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学习问题;教学方法

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教学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并不能高效地掌握语文知识,也使得他们从小就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而失去学习信心,以至于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业中倍感压力。本文将会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现状、对策进行分析

一、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的现状

1.无法有效地施行规律性学习计划

外来务工子女虽然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却不能有效地利用,只是一味地依靠老师的教授,没有家长的指导,无法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因此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工作很难进行。而城市子女的家长则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可以督促并指导子女的学习,使子女拥有充实的课余生活,这些孩子可以有一个协调的学习规划并实行。

2.没有课外扩展所需要的学习资料

经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外来务工子女很少拥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就算有也只是教材全解之类的,而缺少具有教育启发意义的材料。很少会有外来务工人员有选择性地给子女买一些普及的读物,其中大部分都没有购买图书的意识,这种条件下的子女阅读能力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极不利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3.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是天生的,是后期培养出来的。城市里的家长管教得比较严格,所以孩子的自律性也比较强。而外来务工子女则不同,管教松弛,子女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尤其表现在主动性和自觉性上。

4.口头表达能力弱

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不善于表达自己,尽可能地躲避课堂发言,严重缺乏积极性。因为从小长大周围都是封闭的环境,外来务工子女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总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走,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去尝试,口头表达能力极弱。

二、外来务工子女学习问题出现的原因

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问题是由于近年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剧增而出现的,通常情况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来务工子女缺乏必须的语文学习态度意识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没有过硬的知识文化素养,并不能深入地理解学习的实际情况,而社会上也普遍轻视语文的学习,有些人单纯地认为语文只要会写字就行,完全没有看到语文学习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长远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种意识使得外来务工子女学习被动,很难端正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常常轻视或忽视语文,从而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2.外来务工子女缺乏对语文学习方法的认识

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语文的学习认识片面,单纯地认为语文就是死记硬背,没有什么巧妙的学习方法,以此来要求子女。在这种意识下,子女很难发散思维,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容易导致思维僵化,不利于子女创新能力的发展。

3.外来务工子女缺乏语文学习的环境

因为各种原因,外来务工人员无法向子女投入太多的精力,有些家长完全不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用说为子女有选择性地购买一些学习用的读物,或者做一些必要的辅导。同时,子女也就被要求具有强烈的自律性,这种情况下不能过于依赖家长,需要自己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三、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的教学方法

1.教育与学习并进

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教育孩子,因此老师就应当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角色,在对学生传授必要的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既然学生无法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那么就由老师来辅助制定,并监督其施行的情况;既然他们的父母没有购买图书的意识,那么老师可以为学生借阅一些书籍或者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让学生去附近的图书馆观阅。总之,老师应发扬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尽可能地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学习。

2.适当地锻炼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锻炼,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外来务工子女可以鼓励其回答问题。对于这些孩子,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性,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指望他们一步登天,而应先鼓励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论对与错都给予赞赏,这也是一种表现,然后再慢慢地培养他们在讲台上表现的能力和表演的能力,这些其实都是语文学习必备的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而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好其他一切科目的出发点。虽然外来子女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来改变学生,使学生积极进取,不断锻炼自己,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外来务工子女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阅读综合能力。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语文词汇的积累、段落划分以及段落大意概括这种低层次的教学水平上,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本文试图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出一定的探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想要表达的写作意图和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都蕴涵着其特定的情景。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其课程目标使语文情景教学成为一种必然,教师易于在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应用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或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比喻等,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以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与积极性的情景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现实的条件有针对性的创设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索溪峪的“野”》为例,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多媒体的视听功能,针对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游览张家界的索溪峪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媒体展示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带领学生进入到课程的教学之中,与此同时,还可以辅助教学课件的阅读影音资料,在轻快的音乐伴奏中聆听标准规范的朗读,为提高学生对该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做好准备。

(二)完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单独从阅读方式来看,主要有朗读和默读,速读和慢读、精读和浏览、听读和视读、配音朗读和清读、个读和齐读等方式,从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来看,应用最多的是粗读、通读、精度以及诵读等方式。

