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7 15:03: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48-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一系列诸如“三观主义教育”、择业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等焦点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强化自我约束能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各种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帮助同学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确立奋斗目标,使大学生能尽快的实现其期望目标。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只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认清国内国外的发展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与信念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思想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跟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以人为本”,以大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问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渗透性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指导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大学生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弥补了在平常教学中所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而进一步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
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新生入学就应开展有针对性地专业教育,特别是着重于职业生涯剖析和自我定位;随着年龄增长,在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及能力的基础上,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巩固专业知识;毕业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教育,通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诊断,灵活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补充性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学习,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专业技能、学习、思考能力和各种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能真正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事业做好规划。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用平常心客观地看待问题。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对大学生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培养和锻炼他们,帮他们纠正错误思想,指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案。因而,两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的共同成长。
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状况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状况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目前,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再加上受所学专业的限制,选择专业的途径仅限于亲戚介绍、老师推荐、校外宣传等途径,导致忽视甚至不了解其他专业,整体知识面窄,选择职业的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同时还受到“铁饭碗”思想的影响,毕业生只是把初次就业看成是跳板,最终会加入考公务员的行列中,他们注重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理想价值,过分追求物质利益,把金钱、职位的高低作为首选考虑条件,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工作。
在校期间,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专业测试,导致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么高估自己,忽视自己的缺点,要么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容易使学生做出错误选择,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大学生要结合自身能力、爱好特点确定职业目标。
(二)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也没有配套的教材,导致职业规划专业化程度较低。再加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没有进行系统培训,在教学中缺乏创新,仅凭经验,分析问题仅能停留在表面,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所适从。大学生主观排斥这种教育模式。
2.缺少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步伐加快,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再加上大部分就业指导老师专业化水平有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指导过程中制约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加之,高校普遍缺乏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就业指导专业队伍,使之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学以致用。
3.大学生对自身优劣势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较低,有较严重的自卑自负心理,缺乏对自己全面客观的评价,导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出现学习热情不高、进取心不强,往往热衷于恋爱、沉迷于网络,很难从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知识面窄,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出现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自我评价及择业方面等不良状况,可以通过三个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的教育
新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因此,首先在内容上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了解当前就业状况,及时调整其职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指导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找准学习目标和方向,打好基础,提高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根据自身优劣势确立职业方向,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工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沟通中达成共识,从而提升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在方法上一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学校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参与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中;二要注重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及榜样教育的力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强化内部沟通交流,既达到教育目的,又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个体需求。通过校友先进事迹和学生先进事迹榜样教育学生,采取现身说法的形式,以他们亲身经历教育大学生,给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三要会大学生构建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起点。
2.专业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职业匹配的教育
专业学习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整个大学阶段,应帮助大学生逐步建立起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择业心理等职业素养结构。
首先在内容上引导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不断完善自我和更新知识结构,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通过分析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西部、基层去工作。
在方法上,一要更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通过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形象生动,还可通过名师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挖掘发展潜力。二要通过开展各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参与到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及教学的设计,既能使同学提高上课兴趣的同时使自己的思维、处事、技能等能力得到相应提高。三要借助网络平台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塑造大学生心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修养,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路线,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实现人职匹配打下良好地基础。
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否顺利进行。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专业组织建设、专业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支持来吸引其投身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具体做法一方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以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为兼职人员,对他们进行专门、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并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不定期邀请校内外职业规划专家、学者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提供优秀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3.毕业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道德观教育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能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选择合适的职业。
