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7 15:03: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居民;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本院于2008年3-7月,在10个社区随机抽查400名居民,就目前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宣传、内容、讲课方法、老师的表达等进行问卷调查。然后,针对问卷结果重新设计健康讲座方案,在被抽样调查的10个社区举办10次健康教育课,课后给予问卷调查,分析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满意度。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抽样调查对象均为参加社区健康讲座的居民,年龄19~45岁108例,46~59岁107例,60~89岁18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107例,高中学历73例,初中及以下学历者220例;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68例, 1000 ~2000元者 297 例,高于2000元者37例。

1.2 调查内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4部分: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②健康讲座的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方式、老师等情况的满意度。

1.3 调查与统计方法。调查分健康教育方案改进前后两次进行,均采用相同调查内容的问卷表各400份。健康教育方案改进前的问卷调查表随机发放,健康教育改进后的问卷表集中在居民健康讲座课堂发放,并认真向居民说明问卷表填写要求,二者均当场填好表并收回。健康教育方案改进前后共发放问卷表800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800份,回收率100%。将调查数据分类,建立EXCEL电子表格资料库,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经x2检验,p

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及身体状况有关。部分居民,包括患有慢性病或家庭有病人者迫切需要针对相关疾病方面的家庭护理知识,对讲课内容的满意度为51%;居民希望讲座时间能更灵活多样,对固定的时间进行健康讲座的满意度只有37%;对社区采取的固定地点讲课的满意度为46%;授课方式比较受欢迎,满意度达72%;个别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悲、焦虑、愤世、急躁、淡漠等情绪的居民,需要心理疏导;老师的讲课技巧也是社区健康讲座是否受欢迎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居民对授课老师的满意度只有49%。如何使居民接受社区健康教育活动;采取怎样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才能适合不同个体特征的居民对健康讲座的需求是办好社区健康讲座的当务之急。

1.4 干预措施。

1.4.1 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海报、社区会议等组织居民学习国家卫生进社区的文件等,促使居民自觉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明确人人提高卫生保健知识是每位公民的责任。

1.4.2 制定符合居民的最佳社区健康教育方式。调查发现:居民知道社区举办健康讲座信息的途径多为海报或相互之间告知,知晓率48%;评价讲座内容多为政策规定的慢性病的防治等,没有个性化需求;老师多为大医院的医生教授,专业性强,老百姓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等等。因此,在设计健康教育方案的时候,可采用如下方式[3]:①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团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途径多方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心理变化及卫生知识掌握程度等,并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当时公共卫生状况,按照优先顺序整体策划健康知识课题,并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要符合居民的要求,掌握居民对健康知识需求的第一手材料;②制定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计划;③健康教育活动宣传:要综合采用海报、社区活动场所、社会团体、电话、网络、宣传册、个别上门通知等形式,增加举办健康教育活动的信息转播知晓率和居民参与率;④讲课内容选择:符合居民需求和当时公共卫生要求,如慢性病或亲朋好友生病住院时针对性的疾病家庭护理知识,请社区卫生专干和居民代表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提出下次讲课的内容;⑤授课时间和地点:同一个课题安排两个时间段,即白天上午9-10时和晚上8-9时,上课地点多样化,可以根据需求集中在社区的健康教育室、居民家中、公园、大家休闲的场所等。⑥老师要求:有一定社区工作经验,且资历丰富的临床医务人员比较合适;⑦授课技巧:用多媒体,要图文并茂、事实鲜明、用词生动活泼而浅显易懂,课堂上注意观察和沟通的技巧,安排专门咨询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授课老师和居民的心理距离;⑧及时收集和反馈授课效果信息,增加诚信度和授课效果。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居民则根据不同年龄和经济状况采用疏导、启发、关爱、承诺和必要的帮助满足他们的要求,解决心理困惑;利用社区居民中尊重健康知识获得利益的典型、寻找有说服力的健康知识事实、协同社区居委会卫生专干等力量,提高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自觉参与率和接受程度。

1.5 结果。通过被调查对象对问卷表的各选项所作出的回答,将其对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改进方式前后的满意度结果进行比较,可见改进后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

2.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门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与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地域和人群个体的差异,遵循运用循证护理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居民尽快掌握一般健康保健知识,亦提高居民对社会公益性健康讲座活动的满意度[4]。

