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验室设计趋势

实验室设计趋势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验室设计趋势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验室设计趋势

第1篇

关键词:移动浪潮;品牌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16)10-0005-04

品牌形象是由品牌的识别性打造的个性形象,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包括产品层面、视觉层面、文化层面、服务层面等。如何让消费者找到品牌归属感是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把品牌信息的传播触角伸向各种媒体,实现品牌的全面深度传播,这是品牌设计与传播的重中之重。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高速增长,品牌形象的数字营销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和设计公司的关注,新媒体渠道的多样化使移动品牌广告设计不断增长,移动营销技术改变了品牌形象的设计模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品牌形象设计的方法。当品牌有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有力的平台后,提高品牌形象的识别性和品牌价值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1]。现如今,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必需品,年轻人在移动新媒体的诱惑下重新发现了自我价值,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为了改变中国消费行为的一代,因此,关注品牌形象设计环境的变化,把握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习惯,剖析其背后的消费行为,都是移动浪潮中研究品牌形象设计趋势的必修课。

1移动浪潮对品牌塑造的影响

1.1移动浪潮的定义

迈克尔•赛勒在《移动浪潮》中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移动和智能化未来的蓝图,他敏锐地洞察到了移动技术的功用,其必将对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注定是颠覆性的。移动化浪潮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最终还将改变商业、工业以及整个经济[2]。移动端具有即时和便捷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契合人们的消费需求。伴随着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移动类应用成为了拉动网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3]。作为当今消费主体的80后和90后,他们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移动设备来进行娱乐、社交与购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新兴的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移动设备的兴起与发展,预告着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1.2碎片化

智能终端的普及结合互联网技术,让信息传播变得愈发简单和快捷,同时也使信息传播变得碎片化和复杂化。碎片化时代,资讯模式从传统的电视、报纸向手机、平板电脑方向转变,生活形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在碎片化的背景下,品牌传播如何找到消费者,并针对其需求进行精准地信息投放,将消费者产生的品牌的忠诚度转化为购买力变得越来越困难,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信息鸿沟[4]。

1.3随时交互

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1月,全球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终端使用时长就已经超过PC移动端,这种触媒习惯的变化昭示了移动化浪潮下,消费者行为习惯的转变。中国目前存在一个现象,即人们在实体店逛街和体验时,能够随时通过手机终端查询商品信息,进行搜索和比价,导致其最终的购买行为多是在移动终端上完成。移动端把线上与线下连接在一起,方便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交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环境的改变,传统的品牌设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移动化浪潮中,如何精准地找到目标受众,使品牌形象设计的效果最大化,成为了研究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问题[5]。新媒体和新技术下的品牌形象设计,强调随时交互和全时互动,这已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必要[6]。

2移动端的三大特性

2014年,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都将重点放到了移动端上,这充分说明了移动化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作为手机生产第一大国,人手一机的时代已经到来,终端移动化的趋势尤为明显,移动端超越PC端成为了第一触媒。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移动化转移成为很多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人们总结出了移动互联网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三大特性。

2.1私密性

与传统的电脑网页相比,移动手机和平板电脑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其界面设计简洁干净,且有帐号系统的加持,更容易形成与受众一对一的私密沟通。互联网用户正逐渐向移动端转移,当今用户的生活与消费更偏向移动化。在用户需求方面,大家已从单纯的娱乐向商务拓展延伸,互联网介入了整个消费决策链,这就要求消费链更加注重用户的隐私[7]。例如人们在淘宝上购物或者旅行时,用手机预定机票和酒店,个人的浏览习惯与前期的消费行为都会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后,在保证了个人账户私密性的基础上,针对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品牌信息推送。

2.2场景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习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依赖移动手机,移动端也更容易通过网络大数据来收集和感知用户的当前位置、及时场景与消费习惯等,从而将品牌信息进行精准的推送[8]。基于特定个人所处的场景,移动端的地图应用会为其推送附近的服务和相应的产品信息,若满足消费者当时当下的某个需求,则很容易吸引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下的场景化营销是基于时间和空间进行的,它能感知消费者需求,在特定场景推送产品或服务信息,以供消费者对比和筛选,进而促进购买。对于消费者而言,场景化营销能让消费者与产品和服务终端变得更加紧密。

2.3强互动性

移动设备的一大特性就是互动和分享功能。摇一摇、拍照、语音、声控、滑动等都能显示出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与易操作性,更易激发用户与移动端进行多感官互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转战移动互联网,以拓展品牌形象为目标推出了自有企业的品牌APP。品牌APP的诞生,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通过与朋友分享,使品牌达到了病毒式营销和口碑营销的目的。Nike在移动互联网的表现有目共睹,Nike+的平台效应孕育了众多运动型APP,比如Nike+RunningNike+Training,Nike+FuelLab以及以环保为主题的工具型APP,例如Making,所有的APP都是以互动的方式来增强品牌形象的趣味性与美誉度。

3移动终端的品牌形象设计趋势

3.1构建品牌与受众互动

多元化的媒介形态使消费者接触品牌信息的环境更加碎片化,如果品牌能够创造一种轻松娱乐的体验方式,让消费者与品牌玩在一起,会是一种新的品牌传播方式。通过移动端与消费者沟通,真正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满足其需要,给消费者带来便利,这样消费者才会与品牌“长相厮守”[9]。2014年下半年,分众传媒的楼宇电梯广告加入了Wifi热点之后,增加了互通、互联、互动的功能。分众传媒及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的所有客户端进行了互动。情人节前夕,分众传媒举办了“全城示爱”活动,用户关注了活动官方微信“全城示爱”后,即可提交表白内容参与实时抽奖,而所填表白内容会根据用户提供的对方LBS信息,在情人节期间,以弹幕形式呈现在对应位置的分众屏上,也就是说,只需要填写女友或男友所在城市的楼宇位置,表白内容就会在对应的楼宇屏内以弹幕的方式显示,小区楼下、办公大楼、购物中心等都可能成为表白中心。