首先在思想上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向先进人物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科学文化知识和修养水平,学会进行自我反思,在磨炼中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并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其次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1)依靠传统文化,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在就业制度上,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2)高校应建设完善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育内容。其次,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进行择业观教育、知识技能、职业准备教育。使大学生在教育中不断树立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以积极地心态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在教育形式,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网络等途径,传播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对相关学科的整合,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处理好价值冲突问题,形成积极、健康、高尚的职业价值观;(3)对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家长既要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子女良好的自强、自理等心理品质,还要加强对子女的诚信教育,在工作中要爱岗敬业,要讲诚信,并对他们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最后在方法上通过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各种就业方法和技巧,让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外通过主题讲座、报告会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就业思路。通过完善的职业测评体系,在给学生提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基础上,及时与用人单位主动沟通,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在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落实、完善,必须有组织制度上的保证。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配备足够数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并进行适当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专业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此外,要高度重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责任落实到个人考核体制。
2.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利用现代教育设备,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些课程要重点突出职业心理、职业理想、爱国教育等,并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在服务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大学生个人信息资料库,通过建立个人职业指导档案,把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个人信息汇总,既方便老师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又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倾向测试及在学生与企业之间搭建互动平台,以便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学生找到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员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工作
班主任和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细致地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力量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控力,学会面对失败在挫折中积累力量。专业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在工作中应多关心学生身心、职业的发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7.38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只教会学生就业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昏昏欲睡,而两者的结合教学既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课落地生根更接地气,也能够给职业生涯规划课赋予思想的内涵,为大学生的就业指明了方向。
1.两者教育的主体相同
由于每所高职院校教学安排的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两门课程开设的学期、教学课时数可能有所不同,但由于这两门都是必修课,所以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将参加学习,两门课的教师在教学时所面对的学生是相同的。
2.两者教育的目的相同
党的教育事业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充分就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所以,这两门课程的教育目的殊途同归。
3.两者教育的内容相通、作用相补
思想政治教育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具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献身精神,使大学生成为时代需要的在政治素质、思想觉悟、敬业精神、责任心、品德修养上都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从教师、教学设备及“三个课堂”等方面入手:
1.教师的专业化和专家化:要把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化的教师放在首位,采取如深造、送培、访问学者、挂职、社会实践、外聘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充实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同时,创造机会让专业化的教师多到社会上进行教学体验与教学实践,丰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水平,并多参加院级、省部级及国家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给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切实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使自己尽快成为一个专家化的教师。
2.教学设备的配备可以多媒体化:高职院校应该尽可能的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配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慕课”“ 微课”“微视频”等进行教学工作。
3.“第一课堂”: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上课前要熟读教材,融会贯通,认真备课,使两门课的内容能够有机结合。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获。
4.“第二课堂”:高职院校要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路径,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宿舍、学生班集体等学生活动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模拟招聘现场,提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让学生挥洒激情、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展示才艺。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锤炼思想、提升素质、增长才干,这既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也能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有效的锻炼。
5.“第三课堂”:社会是一个大课堂,高职院校应该让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如安排W生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培训实习、顶岗实习;安排大学生们到社区、到基层去锻炼,进行“三下乡”活动,来了解社会,贴近基层;安排大学生们经常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公德心等等,通过“第三课堂”的锻炼,可以让大学生们更加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可以更接地气,纯净心灵,受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不足之处
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时间不长,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所以,在两门课的结合教学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国家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以引导青少年从小了解有关职业发展的个人兴趣及潜能,提高升学与就业选择的主动意识和科学态度,为未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2.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是必修课,但大都是以大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而300左右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也难免顾此失彼,教学效果较差。
3.授课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老师不是专业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学生不愿意听讲,教学效果不好。
4.教师的上课方法较为单一、落后,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气氛较为沉闷,教师上课前没有提问,上完课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也没有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学生下课就忘了。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是“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选择。新疆高职院校应该在关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上多下功夫,摸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受到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林致,张旭翔.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拓展[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55
【2】温九祥.地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培养对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作者介绍:
1.粟 萍(1965-)女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籍贯:湖南研究 方向: 职业教育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张,大学生教育由特色精英人才的培养,逐渐转为了大众化培养的方式。由于竞争的激烈,为了促进就业,各高校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就业。但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其方向主要大多在教育学、管理学学科领域,学科视角具有片面性。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职业规划显出形式化的特点,出现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使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两者在融合上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将两者的有效融合,不但需要明确的目标及清晰的认识,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予以创新思路,使融合方式多样化,同时有效加强融合的队伍建设。由于在融合内容上缺乏针对性,通过政治理论、就业指导课等形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所阐述的职业观念、职业规划前景具有共性。因为出版物出版时间的限制,其中信息缺乏时效性。不能够针对如今大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为贴近实际,不具有针对性。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电视等综合媒体的作用。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内化到大学生自身的行为中,使其树立较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实施融合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教育队伍建设需要多学科背景的人才且拥有相关资质。而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队伍组成人员多为思政教育,专业单一,其职业化能力欠缺。再加上平时就业工作压力大,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生涯教育的机会较少,不能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对策
