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7 15:03: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信通 云计算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039-02

1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对于农民而言,其需要价格低、信息及时、质量有保障,具体包括农业科技信息如农资信息、农产品栽培、畜牧养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资及农产品买卖信息如产品价格信息、就业信息等。政府和涉农企业也希望通过农业信息化增强时效、降低成本。

2 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农村信息化平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以“农信通”、“农科在线”、“信息田园”平台为依托,开展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已实现一定收入规模。

其中,“农信通”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信息化服务,其业务基于手机移动终端,通过短信、彩信、语音、手机上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务畅通、方便了解民生信息,从而解决农村“数字鸿沟”,推进农村信息化。图1是肇庆特色的政府主导、企业助推、媒体宣传、渠道互动四合一的信息化田园运作模式。

以肇庆移动公司为例,其12316非值守无线专家系统,该热线提供人工以及自助语音服务,内容包括:三农政策咨询、接受投诉以及处理、专家咨询、农产品市场行情、病虫害预报与防治、种养技术等。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

尽管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已经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但是其服务水平和层次还难以充分满足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需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对深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新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中国三大运营商有自己的云平台,中国移动“大云”、中国联通“沃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运营商可在自己云平台上建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而言通过按需使用,运营商通过虚拟化、云调度等一系列技术的运用,从而减少减少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并惠及农民、政府和涉农企业的,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挖掘、地图搜索、视频会议、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等更高层次的服务。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物联网技术可通过3G手机或电脑对农业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信息进行远程监控;也可对自然灾害、农业运输车辆等定位和视频监控;用户可通过3G手机和电脑实时对粮库进行温湿度监控,还可对农产品加工阶段,对绿色食品的加工监控、乳品的溯源、出口农产品的溯源及交易跟踪等。未来的农业在以移动通信为承载网络的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将变得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4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运营商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现状,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于运营商深化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前景展望。未来三大运营商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娟,钟蔚.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运营商发展思路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2012(5):18-21.

[2] 胡文岭,张荣梅.浅议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3):76-78.

[3] 崔文顺.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2012,2(1):40-43.

第2篇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 传感仪器 研究进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想要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通过利用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技术管理,;来实现我国传统农业的转型,进而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农业物联网以及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物联网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技术,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物联网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即感知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农业传感仪器在物联网中隶属于感知层,通过传感器可以对农作物进行一定的了解,农业信息的传输需要通过农业物联网传输层这个介质实现,传输层能够有效的保障农业信息的获取,物联网的应用层主要是对农作物的生产加工等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对物联网这三个层次的研究与发展,可以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1 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分析

在二十世纪末期,物联网概念被提出,农业物联网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对信息进行采集,帮助农民及时的发现农业生产问题,并且对发生问题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农民就能通过机械生产的模式对农业实现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生产。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网之后的被世界公认的信息产业。物联网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全面互联的网络。通过传感器对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再通过局部的互联网、无线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络进行交互传递,进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2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农业物联网的技术组成分析

农业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三个方面构成,感知层主要是由各种感知器以及传感节点组成,主要是对土壤水分以及苗情的长势等农业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层主要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将感知层获取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到应用层上。应用层再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决策,进而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2.2 农业物联网的感知技术

在农业物联网中,感知技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传感器则是感知技术的核心。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步伐比较快,主要有农业信息传感器以及农业环境传感器。当前,光、水等常规的环境传感器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土壤传感器是目前农业传感器研究的重点。采用电子以及电磁学等方法对土壤的电阻以及电容等参数进行测量,很容易受土壤组成的影响。利用电磁波对土壤进行测量可以对土壤的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等进行测量。电化学方法可以对土壤中的某些离子等进行测量,土壤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原位测量传感器在国际范围中都是研究的难点。信息传感器同样也是研究的难点,主要采用光学以及电磁学等物理学原理,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来对动植物生命体进行检测,然而动植物生命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想要对其信息进行精准的探测,就必须在其计量模型上有一定程度上的突破。