首先,从粗读来看,粗读,顾名思义是粗略地读,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即学生的预习。这个阶段学生有可能是出声地读,有可能是默读,不一定要求学生会懂课文的内涵,只要求学生能认识课文的生字生词,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对于不懂的,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去查阅。最好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其次,从精读来看,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进入了下一个“读”的阶段,那就是“精读”,也就不再是笼统地、通篇地读,而是有重点地读.读那些美的句子和篇章,并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反复地读,并仔细咀嚼其中的滋味。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篇课文时,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这个时候,我引导学生去发现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接着,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读中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把课文的内容、词句的理解、感情的体会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还会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他们喜欢的句子,并让他们说明喜欢的理由,应该怎么读,怎么才能读出意境。这既是培养学生发现的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

第三,从诵读来看,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语言学习的规律,诵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诵读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是齐声朗读、选择读、领读、接段读等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选择性地运用。

(三)巧妙提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科学的提问是增强学生、教师以及阅读教学对象之间进行沟通对话的有效方法。在具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主动质疑的精神,同时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阅读发表自己对教师提问的感受、体验以及理解。

教师在设问方式和设问内容上,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创造性阅读和多角度阅读,并以教师提问为契机,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展开丰富联想。与此同时,教师在提问内容上要有层次性,一方面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适合不同基础的学生,同时通过设问的梯度性和难度性来推进阅读教学。以人教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本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请学生简单复述课文主要内容;2、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结论和看法呢?3、假如你是孔子,当然是掌握了现代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子说些什么?这三个问题应该说一方面 是仅仅围绕了课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在层次上也是步步推进,通过不同层次的提问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评价方法,结合实际努力改进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标准几乎最终都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实施和反馈的,这种评价方法对于处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缺乏一定的综合性和科学性,极易走进仅仅是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误区。结合新课程标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需要在方法及模式上有所改进,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是以评价为导向,落实阅读教学目标。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在按照预设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有的有利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可能会防碍目标的实现,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有利实现教学目标的,要充分肯定。学生答问题精彩时,要鼓励、赞赏。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新的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2.是以评价调动情绪,促进体验,我认为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课堂教学不光是传授知识,它还包括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更是这样,因为情感性本来都是语文课堂的一个特点,良性的课堂评价更能促进师生情感交融。对于学生而言,当自己的发言得到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时,便能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学习积极性便能得以充分激活,教学就在这课堂评价所带来的的积极的情感交融中逐步走向深入。

三、结论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的学习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当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综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对象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进与提高,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进从根本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甚至是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玲.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学科教学,2009(12)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效性 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师在表演,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没有阅读体验的时间,没有欣赏品味的时间,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记下每段的大意,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缺乏阅读体验感悟的过程,缺乏探究分析的过程,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较差。新形势下,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养成边思考边阅读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有了一定的体会和认识,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进行知识的交流与情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只有教师有效发挥指导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把握文本精华,获得思想认识的不断发展。比如,教学《精卫填海》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了这个故事本身,但学生由于思想的局限性,不会主动分析预言中蕴含的思想精神。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分析这个故事蕴含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这样,才能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使学生的思维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思维的局限性,有些阅读内容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学生很难有效把握文本的情境,很难体味到文本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使学生在脑海中生成相应的形象,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对文本的魅力所在的把握就比较到位。

比如,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学生由于思维的具象性,虽然能够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美主人公的勇气和诚实的品格,但其实,学生对这种诚实品格和勇气的可贵之处的认识是肤浅的。要使学生成功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感受到当主人公把空花盆捧出来时是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的。这样,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意识,能够与主人公形成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理解诚实与勇敢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三、突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是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组织交流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作交流学习模式的应用。另外,对于学生而言,认知能力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靠自己做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还要能够通过交流不断丰富主观体验,提升认识水平,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需要突出合作交流学习模式。

要成功发挥合作交流学习模式的教学功用,教师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布置合理的合作任务,使学生能够带着任务进行思考交流,集中集体的智慧,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比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同赛马方式的优缺点,讨论哪种赛马方式最好。这样,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把自己的不同认识想法表达出来,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主人公田忌的聪明智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都有独特见解,在讨论交流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灵活应对处理问题,懂得变通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即使自己占有优势,也不能骄傲自满,这样,必定会失败。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感悟不断丰富,认识不断发展,表达能力和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因此,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对于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完善发展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努力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通过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促进阅读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语文价值则强调要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朴实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三点,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实施教学,才有可能构建高效课堂。

一、有效的语文课堂是发展的课堂

教学的对象是谁?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呢?

