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药安全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河北省盐山县人民医院 河北省盐山县 061300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安全用药以及护理的相关措施。方法:选取了2013年5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用状况以及接受的具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结果:在对150 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共发生15 例不规范的护理事件,占总人数的10%,因为所用药物、护理人员、院方以及患者本身因素造成的不规范事件数分别为4 项、7 项、1 项、3 项。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与用药安全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护理措施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都年龄较大,病情表现较为复杂,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受到护理工作人员主观因素以及用药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现象。[1]采用怎样的护理措施和用药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改进整个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是当今各大医院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选取了2013 年5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科学分析并回顾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用药情况,现将分析所得的资料和数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选用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3 年5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 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年龄分布在43-77 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 岁,其中男性患者有76 例,女性患者有74 例。其中有55 例冠心病患者、59 例高血压患者、36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营养状况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不会对本的研究工作造成影响,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用药安全进行资料总结和回顾,从根本上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条改进方法和改进措施。通过对资料的回顾和分析,造成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可总结为如下:1、护理人员引起的不规范,主要是由于护理过程中很多护士不能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出现的细微变化进行判断,从根本上耽误患者接受系统的治疗,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受到伤害。[2]2、药物,患者在身体状况以及年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实际身体状况决定用药方式以及用药剂量。 [3]4、院方,患者对医疗费用很容易与患者以及家属产生纠纷,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spss17.0 软件对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通过系统的总结和分析,15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共存在15 例不规范的临床护理事项,现将相关结果绘制如表1。
3 讨论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主要受到药物、患者、护理工作人员以及院方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结合实际状况,从这四方方面做好相关的改进工作,才能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内科护理以及用药安全。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要设置一定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工作计划。[5] 护理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采取饮食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方式对患者出现的正常疼痛进行干预,医务工作人员还要加强自我学习,对患者所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患者要多参与有氧的、缓慢的体育锻炼,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免疫力,减少焦虑以及紧张的负面情绪。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的食物,当病情出现好转时,依然要积极接受治疗,按时服药,出现不适或者疼痛时,要积极与义务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做好治疗配合工作。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资料过程中将会耗费大量的费用,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将具体的收费名录以及收费单据转告给患者以及家属,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从根本避免各种医疗纠纷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韩国枝. 浅谈临床心血管内科用药的观察及护理[J]. 医药前沿,2013(10).
[2] 齐银芝, 李小玲.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 中国医药导刊,2012(01).
[3] 廖宝芳.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探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2(18).
【关键词】药品质量安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监管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70-02
药品与健康直接相关,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农村地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基本药物需求量大;基层医疗机构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主要提供者。因此,保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既是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需要,也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必然要求。自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之初,国家就高度重视基本药物质量。但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很多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仍存在诸多问题。
1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江西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现状,课题组于2011年对江西省40个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与监督网络建设示范县的79个卫生院、80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存在过期失效基本药物
过期失效药不仅不能治病,反倒会延误病情,甚至直接损害服药者健康。但是调查显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然存在过期失效药。2011年,2家乡镇卫生院存在过期失效药物,占2.53%;4家村卫生室存在过期失效药物,占5%。
1.2基本药物购进验收不规范
医疗机构应根据法律、法规以及药品购销合同的约定,对购进药品质量状况进行检查,对符合质量要求的药品予以购进。2011年中无记录、记录不全的乡镇卫生院有4所、村卫生室4所。
1.3基本药物陈列不规范
部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陈列混乱,导致交叉串味等多种问题,药品存在变质风险[1]:2011年摆放不整齐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有2所。
1.4基本药物储存、养护不到位
药品具有一定的理化、生物特性,就其质量的稳定性而言,需要选择相适应的储存条件。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储存药品条件不符合规定的问题。2011年,不符合规定的乡镇卫生院14家,占17.72%;村卫生室15家,占18.75%;温湿度记录不全的乡镇卫生院8所,占10.13%;村卫生室22所,占27.5%。
