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管理的解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财务报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核算核实;解决策略
引言:
财务报销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控制及研究是利用经济信息对财务进行预测,对单位的未来发展进行决策,对其中的各项业务进行管控和分析评价。其主要的应用工具是财务报表,报表主要用于对于单位人员的业绩评价、产品质量、市场的决策和机构未来走向上。且对于人事机构财务的控制,大部分集中于直接的人工和耗费材料。事业单位经济的财务报销需得到不断的优化,其原因以来自于它的本质是社会型产业,它的发展关乎事业单位的运作和单位人员的综合性水平。
一、论述财务报销概念,分析其在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销从目的上看是为了人事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以一种持续高效的模式发展,在行业中扎根站脚。它不是一种管理成果,而是针对管理过程而提出的办法。财务报销从本质意义上看,它是机构管理的附属,是事业机构管理的部分内容,它的对象是指以使用价值为对象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在事业人事产生的一系列对于资金的经营活动。但若从机构中的经济效益方面去考虑,财务管理服务的则是有效效益,经营活动中的最能体现其价值的相关活动。所以说,财务管理是分析成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身拥有的一系列效益在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规划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评价成本这五方面,使机构财务成本结构更具相关性和準确性,让事业机构在进一步的规划和决策上有强有力的信息作为保障,直观性的反映企业各个项目所占经济比重。
例如,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其涉及面主要是单位中与资金出入相关联的一系列项目,每日所购置的材料、每日由于一些原因造成的不该有的经济损失和常规经济损失、各部门职员的每日工资核算、以及在国家政策下下放给事业单位的经济补贴收入以及社会各界支付给事业单位服务费用。在对这一系列账目的支出和收入明细状况下,还应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总结过去财务报销中的核算失误性操作,规划未来的事业单位经济财务控制的工作和模式。最后,针对这种模式的发展变化时进行财务报销上方法的创新和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任职财务管理的相关职能人员,要一方面考虑社会环境和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给财务报销结构带来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根据相关事业单位的财务中的运营模式对其进行财务控制上的借鉴。
二、细化财务报销过程,把握事业单位经济上的核算及核实
财务报销涉及到的的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对其中的耗费进行预测,对其未来才财务经营决策起着直接性的影响。把握财务报销的核算,首先是财务核算结果有效性阶段,其次是财务核算过程、强调财务控制过程阶段。首阶段的财务研究是一种规范性研究和模式性研究,它强调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其次的阶段是对财务核算的相关性上进行研究,这一阶段的核算重点在于核算目的的把握和对于不同类型成本信息精确化的强调。
例如,在财务核算中的成本控制中,首先在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中,要求事业单位经济中从事财务报销的人事监督方需要较多关注市场状况,依据人事单位机构的市场价格定项进行定夺,而这就意味着人事单位机构财务管理核算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市场,多次开展石材上的市场调研。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给人事机构的承包商、人事单位机构主办经营方,而在这两个信息的成交过程中,需要财务信息反馈者提供给双方正确的市场数据和合理的书面解释。
三、了解财务报销实时动向,优化人事机构成本的管理行为
财务报销的实施动向在人事单位机构成本管理行为上具有指导作用,而这种动向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探究,首先就是财务报销在信息经济中的应用,财务报销和信息经济在特点上有天然的联系,信息经济的理论核算以及相关概念方法与财务报销有众多相契合之处。其次是财务报销在行为科学中的应用,其在人事单位机构成本管理的行为中,是把以科学行为基础下的现代化管理应用到了人事机构的财务核算面上。
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后可以实时为企业提供各项管理项目的财务信息、项目发展的趋势、项目评估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这等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专门为企业各项经营项目服务的部门,这个部门可以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一条龙服务。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竞争力,还减少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运行提供方便。要探讨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的优势,首先要先了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有两个。其一,工作方向不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是基于会计准则实施开展的,其工作重点是核算并反馈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财务会计核算、反馈企业各项经营经济收益、支出等情况的方式是向上级主管部门移交核算统计表格,表格内容会真实反馈这一时间段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故此,财务会计工作的方向更加侧重于对上级部门的外部表格报告。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是融合会计理论和管理理论而展开的,这与财务会计工作理论基础明显不同。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围绕管理者的决策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方向更加倾向于内部报告。其二,核算要求不同。因为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是为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外部报告,这决定财务会计的核算目的是为企业外部报告服务,它的核算必须满足企业外部报告的不同需求,所以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是及时、准确向外部报告企业各经营项目的财务信息,确保外部报告报表可真实、客观反馈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为了确保财务信息及时、准确,要求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等标准,基于财务的角度全面评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它核算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项目。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它满足的是内部报告的各种需求,它结合企业管理学后已经脱离会计核算的传统模式形成以企业会计成本为主的预测机制,它核算的是企业未来各项经营管理项目。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核算对象、核算信息和核算目标上。两者的核算?ο蠖际瞧笠蹈飨罹?营管理项目,计算的主体也都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两者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核算的信息均来自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核算的内容都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经济收益和财务支出,两者工作报告的形式都是表格。虽然两者工作的重点和基础理论存在很大差异,但两者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同时,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两者工作的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
1.目标基础
两者相结合的目标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两者相结合的整体基础都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的不同要求,结合的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最终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看清过去、现在的经营管理情况,预测准确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趋势,才能够确保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潮流中不被淘汰出局。两者相同工作目标是影响两者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采用有效的结合措施,尽可能统一两者的工作内容,全面探析两者结合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发展情况,加大结合后的会计管理力度,实现企业财务信息智能化管理。