(一)以职业生涯为依托,社会实践是促进二者融合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使理论得到升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理论修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以便顺利的适应社会。因此,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就业做准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要体现。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从大一新生入学时开始。满怀希望,带着梦想,他们步入了大学校园。高校应在此时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人生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使得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有一个学习、努力的目标。如果到了毕业时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到了大二、大三阶段可以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校园自主创业、大学生支农支教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到与专业相关单位实习,见习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大四阶段应对毕业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开展就业讲座与论坛,多方位的促进大学生就业。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现实和就业形势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大学生仍然处于逐渐成熟的过程,对职场世界的认识,决定了其职场决策与行动的成功与否。
(二)职业测评与综合评价两方面的融合
评价一名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标准,需要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全方位进行考查。特别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的评估。一方面考查其对知识体系、基本理论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要看其是否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
实践中,新的高校衡量职业生涯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是就业率的高低。并将其作为职业测评的方式之一。但职业测评的最初目的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兴趣能力、职业意识、较强的社交能力,调整自我预期,从而使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考查,亦需用综合的评价体系。而不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其评价的唯一标准。应从公益活动、社团活动、政治活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价,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结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保障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作为知识、思想、理念的传播者,作为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既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教育成果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李 军(1982-),男,四川广元人,硕士,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已有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了解,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特别是综合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发表的有关该论题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势和趋向。研究分析表明:该命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5-0068-05
当前,高校已日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突破障碍,开发潜能,自我实现,更是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单薄,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够,职业规划能力差,职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本文拟在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情况,并提出这一研究的走势和趋向。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及理论工作者们一直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简介
目前专门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尚属空白。不少学者对这一课题作过零星的探索,如学校部等编著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涉及到就业与职业理想等[1];曲振国等编著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谈到大学生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对职业观念、现代职业精神进行了专章论述[2];刘建新、费毓芳主编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中也提道:“高校就业指导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培养学生创业和敬业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3]这些论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从已公开的学位论文来看,相关硕士学位论文目前只有3篇,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杨德才副教授指导的赵敏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7),武汉科技大学张继才教授指导的万杭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2009),河南大学施昌海教授指导的李士营的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2009)。
期刊论文方面,笔者以“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上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全部文献进行精确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47篇。从时间上看,相关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之前,相关论文几乎没有,2003-2008年共有十余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此阶段已逐渐得到重视,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足够关注;而在2009、2010年,相关文献突增,超过之前期刊论文数量总和,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重视并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探讨状况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者关系的探讨是一大主题。综合文献来看,主要有两类观点。
1.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存在内在契合之处
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有:李士营在硕士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育人目标同向、育人功效同效、育人内容同质”[4]13-14;任凤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中提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之处表现在“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和教育内容的互通性”[5]。陈春一、高培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中认为,两者关联性表现在“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教育内容上的交错性和教育作用上的互补性”[6]。屈善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在“对象的一致性、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互通性和作用的互补性”四个方面具有契合点[7]。闫礼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的关联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和教育导向的社会性”[8]。这些文献实质上都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基础。
还有学者论述到了两者之间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万杭硕士学位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提到,两者之间结合之所以必要,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实施”[9]8-9。关于两者结合的意义,万杭认为,“有助于大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9]11-12。任凤彩认为,两者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是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理想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5]。屈善孝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内容、目标、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
关于两者结合的原则,万杭认为,要“遵循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教育的系统化和个性化三个原则”[9]19-20;关于两者结合的对策或途径,万杭提出,要“更新教育主体观念,调动教育客体积极性,更新教育介体,挖掘社会资源,扩展教育环体”[9]20-25。任凤彩提出,“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发挥好理想、信念教育的统领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5]。
