象,一般通过上网、聊天、找老乡倾诉等途径来缓解压力。
(7)新生代农民工对浙中地区自然环境、城市治安满意度较高,对住房、户口、劳动保险政策较关心,认为幸福指数与美满生活、愉悦身心、和谐关系有关,通过综合测评,其幸福指数约为61%,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举措
4.1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为提高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提供物质保障
新生代农民工应与本地人一样享有就业、择岗待遇,加强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督促企业按时发放工资、加班奖金,对表现优秀的农民工适当给与晋升、加薪等政策。高温季节,政府财政应拿出一定的补贴费用,增加这部分农民工的薪酬。
4.2改革户籍政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可考虑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户籍政策改革,凡工作满一年的新生代农民工,可领取市民证,有针对性地与养老、医疗、公积金贷款、购房、子女上学等挂钩,并与当地市民享有同等权益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
4.3政府引导,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教育与岗位能力培养,提高其适岗就业能力
在新生代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工业园区等,筹建图书馆、阅览室,专业技能培训机构,并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择岗就业能力。同时,由行业前头,定期举办一些讲座,竞赛、科技练兵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农民工给予奖励。
4.4制定人文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增强其变换新浙中人身份的力度
由政府牵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爱农民工,并制定一系列政策,尤其是企业要负有一定的组织责任,比如:公共场合、会议场所一定要讲普通话,让外地农民工有一定的归属感。企业中的工会、团委组织每年要定期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心理咨询、讲座、价值观教育、文体娱乐等活动,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文化孤岛”现象,促进地区社会力量对农民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5改善浙中地区精神文化设施,优惠开放文化活动场所,提高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调动社会资源,增加财政预算,改善浙中地区精神文化设施的投入,比如,在新生代农工集中区域,增设体育运动设施、文化娱乐场所等,定期为农民工低价位或免费开放市区文化场馆,提高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4.6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社团组织、博客,关注与提高新浙中人的幸福指数
由政府督办,行业牵头,成立各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社团组织和博客网站,发挥媒体作用,开展文化交流,鼓励有才华的农民工在社团和网络中自发组织农民工创作作品。通过社团组织和博客网站交流打工心得体会,提高新浙中人的幸福指数。
5结束语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浙中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指数问题,可以进一步地了解他们除工作以外的生活状况,找到新生代农民工出现精神生活问题的主要根源,分析归纳其幸福指数指标,总结提高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举措,对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地稳定新生代农民工队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发挥他们工作中的最大潜能,可提供一些有借鉴作用的合理化建议,为推动浙中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观察与思考,2010,(3).
[2]傅治.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共建金华美好未来.浙江共青团提案,2011,(7).
[3]骆竹梅.浙中城市群居民幸福指数实证研究.现代经济,2012,(2).
【关键词】重型破伤风;撤机拔气切管前;自制加温湿化装置;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4.1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1697-02
重型破伤风是急性特异性感染中较为严重而危及生命的急症之一,其潜伏期短,症状于3天内即发展至高峰,病死率为30%-50%[1]。主要致死原因为呼吸肌持续痉挛所致的呼吸衰竭,应用肌肉松弛剂和呼吸机控制通气是治疗重型全身痉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2]。使用呼吸机治疗易感染VAP,停机拔气切管前气道湿化显得非常重要,为了预防痰痂的形成,我科采用自制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气道湿化,为顺利拔管创造了条件,治愈率为10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18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45岁,全身性抽搐控制时间平均为17天,平均住院时间29天。
1.2方法选择气切停呼吸机拔管前的患者,将加温湿化装置湿化器放2/3满的灭菌注射用水,一进气口接氧气管并用保鲜膜和胶带固定,另一出气口接呼吸机管路中的短管,短管另一头接一有孔的氧气面罩,为防CO2潴留可适当多剪几个排气口,固定在气切管口上,根据患者情况给氧3-5L/min,加温湿化器温度可调节到呼吸机短管里有少量水雾为宜。使用期间可按需或按时吸痰,吸痰前后可给予少量1.2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液[3]湿化,刺激患者咳嗽便于清除痰液。
1.3评价指标以下列方法判别痰液黏稠度: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黏液)痰的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液)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
2结果
本科18例破伤风气切患者无一例因湿化问题造成痰痂,患者停机后主动咳嗽能力加强,应用自制加温湿化后痰液更容易被咳出,痰液以Ⅰ度和Ⅱ度为主,听诊呼吸音明显增强,各项指标渐渐好转,为顺利拔除气切导管打下了基础,治愈率为100%。
3结论
重型破伤风患者气切后因怕湿化不足引起痰痂常常延长带机时间,气道湿化一直被列为首要问题,气体湿化不足可以引起①破坏气道纤毛和黏液腺;②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破坏和扁平化;③基膜破坏;④气管、支气管黏膜细膜和细胞质变性;⑤细胞脱落;⑥黏膜溃疡;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最终导致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小气道塌陷,肺不张。损伤的程度与无湿化气体通气时间成正比。湿化器大多数是通过湿化罐中的水,使其加温后蒸发,并进入吸入的气体中,最终达到使吸入气加温和湿化的作用。为达到较好的加温和湿化的效果,一般使吸入气体通过被加温罐中的水面,理想的湿化器应当具有以下特点:①吸入气管的气体温度为32-36℃,含水量为33-43g/m3,(43g/m3即37℃时湿度为100%);②容易使用和保养;③吸入的气体能保持无菌。本科自制的加温湿化器解决了气道直接给氧湿化不足的问题,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临床应用方使、实用,提前停呼吸机节省了患者医疗费用和医疗成本,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牟英,曾庭素,等.炭吸附法治疗成人重型破伤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835-836.