1.5基本药物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基础。但是调查显示,当前基本药物质量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健全问题。2011年,3所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制度不全,现场抽查的2400个品规的药品中,149个品规的产品在现场未找到配送协议。同时,有制度者也主要是行政部门统一印发的规章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的张贴、悬挂,既缺乏具体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落实也不到位。
2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2.1外部监管缺陷
2.1.1专职监管人员力量不足。相对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所从事工作的复杂程度、面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手明显不足。一是数量不足。若按50%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员负责药品监督管理计算,2011年调查的40个示范县从事药品监管的人员只有160人左右,平均每个在编人员负责72.2个登记在册的监管对象、至少150人,还不包括游医药贩、医药代表等难以计量的人员。二是结构缺陷。2011年40个示范县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52.81%;医药相关专业人员仅占53.09%,法律专业仅占11.8%。
2.1.2社会监管力量不足。个别领导和部门对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监督网络。虽然江西省建立了乡镇协管员与村信息员(简称“两员”)制度,并实现“两员”全覆盖,即乡乡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但由于认识不到位、监督工作不规范、投入不足与激励不到位等原因,“两员”积极性不高,制度仍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2]。
2.1.3监管主体多头。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制涉及药监、卫生、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等多部门,容易出现相互推诿,降低监管效率、效果。尤其是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负有直接监管职责,且药监部门与卫生部门有一定历史渊源,这就容易产生监管部门之间的冲突,以至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无法真正对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
2.2医疗机构内部问题
2.2.1人员意识与素质欠缺
一是药学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欠缺。当前,正规院校毕业的药学技术人员基本都在较高等级的医疗机构或规模较大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工作,农村医疗机构涉药人员中经过系统专业学习的药学人员较少,且业务知识缺乏、水平不高,意识淡薄,质量鉴别能力差。
二是医疗机构对药品质量管理的意识淡漠。医疗机构负责人存在“重医轻药”思想,忽视药学人员引进、激励与培训,加剧了药学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2.2.2制度不健全与执行不到位
由于意识淡漠,大部分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相关制度,或者有制度也不能有效执行,药品管理比较混乱。同时,由于缺少法律、法规上,尤其是罚则的支持,药监部门对此也仅能给予警告或责令整改,起不到震慑作用。
2.2.3设备设施不足
由于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硬件条件无法达标。基层医改开始后,各地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投入不断增多,规范药房建设持续推进,药品储存、养护等设备设施条件有所改变,但是仍有部分存在不合格现象。
2.3利益驱动与信息不对称
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药品质量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存在利益驱动[3]。主要是质量监督检查与保证体系需要一定的人、财、物投入,有经济利益追求的医疗机构势必具有逃避的主动性。当前,由于制度缺失、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只要不出现质量事故,往往是减少质量保证的投入,却得不到惩罚,结果是逃避的主动性被强化。同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理应为用药安全负责。但是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如果存在监管成效低的情况,也有可能存在监管懈怠。
同时,药品是专业性非常强的经验品,医患之间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无法直接判断药品的质量,只能依靠医务人员。在经济利益刺激下,这种信息不对称,就会使医疗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忽视药品质量的可能性增加。
3 保障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的对策
3.1完善法律、法规与宏观管理制度
一是修改与完善《药品管理办法》及相应法律法规[4]。对基本药物制度、召回、行业禁入、信用体系、电子监管、“两员”等新型监管方式加以规范;明确违规行为的罚则,强化违规行为、法律责任之间的关联性;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威慑力。二是完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管理政策与制度。借鉴《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医疗机构药品经营管理规范,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人员制度,完善基本药物购进验收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储存、养护规定,规范基本药物使用管理,严格质量安全问题报告制度。
3.2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技术水平。二是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监管威慑,降低违规行为发生机率。三是强化源头监管[5],加强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监管力度,保证企业严格按照GMP及生产工艺、配方要求生产药品;规范批发配送企业经营行为,确保群众基本需求和质量安全。四是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各种等方式,形成监管合力。五是强化社会监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3.3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一是领导重视,将药品质量管理列于单位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中。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规范药学人员行为。三是严格流程管理,确保购进、验收、存放、配发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四是引进或培养药学技术人员,提升药学技术人员队伍素质。五是加大投入,改善基本药物环境。
3.4加强先进技术资源配置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检测机构,提升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二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基本药物电子监管为契机,完善电子监管系统,健全实时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使用信息网络,构筑药品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药品交易诚信机制,实施信用分级管理。三是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早发现、早控制,严防重大药品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爱军.加强医院药房拆零药品的质量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C):160
[2] 郑先平,陈和利,袁杰等.“两员”在农村药品监督网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J].卫生经济研究,2007(4):45-46
[3] 王军永,王素珍,陈和利等.农村药品流通领域中的质量信息不对称与监管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588-590
一、互联网服务行业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而它们巨大的吸金能量和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渴望,也使得这两年互联网企业的涨薪速度曲线几近陡直向上。一般来说,在一线城市,以BAT为代表的一线互联网企业给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并不高,但只要工作拼命、能力出众,实际上入职后的2、3年里就很容易拿到10万元以上的年薪。而在三线互联网公司,同等条件下,普通技术员工的年薪一般能达到15万元左右。而准二线的互联网公司的普通员工薪水基本也能达到或超过20万元,与许多传统行业相比,这样的收入水平绝对令人艳羡。工作经验超过5年后,互联网企业中的收入差距就会拉大。
