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古建筑景观设计

古建筑景观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古建筑景观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古建筑景观设计

第1篇

中国的古建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研价值。古建老宅在留存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受到的损害破坏程度极大。人们花了很大精力对古建筑进行翻新、重建,但是许多项目却行着一种无劳之路,展现给我们的只是现代的油漆、楼宇,难见建筑原始的面貌,因此,如何正确的保护修缮开发它们已是重要的研究项目。需要去解决如何让新旧建筑可以和谐共存,如何让其经济可持续性有所发展。让古建老宅里的旧人情与新味道展现出来,实现古建老宅景观的一次蜕变。

2古建老宅保护设计与开发的意义

2.1拥有广泛的普遍性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留下不同风格的古建遍及全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中总是会涉及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当然很容易会遇到古建老宅的存留以及如何保护设计和开发的重要建设规划问题。

2.2保留古建老宅的历史文化之美,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关系到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是这个地区人民内心精神的根基,带给当地人深深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情感上的吸引和协同是整个地区生命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合理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设计规划开发,处理他们的关系,是值得我们去深思探索的。

2.3创造开发保护好文化区域文化符号的特殊性

在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发扬本土文化、保持文化独特性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人们不想一味感受现代建筑的风格,对于观赏者而言,地区中的古建筑更是他们渴望欣赏的宝物,因为它们对于地方历史的继承以及独特性文化的体现都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3古建老宅的景观设计原则和理论

古建老宅园林环境及建筑应该是美丽的、怡人的,具有生产、生活魅力的,能够反应当时的社会风貌。建筑主体的修复要围绕当时的工艺技法和适当的做旧工艺,宁旧勿新,要争取修缮建筑主体,达到还原的目的。室内装饰核心是要恢复当时风格,运用创新符合时代背景的装饰元素。园林绿化及景观设计要围绕着建筑主体所建设的年代来做装饰,营造当年的环境氛围,吸收现代与当地地域特色元素的融合,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要使参观者达到忘我的精神境界,从不同的角度都能感受到历史遗迹之美、文化之美、特色之美。吸引大批参观者,以此推动古建建设修复和投资方经济收入的同时发展。

4古建老宅保护设计与开发实践方法的可行性探索

以下有许多新的开发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针对零星的古建老宅):如将古旧建筑改建为酒店或会所、或商业、或公益活动场所。而具体的施工程序大致囊括了古建筑修复和室内设计以及景观设计,我国大多数的修复还只是停留在建筑主体的修复上面,室内装饰和景观设计明显滞后,这也导致很多遗产花费了人力、物力,却没有得到客观的回馈效果。许多人去保护古建老宅是因为其独特的特殊性给予了人们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需要整体环境的烘托才能取得效果,所以,单一的古建筑修复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那份悠久的历史感触,才算成功地对历史文物、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在实践过程中要还原历史古迹建筑的风格及意境,但是并不是单单的复制或者粗糙的修复,而是别有用心的添加地区特有元素,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同时又通过对细节的改造从而提升空间的品质感,设计手法上可用灯光熏染,墙上做字画、杯中盛清茶、窗外有流水,远处听晨钟暮鼓等,设计师可以直接借用被恢复了的周边环境。在青山绿水之中,泥墙青瓦间感悟历史记忆,当然从古代文化中汲取设计的灵感不见得就是复原或者照搬,更需要适当地创新。更可以放大地区的文化符号,保留当地文化符号的独特结构,赋予它新的含义。在项目中的景观设计与功能布局上做出一些符合整体环境的改造,力求设计的大小细节都能达到高度一致。园林绿化在乔木、灌木、地被之间的合理搭配及运用,可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进行融合,使园林整体化且更赋予美感,也使得修复和设计更加完整且富有情趣。

5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乡土特色文化 景观设计表现 松溉古镇 重庆永川

一、课程教改背景

重庆市永川区松溉古镇是一个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聚落群,独具特色的街景、院落、寺观、祠堂一应俱全,为古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乡土文化特色资源。松溉镇政府为了重点发展古镇特色旅游,让外来游客体验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对古镇做了一个3至5年的详细策划,以古镇景观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引领松溉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古镇乡土文化特色的振兴。

二、课程教改目的与意义

1.课程教改目的

将松溉古镇的整体建设纳入到景观设计表现课程之中,是一个全面而实际的项目课题,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名镇的地域性认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历史文化名镇的数字化水平。通过手绘表现技法进行巴渝建筑创作,运用中国画、油画、素描、马克笔、彩铅、水彩等综合技法,建立课外写生基地,使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有所了解,有利于特色乡土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制作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空间展示系统,创建古镇数字互动网页平台和数字展览馆,将现代科技运用到古镇的表现之中,使游客参与体验古镇的文化特色。

2.课程教改意义

建立在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成果转化的市场运作方式,以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性建设为主导,提升古镇经济软实力,实现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目标。

三、课程教改内容

1.松溉古镇乡土特色文化

(1)松溉古镇所处区位

“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这是历史给予松溉古镇的真实写照。松溉古镇濒临长江,距离重庆永川城区约40公里,顺江而下到重庆市区143公里,溯江而上到四川宜宾229公里,因境内有松子山和既水而得名。

(2)松溉古镇人文历史

松既为千年古镇,其始建时间现无法考证,但根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记载:南宋陈鹏飞(子少南,与坡、张子昭被誉为当世注经“三杰”),因为秦桧诬陷遭贬,偕妻在松既设馆教学,死后葬于松既,可知当时此地已有场镇。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设县治于松既。古镇原名为松溉,却被古镇人称之为“松既”。2005年,重庆市政府正式同意将永川市松既镇更名为松溉镇,更名后,其管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3)松溉古镇景观构成

