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消防工程类专业

消防工程类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6:54: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消防工程类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消防工程类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协同创新;校企互动;信息工程;地方院校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7-0009-05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人类社会迅速由IT时代向DT时代转型。信息工程类专业直接面对新兴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生了新的需求。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需要注重思想转变,在工程类专业教育中进一步凸显“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优秀人才,面向社会需求开展研究工作”的价值取向。然而,当前高校工程专业的运行管理模式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有一套完整的运行与考核体系,而企业科技创新的目标主要是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如无有效模式支撑和机制保障,校企之间容易因模式失配和缺乏有效互动而脱节,为此,亟须对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

1 地方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特点及其协同创新需求

“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使得信息工程类专业之间以及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1],单一学科在面对现实复杂工程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信息工程类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近年来兴起的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都属于该大类范围。当前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高校和企业对人才联合培养及科技创新产生了新的需求,高校亟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如何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高校信息工程类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是每位高等教育从业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发源于计算机专业的MOOC教育模式通过信息化教学新环境[2],为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一个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平台,成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专业实践教育所需的生产环境、团队协作等沉浸式学习环境MOOC模式则无法解决。

从国家教育科研政策战略导向层面,教育部自2011年提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各地方省份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呼应,相继出台和实施若干举措。以湖南省为例,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旨在创建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和技术创新氛围,并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地方院校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提升地方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及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融合十分必要[3]。只有综合利用高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和企业的产业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提高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水平,支撑区域企业的工程技术研发与实施,才能将学科专业基本理论与当今广泛应用的专业技术、前沿技术接轨,使学生在校园教育阶段就可以参与和完成工程实践,培养与塑造出通专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整个产业的发展不断输送血液。

综上分析,信息工程类专业种类多、发展快、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校企产学研合作乏力将导致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行业企业培养环境缺失,同时也导致教师从事技术转移、科技服务、技术支撑等科研成果的严重不足。大力开展校企融合的协同创新是提高地方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 校企互动协同创新教育模式

在“面向企业需求培养优秀人才,面向企业需求开展研究工作”的价值取向下,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的协同创新得到越来越多地方院校工程类专业的认同。然而,现行校企协同过程中往往又存在价值目标、管理模式、考核指标等方面的冲突和障碍,如校企双方协调不畅则容易需求脱节,难于有机融合,这也是现实场景中一些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无法有效运转的症结所在,因此,有必要对校企互动协同创新模式进行探索。

2.1 校企互动协同创新的总体思路

信息工程类工程专业因为学科特点,研究生培养工作与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紧密相关[4]。在研究生培养基地与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平台建设上,迫切需要从思想导向上进行转变,凸显面向社会经济重大需求和工程实践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工作的价值取向,并将该价值取向渗透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产学研合作的各个环节中。为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应将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专业属性和附加的公共利益诉求和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市场竞争力提升诉求整体考虑,通过协作、共享、沟通、互助的方式实现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5]。

图1所示为校企互动协同创新的总体思路框架,从人才培养、学科交叉、科研平台建设3个方面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D中3个维度的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实质融合、互相支撑的,对高校而言,人才培养是根本,也是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支撑,而对企业而言,人才培养、学科交叉最终都是为企业解决问题。各个维度的发展其最终目标都是为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需求和关键工程技术难题服务。

2.2 校企互动协同创新的关键举措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促进校企互动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

(1)协同创新的科研平台建设。面向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是凝练高校工程学科研究方向、整合高校人才队伍和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克服科技资源“碎片化”,利用优质社会资源和重大任务培养人才,办出专业特色,提高就业质量,力求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体化融合。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等多学科专业,拥有“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高等级科研机构,依托已有基础开展了系列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针对上述目标,在平台建设方面,积极谋求与省内知名高校和企业合作,联合建设了系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平台,取得了校企互动协同创新的若干成效。表1为近年来成立的主要校企合作平台。

在已构建的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平台基础上,除最大限度地执行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对协同创新明确的支持政策外,协同体单位在自身现有的条件和能力范围内,给予协同创新平台充分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使之成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政策汇聚区,成为改革发展的实验区,在服务重大工程需求和解决重大工程科技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真正体现协同创新的优势。例如,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建设有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在产学研和人才培养平台融合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以863项目“典型钢铁企业MES及产销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钢铁企业集团生产管控数字化应用示范”、国家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项目“典型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一体化系统研究及开发”、工信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项目“钢铁企业供应链协同信息平台建设”为背景,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在科技攻关、联合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成果申报、省部级奖励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2)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全国高校正积极参与工程教育认证,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在OBE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学生的产出主要体现在能力的掌握而非传统的教师经验传递,作为工程专业而言,最重要的能力即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复杂工程问题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简化的问题,而更强调企业生产实践中真正面临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校企互动协同创新与OBE天然融合,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基于产出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湘潭大学对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一贯重视,2012年即开始积极筹备参与工程教育认证,继2015年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认证后,2016年自动化专业成为首个通过认证的信息类专业,随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两个信息类专业的认证申请同时被受理,2017年两个专业将同时接受后续阶段的评估。

