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设计专业建筑设计

设计专业建筑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设计专业建筑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设计专业建筑设计

第1篇

通过深入行业企业对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调研,结合大量的实证性调研信息进行科学系统地量化分析与比较,了解学生就业现状,找出毕业生就业“瓶颈”的缘由,探究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发展目标,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就业;现状与对策

一、研究背景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统计资料初步分析,湖南省在册的建筑类相关设计院、所有近200家,设计工作室实体1000多个,按每年每实体需1至2名建筑类设计人才计算,每年有近2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全省现有一定规模的各级开发区、房地产公司600多家,建筑、规划、园林规划管理、策划设计、技术服务等方面也需要0.5至1名相关技术人员,每年也有不少于450个就业岗位需求。而目前湖南省建筑设计类教育每年仅能提供800至1000人,包括近50%的五年制本科教育研究性毕业生,其中的30%至40%毕业生流向东南和华南沿海发达城市,因此现有毕业生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1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调查统计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实证性研究,提出构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新模式,构建高职专业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框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解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发展问题,俨然成为每一个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实证性调研分析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企业及就业现状地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问卷、电话、网络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倾听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动向,与近几年毕业生进行沟通和交谈,发放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封闭性调查问卷150份。其中调研了27家录用高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毕业两年以上的高职毕业生45名、经历半年顶岗实习的高职准毕业生91名、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及专家43位,收回反馈调查问卷145份,了解行业企业未来3年专业人才需求、职业方向,深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人才招聘渠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对本院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校专业技能掌握水平与实践工作中专业技能的运用等情况,反馈信息的真实有效率达到了98%。

第一,建筑设计企业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调研分析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业面向问题;二是人才供需可行性分析[1]。由于企业规模、地域和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建筑设计企业岗位分工更趋于细化,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岗位人才需求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同时强调专业综合技术能力的发挥运用。企业提出需求的岗位主要是建筑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助理建筑师、建筑协同设计员、后期图像制作员,还有少部分中小型企业要求岗位为建筑方案创作师(这对应届毕业生而言,要求较高)。以专业技术设计为主要工作任务的大专学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占到岗位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相应职业岗位——建筑师助理也占到总岗位数的31%。可见,建筑设计企业一线技术员级建筑师助理岗位需求量较大。通过专业调研,大多数企业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要求必须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层次,知识应当全面,理论基础扎实,一专多能,要可以适应多个基层岗位的工作,同时,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首先,参与调研本专业毕业生的60%集中分布在湖南省,省内的毕业生较多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湘中经济远强于省内其他区域;其次34%的毕业生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发达城市广州、深圳、上海、珠海等地,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专业信息量较大,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视野开阔,就业机会较多;其次,参与调研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建筑师助理、施工图设计师、助理建筑师、建筑师和项目负责人五类。参与调研有85%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以从事建筑师助理岗位为主。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从事建筑师助理工作随毕业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递减,取而代之的是毕业二年后从事专业施工图设计师、建筑师助理岗位,其比例占到40%。当毕业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发挥作用,有20%左右的毕业生在中小型设计企业当中从事独立创作的建筑师和项目负责岗位工作。专业调研成果显示,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日益多元化,虽然有学历和工作经历方面的要求,相比之下很多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发挥,同时强调个人品德、工作态度、言行习惯、合作意识等个性因素。

第三,有将近80%左右的毕业生在职业岗位中主要完成居住小区规划及住宅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工作,30%以上能参与完成中小型公共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20%的毕业生经过多年的专业能力磨练能独立完成中小型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在与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在学校担任学生会或班干部职务的学生,由于领导组织、沟通协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在企业中有效地发挥这一素质特长,有7%的毕业生承担项目负责人的重任。

第四,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薪金与其从事的岗位及其相应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学生刚毕业多从事建筑师助理岗位,其薪金多为1000—2000元/月左右。毕业三至四年的学生多以从事施工图设计师和助理建筑师岗位,其薪金一般由底薪和任务提成两方面组成,每月平均3000—6000元。

第五,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岗位胜任能力的自我评价比较乐观。85%以上毕业生认为自己抗挫能力较强;近73%毕业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90%左右的毕业生在岗位中表现出较好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并有较强的成就欲;66%的毕业生比较注重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资源比较广泛;39%的毕业生具备较好的领导管理能力,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与他们从事助理建筑师、项目负责等岗位任务有很大的关系。

第六,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发挥的自我评价反馈,基本真实有效地反映了学生在职工作状态、专业能力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专业基础技术能力自我评价当中87%以上的毕业生已经熟练掌握专业常用设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90%以上的毕业生具备了专业基础理解分析能力,40%左右的毕业生认为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对于专业核心技术能力自我评价中近50%的毕业生能独立完成住宅建筑设计任务;39%的毕业生具备辅助完成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任务,34%的毕业生能独立完成中小型公共建筑方案或施工图设计;27%的毕业生具备独立完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建筑节能设计的毕业生比例也达到了20%。在调研过程中,也有毕业生普遍反映自己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清晰,希望学校能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加强实训教学的愿望比较突出。