关键词:紫砂;茶经;特质;文化
1 前言
紫砂起始于北宋末年,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兴盛,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它在结合茶文化的基础上,更是融合了诗词、书画、雕塑、篆刻等一系列文化艺术。多种文化性质的联姻,成就了紫砂文化的标志性特色。贡茶的清香,山水的灵秀,淳朴的风情和醉人的书香,古朴典雅的紫砂,组成了极富情趣的宜兴文化。宜兴和紫砂的渊源,在于其独一无二。宜兴所出产的紫砂泥具有得天独厚的特性,是制陶最理想的原料,宜兴千百年来传承的陶艺、紫砂文化和形成的特殊成型工艺也是独一无二的。
2 紫砂陶与茶文化的关系
紫砂至今已发展成闻名世界,独秀于陶瓷之林的一个艺术门类。以壶为主体的紫砂陶的发展与兴起同茶以及茶文化发展密切相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茶文化的发展就难有紫砂今日之盛。茶文化带动了紫砂壶的发展,壶主导、影响、兴旺了整个紫砂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壶在客观上是应顺了茶文化的某些需要,但也显现了自身独特价值,既依赖于茶而游离于茶,又发展了茶文化,它有自己的审美特点。
紫砂与茶文化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也不是一种从属关系,虽在某种程度上显现了这种含义。弄清这种关系,有助于紫砂自身的发展。人们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将两者倾向为一种从属关系,实际是一个谬论。原因很简单,壶因茶生,茶因壶俏,因泡茶而从属于茶,实用因素是关键,故直至今日,正统的紫砂审美还是以实用为主。壶的法则也就成了主要衡量准则,其它要素则变得次要,虽在紫砂历史上不乏壶以外有价值的作品,这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要泡茶须适用,加之整体上从业者文化受限,缺少深层思考,重技而忽略了艺。半封闭的狭隘思维方式,导致创造能力的限制,也是重要原因。实际上紫砂已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它的丰富造型、人文内涵、优良材质,制作语言使其它陶瓷难以与之比肩,促进了茶文化层次的提高。饮茶面对这样优美的器具确实是享受,这是它的价值所在。
自神农发现茶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演变,茶文化由发展走向成熟、由国内走向世界,可以说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兴盛自然而然带动了品茗茶具的兴趣,在众多茶具器皿中,紫砂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实用性茶具,颇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紫砂壶和一般陶瓷不同,它属于无釉茶具,采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矿制成生坯然后高温烧制而成。由于其成型后烧成过程中温度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更有肉眼难辨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故老壶、旧壶虽冲白开水也能散发淡淡茶香。紫砂的特性材质属性,致使开水冲泡却不致于烫手,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而热天盛茶则逾夜不馊。此外,紫砂壶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有着“世间茶具壶为首”之美誉。
一般选壶,不必过分讲究,只要是把好的紫砂壶,用以泡茶,善於蕴味育香,使用经久,越发光润古雅,给你的饮茶生活带来艺术享受和无穷乐趣。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失茶味,过矮则茶易从口盖溢出。壶的口盖要求严瑾,能使冲壶水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
【关键词】茶文化 哲学思想 和谐
一、茶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茶文化在不断沉淀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为贵”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中庸之道是儒家处世信条,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1]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无论陆羽提倡的谐调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致和,还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导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为中国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养廉洁之风。中国茶文化以“和”为最高境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还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和而生,发展变化后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陆羽《茶经》创立茶道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中国茶道的灵魂。茶是吸取了天地灵气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灵。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茶性的清纯、淡雅、质朴与人性的静、清、虚、淡,两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统一。道家在发现茶叶的生理功效时,也注意到茶叶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导和”的功能,可作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载体,于是道家之道与饮茶之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道家的“和”与儒家之“和”有共通之处,二者可以互补。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范畴,共同丰富了中国茶道的思想内涵。