2.人才基础
人才不仅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保障,还是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基础,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快速结合,同时还能推动企业信息智能化的发展。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不仅可以统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能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为企业的会计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措施有三种,一种是内部培养,一种聘请企业外部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最后一种是支持高校会计系人才的教育培养,为企业的将来储备高素质人才。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而内部培养耗时比较长,而且效果不显著,聘请专业高素质人才虽然可以为企业添加新鲜血液,促进两者的快速结合但是成本太高。相比前两种措施与高校会计系对接,既节约构建高素质人才的成本,又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企业可鼓励、支持会计系学生参加专业技术考试,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打牢人才基础。
3.理论基础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需要大量的会计、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支持,因此企业在结合两者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结合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理论,为两者相结合打牢理论基础。两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可以规范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发展过程,可以为两者的结合提供理论指导,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结合二者的理论基础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非常重要。具体做法是,将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相融合,为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指导企业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融合后的理论正确核算、评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确保二者结合后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项目提供过去、现在、未来的财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各项经营管理项目的评估情况,反馈企业各经营管理项目各阶段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方便。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优势
1.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各大企业意识到,只有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整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才能缓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压力,才能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始终不被淘汰出局。将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正是企业为完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整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的主要表现。企业在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时势必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现状,然后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制订结合的计划和实施策略以及结合项目所需的经费、人才、理论等。如此,企业在将两者相结合的同时梳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状况等,这不仅促进了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还优化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形成了一条专门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以及明确的目标,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各项经营项目的评估和会计成本的预测等,可以满足企业各项经营项目的不同需求。故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可有效提高企业各项目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的竞争力。
2.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因此它们提供的信息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传统企业一般会在财务内部设立两个部门分管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部门相互独立由财务部门分别负责两个部门的支出。虽然两者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企?I提供有效参考信息,但是分开支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还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后,可以在工作人员、财务支出以及会计管理等方面节约企业经营成本,优化企业各经营管理项目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比如,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企业某运行项目的负责总经理需要该项目的财务信息,需要了解该项目过去、现在运行的经济状况和该项目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制定该项目的相关决策。如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未结合,所提供的信息相互独立,容易误导该项目经理的决策,降低该项目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还会增加该项目的生产经营成本。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后具有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优势。
【关键词】 治理结构; 财务绩效; 灰色关联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是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不仅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构架,而且是增强公司竞争力和提高财务绩效的必要条件。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得以真正确立的保证。如何建立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Craswell(1997)、Harold Demsetz(2000)、Thomsen(2003)、向朝进(2003)、陈远志和梁彤缨(2006)、张宗新(2007)、李悦(2008)等人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的研究。Fama(1980)、Jensen(1993)、Yermack(1996)、于东智(2003)、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6)等人对董事会规模和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采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这些研究方法,要求数据量大,样本服从某种典型的概率分布、计算量大,且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合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统计数据十分有限,而且现有数据灰度大,再加上人为的原因,许多数据出现了非正常的波动情况,因此这些方法在会计领域内的运用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方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合的情况。因此,笔者采用邓聚龙教授(1989)于1982年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GRA)法,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来具体分析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与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性的强弱,从而为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制度、提高公司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二、案例分析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63,股票简称:中兴通讯),有关公司的详细资料可登陆巨潮资讯网(省略info.省略)查询。本文所使用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信息披露考核结果来源于深交所(省略)中的“诚信档案”。