2.两者之间互为载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两者都是研究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可以互为载体”[9]15。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促进作用。如赵敏的硕士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10]13。陈春一、高培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使得学生较好认识自我、较好导向正确的目标、较好开发潜力、较好改善师生关系”[6]。闫礼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8]。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黄炳辉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中认为,“职业生涯设计使高校思想教育的目标明晰化,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具体化,需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方法多元化”[11]。无独有偶,张志萍等在《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文中也主要“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改进方式等方面阐述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当前学术界已经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凸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已经超越了过去单纯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技术性的工具范畴;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途径和手段,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实效,更具有时代性,更能被广大青年学生接受。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探讨状况
从既有的文献中看,不少学者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所研究和论述。如赵敏在《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道:“大学生自身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价值取向偏颇、自我认识不清、生涯目标模糊、职业素质欠佳的问题”[10]13。李士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提到,大学生自身在选择职业、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淡薄、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充分,实践能力缺乏;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体系;缺乏专业和针对性的测评工具;缺乏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4]20-22。屈善孝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需求日趋多样,价值观念更加多样化,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同时,大学生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够,职业能力不强,目标定位模糊等问题[7]。任凤彩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中提到,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艰苦奋斗意志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缺乏、诚信缺乏以及社会责任感淡薄等不良现象,这种现象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职业精神、职业理念亟待完善和提高[5]。田必琴在《浅议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提道:“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在理想的云端漂浮,教育效果备受质疑。”[13]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主要文献有三篇:闫礼芝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和《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中,通过实证调查、SPSS统计分析与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学生自入校即开始实施生涯教育、生涯规划制定、指导督促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吴惠、王雷华在《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中,也经过数据分析,论述了“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整体认识、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期望和职业选择地域”[14]。
从上面论述所见,历经十年萌芽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已经有一定进展,学者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当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研究既缺乏专门论述,也缺乏个案研究,实证研究也较少;同时,因为研究者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等情况不甚了解,对大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探讨状况
当前,理论界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所提出的对策思考也有一些研究。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赵敏学位论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的系统对策主要包括:“一是认为应该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毕业阶段前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针对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和毕业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拓宽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体系,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深度思想问题,努力构建新的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教学体系和服务体系;三是系统整合,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10]iii宁曼荣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运用初探》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一是认识层面上加大宣传形成共识,二是制度层面上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三是方法层面要加强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四是实践层面要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15]吴惠、王雷华认为,要正确引导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要做到:“深化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认识;关注易受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的学生群体;重视媒体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宣传作用;发挥新社会阶层校友的示范作用。”[14]
也有学者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全员化角度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李士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目标及实施方案进行了阐释;将大学生四年划分为新生阶段、专业学习阶段、毕业阶段,详细论述了每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案。对于全员化研究,李士营提出:“要加强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要建立新型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要充分挖掘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作用;要强化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4]39-45
以上关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研究,不少学者都能各抒己见,既有宏观上的总体研究,也有微观视角的具体展开,较好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但这些研究仍然不够,在对策探讨的创新及深入方面,势头不足,还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多元需求;同时,不少学者提出的对策较为宏观笼统,实际可操作的研究相对缺乏。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学术界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展开的这些研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领域有了进一步拓展,也深化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及规律把握。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一)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所出理论成果参差不齐,有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理清。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实施主体、教育策略、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不够系统。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立性,但其内涵和外延至今尚无明确界定,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的混用,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功能论述等也较为笼统。
(二)研究视野较为狭窄
当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主要是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围绕教育要素而展开,存在视角单一、人云亦云等问题。实际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需要借鉴人才学、伦理学等学科理论来充实。比如,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高校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运用文献分析法,更多地停留在一般的描述性、定性的分析研究,定量的实证研究较少。从检索文献来看,仅有闫礼芝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生涯规划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以及吴惠、王雷华的《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等三篇期刊论文运用了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一)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研究尚需深入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我们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人才资源开发理论体系中去思考,开发个体潜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基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系统研究,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在历史考察、过程及规律探讨、环境优化、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二)拓宽该论题的研究领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存在大量未经触及和深入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索。例如,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如医学类、师范类、公安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可以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等进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114.