第七,被调查企业单位对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毕业生的印象是: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水平也不够,工作中有明显浮躁情绪,急于求成。其次,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欠佳,缺乏与同事的协调沟通,专业配合度不够,不会和客户沟通。三是敬业精神不足,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时间观念不强。四是对企业忠诚度不够,没有在同一个单位扎实工作、努力提升自我的信念,对工作待遇过于看重。可见,用人单位对于人才职业态度培养的需求主要是:能吃苦耐劳、工作态度良好、爱岗敬业、从基层干起的意识以及对企业良好的忠诚度。

三、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第一,明确企业人才素质需求,构建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体系。通过实证调研,准确分析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相关行业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及市场需求、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确定以零距离对接建筑设计市场中的住宅建筑师职业岗位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细化工作岗位任务要求,对接包括建筑前期策划及调研、建筑方案及初步技术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及工地技术指导等职业分工岗位,探索和重构相应“1+1+1分段渐进”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和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2]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第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以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对接相应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校企共建为基础加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自主创新。软件建设方面上积极寻求建筑设计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发挥企业一线专家在专业建设指导和专业技能培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硬件建设方面根据学院实训基地“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的建设模式,积极引进企业产品和技术人员,使工学结合校内化。以行业的设计事务所场地设施条件为模本,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推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师项目工作室及教学方式的工学项目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评价学生,突出职业道德、职业技术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建筑设计职业岗位为导向,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基于其职业工作岗位过程,进一步合理细化就业工作岗位任务要求,针对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前期策划及调研——方案设计及表达——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指导的工作流程知识来建构专业学习领域,遵循渐进中认识——熟练中渐进——熟练中拓展的职业规律来调整专业学习进度,达到零距离对接岗位任务目的。

第三,加强专业团队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决定了专业师资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向与要求。实施校企深度合作,以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精细化管理平台为基础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双系统双证书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小组(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负责组织课程教学方案设计、课程标准与技能测试制定、项目教学案例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教学效果考核评价、课程资源库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结合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全方位的教师业绩评价制度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对教师培训、教学及课程建设、教科研情况、个人知识与能力等要素进行评价,将考核结果与聘任制挂钩,以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有利于教师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

第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适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行业岗位技能要求,通过实训、实验基地创建“准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3]。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由“研究+生产+教学”三大块构成,校内学习型实训基地的设计基于开放式办学理念,采取校企“共建、共用、共管”模式,形成精心规划、过程监控、自我改进、总结提高的良性管理局面。

四、结束语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是从建筑设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毕业生职业能力剖析及毕业生专业能力评价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研及其成果分析与研究,针对目前建设类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解析,综合专业岗位群各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探求新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最终提出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模式,强化职业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银领工程系列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9

[2]朱向军.建设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98

第2篇

一、引言

教育建筑设计专业化是教育建筑设计市场为适应我国教育领域方向性变革的必然产物.是为满足社会对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物质资源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教育建筑设计市场之变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人民群众对于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对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提出变革的要求其中与建筑设计市场相关的方向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建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教育建筑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教育人才的产出都是国家计划的组成部分。现在教育建筑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除了保留原来的两级财政教育经费之外,还有企业慈善捐助、房产商开发配套、学校自筹、土地置换等模式。新投资主体的经济诉求成为教育建筑设计市场的重要设计目标之一。教育建筑设计市场不仅要解决如何让学校吸引适龄学生就读收取学费回报投资者,还要解决如何让教育建筑满足社会上其他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从而增加经济收入回报投资者。

2、教育学科丰富化

首先,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教育学科设置单调且数量较少,随着市场和科技进步的需求新的学科设置不断增加,原有的教学学科也不断深化。其次,随着教学科研和产业的紧密结合越来越多的科研性精密性的教育建筑类型涌入校园,而一些为职业高等教育配套的工厂车间等产业化建筑类型也出现在校园中。同时,教育建筑的标准已经不再满足最低教育功能需要,而是在经济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高教育建筑的品质和质量,甚至有的项目建筑以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标准进行配置。

3,教育模式的变革

我国古代有孔子的“学思”模式、朱熹的“知行”模式、西方古代有“柏拉图”的辩论模式。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始于捷克人夸美纽斯的班级教育和德国人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的两大原则,这两大原因决定了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组织的基本结构。随着社会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关注以及研究型讨论型学科设置的需求,这种秧田式的班级教育模式已经显露出不足之处,而一些马蹄型、围合型的班级教育模式逐渐出现在教育建筑中,其功能和空间组织的基本结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以上这些方向性变革使教育建筑设计理念、设计类型的迅猛发展,使得设计人员已经很难从以往的工程实例和建筑设计工具书中获取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有效信息,必须重新探索并积累一套新的设计方法,才能为社会提供更高物质高质量且更能广泛覆盖社会要求的教育建筑。

三、实践教育建筑专业化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本人在教育建筑设计领域完成了许多教育建筑作品;