2.3 农业物联网通讯技术分析

农业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想要实现农业物联网信息的传输对通讯技术进行简单的搬用是不行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通讯方式。农业设施中不仅要考虑墙体的厚度,同时还要考虑材质对传感器节点之间的信息通讯的影响。比如,大田的作物要考虑农作物的高度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对通讯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的考虑,节点布设以及节能机制就成为研究的重点。果园中树冠的形状以及与天线的相对高度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输。

2.4 农业物联网应用分析

农业物联网应用是一个闭环控制的过程,在农业物联网应用中其关键性的技术有云计算以及云服务。因为,农业具有一定的生命特性以及生态区域性特征,因而农业的物联网应用很难通过一种技术以及模式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实践中,一般都是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对物联网进行应用。就其应用模式而言,可以是WEB服务应用也可以是智能的单体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欧美发达国家都对农业物联网应用开展了示范性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的实践与推广。我国在此基础上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为我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3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对于农业的生产管理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以下分别从几个方便对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3.1 农业传感器的新研究

农业传感器是农业信息获取的“眼睛”在农业物联网信息感知系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全新的农业传感器的研究在农业物联网产业中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机电系统农业传感器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3.2 农产品的生产更加精细化

伴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农产品的精细化的管理将会成为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方向。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准化的播种、育秧以及对其生产环境进行精确的控制等,都在很大层面上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精细化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物联网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依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是随着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更快的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萍,王纪章.温室环境信息智能化管理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4,04:236-243.

[2]肖伯祥,郭新宇,王传宇,吴升,杜建军,陆声链,温维亮.农业物联网情景感知计算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05:21-31.

[3]林兰芬,王瑞松,于鹏华.基于GIS的农田小气候环境可视监测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5,03:254-260.

[4]郭雷风,钱学梁,陈桂鹏,王文生.农业物联网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以农业生产环境监控为例[J].农业展望,2015,09:42-46.

[5]李灯华,李哲敏,许世卫.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5,20:149-157.

作者简介

唐矗1995-),男,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第3篇

2013年11月1日,2013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二次技术委员会暨设施园艺高端技术论坛在北京市龙城华美达酒店召开。本次会议是由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专家、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客户代表、媒体人士等60余人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科主持,公司董事长田真致欢迎辞。与会专家听取了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增产教授汇报了一年来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的建设情况、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对科研平台的建设情况、植物工厂产业化发展遇到的瓶颈及解决措施、无土栽培未来发展前景和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一步工作计划出谋献策。

日本千叶大学的Toru Maruo教授应邀介绍了日本植物工厂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齐飞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志斌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邹志荣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蔬菜研究所蒋卫杰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王秀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卢凤君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孙周平博士等8 位专家分别就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升级、现代农业设施的区域分布特点及未来格局、设施园艺人才培养方式探讨、无土栽培类型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园艺上的应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路径等内容做了主旨报告,与在座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会后,与会专家和代表还实地参观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双埠头村的北京市植物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该基地占地面积22.7 hm2,是一个坚持自主创新,通过产-学-研联合,集成多学科优势,进行设施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平台。其中,国内首座最大规模的“植物工厂”和集成了低碳节能技术、物联网信息技术、智能花卉栽培传输一体化系统、多种立体栽培模式等功能的“智慧温室”引起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本次论坛的召开将对我国设施园艺的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植物工厂新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4篇

北京金福腾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六年的不懈研发与技术改进已成功推出最新一代“Photon”智慧施肥灌溉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工业自动控制技术,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灌溉施肥进行精确的控制,根据不同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条件实施智能化精细灌溉施肥,并能在PC和智能手机上远程监控系统的运行。

金福腾智慧灌溉施肥控制系统使用目前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同时远程监控多个区域的农田(即智慧灌溉施肥机),工作人员可坐在监控室里实时监控智慧灌溉施肥机的工作情况,对上传上来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手动或自动方式,对不同区域的作物执行不同的灌溉方案。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查询系统和打印系统,随时记录、查询和打印每台智慧灌溉施肥机所显示的信息。并可以在智能手机上随时随地的查看智慧灌溉施肥机的工作状态。