(一)参数定义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综合财务指标中的六维参量作为评价财务绩效指标,其定义如下:
ROA:总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MBGR:主营业务增长率;EPS:每股收益;NPGR:净利润增长率;TAT:总资产周转率。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从现有的研究文献看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和结构、公司规模、行业等因素。本文选取以下五维参量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其相应变量定义如下:
CR10: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FRS: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大持股比例之比;STS:监事总规模;BS:董事会规模,公司董事会中董事的数量;IDN:独立董事人数。其参数原始统计结果见表1。
(二)灰色关联法的运用
文章将公司治理结构五维指标定为公司系统特征行为序列,且描述为:CR10(Y1),FRS(Y2),STS(Y3),BS(Y4),IDN(Y5)。将公司财务绩效六维指标定为公司相关因素行为序列,且描述为:ROA(X1),ROE(X2),MBGR(X3),EPS(X4),NPGR(X5),TAT(X6)。由表1知,Y与X为等时距序列,且时距均为1年。
1.X与Y间相对关联度
经计算得相对关联矩阵(有关计算模型可参阅文献《灰色系统理论教程(1989年版)》):
=0.62616 0.66394 0.55131 0.75828 0.55672 0.761790.76199 0.69794 0.87460 0.55878 0.91514 0.618030.82496 0.93010 0.62757 0.63148 0.64137 0.846580.60224 0.62572 0.54685 0.95355 0.55132 0.676230.52742 0.52886 0.52082 0.57659 0.52166 0.53090
通过矩阵A进行列决策,找出最优相关和最劣相关,其结果见表2。
表2表明,依据灰色相对关联法,公司治理结构参数CR10与TAT最优相关,与MBGR最劣相关;FRS与NPGR最优相关,与EPS最劣相关;STS与ROE最优相关,与MBGR最劣相关;BS和IDN与EPS最优相关,与MBGR最劣相关。
2.X与Y间绝对关联度
=0.53231 0.53210 0.52054 0.58161 0.52462 0.531260.50487 0.50529 0.54139 0.50407 0.52477 0.507020.55377 0.55843 0.95708 0.54001 0.77350 0.577470.53090 0.53070 0.51996 0.57799 0.52379 0.529930.51657 0.51651 0.51280 0.54159 0.51428 0.51628
通过矩阵B进行列决策,找出最优相关和最劣相关,其结果见表3。
表3表明,依据灰色绝对关联法,公司治理结构参数CR10与EPS最优相关,与MBGR最劣相关;FRS和STS与MBGR最优相关,与EPS最劣相关;BS和IDN与EPS最优相关,与MBGR最劣相关。
3.X与Y间综合关联度
综合关联矩阵的计算公式为:C=θA+(1-θ)B,其中θ∈[0,1]表示,笔者将θ取0.5。从而可得综合关联矩阵:
=0.57924 0.59802 0.53592 0.66994 0.54067 0.646520.63343 0.60162 0.70800 0.53142 0.71995 0.562520.68937 0.74427 0.79232 0.58574 0.70744 0.712030.56657 0.57821 0.53340 0.76577 0.53755 0.603080.52199 0.52269 0.51681 0.55909 0.51797 0.52359
通过矩阵C进行列决策,找出最优相关和最劣相关,其结果见表4。
表4表明,依据灰色综合关联法,公司治理结构参数CR10与EPS最优相关,与MBGR最劣相关;FRS和STS与MBGR最优相关,与EPS最劣相关;BS和IDN与EPS最优相关,与MBGR最劣相关。由此,当θ取0.5时,综合关联分析得出的最优最劣关联结论与采用绝对关联法分析的结论一致。
上述方法,当θ取0.5时,综合关联分析得出的最优最劣关联结论与采用绝对关联法分析的结论一致,但与相对关联法所得出的结论不完全一致。因为相对关联法是从公司报表各个时点公布的数据相对于原始点(2001年)的变化速率考虑,分析结果是反映Xi与Yj之间变化速率是否一致;绝对关联法是从公司报表公布数据的绝对量关系进行考虑,分析结果是反映Xi与Yj之间几何上相似的大小;而综合关联法则是综合了变化速率关系和绝对量关系的方法。
三、灰色关联法与传统统计法的比较
为检验Xi与Yj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变化速率间的关系,笔者选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中的CR10与公司绩效财务绩效指标间的关系为例,进行分析说明,首先将表1中各参量规一化,归一化原则为:
曲线图1表明,CR10与TAT的变化速率一致,与EPS的几何形状最相似,而与MBGR无论是在几何形状上,还是在变化速率上差别较大,该结论与采用灰色关联法所得结论一致,但不能从定量上描述CR10、EPS与TAT关联度的大小,而灰色关联法不但可以描述因素间在几何形状和变化速率的相似关系,而且从定量上揭示了因素间关联度的大小。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财务绩效间的关系,从研究方法上看:该方法不但指出公司治理结构五维指标与公司财务绩效六维指标间的关联关系,还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其关联关系的强弱性,同时从几何关系和变化速率关系上揭示公司治理结构指标因素和财务绩效指标因素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它与传统统计学上以求平均值的方式来揭示点、线关系间的集中趋势相比,其研究结果更准确、更科学。在原始数据无量纲化过程中,灰色关联法实际上是把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运用均值或者初值等方法将非典型分布的数据转化为一定分布规律的过程,是既揭示普遍性,又揭示特殊性的多因素统计适用方法。
第二,从研究结果上看,样本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与财务绩效因素间:三种研究方法均得出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人数与每股收益最优相关,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大持股比例之比与每股收益最劣相关,因此要想提高公司每股收益,建议管理层首先调整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人数使其最优,最后调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大持股比例之比;公司前10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人数与主营业务增长率最劣相关,因此在提高主营业务增长率时,管理层可首先考虑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大持股比例之比和监事总规模的影响。但笔者指出,针对不同的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与公司绩效因素间的最优或最劣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对不同上市公司相关因素调整前,应先对各因数关联分析。
第三,关于灰色综合关联法,本文取权系数θ为0.5,即认为绝对量间的关系与相对变化速率对研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与财务绩效指标间的关系同等重要。在实际问题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θ值,如果θ值大于0.5表示对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与财务绩效指标间绝对量关系最关心,如果θ小于0.5表示对公司治理结构指标与财务绩效指标间变化速率关系最关心。
【参考文献】
[1] Allen T. Craswell,Stephen L. Taylorand Richard A. Saywell.1997.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Australian evidence[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July,5(3):301~323.