作为一个彻底的新兴行业,没有传统行业那么多的关系户、论资排辈或刚性的学历要求,而是更看重你的实战能力,如果你能力出色,快速成长为某部门的技术骨干或重要员工,那你的年薪就将直奔30万元。如果你身上的确有别人难以轻易取代的过人之处,比如某个模块的技术权威,后台存储开发的技术核心,或者在测试、前端开发、运营维护等环节成为公司骨干的话,那40万-50万元的年薪也在向你招手。
未来趋势:互联网本身是个瞬息万变的大行业,不同子行业的热门程度往往与所在行业的垄断程度、发展速度和从业公司数量有关,目前较为热门的有互联网金融、电商、视频、搜索等。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来看,目前除了.net、c#等过时的技术外,其他方向的技能,包括PHP、java、PM,尤其是Android、IOS语言的平台开发,往往都能有较多的从业选择。比如大数据开发、云计算、搜索、移动互联网等热门领域都有大量的高薪工作需求。
除了技术人员外,还有两类人才是许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中小电商急需的人才类型。一类是熟悉网络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B2B企业和B2C企业都对这类人才有较高的渴求。另一类是懂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人才。相比而言,B2B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更强烈。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总体来看,作为新兴产业,互联网企业的薪酬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数据显示,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的收入水平最高。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企业目前还是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大北京这三大经济最发达的都市圈。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淘金,那就不要梦想逃离“北上广”的高房价、高物价和令人窒息的交通和雾霾了。
二、教育和培训行业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基数巨大,劳动力技术技能培养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这个行业的潜力从新东方火热上市就可以看出端倪。并且,不管什么时候,中国人对下一代培养都是全力以赴,因此中小学辅导培训机构这几年也是红红火火,2009年,老虎基金5000万美元注资中小学培训机构学而思,2010年年初,黑石基金也对杭州一家培训机构投资3000万美金,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整个培训市场规模接近万亿。
三、农业
从创业的角度看,我国农村过去几乎是一张白纸,由于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的红火,带动了农民的需求和农村市场的兴旺,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不仅农民创业热情高涨,而且吸引了城里人和大学生前去创业。
如今,城市创业成本高,竞争激烈,农村则生机盎然,优势凸现。农村的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创业成本低;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层次在提高,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使农村创业成了吸引力最强、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
农村饲养野兔、野猪、野鸡、草鸡、蓝孔雀,种野菜等非常受城里人欢迎,市场很大,而农村又急需城市人的知识、技术、科技和人才。创业的机会多而且诱人,许多城里人和大学生发现了这一巨大商机,纷纷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踊跃投入到农村创业大潮之中。
过去一些想尽法子在城市落户的“农转非”,现在出现了“非转农”到农村创业的趋势。
四、旅游行业
未来趋势:数据表明,近3年来,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复合增长率超过3成,使得传统旅行社越来越看重在线旅游市场的力量。国际知名咨询研究机构艾瑞咨询数据表明,2011~2013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1313.9亿元、1708.6亿元和2204.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8.5%、30.0%和29.0%,其增幅要高于国内旅游市场的整体水平。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因此可以明确的是,市场对于旅游体验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艾瑞咨询预测,到2017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65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会更加注重网络平台的口碑营销模式,旅游体验师由此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文化娱乐行业
以前一部大片,能赚个几百万都非常不容易。现在,一部成本几千万的小片,也能赚个十几亿票房。这个票房数字的背后,说明现在的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渴望。
一个达沃斯论坛,给瑞士一个小镇带来全球性的影响力,并给当地的旅游、商贸、文化、酒店业带来巨大的推动。中国很多地方也有客观条件大力发展会展文化经济,但常缺乏宏观大思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传播媒介,会加快这种新文化的扩展速度,会迅速产生全国性的,甚至世界性的影响力。
所谓的新文化的创造产品,不是去抢世界现成的“蛋糕”,而是创造自己特有的“蛋糕”。网络经济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发展,是当代网络经济与网络文化的一大特色。网络游戏就是当代网络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六、生物医药行业
未来趋势:生物医药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创新主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上,也可以看到生物医药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
业内人士分析,在未来至少10~20年的时间内,国内的生物医药研发大趋势还会继续保持。目前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美国在技术水平和投资上的一国超强局面短期内还无法改变,大量专利非一朝一夕所能追赶。比如生物技术药领域内最为重要的单克隆抗体药,中国迄今不要说研发出原创新药,就是仿制都很困难。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正加快融入国际生物医药研发链和产业链,力争到2017年上海研发外包达到300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服务外包中心。这无疑将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相关领域对医药研发师,特别是高端医药研发师的需求会持续旺盛。
七、健康管理行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稳步增长,但在物质生活空前发达的当下,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却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亚健康人群已经超过75%,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如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已占死亡原因的80%,人们的健康需求已由传统、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社会各阶层的健康需求持续不断提升,健康管理师这一职业也由此应运而生。具体而言,私人健康管理师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采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评估个人健康和疾病危险性、进行个人健康咨询与指导、制订个人健康促进计划、对个人进行健康维护,是融合营养师、保健师、中医师、心理师等多职业特点于一身的综合性职业。
未来趋势:根据日本卫生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在日本,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健康管理师或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的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倍。而目前我国专业健康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仅有10万人左右,如果按照日本健康管理师所占全国人口比例的一半计算,我国未来所需的健康管理师保守估计也需200万人,人才缺口非常巨大。而随着我国“全民健康管理工程”的推进、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以及期望寿命的延长,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继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的高端人群聘请私人营养师的热潮也在逐步显现,寻找专属的私人健康顾问,让他们为自己的形体及健康保驾护航,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端人群进行长期健康投资的趋势之选。
八、老年用品和服务行业
