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7 15:03: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研组现状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怒江地区 演示实验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1调查情况统计
1.1 在演示实验中学生的活动及教师表现的调查
(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你喜欢?
A、看老师演示 B、看其他同学去做 C、自己动手
A 5.00% B 4.00% C 91.00%
(2)在课堂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你在?
A、观察老师的演示 B、参与其中 C、只等实验结论
A 73.00% B 8.50% C 18.50%
(3)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出现过实验现象与相关知识不符的情况吗?
A、偶尔出现 B、几乎没有出现 C、没出现过
A 11.25% B 60.25% C 28.50%
(4)出现上述情况时,老师?
A、简单解释 B、查找原因,重新演示 C、说是仪器故障
A 24.50% B 54.00% C 21.50%
我们可以看出91.00%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愿望非常强烈,不满足于只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物理规律,而是更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去发现物理规律,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他们都只是“观看老师演示”,“等待结果”,只有不到10%的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从中也能够看出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准备、实验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致使从实验现象中得不出预期的物理结论时,找不到出现问题的原因,达不到预期效果。
1.2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调查
(5)初中物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你的物理老师?
A、基本上都做,且方法、仪器与书中基本相同
B、基本上都做,但方法、仪器有些与书中不同
C、只有少部分能做
D、几乎不做
A 73.25% B 8.50% C 14.75% D 3.50%
(6)你的初中物理老师跟你说过实验方法吗?
A、经常说 B、有时说 C、几乎不说
A 57.75% B 26.25% C 16.00%
(7)你的初中物理老师使用过日常物品来做演示实验吗?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从不使用
A 27.75% B 52.75% C 19.50%
从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完成情况比较理想,只有3.50%的教师不做演示实验,大多数的教师都在实验的同时把科学方法也传授给学生,但是只有少数部分教师能利用身边的物品来设计完成实验,而且做实验的方法与书本中不相同。
1.3对学生课外实验情况的调查
(8)你的学校开放过物理实验室吗,准许你们去借实验器材吗?
A、可以去做实验、借器材
B、可以去做实验,器材不准借走
C、既不开放实验室,也不准借器材
A 13.25% B 73.25% C 13.50%
(9)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课外自己动手做过实验吗?
A、经常做 B、偶尔做过 C、从来不做
A 19.50% B 50.25% C 30.25%
通过调查发现物理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学生基本借不到实验器材,学生课外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也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根本没有自己课外做过物理实验。
2调查的结论
2.1学生了解演示实验并知道其重要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64.00%)对于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还是充分的。绝大部分学生(61.00%)认为演示实验教学对于加深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印象和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规律有很大帮助。
2.2学生喜欢演示实验并知其可以帮助掌握物理知识
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很容易被引起很大的兴趣,因为这些知识非常的贴近生活,在身边经常可以看见和感受到物理现象。有83.50%的学生对物理演示实验感兴趣,而仅有11.25%的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就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就会对物理进行钻研,从而进一步掌握物理规律。
2.3演示实验深受学生关注,想自己动手或参与动手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91.00%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不满足只是观看老师做,而是更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去发现未知的物理世界。
3怒江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的原因
(1)教师主体地位。现在部分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学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还是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动,被动的接受知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课堂教学平淡乏味。部分教师的课堂(下转第61页)(上接第34页)平淡,乏味,很少采用情景教学,更有大部分老师根本不做物理实验,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逐渐降低。
(3)学生看不到自身的进步。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又没有能够进行分层教育,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成绩一日不如一日,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的主动性逐渐降低。
(4)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在所接受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积极主动方面的机会很少,部分学生害羞,不敢主动参与到和教师的合作交流中去。
4 基于怒江地区物理教学自己的一些观点
4.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可以“动手做”的验证性实验
演示实验的功能多限于实验现象的展示,忽略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缺少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将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可以动手做的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中来,可以让学生独立操作,或是教师学生一起实验,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
4.2将“想想做做”的小实验改成学生可以“动手做”的探究性实验