[2] Harold Demsetz and Belén Villalonga.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orpo-
rate Finance. September,2001,7(3):209~233.
[3] Thomsen,S,T. Pedersen,H. Kvist. 2003.“The Effect of Blockholder Ownership on Firm Value in Market and Control Based Governance Systems.”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4] 向朝进,谢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与公司理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5):117~124.
[5] 陈远志,梁彤缨.行业特征、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06,24(2):72~77.
[6] 张宗新,杨飞,袁庆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能否改进公司绩效――基于2002-2005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0):16~23.
[7] 李悦. 股份全流通、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理论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8(6):168~172.
[8] Fama E F. 1980.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4(2):288~307.
[9] Jensen,M. C. 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and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Journal of Finance,48,1993,831~880.
[10] Yermack,D. Higher Market Valuation of Companies with a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40,1996,185~211.
[11] 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5(3):29~41.
一、ERP概述
ERP,全称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的决策层和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在ERP中,汇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面向全球市场,围绕市场导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可以实时响应市场需求。同时,ERP也是一种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ERP的主要特点包括:
(1)面向销售,可以实现市场快速相应,强调了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支持企业后勤管理;
(2)更加强调企业流程和工作流,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之间的集成,支持企业的过程重组;
(3)更多地强调财务管理,具备相对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较多地考虑了人力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同时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的管理模式,如离散制造、连续流程制造等;
(5)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二、某地石化财务管理中ERP的应用
以某地石化企业为例,对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在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该石化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位置,就必须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决定在财务管理中引入ERP系统,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要想确保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财务核算
在财务核算方面应用ERP,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资金的的实际变动情况,根据资金变动的过程和结果,对ERP系统中的财务核算模块进行分解,细化为总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工资核算模块以及固定资产模块等,确保财务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要确保ERP系统具备相应的票据维护与打印、银行详情查询、支票、汇票查询等基本功能,从而实现对企业现金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然后,要做好数据的核算工作,确保财务核算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预算管理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应用ERP,主要是为预算的编制、控制和执行结果分析等提供相应的系统平台,强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前规划、事中监督和事后分析与反馈。因此,对其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在构建ERP系统的过程中,必须确保系统预算管理模块的全面性,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充分考虑企业生产、销售、资金、损益、资产负债等的基础上,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确保ERP系统可以对执行数据进行过程性分析,通过编制多种预算方案,使得ERP环境下,企业的全面预算与发展的整体需求相适应。
(三)财务分析
ERP系统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区别在于ERP系统对财务分析模块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企业各部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合理运用ERP系统的财务分析功能,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业务行为进行整理,对其产生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分析。与其他更加复杂的财务分析系统相比,ERP系统中的财务分析模块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运用一种专业的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对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建模与分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下一个工作环节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支持。
(四)成本控制
从理论上来讲,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满足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在成本规划、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进行,有效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获得的利润。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相关人员需要关注ERP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对系统功能进行细化,充分发挥不同功能模块的积极作用。例如,订单及项目财务系统可以确保成本信息收集以及订单成本计划编制的有效进行,保证获利能力分析系统则可以结合相应的销售和利润计划程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决策的有效性。
论文摘要: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首先应协同合作、和谐统一,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因最终目标的一致而具有一致性;在企业正常运营期间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两者都应站在达成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高度,谋求为市场营销的财务管理,为更好的实现财务管理的市场营销。
一、财务管理行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一)市场营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手段,而企业生存又要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为基础来支撑。(二)企业存续期间,只有良好有序的财务管理行为才能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链条和实物链条,才能保证企业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得以执行,也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三)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行为,可避免盲目的、财税风险较大的市场营销行为,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得以保证。
二、做好市场营销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业务流程、信息传递反馈流程等各项制度应制定完善,尤其应注重市场营销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应便于两部门的沟通交流,在兼顾各自部门使命的同时,更应加强互相协作的要求及为便于对方部门的工作而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的要求,如财务管理部门应对市场营销手段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而市场营销部门应对财务管理行为制约销售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建立健全两部门例会制度等。只有这样,两部门才能在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又协同和完善对方部门的工作。