社区健康教育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目前已作为国家造富于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但他的实施和完善仍需得到各级政府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实施该项活动首先要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并加强和当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联系,深入社区群众中去调查和分析居民健康状况和对健康知识需求情况,共同协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分工协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力争举办真正实惠而居民又满意的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职责,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技术普遍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有关资料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约36%,居民对社区医务人员普遍不太认同,导致很多常见病保健知识都需要大医院的专家教授去讲授⑵。因此,作者认为,政府引导下的现阶段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从下几方面加以强化改进:①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②培养社区专业的健康教育师;③选送社区医疗骨干力量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④针对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办专题讲座;⑤大医院的技术扶持等等。这样,在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的同时,可以促进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

本文结果表明,尊重居民个体需求和利益,了解居民心理变化、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又能解决社区存在的实际健康问题,更好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1]。

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缺少经费投入,亦缺少受过专门训练的社区健康教育师。这是一项长期的公共卫生事业,需要长期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投入,才能收到预期收益。因此,它的开展和落实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以便更快普及全民健康保健知识,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金金,张厚亮(综述).循证护理理论与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国际护理杂志.2007,26.(2) :115-117.

[2] 刘亚杰,罗凤辉.对住院酒精中毒病人实施循证护理的探讨,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 ,39(2):239-241.

[3] 金彩珍.不同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 , 2007 .4(3):12-314.

第2篇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综合预防;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254.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46-02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mong Boarding Students in Quanzhou/LI Yong-hong, YANG Jin, LIN Mei, et 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nning (53002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 schools. Methods Twenty boarding primary middle schools in Quanzhou county were selected as intervention schools and another eighteen were taken as controls 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chlorination of supply water, were carried out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The changes of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on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nd the final results of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knowledge, proper attitude and health behavior of students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schools. In the duration of intervention,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t intervention schools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controls (0.39‰ vs 2.53‰,P

【Key words】 Typhoid fever;Paratyphoid fever;Universal precaution;Health education;Students

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在农村推行“改水”措施,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病例分布高度不均,贵州、广西等省份的病例占全国报告病例的70%[1]。广西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模式是散发与暴发并行,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寄宿学校[2]。为有效控制学校的伤寒副伤寒疫情,广西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于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疫情较重桂北地区开展了包括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措施的校区综合干预研究。本文就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桂林市全州县的38所城乡寄宿中小学学生。根据以往5 a的平均发病率,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项目学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学校20所,对照组学校18所。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对象为:项目学校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及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干预前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各调查学生2 119和2 040名,干预后分别调查3 204和3 002名。

1.2 干预内容 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2个方面。健康教育方面:20所干预学校除按规定开展卫生课外,每个学校设立永久性宣传标语5条以上,每个学期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对每个学校开展卫生知识讲座2次、组织卫生知识竞赛1次,每个班级每个月制作宣传板报1期、每周举办专题班会1次。教育内容包括伤寒副伤寒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防病、治病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行为。饮用水消毒方面:每个干预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学校饮用水的消毒与管理,采用加氯(万消灵,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消毒法对水井和蓄水池进行消毒,并通过测定余氯和定期抽样进行卫生学检验方法评价消毒效果。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

1.3 问卷调查方法与内容 干预前,从每个项目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干预后,每个项目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调查内容包括是否知道伤寒副伤寒、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病后采取的措施及平时饮食、洗手等卫生习惯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形成包含33个问题项的封闭式调查表。KAP调查分别在干预措施实施前(2006年3月)和实施1 a后(2007年6月)进行,采取统一调查表,由自治区和全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实施调查,调查表由调查对象填写。

1.4 统计学分析 剔除有漏项和逻辑错误的调查表,然后双份录入采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建立的数据库,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KAP中的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及总答对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

计算研究期间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的累积发病率、综合干预措施的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RR值95%CI)、干预的保护率,组间发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RR值95%CI采用Woolf法[3]计算。

2 结果

2.1 KAP调查结果 见表1,2。在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前,2组学校学生关于伤寒副伤寒的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形成率、卫生行为形成率均不高,调查项目总答对率分别为59.80%和5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9,P=0.681)。

实施健康教育措施1 a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学生调查项目总答对率分别为82.80%和7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3,P

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后,干预学校学生在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态度正确率及行为形成率方面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χ2=472.095,259.123,245.245,P值均

2.2 综合干预结果 从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干预学校和对照学校学生分别发生甲型副伤寒6例和31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39‰和2.53‰,干预学校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学校(χ2=23.715,P