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有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我国的老年用品和服务产业才刚刚起步,涉及养老机构、医疗保健产品、旅游、房地产等领域,在各方面的专项产品及服务都还亟待开发。
九、智能家居
统计数据显示,智能家电就国内来言拥有着过亿的潜在客户,特别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对智能家电的要求高,需求大,是最大的潜在客户群。根据数据预估,2015年智能家电产值将达到1250亿元,2020年或将冲破一万亿,成为家电行业发展最快的关键部分,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的四个瓶颈:一是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需求;二是购买成本高;三是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差;四是客户服务跟不上。
十、信息安全分析行业
未来趋势:从宏观角度来分析,越来越大的市场规模,会导致人才需求剧增。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对信息安全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应用信息安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赛迪顾问数据显示,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2012年为166.58亿元,2013年达到186.51亿元,2014年预计为228.03亿元。据此估算,目前国内信息安全市场每年增速在20%左右。
关键词:他汀类;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与患者心功能等级紧密相关[1],炎症因素的改变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情况。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常用的降脂药,具有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炎症反应的功效[2]。将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利于控制炎性因子水平[3],充分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为了分析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本院对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心血管药物治疗与加以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06月~2014年0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40~75 岁,平均年龄为(52.22±2.34)岁。病程为5 个月~6 年,平均病程为(3.45±1.33)年。心功能分级:III 级31 例、IV 级29 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41~77 岁,平均年龄为(53.58±2.67)岁。病程为6 个月~7 年,平均病程为(3.98±1.91)年。心功能分级:III 级34 例、IV 级2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休息、强心、利尿、抗感染等,采取传统扩张血管药物,1 次/d, 20mg/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 次/d, 20mg/次。治疗期间涉及的心血管药物还有地高辛、硝酸甘油、依拉普利、阿替洛尔等。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个月后,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血药浓度、t1/2、AUC、Cmax等指标。
1.3观察指标 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评级提高2 级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评级提高1 级以上;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反而加重,心功能评级降低。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取?字2、t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
2.2对比两组患者药物配伍结果 两组患者血药浓度、t1/2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AUC、C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 治疗后,仅观察组发生肌肉毒性不良反应1 例(1.67%);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无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心力衰竭从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直至目前采取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在于阻断神经内分泌失调[4],而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减轻氧化应激等作用,可有效调节神经体内分泌,改善内皮功能,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与高鹏魁研究结果相符[5],他们将48 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采取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如下[6]:通过发挥其降脂外作用,促进内皮祖细胞分化,增加循环皮祖细胞,促进受损内皮修复,从而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管炎性反应,实现良好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等。由于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降脂外作用,其可作为降脂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卒中预防药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类药物的配伍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他汀类洋地黄类药物的配伍作用。人体对地高辛类心血管药物的吸收,通过胃肠道中的P-糖蛋白介导进行转运,其中需要很多与CYP3A4相同的底物。相关文献报道[7],给予健康者口服辛伐他汀0.2mg/d,停药2d后,改服用地高辛0.25mg/d,5d后加以服用辛伐他汀0.2mg/d,持续14d后只单独服用地高辛,治疗后发现辛伐他汀AUC、t1/2分别增加3%、7%,Cmax升高20%,Tmax下降18%,而地高辛各项药物动力学指标无变化。②他汀类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配伍作用。联合维拉帕米、辛伐他汀治疗,Cmax成倍增加, 所以二者联合存在相应的风险。③他汀类药物与钙离子拮抗剂的配伍作用。联合硝苯地平和辛伐他治疗,半衰期和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无明显差异,可见,二者配伍治疗具有明显的安全性。④他汀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配伍作用。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在于促进血管收缩,促进炎症反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同时降低血压、人体内胆固醇水平[8],在临床中与他汀类药物配伍治疗,更有利于增强血管耐受性,降低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充分保护血管的完整性。⑤他汀类与抗凝类药物的配伍作用。普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配伍两组药物治疗,可获取更好的抗凝效果,尽量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⑥他汀类药物与钙离子拮抗剂的配伍作用。在人体内的代谢中,他汀类药物与钙离子拮抗剂需要CYP3A4酶的参与。相关研究显示[9],给予高血脂合并高血压患者口服辛伐他汀治疗,5mg/d,治疗4w,结果口服氨氯地平,5mg/d,结果发现,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前后,体内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变化,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及AUC值增高。可见,他汀类药物与拉西地平配伍治疗,相对更安全有效。
本研究结果与钱冬平等[10]研究结果相符,他们给予86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取传统心血管药物治疗、配合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发现,配合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AUC 及Cmax均明显上升,P
综述,应用他汀类药物配伍其他心血管药物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用药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在配伍治疗中加强对剂量调整及药物代谢影响的重视,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确保较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艳簪.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09-210.
