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对物流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第1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模型实景教学法;工程背景;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用人单位把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背景与意识、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招聘的重要考核指标。要达到这些要求,要求教学部门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而这些又必须以良好的教学质量作保障。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该如何保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工业工程(IE)是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等专门知识方法,对有关人员、资金、能源、信息以及固有技术构成的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以使系统更有效、更富有生产力的学科 [1 ]。因此,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在目前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很好的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原因在于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严重脱节,表现在学生几乎没有工程背景、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大都流于形式、学生在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中所接触到的生产实际信息与课堂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起来。

目前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一般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课程设计和案例教学为辅的模式,重点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从理论教学看,学生仅限于通过课堂讲述的知识、书本所总结的方法、例题学习专业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和例题往往是生产现场实际运营问题的简化。教师有时候不得不采用挂图、PPT图片等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如企业布局、生产线设备的布置形式、生产能力的核定以及科学制定生产流程等问题;从案例教学看,普遍缺乏合适的案例,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实际问题的真实状况;从实验教学来看,实验教学大都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就某项相关联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学习效果不佳。这种近乎“虚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理解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很难对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系统的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筛选、概括问题所包含的信息,无法准确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二、模型实景教学法的优势

实景模拟教学法源于战争中的沙盘模拟推演,在战争中采用各种形式的沙盘模型来模拟战场的地形及武器装备的部署情况,结合战略与战术的变化来进行推演,决策战术指挥与部署,这种方法在军事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 ]。由于直观、高效和准确,战后这种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和各种层次的教学环节中。模型实景教学法在一些相关专业,如建筑学、机械工程等教学中经常用到,其目标是在理论学习中引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模型,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直观的、感性的认知,进而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

工业工程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必然具有很强的实践和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善于对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周密的实际观察和分析,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数和依据,为系统的高效运行提出和选择最优方案 [4 ]。所以,实景模型教学法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应用专业课程的选择

为推进模型实景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应用,我们须在专业课程中选择试点课程进行实施,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该方法的应用方案与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基于专业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具备的企业实践背景,我们选择《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作为研究试点开展研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以制造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企业为背景,注重制造企业内的物料搬运路线的优化设计,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制成品的物料活动控制,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的合理布局,从而实现生产物流系统整体优化。因此,该课程实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有效结合,选择该课程作为研究与实践的试点课程是有实际意义的。

四、模型实景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模型实景教学法的设计

根据规划的研究思路,实施模型实景教学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堂教学。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学习物流设施集成与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掌握传统的设施选址、物流分析和设施规划的方法。重点是厂址选择、SLP方法和SHA方法;学习现代物流设施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SLP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在教学中加入实景模型不但会给同学们真实的工厂感受,还可以引导同学们对合理布局的思考。

2.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加入模型实景的展示,使同学们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对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适时改进方案,加强对生产实际的认识。

3.课程实验教学。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学大纲还规定了6学时的实验教学环节。实景模型的运用会对实验教学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

4.毕业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设施规划设计占一定的比例。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同学们都是按照任务要求,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分析作业单位物流量、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与作业单位布局平面设计,其结果是“纸上谈兵”,所得到的设计方案也都是二维的,建立不了真实的设计感受。在毕业设计中,将所分析的数据与设计的方案应用模型实景实际摆放,可以直观地感受设计的合理性,并能够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将满意的方案展示实景模型成果,将大大改善毕业设计效果,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二)模型实景教学法的实施

1.开展调研。为使实景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更贴近于企业生产实际,我们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选择了任课教师较熟悉的企业,并通过网络上的卫星图大致测量了厂区面积与各作业单位的基本布局,然后深入现场实际测绘,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2.模型设计制作。实景模型在设计时须要考虑不同制造企业的生产产品特点、工艺流程、作业单位相互关系以及所处区域特点,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应用相关软件设计了10种不同功能的制造车间厂房,设计了4种办公区域建筑以及3种仓库等功能区建筑。并按照实际尺寸,以合适的比例制作出其厂区的模型。

3.教学应用。在课程设计应用过程中,通过模型实景模拟,验证了数据计算、分析的合理性。在毕业设计中选取了3名学生,在相关企业物流系统设计及分析改善中应用实景模型来展示毕业设计成果,在对企业生产系统物流、生产计划与运营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物流与作业单位布置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高效的运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五、结束语

工业工程专业实景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解决了工业工程专业课枯燥、乏味、学生现场背景薄弱、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不透等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为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体系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能力培养和优化教学队伍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蔺宇,齐二石,史英杰.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6).