3 讨论

广西校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卫生条件(如水源、食堂、住宿等)较差外,学生对伤寒副伤寒的基本卫生知识匮乏、广泛存在饮用生水及缺乏洗手习惯等也是主要诱因[2]。在目前彻底改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卫生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卫生防范意识、养成卫生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如何培养卫生行为,Greenberg等[4]认为,处于学龄期的儿童更容易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因此,在学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能使习惯成自然。我国已有相关研究证实,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学校或农村地区肝炎、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5-6]。

研究结果显示,项目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但对学生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卫生行为的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能产生不能排除饮水消毒的贡献。通过1 a多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干预学校学生在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0%以上,不仅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且也优于对照学校学生,说明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至于对照学校学生在伤寒副伤寒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是因为本研究中所有的项目学校均选自同一个县,干预学校与对照学校交叉分布、彼此相邻,且这些学校平时互有来往。由此,在干预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措施对对照学校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影响,无形中也促进了这些学校对健康教育措施的开展。

以往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多为学生KAP现况调查[7]或专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KAP变化的评价[8]。本项目通过1 a多时间,研究对象近3万名中小学生,对15 500多名学生进行了伤寒副伤寒防制的综合健康教育,结果综合干预措施的保护率为84.58%,说明综合干预措施对于防制校区伤寒副伤寒具有显著作用。虽然无法确定健康教育在综合措施中的单独效能,但从其明显改善学生伤寒副伤寒的知识、态度、行为的角度分析,健康教育对控制校区伤寒副伤寒自然有一定贡献,因此,健康教育不失为一项防制校区伤寒副伤寒的有效且可行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王鲁茜,阚飙.伤寒、副伤寒的全球流行概况及其预防控制.疾病监测,2007,22(7):492-494.

[2] 董柏青,龚健,林玫,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0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暴发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734-735.

[3] 王建华.实用医学科研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0.

[4] GREENBERG MT, WEISSBERG RP, O'BRIEN MU, et al. Enhancing school-based prevention and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coordinated social, emotional, and academic learning. Am Psychol, 2003,58(6-7):466-474.

[5] 戴寿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控制学校肝炎流行.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17-18.

[6] 肖贵轩,杨坤,刘武垣,等.健康教育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4):423-426.

[7] 余小鸣,张芯,杨土保,等.中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7-9.

第3篇

1.1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基础上增加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国家传染病管理法规,本院、本科传染病管理办法及隔离制度,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人群及预后,隔离措施,隔离接触标准,传染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预防传播具体措施、复发诱因等内容。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中,采取的教育形式为向入院患者根据病种不同发放我院自行制作的健康知识手册,按照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倡导患者了解传染病基础知识、隔离制度必要性、治疗措施、消毒方法和具体传播途径。

1.2判定标准

利用我院自行制作的调查表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照组与试验组进行疾病认知率调查,同时对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配合率进行调查。主动配合:对科室隔离消毒制度能自觉执行,痊愈出院。被动配合:在护理人员监督及要求下,被动对科室隔离消毒制度加以执行,痊愈出院。拒绝配合:在护理人员监督下或自动配合执行科室隔离消毒制度,但隔离期未满就要求出院,态度强硬且劝说无效。经专家鉴定,我院自制调查表内容效度优良,可信度高。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版本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传染病患者疾病认知及遵医行为对比见表1~2。

3小结

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传染病患者疾病认知率显著提高。对两组进行分析,可知在展开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教育干预后,试验组对自身疾病认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采取适当手段加强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使患者恐惧心理得以消除,同时加强患者保健及预防意识。

第4篇

[关键词]反馈式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D3-0240-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7.03.30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性情感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也是脑卒中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PSD发病率高达50%左右,不仅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PSD可带来多种不良后果,包括削弱康复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死亡等,是制约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Teach-back教育法(反馈式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通过让患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护理人员提供的信息,然后护理人员进行反复核实和澄清,最后确保患者真正掌握。该方法的应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将反馈式教育方法应用于PSD治疗护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确诊PSD患者60例。入组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及抑郁诊断标准;(2)能够独立回答问题;(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躯体疾病;(2)有明确的精神类疾病史者;(3)不能配合回答问题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予反馈式健康教育实施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由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恰当的语言、温和的态度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如疏导式、倾听式帮忙患者,缓解患者心理不适感,帮助患者摆脱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要是以解决患者现存的心理问题而采用干预措施。