3.2重视用户体验

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核心的特征就是交互与参与,用户希望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进行细节处理,从产品本身出发,重视视觉基因与品牌文化的关系,做让用户有最实用的形式主义消费体验[10]。体验经济下的品牌应更好地融入生活,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2016年2月6日,南方航空公司联合微信推出的“让红包飞”活动,打造了一场堪称全球最大规模的乘客机上互动体验,其旗下600余架飞机,超过2000个班次的航班,近28万乘客在进入机舱后通过微信摇一摇,伴随着南航和微信特制的音乐,摇微信红包,在飞机上度过了一个很有年味的春运。活动借助互联网的形式,向乘客送出了新春祝福,既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又温暖了乘客的心,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3.3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技术时代,设计成为了一种增值的手段。技术创新滋生了设计的新渠道和新方法,成为了品牌增值的新增长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扫码互动、移动支付、H5等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品牌传播中。品牌形象设计需要深入理解主题,从创新的角度揭示品牌的传承和人的故事,赋予品牌更强烈、持久的精准度,找到最好的视觉设计方案。绿箭“能交流的条形码”案例,将产品本身作为传播平台,实现了媒介形态与产品的巧妙关联。绿箭作为首个合作品牌,率先使用了微信内置的“扫一扫”功能,消费者只要扫描任意一款绿色包装上的条形码,就可以免费领取50MB的手机流量和“小箭人”微信表情,具有极强的社交讨论性。绿箭与微信“扫一扫”的结合,使绿箭产品成为了与消费者沟通的载体,让交流变得简单。该设计充分利用了微信的关系链,让绿箭表情在好友之间不断传播,形成了自发的传播扩散。绿箭作为快速消费品,其产品包装本身就是品牌最大的自有媒体,能够诠释绿箭倡导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一品牌诉求,能让万千商品成为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点。

3.4服务属性与娱乐属性并行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享受品牌提供的服务与娱乐。娱乐经济成为了品牌设计与传播涉足的新领域,消费者娱乐方式的改变也为品牌设计与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形式。针对马来西亚40°高温的夏天,麦当劳为促销其冰淇淋,在十字路口红绿灯处一方面醒目的户外广告以吸引眼球,另一方面和来往的消费者玩双屏小游戏,即派人在路口指导过路的人们在手机上进入游戏页面,转动手机上的风扇,这时,街头大广告牌上的风扇也会跟着转动。越多人参与,甜筒就越不会融化,所有参与的人都能获得免费的甜筒一份。这个案例将醒目的户外广告在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的人流密集场所,巧妙地针对年轻人群喜欢尝试和游戏的心态,设计了有趣的游戏,利用其好奇、趣味、获利的心理特点,放大了用户的参与感受,让用户在手机屏幕上的操作展现在街头大屏幕上,实现了双屏互动,增强了参与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因此,使服务属性与娱乐属性并行、构建移动生活圈是品牌设计的新趋势。

4结语

移动端技术是一种服务更私人化的技术,它相比于PC终端更加注重互动与分享。智能终端的普及使整个社会和消费者的个人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处于移动浪潮中的消费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能力。移动战略正成为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的新核心与新趋势,它强调与用户建立情感互动、让用户参与体验、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使品牌形象具有了时代赋予的新的生命力。品牌只有真正重视消费者在移动端上的交互体验,才能在移动化浪潮中掘金。

参考文献:

[1]张明立,冯宁.品牌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ZHANGMing-li,FENGNing.BrandManage-ment[M].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10.

[2]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MICHAELS.MobileMove[M].Beijing:ChinaCiticPress,2013.

[3]张苇,杨雪睿.论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品牌形象数字化设计表达[J].包装工程,2015,36(6):55—58.ZHANGWei,YANGXue-rui.DiscussiononBrandImageDigitalizationDesignExpressionunderDigitalTimesBackground[J].PackagingEngineering,2015,36(6):55—58.

[4]曹伟.媒体碎片化时代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J].新闻知识,2014(11):49—50.CAOWei.BrandMarketingCommunicationStrategyinMediaFragmentationTimes[J].NewsKnowledge,2014(11):49—50.

[5]高亮,蔡玉静.多通道数字推广下的品牌设计探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3(14):40—41.GAOLiang,CAIYu-jing.ExplorationonBrandDesignunderMultichannelDigitalPromotion[J].ChinaPackag-ingIndustry,2013(14):40—41.

[6]刘伟.交互品质在创新设计研究中的应用途径[J].包装工程,2015,36(8):14—16.LIUWei.ApplicationApproachofInteractionQualityinInnovationDesign[J].PackagingEngineering,2015,36(8):14—16.

[7]查克•马丁.决胜移动终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CHUCKM.DeterminingVictoryofMobileTermin-al[M].Hangzhou:ZhejiangPeople′sPublishingHouse,2014.

[8]房莹莹,张肖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品牌推广应用设计[J].艺术与设计,2013(8):119—121.FANGYing-ying,ZHANGXiao-tong.BrandPromotionApplicationDesigninMobileInternetAge[J].ArtandDesign,2013(8):119—121.

[9]赵文.品牌形象数字化探析[J].包装工程,2013,34(10):94—96.ZHAOWen.ExplorationonBrandImageDigitiza-tion[J].PackagingEngineering,2013,34(10):94—96.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选择与管理

实训、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近两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投入的力度,不少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高职招生的不断扩大,一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使得不少实训、实习场所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训基地设备落后,实验室设备台位相对学生人数不够是实训基地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校内实训基地发展的一系列局限性,因此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外实训资源是我国高职院校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校企合作发展起步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是在摸索及累积经验的阶段,高职院校本身经费、经验以及政府法制制度的一定缺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初级发展阶段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职较为广泛使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种类型:

基础协作型(后文简称“协作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

与前述协作型模式有所不同,“深入合作型”(后文简称“合作型”模式)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实训安排、还包括了科技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往往起到一样重要甚至更为主导的作用。

相对来说,两种模式中协作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同时由于不需要企业方面共同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指导方案的研究,因此只要校企双方达成协议,从挂牌成立实训基地到实际安排学生进行实训,其中经历的时间较之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要短的多。与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相比,合作型实训基地的模式虽然其构建成本较高,但是具有明显的优势即有一定得长效型。