松溉古镇的“三清”景观: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松溉古镇的“七绝”景观:一是明清建筑,主要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堂和清洁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近5公里;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优美的自然景观,故称飞龙洞;七是长江温中坝,是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松溉现在的新街子、半边街、观音阁、黄桷树、核桃街以及大阳沟、正街、临江街等老街的石板路和民居大部分还原样地保存下来。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松溉镇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2.松溉古镇整体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表现课程实施

松溉镇政府通过文化旅游宣传、文化娱乐活动、旅游设施完善、旅游服务提升、环境综合整治5种方式,来实现松溉古镇旅游业的振兴。结合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文化旅游宣传可以分解为平面媒体设计表现和立体媒体设计表现,其中,平面媒体设计表现主要可包括松溉古镇的画册、书籍、宣传册和展板,主要应用手绘表现技法;立体媒体设计表现主要包括松溉古镇的旅游官方网页开发、数字化展览馆和电子书籍,主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当然,可以依据松溉古镇自身特色的实际,将手绘表现技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相互综合应用,达成艺术美感、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的共鸣,给观赏者清新别致的身心感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据景观设计专业方向,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创作,给镇政府提供可行的方案,进而得以实际实施,必要时可以展开与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专业的合作,更加丰富景观设计表现的内涵。

(1)松溉古镇民居建筑

松溉古镇为千年古镇,现存历史建筑面积规模大,原貌保存完好,古街巷众多且形态完整、连续;建筑群落依山傍水,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建筑形态多样、特色鲜明,民居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点。松溉古镇有保留完好的特色民居院落、祠堂、传统街区、宫庙等。绵延起伏的青瓦屋顶、依山傍水的民居院落、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古朴厚重的石板街,营造出亲切自然又具震撼力的建筑环境。

(2)松溉古镇民居院落

松溉古镇具有大量古朴的建筑群体,10多条古街道保存完好,6000米长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典雅的明清四合院建筑20多处,雄伟的雕楼,以及权力象征的古县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原住民居悠闲的生活状态更是古镇最大的亮点。松溉古镇的民居院落主要包括陈家大院、团结院、五福朝门。

3.建筑与院落景观设计表现

在景观设计表现中,可以运用中国画水墨技法营造古朴自然的山水民居韵味,展现出历史人文风貌;也可以采用水彩画、马克笔等手绘表现综合技法完成景观作品,突出原真性,让人感受到古镇诗意的游憩氛围;可以通过电脑辅助设计进行数字化建模,采用多媒体空间表现形式来营造,构成人与环境的互动;可以建立古镇风景摄影写生基地,举办摄影大赛,在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古镇旅游的同时,也为学生户外风景摄影写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四、松溉古镇项目建设中的景观设计表现

1.总体建设

松溉镇政府在《松溉古镇保护与发展旅游工作情况汇报》中,从4个方面对古镇的现状完善做了建设部署:(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氛围;(2)打造古镇旅游新景点,丰富古镇文化内涵;(3)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提高古镇知名度;(4)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汇报以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点为目标,深挖自身特色资源,坚持“进一步加强古镇宣传推荐力度、进一步加快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加强景区管理服务、进一步落实古镇保护措施”四项方针,合理布局、精心打造,提升古镇建设上档升级。古镇总体环境规划设计、建设为校地长期合作,深化推进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教改夯实了基础。

2.项目建设景观设计表现

目前,松溉古镇正在对一批古建筑进行抢救、修复,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对建筑构件进行精细化修复,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历史原貌。随着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遗址修复工程的完成,松溉古镇正逐渐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魅力。现已经基本竣工的项目有祠堂博物馆、古县衙、陈少南故居陈列馆和新运纺织厂陈列馆。待建项目包括龙舟广场、鹏飞广场等景区景点,不断完善古镇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从而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旅游景区设施景点系统,给游客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使景区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古镇景区建设项目为实际的景观设计项目,为景观设计表现课程的重要实践内容,在构思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手绘或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进行综合技能表现。

五、景观设计表现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景观素描与色彩设计表现

在设计素描与色彩教学课程中,可以结合松溉古镇的特色风景环境进行写生创作,训练学生的实际构图与相关技法的实际应用,也是作为校外考察实训课对课堂理论学习的一种有效检测形式。

2.景观三大构成设计表现

在三大构成教学课程中,利用古镇丰富的点、线、面、体、色彩、雕刻、材质等肌理进行创新,既突出作品造型的新颖性,又传承古镇文化的独特韵味,在空间与肌理表现方面达成有效统一,赋予作品的实际应用性。

3.景观手绘效果图设计技法表现

在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课程中,结合古镇的传统特色空间与色彩,鼓励学生进行手绘效果图创作,培养学生对渝西建筑风格与结构的表现力,并对山地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尺度感,利用观察与绘图的共同训练,形成对中国传统古镇的环境感知。

4.景观计算机效果图辅助设计表现

在计算机效果图辅助设计课程中,利用综合软件对古镇进行创作建模,构成一个完整的古镇景区三维模拟效果图和多种特色单体景观建筑,可以静态展示,也可以动态演示,以丰富的视觉导示和环境体验效果,呈现古镇整体特色景观。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个三维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通过整体与局部的操作技法训练,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形成对传统古镇景观院落的综合认知,进而提高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5.景观古建筑测绘设计表现

