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7 15:03: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教育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生处于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关键时期,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从主流上来看是积极健康的态势,家长、社会、学校对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逆反心理严重、知行不能够合一等现象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难点所在。学校作为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基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同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对于当前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三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对于当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由于学生的成长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的家庭比较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规范的教育,有的家庭对此不够重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早期德育教育的基础不够深厚。社会因素的影响中,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身体变化的高峰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追逐社会上的逆反心理现象、市场经济的求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对于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功利化,对于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坏的影响。还有就是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不能和当前初中学生的生活相互协调,最后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当前学校中的德育教师一般将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政治任务进行管理,不能作为一种享受型的课程进行教学,所以说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也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的主流是具有时效性的,但是也有一些德育教育发展和德育教育开展的不利因素在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初中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任务,其次就是思想品德教师,没有专门的德育工作教师或者是教育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而且,初中学校在缺乏教师的同时还缺少适合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教材和具体的材料,在具体的工作中展示出来的就是单纯、空洞的理论,缺少生动形象的描述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2.初级中学由于目前还存在着升学的压力,还不能够充分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校的所有课程当中,德育教育的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和受到的重视不够。另外,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都过于简单,不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去感染初中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内容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效果不够明显。
3.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的开发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
要表现在初级中学的德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偏向于成人化,一直都使用着成人的思维来对未成年人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这样就要求对于初中德育教育的素材进行更新和换代,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的状况,使发生在初中学生周围的事件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初中生德育现状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能够给初中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建议和意见。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学校领导层面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起来,充分开发适合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素材,培养一大批能够长期奋斗在初中学生德育工作一线的专职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竹青.基于初中生思想特点的考虑看其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
[2]刘翠华.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教育[J].学苑教育,2010(16).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笔者选择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共400名,针对大学生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
1.在大学生价值观方面,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是为了对国家做出贡献;4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获取文凭,可以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这表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2.在职业观方面,8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都存在很大的压力,而且赶到茫然,不能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择业的关键影响因素方面,9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薪资是他们考虑的首要标准。这表明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而将工作视为一个获取收入的途径。
3.在道德观方面,90%以上的学生认为我国传统的仁义、忠孝、廉耻道德规范是他们的人生准则,会在生活中遵守。可见,大学生对于我国几年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仍然是有很高的认同度,他们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时,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些偏差,但是主流方向仍然是正确的、积极的。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消极的和不利的,辅导员是作为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发生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相关规定,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任务,辅导员应当认真学习纲要中的相关条款,明确德育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高校教育目标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法。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以90后为主,他们在思想上具有更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较快,所以,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并且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另外,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以此为依据开发更多有效的德育教育素材,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创造更多真实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在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开展要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大学生对新的文化和元素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与此同时,要注重对立足于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很多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对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使得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中,使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让大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并且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开展志愿者活动、班级团队建设等等,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标准,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完善。