针对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以及地方院校信息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大力提倡以区域、社会重大工程需求和企业面临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为导向,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各个层面大力倡导工程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有效促进地方院校工程类专业建设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机融合,推动校企互动协同创新,最终促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为此,上述两个参与认证的专业都开始从工程专业科研与人才培养一体化角度思考专业建设问题。通信工程专业构建了电源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群,基于专业领域一个相对完整的复杂工程系统――DC-DC电源系统,通过前后衔接的系列课程,按照从分立到联合的机制,系统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则构建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等几类复杂工程问题,从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验项目几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力求从不同角度实现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促进人才培养导向的教学和学科发展导向的科研之间的有机融合。

(3)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急需培养跨学科的应用型工程人才,但在目前高等教育普遍培养模式的影响下,多学科交叉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各方面的发展壁垒,如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传统的院系设置等。对此,我们通过学位点交叉设置和工程项目驱动科研的方式进行了若干探索和实践。

针对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与数学学科协同,设立了计算智能二级学科博士点;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协同,设立了过程工业优化与节能二级学科博士点。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和交叉设置学位点,直接从企业生产中发掘和提炼工程技术难题,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创新研究课题,目前培养的已毕业博士生5名,硕士生20余名;从工程问题中提炼技术要素设计创新训练项目20余项,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支持;此外一大批本科生进入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或以企业问题为背景开展本科毕业设计。目前,正在启动与统计学专业在大数据处理方面、与法学专业在大数据知识产权方面开展交叉协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于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我们的一点体会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主要针对科学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如果长期从事单一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面相对狭窄,要深刻理解学科交叉的内涵并非易事。这种理解要在一个具体科学研究项目,或者提出一个新的科学研究理念时得以体现出来。当案例研究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当深入到具有一定实质性“创新”意义的研究方向,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正是产生重大创新成果的途径之一[6-7]。具体而言,要循序渐进鼓励和发展捆绑式学科交叉、渗透式学科交叉和螯合式学科交叉等不同程度的交叉创新机制,不必苛求一步到底,也不应停滞不前。

2.3 校企互动协同创新的若干管理政策

为实现校企互动协同创新,还需从学科专业层面进一步提升,在更高层级的政策层面保障上述措施得以实施。为此,从管理政策层面,需将教学与科研协同规划,通过协同创新平台的引导,使学科研究方向聚集;团队聚集后联合开展研究,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和企业认同;通过方向的聚集和专业定位的明确,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的教学规范、校内学习与到工业界学习相结合等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并与科学研究工作相一致,一举多得。为加强产学研科研工作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湘潭大学从2016起设立了“产学研提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主要是按照湖南省“做强主导产业、做大先导产业、培育新兴业态”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思路,针对湖南省确立的主导和先导产业,以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资助一批项目用于开拓产学研合作市场,对于获得资助的项目,在启动资金、团队建设、专业发展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从管理政策方面,还需研究建设分类评价机制,形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f同和激励环境,例如在职称评审和科研奖励等高校教师关注的核心事务上,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不同工作的特点,实行分类评价。就湘潭大学而言,近年来在鼓励本科专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扩大研究生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确定产学研课题、专利成果转化等在职称评审中的可量化认定标准这些方面都相继出台了措施。在目前众多高校办学重心下移、管理重心下移等改革措施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适合工科院系发展需要的评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这些措施均有利于形成校企互动协同创新的激励环境。

3 结 语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力开展校企互动协同创新,在平台培育、管理模式、探索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产生了较积极的效果,并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尽管如此,相关模式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伟珍, 陈炳森. “校企互动、三层递进”培养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 装备制造技术, 2016(3): 188-190.

[2] 张艳, 刘亚. 大数据时代MOOC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影响[J]. 计算机时代, 2015(3): 69-71.

[3] 张弘. 落实四合作 实现校企互动机制常态化[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24): 46-47.

[4] 焦竹青, 张小芳, 何宝祥,等. 电子信息专业“校企互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32): 40-41.