(二)企业领导层的重视
任何一项制度的顺利实施,都要有管理层足够的重视才能大力推进并得以常态化执行,各管理层人员不应片面重视销售工作而忽视财务管理工作,也不能一味强调财务管理工作制约销售行为的发展。管理层人员应站在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高度,以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辩证地利用好两部门的信息资源,使两部门协同发展,为企业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财务分析
1.针对不同营销方案的比选,财务风险及税务风险分析,参与决定市场营销方案的优化和决策。2.对待执行的营销方案做较全面的销售预算,为企业购买、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提供决策建议,销售预算的编制必须科学、合理。既要关注销售预测,还要避免过高风险。 财务人员在编制销售预算时要考虑多个因素,现阶段销售预算可包括以下方面:销售净额预算、销售成本预算、销售毛利预算、营业费用预算、应收账款回收预算、存货预算等。3.依据所记录的实际销售数据,进行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采取措施纠偏,或者通过改变销售预算来对营销进行有效管理。
总之,财务分析贯穿于整个销售行为,要不断的记录、分析、改进,纠偏,这样才能指导市场营销行为,使企业在前进中不断扬长避短,丰富营销经验。
(四)销售过程的财务管理
1.财务核算:针对销售业务首先应建立清晰的业务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据以制定票据传递流程,实物传递流程、货币回收流程和财务核算流程。销售过程的财务核算应适应销售行为,并对销售行为加以规范和监督,最终达到服务于销售,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
2.库存管理:首先,伴随着销售过程的财务核算,应定期进行产品账面财务信息与库存实际信息的核对盘点工作,以做到账实相符,使财务信息能真实地反映实际销售情况及库存情况。其次,要按时对库存状况做库存分析,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等。
3.费用控制: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的岗位应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应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享,确保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随着单位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修订不断完善,以始终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适应力和活力。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从经费来源和使用的源头上进行监督把控,对采购成本及营销费用的控制,应遵循授权、批准、经办、核算分离的原则,杜绝越权行事的现象。如遇大额支付,应执行领导集体会签制。
采购成本的控制可采用集中采购、联合采购、招标采购等方法,并尽量通过相关合同条款达到延后付款或降低先付货款的比例,较多采用对方提供的商业信用等方法来达到控制总成本的目的。
营销费用的直接管理者应该是销售部门的管理者,但是他只是负责按预算计划执行,包括其中机动部分的执行,财务管理部门应将营销费用按类别、作用、可确定的项目(包括经常性项目)进行细分,留有机动余地,并与业绩挂钩。预算总体以及其中的大项目应当由总经理审批,财务管理部门对费用作总体审核后备案,作为拨付资金或报销依据。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对业绩与营销费用的配比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营销投入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分析,以提高营销费用使用的效益。
(五)风险控制
1.客户信用:在新客户关系确立之前,企业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市场调研,然后才能针对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客户关系,进而搞好销售风险控制。市场调研的目的主要是寻找产品需求量大、综合风险因素较小的客户。这时,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是尽可能的记录并分析客户的相关财务信息,以确定对方的信用,从而为是否确立长期客户关系提供决策依据。
2.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在市场中经营发展,必然会发生应收账款。销售企业要做的是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坏账损失的出现。此时财务人员要做的工作有:充分利用客户信用档案,积极分析、科学确定赊销对象;分类别、赊销期等及时登记发出商品电子台账,对到期的赊销合同及时通知相关销售人员提醒客户,对逾期未收回的款项,及时提出坏账申请报告,对已确认的坏账损失,做出相应账务处理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
前 言:
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权限,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分为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以及集权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集分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于既满足了企业统筹安排资金的需要,又充分考虑了分支机构灵活运用资金的要求,因而深受企业的欢迎。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分权决策提高了企业决策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决策风险;但与此同时,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分权决策就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舞弊与差错风险、同时由于决策权的分散,更可能诱发拥有决策权的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牟取个人利益,从而增加企业分权决策的总成本。
一、集分结合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对企业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反映各种要素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与结构形式的有机整体。财务管理作为组织、控制和协调资金运动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一项企业管理工作,其内容因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别。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对本企业财务工作和财务人员等进行组织管理;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则包括了对企业内部各成员企业、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管理。
1.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要素。
财务管理模式的要素具体指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元素。一般而言,财务管理模式的组成要素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符合财务管理模式的逻辑要求,有助于构成财务管理模式的整体框架;二是能够独立表现财务管理活动某一方面的特征,并且可以自成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子模式。因此,财务管理模式的要素应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框架。按照前述财务管理模式组成要素应具备的两个条件衡量,我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应由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管理、财务业务管理、财务监督管理等5 个子模式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①财务管理目标模式是决定财务管理模式基本框架的关键,处于财务管理模式系统的最顶层,对其他子模式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制约作用。②财务机构设置模式受制于财务管理目标模式,它对其他子模式具有制约或影响的作用。财务人员管理模式的建立必然受财务机构设置模式的制约,财务业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应满足财务机构设置模式等。③财务人员管理模式受财务管理目标模式和财务机构模式的影响或决定,同时又决定财务业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监督管理模式。④财务业务管理模式决定财务管理监督模式,是财务监督管理模式的对象。⑤财务监督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运作受到其上层的各财务管理子模式的影响,反过来又会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及各子模式的不断完善。
2.建立集分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原则。
集分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般把握好以下原则:①集权、分权适度原则。企业财务总部集权过多,会影响子公司的理财积极性;但分权过度,也容易出现失控现象。通常的选择是首先保证企业财务总部集中必要的财务管理权限,特别是重大财务决策权,并在此基础上实行适度的分权;②权责利均衡原则。分权能否达到目的与权责利关系处理密切相关。给予子公司、分公司的权限大但承担的责任小,就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现象;反之,给予的权限小但承担的责任大,则不利于调动子公司、分公司的积极性,因此权责应是对称的、均衡的。同样道理,责任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也应是对称的、均衡的;③机构的设置要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原则。企业内各成员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哪些职能部门,应与享有的财务管理职权和承担的责任相适应,这也是财务部门履行好职责的重要保证。