将课本上的部分“想想做做”的实验加以修改,变为学生可以“动手做” 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在讲解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后让学生熟悉及学会简单操作,增加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如在讲授升华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不要按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而是增设问题:请大家猜想一下碘蒸汽是固态的碘变为气态的碘?还是固态的碘,先变为液态的碘,然后再变为气态的呢?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提供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4.3将部分抽象概念、规律内容增加为学生可以“动手做”的探索性实验
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大多是比较直观、感性的,但也有些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等是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排出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应用逻辑推理,由想象思维塑造出理想过程,经过舆论、判断,得出理想条件下科学规律的过程。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完善的初中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但是这些规律虽然比较抽象,但是还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以此为突破口,将这些可行性的实验安排在课堂中穿行,变身为学生可以“动手做”的探索活动,让学生从实验中自己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也就是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效果会好得多。
早在2000年城乡合并之时,永阳镇中心小学师资严重缺乏,尤其是缺乏音、体、美、科等各门学科的专职教师。当时学校下辖10所村小,各校的师资配备是这样的:
注:英语0.5人系一个老师跑教两所小学。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就是中心校本部除了语文、数学以外,其它学科专职教师也聊聊无几,各个村小几乎没有,各校的教研组建设是除了语文、数学分设教研组外,把剩下所有学科捆绑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大的教研组――综合组。据悉,到目前为止,还是有为数很多的乡镇中心校仍然采取这样的教研组建设模式。这种把所有学科捆绑在一起建立大教研组的建设模式,根本无法开展学科专题教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科的发展。
二、我们的解决措施
城乡合并之后,特别是200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村小合并的步伐加快,村小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现代化工程的建设,各校设施也越来越好,各校在专职教师的配备上也越来越重视,专职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截止2004年9月,我镇村小分布及教师配备情况如下:
针对这种现状,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我镇于2004年9月组建了除语文、数学外各学科镇级大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活动,诸如两课一讲(教材培训)、录像评议(一课一研)、师徒会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单元整合)等。每次活动都能做到三定,即确定专题(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师(授课、开设讲座的教师人选)、确定场地(在哪所小学开展活动)。
三、我们的收获
这种把全镇各学科教师抱团组合在一起,建立镇级单科性大教研组的建设模式,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给我镇的各学科教学、教研带来新的生机。短短几年,在这种教研组建设模式的推动下,我镇各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我们的小试牛刀,也收到了些许的丰收喜悦。
1.师徒结对,青蓝共进
为了使青年教师能更好地发展自我,W校从2003年起在各个学科实施了青蓝工程。以市、县优秀教师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来促进青年教师在学科教学、教研上的快速、优质地提升自身素养,从而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利用“师徒同课异构”这种会课方式,在教学上可以很好地指导青年教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研上则可以通过“比、议、选、改、精”的方式来达到快速、优质地提升自身素养的目的。
2.以点带面,辐射帮扶
近几年来,中心校的名特优教师每学期都要承担镇级教研活动中的授课和教材培训任务,指导村小专职教师的课前备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等,从而发挥中心校的辐射、帮扶作用。先后多次以与本县和凤小学结对帮扶共建模式、与江宁区科学园小学开展“手拉手学科教研”活动模式,进行学科教研组建设。先后多次承担了县级新教材培训中的公开课教学任务,每一次接受任务,教研组都认真研讨、积极准备,每一次的活动效果都很明显,受到了全县、全镇及兄弟区县教师们的好评。
3.情景再现,录像评议
为了能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学校购置了摄像机,把教师的课堂真实地记录下来,在教研的时候再呈现于教师们的面前。学科教研中充分利用了这一先进技术,对教师的教研课、平常课进行了摄制,逐一进行评议、研讨。这样,教师就会从多方面、全方位进行切中要害的评议。执教者也能看到自己的课堂,分析自我教学的得与失,从而大大地提升教师的教材理解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
4.课内指导,课外延伸
教研组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组织。对一个学校而言,教研组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教研组文化建设就是依据教研组的特点,打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形成有特色的教研体系。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此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为什么要进行教研组文化建设
我们学校是济南市一所普通的小学,每学期,老师们所教课程会有所调整,可能是年级的调整,也可能是跨学科调整。以学校综合组为例,人员组成:专科教师、兼课教师16人。学科组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现状分析:专职教师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比较强。对教材的理解、重难点的把握准确细致。兼职教师,大多是主科教师,经验丰富,责任感强,“对学生抓得比较严”。综合组教研优势:人数多,涉及学科多。大多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有利于学科借鉴、整合。不足:目前,主科教师,大多有“重主科、轻副科”的思想。导致兼职教师在综合学科的教学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少。
老师们面对新课程如何尽快把握教材?面对新学生如何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这有赖于教研组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教研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有效课堂,以“实施优质教研,促进师生发展。”
三、怎样进行教研组文化建设
(一)明确教研组的作用
我是我校综合组教研组长,在充分取得大家的共识基础上,提出以“学习合作借鉴发展”为指南,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供支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推动力。