[5] 李张珍.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研用对接机制探析: 基于美国北卡三角协同创新网络发展实践的考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1): 34-38.

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房地产;培养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越来越紧缺,从而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分析,探讨现阶段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概况

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将工程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门类下面,即强调了其管理类学科属性,这与国际上多数国家将其归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类。目前,国内共有三百多所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矿业类、电力水利类、财经类等高校。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不同高校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律知识,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在国内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监理、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管理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法为主的多科性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方向为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接受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技能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适宜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事房地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以及在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从事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由于学校的财经类属性,专业的设置偏向经济管理类。

2.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健康的身心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的经济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2)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3)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技能;(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5)熟悉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工程管理的惯例和规则;(6)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学科基础课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包括工程技术监理、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学制四年,学生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普通学科学生学位授予办法(学分制)》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制图: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常用建筑曲面体的形成及画法;投影制图:三视图、六面基本视图、辅助视图;组合体视图的阅读、绘制及尺寸标注;各种剖视图;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图:房屋建筑及房屋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构件图;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

转贴于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了解一般房屋建筑设计原理,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设计意图。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课程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为主线,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活动的全面理解为目的,结合中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实际,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加以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房地产的基本法律制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房地产交易的类型以及特点等。

工程项目管理: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应用。其研究范围涵盖着工程项目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直至项目投产的整个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与手段;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管理在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及其他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效益,最终收回投资并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

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本课程以中国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法律制度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房地产法律的基本范畴、特点和制度演进;城市规划、房地产交易、转让、抵押、租赁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房屋拆迁的安置与补偿、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相关的法律规定。

城市规划与管理:本课程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城市规划的基本程序,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具备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以及分析与解决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规划方法等。

房地产估价:本课程以房地产估价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为主线,结合中外房地产评估行业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房地产估价的程序以及在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基本理沦知识的基础上,对不同房地产类型、在不同评估目的条件下进行房地产估价时能够选择运用房地产估价中的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合适的估价技术来求取估价对象客观合理的价格或价值。

四、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类门类中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1.由于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向经、管、法,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在保留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平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推动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毕业实践环节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逐步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的发展,完善教学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余渝娟,祝亚辉.关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4).

第3篇

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

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

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6、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可以不予录取。

(1)原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性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

(2)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着;

(3)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二、患有以下疾病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

1、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以颜色波长作为严格技术标准的化学类、化工与制药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公安技术类、地质学类各专业,医学类各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2、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博物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应用气象学、材料物理、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探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

3、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Ⅱ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经济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各专业。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不能录取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4、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5、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等。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录取的专业:学前教育、航海技术、飞行技术等。专科专业: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7、公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身体条件

男性考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0米,体重不低于50公斤;女性考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60米,体重不低于45公斤;身体匀称;

左右眼单眼裸视力,理科类专业应在4.9(0.8)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4.8(0.6)以上。无色盲、色弱;

两耳无重听;

无口吃;

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如唇裂、对眼、斜眼、斜颈、各种疤麻等),嗅觉不迟钝、无鸡胸、无腋臭,无严重静脉曲张,无明显八字步、罗圈腿,无重度平跖足(平脚板),无纹身、少白头、驼背,无各种残疾,直系血亲无精神病史。

无传染病,肝功化验指标必须在正常范围内,无甲肝、乙肝、澳抗阳性。

三、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

1、主要脏器: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能源动力类、公安学类、体育学类、海洋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类、测绘类、海洋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武器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科学类、环境生态类、旅游管理类、草业科学类各专业,及土木工程、消防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学、法医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不宜就读烹饪工艺、西餐工艺、面点工艺、烹饪与营养、表演、舞蹈学、雕塑、考古学、地质学、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铁道与桥梁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公路与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

2、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3、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不宜就读的专业同第三部分第一条。

4、屈光不正(近视眼或远视眼,下同)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5、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地矿类、水利类、土建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化工与制药类、武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医学类、心理学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材料科学类、地质学类、大气科学类及地理科学、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专科专业:与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6、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各专业及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7、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新闻学、侦察学、学前教育、音乐学、录音艺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各专业、医学各专业。

8、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不宜就读教育学类、公安学类各专业以及外交学、法学、新闻学、音乐表演、表演各专业。

9、斜视、嗅觉迟钝、口吃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

此部分内容供考生在报考专业志愿时参考。学校不得以此为依据,拒绝录取达到相关要求的考生。

四、其他

1、未列入专业目录或经教育部批准有权自定新的学科专业,学校招生时可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学习本专业对身体素质、生理条件的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刊登,做好咨询解释工作。