通过对两种模式的分析并通过对学生、企业、专业教师三方的问卷调查后,我们发现是合作型基地的同学的满意度明显更高。而协作型基地学生则对自己的实训提出了较多意见,如:实训基地的师傅较少地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示范,实训缺乏针对性和一定的计划指导;组织领导没起到作用,缺少单位带教人员。可以看出对于协作型实训基地中进行是实训的学生来说:基地的规模和基地人员的指导深度以及整个实训过程的有效组织是他们最为希望提高的部分,也正是协作型基地在操作中的薄弱环节。

而从教师培养层面来说,协作型模式中的教师往往不能够深入地与所在基地的技术人员进行共同的探讨与学习,而合作型模式中教师经过在基地企业的实践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其中取得的经验和各种素材、实例使专业课程授课方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质量也得以提高。

对于企业层面来说,作为协作型基地的企业往往只是在某一个阶段多了一些技术并不成熟的“操作工”,而且对他们来说,由于每年都有新的学生进来,所以说学生的技术成熟度不尽如人意。而对于合作型基地来说,虽然他们也要承担学生实践能力弱,影响生产进度等风险,但由于其企业生产及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可以获得学校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且可以为自己的企业进行一定的人才储备。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较之合作型模式,协作型模式存在着实训教学体系的缺乏、校企合作留于形式,具备实践经验的实训基地师资短缺的主要问题。

办事情需要实事求是,我们应当因校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在专业成立初期,由于物质条件的不成熟以及经验的缺乏,可以选择协作型模式来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完善学生实践训练的构成,另一方面,打开专业乃至学校的知名度,并累积宝贵的实战经验。但是随着随着教育产业化、办学体制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对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要求的不断提高,协作型模式持久性低、企业参与度弱的先天硬伤决定了它是仍旧停留在企业与学校的短期行为,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越来越高的客观要求,向合作型模式发展必然将成为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模式的发展趋势。而要完成这种转变,其过程需要多方面保障因素的支持。

一、完善合作保障制度

要推进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首先必须统一思想,同时,要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对于学校来说,无论是涉及到教育第一线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实习实训评价还是从属于学校行政后勤支持的教师聘用和培养制度、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分配激励、财务制度等等都应该形成一定的制度。

我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主管技工教育的部门,也应真正把职业技术和技工院校作为职业培训的载体,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优势进行扶持。同时要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的职教扶持政策,如对相关企业进行税务上的优惠或政策上的支持等,使企业利益也得到相应的保证。

二、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合作型基地虽然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来说是比较理想的,但是资金问题却是制约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与难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更新思路、拓展渠道,通过多种渠道节约、筹集资金,来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1.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节约资金。即提倡自力更生,可对现有实训教学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并通过对基础专业课程的合并设置来更新实训项目,从而节省人力物力的开支。

2.积极引入企业资金流。政府可鼓励企业将部分税前利润转为联合办学资金,对这部份利润不得征收所得税,以激发其投资职业教育的热情,更好地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实践培训基地。

3.利用基地资源,获取效益。即高职院校利用实训基地对外承接培训任务,增加一定的生源和经济来源,既盘活了内部资源,又充分利用了外部资源,同时还可进一步锻炼实训师资队伍、改善实训基地办学条件。

三、合理编排教学计划

成功的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最终还是要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服务,因此良好的实践教学计划不可或缺。

专业可以根据自己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对教学计划作出创新,比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就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在校学习两年半,最后半年实习的“2.5+0.5”的教学计划编排模式,而是以实训为主导的“2+1”(即在两年的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半年的顶岗实训)模式上提出了更多的创新,采用以实训课程为主导的“1+0.5+1+0.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内完成1年的基本专业技能(化学分析、微生物操作、仪器分析等)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1学期的岗位实训,同时开展现场小班授课,讲授专业课程,完成课程设计。返校再进行1年的校内学习,深入学习工艺类专业课程(单元操作),开展综合实训与选修课程教学,培养一技之长,深化就业竞争力。最后1学期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最终走上工作岗位。

在这种教学计划的编排过程当中,该集中岗位实训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从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引入到职业岗位技能的学习。将先前学习的基础技能应用到生产,后一学期再返校深造,加深岗位技能的培养。

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在合作型实训基地建设过程当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自身继续教育及实践能力培养,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规定每位教师三年内脱产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的时间应不少于半年,把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同时要拓宽招聘渠道,不管是什么学历层次,不管是什么专业背景,只要真正的具有“双师型”的特征,能在实践性教学上深受学生欢迎,就可以大胆的聘用。浙江经贸学院目前构建起一支专职教师、全职教师(企业退休高级技术人才)、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这样的构成,一方面,弥补了学校实践技能课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寻求校企共同价值取向

协作型与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区别,究其本质,在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校企合作可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方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当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多是出于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未能从校企合作过程中获得直接利益,将制约企业的积极性。因此,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应当满足校企利益双赢的愿望,这种“双赢性”是确保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之路的重要基础。从表面看,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但是在根本利益这一点上是一致的。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是企业最大、也是花费成本最低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高职院校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社会提供不断增长的消费服务。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服务链”联系与利益悠关关系,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客观需要。由于进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能够解决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也希望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基于这种远见,企业也将对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事情乐观其成。为了实现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的利益双赢愿望,校企之间应当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在确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时,要从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出发,要照顾企业以经营为中心的基本要求。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采取“定单教育”方案则更需要考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基于这种思考,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业或产业为背景,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此外,高职院校要注重发挥校企合作的双向功能,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新的工作机制。从科技开发技术应用上寻找结合点,使之既有利于学校也有利于企业,达到双赢的目的,双方共同利益的发展。学校应注重发挥其教育、科研的优势,主动为企业提品的开发研制、技术改造、技术咨询、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的服务,为企业科研人员到学校进行科学实验提供方便,从而使企业感觉到合作教育,不但可以得到所需人才,而且还可以借助高校科研优势发展自己。院校应紧紧把握人力资源培养的方向,根据各类企业的发展背景,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教育,为企业培养、推荐优秀的人才。

如果互惠互利是校企双方合作的驱动力,那么友谊与信任、理解与体谅则是维系双方长期合作的桥梁。学院及专业领导应深入企业,与企业领导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建议。校企双方要珍惜双方领导之间、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与途径延续与加深这种友谊。在合作中出现分歧,尤其是涉及到双方利益的问题时,要及时协调与处理。

以上章节结合我省高职院校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及该确保校外实训基地健康发展的因素作出了分析。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既存在着诸如经费、企业接受度、学生适应度等需要不断研究及改善等问题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校外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建设是必须且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参考文献:

[1]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113-115.