(二)教学常规管理
1.落实备课要求,提高备课的质量。以有效备课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第一次备课,依据教学目标,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步骤,运用独到的方法,突破重、难点;第二次备课,是对第一次备课的补充和强化。前期教学的反思,实际出现的问题等等对备课做出调整、补充、完善;课后反思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老师们对每节课的得与失进行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积累丰富,探索教育规律。
2.落实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听课中要有评课,坚持听课后的效果监测。
3.日常管理制度化。备课二周检查一次,每学期一次备课展评;听课评课每学期20~25节;每学期进行1~2次教学质量监测和分析。
(三)保证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1.制定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开学初,教师们务必坐在一起,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对教研时间、地点、形式做出合理安排。保证教研活动有序开展,每次教研活动都有主题,着力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教研思路: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要研究活动,对经验教学进行提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配,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课堂教学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工作目标:建设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优秀教师团队,有效发挥综合组的优势,努力做到目标清晰化,过程措施精细化,成果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功能,提高学科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发挥各学科特点,有个性有特色地开展工作,争创亮点,达到效果最大化。把教研组建设成为规范化、个性化的教研组。
4.培养目标:“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在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重教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乐学善学,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四)主要措施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标,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撰写学习体会,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学习能力。
2.组织教师认真拟定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站在不同学科的角度,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歧视压制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
3.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4.上好一堂优质课活动。力求体现学科新课程理念,体现每个环节有效的教与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
5.校本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6.备课展评,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综合组文化建设的成效
按照校长室的工作计划和要求,本学期教导处的各项工作除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外,便是要突出我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个“时”就是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大调整的时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危机感,就是我校的教育教学态势也处在上升的时期。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也在于要巩固上学期出现的良好的势头,抓住机遇,落实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防止大幅度的波动状况。
根据校情,结合本教导处的工作实力,本学期的教导处工作侧重在管理上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点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水平。
教研组长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保障,是达到理想教育教学效果的参谋部。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实效的来源在于教研组,但真正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解决多年来教研组工作的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研组长每学期的“管理目标及对策”和述职制度的建立。
(1)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要对各自的组室在上学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性分析,提出本组在教育教学上的理念和解决的问题方法、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特点和不足,及如何发挥他们的潜在的能动性。
(2)根据本组室的教学实际,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提出本组室、本学科的教学管理目标。
(3)在分析本组室实际困难的同时,具体要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的依据,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4)教研组长在每学期结束时,要及时对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其它组室进行陈述流。
2.教研活动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每一个备课组,加强对基层备课组的监督与指导工作。备课组、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中要力求解决一、二个存在的问题。
3.教研组长的教学常规管理。
(1)为加强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备课活动,教导处对每个备课组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教案检查;各备课组的教案在学期结束前要整理成册,作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2)按照教导处工作的要求,各教研组长要对组室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检查。重点检查教师在分层递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
4.每学期选送一、二名教师参加校级教学研讨公开课。对教学研究课的推选人、开课情况,教研组长要向教导处书面汇报本课时的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教师的教学特长等等。