在古建筑测绘设计课程中,鼓励学生对古镇建筑与院落尺度进行综合测绘,进而画出建筑与院落的平面、立面、剖面和实测效果图,通过等比例缩放的形式,表现出建筑与院落的空间结构关系,绘制规范、严谨是该图的实用性特征,进而为学生进行实际古建筑创作提供相应的尺度数字依据。

6.景观方案设计表现

在景观方案设计表现课程中,可以将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法表现进行综合运用,在功能合理、方案可行的基础上,形成较好的艺术审美效果,尽可能地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并使设计表现方案得以实际应用,达成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达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结语

景观设计表现课程教改是针对景观课程教学开展的,通过乡土特色文化实践项目来推动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专业实操历练。它旨在让教学紧跟社会实际需求,助推教师项目运作技能与景观设计专业前沿接轨,以乡土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为前提,助推教师项目运作技能与景观设计专业前沿接轨,指导学生完成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在此基础上,让教学紧跟社会实际需求,为学生在景观设计专业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奠定更多的就业发展空间。

(注:作为校企合作教改课题,本文得到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人民政府相关文字资料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第3篇

陈叶根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杭州市园文局后,始终与环湖的园林打交道。他终年在施工现场,亲眼看到西湖的园林经他与队友们的共同努力,依旧保存着本来的历史面貌和风韵,他心中的那份喜悦是其他人所无法体验的。

他对西湖有太多的感知,西湖园林他大都倾注过心血,他称得上是西湖园林俏妆打扮的化妆师,这位掌管全局、独挡一面、不断创新的总经理谙熟园林这门建筑艺术,对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讲究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等,他都了然于胸。他在管理西湖园林事业上,付出巨大心血,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打响岳庙“第一炮”

10年浩劫,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庙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岳飞墓被毁,四个奸臣跪像不知去向,大量的碑文、诗词散落,大殿一角坍塌,一时间岳庙荒凉,破败,杂草丛生。“”结束,恢复和重建岳庙是全国人民所企盼的,他们对负责施工者更是寄予厚望。陈叶根清醒认识到,重建岳庙难度在于要恢复历史原貌,不能以假乱真。就说恢复岳飞墓,且不论要准确丈量出当时岳飞墓的大小有多难,就是寻找岳飞墓的位置也谈何容易?面对杂草丛生的岳庙,岳飞墓的准确位置在哪里呢?陈叶根凭着多年施工的经验,他从寻找墓道墙着手,几经努力,终于在一处乱草丛中找到了准确位置,为重建岳飞墓奠定了基础;为了复制四个奸臣跪像,他又远涉河南汤阴,在查找到第一手资料后又急返杭州赶到制氧机厂复制;为寻找原先失落的石人石马、石翁仲及大量的碑文诗词,他亲率30多人的一支队伍在岳庙的角角落落找、在西湖风景区一线找,在杭州四围的东南西北找,那“岳王庙”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他从岳王庙的天花板上取下来的。

经过半年奋战,一座壮重巍峨、流金溢彩的岳王庙终于又重新出现在西湖北面,这是陈叶根和他的队友们的精心之作,是他们向杭州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虎跑整修最得意

负责建造岳王庙一炮走红后,陈叶根又于1978年率队对灵隐寺进行大修;1980年又担当了玉皇山顶新建园林古建筑及环境工程;1984年杭州西湖环湖绿地建设也由他总承包;直至后来的望湖楼景区、北山路镜湖景区、六公园圣塘路景等等,全由他精心承办,特别是1983年的虎跑公园整修工程,最是他的得意之作:杭州市政府作出整修南山路虎跑 公园重点建设一批弘一法师景观决定后,这一任务又落在了陈叶根身上。300多万元投资,4个月的时间完成,时间不可谓不紧,但最难的还是缺乏第一手资料,于是他四处奔走,并亲自去福建搜集弘一法师的资料。他在细心研究和考证基础上,终于修建成了“弘一法师纪念堂”、“脆樾堂”、“滴翠轩”、“五百罗汉堂”、“梦虎雕塑”等一批人文景观。该工程先后被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评为“两省一市”优质工程样板,并授予优质工程样板奖,这是至今杭州园林古建筑工程的最高奖项。此外颇具特色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中南宋官窑博物馆仿古建筑,被评为当年杭州市十大优秀建筑之一。

陈叶根在实践中感到,要想在景观设计上有所作为,在不断加剧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拓宽视野、敢于吸收、融化国外园林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为此,他于1994年从杭州市园文局走出成立了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并任总经理,之后又于2000年成立浙江中集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他想通过这两个公司既把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介绍到国外去,同时运用中西结合的理念,在国内建设一批具有时尚、前卫的园林景观。

把园林文化推向国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他率领的30多名员工去日本兵库县成功地建成了一座世界梅花公园,公园完全按中国古典园林格式建造,内设梅资源馆、唐梅阁等。这是日本首座中国式的园林建筑,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这是中国园林文化首次传入日本,意义重大。他的第二个设想也在国内多个项目中获得成功,最有代表性的是2001年负责施工的温州世纪广场工程。这座投资2亿元的世纪广场,由澳大利亚著名设计师设计,整个布局采用中、古、西结合,充满现代感,大草坪、大广场与大自然高度融合。这座在温州乃至浙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终于在他的负责施工下诞生了。此工程相继获得温州市政金奖,浙江省市政金奖,还有可能获得最高级别的中国市政金奖。

陈叶根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景观设计师担任起我国的一些大型工程设计,如剧院、风景园林、广场等,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思路已在变化,这就是在继承传统园林基础上的形式创新。如今,他感到有种新的紧迫感:如何吸收国外的长处拿来为我所用。他说,我们要努力争取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推广到国外去,让更多的国家拥有中国的园林建筑,同时要广泛吸收国外园林建筑业的长处,在国内建筑更多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型园林建筑。

A Man Who Adds Beauty to the West Lake

By Wang Anxiang

The beauty of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lies in a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its natural scenery and sit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terests. The limpid lake is encircled by hills on the three sides while gardens and temples add 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touch to the lake whose national reputation dates back to the Tang (618-907) and Song (960-1279) dynasties. For this reason, to maintain the lake also means to maintain the site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terests.