[2]廖哲智,高阳.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3,(4):66-67.

[3]裴海康,建营卜,昭海.高职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与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08,(5):39.

[4]裴有为.对高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139-140.

[5]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26-28.

[6]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8-39.

第3篇

一、基本要求下的现代室内装饰装修设计

(一)现代室内装饰装修艺术设计

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水平的提升,对现代室内装饰装修的艺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装饰装修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从艺术性出发,提升房屋的可观赏性。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核心是要使人们感到精神的愉悦,甚至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设计者在对室内进行装饰装修时,要充分运用艺术手段感染人,使室内环境的装饰装修设计满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色彩作为室内装修艺术展现的重要手段,在设计时可以组合成不同风格,以提升装修的艺术性。比如在中式装修风格中,设计者一般会结合民族文化传统来提取各类颜色,像深红、明黄等。设计者在装饰装修时一般以红色为主,搭配以黄色进行辅助,然后再配以中式风格的雕花家具、屏风、青花瓷器,使得整个设计更显中华文化艺术气息,给人一种复古的感觉。又比如一些年轻人比较喜欢时尚个性,设计者在设计时可以用白色作为主色调,以青春活力的黄色、蓝色为辅,使色调更加明快,以彰显室内的活力。在家具的设计上则强调抽象、简约性,使其更具线条感,给人一种流畅、温馨、舒缓之美,最终达到室内装饰装修艺术设计目标。

(二)现代室内装修技术节点

随着人们室内装修装饰需求量的上升,装修设计技术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要秉承着为人们打造优质室内空间环境的宗旨,尽力解决好空间尺寸、空间比例、空间关系,以及采光照明、室内通风、家具配置等设计,着力满足室内工作、生产、生活以及休息的客观需求。第一,做好室内空间设计。室内装修装饰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掌握好室内空间比例,对于空间要求较高的客户,设计者可以利用墙体颜色、空间视觉错位等方法来提升空间感,使室内视野更宽阔,增强客户的室内空间体验。第二,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在进行室内装饰时,要考虑到室内安全环境。比如要注意防燃、防火等材料的运用,提升电器防水设计质量。除此之外,设计者也要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运用不同装饰材料提升室内环境的艺术性。比如可以搭配不同的家具、盆栽、壁画等,呈现出不同的装修装饰风格,以满足客户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第三,做好室内智能化设计。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青睐智能化设计,因此在未来发展中,智能化设计会有着广阔的市场。在装修方案中,设计者需要做好如智能化家电线路、用水系统、网络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以满足客户对室内装修智能化的需求,使其设计更具实用性。

二、展望室内装修装饰设计的发展

趋势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室内装修装饰设计俨然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笔者认为,现代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保绿色化

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装修装饰设计时,理应秉承着环保绿色化的设计理念。现在,世界广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空气污染问题。由于室内装修装饰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危害身心,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设计者应逐渐树立“轻装修、重装饰”的概念。装修时,使用的材料越多、越复杂,污染物可能越多。所以在室内装修装饰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绿色的装修理念与原则。在进行室内装修装饰时,设计者要选择符合绿色、安全、健康原则的环保材料进行相应的装修设计。要注意的是,市场上诸多装修装饰材料中隐藏着一些不合格产品。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这些不合格的装饰材料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设计者必须严肃对待,注意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质量。

(二)创新理念

我国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如今存在着一个不良现象,即抄袭泛滥,许多作品缺乏看点、没有创意。设计者应将室内的环境功能体现在设计创意之中。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应有内涵和鲜明的主题。一些流于形式、缺乏内在文化底蕴的室内装修装饰设计作品,只会让人感到苍白、空洞,毫无品位。因此,设计者要在熟练掌握装修装饰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才可以设计出富含新创意、新灵感的作品。

(三)价值观念的人性化

在今后的室内装修装饰发展中,设计理念将更加凸显人性化,突出人的感受,从而为客户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比如在设计卫生间时,设计人员可以增加一些为残疾人和老年人考虑的细节,以方便不同人群的室内生活需求,使设计方案更加人性化,也更具实用性。又比如针对两代或者多代同堂的户型,可以选择隔音效果较好的墙体材料,以应对老人与年轻人之间作息时间的差异,增强使用者的人性化感受。

三、结语

第4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contents of the evolving regional architecture and mature during the first attempt and effort. From China′s current residential area, based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theory of creation and practice in this field were summariz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ow to embody creative ideas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residential areas of Liaoning Province at present was explored combined with current reality,and the paper combines with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s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take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owards science and rationality, and then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 residential areas.

关键词: 城市住宅;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趋势化

Key words: urban housing;residential areas;landscape design;tendency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041-01

0 引言

住宅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进步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道路。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范畴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式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巧、人的环境心理行动剖析等方面都比拟单薄,没有实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本,把对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连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往。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足斟酌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基本目标,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上要强调剂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混乱无章之物。在全部设计进程中,应始终缭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计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计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敬自然的、保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连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1 气候

辽宁省地区,夏季炎热,需要遮荫,冬季寒冷,需要阳光,在树种选择上就应考虑以落叶树种为主。在植物选择上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对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必须考虑,特别是植物的阳性和阴性,抗干旱性与耐水湿性等,如果把喜水湿的树种种在山坡上,或把阳性树种种在庇荫环境内,树木就不会正常的生长,不能正常的生长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园林布局的艺术效果必须建立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园林布局还应注意对原有的树木和植被的利用上。在植物的布局中,还必须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在布局中应首先选择速生树种为主,慢生树种为辅。在短期内,速生树种可以很快形成园林风景效果,在远期规划上又必须合理安排一些慢生树种。