1.以职教类校园为例,先后设计了彭水职教中心、开县职教中心(图一)、秀山职教中心等。该类校园的主要特征就是实训与教育相结合,要做到“教”、“训”结合,就要在总体规划上动脑筋想办法,让理论教学得到实践,更要将实训课程能够为真正的生产服务。所以将实训类的建筑规划在靠近道路方便出入的地方,这样方便与校合作方的人员进出,也方便原料物质和成品的运送。还要与教学楼位置远近适中,让学生在学习时既不会受到实训课程的噪音影响,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去实训区的路上。这类校园建筑有它的特殊性,所以专业化设计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运用的情况,不要一味追求建筑的高端、大气,务实实用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以中小学为例,与重庆南方集团合作南方.玫瑰城中学项目(图二),做到教育和地产相结合,考虑到用地紧张、地域限高和节约成本三方面,尽量利用重庆特有的原始高差地貌,将风雨操场设置在室外篮球场的下面,利用高差关系保持室内运动场的良好采光和通风,采光通风次一等的地方用来作为教师及管理人员用的室内停车场。

此外,我们还与港台著名设计公司合作,将优秀的教育建筑设计推广到大重庆范围,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好更人性化的校园设计。以香港思源集团为例,分别在彭水、石柱、巫溪等几个国家级贫困县对口资助了当地思源(中小)学校(图三)的建设,为当地的教学环境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3.开放式校园―以重庆交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开放式校园风格最早产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家及建筑师托马斯・杰弗逊总统负责规划设计形成了自十九世纪以来美国及全世界的主流校园空间风格。开放式校园风格的主要特征是校园中各单体建筑彼此分离但均围绕一个校园的核心空间,我们以此作为基本,将整个学校的规划中心位置设计一栋标志性建筑,其他功能区域都由这个中心点发散式的向外扩张,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行政区各辐射一条主线,再往外就是城市,使中心-校园-城市渐渐融合。

为了推进教育建筑的专业化进程,本人作为主要编制人员协助重庆市教委编著了《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标准化建设参考图集》,并已装订成册下发至各区县市教委。本图集从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建筑发展历程开始,诉述了我国校园建筑的现状以及同国外中小学建筑的差距,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一系列适合重庆各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参考图例,从各种教室的形状、座位布置等细节都进行了规划化要求,希望能通过这一努力将现有的非专业化设计向专业化、规范化推进。

第3篇

关键词:建设设计 暖通给排水专业 配合

1、建筑设计中的暖通给排水专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的定义已从最初的“能挡风遮雨的处所”被提升为“放松心情、蓄锐养精的舒适港湾”;作为工程设计人员,我们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去面对,碰到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去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建筑师除了精通建筑学,做好本专业工作之外,还要善于综合各种有关专业提出的要求,正确地解决设计与各个技术工种之间的矛盾。对于暖通给水排水专业来讲,目前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图纸基本上采用CAD绘制,安装专业设计虽然在绘制施工图前就对管道和设备的标高进行了初步规划,但在施工图出图前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校对,经常造成各专业施工图中管线标高、定位交叉严重,给工程质量管理、协调造成很大困难。对于综合性的建筑物,吊顶空间内有空调末端设备、送回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电气桥架等专业管线。在图纸标注不足的情况下按图进行施工,往往是先安装的管道施工很方便,后安装的管道施工很困难,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暖通给水专业是十分重要的。

2、建设设计中暖通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配合

在建筑设计和建筑安装施工分为给排水、电气、通风、设备、智能化等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所以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设计者在动乎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一般来说,给排水专业阶段性较强、周期较长;电气专业阶段性较弱、系统性强、周期长;空调通风专业阶段性强、周期较短;设备智能化等专业区域性强、周期短。施工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包含后期装修、安装的配合,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这些工作都是在有关各技术工种共同商议之下进行的,并应相互认可。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喷淋管道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吊架作,根据图纸分清支架形式,然后现场测量下料和组对,先点焊然后核对尺寸,合格后正常焊接、编号,使支架形式、材质、加工尺寸精度及焊接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应牢固紧贴墙体、柱子或结构物上,支架安装应水平,吊架的吊杆应垂直于管子,管道制作前要先熟悉图纸,管道长度,型号一定要符合图纸要求,统一加工,加工好后进行编号、标识,安装过程中统一挂线,而且下引管预留口要安装垂直,相邻的下引管要在一条直线上,下垂管下料时要在装修吊顶线出来以后施工,下引管要现场测量。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发生一些渗漏等情况,所以,在设计中要将暖通给排水专业与土木工程和装修专业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完成设计。

3、暖通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融合的问题

在建设设计中,暖通给水排水专业在与其他专业融合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a.设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专门的暖通排水专业已经不能满足设计中的需要,设计人员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应该掌握更多的与其有关的知识。并且由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设计单位离不开关系,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掌握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的单位或个人,以虚假招标或假的邀请招标的办法,从中弄虚作假,骗得中标,得到施工项目,假借中标单位的名义用自己的亲信人员进行管理,临时拼凑、组建装饰施工队伍,工程竣工后这个队伍也即解散,后期的工程维修保修无人负责,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因为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各专业之间配合好坏直接关系到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的设计质量,对于施工单位深化系统设计和工程施工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这种协调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即在建设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均有专业配合的问题。b.施工管理不够全面,组织机构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工程项目中返返工是正常的,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工序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c.质量不过关。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建设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施工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熟练程度等有着重要的关系。