5.根据各教研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落实一次学生活动。本学期的教导处检查的重点是英语学科的学生活动。
二、分层递进、管理目标。
从近几年来本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分层递进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能基本符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但在分层递进的教学中,有一个突破口的问题我们一直未能实现较好地解决,这就是分层递进的目标。从今年起,我们将以02学年的毕业生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提出:
1.考试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要控制在15%~20%之间(语文学科不在其列)。各教研组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为实现这个目标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各教研组要制定出分阶段的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作为学校的考核,原则上以2年为一个时间段,各班的控制人数只能下降,不能超越。
2.考核学科:各班不合格人数应控制在10%以下。在确保各班合格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凡超过50%以上优秀率的班级任课教师,教导处将提请校长室给与适当的荣誉和奖励。
3.学生的作业要分层。
我们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就是抓好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本学期,我们教导处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学生作业布置、完成、批改、反馈这四个环节。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真正考虑学生能否独立完成,能否保质完成,是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1)各考试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下层面学生的学习,每次作业布置,要尽可能地分成两套。学校鼓励教师精选作业题、自己设计作业题,确保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教师布置作业要尽量合理、科学,不要满堂灌、大容量的单纯练习。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做到分层批改,根据各层面不同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正批改作业的标准。
(3)为达成以上的分层作业的要求,教导处将每二周一次对课任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作业质量、作业数量、批改质量、学生完成、订正情况。
4.部分学生培优的问题。
(1)教导处要求各课任教师要重视对少数优良学生的培优工作。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外指导。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班级优良学生进行提高、补习,使少数优良学生的队伍能逐渐扩大,以期达到弘扬班风、学风,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之目的。
(2)提高少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关键在于给这些学生什么样的作业,怎样给与作业?各位教师要注重合理、科学地安排补习时间,适当提高优良学生的作业难度。
三、教导处的常规工作。
1.加强对教导处的内部管理。教导处的全体同仁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做到内部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2.加强对“十室”的管理。教导处要求管理人员要经得起常规的检查,做到平时与检查一个样。
3.做好每学期的教学内务工作。文明组室的建设必须达到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
上学期我们在开展季节、节日主题的主题活动中,认真总结了教研工作中的不足点,通过了一系列实践的研讨、反馈、总结,取得了一定进展,教师们的教育观、教研观有了新的认识。周日计划逐步完善,每天都进行活动后的反思记录,但存在个体差异较大,反思内容常停留在表面,效果不显著。教师们的水平不同,有的不是幼师专业,有时不知如何结合和实施教材,在选课上存在一定问题。从环境创设方面分析,教师对“纲要”的理解还是比较缺乏,环境创设没有真正体现为孩子服务,孩子自主参与性不够。教研组活动虽保证学习时间,但教师参与不强,学习、讨论氛围不热,教师本身不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体意识不强,自我反思、自我钻研缺乏。
二、指导思想:
根据园务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绳,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集体备课、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突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的精神和理念,使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逐步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1、深入学习教材,转变新的教材观,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义,积极实践教材。
2、利用多渠道的学习“纲要”的精神,结合旗教研室“创新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开展“每师一课”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研组在研究、实践教材的基础上,开展说教材评比活动,从而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
3、继续采用案例引导、对话讨论、引导探索、设疑问答、参与式培训方法进行有目的学习研讨。
4、创设外出、观摩学习机会,传达新信息,扩大新经验,提高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
(二)加强专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领会课程理念,积极探索,乐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
1、开展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评比,提高本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并组织案例评比活动。
2、区域活动以常规工作有序开展,并积极创设活动环境,有目的的投放区域材料,中途进行材料评比。
(三)重视检查反馈及时提高保教质量
1、以幼儿园各项活动计划为主线,进行有效检查。加强考核力度,注重活动效益。
2、经常进行日常工作、记录的检查,便于交流和学习。
认真贯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6]29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力度,以每个残疾儿童的充分发展为本,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开创我校特殊教育的新局面。
二、现状分析
本学年,我校有1名学生申请随班就读。姓名王轩,现就读三年级2班,本市本区户籍,为智力障碍学生。该生性格活泼,喜欢交流。对于学习困难很大,知识与技能与同龄学生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家长很疼爱自己的孩子,能很好地配合学校老师做好该生的教育工作。
本学年,任教该随班就读生的语、数、英三位老师都属于首次尝试随班就读教学工作,对于随班就读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课堂教学以及其它注意事项都很陌生。因此,学校要加紧对以上教师的培训指导。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要求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