公安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按公政治[2000]137号文件执行。

第4篇

1救援抢险类消防科技期刊

英美救援抢险类消防科技期刊,主要有《FireEngi-neering》、《Fire&Rescue》和《Fire》3种,其基本情况如表6所示。(1)《FireEngineering》。此刊是美国出版的救援抢险类消防期刊,主要为世界范围内的消防救援人员提供关于救援抢险培训、教育与管理的相关信息。其内容涵盖了房屋倒塌救援、密闭空间救援、高空救援等方面,同时关注消防救援教育与管理问题。(2)《Fire&Rescue》。此刊是英国出版的救援抢险类消防期刊,其内容主要涉及危险场所救援、消防救援车辆、救援技术等方面,以及介绍个人防护用品与工具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3)《Fire》。此刊是英国出版的救援抢险类消防期刊,主要介绍消防时讯、最新的消防技术与产品以及前沿消防救援服务信息。

2英美主要消防科技期刊统计

对于英美主要消防科技期刊进行统计分析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为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ofCitationReport,JCR)。JCR分为自然科学版(JCRScienceEdition)和社会科学版(JCRSocialScienceEdition)两个版本,采用引文统计法,以JCR自然科学版网络数据库为基础对英美主要消防科技期刊进行统计分析。

2.1选择数据库

通过ISIWebofKnowledge平台,选择2012JCRSci-enceEdition对英美主要科技期刊进行统计。ISIWebofKnowledge为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开发的多数据库跨库检索平台,包括SCI、SSCI、JCR、INSPECT、DII等数据库,期刊引用报告自然科学版(JCRScienceEdition)是多学科、综合性的期刊引用报告系统,涵盖5000余种国际性科学技术期刊,可以对SCI网络文献数据库(即WebofScience)所收录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

2.2检索方法与引文统计

(1)检索方法。检索方法采用引文检索,按照引文刊名(JournalTitle)对所选英美消防科技期刊(见表7)进行检索,进行检索的期刊均为收录入《科学引文索引》(SCI)的消防科技期刊,未被收录入SCI的消防科技期刊不计入统计范围内。(2)引文统计。基于期刊引用报告自然科学版(JCRScienceEdition)对所选英美消防科技期刊进行引文检索,获得9种期刊2012年的4项引文数据,分别是总被引次数(TotalCites)、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即年指数(ImmediacyIndex)、被引半衰期(CitedHalf-Life)

2.3引文数据介绍与统计结果分析

第5篇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1.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为此,我院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开发路径,由行业企业专家提供对应安防系统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线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师归纳行动领域,教育专家全程进行指导,三方共同论证、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了“突出布线、安装、调试、维护等核心能力,渗透‘忠诚、奉献、责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学习领域重素质,专业学习领域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重发展”的全新课程体系。按照能力递进的培养规律,设计了认知式实习、体验式实习、参与式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四阶段,形成了对国内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

自2003年首届毕业生走向社会以来,该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一半以上毕业生已成为安防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骨干。毕业生就业发生了由原来学院向企业推荐,到企业主动向学院要人的根本性转变,用人单位给予高度评价。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百名保安员”,荣获三等功的看守所普通干警,在大型安防工程中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专业的发展影响和带动了专业群的发展,目前安防专业群已拥有安防技术、安全保卫、消防工程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等4个专业,课程建设成果实现了资源共享,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也为校内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我院首创的安防技术专业于2004年被正式列入《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随后,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行业内外院校陆续开设了同类专业,带动了国内同类专业的发展。教育部高职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本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指导全国法律类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本院两度在全国高职法律类教指委年会上介绍了精品课程建设经验。

2.四方联动形成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落实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实现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解决安防工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学生实习点多、分散、难管理等问题,为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切实保障工学结合的推行,是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经过实践探索,我院在2005年学院成为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唯一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勇于开拓,集聚学校、政府、协会、企业四方之力,在学院中创建了全国高职院校中首家安防科技产业园。由学院制定建设计划,为企业提供零租金场地,为行业协会开展培训服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协助招商,入园企业享受开发区高新企业一切税收、银行贷款、新产品开发资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浙江安防协会牵线搭桥,保证入园企业质量;入园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通过这样的形式,创立了学校、政府、协会、企业四方联动、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了生产、顶岗、就业、创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多方共赢,促成了以学院为主导的集中式顶岗实习模式,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校企组合模式。