[2] 王东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沙盘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第2篇

1.物流一词的含义。物流(Logistics),我们称之为“物流”的活动本身作为物质资料流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商品经济开始以来便已经存在了。但是,将物流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对物流活动实施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则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事情。

目前,我国使用的“物流”一词,是日本语“物的流通”(意思是具有物理性质的流通)的简称。英文原同是PhysicalDistribution(以下简称PD,PD也可直译为实物分配)20世纪直接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词汇,由于日本也使用汉字,物流一词也就被直接引用过来。

20世纪70年代初,“物的流通”一词又被简称为“物流”。“物流”作为一个新兴词汇不仅是“物的流通”的略语,而且也包含着新的内容。随着词汇的变化,物流领域由过去的单纯以机械化和省力化为对象,开始向以企业的管理为对象转变,企业的物流管理意识初步形成。

对“物的流通(PD)”最一般的理解是,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一个侧面,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商流,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商品流通活动。商流的任务是完成商品所有权从卖方到买方的转移,而物流的目的是完成商品实体从卖方到买方的转移,克服商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活动。然而,物流并非上述功能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信息为中介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

2.物流的定义。尽管物流概念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物流的理解会因所处的立场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列出的是日本和美国的有关经济组织对物流概念所下的定义:

(1)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物流是对从生产阶段到消费或利用阶段物资的移动及货物处理活动的管理。

(2)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20世纪60年代)。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3)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物流是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达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其内容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系、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储管理。

(4)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20世纪90年代)。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他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在中国,为适应物流管理发展的需要,原国家国内贸易局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物流术语》,这些物流术语已作为国家标准(GB/18354—2001)于2001年4月正式颁布,2001年8月1日起实施。在《物流术语》中,对于物流概念做出如下表述: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二、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1.对物流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物流管理作为一种较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已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正在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从建筑施工行业来看,目前却仍有一部分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甚至物流管理差距很大。损失浪费严重,企业处于半停产的边缘。究其原因施工企业对科学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物流管理的认识没有选到应有的高度,存在模糊认识。

2.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有些施工单位即使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当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这些措施和制度很难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而且外部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改革都为这一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使非常脆弱的物流管理基础更是雪上加霜。

3.施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稳定。在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往往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物资管理体制落后,物流管理的观念不明确。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没有考虑运用物流的管理原则,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去整合和优化。施工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仍是只承担满足施工物资需要的职责,而没有去利用自身优势,把单纯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提高供应工作的附加值。

5.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可控能力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制”等传统观念,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物流模式仍在影响着企业和社会生产。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项目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

6.配置在物流部门内部的设备和物流技术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满足不了项目的需要。现在,我国一些建筑企业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仍处于2O世纪7O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很多成熟的物流技术也未能采用。从总体上看,除了一小部分功能和技术标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外,其余大部分则相对落后,物流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跟不上现场要求。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三、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引入物流管理思想,依据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改结合施工企业物管理的现状,对症下药,融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提出一些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建议。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认识。企业经营者是物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他既是决策者,又是组织者,他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关系到企业物流管理的结果所以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认识水平,从根本上加强物流管理,同时每个参与管理者也要提高物流管理的认识。使物流管理工作真正纳入企业的系统管理、科学管理之中。

2.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在社会生产中,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链首尾相接,因而现代物流强调由供应商和采购商共同管理库存。根据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流动快的特点,可合理选择供应商,依据施工计划使生产所需的建筑材料由供应商定时、定点、定量配送,定期结算,基本实现施工现场“零库存”,可大大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

3.提高材料一次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二次加工。材料到了施工现场,由于规格尺寸与工程建设的要求不一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大型钢结构制作、大宗混凝土钢筋配制等。随着生产资料供给的社会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来料加工、定型定尺制作等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前提的供应形式已经出现。使得施工企业从采购环节人手,通过变更采购要求,为企业增收节支。创造更多的效益的努力有了现实的可能。

在组织材料招标采购时,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现场就能投入施工生产。不再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

4.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较大,所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经常变换供应商,对于施工企业是非常有利的。比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不再需要双方询价、报价的反复协商,减少了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

5.提高仓库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得信息共享及时准确的传输反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库存的自我调控能力,实现施工物资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直接供应,减少中间商和各仓库之间的流转过渡,加快了库存物资的周转,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6.强化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对照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先进水平和先进经验。针对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找差距,查原因,订措施,不断完善改进加强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努力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加强物流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企业应在生产、供应、消耗环节推广计算机信息管理,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装备,同时与之配套引进各类专门人才,有针对性地搞好全员培训,这样才能使企业物流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第3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 物资管理 物流成本 对策

企业的物资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和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的总称,其职能是解决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规格以及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矛盾,衔接好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物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物资管理的好坏在微观上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作质量;在宏观上影响各种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同时加强物资管理,对于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资管理的传统方法是在本世纪中叶提出和确定的,它们是经济订购批量法、库存量控制法、ABC分析法等。这三种物资管理的方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并已被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近年来石油物资在内供市场慢慢萎缩,面临着人员少、工作量大、采购周期短、周转速度快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根本,石油企业需要更好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一、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资学管理意识不够明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程序发生了质的变化,管理人员管理观念却还是停留在原点,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现在石油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太关注和了解,改进物资管理的主动性不够。企业本身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措施。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显偏低,企业本身的管理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消除传统的管理模式。物资部门也因为计划不周全,生产时有变更,导致了生产物资用不上,造成严重积货,这些积压的物资又不能很好地及时处理,就变成了大量的资金积压,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加重库存成本。