首先,课堂教学要有利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指的是每一个学生,即处于受教育状态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不会受成绩、知识结构、班级特点等影响,倡导的是一种公平的受教育权。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方法上,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而定。

其次,课堂教学要能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师不能取代,需要学生自己在参与中获得。要参与就需要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整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感官的刺激,更要获得心灵的感悟。

最后,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育不是一个机器生产过程,需要的不是“标准化产品”,而是将活生生的个体培养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发展个体。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有价值的课堂

语文课的价值就体现在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如何体现语文的价值,如何上出语文味来,首先要把握好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标准。如果我们把工具性看为“言”的话,那么人文性就应该是“意”,“意”借“言”而生,“言”凭“意”而活。简单地说,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应用中获得人文教育,让学生的价值观在语文课堂中得到培养。

其次,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对语文的学习不是朝夕可见,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获得。如果一堂语文课只是让学生说说看看而没有语言的积累,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只会让学生获得感官的刺激,而无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其实关于语言的积累,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来进行加强。如《三顾茅庐》中有两个练习就值得教师利用:一是“先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解释词语的基础上造句等,以加强语言的积累;二是“认真读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这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些方式,无疑更能突出语文课堂的价值,从而突出其有效性。

三、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朴实的课堂

朴实的语文课要求语文课上出常态,不是一种表演,追求完美但不要求完美,朴实的语文课应该是简简单单的语文课,是扎扎实实抓质量的语文课。

首先,朴实的语文课要求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目标简明,内容简约要求教师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呈现教学要求,以最简单的流程来引导学生学习,如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解内容、理清结构、读懂、品词句、感悟价值、领会文章表达方式来进行,如利用导学案由几个主要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

其次,要注重预设和生成的结合。因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就不可能是完全按照预设计划进行的,很多时候容易“出娄子”。有效的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能在计划之外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语文课变成生成的课堂。

有效的课堂是发展中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性发展的课堂,是朴实而简单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兰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识字;兴趣;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将识字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来对待,它提出小学生不仅要能写出汉字,还要理解汉字的美,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应努力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汉字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在情境中自主学习汉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也是这样,当学生对学习汉字有兴趣的时候,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汉字的学习,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汉字,教师应先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从创设直观化的情境入手,因为这种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接触汉字。

比如,在讲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中的“识字1”这一节课的时候,由于这节课讲授的汉字大部分都与植物有关,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小树林的情景,树林中有梨树、杏树、桃树,还有很多的鲜花,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大家仔细看一下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啊?”“好多鲜花。”有学生回答,这时教师点击鲜花后,屏幕中就出现一个花的汉字,随后又有学生说:“我看到了桃子。”于是画面中出现了桃的汉字,这样学生每说出一个物品,画面中就出现它的汉字,学生对这样的情景非常感兴趣,于是就会自主地记忆这些汉字。

二、轻松愉快,在游戏中自觉学习汉字

小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特别是在课堂上做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一件有趣的事,因此如果我们能将汉字的记忆与游戏结合起来,举办一些汉字游戏的话,学生就会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习汉字。比如,在学习一年级小学语文下中的“识字2”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玩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每个小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卡片,持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学生将成为好朋友。比如甲同学看到自己手里的汉字是“标”,于是他大声喊道:“我的是标,谁和我是好朋友啊?”大家看到“标”这个字的偏旁为木字旁,于是持有“枪”字的同学举起手来说:“我和你是好朋友。”利用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汉字结构的基础上,找到不同汉字的相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些汉字。

三、主动探究,在研究中自我记忆汉字

小学生其实都有属于自己记忆汉字的方法,之所以没有找到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教师直接教给学生如何记忆汉字。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记忆汉字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汉字记忆方法,这样学生记忆的汉字才会更加牢固。