4.丰富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而不是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高校辅导员要积极的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延伸,将其回归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如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在高校中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平台,使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教育平台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
5.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摆在工作的首位,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丰富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束语
【摘要】班主任,德育教育现状,具体措施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广大的教师,尤其是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付出更大的努力。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现从当前中学德育方面教育的现状及具体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确实想了很多办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法制意识、集体观念等或多或少还存在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点。
其原因在于:
一是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家长、学生、社会受应试教育的“毒害”比较深,只要分数高,就可“一俊遮百丑”,往往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发展,这带给德育工作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现在智育评估体系非常具体,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应付了事。
三是对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有误解,认为德育工作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思想教育是课外、业余的事,无关紧要,所以往往搞活动,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
因此,在实际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由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时刻关心学生,密切联系学生,所以学生对班主任有一种自然的依赖心理,这使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持久、深刻和全面。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将深远的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人生。班主任教育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正人,但前提必须是先正己。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班主任绝对不能做。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以典型、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的德育发展
榜样是德育理论和行为观点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中学生又富有极强的模仿性,爱效仿师长、父母和有威望的同学,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巨大的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首先,应积极指导学生选择好榜样,提倡他们“论学为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次,要激起学生对榜样的羡慕之情。使他们了解榜样,了解榜样伟大卓越的成就、崇高光辉的品德,使他们对所学榜样产生惊叹、羡慕、敬佩之情。只有这样,外在的榜样才能转化为内心的榜样。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常有这样的情况,每当我们听到动人事迹时,总是激动的流下眼泪,有的还立即表示出决心,但事过境迁就烟消云散,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应提倡“学榜样见行动”这一宝贵经验。
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观念上澄清一些认识,而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付诸于行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循序渐进中才能铸就稳定、良好的道德品质。
1..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思想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必须注意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武装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当然理论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学习过程中的言行一致。班主任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听其言信其行”,而要“听其言观其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论先后,知为先,行为重”的行动指南。
2..以表扬、激发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中学生积极向上,有自尊心、荣誉感,但是往往有孩子气,幼稚不懂事,不能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班主任应给予适当的启示、指点,使他们放眼社会,明辨是非,从幼稚中醒悟,关心他人、祖国和世界,树立远大的理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要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所表现的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步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中职 入学教育 养成教育 自我教育 跟踪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22-02
1 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及分析
1.1自卑心理严重,学生看不起学校,更看不起自己
中职生在中学时代由于成绩差而被老师、同学认为是“差生”、“后进生”。所以,他们在学习上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并经常有自我否定的心理暗示。有的学生还以“我成绩好就上高中、考大学”之类的语言来反驳教师和家长。正是这种学习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们常说“自卑像受潮的火柴。”中职生的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发展。 1.2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及生活目标,没有学习任何知识的积极性
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比较消极,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有些学生思想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他们对社会的看法越来越功利,难以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习上怕吃苦、不求上进;生活上得过且过、行动懒散。最终,他们无心学习只图玩乐,根本不能适应学校严格的管理。
1.3心理不够成熟,道德观狭隘,思想偏激
中职学生大部分生理上还处于懵懂状态的青春期,他们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心理认识的不成熟性。虽然毕业后将直接面临就业 ,但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职业意识,不知道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现在要准备什么、该做什么? 正是这种职业意识的缺乏,使中职生不能正确地对待学习任务。
1.4大多数学校德育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高就业率是每个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养。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提供学生的是一种知识的框架,对学生需要什么没有关注,因而不可能触动到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没有触动的教学,学生是难以参与其中的。
2 针对中职生德育方面问题的对策研究
2.1从入学教育开始
对新生进行初步的入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的尽快形成,专心学习,热爱专业,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主要包括:校史校风教育、专业教育、学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校规教育等。