[2] 曲振国,杨文婷,陈子文,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74-191.
[3] 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15.
[4] 李士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5] 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70.
[6] 陈春一,高培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77-78.
[7] 屈善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97-99.
[8] 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62-63.
[9] 万杭.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结合[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
[10] 赵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11] 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教育评论,2005(2):33-36.
[12] 张志萍,吕建秋,刘智强.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8):54-55.
[13] 田必琴.浅议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25-26.
【关键词】 学业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途径
大学生学业规划,就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现状,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立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和实施方案。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
一、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特点及原则
大学生学业规划具有独特性、可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独特性是指每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所制定的学业规划富含个人特色;可持续性是指大学生学业规划并非一旦制定不可更改,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系统性是指大学生学业规划内含着其他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
学业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坚持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阶段目标和实行方案;同时应预见到在实施中会遇到的问题,并据此修正规划方案。其次,无论目标做出怎样调整,都应把最优化放到第一位,制定优化组合方案。最后,学业规划既要抓住学生发展遇到的共性问题,又要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使不同个体的先天禀赋和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首先,学业规划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学生要从各方面深入了解自我,分析自我,然后确定发展目标。学业规划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业规划平台,构建了全员育人的指导机制,实现了学生发展和师德建设的双赢。
其次,学业规划是建立健全师生、朋辈、自我交流的重要平台。针对学业规划工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产生育人实效,这都需要对工作成果进行有效评估,而要实现评估目的,关键是要构建学业规划反馈机制。在反馈环节中,学生可以与老师、朋友和自我进行交流,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准确定位,准确规划。同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对大学生的鞭策,通过努力实现学业规划中的每一个具体目标,学生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成就感,促进思想方式及心态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学业规划又为大学生提供了完成学业的宏观蓝图,使大学生对自己学业的实现过程有了清晰透彻的认识,进而产生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并“在否定―肯定―否定”的反复反思中实现上升,提升个体认知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三、强化学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措施建议
首先,以“导学”为理念,保证学业规划的方向。“导学”是学业导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提供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多种媒体的、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引导、指导、辅导、督导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培养目标。“导学”工作理念是与发展性指导理念一脉相承的,都是基于以下三点:一是每个人都有其善性。人是理性的,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人的取向是成长、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二是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人各具潜质,有能力产生自觉,可以自然地生长。三是每个人都有接受指导的需要。特别是成长中的大学生,需要有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学各个发展阶段,完成各种发展任务。
其次,以“方法”促实效,采取多元化的学业规划形式。当今,学生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何使得每一个学生个体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学业发展,关键是要采用切实有效的指导措施,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指导形式和讲座论坛沙龙、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进行指导。
再次,以“队伍”为保障,构建学业规划的育人格局。专家导师、成长导师、发展导师、朋辈导师四支队伍是学业规划活动的指导者、执行者、监督者和评估者。专家导师队伍主要由校内知名学者、专任教师、退休教师等担任,通过一对一咨询、多对一辅导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多方面的指导。成长导师队伍主要由学院辅导员担任,通过主题活动、团体辅导、个别咨询等方式,为学生进行学习态度辅导、学习动力辅导和心理压力疏导等。发展导师队伍可由社会贤达、杰出校友担任,通过主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以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顽强的奋斗经历和辉煌的成功业绩,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学习成功经验。朋辈导师队伍由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学生党员等同学担任,通过学习交流、学习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学习技巧、学习经验等方面的指导。导师队伍涉及各个层面,来自不同的工作领域,具有不同的特长和人生感悟,能够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性指导,为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充分的队伍保障,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构建四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最后,建立健全学业规划的考核体系,确保学业规划活动的有效性。学业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取得的效果很难用量的指标来衡量,同时,如何把握住有效性的度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建立健全学业规划的目标考核体系,是确保该活动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考核体系可从团队目标考核和个体目标考核两个角度出发制定标准,坚持全面、公平、公正的原则,奖优罚劣,并对工作进行阶段性调整,以确保团队工作始终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迈进。在制定个人考核标准时,更多地要以外部评价为主。内部评价为目的,针对个体创新能力、执行能力、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实现科学有序发展。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成长平台
如今在大学开展思想政教工作,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并开拓新的教育方法,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成长平台成为了最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在开拓大学生成长平台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力图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培养和素质培养使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发现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提高现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完善大学生成长平台使学生有针对性的面对就业。