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常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反馈式健康教育,每周1~2次,每次20~30分钟,持续8周。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干预,患者出院后,主要采用电话干预。反馈式健康教育由神经内科医师、护理团队、心理医师、康复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执行。由神经内科主管患者的医师和责任护士召集进行多学科会诊,共同讨论制定反馈式健康教育方案。患者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作为反馈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患者实施系统、全面、连续性的评估,获取患者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健康教育计划及方案。

反馈式健康教育方案共分三部分:(1)入院初期:责任护士完成患者基本资料、抑郁和认知功能评估工作,普及脑卒中及相关并发症等知识,取得评价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治疗阶段,多学科联合干预方法:向患者介绍心理干预治疗团队的成员,并告知其干预方案具体内容:①患者记录积极向上的日记;要求患者在每晚入睡前,采用笔述或者录音的方式记录当天自己认为进展顺利或者与前比较有进步的事情。责任护士认真阅读、聆听后,次日下午给予患者反馈,以鼓励和建议为主,注意沟通技巧,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为主导;②鼓励患者充分意识到自身优势:每周三下午举办一次病友聚会,聚会由责任护士负责安排,神经内科主管医师、康复师、心理师参与。有音乐会、轻松运动会、读书交流会等,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鼓励患者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克服身体的障碍,积极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由患者向团队人员反馈活动心得、收获以及对下次活动的建议;③促进患者充分认识到疾病的进程及预后,提前预警;多学科团队中,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卒中相关的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出现疾病相关的症状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这种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护士宣教相关知识后,由患者及家属进行复述,减少因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负性情绪。(3)适应阶段: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相应的指导;提供有关书面信息,包括有关脑卒中发病率、典型症状、治愈情况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知识;针对目前国际上脑卒中研究的新进展,对患者进行简单易懂的宣教工作,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积极的指导,让患者积极参与对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及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出院后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宣教、听取反馈、再评估、再宣教。

1.3评价方法:干预前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患者抑郁程度、生活功能等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抑郁程度HAMD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心理干预8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有下降(P

2.2ADL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心理干预8周后两组ADL评分均有升高(P

2.3PSS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心理干预8周后两组PSSS评分均有升高(P

3讨论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脑卒中的发生使患者躯体功能丧失,脑卒中后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初期角色难以转变,患者容易因此产生消极情绪。反馈式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及时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常规心理护理、反馈式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PSD均有好转,且生活能力、社会回归能力等均有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以往的心理干预措施是以健康教育为主导,讲课模式为主,对被教育者灌输知识,缺乏交流和信息反馈,往往导致宣教效果欠佳。以往大多数的研究多在关注患者的消极心理,将消除负性情绪作为研究目的,对激发患者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患者对疾病的适应程度。本研究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动态的评估、不断改进治疗方案,使干预方法更有针对性、个体化。反馈式健康教育除了需要护士熟练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为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反馈问题,提供延伸服务,护士需要不断提高和拓展自我理论和业务水平,加强管理能力,这也有利于促进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5篇

市级每年通过对基层各级参与调查、干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调查与评价方法统一、操作规范和协调有序;县级对参与宣传教育的二级目标人群(乡村干部、乡村医生、小学教师、碘盐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干预效果;市、县两级成立有卫生、盐务、教育、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督导、考评和经费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管,为项目工作开展提供组织和技术保障。

2结果

2.1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宝鸡市12个县(区)均为碘缺乏病病区,2008年以前宝鸡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围绕“5•15防治碘缺乏病日”为主的宣传活动,方式分散、持续时间短暂、评价周期较长。本次年度健康教育项目共开展了114所乡(镇)和114个行政村,均为较偏远且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项目的实施采取了事前规划设计、告知、动员等措施,提高了基层参与的积极性,太白县、凤县、千阳县、陈仓区等县(区)在方案设定实施的9所学校和9个病区村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2所(个),渭滨区、陇县、凤翔县由6所(个)增加到8所(个),金台区、麟游县由3所(个)增加到了5所(个),实际接受问卷调查的小学生、家庭主妇人数达到3420人和1710人。健康教育活动期间,市、县、乡三级人员在校授课65个学时,访谈1020次,培训39期,发放宣传折页3万册、年画(或海报)4万张、笔记本7000本、围裙2000条、雨伞200把、水杯2000个、手册4000余册。宝鸡市针对省级项目技术方案设计的项目应用模式的人员、经费、物件、干预、调查人群、受众、时间等得到了顺利实施和保证。