茶文化中,同时还融合了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观念。禅宗强调自身领悟,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达些,而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与禅宗变通佛教清规相适应。佛教思想追求纯和境界,禅宗之要义是不借助任何东西,不追求任何东西,不被任何东西所禁锢,在一种绝对的虚静状态中,直接进入禅的境界,专心静虑,顿悟成佛。茶的本性质朴、清淡、纯和,与佛教精神有相通之处,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它势必规定和影响着中国茶道精神内涵。中国茶道追求心无杂念,专心静虑,心地纯和,忘却自我和现实存在,这些茶道精神是源于佛家思想的。
综合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蕴涵着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谐的环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谐特性的中国国民培育、浇灌出来的,因而讲求和谐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
二、茶文化的当代意义
茶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破坏,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们弃置。人与自然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应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恩及子孙、泽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应当把茶作为人们交往的重要纽带,成为连接彼此关系的重要桥梁。茶文化的 “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人类自身身心和谐。在历史上,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修性,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得志时以茶励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时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满足。保持人们的身心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宁静、乐观、平衡的心态不仅有益于个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
茶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是中华茶文化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2]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谐”内涵,则是这一传统中重要的内容。“和”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虽然儒、道、佛三家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我们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茶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是紧密相连,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与我国茶文化所倡导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着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即认可世界的和谐本质,以和平与合作的手段谋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从而达到一种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体现在国际关系上,主张“和”为主,“和为贵”。反对以强凌弱,干预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论内涵,就是要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强调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异、有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无论国家的贫富、意识形态的差异,都应该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以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和谐、和睦的世界。
参考文献
1.1对人文精神的强调。中国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茶文化中有许多和儒、释、道思想相关的内容,这让中国茶文化体现出了对生命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体现出了对“仁者爱人”的提倡,而佛教更是要求教众持有普度众生的情怀。这些思想在中国茶文化中的融入,促使中国茶文化体现出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而奥运精神,也同样重视关注人的价值、体现人的价值,它强调利用体育运动展现出人的力量,并将推动人类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由此可见,奥运精神与中国茶文化在对人文精神的强调方面具有着契合性。1.2对健身作用的关注。中国茶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中,在茶人饮茶实践中发现的以茶养生之道,就是这种实用价值的重要体现。事实上,茶叶本身就具有着较多的养生功能,如红茶能够发挥出强健心肌、利尿、助消化的作用,绿茶则能改善贫血、美白皮肤。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饮茶,饮茶者能够凝神静气、调养心神,在体会人生道理的过程中修身养性。