2.2在校期间加强养成教育
学校应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建立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只有上下一致,全员抓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校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面对新形势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我们应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在教学上,应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社会需求的生产一线人才。
2.2.1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充分展现教师个人人格魅力,创新课堂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
2.2.2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力开展各项群众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可以开展各专业的技能比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篮球协会、歌舞社团、国旗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使学生的才能从不同的方面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到在职业学校,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2.2.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门的师生道德交流机制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部分学生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学校可以通过当面谈心、电话、短信、网络等,范围也不能只局限于师生之间,还应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等等,帮助学生消除障碍,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
2.3实习期间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学校专业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建立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家长三方面代表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计划,落实措施。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老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又要抓思想提高,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实习结束时,从而切实有效的加强实习期的德育工作。
2.4就业后不忘跟踪教育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档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毕业去向,工作情况,并与学生建立必要的业务上的联系和指导,即关心、扶持他们健康成长,又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必要时可以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担任辅导员,帮助在校生加强专业训练。我们还积极收集整理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大力宣传表彰。一些毕业生还经常回校汇报工作情况,教师也对学生进行热情耐心指导,并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多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现状堪忧,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1 德育教育方式内容与学生的的需要不协调。高职学校现阶段的的学生都是1990后出生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成长的年代属于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网络文化普及,大众娱乐消费盛行,而家庭教育不到位、社会教育舆论导向不明确,电视和网络的娱乐节目浮躁不堪、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了极大的需求。高职学生中大多数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性情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极度兴奋,要么极端悲愤,遇事缺乏理性,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失去自控,出现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心里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不知所措,对生活做好的逆境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生活学习自由散漫,进取心差,精神萎靡不振,对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不够乐观;由于受到长辈的过分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与集体相处难,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对社会现象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智的判断;个性心理发展不够健康,存在着严重的说谎、欺骗行为,性格暴躁、孤僻、狭隘,妒忌心理强,部分学生存在强烈的攻击性和偏执性,对社会的缺乏理解和宽容。凡此种种,说明学生急需要加强德育教育,需要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很不到位,往往拘泥于空洞的理论说教,局限于德育课本的简单的讲解,缺乏和现实需要的对接,一方面教师照本宣科,讲着枯燥无味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课堂上心猿意马,盘算着自己的娱乐活动。
1.2 德育教育改革与网络时代的发展不协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其极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和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德育带来极大的挑战。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低级趣味、黄色内容、娱乐游戏等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诱惑,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高职学生的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往往缺乏自制能力,对负面的内容缺乏客观分析,思想往往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严重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有的学生看社会是满眼的黑暗、满眼的污秽,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另外,网络的虚拟空间,也容易让学生深陷其中。很多有网瘾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功的感觉,就在虚无缥缈的网络空间寻找成功的感觉,结果深陷网络游戏的泥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改革虽然考虑到了网络时代的特殊性,但总体来看还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1.3 德育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不协调。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它不但要培养学生高超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忠于职守的高尚敬业精神,更要应该让学生拥有事业成功的良好个性。无数的事实证明,大凡成功的人士,往往不是因为他的专业能力强、智商高,而是因为他拥有健全的人格:做事认真,有韧性,能持之以恒,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应对挫折的顽强,不畏惧失败,不畏惧挑战,大胆谨慎,执着追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一走出校门就能很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有自立自强的意识,有较高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应对挫折与失败的心理准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普遍重教学,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管理轻引导,重思想工作轻个性培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极不协调。
1.4 德育资源与学生日益增强的需要不协调。种种现状说明学生迫切地需要加强思想心理引导,需要系统科学的德育指导,而高职院校往往对德育工作的投入少,对建设专业型专职德育教师队伍支持不够,对改善德育教学条件的物力支持不够。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还是靠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缺乏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专职的德育工作者,缺乏大量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另外对专职德育教师也缺乏系统的培训。德育教育资源的缺失,导致德育工作被动落伍,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对策