2 土地

在小区景观规划时,应该适应地形;减少景观干扰和土木工程的花费;防止表土流失;避免土壤侵蚀控制和在绿化的需要;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道;融合自然风景。通过场地的调查和土壤的测量,最肥沃的土地应被设计为草坪、花园和庄稼地,或者保护其自然状态。而贫瘠、排水道过少或过多以及基岩的土地应作为工程项目发展的首选地。

3 生态环境

植物作为生态景观实现的绿色的有生命的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区内植物材料的生态适应性应突出季相变化;植物多样性;乔、灌、藤、花、草合理配置,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科学合理搭配,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相结合体现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小区内种植设计,应以本地区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树势强,又是本地区圃地容易培育的苗木品种,对于干旱气候和瘠薄土壤适应性强,栽植后恢复生长势较快,对于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深受当地人喜欢,还节省植物养护管理经费。植物规划设计结构多层次。树种应保持多样性,搭配科学合理。首先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栽植。千万不可在没有引种实验的情况下,大批量的引进地域外的树种栽植,其结果将是得不偿失的。

4 未来趋势发展

景观设计如同经济商品,在城市化与全球化的大潮中,外来景观设计风格正在猛烈冲击中国本土景观设计。这是一件好事。外来景观设计的冲击是对我们本土景观设计生命力的一个极大考验。不可否认,国外同行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我们却不能盲从,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景观设计在保持我们本土特色的同时,应倡导多样性,跟国际接轨。景观设计的国际化一定要与本土地方文化相结合,如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地区的经济文化背景、人们的生活习性与功能的配合、人们对生活改善的渴望等。只有综合考虑融合这些因素,才能比较合理达到一个既有地方本土特色,又有国际化标准的好景观。

5 总结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地域的住区,作为设计人员的我们应因地制宜,拿出最适合本地区的设计方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5篇

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系统论最核心的内容,整体观和系统观改变和影响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的整个社会思维方式,导致了“整体设计”(EntireDesign)概念的提出。“整体设计主要是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去看待,即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是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环境的形式是整体的、统一和局部的变化,房屋是局部,环境是整体”。作为局部的建筑是通过人的生活结构、行为活动将之统一在一起的。整体性原则在本文中主要指的是外显因素,在城市建设上主要表现为外在的共同秩序,注重表现严格的整体秩序和几何形式的逻辑性,使建筑和城市具有一种秩序化,简晰化的整体性。例如:某滨江住宅区设计,上级规划确定该地段是某市滨江重要景观地带,需重点考虑城市景观效果,该方案缺乏从整体城市角度的出发的设计思维,误读上级规划原则,注重表现建筑的自我,单从建筑本身的角度而言美轮美涣,而从沿江整体景观形态角度而言,割裂了优美的城市绿带,严重破坏了整体的滨江景观效果。又如:该住宅区设计中从整体分析城市居民活动需求,设置联系滨江区域和上部城市区域的城市步行系统,即完善了城市的功能,也为建筑引入了活力,使得建筑的开发价值得到提升,从这个角度看,这是很好的从整体考虑城市和建筑关系的例子。

关联性原则

关联性原理也是系统论的重要原理,系统之间以及组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具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性质,各元素的关联和协调是保证总系统最优状态的基本条件。城市是由多个层次、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体现为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作用。其构成元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就城市的建筑学属性而言,形式和功能要素包括:建筑、自然地形地貌、交通设施、开敞空间等诸多构成要素,就城市的社会属性而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各构成元素间相互是有关联的。关联性原则体现在城市建设上主要表现为内在的联系秩序,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对设计地块有影响的城市功能、景观、文化的内在联系,如交通条件、历史文脉、功能配套等。例如:某市区商业区某综合建筑设计,综合考虑城市步行功能和建筑本身的商业功能的内在功能关联,建筑设计运用内街,内广场,阶台广场等多种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法,完善了城市步行系统功能,城市空间更好的得到使用。丰富了城市空间形态,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也为建筑自然引入了人气,增加了竖线便捷度,大大的提升了建筑的商业价值。这是很好的从关联考虑城市和建筑关系的例子。

统一性原则

通过博弈论的分析我们知道,建筑作为城市的构成元素代表了不同利益团体的价值取向,承担了城市社会属性和建筑学属性的双重构成角色,具有技术与逻辑、经济与政治、艺术与审美等多重属性。作为个体的城市建筑,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自己的设计要点,做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元素与空间、功能、形式等建筑元素的兼顾,达到作为城市的社会属性构成和建筑学属性构成的统一性,才能使建筑以及相关区域的整体价值最大化。统一性原则表现在本中指的是城市社会属性和建筑自身属性的统一,合理的城市的构成必须是社会属性和建筑学的属性的共同协调。例如:某山镇抗战文化风貌整治,该建筑整治对象为该镇中心区建筑,该现状建筑大多属于老旧建筑,改造的经费很少,工期要求很紧张。而且随着城市更新的步伐近年内将会整体的拆除改造,设计上所采用该抗战风貌类似色彩和简化的符号,虽然从单体的本身来看显的粗糙,但整体风格协调。保证了在很少的资金和时间的前提下对镇区环境风貌整治效果。在达到城市要求的整体风貌文脉效果的前提下,适度的设计,节约了社会资源,统一了城市的社会利益和建筑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很好的从整体考虑城市和建筑关系的例子。

第6篇

关键词:产业集聚;经济建设;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065-02

对于还不够发达的偃师市的经济发展,要迅速扭转落后局面,获得“跨越式”的发展,除了要开展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工作,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建立产业集聚区,将引资来的企业以及本土企业集聚起来,从而发挥更大的产业优势。