(2)物资资源不集中,物流问断。在物资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主要有采购资源、仓储资源,运输资源等几个环节,但是各个部门没有很好地进行沟通,而是处于被动状态。像物资供应部门被动性地等着生产部门的物资采购需求计划,再进行材料的采购和仓储,运输部门也是等着物资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需要,部门之问不加强沟通,容易造成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各自执政的问断式物流管理。物资采购本身受市场供求影响,物流的问断会使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能更好地交流,对市场价格的变化难以作出决策,会出现“诸侯割据,自成体系”的局面,给企业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3)信息技术水平低。传统物资管理,物资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造成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信息平台和各物资的运作没有很好地连接,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在管理过程中,物资的采购、询价,合同的管理,物资的质量、仓储和配送都没有整合到管理系统上,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运输不合力,使物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

二、提高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物资管理的认识。随着石油产量的不断下降,更要加强对石油的物资管理。物资管理技术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在管理人员认识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后,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例如举办各种技术岗位培训,为物资管理人员创造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现代管理必备的知识。只有真正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自己的贡献,保证企业物资的正常运转。

(2)建立物资信息网,实现网上交易。网站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要把网络建设和物资供应系统,网站内容结构策划出来,它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场所,是各部门交流的一个平台。建立电子交易,把商店、产品、需求、订货、购买、支付等实物变成电子化信息处理。物资管理系统承担着生产单位和产能建设工程的物资采购供应与管理工作,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开发的“电子商务物资管理系统”有力地保证生产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从投入使用以来,在油田的物资采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①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②提高了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度。③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

(3)加强物资管理中的物资采购。物资采购是石油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好的管理物资采购体系,可以很好地降低采购成本。如果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消耗量差别大,可以实现批量采购。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采购管理分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可以实现集中批量采购来降价节支。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未来趋势,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物资部门对生产起着保障性作用,这个作用又是根据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完成的。要控制就要集中采购,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

三、降低石油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案

(1)石油企业物流外包。石油企业物流外包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目的是为了使石油企业保持精干,集中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其他管理。石油企业物流外包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石油企业外部资源,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业务外包给擅长的专业公司完成,可以利用石油企业外部资源来弥补资源和能力上的缺陷。还可以降低和控制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因为专业的公司可以更有效、更廉价地保证该业务的运输,那么石油企业避免了巨额的投资。此外,石油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运输风险,本身物流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和专业公司合作,就可以共同承担风险,减少意外的危害。

第4篇

关键词: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60-02

一、引言

《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工程控制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门必修课。

二、《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的实验配置

在硬件配置上,《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主要以计算机为主,甚至可以不需要网络的支持,对硬件的要求不算太高。在软件配置上,《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可使用的仿真软件种类也比较多,如图所示软件。

总的来看,目前这些物流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大致包括:

1.为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在建立正式的物流系统之前,先将物流系统的规划方案转化为仿真模型。通过运行该仿真模型,能够评估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调整模型的参数,可以达到优化系统的目的。

2.有效控制物流过程。物流过程一般包括信息、运输、仓储、配送、装卸、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功能的实现过程。通过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可以观测到这些过程如何演进,各项参数会如何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内外部事件,将对系统产生什么影响,系统又会做出什么反应等内容。通过掌握这些内容,实时调整运行过程中系统对环境的控制力。

3.估算物流成本。通过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可以分析和记录进程中物流操作过程中,每项操作的时间和原材料的耗用,从而统计出各项物流作业的成本。

三、《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的教改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的教学目标包括:熟悉某一仿真软件的建模步骤;学习逻辑系统的建模方法;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深刻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实现仿真系统的优化设计。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如下探讨。

1.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基础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综合应用性实验三个部分。然而,随着对人才创新性能力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本实验存在一些困难,集中体现在基础性实验比例偏高,而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数量偏少。由于基础性实验侧重基本知识的验证,新颖性不足,与实际工作关联不够密切,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在具体操作中,维持基础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综合应用性实验三大模块不变,但是要更加注重模块之间的连续性,并提高每个模块的实践性。例如,选定仓库布局设计、物流量控制、货物包装控制、货物分拣控制、货物合并控制、多通道数据采集6个基本项目后,将这些项目分成若干个子模块。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每次单元实验时,从中选取1个或2个子模块作为学生的实验内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的效果更好。同时,增加若干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例如“通过型物流中心的模型构筑实验”、“仓储型物流中心的仿真实验”、“物流中心的模型的仿真”、“多层复合式物流中心的仓储、运输优化设计”、“机场物流系统的设计、仿真与优化实验”项目等。