结束语

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标新立异的外观,更要有完善的内部设施。对采暖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通风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座好的建筑不仅需要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精心设计,做好本职工作,而且更有赖于他们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使我国的暖通给水专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特点

建筑结构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众多设计课程中,建筑结构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基础,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具有基本的结构件逻辑与体系概念,增强建筑设计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设计。

一座建筑物能够得以实现,结构往往具有关键的作用。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专业需要同结构专业密切配合,建筑设计师往往需要具备相当深入全面的结构知识。所以,建筑结构课程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结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二是建筑结构课程自身的定位。

在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计类课程是核心课程,技能类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则是建筑设计的支撑。在实际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理论类课程的部分。过分的强调设计表现或者计算机操作,让学生在工作后很难掌握建筑设计工程性的本质。

在具体的教学定位中,只关注理论知识而忽视与实践结合,这样首先单纯的理论教学容易导致枯燥的教学氛围,其次过分强调力学计算等内容的应试教育会让学生错误地形成了“结构无用”的认知。

2.课程内容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具体的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结构制图有专门的结构设计师负责。作为建筑师,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有良好的结构逻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与结构设计专业有效配合,在施工阶段能够及时与结构设计师一起解决现场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结构教学主要强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的教学,忽视了结构构造、结构体系、结构比选的内容,缺少结构专业、结构图纸及结构配合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加大了不必要的学习难度,而且也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好,实际应用不足的普遍现象。

3.课程教材

现有建筑结构教材大多数都是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教材加以简单的删减和改写而成,没有考虑建筑学专业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结构计算,让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觉得难度大,不愿读。在现有教材中,大多数是内容过多,还涉及一些不常见的构件,和土木专业的课本区别不大。

同时,教材版本没有及时改版更新也是建筑结构教材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的产生往往先于教材的更新,很多结构设计非常优秀的建筑案例应该被采用到建筑设计专业的结构教材里来,与时俱进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思考

1.兼顾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建筑设计专业一般学习年限为5年,而高职院校学习年限为3年,想要充分完成课程体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整体课程体系,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与设计类课程保持良好的互动性和延续性。

在课程开设时间上,建筑结构课程应相对靠前,在学生经过一定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后,这时学生已经对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和设计需求,结合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对后续建筑设计课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2.面向职业需求的授课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学有其职业需求的特殊性,建筑结构的授课内容也应紧密面向具体工作。从建筑设计的工作实际出发,建筑设计师所需要的结构知识主要在于结构设计、结构配合和注册考试等方面。高职学校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助理建筑师、建筑绘图员等工作,结构配合作为最重要的部分,决定了授课内容应该以此为主,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纸阅读、结构专业图纸对接、建筑结构协同优化等能力。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适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筑设计本身是强调实践的工作,建筑结构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实际运用。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安排一定的实训操作、工地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结构认知。

3.观念取代概念的授课理念

在大部分的理论课程学习中,概念推导、公式计算往往是课程的重点。从建筑设计师整个职业培养,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授课理念把建筑专业的结构教学视为土木专业结构教学的简化版,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在现实工作中二者的相互配合,协调创造。不管是从助理建筑师、主创建筑师、主任建筑师等不同的职业阶段,还是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设计阶段,具有结构观念往往比了解结构概念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在职业分工日趋细化的趋势下,具有结构观念的建筑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的配合是实现优秀建筑设计作品的前提,所以在以建筑结构为代表的理论课程授课理念中,应该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培养设计观念。这样不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于专业本身设计能力的调高,工作素养的锻炼也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结语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素描课程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既是各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也是广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目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对学生的需求主要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者,素描课程作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将通过在素描课程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来逐渐完成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期准备。

1.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素描教学在建筑美术教育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素描的基础训练培养建筑设计师的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逐步构建注重能力教育,融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世界各国建筑设计专业的设置分为两种,一是设在工科院校,依托工科院校自然科学方面的优势,侧重于理性及逻辑思维培养;二是设在美术院校或师范学院美术系,依托人文、艺术等社会科学方面的优势,侧重感性及形象思维的培养。我国的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基本上设在工科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人文、艺术素质低,这就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带来很多困难。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是艺术与技术并重,其教学组织及教学管理与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美术系素描教学分布在2年完成,每学期教学集中相比较,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美术课程计划一年内完成,且每周一段,课时少,教学分散,不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素描的传统技法和表现形式。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探讨现有的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组织及管理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摸索一条教学组织及管高的依据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特色,开设素描课程的创新路子,以提升素描课程在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素描课程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国高职建筑素描课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教学上的不足,以下笔者粗浅的提出自己对建筑专业素面课程改革的建议。

2.1 建立合理的专业素描课程设置

建筑学是一种专业内容非常丰富的,由理工与艺术相结合的学术科学。而素描课程作为建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与其课程的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改善教学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严格遵循建筑学的教学理念,于其他建筑专业紧密配合,从而达到教学上相辅相成的作用。