1 偃师市建立产业集聚区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中能够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即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从国际范围来看,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用地理空间集聚的方式,优势产业总是与其集聚的特定区域相联系,为人们所熟知。产业集聚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意大利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在1970年代初期还是意大利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工业化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但通过中小企业集聚成群,并以不起眼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服装业、制鞋业、家具业等迅速崛起,1985年成为意大利21个经济区中第二富裕的地区,工资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25%。改革开放为中国产业空间集聚的孕育与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近十几年来,中国产业地理集中趋势愈加明显,形成了众多的专业化生产区,体现了产业地方化、地方专业化的特征,如北京中关村的电子产业;上海的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广东佛山的陶瓷业、东莞的电子产业和服装业、惠州的制鞋业、中山的灯具业、顺德的家具业和家电业、澄海市的玩具业和工艺品业;浙江赚州的领带业、温州的制鞋业、眼镜和服装业义乌的小商品业、绍兴的轻纺和化纤业、永康的五金业、海宁的皮革和服装业、余姚的轻工模具业、诸暨大塘的织袜业,柳市的低压电器业、台州的精细化工业等。比较一下这些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条件,无论在融资渠道、技术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市场规划、企业制度、行政管理方面,中小城市几乎都没有优势可言,然而就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竞争力来看,这些中小城市与大城市相比却毫不逊色。究其原因,那些具备竞争力的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一个地方集中力量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形成所谓的产业集聚,一些中小城市以产业集聚方式生产的产品,其竞争力往往要比中心城市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力更强,以致于中心城市或大城市的产品不得不退出相应的市场。这些产业的空间集聚不断刷新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影响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靓点。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作为中原腹地的偃师市,要想真正摆脱落后的局面,全方位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产业集聚区是最有效的途径。

1.2 有利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通过建立产业集聚区,偃师市将大量引进国内外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不仅可以为产业集聚区带来资金和技术,也可以带来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同样,可以造就一批新型的管理人才,招商引进的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的本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可以身体力行地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方法,成为新型的企业管理专家。另外,集聚区招商引资引进来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还可使整个地区员工的素质有所提高,招商引资带来的对本地企业的规范管理和转换机制的效应,还会通过产业关联和示范效果等渠道发挥作用。产业集聚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来的的企业与国内、国际经济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供销渠道、技术开发、市场、信贷关系等。这些经济联系带动了产业集聚区内投资企业及其配套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的可以将产品出口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带动整个偃师市经济出口增长。

1.3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产业集聚区大量的企业得以建立和投产运营,不仅为偃师市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来源,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由配套产业的投资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就更多,极大地缓解偃师市政府的就业压力,帮助偃师人民安居乐业。

2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招商项目规模不大,国外项目较少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是偃师市中心城区的商业副中心、偃师中心城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全国重要的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交通工具生产基地、洛阳市机械加工生产基地,是偃师市跨越洛河向南发展的新区先导区。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位于偃师市中心城区岳滩镇境内,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2.86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3.16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交通工具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内现有各类生产性企业112家(规模以上企业37家),但是相对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区而言,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内招商引资项目规模并不大,大都属于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外商投资更加缺乏。截止2010年8月底,在引进资金方面,偃师市市外境内资金达到25.75亿元,占目标任务的80.5%,来源地主要集中江浙、广东等沿海地带,而境外资金仅有2465万美元,项目开工率为65.17%,其中超过亿元的项目仅有8个。

2.2 基础实施不完善,对外商缺乏吸引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偃师市产业集聚区都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和高度重视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物流中心为主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但是由于时间较短,所以很多县区的基础设施相对市区和其他成熟地区的产业集聚区而言仍然差距很大,有些地方因为电力不足经常出现停电状况,还有一些地方因为垃圾治理问题严重导致企业员工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等等。生活方面最拖后腿的是娱乐设施的落后,降低了偃师市投资商生活环境的整体评价,还有就是居住条件和名气较好的学校、医院大都在洛阳市区,对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的客商们而言仍旧不方便。另外,偃师市没有机场,很多航班都要到郑州乘坐,国际航班则要到北京的首都机场和上海的浦东机场换乘,等等以上原因都使外商感到生活环境欠佳。

2.3 区位品牌缺乏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相对于洛阳市其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规模上还有集聚度上都比较成熟,三轮摩托车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初见成效,但是通过仔细研究,所有的三轮摩托车全部是贴牌生产,没有一家是当地自己的品牌,尽管招商引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但是如果长期缺乏区位自主品牌,那么即使三轮摩托车的产业集聚规模做大了,当地企业仍然只是作为产业链的末端,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样,偃师市在制鞋业、化工业等产业方面全都面临区位品牌缺乏的问题,这从长远看来是不利于集聚区的发展的。因此,在加强产业集聚、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建立相关产业链的同时,一定要创建偃师市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形成长效的产业集聚区发展动力机制。

3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需要形成特色规模的集群体系

偃师市政府应制定长远的产业规划,准确定位特色化产业集群的主产业链,围绕产业主链集聚主题进行招商,选择关联性强的企业加盟企业集群,尤其要重视产业链的关键性生产环节,避免因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政绩形象工程而盲目堆砌企业的行为。因此,产业关联度是政府选择企业加盟集群的首要因素。偃师市在三轮摩托车产业已经逐渐集群体系,现在关键的是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3.2 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区位基础设施优势

偃师市政府一方面应加大资源的集中投入,营造县域内公共服务产品集中产出的局部优势,诱导企业向集聚区优势集中,使得企业能够借助聚集区域设施共享优势,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同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将部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推向市场,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服务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充分考虑县域内部结构性失衡的现状,克服“木桶理论”中的短板效应,以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3.3 培育区位品牌,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

企业集群的产关联性和同质性,为区位品牌的形成和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提供了可能,基于区位品牌的共享性,在实施区位整体营销战略中需要政府协调和均衡作为独立法人各企业间的经济利益,以消除经济的外部性,帮助群内企业建立对整体营销行动信心,加强企业间的凝聚力,利用区位品牌起到提高产品知名度,传播产品信息,扩大市场需求,树立消费者信心以及排斥竞争对手的作用。借助区位整体营销战改善企业营销方式,共享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取得区内企业协同效应。同时偃师市政府应制定相关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对利用区位品牌进行掠夺性经营,大肆产和销售低劣产品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应予以严厉的打击,维护区位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住宅区绿化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绿地,对美化住宅区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园林绿化的特性,分析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1、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对人的设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产生了矛盾,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设计,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从而使人居住的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现在景观规划设计区别与以往的园林景观设计,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而单独成立的,还要结合当代人和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考虑人的精神享受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关系。