[2]王红.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2,24(12):145-146.
[3]吴弟新.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76-477.
[4]张成娟.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9(7):62-63.
[5]高鹏魁.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71-172.
[6]张宁.浅谈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3):169-170.
[7]周艳岭.浅谈使用治疗心血管病常用药物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4,4(2):261-262.
[8]冯现俊.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疗效观察及安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3):620-621.
【关键词】 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探讨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 积极探讨护理对策解决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1]。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 以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期望值越来越高。为了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地治疗和尽快康复的良好环境, 本文着重就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所观察的20例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均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中入住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 且因在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问题的案件。其中10例由于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2例患者导尿管引流不畅, 7例患者对护理态度产生不满, 1例患者因入院后坠床。
1. 2 方法 根据上一年度出现的此20例由护理安全引发的投诉, 进行护理安全分析结果如下。
1. 2. 1 护士因素 护理人员缺乏过硬的业务素质, 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 且法律意识淡薄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理人员未能将医疗行业作为服务性行业转变, 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缺少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现阶段, 医院从医的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护理事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1. 2. 2 社会因素 部分新闻媒体的负面宣传, 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高压的环境下以及挑剔的患者及家属的监管下, 护理风险急剧上升。
2 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护理风险发生的因素, 高度重视护理投诉,无论是护理部主任还是护士, 都应对来自患者的声音给予高度的重视。医院的内部科室应该齐心协力, 共同积极响应患者的投诉, 并指派专人接待并处理, 定期分析原因, 督促存在问题的整改[2]。具体的护理安全管理办法:在患者住院过程中, 接触最多的便是护士。护士及时掌握着临床第一手资料, 而生命体征是病情变化最直接的临床信息。对来自患者的声音给予高度的重视。医院的内部科室应该齐心协力, 共同积极响应患者的投诉, 并指派专人接待并处理, 定期分析原因, 督促存在问题的整改。
2. 1 提高护理水平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责任心, 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及特殊性。对每个患者要求按工作流程进行护理, 认真观察、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记录、汇报。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们期望值的提高, 促使医护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知识更新, 做到技能训练考核制度化、经常化。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 并分期分批进行全科护士与专科护士培训与讲座, 拓宽业务学习的内容, 懂得感恩与微笑服务。只有具备较好的理论水平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与良好的沟通技巧, 才能高质量地护理患者。
2. 2 增进护患沟通, 提高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同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 做好入院介绍, 提供有关患者治疗信息知识,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满足患者住院后希望被接纳、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情感上给予患者支持, 使其产生对医院的信任感。在护理过程中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 让患者参与整个医疗过程, 让患者了解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 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学以致用, 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3 抓好质量管理, 杜绝差错发生 切实做好护理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 分析不安全因素, 研究相应对策, 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对年老体弱的患者、有明显消极意念的患者、有冲动逃跑行为的患者, 应严格交班, 按时巡视重点看护, 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 将事后控制变为事前预防, 避免事情发生后再进行讨论总结, 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同时护理中也应做好现场控制, 及时纠正护理缺陷, 并不断探索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 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也是预防护理纠纷行之有效的措施。
3 讨论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团结协作性很强的特殊工作, 通过交接班能将患者的临床信息统一综合起来。所以, 交接班不能只流于形式, 对于危重患者更应建立细致而严谨的交接班制度。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有上级医师参与查房的危重患者, 大大增强了对医生护士的信任感, 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诊疗。如果我们能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每日床头交接班制度, 通过患者及家属的参与, 有利于医护患三者的良好沟通, 护理工作就会减少纰漏, 临床资料将更加全面,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也会得到更大的满足。一旦患者病情突变, 出现不良后果时, 患者家属会对我们的工作多一份理解与肯定,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选择了护理工作, 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决定了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纰漏[3]。也许, 只是偶尔的一次小小疏忽, 却会让我们永远没有改正的机会。我们只有在完善的工作机制下, 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工作安全意识, 以爱心、耐心、细心、关心、责任心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 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才能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 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只有增强安全意识, 落实安全措施, 做好安全监控, 强化安全管理, 筑牢安全底线, 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 强化质量意识, 做到以人为本,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 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阳鲜华. 压疮管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 6(3):116.