2.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形式通常分为两块:首先由指导教师讲授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方法和步骤,之后,学生根据实验教材上的步骤逐步完成。这种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于教与学分割严重,而学生又过分依赖教材上说明,只要直接按照步骤操作即可完成实验。做完实验后仍然对实验内容知之甚少,缺乏主动思考。为此,本实验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一些改革。从原先的“先教后做”的简单模式改为“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同学互学、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与设计、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1)“教师讲授”。本实验针对“难度较大”、“重要性突出”、“理解困难”、“综合性强”的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2)“学生自学”。本实验针对“内容浅显”、“理解容易”的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自学、探索。(3)“同学互学”。本实验针对“有一定综合性,但较为简单”的实验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从而实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学习。(4)“项目分析”。本实验在进行具体物流系统分析时,使用实际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分析,自主完成仿真建模过程。(5)“个别辅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安排专门的辅导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个别辅导。(6)“网络学习”。由于本实验涉及的内容众多、结构复杂,如果建成资料齐全的专业资料库(包括视频,图片、文字以及相关的网络资料),再结合专业软件的使用,同时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将利于学生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通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明哲.物流系统仿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月明.《物流仿真实训课程》教学探讨[J].物流科技,2011,(6):132-133.

[3]陈子侠,龚剑虹.物流仿真软件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4):29-34.

[4]李文勇.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J].交通高等研究,2006,(1):21-22.

[5]李晓栋.典型物流仿真软件特点简析与教改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9-62.

第5篇

一、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认知偏差的体现

在我国,大量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点应用的阶段,对整个物流过程实行信息化整合管理与应用的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对物流信息化软件建设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从而导致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难以深入与完善。

1.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的认知偏差

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最大认知偏差就是对信息化建设本身的认知偏差。有些企业认为建立了专业网站、能在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易等就是信息化,其实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完善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环境建设、钢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个主要方面,在这3个方面之下又包括很多细的方向。具体而言,钢铁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钢铁商情、物流状况的信息化以及物流业务流程、物流管理流程、物流供应链、物流成本核算和交易核算等的信息化。可见,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钢铁物流网站,简单地挂上一些长时间不更新的物流信息,或开发一些单点的应用系统就是实现了钢铁物流信息化。

2.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在人才需求上的认知偏差

“物流”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较晚,且国人的惯常看法认为其就是货物流通,不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这一认知偏差导致物流企业缺乏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求。这种认知偏差同样存在于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懂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从事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这是一个极大的认知误区。因为“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一个管理工程,其次才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对于钢铁物流信息化,至少需要3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钢铁物流专业知识、钢铁企业或钢铁物流企业管理知识与管理能力、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这实际上对钢铁物流信息化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合作意识方面的认知偏差

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合作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横纵两个方面。从横向来看,我国钢铁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合作意识方面存在偏差。造成合作意识不强的原因:一是长期存在的“同行是冤家”这一观点左右着企业的商业行为,认为既然是同行就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那么在信息化合作中就不能坦诚相处,从而导致企业间信息传递不全面及时,甚至会为了竞争人为地传输一些错误信息;二是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在经济上也是如此,特别是企业的经济数据以及经济决策等都被认为是商业机密,企业对公布这方面的信息有排斥心理。这些因素造成我国钢铁物流企业以及钢铁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合作意识。而建立科学完善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则需要众多物流企业参与,只有各个参与者最大限度地满足物流在信息化上的需求,才可能保障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从纵向来看,我国钢铁原料(燃料)来源企业、钢铁企业、钢铁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下游的相关企业(如建筑行业、汽车造船工业、家电行业等)之间缺乏信息合作意识。

二、认知偏差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在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3个认知偏差中,对本身的认知偏差动摇了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人才认知的偏差则失去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条件,缺乏合作意识则没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保障。因而这3个认知偏差给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阻碍。

1. 从宏观来看,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难以摆脱低水平状态

目前,我国有多达25万家从事钢铁物流的企业,整体现状还存在小、散、乱、差的特点,表现在管理和经营模式较传统、效率低下、信用缺失、人才素质不平衡、标准化工作滞后等方面。因为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认知偏差,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动力缺失与建设的表层性,从而难以使信息化建设深入到整个钢铁物流的管理层面和物流供应链的协同层面上。具体而言:一是造成原料(燃料)供应商、钢铁企业、下游企业之间因信息化程度不高且衔接系统不到位造成物流成本大、周期长,不必要消耗大。据官方统计,我国已经实施和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为10%。二是在整个行业供应链中,我国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基本无法实现共享,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企业之间难以建立真正可以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内部业务信息之间也缺乏合作与衔接,各自为政,并且难以根据现有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与决策;物流信息化方面的高端人才匮乏,从而丧失了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条件。由于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得不到重视,在钢铁物流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方面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造成了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居高不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因此,如果这些认知偏差得不到纠正,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就难以改变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低水平状态。