2.2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在健康教育措施实施之前,12个县(区)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分别在62.30%~77.22%和57.78%~77.22%,总知晓率为69.35%和68.07%,均未达到80.00%。经过半年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后,所有项目县(区)的学生与家庭主妇知识知晓率都有所提高,目标人群正确答题个数由基线调查的10607个增加到效果调查的13700个,增幅29.16%,学生知晓率增幅15.54%~53.49%,家庭主妇增幅9.60%~47.80%,其中金台区、陈仓区、千阳县、麟游县、眉县、凤翔县等7个县(区)的学生和家庭主妇知晓率增幅都达到了20.00%以上。在市级层面上,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学生从69.35%提高到90.17%(χ2=1377.12),家庭主妇从68.07%提高到86.73%(χ2=5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3项目实施前后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2003─2007年,宝鸡市碘盐覆盖率在98.83%~99.58%,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在97.53%~98.57%;2008年健康教育项目实施以后,2009─2012年宝鸡市碘盐覆盖率持续稳定在100.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上升到99.13%。2003─2007年共检测居民户碘盐18538份(户),其中碘盐18358份,合格碘盐18106份;2008─2012年共检测居民户碘盐17472份(户),其中碘盐17453份,合格碘盐17314份;2003─2007年总碘盐覆盖率为99.03%,总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67%;2008─2012年的总碘盐覆盖率为99.89%,总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10%;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前后总碘盐覆盖率(χ2=121.68)和总合格碘盐食用率(χ2=113.50)有明显变化(P<0.01)。提示通过问卷式专项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实施,对病区群众健康行为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见表2。

3讨论

第6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1】 。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达到了25.2%【2】。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3】,其中,心血管病占到死因构成的40%之多【4】,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5】,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80%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高血压健康教育包括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其过程贯穿于居民生命保护的全过程,并针对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实施综合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上的正常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病患者。对高危人群和对高血压病患者需进行重点和长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健康促进是1986年1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首先提出。是指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旨在提高普通人群、高危人群、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依从性,最终达到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并发症、致残率、死亡率的目的。

1人群筛查分类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首先要对人群进行筛检分类,确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各类高血压患者,以便针对性采取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措施。

2高血压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中,成人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压≥90 mmHg。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

3高危人群

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并无绝对标准,但有下列危险因素者可作为重点对象人群:①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②嗜好高盐饮食、腌制品、长期摄入高蛋白饮食、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的饮食习惯者。③长期高度精神紧张、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长期情绪不稳定者。④长期吸烟嗜酒者。⑤超重肥胖者。⑥高血脂、动脉硬化者。⑦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

4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

4.1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

依托健康管理团队体系、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4.2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通过进行人群筛选分类,建立健康档案,摸清主要健康问题,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内容、健康行为指导和干预。

4.3加强对参与高血压健康教育人员综合能力培训

首先有计划的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健康管理等业务培训和沟通能力的培训。要求参与健康教育的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健康管理、社会学、心理学及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能与健康教育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同时,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能提供健康教育服务,而且还可以大力开展多样化的健康促进活动等。把对健康教育内容列为工作职责,并理顺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

由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应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来改善健康行为,尽可能地消除危险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很多, 可分为可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两类。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生活方式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超重、肥胖、膳食高盐、长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以及长期精神紧张等。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应群体性教育与个体性教育相结合,既要重视内容,又要讲究形式。内容要具体化、专业化、系统化;形式要多样化、现代化,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冀珍.控制高血压享受美好人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07-03在线数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04-1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

[4]2015年9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会文字实录: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医科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07-0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解读.

[6]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第8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7.

作者简介:

第7篇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增强社区冠心病人的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丰富其健康知识,使其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即对社区冠心病人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组、未干预组发病率,从而判断护理健康教育干预与疾病复发率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26.97>6.63,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社区冠心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

【关键词】冠心病;社区护理;社区健康教育;复发率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新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正成为护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社区护理中,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的一个组成部分[1]。"冠心病是社区常见的五种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社区人群的健康。要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为了降低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或减少那些对发病率起决定作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即提高人群中冠心病的检出率,加强治疗,减少疾病的恶化和发展,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而做到这些,离不开社区人群健康意识的强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为此,对冠心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实施好对冠心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值得研究、探讨。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沧州市红卫社区二百间小区中52例冠心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48例,结果表明干预组复发率明显降低。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少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改变(冠脉痉挛)引起。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如肥胖、体力活动少、遗传、酗酒、饮食有一定关系。通过社区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冠心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预防措施不到位,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不够。现将我们对社区冠心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组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35~72岁。心绞痛30例,心梗后22例。对照组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36~74岁。其中,心绞痛35例,心梗后13例。