同时,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课程设计的不合理性,建立符合学术学习需求的全方位课程设置。首先,在课程设置中,添加建筑类的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是学生充分了解到建筑学于美术学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建立好素描课程的开端;其次,在课程的设计方面,讲究教学的循序渐进过程,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走进美术设计的殿堂;再次,多增加素描的基础设计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艺术原理和美术的基本技巧,为建筑绘画的创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艺术审美基础;最后,建立素描于建筑设计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素描老师参与到建筑设计课程中,同样建筑设计老师也参与到描课程的指导工作,使两个课程的老师,相互给我建议,致使两个课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最终达到有针对性的提高素面基本,服务于建筑设计的课程设计理念。

2.2 改变教学方法,适应素描教学的灵活性

现代的素描教学,存在多样性于灵活性。因此,传统“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高职素描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良好吸收的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工作尤为重要。

2.2.1 在教学中,建立展开式教学方法。因此素描是视觉上的艺术,因此对素描的教学方式,大可以从学校的课堂延伸到博物馆、美术馆、甚至是艺术沙龙中来,增加学生视觉艺术上的经验,寓教于乐。

2.2.2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素描教学中充分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作为对传统素描教学的有力补充。同时,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图例分析,生动的开展素描教学工作。

2.2.3 在教学中,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选取有创作意识的课题进行分组讨论。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是每名同学都参与到课题中来,共同研究,共同实施,提高集体协作精神的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创作埋下伏笔。

2.2.4 在教学中,开展引导式教学。在素描教学中,组织高年级的学长以身讲演,引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素描学习,是学习更有针对性,根据专业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高职建筑专业素描课程的改革道路上,任重而道远。而建筑素描图,作为建筑设计是对个人设计意图、设计灵感最直接的表达手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在开设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时,既是本着对学生能够熟练表达建筑设计构思和加强绘制效果图技巧的初衷开设的。但是,目前我国素描课程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遏制我国专业人才的输出。因此,对专业素描教学方式、课题设置等教学问题的改革工作尤为重要,势必成为我国培养全方位、高素质建筑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娜. 观看的艺术――建筑美术素描教学新视角[J]. 艺术探索, 2007, (02) .

[2] 厉子强. 建筑美术素描教学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 (05) .

[3] 李泰山. 环境艺术设计素描教学初探[J]. 美术研究, 2007, (04) .

第6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建筑设计专业;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7-0094-03

建筑设计专业是横跨工程技术、人文、艺术等多种学科内容,以指导建筑相关设计,构造良好的体系环境,创建以建筑、自然、人类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为目的的艺术创作类专业。建筑设计是一种技艺,早期靠师傅传授的方式,徒弟承袭,后来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来学习。但由于建筑O计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行业,只靠师徒相授、课堂上教师的一对一辅导已不能满足对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需求,要想提高学习能力获得熟练技能,需借助自主化的学习平台来完成信息的获取与交流。

一、建筑设计专业现阶段学生学习的现状和特点

1.学习现状

早期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书籍资料的查阅和范图参考等方式,虽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学生整体的素质和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高。而当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可供查阅的资料从内容到形式都丰富了很多,但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却在逐步下降,专业知识学习效果差,缺乏实践经验,造成建筑学人才培养与输出跟企业的需求无法对接,因此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改变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建筑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

2.学习特点

(1)学习时间

由于专业特点,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通常习惯于下午或者晚上学习或设计方案,因此,课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部分无法即刻解决,教师也无法做到快速跟踪辅导,只能求助网络或其他方式,无法实现及时一对一的课后学习交流。

(2)学习地点

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创新思维和自由思想碰撞的场所,通过学习和交流的结合能激发设计灵感。[1]但现实是很多高校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教学资源配给不足、教学环境差等问题造成很多学生无法在教室或工作室内完成设计任务,这就导致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交流缺少沟通的渠道,变成孤立的个体或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小范围团体,缺少学习氛围和学习动力,使设计思维的活跃度不够,影响设计的最终效果。

(3)学习方式

建筑设计专业学习方式主要有教学指导、小组讨论、日常互评互议等。除课上教学以外,课下学生之间的设计讨论、方案交流对专业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学习方式从依靠教师指导向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方向转变。

二、建筑设计专业探究式教学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相关概念

1.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以研究与剖析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载体,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问题探索和研究,并主动获取相关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2]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自己把握和主宰自己的学习,其核心意义在于“自主”控制,强调个体独立、自觉的学习。包括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与确定、学习方式方法的自我调节、学习时间的自我设计和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

三、建筑设计专业探究式教学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能解决的问题

建设一个集“教”与“学”一体化的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形成支持自主学习为导向的系统建设策略,主要目的是解决如下问题:

(1)在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上,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角色关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更加积极主动。

(2)结合建筑设计类专业的特色,使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中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作用,培养和发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数字资源库的资源和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与互动,不但能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展,还能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弥补静态教学资源库和常规课程网站的不足,为自主学习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建筑数字技术信息。

四、建筑设计专业探究式教学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内容

1.信息技术参与下探究式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设计

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是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条件、学源情况、专业需求等提出的阶段性主题学习任务,教学主题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形式契合,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据教学方案有序开展,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多样化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作为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导学”和“自学”工具。建筑设计专业探究式教学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和课程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可建立如图1所示的体系:

2.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习资源库的建设

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使建筑设计相关课程的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化。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与教师、同学甚至企业进行交流,拓展综合的专业知识能力。

(1)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探究式教学不是把普通的建筑设计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传至自主学习平台,而是针对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或重新编写建筑设计教学大纲、课件、教案等相关资料,在教学资源库平台上进行共享,在此基础上提供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参考书目和习题,并加强微课建设,每门微课由数十个3~5分钟知识点的微视频组成。加强企业设计资料库建设,实现企业与学校对接。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与设计企业资源共享,让学生接触到市场真实的设计项目,增强创意、决策能力和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2)数字化学习资源库

建筑设计类专业学习资料库建设,可以把建筑图文、音像等资料梳理归类存放在学习资源库中,并定期更新,供学生使用如:①建筑规范类,将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建筑设计规范传至资源库,作为设计指导的依据;②工程实例,收集经典建筑资料,通过案例说明帮助学生借鉴和参考;③影像资料,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把典型建筑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和分类,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作为设计思维的拓展;④优秀课程作业,收集往届优秀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作业和作品,为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提供示范和参考;⑤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将纸质书内容重新编排和交互设计,利用其动态化、情境化和形象化的特点面向平板电脑进行全新设计呈现。

(3)互联网学习资源

互联网资源开放性、多样性、共享性的特点与建筑设计课程有着良好的融合度,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对建筑设计进行评议、分析和讨论。同时,各种信息链接、公共平台、网站等为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互动模块建设

互动模块是探究式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互动不仅调动了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积累,提高了学习效率。

(1)在线讨论模块

该模块是针对建筑设计专业的设计专题或其他设计内容而展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学生可以将近期的设计思路、设计想法和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相互沟通和讨论,达到集思广益、拓展专业知识领域深度和广度的效果。

(2)答疑模块

此模块就是教师在信息平台上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通过教的定期或不定期上线,帮助学生梳理和解答在设计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或团队协作深入研究,最终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上传不同阶段的成果,建筑设计的不同课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设计任务,都有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可以在该模块内进行评图,节省大量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及时明辨优劣、互学互鉴。

(4)移动式实践教学模块

建筑设计专业高年级学生经常分散在各建筑工地和城市设计院实习,实习效果的控制和教师现场指导就显得困难,该模块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微信平台等,对画面、视频等文件进行传输,教师可以对各类实习进行现场监控、成果传送和及时解答问题等活动。

(5)建筑设计技术软件学习交流模块

该模块的建设不分年级不分班级,方便学生对软件使用过程的交流和学习。作为建筑设计专业,传统以二维图纸或模型的方式探讨问题的方法已无法展现空间感,而软件辅助(如BIM、 ECOTECT、SKETCHUP、犀牛软件等)和数字化技术介入能更深入地表达和探讨建筑的形体、空间和建造等问题。

4.数字技术参与下的评价方式设计

建筑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成果都无法实现定量评价,建构科学的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信息技术参与下教学过程要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差异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可量化性及公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

五、结语

通过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增强学思结合,利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今后建筑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增强整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综合专业素质是今后教学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真如.大学设计专业学习行为模式及交往场所研究[D].清华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65-02

1.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建筑设计仍然是基础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从学科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大都起源于建筑学专业、地理学专业、林业、农业风景园林专业,其中以工科建筑学专业占的比重最大,约为65%;从城市空间构成要素来看,城市内的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是人们认知城市、感受城市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从事“物质形态规划”的重要工作对象;从知识构建方面来看,建筑设计是构建城市规划专业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一,对城市规划专业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建筑设计仍然在核心教学课程中占据较大的篇幅。

2.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的区别

尽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安排了较大篇幅的建筑设计内容,但是与建筑学专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化,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从事规划的人员必须建立系统观与辩证观,必须立足于整体、把握全局。与建筑学专业相比,具有注重规划的过程性,而非最终的确定成果;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讲究弹性与不确定性,而非最终的蓝图;具有对未来的预测性,而非满足当下使用的需求;具有集体性,是各因素之间相互博弈,最终达到相对平衡的结果,而非由个人风格创作出来的成果;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重视理性推导,而非偏于形象思维,带有很强的感性色彩。

3.低年级城市规划专业中建筑设计的教学重点

通过上文的对比,城市规划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而建筑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建筑设计应该有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教学重点。