2. 从微观来看,难以建立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巨头企业

要诞生钢铁物流信息化企业巨头需要企业自身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练好内功,也需要具备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二者缺一不可。但上述认知偏差使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内外环境均不理想,从而使我国难以出现钢铁物流信息化企业巨头。从外部环境来看,因为在上述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注重的是实物物流的信息化,而对相关的钢铁物流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方面则重视不够。这就容易造成钢铁物流过程中人为的动辄得咎和网络对接处理上的麻烦,例如,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在处理订单时,有时数据交换要面向七八种不同的模式。此外,信息合作上的认知误区造成不能及时、完整、有效地提供信息,从而使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难以达到物流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外在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既制约着钢铁物流企业与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流,也制约着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在物流业务上的互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缺乏,也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而这样的外部环境暂时难以改变。从内部环境来看,很多钢铁公司或钢铁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长远眼光,不注重物流信息化方面的研发,不注重建立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和企业间建立合作的公共信息平台,也不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这也使物流软件开发行业难以兴盛,这样其信息化建设自然无法摆脱低水平的状态。虽然有少数大型钢铁物流企业有专业程度较高的信息平台,如中钢、中储等大型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外环境的不利,从而最终阻碍这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钢铁物流企业向巨头的转变。

三、解决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认知偏差的策略消除上述认知偏差以及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 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

在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要改变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能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易的认知误区。要实现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就要花大力气建立自己的网站并随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更新,建立好钢铁物流企业内部的业务应用平台和企业之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相关的钢铁物流标准,并要进行相关物流软件的开发并能对软件系统进行顺势而变的完善,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是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理解,也才能建立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

2. 重塑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观

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对领导要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作为领导如果不懂必要的网络技术,事事靠员工的汇报来决策,一是时效性存在问题,二是员工受其战略眼光以及全面思维能力差异的影响,使其在选择性汇报及对信息进行解释时会有失准确,从而影响领导的决策。其次,要矫正对这方面人才的认知误区并重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因为没有重视人才的理念就没有重视人才的实际行动。在培养策略上,可以采用高校与钢铁物流公司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主要提供计算机技术教育与理论教育,后者主要提供钢铁物流方面的实践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并进行物流信息平台等的开发。

3. 逐步纠正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

在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前两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而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则需要花大气力来解决,因为观念的改变最难。在改变这一认知误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企业认识到信息合作对其经济利益的影响。作为一个企业在信息合作考虑肯定是趋利避害的,这就需要钢铁物流行业的协会组织、同盟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企业的领导能认识到信息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企业间在信息合作上的权力与义务。总之,如果企业间信息合作不充分不坦诚,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将永远只是一个空壳。

第6篇

实习地点:贵阳普天物流技术中心、贵阳建新南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阳科技馆

实习目标:通过认知实习体会出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深刻的了解自己的专业,理解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懂得了设计需要坚持学习和不断创新,了解机械设备与工业设计在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培养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需要具备的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敏锐的洞察力。

摘要:企业文化 实践 机械 设计 人机 科技

主要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我们先后共在贵阳普天物流技术中心、贵阳建新南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贵阳科技馆三个单位进行了认知实习,通过此次学习并在参观过程中,我亲眼看到了一些生产线的操作,对其生产线的操作规程,相关工艺工序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发掘了其隐含的我们工业设计专业与机械技术在不同领域的结合和较为广泛的应用。

一、认知实习---贵阳普天物流技术中心

该公司是由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深圳万向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资实体共同发起设立。公司总部位于贵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金阳产业园内。由于前些天还一直参与普天在做的分拣系统的建模,而且今后的日子我还要负责这方面的项目,所以这家企业应该是我最感兴趣的一家了。这里的人员也向我们介绍了普天物流一直致力于为中国邮政和物流业提供规划设计、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30多年来,为中国邮政、图书、烟草、民航、海关、食品、医药、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中心处理系统提供了300多套系统解决方案,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物流自动化成套设备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进到企业的瞬间,我就感受到了这个单位的与众不同。是它的企业文化:“沟通、执行、业绩”、“potevio中国普天---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核心产品,提升集成能力,努力成为中国一流的物流技术与装配系统集成商”震撼了我,在粗加工滚足车间、成套设备制造部、精密机器加工中心同样不乏类似的标语。这就是一家成功企业首先应该具备的,企业文化!另外,我看到了工业设计与生产设备在外形、人机方面的有机结合,不管是“afm-tabtek”、“a5-25fb”、 “vtc-20c”、“lgmazak”、 “sqf-200m”,还是数控机床、数控转塔中心、数控加工中心、和师傅给我介绍给我的折弯机,其机构外形和操作、运行过程,甚至于每一处透漏着这样的信息。当我对物流设备试验厅里面的容器传输系统、航空底面设备——行李处理系统、适用于机场行李输送系统和邮件处理中心大包、高包和邮袋输送分拣系统、stbo推块式分拣系统模型进行了深一步的观察和了解后,更深层次的了解到了这些机械设备在色彩、人机操作等方面与工业设计的密切结合。