这种多赢机制吸引了众多安防企业的关注,现已有首批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知名安防企业入园,其中浙江天工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的全部生产线整体入驻园区。学院与浙江天工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在公司内设立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协议,已有两届学生共356人在公司内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因表现优秀被企业直接录用。科技园的创立带动了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有两家由学生创建的安防公司落户科技园。

3.师生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既无现成实训设备,又无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学生综合技能在校内仿真情境中训练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为保障学生技能训练,兼顾行业服务需要为目标,我院广泛征求来学院培训学员和行业专家的建议,打破传统的实验模式,由教师自主设计,将安防工程真实情境与典型任务转化为模拟实训系统和实训项目,师生共建了一系列以仿真工作情境为主体的专业综合实训场。

2005年以来,我院率先将安防工程真实情境及典型任务转化为模拟实训系统和实训项目,先后建设了包括仿真银行和超市等场所的安防工程综合实训场、仿真监狱各项功能的模拟监禁中心安防系统、安防技术综合实训场及安防工程制图实训室、消防实训室等综合实训场5个,开发安防工程实训系统9个、综合技能实训项目86项。创建了将安防类专业真实工作情境转化为校内模拟实训场所的新模式,实现了安防工程真实情境与典型任务向模拟实训系统和实训项目的转化,成为国内安防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范例,为工程类专业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几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18所院校慕名来我院进行专业建设考察交流。中央政法委、司法部、教育部、浙江省司法厅等各部门领导多次来学院实习基地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4.双向互通建设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为解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既能适应职前教育,又能适应职后培训的问题,必须提高“双师”素质,改善“双师”结构。

我院借助浙江省安防协会和安防科技产业园平台,与安防科技产业园入园企业达成了人员“双向互通、柔性流动”协议,教师兼做企业技术顾问,企业骨干同时被聘为兼职教师,实现了教师教学与企业实践不分离,兼职教师工作与校内授课不分离,打造了一支既具备安防工程设计、评估能力,又具备安防工程施工、维护等职业技能,还能解决企业难题的专兼结合的省级实践教学团队。目前,该团队中有获得“国家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资格的9人(全国共有145人)、有全国电子类职业鉴定考评员9人,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有省级“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1人,还有1人获得省级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

自2005年成为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以来,我院已开展资信等级培训51期,培训企业员工6917人。培训种类从单一的资信等级培训走向多元化,培训层次也从只承接省内安防协会的培训到承接中国安防协会的培训,2007年底成为中国安防行业职业培训中心。培训规模的扩大及培训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安防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借助安防科技产业园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11名教师参加了4个浙江省安全防范技术地方标准及国家安全防范技术标准的制定。

第6篇

关键词:消防工作;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消防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省消防防火工作在加强消防法制建设,强化消防监督,建立和完善消防群防群治机制和加强公安消防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防火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火灾隐患不断增多,损失成倍上升,成因日趋复杂,扑救难度不断增大。传统的消防防火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和加强消防防火工作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困境与动力:当前我省消防防火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消防法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消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法。”但《消防法》与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消防法律法规存在着内容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我省的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消防行政执法随意性大。另外,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职能也已从过去的以管理为主的“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提供服务”的方向转变。而消防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从大包大揽的角色中完全解脱出来,对社会消防行为进行直接监督、服务与管理,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导致社会单位和个人对消防部门产生严重的依赖,消防管理主体混淆,责任倒置,消防部门在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中扮演着“保安”、“管家婆”、“守夜人”等多重角色,耗费了过多的社会管理公共资源,降低了消防行政的效率和水平。

(二)消防宣传教育创新不充分

近几年来,我省虽然消防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大量消防宣传工作,使社会各界群众对消防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参与消防宣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消防宣传网络体系单一,社会消防宣传意识淡薄。大部分宣传途径仍是发放宣传单、资料等。“消防宣传内容缺乏创新,大多是政策法规、消防常识方面的,缺乏有深度的引导性、警示性、监督性、娱乐性、趣味性内容,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社会不同层次成员的需求。消防宣传未接触实质,敷衍了事,开展消防宣传,往往只是为了宣传而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注重表面化、形式化,没能在深度、力度上下功夫,宣传不能触动群众的心灵。运用现代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手段不充分。”[1]

(三)火灾救援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我省消防部队官兵编制近5000人,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万分之0.92,低于全国万分之一的平均水平,极为有限的消防警力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同时,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公共消防安全火灾总量持续增加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易发多发的风险加大,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逐年上升,形成了“消防警力基本不变”而“消防任务成倍递增”的失调局面,加重了消防人力短缺与多样化消防任务增长之间的矛盾。