1、开展本校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注重教学方法的推广,注意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成功案例的积累,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研讨中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天天都有长进。
2、及早、及时抓紧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工作。开学第二周召开随班就读教师会议,对随班就读的常规工作进行指导,让教师明确教学“五环节”同样针对随班就读学生。教导处会定时听课,定时检查备课、学生作业、个别辅导以及个别化教学计划。本学期还结合区教研室的计划,进行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评比活动。
3、继续强化教学研讨。本学期,教研活动做到三定:定时间,双周一下午三点;定地点,第二会议室;定主题,要求教研组长计划好每次活动的主要研讨内容。通过以上举措,使得教研活动更规范,质量更高效。
(二)立足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随班就读师资的质量正日益影响着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为此,本学期本教研组将结合区康复中心徐娟老师的随访,认真开展校级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工作,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常规工作、特教技能的培训。另外,学校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区随班就读240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特教工作。
(三)立足家校互动,为特殊家庭提供特殊教育帮助。
随班就读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是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家长是影响随班就读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是否能配合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直接影响随班就读工作的成败。学校落实以随班就读学生班主任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小组,每月定期上门家访,指导家长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学科类知识的辅导。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以鼓励,关爱为主,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四)立足常规工作,促使随班就读工作稳定有序。
1、个别教育计划是随班就读学生受益的保证。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显得十分重要。教研组要求每位随班就读教师都应根据班级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该生的特点,为他制定周密的计划。另外教师的备课要从随班就读学生实际出发,降低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耐心,教学反思要及时,每学期还要有1~2篇案例的积累。
2、学习伙伴是随班就读学生的最佳支持。随班就读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以各种形式帮助随班就读生,请好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结对。随班就读教师要教育引导全班同学,着重挑选一位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乐于助人、学习较好的同学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成为互助好伙伴。
二、现状分析:
高考一本上线去年是120人,二本军检线上线是340人,实际录取约1000人。无论从最高分还是上线人数,今年高考成绩均低于去年。
中考单科平均成绩全市语文第七,英语、历史、生物平均成绩第九,其余五科均第八。500分以上全县一百余名,而单县是我县的约7倍,巨野是我县的3倍。
中小学学情调查考试,及格率偏低,更有小学
一、二年级语文、数学竟得几分。
我县的基础教育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导致基础教育质量逐年下滑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种原因:
1.学校管理层理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敬业精神不强,工作被动,工作热情没被激活。
2.教师队伍:由于前几年大环境的影响,进入教师队伍人员混杂,导致文化水平低,大量存在错教、乱教的现象,儿童的启蒙教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教师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福利待遇低,学校经济捉襟见肘,举步维坚艰,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4.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中、小学管理者干好干差一个样,评价机制不健全,因此学校领导不能优胜劣汰,教师意见大,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措施建议:
1.整顿中、小学领导班子,使教学能力强,富有责任心,具有敬业精神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走向领导岗位。学校领导层知识化、专业化。高素质的领导才能带出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政令畅通,才能给成武教育带来生机。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①盘活教育资源,实行聘任制
一中、二中、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是我县条件较好的学校,是优秀的教师向往的的地方。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公开招聘使县直中学的敬业精神不强的教师和乡镇的优秀教师流动起来。既解决了县直中小学教师优秀师资匮乏的问题,又解决了象城关等乡镇大批优秀教师闲置的问题。
②建立健全中、小学教研组织
全县中小学都要建立中心教研组,加强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心教研组的组长、副组长都有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兼职。负责组织一线教师的听课培训、优质科推选、教材的集体备课,加强校本研究。
③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研室负责制定全县教师的培训计划。各科教研员负责培训本科教师。
培训方法:
实行执教教师发放教师课堂教学合格证制度:通过高考、中考、小学毕业会考、期末学情调考成绩分析,教学基本功考试,家长评教活动三个方面评价一个教师,合格的发放课堂教学合格证,利用寒暑假进行提高培训,不合格的进行离岗基础培训。
培训内容:
基层培训包括“三字一画”通用基本功,教材知识点,教材教法等。
提高培训包括:新教学理念的学习,教学法的研究,教材的集体备课,校本教材的编制和使用;名师示范课。
建议成立教师培训基地(七中),教研室和培训基地合二为一,师资主要是教研员和聘请的优秀退休教师。
④建立评价学校和教师的长效机制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与工业区毗邻。生源大多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性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上其父母工作的不稳定性、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学习问题。一旦学习成绩变差,学生“破罐子破摔”现象较为严重,以至于越到高年级后20%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上喜欢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鉴于这样的现状,我校进行了“教师团队展课,探索‘学为中心’的生本课堂”的实践。