比如,在学习“足”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大家想想这个汉字应该如何记忆呢,自己想想办法将它们记忆出来好吗?一会儿我们会请记忆最快的同学与我们分享经验。”经过研究,有学生认为足字像是两个人在一起走路,有的认为足字和是字就差一横,有的认为足更像一个人在跳舞,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记忆这个汉字的方法,从中不难看出很多学生是从汉字的具象化的角度出发来记忆它们的,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去研究汉字,从而更加清晰地记忆这些汉字。

总之,低年级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死板、单一的教学氛围改掉,还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采用各种手法引导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汉字,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且成绩提升得更快。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学习;策略

张志公先生是有名的语言学家,他曾说过这样一名言:“语文是百科之母。”但现今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枯燥、无趣、单调,“填鸭式”教学在小学课堂频频上演。小学语文学习是小学生文学素养打基础的阶段,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是目前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

一、理清思路

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支配一堂课的“地图”,备课就是理清思路,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步骤,有明确的“路线”。思路清晰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笼统的知识灌输,只能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感。由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还没形成自我探知能力,大多习惯跟随教师的思路,由教师引领教学步骤进行。知识点串联构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这个顺序上对知识点稍加拓展,讲得过盛,容易使学生找不到重点;讲得太深,学生上课容易注意力涣散;讲得太宽泛,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意,要把讲解做到恰到好处。

二、充分备课

高质量完成一节课的讲授,其前提和基础就是有充分的备课,在新课改的同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些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能以学生为主体,认为语文课堂自由发挥、灵活应变就可以,其实不然,这会增加课堂教学的盲目性,致使教学活动效率降低。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从另外的教学视角切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清楚新课改的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链接,充分备课。

三、精心准备导课与营造课堂气氛

好的导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趣味性的导课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烘托出上课气氛,想要课堂教学高效完成必须精心准备导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课,例如,“对联导入”“谜语导入”“视频导入”“数字导入”等等,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甚至是神秘活动的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小学生处于积极的对外探索时期,其真正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左右,如何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40分钟高效使用,是我们必须规划的首要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时间缩短为15分钟,5分钟自由讨论,10分钟的学生练习时间,剩下的10分钟根据每个老师的不同教学习惯和方法自主利用,做到精讲、精炼,节约有效时间使用,提高有效时间效率,使时间得到合理安排。

五、合理利用教学媒体

在语文课堂上,结合多媒体教学,可以对课堂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视听并重、动静皆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使课堂富有节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合理地利用,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六、设计作业

目前提倡为学生减负,便出现了学生没有作业的现象,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自制力比较差,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就会变成“耳旁风”,或者使学生机械地重复作业,这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教师精心设计作业是非常必要的。组织学生家长评教、优秀学生作业展、作业探讨会、增加教师对作业的讲评次数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查找自己的失误,改掉马虎的坏习惯。在娱乐中收获知识,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小学生的百科之母。

七、督促学生做好预习

预习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本与学生的成功对话,上课时教师的讲解就起辅助作用。在没有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写作时间等情况下,就让学生谈感悟,会使学生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精髓。新课讲授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预习,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既有教师的引导,又有学生的参与。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要与时俱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继续实践,继续理论创新,继续提高和完善,在与学生的互动下不断改善小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7篇

关键词:英语文化 素养 评介

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可以说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第二语言,其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这就要求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英语文化教学。但受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唯工具论”现象非常普遍,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及应试技巧的灌输,而忽略了英语文化知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语言交际实践活动中既听不懂,也说不清,这种英语文化教学误区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梳理目前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英语文化教学综合策略,进而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一、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高校英语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反观我国目前高校英语文化的教学现状,在英语文化教学观念、英语文化教学目标、英语文化教学方法、英语文化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英语文化教学观念方面

据笔者的调查,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文化意识普遍不高,且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教学意识淡薄,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然维持着以英语知识讲解为主的英语语言教学观念,侧重于语言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而导致大学生英语知识结构体系中文化内容缺失。其次,文化失衡现象严重。在处理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关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失衡现象,直接影响英语文化教学效果。一方面,受教师、教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偏重于英语文化的导入,而忽略了汉语文化。另一方面,则过度强调汉语文化的融入,试图通过汉语文化来解构英语文化,这是另一种文化失衡现象的体现。