智慧灌溉施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水源、中心控制组件、管网系统和灌水器。其中中心控制组件包括水泵、过滤器、灌溉泵、压力和流量监测设备、压力保护装置、施肥设备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管网系统包括各级主支管道,各种口径的管道控制阀门,排污设备,田间枢纽,毛管等。金福腾智慧灌溉施肥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扩展,最多可以控制200路电磁阀门,及使用200 个灌溉程序对灌溉进行智能化管理。同时可以自由添加各种相关模块,比如气象站管理系统、温室管理系统、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

金福腾智慧灌溉施肥系统相比于将肥料溶于水,人工淋施、浇施等形式,属于水肥一体化的高级作业模式,是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智能灌溉施肥控制系统,可精确的,集约化的管理对植物的灌溉施肥,可实现节水60%、节肥50%,增产30%的目标。随着灌溉施肥规模的扩大,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将逐渐无法满足灌溉施肥要求,而智能化的灌溉施肥控制系统使灌溉施肥作业更加便捷化,系统的应用削减了巨大的人力成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金福腾公司总经理李谟军表示:下一步金福腾将加大产品推广力度,将在全国各地建立“福腾智慧灌溉施肥展示推广中心”用于推进水肥一体化进程,真正的为广大种植业主谋取更多的利润,真正的做到让利不如给客户赚取更多利润产品的这一理念。预计在未来3 年左右的时间将该产品推向全国,达到每年使用达1000 套,受益面积3 万亩(2000 公顷)的目标。2015年前累计投入1 亿用于自动施肥灌溉设备的开发、生产与应用推广。“立足农业,服务三农”,金福腾会坚定不移地实施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水肥一体,两者并举,将通过抓技术、抓质量,抓服务,将智慧施肥灌溉推广到全国各地。

第5篇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贵阳的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和方向。在时代趋势之下,如今贵阳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那就是尊重自然,契合生态发挥优势,顺势创新。贵阳的生态创新之路,已经徐徐拉开序幕。

面向未来,我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贵阳的发展新路,既是因地制宜之路,也顺应时展的趋势。

王阳明说:“夫君子之所谓敬畏者,非有所恐惧忧患之谓也,乃戒慎不,恐惧不闻之谓耳。”我们要让自己多一些敬畏之心,多一些内心约束,在发展中既要尊重自然,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

经过全方位的思考和衡量,这几年贵阳立足先天自然优势,紧密契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时代给予的机遇,大致勾勒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并且已经逐步落在实处,展开创新实践。

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贵阳抓住“大数据”的时代机遇。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流转成为常态。在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的趋势下,贵阳迎来一个大发展的契机――致力用大数据产业引领发展,“后发赶超,跨越发展”,走上一条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双赢之路,贵阳步入大数据时代。

用创新视野观悟传统山地产业,贵阳传统山地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自古以山为伴的贵阳人,今天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立足山地资源的多样性、珍稀性和交融性,挖掘山地民族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业,守住青山绿水的同时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这对于维护山地生态系统安全,持续利用山地资源具有天然耦合作用。

如今的山地已成为了贵阳农业发展的最大特色,立体化的农业特征和良好的生态优势,让山地农业犹如一座亟待开发的“金矿”,巨大的潜力让其成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优势产业。

在山间,除了原生态农副产品的美食美味,还有着无限的风光。山地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山地旅游业的兴起,山地旅游的火热同样会反哺山地农业的增长,农旅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开发,让贵阳的山乡奏响了山地资源发展的新乐章。

将优势生态资源与社会需求结合,贵阳着力“大健康”产业。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案例;发展前景

物联网是网络技术与传感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世界各国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技术。

目前,美国、欧盟等都针对物联网部署了战略和规划。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圆桌会议”,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当年签署法案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1]。

2009年10月,欧盟执委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

我国在物联网的政策和发展上也不甘落后,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了。工信部将其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我国物联网发展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一、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的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力、热、电、化学、生物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联实现物品的管理和信息的资源共享。

二、应用举例

物联网带动了传感器、微电子和新一代通信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功能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以下是一些公司和企业的成功案例[2]。