Chen Yegen is one of those who take care of gardens and temples around the West Lak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1976) wreaked havoc on the West Lake. The first thing to rescue the West Lake after the chaotic decade was to restore the totally devastated Memorial Temple of General Yue Fei. Tablets were missing. Statues had been smashed. The kneeling bronze statues of the four traitors who framed the general had been stolen. The main hall had one corner collapsed. In charge of the restoration project, Chen knew the essence of the restoration was to restore the temple's old appearance and it was by no means to build something completely new or fancy.

He searched the ground inch by inch to find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general's tomb. He visited the general's hometown in central China's Henan Province to find the exact copies of the four traitors?kneeling images and had them duplicated in a large manufacturer in Hangzhou. He led a team of 30-strong people to search everywhere around the lake and in town for the lost pieces from the temple. After half a year's efforts, the temple was restored to its old-day splendor and magnificence.

Chen's capabilities were highly valued. He was put into charge of important projects. In 1978, he was appointed to restore the Lingyin Temple, the largest Buddhist monastery in Hangzhou. In 1980, he was in charge of a restoration and gardening project for the Hill of Jade Emperor. In 1983, he built a group of sightseeing facilities at the Tiger Running Spring in memory of Master Monk Hong Yi. The project won the highest honor that no other West Lake projects have ever won so far.In 1984, he was the general contractor of the greening belt around the lake. He rebuilt a few landmark pavilions such as the Lakeview Pavilion and the Mirror Lake Pavilion. The China Tea Museum and the Southern Song Imperial Kiln Museum are also Chen's building masterpieces.

第4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公路;平原景观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公路的里程数量不断在增加,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公路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公路的景观设计研究方面我国起步比其他国家要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工程应用都还不成熟,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尤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车辆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公路运输是从门到门的运输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自驾或者是公路交通。这就对公路的景观设计研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公路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符合国家关于公路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新建改建公路的景观绿化必须与高速公路绿化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1]。公路设计应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

2 目前平原地区公路景观绿化设

计中存在的问题

公路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平原、山地、森林、湖泊、沼泽等自然存在未经加工的景物。人文景观是经过人的智慧和双手劳动创造出来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村落等社会文化艺术品。平原地区不受地形限制,平、纵、横设计标准很容易达到要求。道路安全两个最大的安全隐患第一是长下坡后急转弯,第二点就是长直线,但是平原地区恰好是长直线和大的曲线的集中区域。驾驶人员在长直线路段行驶容易驾驶疲劳,注意力分散。设计者对地形无法改变,在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善道路的景观来转移驾驶人员的注意,改善长直线路段的路用性能和安全性。在平原地区,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只是依照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套用已有的景观设计成果,没要综合考虑到本地区的特点及风土人情等社会性的东西。对景观设计不够重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景观设计缺乏创新理念。很多公路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景观时,缺乏时空感,不能将景观的时间特性、空间特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因地制宜,不能将影响景观的各种因素综合的加以考虑,不能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融入到公路景观中,将路的功能性和景观欣赏性完全分割开,建设公路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如对动植物的破坏,可能引来外来物种造成物种生存竞争,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减少甚至严重者造成灭绝,保护生态环境是景观建设必不可少的因素。

(2)绿化植被缺乏生态多样性,平原地区的很多公路的绿化带或者是道路两侧通常是品种很单一绿化植被,没有考虑到季节性和地域性要求。通常情况绿化带就是低矮的灌木和草皮,两侧或者草皮或者是乔木,绵延数十公路都是一种植物,一种颜色,很单调,甚至有些地区,不顾气候是否适宜引进外来品种,既没有美化景观还造成了经济浪费,景观要满足空间的连续性,但是也不能过于炫,让驾驶人员和乘客应接不暇,产生视觉疲劳。

(3)公路景观和公路的路基路面建设没有时进行。这是公路建设最常见的情况,通常情况是先完成路基路面的施工再来考虑景观设计。这个问题是我国道路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公路都是只把路基路面按标准完工,为了及早竣工,在绿化带及路两侧栽种些树木应付,没有把公路景观作为公路建设的一部分。

(4)后期恢复缓慢。很多公路修建完工之后,还可以看到很多废弃的土方和筑路材料露在道路两侧。公路建设要秉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程度的保护” 的理念来建设,恢复也是改善景观、最大程度的保护道路生态环境。

3 平原地区公路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1)公路的线性设计 公路选线应当合理的确定和风景区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分割生态景观空间或者视觉景观空间。曲线线性在空间上的视觉感观要比直线美观,平原地区公路在一定要穿过林区或者绿地时,应当以曲线形式通过,从而避免用直线线形来切割与贯通森林。应当充分利用沿途福利的大树、古建筑、瀑布等独立景观作为主导性建筑实施景观设计,一些古建筑或者湖泊应在曲线内侧。