2.英语文化教学目标方面

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为英语文化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方向指引,但从目前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目标的现状来看,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英语文化素养培养目标的缺失。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及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未能正确地理解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或者接受英语文化,或者心存汉语文化,未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第二是差异性英语文化教学目标的忽略。虽然有些高校确定了英语文化教学目标,但统一性特征明显,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3.英语文化教学方法方面

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且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英语文化教学需要,逐渐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及弊端。首先,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决定着教学全过程中的一切环节,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进度等,并统一要求,忽略了文化及学生的差异性,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次,传统“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方法只强调语言知识的灌输,而缺乏语言的输出以及对文化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英语文化素养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英语文化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英语文化教学评价难以满足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双重需求。在评价形式方面采用的是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强调的是学生的成绩,缺乏形成性评价,进而忽略了学生对语言文化理解及应用等方面的考评。而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另外,高校依然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考评,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学生态度、学习兴趣等考评指标。

二、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大学生综合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目前高校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笔者提出以下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综合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正确高校英语文化教学观念的树立是有效开展英语文化教学的基本前提。首先,语言教学要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一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化信息的兴趣要大于对语言知识的兴趣。因此,在英语语言知识传授时应注重文化内容的讲解。其次,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要同步输入。在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学习英语文化,这种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同步输入的教学观念,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并获得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技能。

2.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其一,要培养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培养是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目标,学生不仅要吸取英语文化精华,还要深刻理解汉语文化。其二,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文化学习的最终目标,它是由跨文化认识能力、跨文化比较能力、跨文化取舍能力等构成的综合能力体系。其三,要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各高校应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制定有系统性、差异性的英语文化教学目标,有条件的可结合不同专业进一步细化英语文化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3.应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实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学前,应灵活使用文化导入方法。目前常用的文化导入方法有视听导入法、启发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等,可根据实际文化内容灵活选择。以视听导入法为例,在讲解“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时,教师可通过“The Devil Wears Prada(时尚女魔头)”及“A Story of Lala’s Promotion(杜拉拉升职记)”两部电影片段的比较,让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教学内容的延伸。其次,教学中,可应用文化体验方法。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学法较多,如交际法、语法翻译法、词义挖掘法、对比教学法、认知教学法等,这些同样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兴趣灵活选用。以常用的对比教学法为例,在讲解“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圣诞节文化传统与春节文化传统的比较,让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

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于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质上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外,在日常学习中还要通过观察、监督、学习活动记录、学习档案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学习习惯、方法应用等指标进行评价。同时,改变传统教师单一性评价方式,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教育部门对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另外,还应在评价机制方面做出调整,可在高校英语等级考试中增加对中英文化知识的检测,进而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英语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注重艺术性提问,合理选择回答对象

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将学生引入一个奇幻空间,还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积极思考和努力寻找答案。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艺术性。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由哪位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经常选择那些比较积极的学生,而忽视了相对较沉默的那些学生。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次数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被提问次数多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大增,学习成绩也有大的进步;相反,那些经常被忽视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得没有激情、没有精神,也就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一定要合理地选择回答对象,并掌握他们回答问题的时间。另外,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后,最好能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以确保他们的答案更完整和更准确。

二、对学生多进行肯定的评价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远远比否定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高中生还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在回答问题时难免会犯错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宽容大度,尽量不要抱怨,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恰当的表演。例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可以多使用带表扬色彩的“Great.”“Good.”“Very good.”等语言;也可以适当增加“Well done. /Deep it up.”等赞扬性的话语。同时,对于错误的评价要尽量缩短,更不要直接指出或冷言相对,尽量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倘若教师用学生的正确答案来对提问进行总结,效果不但比肯定的评价更好,而且更能强化所学内容。此外,教师还能够借助体态语言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注,如以点头和眼神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总而言之,提问作为高中英语的教学手段,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多种途径的不断探索,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提问教学法,努力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