1.Hanmi公司产品追踪系统:药品智能管理

Hanmi制药公司作为韩国最大的药物生产商,已在其两个分加工厂安装RFID(电子标签)解决方案,用于追踪药品包装、分拣、货运三个过程,实现订单执行的自动化。当韩国政府对某种药品进行降价调控的时候,Hanmi公司的工作人员手持RFID读写器对仓库和零售店内的药品进行统计,以确保价格的实时性。

Hanmi在生产车间内总共安装50台RFID读写器,覆盖35条生产线。软件包括三部分:接收数据的中间软件、批量转换软件和数据存储软件,这些软件都由公司开发。标签直接粘贴在药品外包装的外侧,随传送带通过通道读写器,并以每分钟150-200个标签的速度读取信息。

通过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产线的出错率降低,公司实时掌握库存情况,避免了脱销现象的发生。

2.“中农”水产养殖系统:河蟹智能化有氧养殖

在宜兴市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的蟹塘里,一台设备被养殖户置于水中,对塘内的含氧量进行实时监测,岸边的控制器接受传输的数据,科学管理水中溶解氧含量。

河蟹的经济价值很高,近年来养殖规模迅速增加。然而,河蟹养殖产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关键要素是池塘中的含氧量。据悉,一旦含氧量低于每升3毫克,河蟹行动就会变得极为缓慢,身体容易虚弱。因此为保证产量及品质,养殖户只能增加巡塘次数,这就大幅增加了养殖户的工作时间、劳动压力和养殖成本。

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农” 采用水产养殖智能监控装置,该系统由采集、传输、控制与中央管理四个部分组成。池中的溶解氧传感器作为采集和传输单元,可对蟹塘内的含氧量进行监测,一台采集器监控约1.5-2.5公顷蟹塘,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内置的3G无线传输设备发往位于岸边的控制器。

随后,控制器一方面对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当数值低于3毫克每升,就会自动开启增氧机,一旦高于5毫克每升,自动结束增氧。

另一方面,采集器还会把汇聚到的信息传输至总控制中心,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农”智慧水产养殖系统平台对设备进行监控。

该系统实现了蟹塘的智能化精确增氧,在无锡一千多公顷蟹塘成功应用,每公顷均增收15000元以上。这一应用案例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成功借鉴。

3.锐泰节能系统:数字化能源监管新模式

江南大学建设基于分项能耗统计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近万个各类计量传感监控点纵横交错,显示各监控点的位置和与网关相连的情况,屏幕上方是各部门用电情况,下方显示:总网关433个、在线网关358个,总设备4471个、在线设备3676个。具体监控点,可看到该建筑物内的累计电量、有功电能、设备运行等情况。从而实现了对学校能源感知和全程能源管理,大大减少了浪费现象。

通过水电的远程计量监管系统的创新应用,对全校的能源使用实现了分层次的实时监管和互动监督机制。

数据显示,月人均电耗由2006年的70.9度降至2010年的55.4度,月人均水耗由2006年的7.79吨降至2010年的3吨,学校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成效显著。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政府、企业、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我国物联网发展还有不少问题。

一是在关键技术上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特别是高端传感器、RFID等领域。

二是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整个产业比较分散,技术标准不统一。

三是物联网的推广范围面小,应用的水平还不是很高。

我们认为,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物联网发展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在发展质量和数量上有更大的突破,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

第一是着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同时,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吸收从而再创新,以使我国物联网技术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是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链[3]。

我国的产业规模现在还是初级的,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要力争培育一些大型的骨干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创具有世界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创造力的企业。同时把中小企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形成大企业带动行业的发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技术经济产业实力强的地区应优先发展,这需要一批企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第三是在示范应用和价值链的打造上,要加大推进力度。

物联网应用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涉及的面非常广,在工、农、商、贸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改变人民生活方式上还会有更大突破和改善。所以在这个市场的应用范围之内,价值链的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培育,为未来市场的应用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信息安全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物联网实现物与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时,涉及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可靠性安全等各个方面。随着大数据产生,随着整个系统的开放,可能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会更高。所以我们在推进物联网广泛应用的同时,也要在信息安全保障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