奥运精神对健康的关注则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奥运精神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通过体育锻炼提升人类身体素质,并将“更高、更快、更强”作为举办奥运会的口号与目标,由此可见,奥运精神与中国茶文化在对健身作用的强调方面具有着契合性。总之,我国茶文化与奥运精神都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也都具备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虽然两种文化起源不同、发展历程不同,但是却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欢迎,而二者在人文内涵和实用价值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契合性,也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础。推动中国茶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茶文化与国际实现良好的接轨,而且也能够在传承中国茶文化的过程中对我国国茶文化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做出充分的挖掘,从而提升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活力。
2奥运与茶文化的融合精神
2.1以茶迎宾。茶文化历史悠久,古代帝王都将茶当做国饮,因此茶的普及度极广,它在民众的心目中都已成为最佳饮品。基于此,国人都以茶迎宾待客,从中也体现出了节俭、文雅、深奥及雅俗兼备的特点。古人就对茶有“夜寒客来茶当酒”的说法,用茶来代替酒由此也体现出古人的优雅品行,同时也与当今所提倡的勤俭节约相互照应。然而在当今的奥运匹克精神中也要体现出这种传统文化,用茶宴请世界各国的友人,以体现出我们是礼仪之邦。2.2以茶养生。人们经常有“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浓茶冲倦意,香烟伴失眠”、“好茶一杯,精神百倍”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是描述茶具有养生功能的句子。从整个奥运盛会来看,目前人们所具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所带来的生活压力都将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这些不良生活习性也是一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全面响应奥林匹克精神,提升国人的身体素质,务必先要让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性。对我国的茶文化来讲,它可以让人们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提升人的身体素质,进而让人们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功能,这也符合我们所提出的奥林匹克精神。2.3以茶交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人文交流的淡化,人际关系也随之变得紧致。然而人们可以通过茶文化,将三两知己聚集在一起以茶会友,这样好友之间不仅可以叙旧,而且通过相互交流也能增加彼此的友谊。一般来讲,朋友之间的叙旧都会选择一些安静的茶馆,在那里大家相互开着诙谐幽默的玩笑,追溯趣事,这将是生命中的又一乐事。我们认为茶作为一种古老的饮品,一些业界的精英才子也都会融入进来,将茶文化进一步推广,进而普及到民众的生活中去。2.4以茶谋和。奥林匹克精神不仅体现在体育精神的层面,经常也被用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理念。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人文奥运,其关键就是要建设起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提倡的人文奥运,不仅是中国对整个世界和平的一个向往,同时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人文奥运将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谋求和平的重要理念,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行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将人文奥运理念推广到世界。2.5以茶悟道从茶文化中体会人生大道,这也是从茶文化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在整个品茶过程中,喝茶者从自己洗茶、泡茶等流程中体会一些相应的人生哲理,通过学习先进的茶文化,也能从中受到一些正能量的渲染。人们经常在敬茶过程中体现出尊老爱幼等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将响应奥林匹克精神的主要核心。人们参与奥林匹克盛会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一些名利上收获,而是通过一些竞技项目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优秀品德,成为一名新时代之下的有用之才。
3奥运与茶文化精神世界融合的几点建议
3.1建立起茶产业的新理念。从目前茶产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现在大家都提倡天下茶叶一家亲的新理念,这也是我国茶产业的新形象。将茶作为一种产业,这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在运动会期间,我们要占据有利商机将中国的茶产业推广出去。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阻碍,中国的茶产业要从自己做起不断地创新。在经济新格局之下,茶产业的管理模式要进行调整,从其生产到整个市场营销环节中都要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管理运营体系,进而提升我国茶叶的质量及茶产业的发展水平。3.2注重茶文化的宣传。古人有句名言说的好:“见处贵透彻,行处贵着实。”