(2)公路带状景观设计 平原地区景观不同于高山或者深谷,驾驶员和乘客在平原地区的视野比较开阔,获取的信息也比较多。营造“动”感氛围,也要注意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就是要处理好景观特色带与景观过渡带的关系[3],公路景观是一种序列性景观,在平原地区其特点更为突出。景观特色带是景观“动”感氛围的主要提供者,而过渡带则是指公路景观序列中景观价值较低的,特色不够明显的区域,缓解特色带带来的视觉冲击,特色带与过渡带合理的比例设置会达到更好的“动”感氛围。北方平原地区景观不仅要处理好特色带与过渡带之间的关系还要在空间上有层次感。应该种植叶子随季节变化明显的树木,这样利用了季节性特点营造了不同季节不同的景观,这样的景观富于变幻具有时间和空间感。还有种植花期比较长,颜色品种比较多生命力强生长缓慢的花草,利用园艺等美学方法,使之在空间上给人以连续、层次感,色彩富于变幻的特点来营造自然景观。这样的景观除了带给人美学方面的享受还能起到诱导驾驶人员驾驶的作用。人文景观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可以用当地特有的一些材料,象征性的东西,把一些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通过一些服务设施、建筑小品,指路标等融入到景观中,让行驶在路的人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特色和历史文化,北方平原地区由于四季分明,可以利用其时间的特点来营造独有的景观,各个季节的景色不同,而且也可以让景观在空间上有层次感,对于皑皑白雪的冬季我们也不是拿它没有办法,冬季可以利用其冰雪资源,做景观设计,哈尔滨每年的冬天都会在城市道路的中央分隔带做冰雕,在展示北国城市冬季城市道路特有的景观特色。我们也可以借鉴城市道路景观特点,加以利用和改造,每年在部分路段组织一些冰雪爱好者去做些冰雕雪雕,有些也不必精雕细琢,整体的轮廓美也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既增加道路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又培养了人们的创作灵感和审美情趣,。

4 结语

公路的建设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样重要,景观作为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道路景观绿化也要做到天人合一,道路景观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努力达到与大自然协调发展。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态环境,促进物种的多样性,建设景观美化之路,生态环保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秋明.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浅析[J].北方交通,2007.12

第5篇

我们知道,文化的形成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与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文化需要一定的介质才能表现出来,本身说某某文化的时候实际是高度概括了的。如我们谈到蒙古文化的时候,自然会想起宽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一座座的蒙古包……这些构成了蒙古文化的核心要素。

回到地域建筑,基于以上的阐释,我们不难明白,地域建筑的形成一定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承载了地域文化的建筑才能成其为地域建筑,地域建筑一定要有地域文化的基因。但是反思近年来许多“地域建筑”的创作,有延续文化脉络,和谐处理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真正地域建筑;也有部分仅是徒有其表,根本不具有与建筑形态相协调的文化内涵。一些建筑师认为,只要造出传统建筑的外表,弄点青砖、屋檐,那就是地域建筑了,殊不知,地域建筑的核心在于文化,没有与之相呼应的文化,那么这个地域建筑就不再是真正的地域建筑了,充其量是个“死”的地域建筑。因此,地域建筑创作不仅要有“形”,更要有“魂”,做到“形”表其外,“魂”聚其中。

二、游学考察:地域文化探索的有益尝试

有幸参加今年于成都举办的中勘协建筑设计分会西南联席会2013年会的川北地域文化考察行,承办方选取了阆中古城和剑阁古蜀道两个极具地域文化特色考察目的地。在两天的考察时间里,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两地浓郁的地域文化。在感受独特地域文化的同时,我也将自己的见闻和一些思考作一个分享:之前中国地域建筑与文化研究院的一批热衷于研究西南地域建筑的建筑师们就希望组织会员单位的建筑师们参观考察地域建筑文化,由研究考察地地域文化的知名学者或是文化名人带队,通过游学的方式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及其与地域建筑的关联。本次活动的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次地域建筑文化考察的有益探索,其中加入游学的部分,使考察更加有深度和意义,值得以后借鉴和发扬;其次是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的融合问题。

阆中古城三面环江,一面临山,以中天楼为轴心,围绕其而布局,据说由唐代袁天罡设计,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整个古城充满了生气,不论是街道的整体布局还是单个的明清式小院,亦或是屋檐窗花、门楹吊檐等都能很好地传达出当地的地域文化气息,建筑真正成为了文化的符号,成为了地域文化向外展示的窗口。但是到了剑门关顶,有几处仿古建筑却看着那么生硬,了无生气,死气沉沉,完全是为了仿古而仿古,却没有将根本的文化植入其中,使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摆设。

三、项目实践:地域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合二为一

谈到仿古建筑,现在新建的地域建筑大都是仿古建筑,如何将这些仿古建筑融入地域文化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地域建筑的“生”与“死”。只有将地域文化融入地域建筑当中,地域建筑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才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这样的理念也逐渐被许多建筑师所接受并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有的地域建筑也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锦里二期项目为例,项目以武侯祠博物馆为核心依托,并以“水岸锦里”为设计理念,在整个仿古街区引入活水,为街区注入灵动性。更为重要的是,仿古建筑街区充分挖掘三国蜀汉文化的影响力,在建筑及景观设计中有效地融入蜀汉文化,古色古香的街区与武侯祠相得益彰,因而使得锦里二期三国蜀汉文化与有机结合起来,为整个仿古建筑街区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最终为广大游客所接受,成为整个三国文化旅游片区的新闪光点。