2、居民对室外环境的需求特点

2.1、生理需求

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没有噪声的干扰,这些都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人体舒适度要求。

在设计的过程之中,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住宅建筑物,可以得到良好通风环境与充分的日照,科学、合理的绿地与植被种植面积也就可以很好地提供新鲜空气以及遮阳蔽日的休憩地,然而对于噪声的污染我们也会相应的通过和建筑物与绿带种植等多种因素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来遮挡或者减少噪声的污染。

2.2、行为需求

“所谓人类的行为习性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和环境交互作用,逐步形成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户外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的广泛,除了有目的的出行、运动、健身、乘凉、游乐、休憩、交往以及散步等等一系列活动均需要在可供停留的空间之中来进行。在不同活动要求要有与之相应的环境空间,不同兴趣爱好、文化背景、职业、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对于空间的要求自然也不同。在室外景观的规划设计之中得事先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考虑,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3、安全需求

室外的活动就得组要一个自由的、不受车辆干扰、安全的景观环境,来回穿越、快速行驶的车辆对于景观环境中之的人来说,就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人们就会很难在环境中惬意、安全、静心的享受优美的景观环境和呼吸新鲜的空气。开放式的小区或者是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大型小区,大部分外来人员的随意穿行、停留均会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使得居住其中的住户会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景观环境也就会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2.4、社会交往需求

《马丘比丘宣言》指出:“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与住宅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尤其是对于老人,小区的室外环境很有可能会是最为关键的交往场所,景观的设计得充分的考虑到将老人的孤独感降到最低,使他们更加的健康、快乐生活。其次,交往的行为有一定的尺度界限,在距离大于100m的时候,邻里之间的接触与往来明显就会下降。

2.5、审美需求

作为一种生活环境,居住区环境不仅赋予她实用的属性,更加的会赋予其美的特征。美的环境就会使得居住着精神审美得到极大满足,同时也是激发他们参与到环境活动中的动力。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就一定要及时的了解点那个地居民的审美习惯与传统,只有充满时代性、民族性、文化性以及地域性,才可以充分的将人们生活的真实的美的环境但应出来,这才是居住者所期盼的。

3、住宅区室外景观组成研究

室外环境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部分是实体构成的空间。

3.1、构成实体的景观元素研究

3.1.1、道路

住区的道路可以分为:区间小路(2.6~3m,通向各住宅楼入口,供行人使用)、居住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是3~5m,是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主要通行自行车、行人、轻型机动车、消防车)、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是5-8m(人车混行),它起着联系居住区内部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是20~30m之间,车道宽度≥9m,它的功能是解决居住区与外部的联系)。

3.1.2、停车场所

住宅区的停车方式有:路面集中停车,最常用的有小区干道路边停放、住宅前后院空地停放和室外停车场设置等等形式。从造价的角度来看,地面停车是最为经济的,对于中低档的住宅区而言,地面停车依旧有比较大的适应性。住宅底层架空停车,这种的停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节约景观用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消除视觉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来很好的改善了住区的环境。

3.1.3、植被

①非视觉功能:这是实现居住区小气候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将“热岛效应”排除。很好的改善了空气的湿度,吸纳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风防尘,减弱噪声。绿色还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②植被的视觉功能: 也就是植被的美学功能。在设计时候得要充分的考虑到植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大小等等,用它来装饰室外空间,起到独立成景、框景或者是对其他景观元素的美化作用,例如作为其他景观的背景。

3.1.4、小品

住区小品分为:工程设施小品(井盖、绿篱、护坡、挡土墙、台阶以及坡道等)、功能性小品(标志牌、廊、亭、路灯以及垃圾箱等等)与装饰小品(花坛、花架、石、假山、雕塑等)。小品的设计要简单朴素,美学价值、实用性、和功能性要相辅相成,不能分离。小品的视觉效果、尺寸大小和风格要与环境相协调统一。

3.2、实体构成的空间的研究

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认为:“人类的居住主要受到三种力的作用:一是良好景观的吸引力;二是交通干线的吸引力;三是聚居中心的吸引力。”(见图1)这一理论在小空间中同样适用,住区中,这几种具有吸引力的场所一般会形成户外空间。比如住区中心(绿地)空间、沿交通线的公共空间与住区景观休憩空间等等。

图1人类居住受到的三种

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划分的空间,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主要从构成关系上来看分为:“开敞式空间、封闭式空间、下沉式空间、上升式空间、虚拟空间、过渡空间、字母空间等。”(见图2)

图2空间的类型

4、对城市住宅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议

4.1、统一规划,布局协调

住宅区的绿地种类较多,比如专用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中心绿地、道路绿地等,而且绿地的规模大小不一,功能也不相同。因此,在对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住宅区的整体风貌,并按照使用和功能的要求,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科学的协调设计,使园林绿化景观系统更加完整。

4.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要使得原有地形地貌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且要在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将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尤其是一些成年树木或者古木名树,这样就可以减少投入,并使景观显得自然真切。

4.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居民对于光线、通风以及日照的要求,使绿地系统保持开放的格局,便于人们运动、休闲和交流等活动的进行,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优美、舒适和安全。

4.4、融入生态化的理念

设计师要充分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方法,合理进行种植结构的建设,增加住宅区的绿化;增加藤本植物的元素,使建筑物的硬质达到弱化的效果,使绿化和美化效果更加明显;条件较好的住宅区,可以在屋顶建造花园,使生态效益得到提高。

结束语

现如今,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要求。城市绿化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住宅区的绿化,住宅区绿化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绿地。对于很多新建的住宅区来说,主要创造形态自然、功能合理,并且能够使居住地的生活环境体现出生态原则的小区。