一、大学生成长平台:思想政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做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集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的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观察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和教育方式让大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己,这为日后的职业生涯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指导与帮助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加强教育效果,实现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的目标。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思想政治的目标性的一致, 现代大学的培养方案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视专业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首先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品德意识、行为意识,这种意识培养正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目标。反观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发展中多维变化的自我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为核心的理念“如何明确自我的定位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再大学生步入职场之前准确的定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将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的综合有一个良好的总结,再选择最合适的岗位。在教育为核心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和职业规划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大学生成长平台之中需要考察个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如何结合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帮助大学生完成对于职业生涯的初期探索,同时可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目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法律常识、健康教育等。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从根本上弥补我国现阶段职业指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理想与职业理想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从而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这是为职业规划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提升的价值、充足的储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规划中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可以达到统一思想的作用,让学生们集中思想有针对性的分析自身存在优势与劣势。
二、大学生成长平台:思想政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契合
经济的发展规律来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实践作为主体针对未来职业目标进行规划,用一种前瞻式的视角来观望社会需求。从学校的立场出发,是为社会培养特定的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个人的培训与积累以满足就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大学生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的需要。尽管目前国家迫于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所造成的压力,已经开始限制高校扩招的速度,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就业问题不会因为扩招的步伐放慢而变得轻松,因为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扩招惹的祸,而是因为现行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做得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个人核心竞争力,从而在低水平层面进行高密度的同质化竞争”。就现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结果,导致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下降,还有道德素质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对目前以招聘单位为主导的今天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和动手能力是用人单位看重的,但大学生面对就业前如果能够将自身的职业规划有一个良好的设计,他们将会更好的选择职业以及面对复杂的市场,这就需要将重心落在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上,力图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具体分析,从而总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让学生在日后的职场工作中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位置,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上也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当中国迎来21世纪以来,经济建设成为了发展重心相应的社会发展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一转型伴随着很多的改变,而现代的大学生择业就成为了诸多改变中的一个,相应问题的问题是现代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高校又如何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前的指导,这就需要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在就业前有针对性辅导,将职业生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把体制内的规范形式作为一种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接受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规范形式,这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切入点,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平台,需要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意识,贯彻全面的素质教育对道德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有针对性融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外来理念,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多相关的理念涌入而来,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个理念在我国目前并不成熟,缺少相关系统的理论支撑以及具体图标模型测试,但我们应该着眼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带来的益处,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与思想政教育有效的结合,运用两门科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为现代大学生提供最为完善的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风因素入手,科学准确地分析归纳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探寻培养优良学风的途径和方法。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学风问题主要在于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以及诚信等问题。
1.学习动机不端正,自觉规划学习意识匮乏。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在日益开放的校园环境中不断渗透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冲击着学生的大脑,严重影响着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方向的明确,学习动机的端正、学习动力的充足,造成学生片面地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无心学业、忙于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学习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现象不断涌现。同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学习依赖性突出,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等问题,常常把自己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归咎于教师讲课水平、学校教学条件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风气,阻碍了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2.心理素质偏差,逆商能力不强。优良学风的养成,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一些学生时常感到学习压力大、就业前景不光明、交际面临障碍,心理经常充满了焦虑、无助甚至恐惧,以至于整天精神恍惚,学习兴趣不浓,对未来没有目标,缺乏踏实进取的刻苦学习精神,遇到挫折困难容易消沉气馁,不肯接受别人帮助和批评指导。造成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学生是先天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但是更多学生是因为成长环境和认知能力存在着问题。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焦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协调好人际关系、提高抗压能力等问题,避免学生走弯路,增强逆商能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困扰学风建设的重要问题。