第6篇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我国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凝聚了民族历史上先进思想文化、理念、意识形态等作用积淀下表象特征,以独立于世的客体形式存在。设计师若能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在设计风格上体现出多民族、多元化的景观特点,加强传统文化元素传递信息的效果,让园林景观彰显出民族、地域、空间、时代感,让全民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与力量,并产生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这样中国传统元素便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产生积极影响。鉴于以上原因,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之间有一种互相补充,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良好关系。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文明古国,传统元素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历史底蕴,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我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创意中,设计师更是打破常规,依托现代钢筋铁骨的建筑材料,揉入温情脉脉的古代园林建筑风格,将一些民族传统的古典元素点缀在园林设计中,将历史的风韵与现代的文明融会贯通,更好地表达了典雅妙趣,感受时光的洗礼。与此同时,设计师在创新的包装与运用下,将现代园林朝气蓬勃、历久弥新的魅力展现给世人,达到整体之上,中府和谐的统一境界。

2.1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应用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建筑是从中国自然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自然成长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居住环境。天人合一并不单指人与自然的简单对应关系,更涵盖了人类在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对应关系。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例如,苏州园林,因势利导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世博会中国馆外形设计就结合了传统歇山式造型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潮,建筑的外观俨然是一派“风吹麦浪”的动感旋律。配合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它营造了浓郁的中国风情,加入了红色的故宫城墙,老北京的胡同元素,剪纸文化及溪流等鲜明的中国元素。这种浓郁的中国风体现了自然山岳构成规律,为此,在设计中,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建造,最终都能突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峰、峦、悬、谷、峭壁等宛如天开的自然景观,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元素的自然色彩。

2.2打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彰显出中国传统元素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城市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而这种地域文化的特征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的特色,根据不同文化景观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格局,增强园林的可观赏性,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不断更新与创造。让园林景观显得更加独特,让园林景观更好地搭配实现地域性的整体景观美。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1-0098-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这一举措拓展了办学空间,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校园环境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教育职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构建,对于增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的认可与重视。

2 校园文化景观内涵

校园文化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在校园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它是存在于校园空间中,赋有一定信息的景观形态,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同时,还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教育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既是一种校园物质文化,更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

3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文化底蕴且人文气息淡薄

由于新校区建设速度快,建设时间短,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在意物质环境的营造,而忽视文化底蕴的营造,校园中缺乏一些具有老校校园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建筑、标志等物质文化景观,无法寻找和捕捉陈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新的校园环境缺少了历史文化的沉淀,突兀而缺少人文气息。

3.2新老校区内在文化连续性断裂

目前新校区多位于郊区,建设规模巨大,在建设时期通常容易漠视老校区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与优良传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新校区环境设计中的人文精神缺失、内在文化延续性的断裂。

3.3校园景观缺乏特色

新校区在校园景观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校园景观的视觉效果,以及建设形式的丰富变化,忽略了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盲目的照搬照抄成功作品,使许多校园景观在外形上趋于雷同,缺乏明显的校园特色。

3.4对城市、地域文脉重视不足

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追求一切求新,一味的拆除和改变,没有充分发挥与安置的优势和特点,拆除老建筑,挖掉山体,填平池塘是建设过程中常见现象,这种设计方法完全切断了校园与当地建筑、自然景观、城市文化、地域精神的联系。

4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策略

4.1对地域特色的呈现

地域文化特征是学校所在地域文化特色及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不同的高校处于不同的地理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文化特色,因此高校在建设时应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深入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并将其转化为景观元素体现在校园环境中,如通过校园建筑、景观小品、雕塑等来表达。

4.2对学校特色的呈现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人文、艺术、文化底蕴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学校性质两方面的综合因素,建设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如理工类学院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严谨、秩序之美,艺术学院则往往体现了一种自由、流畅之美,文学院则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学色彩。

4.3对校园主体的尊重

校园活动的主体是在校的全体师生,特别是广大学生的需求,设计师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年龄、文化背景等要素进行设计,使文化景观的满足学生的晨读、交往、聚会、运动等要求,为学生营造健康舒适的休闲空间。

4.4对校园文脉的挖掘

延续校园积极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景观仍然有一定意义,它可以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因此可以在新校区通过重塑或再现老校区的代表性空间,来达到校园文化传承的目的,使新老校区内在文化延续。

4.5对现代精神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体现当今的新文化、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等,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的新材料、新技术来建造景观小品或者景观构筑物来体现。

5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

5.1山东建筑大学概况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建筑类专业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等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济南市东部。总占地138.73万m2,西靠临港开发区。学校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规划自然韵致,建筑恢宏大气,景观日趋成熟,是广大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5.2校园景观结构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地势起伏有致,西南高,东北低,东西高差约20m。校园西南部是风景优美的的雪山,东北部则是地势比较平坦的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校园的景观轴线主要由两条纵向的主要景观轴线和两条横向的次要景观轴线构成,所有景观都在这四条轴线上。校园规划秉承“三泉映雪”的立意,组织了一条连接“日泉、月泉、星泉”三个重要开放空间节点的生态廊道(图1)。沿着生态廊道的方向就是我校校园景观规划的两条纵深轴线,绕过雪山,并将日泉广场(尚未修建)、月泉广场、星泉广场与映雪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这两条纵向景观轴线构成了最重要的景观观赏路线。两条横向的轴线,一条是贯穿东门的入口广场、月泉广场、图书馆前叠水景观、弧形的图书馆及雪山的入口处景观轴线,另一条则是贯穿逸夫楼、电影院门楼、映雪湖、星泉广场知道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中心处景观轴线。同时,景观轴线与多数的道路流线吻合,沿着道路通行可观赏所有景观,这也是校园。