[2]徐利谋,茹倍倍,陈利剑.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 [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中间;公共领域应用;感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428-02

物联网的概念于2005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是指具有一定计算及感知能力的实体传感设备。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传感器以及无线设备融入到电网、公路、铁路等系统中,互相连接一起构成的物联网,它不仅意味着互联网与通信网络以及传感网络等的融合,更是互联网的一种扩展与延伸。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大范围的信息传输、交换及处理,使得我们能够更精细地掌握生活及生产中的给类信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产水平。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就是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关键。

1 物联网中间件的技术分析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之后,新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是在世界上快速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技术浪潮。2009 年我国提出“感知中国”的口号,并在传感网。射频识别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许多研究中心和生产基地。随着国家一系列课题的深入研究,大力推进了物联网应用中间件的产业化发展。其作为物联网应用的核心要素、物联网计算环境的“神经中枢”,是物联网网络系统重要组成,同时更是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支撑。

应用中间件首先物联网网络中数据获取与应用程序间的纽带,是沟通下层与上层的桥梁,是基础业务支撑平台,数据采集、感知设备还有应用开发的有效集成。可以实现诸多功能,如:数据管理、感知设备的管理、事件管理等诸多通用功能,还能做到软件复用,有效降低应用系统研究及开发的成本投入,并有效地缩短研发实践,同时提高了物联网应用在分析数据以及利用上的效率,很好的改善了以往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而实现了整个物联网应用效益的提高。然而作物联网网络中纽带与桥梁的应用中间件,其面临着物联网数量庞大的感知设备管理与监控的问题,这同时也是物联网数据信息的核心,与国家信息安全生死攸关。

2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在公共领域中的应用

型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是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其在智能交通、监控、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等包裹能源管理在内的诸多公共领域有着普遍的应用,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及应用价值,并在诸多领域实现了示范性的应用,进一步形成了产业化的应用。

2.1 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智能交通顾名思义是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交通道路的管理系统之中,进而建立放入一套实时的、准确的、高效的、全方位的,在大范围内都能发挥巨大作用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它的目的通过采集、处理交通信息的手段,实现对高速公路、公共交通、城市道路以及轨道交通的管理,形成更加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

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来,智能交通已不仅仅是只是交通自身的事情,其更多的要与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联系到一起。随着各项传感技术的飞快发展与进步,智能交通已逐步朝着“新一代”的目标及特点发展。智能交通是物联网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更是其产业的重要部分。智能交通所具有的市场成熟度较高、传感技术成熟等优点,使得其快速的发展,并在许多地区及相关领域初具规模规模,已然成为未来联网应用发展的主要领域。

城市汽车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人们出行越来越困难,这些问题变现的越来越突出,因此而带来一系列城市污染、资源浪费、拥堵的车流等问题接对城市的应急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活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城市的车辆流动及交通管理为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般的管理技术及模式很难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城市交通的压力。基于物联网应用中间件,使用物联网以及无线射频、影像识别及处理等诸多信息化技术而研发出来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系统,如图1所示。

能够准确“感知”城市的交通流量,实时地采集相关数据并加以整合、分析,从而到达控制交通流量,实现对交通状况的智能化管理。该系统与银行、公安。通讯、交管等多个单位部门互通信息,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2.2 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1年,由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在此之后对于智能电网的展开研究开始不断涌出。智能电网集发电、配电、输电以及收费等于一身,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高级通信及感应技术实现为客户的一条龙服务。通过智能电网可以实现与客户间的双向信息交换,由此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大量的信息选择以及更大的能量输出等。随着物联网技术飞速地发展,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带来物联网在智能电网领域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能有效地将电力基础设施资源整合起来,由此将电网信息化的水平显著提高。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在诸多配变电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2.1 在智能用电小区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具有的最大标志是用电过程的智能化,这可以对电网信息进行实时地管理,用户与电网间也能够进行实时的交互,由此增强了电网的服务能力以及满足用户需求,是有效提高电网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电智能化应用最典型的是实现智能用电下去,该种小区与普通小区比起来,不仅能够提供自动化地配电、光纤到户、电量信息采集等功能,还能有效进行智能安防等增值服务。有效利用互联网、电话、邮件等多种通信手段进行交互,实现了交互的灵活性,并能用户进行远程互动,完成业务受理、缴费、故障报修、查询等多项业务,并努力建成环保节能及智能的现代化示范小区。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应用于智能用电小区中,不仅能够对小区内的设备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还能快速地进行海量数据的计算和处理,从冗杂无绪的海量数据中找出对用电智能小区有用的数据,应用中间件还能降低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量,从而大大降低网络传输的负担。在智能用电小区中应用物联网应用中间件的构架图如图2所示。