这句话所讲的就是我们在计划一件事情时,要从其目的出发,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对于奥运会的茶文化来讲,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从其发展范围来讲,规模有大有小;从其发展形式来看,有多种综合的,也有一些单项形式;从文化体现方式上来讲,有一些传统的形式同时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其文化的作用,有一些实质性的作用,也有一些表演性质的作用。奥运文化不管是选择哪一种表现形式,都是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参赛选手、观众、游客)的,茶产业的营销种类(茶艺展示、茶具、茶叶)都是茶产业的整个运行体系。进行茶文化宣传时,要从健康的角度来体现出茶文化的特色,茶文化使得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作为一种绿色有机饮品,它被列为21世纪最为健康的饮品之一。茶的种类有好多种,其中每一种茶叶的功能都有不同,每一种茶叶的冲泡方式也有不同,这是从科学饮茶的角度来看。人们进行一系列的运动或者养生都是为了追求身体的健康。另一种就是茶的文化含义。从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各国文化之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这里所指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同时也将其作为世界的文化。目前全球共有50多个国家拥有茶产业,有160多个国家的人有饮茶的习惯。因为茶的存在将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聚集在一起。我们经常说文化推广是最简单的,可是文化推广也是最难的,所说的容易就是文化自身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比较简单,而所说的文化难是它具有民族性质的艺术形式。基于此,在奥运盛会期间,我们要大力推广茶文化,进一步让海外所有人重新认识茶文化并且喜欢上这种文化。3.3打造出自己的茶叶品牌。要想中国的茶叶走上国际舞台,那么就需要在茶产业界推举出一个领导者,以此建立起中国的品牌茶叶。不仅要用品牌来立足与市场,同时还需要对茶产业的生产及经营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从往年茶产业的发展形势来看,一般来讲茶产业中品牌都是由人自己打造,其名牌效应也是通过人来建立。因此在整个茶产业中人占据着重要的因素,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拥有一批素质全面的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才会打造出一个集先进产茶技术及先进管理机制为一体的品牌茶叶。其中茶产业中的人才包含了多种职能部门的技术人员,其中有企业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员工。他们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都拥有相应的先进技术,以此让我国的茶产业走向世界,让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推广到全球。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中国茶产业要寻找出一个领导者,从生产到管理上重新定义中国的茶产业,将中国的茶产业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茶叶生产公司。除此之外,打造品牌茶叶的基础工作就是减少茶叶的内耗,进而才能让中国的品牌茶叶融入到世界茶产业中。从我国茶产业的国内发展形势来看,一般我国茶产业中有多品牌之争、不同地区茶产业的竞争等。例如我国的茶产业品牌众多,有一些生产茶的商家打造出多个茶叶品牌,但是茶叶品牌种类繁多却没有一个著名品牌。中国茶产业的内部竞争严重阻碍了中国茶产业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换种角度来看,目前国际茶产业的发展形势给中国市场的进入提供了机会。目前国外的茶产业中的品牌也不是很多,我们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效益,那么就需要各级部门通力配合。最后还要实行茶叶的品牌发展策略,我国的一些具有实力的茶叶生产商要和国际一些茶商建立起合作机制。从全球的发展形势来看,目前已经有许多茶叶生产商进入中国,他们以融资、收购、投资等手段和中国茶叶生产商进行合作,随后逐渐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来掌握大部分股权,从而也将自己的品牌引入到了中国,从而进一步占据了中国的市场。3.4不失时机的将茶文化推广和引入到其他各届奥运会大家都知道奥运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这对于茶产业的推广和发展有着天时地利的机会。2008年的时候,奥运会举办地落户北京,在古老的北京城中举办奥运盛会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借着这次全球盛会,我国的茶产业已经做了很多的推广,许多国家和地区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茶文化。我们要借助于人们对奥运精神及人文奥运理念的认可推广中国茶叶,当每次举行奥运会时,我们都要参与其中并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机会,将中国的茶叶推广到世界。
4结语
将中国的茶叶推广到世界舞台,让中国的茶产业占据全球市场,这需要我们通力合作,打造出中国的品牌茶文化。在向世界推广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就是推广中国的茶产业。当一种文化进入到经济领域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进而会形成社会经济中的新产业。我们要抓住奥运会的契机,将中国的茶叶带到世界,将中国的传统茶文化带出国门进入世界。凭借茶文化中的“廉、美、和、敬”的文化内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把中国的品牌茶叶打造成为世界性的知名品牌,让中国的茶文化引领世界。
参考文献
[1]邹硕.申奥片的视觉文化分析研究———日本申办2016和2020年奥运会申奥片的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2):22-27.
[2]李立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艺苑,2014(2):165-165.
[3]郑康麟,徐友,吴洪新.借北京奥运之风扬“天山绿茶”之香[J].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文集,2006(10):116-119.