5.3校园景点设计

5.3.1映雪湖

映雪湖(图2)位于雪山北部,景区面积近28万m2,是校园生态廊道的核心部分。设计中遵循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其南部的雪山为主体景观要素来组织整个湖区的园林空间,体现“湖映雪山”的空间意境主题,展现大学校园特有的“山水”格局,并与泉域济南“佛山倒影”的城市景观特色相呼应。湖内有桃李、博学两座风格各异的小岛,巧妙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多处瀑布景观。除了利用建筑、湖面、道路、地形、小品等组织空间外,还采用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处理手法,使建筑、广场、水面、植物较好的融为一体,人工景观与自然水系的完美结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又充满个性的校园空间。

5.3.2老校校牌

山东建筑大学前身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12月29日正式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的校牌(图3)见证了老校的发展变化与新校的成立。为了保护老校牌,保存这段历史,传承校园的历史与文化,在新校建成后,老校牌也被移植到新校区梅园下面的山石之上。它作为一个整体被镶嵌在石壁之内。

5.3.3“和平、自由、进步”壁画

异形桦合陶板浮雕壁画“和平、进步、自由”是由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刘玉安率领助手创作完成的大型浮雕壁画,以渴求人类的和平、进步、自由的深刻寓意和工艺制作方面的独创性得到了国内学者的高度评价。由于土地置换原因,壁画面临拆除的问题,鉴于壁画的保护价值较高,因此将其重新安置在新校区的校园内,这项工程是对老校区中文脉的传承,也是校园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见证。

5.3.4源远亭

源远亭寓意此处是新校区的根基、源泉,传承我校的历史与文化精髓并使其发扬光大、源远流长。它原是新校区建设时期的指挥部旧址,为了纪念新校区建设时期的那段历史,将其进行了适当的环境营造,使其成为一个校园文化景观。

5.3.5老别墅

老别墅是建于民国初期的济南古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晚期重要居住建筑之一,距今己有80余年历史。它屋顶造型复杂,比例协调,功能合理,对济南近代建筑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该建筑为局部二层砖木结构,墙下灰土条形基础,东西长约15m,南北宽约9m,总高约6.5m,占地面积约135m2,总320吨。为了达到保护古建筑与济南市棚改规划和谐统一的目的,决定将其平移进新校区。现在的老别墅已经整修完毕,成为了新校区的“建筑平移技术展馆”。

5.3.6木结构建筑——雪山书院

雪山书苑(图4)采用传统木质梁柱结构形式,建筑面积350多m2,它以雪山为天然背景,楼前有亭台流水,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现代木结构建筑因其“碳汇”作用和优异的节能性能备受关注。因而雪山书院的低碳节能正好与学校建筑规划理念-“绿色节能”相吻合。这座木结构的低碳建筑是“绿色节能”思想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的充分体现和具体事例,充分体现了学校的节能特色。

5.3.7胶东生态民居海草房

海草房是胶东民居的典型代表,因房顶使用海草修缮而得名,房屋简洁朴素,以石垒墙,房顶就地取材以海草代瓦覆盖,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不易损毁的优点,是我国建筑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由于多数海草房已年久失修,海草的大量减少等原因。海草房的状况不容乐观,亟待保护,而学校在山东龙大集团的资助下建设一套完整的具有浓郁胶东味儿的海草房(图5),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第8篇

【关键词】:古镇的保护与仿古镇建设;绿化景观

[ Abstract ]: In landscape design, protection of ancient town and the new town of imitation greening design is still a new field, the lack of thorough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ase, the author hope can explore some related greening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 Key words ]: ancient town's protection and imitation town construction; greening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古镇的保护与仿古镇建设方兴未艾,尤其仿古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仿古镇实为商业街,但我们在设计营建仿古镇时,应尽量做到不仅仅是古建筑街,而是体现真实古镇的景观风貌和文化特色。而侠义的古镇景观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绿化景观,也就是绿化设计。而在绿化景观设计中,古镇保护和新建的仿古镇中的绿化设计还是一个很新的领域,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希望能探索一些仿古镇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古镇保护和新建古镇的绿化设计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景观要与生态相结合。美化环境只是绿化的目的之一,更是通过增加绿量,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古镇的环境品质。

1.2 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原则。绿化是有生命的景观,四季的转换使绿化成为有时间的艺术。立体的伸展使绿化具有在空间中变化的优势,时空综合,结构之美,便是绿化的趣味。在时间上,各种植物的协调配置作为重点考虑,以常绿树为主,但一定要有一定量的落叶树种,体现季相变化,主要节点用大树控制空间,重点部位特色造景,形成乔、灌、草结合,花、果、叶相映的绿化效果。在空间上,要注重色彩的延伸,通过点、线、面的合理布局,在道路绿化的基础上大面积增加立体绿化和局部零星的绿化,比如增加一些花篮、花箱,在河道中的花台中形成组团式的绿化点等,给人一种精致优美自然的视觉享受。