[2] 张惠萍,王爱萍. 老年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新疆中医药,2009, 12(6):37.
[3] 杨雪松,杨雪莉. 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医药导报,2008, 18(35):204.
关键词:细节管理;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领域的进步,人群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已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进程。康复医学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功能障碍患者,安全是康复科住院患者就医期间的基本需求[1]。因为康复科住院患者在机体功能方面所存在的特殊性,故其在住院期间的日常活动以及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保证和提高康复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对康复科住院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细节管理即于一定的环境中,在管理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管理所涉及的各个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 控制、超越的过程[2]。为了保证康复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质量,我们自2013年1月起在康复科实施细节管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前(2012年1月~12月)康复科住院患者为300例,年龄36~95岁。其中男231例,平均年龄65.57岁,女69例,平均年龄71.36岁;实施后(2013年1月~12月)康复科住院患者为322例,年龄21~95岁其中男242例,平均年龄64.25岁,女80例,平均年龄69.0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自2013年1月起,将细节管理引入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细节管理主要包括:①从细节入手,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精心选择合适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做为学习教材,加强对护理服务人员的安全教育。②制订完善康复科护理安全制度和流程并加以细化。以康复科护理风险因素为依据,制订相应的安全制度和流程,注重对各细节的安全护理。③成立康复科环节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实施检查评价,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工作。④全科共同讨论确定安全护理的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强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细节管理。
1.3评价指标 ①记录实施前后康复科住院患者所出现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例数占总住院人数的比例计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②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百分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90分为非常满意,81~90分为满意,70~80分为一般,70分的患者占总人数的比例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前后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患者不出现法律以及各类规章制度许可范围以外的身心方面的障碍、损害、缺陷或者死亡[3]。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是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护理服务存在复杂琐碎、内容繁多的特点,不安全因素较多,如果患者的护理安全得不到保证,将对护理效果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护理安全管理必须狠抓细节管理。我科护理安全的细节管理主要以《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一书中所涉及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为指导,制订并实施了具体的细节管理措施。
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我们坚持将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从细节着手,选择实用性和针对性兼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做为学习教材,重点开展了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全员安全法规和制度教育,每月组织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议,内容包括安全质量实例宣讲,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以及效果追踪。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具体实例的教育警示,增强全体护理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主动落实康复科各项护理安全措施的自觉性。
制订完善康复科护理安全制度和流程并加以细化。对规章制度的切实落实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者的基本素质。针对康复科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制定了查对制度、抢救制度、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了护理行为,细化了护理工作流程以及环节管理,明确了各项护理服务的安全质量标准,注重对护理服务过程中环节质量的控制,强化细节和过程管理,使涉及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各环节均处于细节管理的控制范围之内,确保各流程中的每个细节均落实到位。
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工作。成立康复科环节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科室各项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对发现的现存或潜在的不安全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及 时的查处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流程、加强监控,以便减少或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
强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细节管理。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服务中的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针对讨论结果,制订并实施相应的细节管理措施,如针对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的安全细节,在患者进行各项功能训练前,实施对患者全身情况的准确评估,根据各项客观评估结果,指导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
4结论
医疗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护理安全,在医院整个运行过程中,医疗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是由各个环节质量共同组成的,因而只有不断完善各环节的细节管理,才能不断适应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需要[4]。保证康复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对康复科住院患者的预后以及回归社会,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将细节管理引入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晓静,肖淑利.康复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安全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 21(10):1128-1129.
[2]聂小容.加强细节管理减少护理纠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 40):85-86.