图2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改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小区内光、电到户,配电、输电自动化、自动采集用电信息等功能服务。

2.2.2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家居主要是在在自动化及智能化产品的基础上,经过网络满足拟人化的要求实现的。它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系统,通过多种先进计算机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将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各种设备或机器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入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或者更加先进计算机技术,达到人与家、与家电间的信息交互。智能家居系统充分注重人的能动性,重视人与其居住环境是否协调,创造充分舒适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家电信息的采集、家庭内部环境及设备的监控,接着手机或网络进行远程监控、远程遥控等,还能通过部署的传感器和交互网络,完成对家庭环境、能耗、设备运行状况等方面信息的获取及操作。

2.2.3 在远程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电力信息采集过程中,所采用的仍然是人工采集、人工抄表的形式,收费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定期结算制。这种涉及到人未操作的方式往往容易出现差错,同时人工抄表不仅工作量大还给业主造成了诸多不便。尤其当今我国人口密度过大,电表的覆盖率也大幅上升,若仍然依靠传统的方式难免会效率低下、管理费过高,将会给整个电力行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不利于电表智能化进程的推进。因而,我国积极推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发展。基于物联网应用中间件开发的自动抄表系统,在抄表过程可有效避免厂商在研发软件上的投入,同时还避免了因为缺乏行业规范产生的研发上的问题。

3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已被我国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五大战略产业中,并且物联网早已开始应用与军事、农业、建筑、工业、医疗等诸多领域之中。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业务将是现在流行的互联网业务的三十倍,并且其产业也将比互联网高近 30倍。其次,物联网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各个领域,其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带给我们更多便利的同时,在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随着物联网被广泛的应用,国家诸多重要的行业如;国家电力、国家医疗等的信息动态将有可能被盗取。一旦出现这类情况,也将会使问题的严重性直接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甚至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虽然如此,国内已经开始针对相关问题做具体的研究,相信经过不断地研究改进,并随着中间件技术的日趋成熟,物联网的应用将会克服种种难题,实现更好的应用。总的说来,物联网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物联网将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方便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也会越来越多的依赖物联网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第8篇

王 志

2013年,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有机谷”,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明确将南漳、保康、谷城和老河口一部分共1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定为“中国有机谷”,其中南漳为核心区,其他区域为拓展区。2014年,湖北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国有机谷”建设为省级战略。在2016年4月11日的《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章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国有机谷’建设”,其总体建设目标是建成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国家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汉江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推广示范区,建成全国闻名的“中国有机谷”。

综观世界历程,有机产业发展类别涉及广、技术标准要求高,是一项宽领域、长链条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构建立体有机环境,打造环环相扣的有机发展链条。

一、构建生态体系

充分发挥、巩固、扩大南漳的生态优势,从改善交通、提升绿化、整治农田、配套排灌、改良土壤、治污排污等方面着力,整合一切力量,齐抓共管优生态,使有机产业基地的空气、地表水质量、土壤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1、改善道路交通。有机产业基地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导致企业将基地选择在较为偏远的地域,其交通条件非常薄弱,无论是当前发展生产,还是未来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旅游观光都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调动现有资源,尽力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2、实施“绿满南漳”行动。依托南漳县“绿满襄阳”三年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五大绿化工程”,营造良好的绿色生产生活环境。

3、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合国土资源、发改、农发、水利、农业等部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高产创建项目,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修复土地。