二、财务监督机制的形成
财务监督机制具有对构成企业财务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实施控制的功能。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在规定性:一方面,财务监督机制服从于企业资源配置的需要,是以价值为线索合理配置资源的机制;另一方面,财务监督机制是平衡协调各财务利益主体的冲突和矛盾,实现财务目标的协调机制。企业财务运行过程及其效果,既取决于财务管理主体所选择的财务管理模式,又取决于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效率。
1.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的四要素。建立财务监督机制的目的在于规范财务行为,实现财务目标。合理有序的财务监督必须具备运行所需要的动力保障、协调系统、制衡形式和信息支持。所以,财务监督机制的要素可以概括为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制衡机制和信息机制四个方面。动力机制是财务监督机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协调机制和制衡机制以动力机制为依托,通过审计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来满足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从而反过来巩固和完善动力机制;财务信息机制的功能作用决定于动力机制,服从于协调机制和制衡机制的需要。
2.财务监督机制反作用于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监督机制赖以存在的基础,我们在承认财务管理模式决定作用的同时,要看到财务监督机制的反作用。从积极层面看,财务监督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制衡机制与信息机制的良性运行,可以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管理。从消极层面看,财务监督机制的任何构成要件出现故障,都会威胁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
3.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监督机制的关系。从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监督机制关系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财务管理环境是构建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不同的财务管理环境表现为不同的财务关系。由此,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二,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监督机制的前提,财务管理模式的要素决定财务监督机制的要素及功能,构建财务监督机制不是脱离财务管理模式“移植”的,而是“根植”于财务管理模式“土壤”而成长的。其三,财务监督机制对财务管理模式具有反作用,财务监督机制的成本与效率关系到企业财务的安全与效率性,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构建高效安全的财务监督机制。并且,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最终只有通过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发挥作用。
三、集分结合财务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较为复杂,管理层次较多,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也较大,一般建立由股东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等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审计是实现财务监督机制的执行部门。在集分结合财务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l )独立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最重要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部审计在组织人事、工作宋排和经费预算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涉,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2 )权威性原则。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发挥越充分。这就要求对于每一级分权的内部审计必须高于同级分权的其他机构;( 3 )精炼高效原则。内部审计的机构在岗位、人员配置等方面以完成财务监督任务为主要目的,简化、精干、高效;( 4 )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内部审计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各级分权的内部审计应该服从上级的内部审计要求,各级分权的内部审计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协调。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难题;措施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后,正处于减速阶段,企业在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如何使建筑施工企业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才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一、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意义
1.对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财务管理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从项目工程结算到成本控制、从项目物资管理到风险防控都离不开项目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因此,项目财务管理的质量是保障项目管理的全方位及管理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
2.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1)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市场竞争提供依据。项目财务管理提供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可以将项目视同企业的生产车间,项目发生的材料、人工费用等视为直接成本,发生的项目管理费用视同制造费用,因此,项目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项目贡献毛益的边际利润部分,为企业市场竞争提供依据。
(2)提高财务灵活性,防范财务风险。项目财务管理可以直接影响项目的现金流状况,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和财务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一旦现金周转出现困难,就会制约企业发展,不但使施工项目处于危险中,也给整个企业带来风险。
二、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面临的难题
1.施工环境恶劣
(1)基础工作薄弱,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所处工作环境都较恶劣, 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存在一定难度。现场的会计人员有临时借调的,有的是未经专业技术培训,无证上岗。从而出现了银行、现金账不能日清月结,会计账簿设置不合理、不齐全,成本核算方式不科学,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而企业培养一名合格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大约也需要3至5年的时间,大多企业都不会承担较大的人工成本和等待3至5年的时间。因此,项目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项目现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够。工程项目管理往往受到地理环境、项目特征、施工期限等影响,每一个项目都不是完全相同,带来财务核算和管理制度的差异,给工程项目制定统一的、可执行的财务制度以及成本预算与实际发生较大的差异,这些困难导致财务管理力度不够。制度及核算办法的不完全适用,也带来了执行力薄弱的问题,同时,给项目经营考核、奖惩兑现容易造成不公平。
(3)项目现场缺乏必要的财务核算条件。①原始单据不合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施工项目现场往往处在交通不畅的边远地区,项目日常经营、生活所需物资、交通及低易品等采购多为在当地解决,白条、收据和无发票情况普遍存在。②金融机构网点铺设不到。受地域限制,不能在每个项目施工地点开立临时账户,以满足经营及财务管理需要,现金使用额度较大,不能严格执行现金使用规定,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4)财务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审计监督不到位。项目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处的管理链条较长,层级较低,企业整体利益意识不足,风险防控意识薄弱;单个项目在整个企业中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较小,这给审计监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关注度的不足,特别是小而散的项目,更是审计监督触及不到的死角。
2.恶意市场竞争造成标价不合理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招投标往往是以最低的价格中标,这已经是这个行业领域里人尽皆知的规律。明显低于预算成本的中标价格,给项目执行期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当期账面亏损,造成数据不够真实可比;期待补偿弥补,收益与成本费用不配比;项目财务基础资料可用性差,不能给企业管理带来决策依据。
3.地方保护政策给财务核算带来困惑
在当前的税务政策下,国家和地方的税收分成造成地方保护政策与税法不一致的问题。发票开具和税收缴纳往往不能同步,甚至有些地方利用复印件作为入账依据,给项目财务核算和管理带来困惑。