1提高对急救药品器材重要性的认识
我院主要接收军队团以上干部疗养,疗养期限一般为15 d,大部分为中老年人,分为疾病康复疗养和健康保健疗养两种类型,从严格意义上讲,必须是病情稳定和生活基本能自理者方为疗养适应证[3]。但近年来,高龄疗养员及非疗养适应证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导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突发急病的情况明显增加,给疗养安全工作带来较大挑战[4]。尤其我院地处海岛,交通十分不便,如何立足于院内救治,确保疗养员安全成为我院医疗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因此,院领导十分重视,多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研讨,形成共识,视疗养员安全为疗养院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在努力做好疗养员从入院到出院一系列全程保障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疗养安全分析会,突出对疗养员急症抢救工作及急救药品器材保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增强责任感。如在医务人员缺编的情况下,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优先考虑配齐基层第一线;在业务培训方面把急症救治技术列为人人过关的年度考核项目;在疗养经费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明确首先确保急救药品器材的需要和保障,近年来,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院先后投入经费近250万元,分别购买了彩色超声诊断仪、岛津500毫安X光机、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心脏除颤监护仪、同步呼吸机、综合急救保健柜等多种急救设备。
2突出配备急救药品器材的针对性
我院通过疗养员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较为完整的疗养员资料登统计制度,每月对疗养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综合分析,医务处每季度对在疗养期间发生急症抢救的疗养员病例组织一次认真讨论。多年来统计资料显示:虽然疗养员所患疾病多,但老年疗养员大多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4],所患急症也与之相关性较大;如统计我院近5年疗养员在疗养期间发生的急症排位顺序分别是:急性心梗、急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或脑出血、急腹症、急性外伤、中暑、低血糖等;另外疗养员突然发病不仅发生在疗养科室,还常发生在出入院途中、游览及散步路上、就餐时等等。通过了解疗养员的发病情况及抢救过程,为有针对性配备急救药品器材提供了有力依据,如考虑到易于搬动和便于外出携带,我们在购买急救器材时同类型的尽量挑体积小巧的,能综合多功能的尽量购买综合多功能用途的。且考虑到急症抢救的时效性,除了为每个疗养科室配备齐全的急救药品器材外,还为独栋大区以上疗养楼、门诊接待室、接送疗养员车辆上都配备了一定的急救药品器材,照顾到了多环节的需要,确实有效地保证了疗养员急症抢救工作落实到位。
3对急救药品器材实施有效综合管理
3.1建立管理档案对全院所有急救仪器、急救箱、急救药品(含毒麻药品)均建立详细登统计制度,药械科建有总册,科室每台仪器建有详细登记卡及相关技术资料,每台仪器还附有详细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严格按规定执行,做到有章可循,使急救物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5],确保抢救时使用安全有效。
3.2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3.2.1急救药品管理有规范做到定点放置、摆放有序、药柜整洁、标记清晰、设专人专柜保管。基数药品做到效期清晰、数量准确,无变色、无潮解、无过期;大输液检查无异物、瓶口无松动;毒麻、专柜加锁保管,班班现场清点交接;急救箱内外清洁,药品按规定放置,使用后及时补充,短缺药有标识。所有抢救药品每周由护理班检查登记,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
3.2.2急救器械管理有标准急救器械在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时核查的基础上,做到每周通电检查一次,标记醒目,完好率100%;胸外心脏按压板、注射盘、输液盘、血压器、听诊器、氧气瓶、电动吸引器以及抢救盘内的开口器、拉舌钳、压舌板等放置整齐醒目,取放方便;器械盘的盖布无浮灰、无静电、干燥无霉斑。
3.2.3落实检查考评制度实施三级质量控制,每个具体负责人对所分管物资负全责,科室负责人每周对本科室的管理情况复查一次,机关职能部门每月进行一次抽查,制定统一的检查标准,最后将各科检查结果收集起来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讲评的基础上督促逐一及时进行改正,并严格执行奖惩规定。
3.3熟练操作使用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对新购入急救器材集中进行上课培训,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本科室(部门)每种抢救器材的操作使用,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作用、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并将其列入年底业务考核成绩,与晋升晋职及评功评奖挂钩。
3.4药品常换常新疗养院抢救病例相对于治疗医院来说数量和发生频率会比较少,主要还是以急救保障为前提。因此,工作中常存在急救药品过期报废现象,造成一定浪费和经济损失。我们通过与体系部队医院协商,定期由药械科负责将近效期药品(一般有效期还有半年左右)与他们进行更换,这样既保证了急救药品质量,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仅此一项为疗养院节约经费近3万元。
参考文献
[1]王俊.军队疗养院医疗安全隐患与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5):646-647.
[2]汪亚东,王庆林.军队疗养院医疗保障现状及对策[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1):58-59.
[3]曹国英,主编.疗养技术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9-70.
[4]叶凤萍,吴雅妮.军队离退休人员患病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人民军医,2009,52(7):422-423.