2.1 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1世纪需要的人才起码具备,一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二是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三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所以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较好的心理素质,是其成才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教育的重要目标。片面的技能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院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把它放到首要的位置看待,增加德育工作的投入,积极建设创新型、专业型的德育教育队伍,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鼓励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新课题开展研究,同时改善德育教育物质条件,切实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科渗透。作为专门的集体性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但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更要注重不同学科的渗透,把德育教育贯穿到语文、法律、经济、政治等多门学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接受美的熏陶、正义的感染和正面人格力量的影响;要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引进时事热点问题,引进学生关心的话题,引进现实的话题,增强说服力,让学生从现实的真实例子出发,分析真假,辨别是非,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人生;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单一授课的局面,适当增加讨论、研究、思考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改善教育情景,一段视频、一节新闻、一个法制节目都可以作为教育的载体、探讨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互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思考、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良性互动中提高教育的效果。
2.3 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德育功能。要想提高德育的教育效果,除了改革课堂教学,还必须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 动中增加情感体验,感受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学院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辟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对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不但指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与进步,也指劳动创造人的新思维新思想,在劳动中使人的意志接受锻炼,性格变的坚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在磨砺中促进身心的成熟;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和评选活动,现在电视的娱乐节目往往会组织“超女选拔”,而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服务明星、专业明星、体育明星、技能比武明星”和“先进宿舍、先进班级”等评选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能增强自信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2.4 重视消除网络的负面作用。网络的负面作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社会上也出现了诸多的戒除网瘾的机构。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也应重视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做到有节制上网,有选择看内容,有控制地做网络游戏。鼓励教师探索消除网络负面影响的新途径,提倡教师开展网络与德育的课题研究,尝试寻求新的德育教育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增加富有吸引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找在现实的学习和活动找到的成功感和成就感,找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逐步摈弃不良上网及游戏习惯。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诊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不良的心理倾向。
2.5 重视营造良好团体氛围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途径大体来说有三方面:一是学校和教师给予的教育和引导;二是自己通过实践或思考自行认知;三是自觉接受团体文化和团体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人和他周围的人在语言行为上是相互影响的。看到周围的人都崇尚英雄人物,那么自己也要选择个英雄人物来崇拜,看到周围的人都表现热情大度,自己在待人接物也要变的大方,否则就要被人耻笑的。反之,如果一个团体多数人都崇拜歌星超女,那么其成员也会纷纷仿效。因此作为学院应积极创建团结和谐、积极进取、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觉遵守团体规章制度的约束;作为班级,也应该积极创建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加强班级建设,选择品质高尚、热心服务、工作积极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以期起到带头表率作用,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示范,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在此基础上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倡导进取,反对颓废;倡导文明健康的习惯,反对言行上的恶习;倡导团结协作,反对窝里斗,倡导珍惜集体荣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进而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所处人际圈子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班主任个人力量大的多、有效的多。班级或团体中正确舆论站优势,一些错误的言行在班级中就没有市场,一旦出现就会立即受到舆论的谴责。因此学校、班级和其他团体都应加强文化建设,极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觉接受团队价值文化,遵从团体的集体公约,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2.6 重视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德育教育要抓住问题学生群体这个重点,做好转化工作。问题学生转化不好,往往容易出大事故。问题学生有的是家庭破裂从小心灵受挫折,有的是性格孤僻缺乏人际交往的热情,有的是沉溺网络。不管哪种情况,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关爱和正面肯定,因此要用炽热的感情热爱问题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善于发现问题学生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增强自信,耐心教育,持之以恒,力争使他们真心实意地转变,切实地做好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熊春锦著.《道德教育贵修身》,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12.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 审美感 情感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品德教育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比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又如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凝聚每份爱》这首优秀歌曲激励和团结着华夏儿女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那双双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事迹……都是音乐的德育功能在发挥作用。还有,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那一刻国歌响彻鸟巢时的震撼;奥运健儿奋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时,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孩子们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又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我引用恩格斯的精辟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命运》是一首非常好的交响曲,第一乐章是悲痛的绝望。慢板乐章是哀痛和柔和的哀切的申诉。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和青春欢呼。”这一具体而又深刻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动力,并在同学们的心中产生剧烈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用音乐之美来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美,寓美于心灵之中。