3.诚信意识不足,德育教育缺位。目前,在高校中时常出现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风及学术道德问题。一些学生毕业论文或课程报告出现造假和抄袭的情况,学生旷课和迟到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即使在就业环节上,有些学生在就业材料、签订就业协议等方面,虚造信息、违约情况日甚,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失去信任。这些问题表面看是诚信问题,说到底是道德品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影响了社会风气,削弱了高校在社会中象牙塔的正面形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对于目前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学风建设也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意和永恒主题,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的良好环境,能够对学风建设提供很好的推动力量。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长久的熏陶,能够使受教育主体的思想与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激发人们对良好学习风气的向往和追求,提高大学生参与学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学生努力学习工作的原始动力。因此,营造良好的外部思想氛围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这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大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协调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风建设中的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见建议,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通过沟通化解矛盾,减少学风建设中的一些负面情绪和影响,同时能够促进学风建设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认识偏差和生活中的心理偏差,促进其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大学生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克服对学习狭隘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学风建设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从而化解心理矛盾以及各种外界的干扰。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推动学风建设的对策
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推动学风建设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准确定位,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内动力,保证自身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划和目标。一方面,高校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理论教育,把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把职业规划知识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在各个时间点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更加符合本阶段实际,并督促其实现各个结点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创造专业教育讲座、创新创业平台等各种条件,让学生把学业目标与职业目标结合,促进大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2.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良好学风养成。高校应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传扬本校优良校风学风,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术水平;通过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利用微博、微信等热门网络互动平台,开展丰富的网络文化教育,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通过鼓励学生读书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总之,搭建一切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平台,促进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使“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
3.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建设优良学风过程中,应树立学生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激励措施,鞭策后进。要积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培育浓厚的学习先进气氛,感染、激励和熏陶学生刻苦学习和努力上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要通过组织学生支部开展各种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要充分选拔好用好学生骨干的先锋示范作用,使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成为学风建设重要推动作用,调动广大同学学习的能动性。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风促进学风。良好教风要靠所有教师共同的努力。“教风是广大教师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高校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学风格养成,以抓好师德师风教育促进教师教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高校要大力整顿教学秩序,强化教师的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组织老教师进课堂听课,开展学生评教学,做好教师教学的监督和保障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良性健康地运行。高校要建立教学工作评价机制,奖优罚劣,奖励教学工作突出、学生评价高的教师,给其荣誉和适当报酬;惩罚教学不认真、学生评价不好的教师,暂时退出讲台,甚至退出教师序列。高校要充分调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对专业感兴趣、树目标,改变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上课习惯不规范、缺课逃课行为。从而使优良师德师风教风带动学风的进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专业知识脉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1、政府方面。
各级政府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和改进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研究解决涉及到新生代农民工健康成长的问题。制定有关措施,不仅要推动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要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积极参与、全社会大力支持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重视支持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合力。
2、企业方面。
各个企业要深刻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员工是企业发展主体的意识,形成员工的健康成长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竭动力的观念。切实将员工的成长、发展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把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紧贴新生代农民工实际,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开创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3、社会方面。
全社会要努力形成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氛围。城市人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新生代农民工,以开阔的胸怀去接纳这群城市的建设者,积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各媒体单位切实承担起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掌握新闻报道主动权,及时准确信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客观、公正看待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消除大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
二、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利益问题结合起来
在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的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要深刻领悟、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深入洞察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将二者有机结合,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1、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教育同解决就业难问题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就业难、维权难、社会偏见和歧视是新生代农民工当前遇到的突出问题。专业劳动技能缺乏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加强对他们的职业规划教育。正确阐释经济发展前景,帮助人们科学认识社会发展潮流,结合自身兴趣、志向、现有能力以及社会需求,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并践行具体措施。例如,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如何提高业务素质、如何增强工作能力等都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打算。
2、把强化维权意识和解决维权难问题结合起来
维权难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维权难的实际紧密结合,强化他们的维权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维权能力。首先,教他们懂得通过合同明确自己和用人单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同规定,认真保护合同,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要第一时间和单位进行交涉,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承诺。在交涉未果时,能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科学利用司法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维权知识教育。
3、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解决社会偏见和歧视问题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