二、什么是教师团队展课
1994年,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师团队作为一个特殊的团队,主要是出于教学原因而组成的,它可以是一个备课组或教研组,也可以是一个年级组。所谓团队展课,就是在一个组内,各成员根据主题、目标要求及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分别担任教学设计、说课、上课、评课、组织总结等不同角色,最终向大家展示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在整个过程中,组内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成为一个团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探索的过程
(一)确定备课模式,轮番培训
要进行备课改革,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改变原来的备课模式。为了探索有效的备课模式,我们安排了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等。各种培训让所有教师认识到了备课改革的重要性。最后,我们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对备课模式进行了重新设置,即在传统备课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加法和减法,重点突出备教学起点、备教学重难点、备课堂兴趣点等三块内容,而对其他的教学设计环节则进行弱化处理。
(二)具体实施
团队展课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备课模式的改变,意味着教师要改变长期以来养成的备课习惯,花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教师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刚开始时,备课组内的教师都是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虽然经过很多培训,在备课上也花了很多时间,但因为没有具体的备课标准和模板,走了很多弯路,效果也不太好。
2.第二阶段
有了第一阶段的摸索,各备课组之间通过教研组活动互相探讨,互相切磋,最终确定了适合本组的有效备课模板,改革的效果开始显现。在这一过程中,教研员的长期在校蹲点指导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3.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探索的基础上,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团队展课等方式进行团队合作,减轻教师的负担。以一个备课组四位教师为例,通过分工,一个学期每位教师只要备好四分之一的课就可以了,这样花在每节课的备课时间更长,备课质量比以前自然要好。此外,组内每位教师互相监督,想要分享别人的成果,自己必须付出同等的努力,而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得到他人的赞同,也会产生一定的自我成就感。
四、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推动备课组的团队发展
团队的精髓是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进步,团队展课推动了备课组的发展。
团队的每个成员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任务,但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学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学生引领学习的方向。有了这个核心的理念,备课就不会出现方向偏移。
在备课组内,各成员根据主题、目标要求及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分别担任教学设计、上课、评课、组织总结等不同角色。在研磨过程中,组内运用“沙龙教研”的方式,围绕学生起点、重点、难点等展开讨论,包括学生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小组活动的学习的指导、如何在难点上给学生以点拨等。在研磨的基础上,备课组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不断改进方案,直至方案定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与团队共同进步。
此外,在研磨的过程中,组内必然有争论,有分歧,但出现问题相互不推诿,对每一个环节教学后的反思与讨论,大家都站在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在争论和充分沟通中,团队的合作能力、教研能力得以提高,氛围也变得更加融洽。
(二)促进师生发展
对教师来说,从最初的备课到几度磨课改课,再到最后的正式展示,备课理念在逐渐发生改变,能真正体会到如何才能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教学,体会到“学为中心”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好处。通过团队展课,教师的理论修养也得到了提升。在教学上,教师逐渐懂得: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去突破重难点,尤其是重难点突破环节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需要仔细斟酌;如何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改编和取舍,来达到更加有效的目的。此外,团队展课活动还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长处。
对学生来说,课堂参与更多了,交流氛围也更浓了,尤其是后进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了。这对缩小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促进学生互帮互助互学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五、团队展课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在团队展课中,教师能够从试教者提供的多种教法中认真思考并选择适合学生的一种。因为有了可比性、选择性,就更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在每次试课后,学生总是感慨课堂时间过得太快。课后调查也显示了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观察、动手、合作、交流。
(二)有利于教师细致思考学生的学
教材呈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以前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而对学生怎么学思考得较少。团队展课则围绕着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导,设置恰当的目标,从而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始终导有方向、学有目标。
(三)有利于团队整体教研能力的提高
在团队展课中,教师要认真仔细倾听同伴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的想法,谦虚地接受大家的不同见解,然后以“学为中心”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修改、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层面,谈自己的个人意见,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摈弃评课过程中只讲好话、少提缺点的不良习惯,从而提升教研能力。
六、几点思考
一是对规模较大的学校来说,团队展课做起来会比较容易,而对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因为一个备课组人数较少,可以由不同年级段的教师组成团队进行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