(四)消防设施配套不到位

目前,由于社会民众的消防防火意识不强和消防防火器材经费保障不足,我省一些高层建筑、大中型商场和公共娱乐场所的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和安全疏散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设备陈旧,该更换的没换,该添加的没添加。大中型商场和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控制中心操作人员经过消防专业培训的不是很多,而且较为缺乏对消防防火器材的定期维护保养,如果遇到突发火灾,很难应对当前消防防火工作的要求。

二、战略与定位:确立消防防火工作的新思路

   (一)真正树立“人本消防”理念。消防防火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在未来的消防防火工作中,始终把“人”作为消防工作的内核,牢固树立消防工作“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的理念。古时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2],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都闪耀着以人为本的光芒。而云南省多山、气候干燥,广大地州的群众大多生活在山区,很多群众用地锅和柴禾生火做饭,这样极易增加农村发生火灾的几率。“人本消防”理念就是把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放在消防防火工作的第一位;坚持消防工作社会化原则,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消防防火意识,提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和家庭中消防防火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切实实现消防防火工作群防群治;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消防防火安全环境。

   (二)着力打造“专业消防”队伍。我们知道,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必然结果,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举措。立足于云南省实际,我省消防防火工作应该在全省统一部署下,以地州为工作单位,统计、分析本地州发生重大消防火灾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各地州的消防防火部门要强化本地州的消防防火工作的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训练。在理论上,要组织开展不同条件下的灭火和应急救援的重点课题、技术战术研究。我省的不同的地州,要根据本地州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加强消防防火实战训练基地建设,强化消防防火工作实战中的跨区域作战能力的训练。要切实推进我省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特殊地形、特殊区域的疑难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消防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使我省的消防部队切实承担起以火灾扑救、重大灾害事故和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

三、路径与选择:结合实际,构筑云南消防防火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消防法规体系

要逐步形成以《消防法》为龙头,行政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与地方性法规,实体性规定与程序性规 定相结合的消防法规体系。为此,云南省的相关立法部门,要结合本省实际,抓紧制定、完善、修改相应的与《消防法》相衔接的地方法规、规章。省内各地州,要结合本地州的实际,制定符合本地州和县(市)区要求的消防防火通知、通告等。

(二)构筑消防宣传长效机制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宣传要先行。消防宣传教育公益性强,涉及面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好消防宣传工作的重大社会意义。新《消防法》赋予了公安机关消防宣传的责任,基于此,我省消防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公安派出所点多、面广、警力分布广泛的特点,结合警务、治安进社区工作,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同时,我省的广大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地组织形式各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消防队宣传队与消防管理机关的专兼职消防队、单位保安人员组成的消防宣传队一起,走农家,进社区,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注消防,人人防范消防”的良好舆论氛围。让广大民众“走近消防、了解消防、关心消防、支持消防”,让他们树立“消防防火,有你有我”的理念。切实使我省的消防宣传工作务求实效,以消防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为重点,常抓不懈,做好消防宣传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努力在消防宣传上的实用性上下工夫,从而发挥全社会防控火灾的巨大效能,为构建平安消防、和谐云南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加强消防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消防管网、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联络通信和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置,另外还要注重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等器材的配备,使之适应我省消防防火实际工作的要求。应根据我省消防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同步消防防火发展计划。要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消防设施建设的关系,将消防建设纳入我省建设总体规划,在消防资金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确保消防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完善。

(四)加强消防部队人才队伍建设

在消防人才培养上,我省应实现由封闭式、行政型、非专业化向开放式、社会化、专业化的消防人才培养方式转变。要敢于打破既有的妨碍人才发展的诸多障碍和瓶颈,要跟上国家制度创新步伐,在消防人才使用上要力求形成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同时,要高度重视消防部队的人才培养。在人才引进上,向兼容性、多样化服务型转变,努力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形成多渠道凝聚优秀消防人才的制度优势。在分类管理上,使消防人才由条块分割的建制系统型向有利于战斗力生成的职业专业型转变;在培训机制上,由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向职业教育、素质教育转变,全面培养有崇高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的新一代消防官兵。在人才选拔上,增强官兵的职业稳定性和职业前景透明度,防止和消除“职务本位”对人才全面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高度重视社会消防从业人员的人才培养,让社会上更多的有志于消防事业的人能顺利走进我们的消防人员队伍。在当前,实行消防职业资格制度已经是实际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如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实行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新加坡实行注册防火检查员制度;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实行消防设备师、防火管理者等职业资格制度。鉴于此,建议我省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规定我省对从事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工程技术实践或咨询服务、消防保险、消防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消防经理人等管理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以技能为主的消防从业人员应加强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鉴定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技能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另外,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可增设此类专业,培养高层次消防人才,满足社会对消防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工程制图 安全工程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TB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55-03