1.兽药和兽药残留
1.1兽药:习惯上,将用于畜禽疾病的药物称为兽药,但是,随着集约化生产的开展,一些化学的、生物的药用成分被开发成具有某些功效的动物保健品或饲料添夹击、添加剂,也属于兽药的范畴。其主要用途为:防病治病,促进生长,提高生产性能,改善动物性食品品质等。
1.2兽药残留:指食品动物在应用兽药后,蓄积或贮存在细胞、组织或器官内或进入泌乳动物的乳或产蛋禽的蛋中的药物原形、代谢物或药物杂质。
兽药残留的种类很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抗生素类药物: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全身感染的抗生素、磺胺类药及其他合成抗菌药。如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黏菌素、磺胺嘧啶、呋喃西林、诺弗沙星等。
1.2.2抗寄生虫类药物:指能杀灭或驱除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如苯并咪唑类、阿维菌素类、二硝基类、有机磷化合物、环丙氨嗪等。
1.2.3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提高动物繁殖和生产性能。如乙烯雌酚、甲地孕酮、BST、PST、雌二醇、激素等。
2.兽药残留的原因
造成兽药残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畜禽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用药
用于食品动物治疗和预防的药物进行动物注射时,没有正确的遵守休药期或弃乳期。其原因有:①不严格的执行休药期有关规定,追求利益,造成休药期过短;②滥用兽药或使用劣质兽药;③用药错误;④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治疗;⑤屠宰前,为逃避检查,用药掩饰临床症状。
2.2饲料在加工过程中被兽药污染
有的养殖户为提高畜禽饲料的转化率和瘦肉率,违规添加激素和使用?-兴奋剂类药物或用没有清洗干净的兽药容器贮存饲料,造成污染。
2.3畜禽产品加工中兽药污染
目前,部分动物性产品加工经营者在加工贮存过程中,为使动物性食品鲜亮好看,非法过量使用一些碱粉、芒硝、漂白粉或香精、色素等,有的加工为延长产品货期,添加抗生素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即达到灭菌目的。
3.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食用含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回在体内逐渐蓄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发生病变,从而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其主要表现为:
3.1 毒性作用
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泌尿系统损害,特别是在体内形成的乙酰化胺,其在酸性尿中溶解度很低,可在肾小管、肾盂等处析出结晶,损害肾脏,磺胺类药物还影响体内核酸的合成;链霉素对神经有明显毒性作用,造成耳聋,对婴幼儿尤为严重。
3.2诱导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些细菌菌株对通常能抑制其生长繁殖的某种浓度的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当发生这些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性病原时,就会给人类治疗带来困难。
3.3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与个体的免疫学特异性有关,与药物的剂量无关。其中,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的致敏威胁大,轻度过敏时出现皮疹,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3.4“三致”作用
“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某些抗菌类药物可引起癌症、胚胎畸变、基因突变,对人体产生危害,如四环素、呋喃类、氨基糖苷类。这些药物在肉、乳、蛋中残留,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积,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3.5破坏微生态平衡
在正常条件下,人体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环境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各菌群之间维持着共生状态的平衡。长期或过量摄入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抗菌兽药,会破坏微生态的平衡,有益菌群受到抑制,有害菌群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内微生态环境紊乱,从而导致长期腹泻或引起维生素缺乏。
4.兽药残留的控制
兽药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减少用于农业的抗生素种类和数量,但由于兽药产品给畜牧业和医药工业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要把兽药管理纳入合理使用的轨道并非易事。因此,兽药残留是目前及未来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必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兽药残留。
4.1加强饲养管理,改变饲养观念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饲养技术,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增强动物抗体免疫力,实施综合卫生防疫措施,降低畜禽的发病率,减少兽药的使用,充分利用等效、低毒、低残留的制剂来防病治病,减少兽药残留,不使用禁用兽药,避免兽药滥用。
4.2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建立和实施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强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大监控力度,严把检验检疫关,防止兽药残留超标产品进入市场,对超标产品予以销毁,给超标者予以重罚,并查出超标根源,从根拔除,同时引导养殖户合理科学的使用兽药、遵守休药期规定。
4.3加大对动物性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
食品企业应严格按照CMP、HACCP等管理体系,建立良好动物性食品供应基地,把好质量关。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对不合格即兽药超标产品没收处理,对严重超标企业进行停产整顿。
4.4加强对饲料的监控
目前饲料中添加药物极为普遍,经常添加多种成分,而目前能检测饲料中的少数几种兽药,应抓紧研究其他有效的兽药检测方法,真正从源头控制药物残留。
参考文献:
陈家华等, 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和安全分析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吴秀敏, 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
许牡丹, 毛跟年 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