三、完善施工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项目财务管理意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层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经营过程全方位进行财务监控。从主观上重视财务管理意识,并充分考虑各项目的特殊性,运用现代的财务管理手段,加强财务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面对施工企业的困难,当期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企业特点,制定可行的财务人员培养计划和职业通道,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比如,采取轮流制度、为提拔加分、薪酬与项目效益挂钩等方法,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财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加强总部财务与各项目财务人员的沟通,比如,适当采用总部财务与项目财务人员适当轮换方式,使项目财务人员了解企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有助于提升项目财务人员的管理高度和拓宽管理思路,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项目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制度。结合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方法,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明确预算内与预算外资金、费用审批程序,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都要求按照相关规定审批,同时建立适的考评机制,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
(2)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可行的资金集中管理和工程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从资金流程的每个关键点控制风险。
(3)建立项目工程款结算与应收款管理等相关制度。针对施工企业垫付大量工程资金的特点,要加强项目工程结算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企业资金安全隐患;提高项目现金流预测能力,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控力度。
(4)寻找多种适合的管理策略。现场经营条件具备不完全,企业只能寻找新的管理方式,比如,采取项目经理与总部签订项目经营效益承包指标,包括经营效益、工程款回收、质量安全等指标,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4.明确项目责权利
企业要想减少经营和管理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就要在经营业务发生当时就分清责权利,并要严格考核制度,确保企业利益,最大范围杜绝舞弊行为。
建立项目监察审计覆盖没有死角的相关制度,定期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监督检查与项目绩效考核相结合。
5.强化项目成本费用管理
首先,制定适用的资金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制度,严格成本费用预算办法及审批手续,建立施工项目的材料采购计划、采购的经济批次、经济存货量、比价采购、大宗原材料招标等采购制度,严格成本费用的划分及支出审批,在各环节上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其次,合理配备劳动力及设备,并按施工计划合理安排进退场时间,尽量减少因各种因素造成的窝工而发生的损失,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员及设备合理配备,也可以防范一定的安全风险;最后,统筹安排,合理组织施工的计划、进度、工程结算时点,避免因施工组织计划不合理、不周详而造成的人财物的浪费,同时,还应完善项目施工的现场记录,并形成档案,在需要时根据施工变更索赔制度及约定,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利益。
通过施工企业自身的精益化管理,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优势,逐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投标市场,引领招投标走向健康的发展。
6.积极沟通各地方相关部门
施工企业的经营特殊性使企业的税收缴纳等事项需要在施工地进行,遇到一些与税法等不一致的地方政策,目前只能尽量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取得理解和支持,或通过变通的方式,比如在复印件等相关入账依据上加盖行政机关公章或进行相关说明等,给施工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四、结论
项目财务管理目前还存在诸多的困难,但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对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只有加强项目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程 娟:浅谈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1):124-126.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定价值取向,‘是企业理财活动希望实现的结果,也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因此,确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导企业理性理财的出发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目标,企业所采用的组织制度,特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目标和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分析
(一)传统财务管理目标
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主要站在企业利益主体的角度,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突出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最早被提出的财务管理目标,主张以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增长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和评价的依据。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的越快。越接近企业的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能够促使企业讲求经济核算、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关心市场,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并开发新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主体,所创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是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它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二是股东权益最大化:即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权衡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报酬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进而使股东财富达到最大。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要求企业必须持续发展,企业收益持续上升,股价稳中有升。股东权益才能达到最大。三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我国理财目标的总思路是有客观依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一种定性要求也是合理的。但经济效益本身并不是具体经济指标,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指标才能体现出来,在实践中难以计量,缺少可操作性,而具有可操作性是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因此,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作为一种定性要求或理财目标的总思路。但不能作为具体的理财目标。
(二)现代财务管理目标
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其股权换取现金。如同商品的价值一样,企业的价值只有投入市场才能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企业价值通过市场评价来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的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一个抽象的目标,很难准确评价企业价值。二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仅以考虑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且以企业的各种利益主体共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财务管理是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妥善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期望值是不同的,而且时常发生冲突,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正确处理企业内外各方利益关系。三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超经济性目的高度统一,是所有者权益与其他利益主体的最佳兼顾,绝不能只是一项非常具体化,定量化,具有明显倾向性的财务指标。必须具有综合性,兼容性,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能力,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财目标就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四是最佳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信息是企业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理财资源。现金流量的多少、现金流动速度的快慢、流动的稳定性及企业收现能力等等这一系列与现金有关的财务指标能够很好的衡量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反映企业流动性和收益能力。五是社会责任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大化是指企业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细胞,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首先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谋求自身发展,其社会责任先于自身利益。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不断地与其外部交流信息,包括人、财、物的交流,这就决定了企业不能脱离其周围环境而存在,必须不断在周围的环境中获得能量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面临的环境