关键词: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法律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法制建设更是如此。我国始终将法制建设,作为重要的现代化建设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民主法治、政治建设工作水平也会相应上升。法制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做好法制工作,能够有效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1茶文化产业的内涵
茶文化,从广义方面来讲,是指茶的物质生产、流通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活动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其中包含了将茶作为重要载体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以及物态文化。茶文化产业,主要是指人们在和茶的接触当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或者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以及一些相关事业等。茶文化产业泛指了茶文化的相关服务和产品,在这些服务和产品之中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具有相关性的诸多行业。通常来说,只要是能够广泛反映茶文化特征的相关产业,都能够被称为茶文化产业。从茶文化产业的概念中,我们能够看出,茶文化产业是将文化意义作为重要基础的行业,具有茶文化标记的产品,都能够被称为是茶文化的相关产业。无论是较为传统的还是源于现代社会的,都是茶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将与茶有关的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再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就能够在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开发出较为新颖的茶文化产业,这是对传统进行继承的一个重要体现。
2茶文化产业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
2.1茶文化产业是新的产业形态
茶文化蕴涵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之中,是在中国悠久灿烂文化中不断发展衍变的重要文化形式。茶始终是中国人民较为钟爱的事物,对于陶冶人的性情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传统,并将茶作为志趣高雅、品行高洁的重要象征之一。因而,茶文化的发展之中,包含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还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积极应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将茶文化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填充到产业发展建设之中,从而,增强了茶文化产业的代表意味,也有效促进了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各项产业的发展都开始逐渐参与到转型的行列之中。茶文化产业,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应运而生的,它的发展,与时代潮流相连接,又促进了时代社会的发展。茶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好的竞争实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获得发展,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的产业形态,必然要经历一些坎坷的阶段,茶文化产业也是如此。茶文化产业中的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更为严谨、更为有效的法律作为重要的保障手段。
2.2知识产权能够为茶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保护
茶文化产业属于一种文化创意产业,这就决定了其必然要经历一些将设计、理念、心灵享受、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售卖的环节,这既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又是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茶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其提供一定的保障。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方面发展的重要保护手段。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茶文化产业是文化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知识产权也是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健全的。使用知识产权,能够有效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护措施,为促进茶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作用。茶文化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够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活动,从而为茶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茶文化产业在发展当中,传统文化产品中包含着一些茶器茶具的创新产品、茶室装潢创新、产品经营创新、产品工艺的创新以及茶艺表演方面的创新等。这些茶文化产业中的创新产品,都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
2.3茶文化产业方面的知识产权具有正当性
知识产权法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法律规范,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产权归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知识产权法》主要是针对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其中还有知识产权的管理、行使、保护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升高,民法方面对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规范,知识产权作为民法中的重要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法,能够广泛应对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普遍问题,茶文化产业虽然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但其中仍然具有众多产业形态的一般特点,通过对多种产业形态的研究,能够为茶文化产业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更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其中对于茶文化产业的规定也在相应地完善当中。想要通过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保护时,完全能够从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规定里面,找到对应的法律条文。
2.4应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茶文化产业的紧迫性
传统文化的创新产品与一般的物质产品是有所差别的,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文化创新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特征。当今社会中,一些复制品层出不穷,对原创品的设计、创意等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侵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知识产权,就是这样一个专门性的法律规范,它对于保障人们的创新、创意具有重要意义。仿制技术越来越发达,一些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商家不惜窃取别人的创意成果,导致众多的仿制品在市场上流通,对社会市场的秩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如果放任这种行为继续下去的话,将会给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具有创新创意发展模式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效果,茶文化产业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具有现实的紧迫性。针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使用知识产权具有良好的效果。加强知识产权对于茶文化产业的保护,通过法律的手段明确文化产品的归属问题,从而对茶文化产业中各项产品进行一些排他性的人为设定工作。这样做,能够有效保护原创者的切身利益,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新事物和创新思维,起到良好的作用。知识产权能够起到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对于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良好效果。
2.5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茶文化产业的相关建议
在应用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时,最为重要的是版权方面的保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著作权。著作权能够有效保护文化产品和一些文化创意思想内涵的表现形式。在使用知识产权进行保护茶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对于著作权的应用程度较高。著作权能够保护文化的创新思想,针对茶文化产业中的新型产品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著作权采取的是自愿登记原则,对没有经过登记的原创作者人,很难进行保护,尤其是在复制、抄袭现象较多的现代社会中,茶文化产业中想要保护自身利益的原创作者,需要及时进行登记注册。对于那些能够带来众多经济效益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采取强制登记的方法。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有限的,而茶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传统性质较强的产业,具有时间限制的保护期限,难以保护所有的创意产品,所以,可以逐渐放宽期限的要求。在现行著作法的使用之下,可以对相关的茶文化产业进行多种的保护,针对一些文化特色较浓的创意,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尽快进行版权登记,能够及时明确权利主体,对于保证茶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商标权,是产业发展中常见的权利形式,对于茶文化产业来说,将商标权的保护作用进行有效发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对相关权利主体的保护效果。从事茶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要能够及时进行商标的注册工作,从而能够尽早获得商标权的保护。专利权,是知识产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茶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将专利权的保护作用,进行定期宣传和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权利主体对于专利权的保护意识。
总结
通过知识产权,能够有效保护茶文化产业中的相关权利主体,维护原创者的切身利益,从而有效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增进对于知识产权法的完善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从而能够更好保障一些新兴产业的利益,促进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毛牧然,乔磊,陈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8-23
[2]宋春光,王舒.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视阈[J].学术交流,2013(11):192-194
[3]林彦.民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J].传播与版权,2014(1):138-140
[4]田秋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