Abstract:Engineering draw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afety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in safety engineering specialty,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rries out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reform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It is shown that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which matches with the security specialty can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an provide professional courses for security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 the security field. Employment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In addition, the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domestic security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related course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Engineering drawing; Safety engineering; Teaching content

安全工程专业主要服务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安全评价机构、科研院所等的安全相关部门,涉及的领域包括建筑、化工、矿业、机械、交通运输、公共安防、环境等10多个学科领域。在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图学教学不仅承载着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使命,在图学课程组织和教学过程中还应着眼于学生工程化能力提升与创新力培养。《工程制图》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工程制图》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工程项目设计以及计算机绘图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标准化意识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为后续安防、消防工程及安全人机工程等专业课程及工作打下基础。显然,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提高工程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目前,其《工程制图》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投影理论和绘图技能等基础方面,缺乏与专业教学体系的融入。通过对相关高校调研,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内容,某些高校设置了计算机绘图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上基本没有涉及与安全工程技术行业相联系的实际应用类的教学内容。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由于后续课程涉及智能安防工程、建筑安全等课程,若教学内容仍停留在机械制图等内容上,会造成该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于安全工程专业,需大力加强《工程制图》的实践性教学建设以及与专业相匹配的教学内容改革。

2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目标

2.1 建设安全专业《工程制图》课程内容新体系

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充分认识并不断强化《工程制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断深化《工程制图》的内涵,拓展《工程制图》的外延,使《工程制图》的课程内容体现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安全工程专业智能安防工程、建筑安全及安全人机工程等后续专业课程及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建立《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新体系。

2.2 培育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良好的工程素质,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探索一套以创新思维和设计绘图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新型教育技术为手段,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及工程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

3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教学内容改革

在正确认识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的主线、核心进行重新定位。建立既符合安全工程R等瞬排嘌目标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制图》课程。

3.1 分析《工程制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正确进行课程定位

《工程制图》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前沿后续课程如图1所示。前沿课程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分别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以及电气相关的基础知识;后续课程包括智能安防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建筑安全、电气安全工程、机械安全工程等。此门课程除了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外,还需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能力。可以看出,《工程制图》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既起到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又起到专业课的作用。

3.2 根据课程定位,整合优化课程内容

《工程制图》内容广泛,细分应是机械制图、建筑制图、电气制图等类别。针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对《工程制图》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适当削减传统教学内容即画法几何内容,除介绍基本的投影理论外,重点讲述与工程实例相关的识图与绘图内容。此外,在机械专业制图基础上增加建筑制图、建筑电气工程及安全防范工程等内容以及各专业《工程制图》相关标准。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3 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根据《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进程及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施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3.1 引入工程项目,扩大课堂外延

注重将学生周边的工程实例或者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并鼓励学生参观学习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如在讲授建筑视图的识读与绘制时,可将校内的各种建筑构型引入,并与教材中的构型进行横向对比,建立教材知识与实际工程之间的纽带;在学生进行建筑视图绘图训练时,可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宿舍楼的平面图立面图进行实际测量并绘制。通过上述方法,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通过实际的测量和绘制,也可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3.3.2 注重工程案例的延续性与整体性

《工程制图》课程主要内容按照建筑工程图、建筑电气工程图和建筑安防工程图的顺序来构建,每一部分内容均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图纸进行识图与绘图训练。

理论课上以某一教学楼为例,分别讲解建筑工程、电气工程以及安防工程的相关标准、工程图纸识图与绘制方法等内容。实践课程上让学生以自己所在宿舍为对象,分别绘制建筑工程图、建筑电气工程图和建筑安防工程图。学生以自己宿舍为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掌握建筑工程图纸的绘制,在进行电气工程以及安防工程训练时,依然在之前所绘的建筑平面图基础上进行电气系统和安防系统设计。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自成一体,知识点融汇连贯,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工程制图》课程的所有内容。此外,通过对自身熟悉的对象进行学习,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能力。具体实施方案见图2。

3.4 课程考核

由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方法也要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测试的方向转化。考核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起着导向的作用,将考试内容与创新学习结合起来,将考核转变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定。该课程考核方式突出“重过程体验、重平时表现、重能力培养、重思维创新”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和训练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1)将单元实训记入成绩。《工程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设计性课程,每周均进行上机实训,实训作业内容要有利于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绘图考试采用评分标准量化。对于考试内容,一方面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考核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一步都有具体分数设定,按每一步骤给出成绩,使机考具有量化指标,评分标准达到统一化。

4 结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今天,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工程制图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学院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玉杰.工程制图与三维CAD的融合[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2-134.