二、认知实习---贵阳建新南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这个企业位于〇八三机械加工基地,是一家国企,目前,该公司拥有铸造、铆焊、热处理、机加、数控加工、电镀、电气、装配等完善的生产工艺设备以及先进的树脂砂铸造、喷塑和烤漆生产线及各类通用机床、数控机床等主要生产设备,可以说是贵州少有的几家生产设备齐全的生产厂家。

相比普天,在这里由于在师兄的陪同下,我放开了手脚,对机械零件的认识较为深刻,从半成品到成品,再到对成品的精密加工,例如淬火等程序都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进去首先看到的是带着国营色彩的标语“团结、友爱、勤奋、开拓、创新”,这让我再一次不禁联系到普天的企业文化。这足以证明了一种企业文化对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性。我观看了电焊的加工,在其他车间里,我看到了导轨磨、数控冲压机、数控压力机、刨床、热处理和铆接等常见设备。对其操作过程和原理,以及更深层次的人机工程运用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触。尤其在通过观察数控铣床、三坐标检测仪、数控机床、用于检测的质控、利用编好的程序、靠电极丝放电切割各工件的数控线切割机等现代生产设备后,让我更加强烈的体会到机械设备在色彩、人机操作等方面与工业设计的密切结合。

质量源于实力,我深感阳建新南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雄厚实力的现代化国营企业,也确实让我们大开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我感受到了我国国营企业的迅猛发展,通过它可以看到所以国企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同事也让我对机械生产的流水线的操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对它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三、认知实习---贵阳科技馆

没有了前两次对机械生产那种生硬的感觉,而是更多的新奇、热情。在我的意识里面,科技馆就是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新型教育基地,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公益场所,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而通过此次对贵阳科技馆的亲身体会,却让我对科技馆的认识更有了深一步的了解。

首先,贵阳科技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带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形象,进入了科技馆后,没想到第一件事就去参观了一部4d电影,它利用现代影视技术给人带来一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空前感知,随着带我们走进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随后我应该去了科技馆的第三层,里面由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揭示生命起源、人体机能和dna与克隆技术的秘密,并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从遥远的古代到现代,将各个时期人类在科学领域中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我还看到了体能测试仪、循环系统、五官与大脑的形象展示、时空隧道等许多测试仪及播放解说动画。还有一个名为“小小设计师”的区域,给来这里的每一个小朋友营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参与者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作品。我另外注意到了柳宗理的蝴蝶凳、天鹅椅、胎椅、蚁椅、红蓝椅等。随后我上到了科技馆的第四层,这里面依托对月球表面的模拟和星空场景的设置,引领观众乘坐虚拟的“未来飞行器”进行星际飞行。

贵阳科技馆正在用它特有的一种现代而富有先进的方法,培养和孕育着新一代的科技人才。我为它的姿态而动容,里面的装饰设计和色彩搭配也充分体现了设计元素的运用。

后记

第7篇

一、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学管理意识不够明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程序发生了质的变化,管理人员管理观念却还是停留在原点,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现在石油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太关注和了解,改进物资管理的主动性不够。企业本身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措施。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显偏低,企业本身的管理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消除传统的管理模式。物资部门也因为计划不周全,生产时有变更,导致了生产物资用不上,造成严重积货,这些积压的物资又不能很好地及时处理,就变成了大量的资金积压,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加重库存成本。

(二)物资资源不集中,物流问断

在物资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主要有采购资源、仓储资源,运输资源等几个环节,但是各个部门没有很好地进行沟通,而是处于被动状态。像物

资供应部门被动性地等着生产部门的物资采购需求计划,再进行材料的采购和仓储,运输部门也是等着物资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需要,部门之问不加强沟通,容易造成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各自执政的问断式物流管理。物资采购本身受市场供求影响,物流的问断会使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能更好地交流,对市场价格的变化难以作出决策,会出现“诸侯割据,自成体系”的局面,给企业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信息技术水平低

传统物资管理,物资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造成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信息平台和各物资的运作没有很好地连接,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在管理过程中,物资的采购、询价,合同的管理,物资的质量、仓储和配送都没有整合到管理系统上,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运输不合力,使物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

二、提高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物资管理的认识

随着石油产量的不断下降,更要加强对石油的物资管理。物资管理技术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在管理人员认识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后,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例如举办各种技术岗位培训,为物资管理人员创造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现代管理必备的知识。只有真正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自己的贡献,保证企业物资的正常运转。

(二)建立物资信息网,实现网上交易

网站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要把网络建设和物资供应系统,网站内容结构策划出来,它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场所,是各部门交流的一个平台。建立电子交易,把商店、产品、需求、订货、购买、支付等实物变成电子化信息处理。物资管理系统承担着生产单位和产能建设工程的物资采购供应与管理工作,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开发的“电子商务物资管理系统”有力地保证生产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从投入使用以来,在油田的物资采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提高了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度。(3)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