1.3 人文与意境相结合的原则。人文是古镇的灵魂,有内涵的绿化既能分隔空间、联系空间、丰富空间,又能成为创造意境、诠释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植物是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历史的见证-古树。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及措施》,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其中,树龄在三百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其余的为二级古树。所称名木,是指珍贵、稀有、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这些古树名木受法规保护不能移栽的。新建仿古镇的绿化中,能进行绿化的树木只能是在这些受保护树木之外的树龄相对较大的大树,以形成良好的古镇绿化景观。古树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古树之“古”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它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有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园林和古镇中的活文物。这种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家和人们生活的象征。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世界上长寿树大多是松柏类、栎树类、杉树类、榕树类树木,以及槐树、银杏树等。名木或以姿态奇特观赏价值极高而闻名。古镇的绿化景观最核心的内容就体现在古树名木上。古建筑物旁边的大树,这些高大粗壮、树荫浓密的古树不仅可以起到对古建筑物遮阳降温,改善小环境的效果,其古朴的姿态与景观融为一体,更加烘托出古镇景观深沉的历史文化韵味。这些大树形成的局部小环境往往是最具人气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去处。而且这些长期生长的大树很多会成为古镇村落的标志性景观节点。除了这些标志性的高大的乔木以外,各种小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都是组成古镇层次丰富的生态的有生活气息的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景区功能、艺术不断增长的认识和需求,对旅游不能仅停留在可见可赏可游可触的表面,更应体现在游览的层次、节奏、绿化让古镇生机盎然绿,触目皆绿,需要点、线、搭配,既有平面、纵深面的综合协、才能形成“林荫气爽,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的美好生态环境。

2本案设计背景之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根据《南溪县城市总体规划》、《南溪县西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溪县启动了打造西城新区滨江亲水新城的发展战略。新城战略以“旅游+地产”为主导的产业模式,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南溪。为此,南溪县提出将桂溪河两岸区域打造为具有传统风貌的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项目目标: 打造新城人气引擎:集聚人气,激活新城商圈活力;凝缩千年城市历史:挖掘南溪深厚的历史文脉,再现千年南溪的古城魅力与风采;塑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新城品质与城市形象,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

3 设计规划

3.1设计原则

“长江第一码头水街” :

(1) 以商业功能为本——以灵活多变的手法处理建筑空间,使其承载特色商业、旅游观光、文化休闲等功能诉求;(2) 以地域文化为根——充分挖掘南溪的地域文化,以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与景观主题传承南溪的城市文脉;(3) 以桂溪河水为脉——引水融城,实现桂溪河水系脉络与老街建筑景观空间的充分融合。

3.2建筑特色

功能:(1)与商业功能相匹配——充分把握酒吧、客栈、商铺、会馆、酒楼等不同业态商业需求,从开间尺度、铺面位置、层数各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2)内部空间灵活可变——内部空间可分可合,根据业主需要,可将一栋建筑按楼层进行商铺分割,也可将相邻建筑联通共用,以满足不同业态的招商与改造要求;(3)空间布局的差异化处理——根据不同业态对位置、空间私密度的不同需求对建筑空间进行差异化处理。

4景观特色

以本地文化元素为根,以川南水乡风情为魂,在长达1000米的步行街区中灵活设置桥梁、堤岸、码头、水巷、牌坊、亲水平台等多个景观节点与丰富多样的水陆陆路交通相结合,将民俗风情布局于街肆,激活南溪绵延千年的历史记忆,呈现一幅具有浓郁川南市井风味的水乡风情画卷。

5景观设计之绿化设计

绿地系统规划由“一线”、“多点”、“四面”三个层次的绿地系统构成。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绿地系统结合丰富变化的空间节奏,构成张弛有度、有疏密、虚实对比关系的植物空间。从而构成古镇良好的生态环境。

(1)一线。以桂溪河河道空间为开放空间的滨水区域形成线形绿化带,串连点和面空间,同时软化人工河道。沿河大量种植的垂柳,形成线性的绿化带,整个河岸线柳枝在水面上随风飘动,十分优美;(2)多点。桥空间及码头空间等节点与线状河道配合,形成空间缩放,产生私密与过渡空间,增加空间体系的可识别性。在桥头两端种植的高大黄桷树形成对景关系,河道中的花台形成组团式的绿化点,与线性绿化相融合;(3)四面。以文化广场,二个入口广场,码头广场四个开放空间为四面,既有亲密空间又有开敞空间,结合牌坊、灯柱、水体形成核心公共绿地,并提供具有亲和力的休闲性场所。公共绿地由桂花和银杏形成树阵,增加了绿量,同时形成有气势的公共空间。

6 绿化树种规划原则

6.1适地适树、快慢结合、突出季相、古镇植物。植物选择符合古镇传统风貌。比如榉树、垂柳、黄桷树、银杏、香樟、桂花、玉兰等是我国传统景园中赋有文化内涵造型优美的树种。且诸如黄葛树,水杉,榉树等可起到对景,框景,烘托主景及控制空间的作用。

7 基调树种的选择

乔木类:广玉兰,小叶榕,香樟,黄葛树,水杉,银杏,榉木,白玉兰,垂柳,鹅掌楸,龙爪槐,红花羊蹄甲,樱花,罗汉松,龙柏,红枫,紫玉兰;灌木类:十大功劳,丹桂,金桂,南天竹,三角梅,福建茶,毛杜鹃,九里香;地被类:细叶结缕草,狗牙根;水生类:睡莲,水葱,芦苇;其他类:方竹,野菊,时令花卉。

8结语

宜宾南溪上善水城将再现千年历史南溪的昔日繁华和今日南溪风采。绿化景观设计将有力的烘托和提升整个古镇的景观品质,一个富有历史和人文内涵的商业化国家级旅游景点将在南溪产生,必将推动南溪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上善水城实际案例,对古镇保护和仿古镇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