4、生态环境修复。通过建设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举措,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加强环境质量监管,实施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大力推进工程减排、项目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措施,促进生态环境修复。

二、推进产业建设

坚持发展五大产业,进一步推进有机粮油、有机茶叶、有机食用菌、有机林果蔬菜、有机养殖产业的发展,采取“中国有机谷+区域公共品牌商标+企业自主商标”的形式整合品牌,主打南漳有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推动有机标准建设

以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国家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为抓手,建立完善有机产业标准体系、追溯体系、认证体系和执法体系。

一是建设有机标准体系。参照国家和地方标准,围绕前述10类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筛选适合南漳实际的有机标准,制定相应的生产、加工、销售技术规程规范,包括优质有机种子、有机肥、植物(生物)农药等,并举办示范基地,在各有机基地开展技术规程和规范的试验示范,为修改完善标准提供依据。

在有机农产品销售上,要求产品必须通过有机认证,包装上含有机认证标志,不符合GBT/19630要求的产品不能作为有机产品进行销售;在有机产品销售区或陈列区要摆放好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对有机产品的认证证书的真伪进行验证,并留存认证证书复印件;在销售场所设立有机产品销售专区或陈列专柜,并与非有机销售区分开。

二是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引导、支持全县有机生产、加工、经营市场主体开展质量追溯,全面跟踪、监管种养基地、投入品、加工信息、产品详情,加强监管,确保全程可追溯,同时,对各镇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对主要板块基地农产品进行不定期检测,三年实现全覆盖。

三是建设有机认证体系。与认证机构合作,在南漳设立认证分中心,从技术指导、资料受理、水土化验、认证流程、证书发放等提供链条式的服务。

四是建设联合服务和执法体系。整合食药、工商、质监、环保、农业、畜牧、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成立南漳县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完善镇区农产品检测基础设施,建立覆盖全县的有机产业检验检测体系。农业、环保、畜牧、食药、工商、质监执法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建立一支业务熟练、专业性强的县镇(区)有机产业执法服务体系。

四、三产融合发展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有机谷慢生活观光线路。沿途布局有机基地和有机(生态)餐厅(农家乐),做到线路与地方景点相结合,供游客游玩、采摘、休闲、体验。

五、实践有机谷+互联网

一是建设有机谷总部:尽快完成中国有机产业服务发展中心(有机谷总部) 建设。建成有机谷展示中心、支持中心、电商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博览中心、创业中心、休闲体验中心七个中心,实现“千兆进驻、全wifi覆盖、全视频监控、全平台操控、全互联网化运营”,承接电商+互联网、机谷观光+互联网、展示中心+互联网工程。

二是推行四个“+”互联网模式:即①电商+互联网,在县城建立中国有机谷电商营运中心,在每个镇区建设一个电商服务站,每个村建设一个电商体验店;②超市+互联网,组织有机谷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加国家商务部每年6月和12月举办的网上农超对接活动以及国内外、省内外有机博览会、农博会、农交会、农展会、食博会等展会,加大宣传对接力度。③有机谷观光+互联网,将有机谷观光线路上的有机谷景点、农家乐等在互联网上展示推介,让人们在互联网上能够查询到“中国有机谷”观光线路、景点、农家乐、购物中心的具体情况,提升有机谷知名度,此外印发有机谷的观光指南,方便游客的观光和出行。④展示中心+互联网,在有机谷总部,建成3600平方米的有机谷展示中心,展示有机谷的生态资源、建设规划、建设成果等,通过线上线下展示有机谷形象和品牌。

为尽快完成上述工作,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做好保障。

一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构建规范、长期、稳定的制度环境,形成“中国有机谷”建设长效机制“硬约束”。

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市场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为“有机谷”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建立筹资融资机制。探索运用市场的办法,以资源换资金、以品牌引资金。

四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筛选一批有国家认证标识、有规模开发成效、有带动示范能力、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先行先试有机农业企业,明确出台重奖政策,支持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中国有机谷”特别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实现对内有引领、可复制,对外可宣传、扩大知名度的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