一是入世对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冲击。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开放许多市场,其中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莫过于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的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金融工具的创新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多种投资组合的方式,但同时也派生出更多的金融风险:产品市场的开放,使得许多外国先进且廉价的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在丰富我国国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我国企业的产品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要么不能有效地协调契约各方的利益,要么虽然兼顾了各方的利益,但可操作性又欠佳,均不能适应新的理财环境的变化。制订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势在必行。
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看重的只是所有者的权益,管理的重心是物质资源,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对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以至于追求财务管理目标时忽视或损害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在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对“人”的关注,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协调各类“人”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显然已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进行创新。
三是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发展需要全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是确保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得以确立,确保整个管理机构能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安排。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从产权分离的角度来看,财务主体可以划分为出资者财务主体和经营者财务主体。二者的理财目标不同,前者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后者追求经理效用最大化。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两者的利
益冲突不断发生。委托双方的关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将降低公司运作效率,而现行治理结构对此却无能为力。为了解决委托问题,共同治理结构应运而生。共同治理的核心就是通过企业内的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每个产权主体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这种多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符合契约主体利益平等的基本思想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成为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而现存的财务目标显然不能达到共同治理的要求。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从宏观方面看,企业的生产经营处在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中,不同环境中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企业所处于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当下,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为了实现生存、发展和获利,必然要求其财务管理完成筹措资金,有效使用资金之重任。企业的所有者为了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必然要求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从而直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保证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特征,因此,以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
从微观方面看,企业是其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企业管理当局应把其理财目标指向他们的利益要求,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仅仅属于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利益应是组成契约集合体各方的共同利益,企业是在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诸多缺一不可的要素提供者构成的“合力”中生存发展的。企业理财目标的这种扩大化无疑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产权关系特征,能充分调动和保持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企业正常运作并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在充分考虑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确立。因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应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想模式,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是稳定和发展我国企业的客观选择。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损害其他相关者利益来增加股东利益的可能,由此推断这一财务目标不能保证社会财富最大化,而只有参与企业的各方利益都实现最大化时,企业资源配置才能达到优化。因此,社会财富最大化有利于维护企业各方的利益,尤其能够确保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目标,使职工利益不受侵犯,这对于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尤为重要。
二是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前提和保证。相关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等,企业管理当局应把其理财目标指向他们的利益要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只有企业不断的发展,才能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的目标,是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前提和保证。
三是确保企业持续经营的客观需要。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目标是协调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是把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实行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目标。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企业只有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其理财目标,才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指明工作方向,从而为企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完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无疑是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优选择。但由于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制度并不健全,因而,在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树立完成目标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其为自觉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而共同奋斗。第二,建立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使之符合国家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整体利益。第三,在企业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立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