(三)加强物资管理中的物资采购

物资采购是石油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好的管理物资采购体系,可以很好地降低采购成本。如果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消耗量差别大,可以实现批量采购。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采购管理分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可以实现集中批量采购来降价节支。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未来趋势,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物资部门对生产起着保障性作用,这个作用又是根据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完成的。要控制就要集中采购,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

三、降低石油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案

(一)石油企业物流外包

石油企业物流外包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目的是为了使石油企业保持精干,集中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其他管理。石油企业物流外包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石油企业外部资源,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业务外包给擅长的专业公司完成,可以利用石油企业外部资源来弥补资源和能力上的缺陷。还可以降低和控制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因为专业的公司可以更有效、更廉价地保证该业务的运输,那么石油企业避免了巨额的投资。此外,石油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运输风险,本身物流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和专业公司合作,就可以共同承担风险,减少意外的危害。

第8篇

关键词:工厂设计,物流,物流系统,工厂总平面布置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骤越来越快,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为迎接世界同行的竞争作最后的冲刺,许多企业都在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尽可能多的占取市场份额,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也为我们工程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愈来愈多的新厂区、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中,这些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对我们的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作为工程设计和规划者,我们应感到任务的艰巨。因为工程设计的周期、或许为了博得并不精通技术的业主的欢心,我们往往在工厂布置中过份追求构图的美观,甚至不惜将民用建筑的、城市设计的并不适合于工厂设计的东西强硬的搬到工厂设计中来,而忽视了满足工艺流程,获得最佳物流途径,才是我们工厂平面布置设计的灵魂和主题。

一.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工厂设计?什么是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从已有的一些资料只对工厂设计作过零星间接的描述,许多人只知道“工厂设计就是设计工厂”,就是设计厂房,布置设备,工厂总平面布置就是将厂内各建筑物布置在所划定的区域内,实际这些认识都无法准确概况工厂设计最新的含义。

西方国家对工厂设计的认识: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涌现出一大批工厂设计专家,发表了大批有关工厂设计方面的专著,可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例如:Muther发表于70年代的三本著作影响最大,特别是《系统平面布置》,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布置的基础,成为世界通用的平面布置法。T ompkins是美国“新兴的技术巨人”著作颇多。Apple给工厂设计的定义为“为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构思、设计,并付诸实施。设计通常表现为物资设施的一个平面布置或一种安排,用以优化人员流、物资流、信息流以及有效、经济、安全地实现企业的目标的措施间的相互关系”Apple的定义有点长,但却十分透彻地指出了工厂设计的实质及表现形式。德国的《工厂系统设计手册》指出“工厂设计应理解为对未来行动的一种思维上的超前步骤”,“工厂设计的任务是…..为工厂创造完成企业目标、社会功能和国民经济功能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工厂设计要保证生产工艺流程正确、经济,人员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进行工作”。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工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工厂平面布置中物流贯穿整个过程。

目前国内外对工厂总平面布置的认识的出发点有稍微的差别,国内搞总图的多为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或与之相关的专业,因此对环境和建筑空间的处理更加注重一些,而国外搞工厂总平面布置的首先是从工艺入手,从流程和物流分析开始。

但是国内对物流在工厂总平面布置中也是提到的,比如国内对工厂总平面布置有这样描述的:“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是对厂区场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露天堆场、运输线路、管线、绿化、及美化设施等作全面合理的相互配置,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创造符合工厂生产特性的统一的建筑群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全面的合理的相互配置”,“符合工厂生产特性的”的词,何谓生产特性,是否可理解为工艺流程,物流线路。

无论是工厂设计或是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概念,无论是国外或是国内,物流都是其布置的核心及其依据。

二.那么我们又来看一看什么是物流?什么是工厂物流?什么是物流系统?为什么物流对工厂总平面布置很重要?

(1)物流

物流是指社会物质资料从生产一直到消费前的全部流通过程。包括包装、发货、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生产制造、运输、发送等各项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物流贯穿于全部流通过程,是综合的系统的整体。

(2)工厂物流

工厂物流系指工厂从原材料进厂,经过储存、加工、制造、装配、包装、直至成品出厂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包括原料、材料、半成品、配套件、成品)在仓库之间、车间之间、工序之间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它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为工厂物流。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这里所说的工厂物流是一个不很全面的概念,它没有体现工厂物流的全部,实际上应该仅仅是生产物流,而工厂完整的供应链,工厂和社会物流的综合,应该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国外跨国公司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完整供应链系统,而国内大型企业正在逐步开始这方面的探讨,有些集团已初步建立。

生产物流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之中,西方国家企业的生产厂长主管物流,主管生产物流系统的运行、组织和合理性。

(3)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和过程,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使持续不断流转的物料实体占用最少的时间和空间。把物流活动的诸多环节联系起来,使各子系统的合理性又能符合整个系统的合理性,最终达到工厂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从以上物流概念中可以看出,物流活动与工艺流程是同步的,工艺流程从物流的连续性、时间性、稳步性和有序性等方面进行控制。如果工厂总平面布置不合理,使工厂物流大的流向迂回、倒流以及过远运输等不良现象,对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深远的。