参考文献

[1]齐晓飞.城市住宅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第8篇

【关键词】:gis设备;现场试验;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自gis设备于60年代末开始投入运行以来,现场绝缘试验就受到普遍关注。这是因为gis一般是在现场安装的,而现场的条件一般是严酷的,尽管十分小心,gis内部受到污染或发生安装错误仍是不可完全避免的。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有可能使gis的绝缘或其他部分遭到伤害。为了检验安装完成之后的gis的绝缘是否完好,进行现场绝缘试验是很有必要的。

一、gis设备现场试验的目的

(一)排除运输、保存和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二)排除不正确的安装;

(三)排除gis中存在的外来物件和其它外来污染物。所以,现场绝缘试验也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以保证无故障地合闸,并确保此后能安全运行。另外,gis在大修之后或需要对其绝缘状态进行诊断时,也需要进行现场试验。

二、gis设备现场试验的现状以及经验

(一)gis设备现场试验的主要方式

早期的现场试验主要是交流(AC)、雷电冲击(LI)和操作冲击(SI)耐压试验。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它们的比值的变化。因为在标准试验电压下SF6间隙耐受电压的典型范围可用下列比值表示:

(1)SIW(操作冲击耐受电压)/ LIW(雷电冲击耐受电压)=0.75;

(2)ACW(交流耐受电压)/ LIW= 0.45。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值是按照IEC 60 - 1 对完好gis得到的实际值,这些比值与IEC 71 规定的相应额定绝缘水平的比值是不同的,它主要取决于SF6气体的物理特性。当gis中存在缺陷时,上述比值将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对于固定在高压导体上或壳体上的尖锐突出物,雷电冲击放电电压明显下降,因此ACW/ LIW> 0.45。而对于自由颗粒,AC 电压是最危险的,由于AC 放电电压的下降,使ACW/ LIW< 0.45。

(二)gis设备现场试验中对电压波形及水平的要求

按绝缘配合,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水平对于gis是最重要的参数。考虑到现场试验不应使gis受到损害,而且现场试验后gis应具有足够高的可靠性,现场试验电压一般低于出厂试验电压。CIGRE建议现场试验时,gis应能耐受80%LIWL(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水平),即LI试验电压水平等于0.8LIWL。

用AC电压进行现场耐压试验时,其方均根值应等于0.36 LIWL,这是因为,对于完好GIS,ACW/LIW = 0.45。也可取现场AC 耐受电压等于0.8 ACWL(额定AC耐受电压水平)。

采用标准雷电冲击电压(l.2 / 50)或具有相同陡度的冲击电压时,由于多次反射在gis不同部位的电压可能是不一致的,在某些部位上产生的电压峰值可能高于冲击发生器与gis连接点的电压。因此CIGRE 建议LI 或OLI(振荡雷电冲击)的波前时间应为l0μS 左右。

由于标准雷电冲击发生器的效率较低,因而当GIS 的额定电压较高时,这种冲击发生器是高大而且笨重的,也是在现场不易实现的。这时可采用振荡形雷电冲击电压。由于它的效率接近2,所以用较小的冲击发生器就可产生相当高的OLI。对于AC 试验电压,考虑到在现场的可实现性,IEC 5l7和有关国家标准确认,AC 试验电压的频率一般在l0 - 300 Hz 范围内。这为在现场使用调频式谐振试验装置提供了依据。虽然不推荐做操作冲击试验,但在例外情况下可能也会使用,考虑到SIW/ LIW = 0.75,SI试验电压值应为0.6 LIWL。

(三)具体试验程序

(l)按制造厂的建议用逐渐升高的AC 电压做老练处理;

(2)AC耐压试验,Ut = 0.36 LIWL 或0.8 ACWL(rmS),取二者的最大值,耐受l min。如果没有AC试验装置,建议做OSI 试验,Ut=0.65 LIWL,峰值时间TP< 250μS;

(3)在0.8Ut下测量局放水平,最大允许局放水平约5 pC 或等值,若干扰水平太高,则在0.8 LIWL下进行雷电冲击耐压试验,峰值时间TP

三、gis设备现场试验的AC试验电源

如前所述,AC耐压试验配合局放测量是最有效的试验方法。可使用的AC 电源有以下三种:

(l)带补偿电抗器的试验变压器(ACTC);

(2)调感谐振试验电源(ACRL);

(3)变频谐振试验电源(ACRF)。

在变电站现场用ACTC 进行局放测量时降低干扰水平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抗干扰措施,尽管如此,要把干扰水平降低到5pC以下仍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产生了全封闭式试验变压器,它把耦合电容器和试验变压器作成一体,可以通过法兰直接和被试gis相连,从而使抗干扰水平大大提高。一般背景噪声可达到2pC左右。当然,这时试验变压器本身应是无局放的(局放水平小于lpC),为了阻止来自电源的干扰,需要采用电源滤波器。但是这种全封闭的试验变压器仅对于24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gis是可以实现的。这主要是因为其容量不够,或者运输有问题。

四、gis设备现场试验未来发展趋势

如前所述,AC 耐压试验配合局放测量是最有效的试验方法之一。但在目前,冲击电压试验仍占一定地位。这是因为:

1、对于4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gis制作高压AC电源尚存在一定困难。但是最近几年来,由于变频全封闭AC高压电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已经有了能满足500 kV 及以下电压等级gis和GIL现场试验要求的全封闭变频谐振高压AC 试验电源;

2、AC 耐压试验配合局放测量对于发现导体上的尖锐尖端和绝缘子上的颗粒,其灵敏度还显不足。而它们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却明显降低,因而很容易用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发现它们。所以要想把AC耐压试验和局放测量作为唯一的现场试验方法,就必须设法提高局放测量的灵敏度。

因此要用AC电压试验发现它们,必须大大改进局放测量的灵敏度。目前已有报导,在无屏蔽的高压试验室用全封闭的试验电源进行局放试验时,基本干扰水平可达到0.3 -0.4 pC。而且最近几年在UHF 和超声测量方法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可以预见,将来AC耐压试验和局放测量完全有可能成为唯一的现场试验方法,而不再需要进行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采用交流电压的试验与灵敏的局放测量相结合是最优的方法。局放测量方法以及其他诊断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局放测量的灵敏度能够满足要求,那么交流电压的试验与灵敏的局放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是现场试验的唯一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