[2] 阮予明,林党养,吴育钊.《机械制图与CAD》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c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10):93,110.

[3] 孙成才.《CAD制图》校本教材建设中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6):31-33.

[4] 王军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3

第8篇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网络平台探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对建筑类人才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类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求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目前全国院校的建筑类专业都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培养出既懂理论也会实践的优秀人才。网络课程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为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外延,将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进行适当的创新,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其基本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必要性

(一)时代背景的要求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发展。更好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从而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施展教学改革的平台,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则顺应了学生自主学习化的时代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将对提高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效果发挥积极作用。

(二)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应该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强、内容面广、知识更新快的课程,要成为一个好的安装预算员,就必须既有扎实的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理论知识,又有了解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施工规范的能力。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课堂讲解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样大大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思维能力。

二、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构成及其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传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首先网络教学可以使师生能够跨越空间进行互动,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开放性,真正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其次构建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授课之外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一)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组成部分:

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强调课程教学的六个要素,即教材、讲授、讨论、实训、作业、考试。因此辅助课程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也就是主要围绕着这六个要素进行设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端口主要包括教师客户端,平台维护系统及学生客户端三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独立的组成部分,且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保证师生之间交流的畅通。

(二) 网络教学平台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的应用

1、教材环节区:传统课堂通常以固定的某本教材为基础,而现代网络平台教学教师则可以通过该环节区域上传与课程相关的一部或者多部教材的电子版。比较而言,书本教材内容的更新周期较长,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教材刚出版就发现其中某些内容已经过时。而网络平台上的多媒体教材则是动态的,这种教材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更新快,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按其需有选择地进行针对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到该课程领域最前沿、最新的动态,这种优势是传统教学课堂很难实现的。

2、授课环节区:首先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以将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每一章节的学习重点、难点可以更加清晰,增强学习的效率;其次,基于极个别同学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上课的客观现实,我们从人性化教育的角度,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提供了部分教师的授课视频及教学课件,这样方便学生在课堂授课时间之外,仍然可以方便的获取课程讲授过程中的相关资源,并且可以从多个不同教师的授课视频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做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后,《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需要识读大量的给排水、采暖工程、电气工程、消防工程等施工图,有了网络平台后,我们事先把这些施工图载入网络平台上,有些图纸甚至可以局部做些识图的动画,这些矛盾就可能引刃而解了,同时也有效加深学生对识图流程的理解,识图能力解决了,安装计量与计价内容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3、讨论环节区: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中设置了“讨论答疑”栏目,采用BBS 的模式,学生随时可以将课程学习中的不懂之处以提问的形式提交于网上,等待教师进行答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内向的学生和不愿意在课堂中举手问问题的学生遇到的困难,使课堂教学做到了适度的外延。同时,教师也可以部分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利用该栏目,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4、作业环节区:利用“课程作业”栏目,可以将每次安装计量与计价内容预先采用作业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授课之前带着问题去预习教材相关章节,可以保证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基本熟悉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5、实训环节区:教师预先把需要学生实践的图纸放在网络平台上,同时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辅导学生顺利完成图纸的算量和计价,因为在有限的授课周期内要想计算完这么多图纸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把图纸放上网络平台上得实训环节区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课后自行完成图纸的算量和计价然后以提交作业的形式提交给平台,以便教师批阅。通过该措施,也可以有效杜绝学生在日常实践写过程中存在的抄袭现象,培养其独立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纸张,符合无纸化办公的要求,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6、考试环节区:该网络综合平台的考试环节区域专门设置了“试题试卷库”和“在线测试”两个栏目。传统的考试,就是一份试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察,这样不仅范围窄,而且考试的时候容易有,浑水摸鱼的学生取得较高的成绩,现在通过网络平台的考试区,教师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试题库的建设,从试题库的内容里面随机抽出试卷;完成后提交,然后等待教师批阅。

三、 结束语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应用于建筑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既有利也有弊,因此,我们使用过程中在可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还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今后,我们应该更一步对网络平台进行改善和更新,既充分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也要全面借助网络教学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完善,使其为建筑类其它课程教育乃至所有的课程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张静.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9,(24):567.

[2]王华民,林英姿,彭江龙.利用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6):791-794.

[3]王志强.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探索[J].科学时代, 2011(6):190-191.

[4]陈扬,陈剑波.高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1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