三.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理查德.缪舍的平面布置方法,从中我们是否可以找到有关物流与总平面布置的一些关系。

理查德。缪瑟先生是工厂布置方面国际公认的权威人士,其所著名著《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简称S.LP)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基本分析技术,从物流定量分析与各车间、作业区的密切关系结合,求得合理的系统布置,是使物流移动距离和时间最小,往返、迂回最少的可靠技术。

(一)SLP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确定位置

指要进行布置的工厂(工业园)厂址或设施的位置,也可以是老厂改、扩建的位置。

2.第二阶段---总体区划

指在要进行的地区确定一个总体布置。

3.第三阶段---详细布置

确定每一台具体机器及设备的位置,包括建筑及公用设施。

4.第四阶段---实施

每一项布置设计都要经过以上四个方面,而对于我们设计院来讲,最重要的还是第二和第三阶段。

(二)SLP的程序模式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单体之间相互关系除了非物流因素如:消防间距、震动干扰、采光间距等以外,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物流关系,尤其是在运输量很大的机械加工厂,更是如此。根据单体与单体之间的物流关系,结合非物流关系,综合起来进行总平面布置,然后进行方案论证及评价,是上图在总图中运用的具体做法。

物流量大而距离远,说明这个平面布置不合理,从中可以看出物流在平面布置中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是唯一性。

关于理查德。缪瑟有关物流与平面系统布置的理论与图表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我们可从他关于工厂设计中的核心理论中,是用物流将工厂平面设计联系成一个有机主体,并且使原来只能定性分析的东西,可用计算机定量分析了。

四.简述物流在工厂总平面布置中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人和物的流动是社会和经营中最重要的活动,是我们在规划布置设计中考虑的最重要的两个流线。而工厂设计中,物流因素比人流因素往往更加重要和突出,是我们在规划过程中应重要考虑的因素,它的重要性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顺畅是工厂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

工厂最重要的活动是生产活动,工厂设计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满足生产,如果一个工厂无法满足生产,或生产混乱影响到生产,那么这个设计肯定是失败的。物料流动往往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无论是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工厂都是如此。如果生产过程中物流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生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产的瘫痪。这方面例子很多,生产过程中也会常常碰到。因此物流顺畅是工厂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

(二)物流顺畅是工业生产集聚效应的重要保证

把同类企业、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厂房在工厂内聚集起来,才能使工业发展组团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从整体上实现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机制创新等方面质的飞跃,实现工业的集聚效应,这本身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体现,也是走科学发展观道路的重要途径。物流运输因素是把这些企业集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达到集聚效应的重要保证。据有关资料,一个合理的工厂规划 可使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约了时间,达到集聚效应的目的。

(三)物流顺畅可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流通、物流所占的比例达到20%,就业人口的比例约占50%。在我们购买的商品的价格中,物流费用约有10%。从此也可看出物流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

在工厂中物流成本所占整个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会更高,当然根据不同的产业产品物流成本有所不同,据统计大都在20%以上。一个好的物流流线设计将会大大节省成本,反之则会大大提高产品成本。

这里举一个笔者曾经设计的工程:中国石油宝鸡钢管有限公司螺旋钢管制造项目,该项目是西气东输的一个配套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高质量燃气输送管道,年产钢管50万吨以上,外部物流运输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内部规划布置重点要考虑钢管的物流运输方式和线路,这是整个设计的关键,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大大增加物流成本和影响生产效率。厂方技术人员和某设计单位技术人员,通过分析生产流程和现在生产方式,结合地形及铁路条件,做了一个布置方案,简化后流程如下图3.1,建设方组织专家经过多轮讨论,觉得流程不太好,在现有生产布局上没有太大改进,经过多次调整,但始终调不出合理的方案,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折腾一年后,该项目从别的设计单位转到我们手上。

通过分析,简要地说原方案生产线路走了一个“S”形,物流线路加长,另外要经历两次汽车倒运,而且还要经过两次起吊搬运,增加了运输次数和搬运中钢管的损伤,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结合铁路引入条件和物流分析,将布置平面布置方案调整成新的方案,简化如图3.2所示,物流线路走直线形,缩短了运输线路,减少了汽车运输,减少了两次起吊搬运。由于物流量很大,仅这两项就为建设方每年节省物流运输费用上千万元,同时还提高了生产速度,减少了部分人力成本。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很多,尤其是生产环节极其紧密的时候,在规划大型工业园的时,物流对其成本影响同样是巨大的,只是平时很少去分析和研究罢了,或因为资料的欠缺无法进行分析,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可以说物流对工厂总平面布置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绝大部分的工业项目将以物料流程――主要由路线决定的,但有时也需根据非物流因素进行调整。这些非物流因素如:污染、生产中的相互干扰、安全等,必须与物流的重要性相比较,并按实际情况加以权衡调整,得出布置方案。

五.总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