1.1 病例来源社区入户调查发现的病人。

1.2 分组原则随机抽样。

1.3 观察指标以3个月不出现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症状为不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

2 护理健康教育方法

2.1 评估阶段对社区需要的评估;对社区居民学习需要的评估。对沧州二百间社区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严重,5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这一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家庭社会对冠心病人的支持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药报销等问题。对社区居民评估表明,居民对冠心病知识缺乏,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走入误区,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2 诊断阶段根据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出诊断。诊断的结果--知识缺乏:病人对如何防治发作无所适从或因心绞痛缓解后无其他不适不予重视,仍从事体力活动或不克制情感,易致病情复发。与不了解疾病过程有关。

2.3 计划阶段在制定计划时,与社区居民、居委会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使学习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

2.4 实施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向冠心病人传授知识,分期传授,个别指导,并通过问卷式检查掌握情况。

形式为集体上课,由社区护师主讲。①在10日内要掌握好冠心病的基本知识。②冠心病人的行为特点为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③冠心病人要长期服药,一定要遵守医嘱,在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擅自加药。④冠心病人要采取低脂低热量饮食。⑤冠心病人要选择适宜的运动,不要长期静卧不动或害怕运动。⑥冠心病人的睡眠指导。⑦冠心病人要佩戴护心卡,卡上要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教会冠心病人学会数脉搏及自救方法。⑧冠心病人的性生活指导。⑨冠心病人的大便指导。⑩冠心病人的职业前指导。

通过指导、问卷式检查,使每个患者都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

2.5 评价阶段根据健康意识是否得到增强、健康观念是否得到更新、健康知识贫乏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以决定是否结束健康教育。

3 结果

52例冠心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与对照组48例冠心病人未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观察比较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统计学处理,X2=26.97>6.63p<0.01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再发率明显降低。当然这样的队列对照研究方法受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但是对社区冠心病人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无疑对降低疾病再发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4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可是生活中不少人对冠心病认识不足,有的谈虎色变,有的听天由命,有的恨病吃药,有的根本不治。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造成的危害已超过冠心病本身。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冠心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能改变并提高其遵医行为,使其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抉择,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方式,如高脂高热量饮食、酗酒、长期静卧不动,充分认识到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它可以提高冠心病人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在我国刚刚起步,健康教育也很年轻,社区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缺乏社区护理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管理体制;第二,缺乏社区护理专门人才。护士的职责要从传统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少痛苦,要集医疗、预防、护理于一身,实现这个转变任重道远。第三,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和质量体系。第四,缺乏政府的有效政策、财政及其他方面的支持。第五,社区居民健康观念、经济状况、文化素质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有待于改变和解决。

参考文献

第8篇

现阶段,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远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学校需要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研究,清楚地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把握趋势,制定相应的措施,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以及对策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此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大学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群体,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一群新兴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当前种种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下,一些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不容忽视,高职大学生由于心理变化导致的情绪化、退学、厌学以及各种极端行为在逐年升高。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由于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较晚,缺乏成熟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对自己的定位都是以技能知识教学为主,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具有被动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个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主动肩负起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责任,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教师都在忙于抓学习,抓工作,对学生本身来说不是很关心。往往都是学生已经发生了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才被动地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和指导,这从根本上不能够明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干预,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复杂性和高职院校把握学生心

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不相符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导致很多西方文化流入我国,很多不好的思想侵蚀着大学生,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和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观念会误导学生。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中。这些因素是导致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由于高职相关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把握能力不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不能进行正确地心理干预,阻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学生心理需求的多样性

不对等通常,当前很多高校对学生进行干预,其方式都是单一的,往往是和学生进行交谈,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针对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心理引导。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情感、个体思想的矛盾以及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但是高职院校单一的干预方式不能够全面地、正确地引导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开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和对策

在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之后,学校应该积极地判断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充分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越大,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多。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健康管理工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工作的持续开展出现的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的职业化、教育内容的综合化和规范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断加强的最终发展趋势。

2.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首先,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教带学,以学促教,不仅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的方式能够在源头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正确引导,解决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其次,教师在课程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心理测验和心理活动开展多样化教学,不断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把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转变和更新,只有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地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朱治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2]徐增杰,孙丽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