3.1加强建筑设计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学生只要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给定的基地内组织建筑空间、功能及外部形体,即可达到教学目的。而城市规划专业安排建筑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建筑的微观窗口,更好地认知城市、理解城市空间、掌握城市规划的知识,因此,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建筑设计的方法,体现其基础课程作用,又要融入城市规划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要求,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从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2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应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中,建筑的性质、选址、规模等级、容积率、高度、退线、出入口等这些指标和要求都是在任务中明确给出的,这些内容均是由老师制定,而学生只需要按照这些要求进行建筑本身的设计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考往往停留在空间组织和形态创造的层面上,不能够很好地思考这些条件和依据是从何而来,为什么是这个指标,也不会去思考建筑与城市、城市规划的关系,更不会去思考建筑和城市规划管理之间的引导关系,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3.3探讨建筑设计的本质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应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设计非技术层面的影响因素,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对建筑空间的影响,进而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最终认识设计的本质。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为什么为何要做设计,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设计”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如何做好设计”这个层面上,甚至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建筑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更好的空间,提供更好的环境,因此,建筑设计应该以更高的视野,从整体出发,考虑各种技术和非技术层面的问题,从城市层面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4.以幼儿园建筑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幼儿园使用功能特殊,空间组织重复,是各大高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中建筑设计常安排的一个内容,现以幼儿园为例,对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特点进行分析。

4.1区域性调研,了解幼儿园对城市的作用

从区域性调研开始,培养规划学生的城市意识。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内外参观,实地考察,从实体上面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尺度及立面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的本质,最终能够指导课程设计的完成,这就起到了调研的目的。但是,对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只局限于学习建筑本身,就不能够指导建筑对城市的作用及城市对建筑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增大调研范围,划定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区域,让学生调研幼儿园的使用状况,与居住区的关系,与周边道路的关系以及能否满足区域使用的要求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初步的认识幼儿园作为城市内建筑的一种,对城市起到的积极作用。

4.2幼儿园与城市的关系

幼儿园是城市居住区内必须配套的基础教育设施,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知道幼儿园选址位置是否得当,建设的规模是否能够满足附近居民的需要,建筑与周边四邻的关系,能否满足自身日照要求又不对其他建筑的日照产生影响,出入口对小区道路和城市道路是否有影响,如何设置建筑的出入口才能满足后期使用的要求(如图1)等问题,只有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思考这些城市和建筑的问题,才能使其站在城市的角度看待建筑,有助于高年级专业知识的学习。

4.2.1选址的分析

幼儿园如何选址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教学部分。幼儿园选址要从整个规划单元或者城市的一个完整区域统筹考虑。在建筑设计开始之前,任务书给定多个选址,由学生进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和幼儿园选址有关的规划内容,为以后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4.2.2规模的确定

如何确定幼儿园的规模,是规划专业课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建筑规模对于建筑设计来说通常都是在设计任务书中已经确定的,甚至给出每个房间的面积要求,学生只需要按照面积要求将这些功能空间合理的联系起来,形成建筑设计的平面方案。而对于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还需要知道这个规模是如何得来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选址,任务书中给出几种规模,供学生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确定幼儿园规模这个知识点,更深刻的体会到规划专业具体作用,为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4.2.3退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红线也是规划专业学生以后学习中要遇到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布局时要后退红线,具体后退多少,在任务书中由老师明确给定。但是这对于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不够的,而且还会造成误导,使其认为建筑退线的要求是给定的设计条件,和专业没有关系。这对后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这个阶段就要学生知道建筑为什么要退红线,如何确定退红线的距离,这些内容是规划中确定的,是属于规划专业的学习内容。

4.2.4出入口的选择

幼儿园建筑出入口选择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个完整的幼儿园除了建筑外,还有大面积的室外活动场地,因此这就决定了在这个建筑设计题目中不仅要确定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位置,还要确定幼儿园整个基地的出入口位置。而整个园区出人口位置的选择又对其相邻的城市道路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就需要规划专业学生要更多考虑幼儿园整个园区对城市的影响,而非只对建筑功能空间及建筑形体的推敲。这也是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4.3幼儿园建筑的空间布局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方面,教学重点强调总平面布局及建筑功能流线(如图2),对建筑内部柱网的布置进行弱化处理,作为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

4.3.1总平面布置的特点

总平面图的设计是规划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幼儿园总平面布置简单,功能分区明确,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训练学生总平面布局设计能力的一个很好实例。在教学中强调朝向的重要性,处理好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三大功能的相互关系,注意设置分班活动场地和公共活动场地,室内和室外空间衔接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总平面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建筑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3.2建筑功能流线的强调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了解建筑功能也是城市规划专业必备的基础。城市是由建筑物构成的,要学习城市就要了解构成它的建筑物,了解每种类型的建筑功能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强调幼儿园的功能流线。

4.3.3建筑柱网布置的弱化

柱网布置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但是在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弱化。柱网布置是建筑设计教学中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与功能流线同等重要,要安排一定量的课时,但是作为规划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内容建筑学专业性强,在低年级建筑设计课中属于难点,因此在整体课时安排中弱化处理,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

第8篇

摘 要:医院是治疗病人的场所,因此医院建筑对卫生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会更高,在医院建筑的相关安全卫生要求中,给排水系统也是其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它不仅是医院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也是保证病人安全和健康的关键因素。该文先介绍了我国的医院给排水系统,然后又分析了医院建筑对给排水系统的实际要求,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医院 建筑 给排水 技术 优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080-02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院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医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在医院建筑以及医院设备的更新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广大患者对医学质量以及硬件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对医院的建设上也要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在医院建设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医院建筑结构的重点部分,它需要具备卫生性、安全性以及可持续性等特点。

1 医院给排水系统分析

医院的给排水系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很多医院不管是设备还是卫生条件都处于不断地完善中,这时医院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给排水系统基本上都配备了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医院的某处发生火灾的话就会提前预警并自动喷水灭火。还有的医院将自动灭火系统与排水管道相结合,这样在出现火灾之后,自动灭火系统在灭火的时候所喷洒出来的水就会直接排放出去,并不会影响到整个医院建筑的质量。由于医院的用水形式是非常繁多且复杂的,而且对水的质量要求还非常高,再加上其废水排放量大,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给排水系统也是保证医院工作能够有序开展的主要因素。在医院的用水上,主要分为自来水、饮用水和医药用水三大部分,而且医院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在医院治疗中,有些科室需要的是混合水,有些科室则需要蒸馏水,而有些科室所需要的水还需要与化学物质相结合,因此,其供水的渠道也就变得多样化,在排水方法上,我们主要是对各种饮用水、医药用水以及废气液体进行排放,在医院建筑中排放出来的废水肯定会掺杂一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如果直接排放掉的话会对所排放地区造成很大的水污染,因此,需要对这部分废水进行处理之后,达到排放标准才准许排放,这也就对后期的排水系统以及这部分水源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处理要求。

2 医院对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相关要求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设备建设已经向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除了设备种类多以外,对医院设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医院的用水上,除了最基本的生活用水以外,很多最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对水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像水温、水质、水压等,因此,需要研究人员针对医院水资源设置一个水处理系统,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达到医院的各项用水需求,最重要的是还要对所排出去的污水进行后期处理,只有达到排污水标准之后才能排污,目前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国医院对给排水设计的要求。

2.1 医院制剂室用水

在医院的制剂室中,所需要的水主要是蒸馏水和一部分饮用水,因此,对水的质量要求更高,在现在的蒸馏水系统中,一般都会设置增压设备,因此,在对给排水进行设置的时候也要符合制剂室蒸馏水的实际用水需求,要对其专门安排输送水的管道,除此之外还要设置冷却水系统,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医院制剂室的用水要求。

2.2 各科室用水要求

医院一般分为内科与外科等部门,这些部门的用水量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在用水的时候,对水的质量及时间要求都非常高,而且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冷水和热水,因此,对这部分的供水系统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卫生、安全、高效的需求。对病人来说,很多都是行动不方便,需要人照顾的,所以,在设置水龙头的时候,可以与传统的水龙头有所区别,采用脚动或者是肘式的方式,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病人操作,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源的传播,而在电源的开关上,最好是采用防漏产品,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因外界环境出现变化而带来漏电隐患。除此之外,医院各个科室对水温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产房这类部门,而且一些化验室对水的质量要求也是非常高,这些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具体分析了。一般来说,医院用水要比传统的用水质量要求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医院对给排水系统如此重视的主要原因。

3 医院给排水系统优化措施

3.1 水质优化设计

由于医院用水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所以,研究人员要做好水的净化工作,在医院的排水设备中还要设置专门的杀菌设备,这也是保障医院用水排放中的化学物质能够不排放到水域中,保证排水的卫生性,除此之外,我们的研究人员还要做好用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杀菌工作,不同科室对水质的要求不同,所以,供水管道也要分开进行管理。

3.2 供水管道与排水管道的优化

供水管道是当前医院给排水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之一,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其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我们的研究人员在在排水系统中做到尽量减少开水炉的使用,因为开水炉使用次数过多会在了排水管道出现泄漏、腐蚀等问题,对整个排水管道造成不小的影响,而医院的供水管道除了要体现好自身的供水功能以外,还要保证供水管道的美观性,在医院建筑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供水管道直接暴露在外边,非常地影响美观,因此,可以在保证其安全性和供水功能的基础上,对供水管道进行设计,让其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而对于排水管道的设计,研究人员还要着重注意一下管道的防腐性,因为在医院的废水中,很多都是含有化学物质的,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排水管道造成很大的腐蚀性,因此,研究人员在设计排水管道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一下管道的腐蚀性问题。

3.3 给排水系统的环保优化

医院建筑用水需要满足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用水的环保,由于医院每天接待的患者量非常大,在用水上也会出现浪费的现象,研究人员要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对相关的设备进行设计,对医院建筑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进行适当的节水规划,进而有效提升医院水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人员更加明确了医院给排水系统的实际要求,在医院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研究人员还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保证用水的安全稳定,确保其环保性,对各个科室的用水需求都要有充分的理解,医院在给排水设计中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要考虑整体的用水需求,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医院个别部门的用水特殊性,并对这一部门的用水进行单独安排,保障医院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给排水的环保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孝伦,邢同和,王昌宁,等.医院建筑设计专题笔谈会发言摘登[J].建筑学报,2003(8):41-45.

[2] 陈薏珊.功能・环境・灵活――浅谈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安徽建筑,2003,10(4):13-14.

[3] 卫生部办公厅.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医院建筑设计要则[J].中国护理管理,2003,3(2):28-29.

[4] 陈军.浅谈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急诊大楼设计体会[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3,4(4):8-10.

[5] 陈跃明.医院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