三、通过音乐教学树立起起榜样的作用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当然,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专业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中等职业教育成为这类人才的有力培养者和输送者,不仅极大地解决了青年就业问题,而且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目前我国中职生德育状况堪忧,中职生普遍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不仅对中职生个人成长和就业发展不利,而且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涌现出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精神世界,对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明显,特别是中职生在各类消极因素和思想的影响下,其思想道德和精神面貌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中职生道德真空严重,世俗的道德规范难以对他们起到约束作用,这批90后大多崇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由于叛逆、放纵而骄傲。聚众打架、拉帮结派、顶撞老师等行为在中职生中非常普遍,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其次,大部分中职生存在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弱。由于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以及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偏见,部分中职生自暴自弃,从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差生,消极、悲观、自卑、暴躁,自闭等不良情绪和心理时刻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作出不理智的举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危害他人。
最后,部分中职生沉迷网络等虚拟世界,逃避现实,养成很多不良习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游戏、交友平台的增多,中职生将对现实的悲观失意转移到虚拟网络,从中寻求安慰,沉迷网络游戏和网上交友等,使他们对学习更加倦怠,形成恶性循环,而且逐渐学会向家长和老师说谎,在网吧等场所养成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二、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对策探讨
1、学校应提高德育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水平。中职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在进行专业技术教学的同时,注重提高德育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德育教师应把握教育重点,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服务和奉献精神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以及团队精神教育等,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为中职生树立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学校应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学生进校之初就为其拟订好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对未来充满信心。
2、从学生个体人手,找出其问题症结所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中职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那些中考失败或高考无望的学生,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普遍性之中又存在有许多个性化特点,因此,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要从学生个体人手,因材施教,找出学生德育方面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在循循善诱中帮助学生一步步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3、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在家长的配合下共同帮助学生成长。家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引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避免宠溺教育和打骂教育。双方的沟通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动向和存在的问题,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导,并以身作则,注意自身的行为和形象,为学生做出模范和榜样。
4、社会应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为中职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社会应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正面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各企业应适当给予中职生实习和就业机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社会应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等职业学校附近的网吧、酒吧等要严禁未成年人人内,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环境的整顿,对于涉及危害中职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严厉打击,使其在健康的生活环境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 学前儿童 教育状况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1W前儿童的教育对学校德育产生影响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儿童时期所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及形成的观念是最牢固的。他们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些想法不易被后续的教育所改变。即,当学前儿童所受到的教育与后续的中小学教育不相符时,中小学教育容易失效;当学前教育与后续的中小学教育相一致时,中小学教育就极易为学生接受。
在智育方面,由于学科知识,如,数学,都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前教育教给儿童的知识基本都是无误的;即使出错,在后续的中小学教育中也能比较容易的得到纠正。相较之下,在德育方面,儿童在学前形成的思想观念是较难改变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形成原就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同时,人们对儿童的思想教育,如,拾金不昧,本就是以不断重复进行强化的,因此最终当儿童显现出符合这些思想观念的行为时,就说明这些观念已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当教给学前儿童的思想品质是积极向上时,学校德育只需对这些美好的思想品质进一步强化以及教给学生如何把这些品质具体化到行为上即可;但是,当学前儿童接受了带有负面色彩的思想教育后,想用后续的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改变可谓是难上加难。
2现今学前儿童教育状况
现今学前儿童的教育状况相比起十年前或者更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总体状况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要已得到很大的满足。因此,人们开始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其中一方面体现在对教育的加大投入上。同时,随着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等原因,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社会竞争趋于激烈。因此,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更为注重、对孩子成才的期望愈发迫切。同时,大多家长抱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从而对儿童学前的教育有着相当的重视。
2.2智育、美育、体育方面
在具体的学前儿童的教育中,依照以前的教育传统,家长对儿童的教育主要集中在智育、体育以及美育上。许多家长对儿童的要求是同时接受智育、体育以及美育的学习,从而使得儿童得到发展。这是相当不错的教育想法。
然而,由于社会竞争的驱使、部分教育机构的鼓动宣传以及应试教育观念和重视智育的想法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因此这使得家长对儿童智育、体育以及美育方面的教育要求变得扭曲以及苛刻。许多儿童每天都要在高强度、长时间的学习中度过。如,儿童在进入小学前,要学完某科目的小学课程;儿童掌握某种运动并且获得相关比赛的奖项;儿童要学会弹钢琴并且达到某某级别。这使得许多的儿童在进入正式的受教育阶段以前便有许多的“一技之长”,并且成为了“人造神童”。
2.3德育方面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所接受的主要是以培养个人道德品质教育为主的德育教育,在此之中会涉及大量的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同样的,在过去儿童接受德育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幼儿园教师教导、家长教育。在幼儿园中,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教师教学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感受生活、体会人际交往的真挚与生活的美好。在家庭,儿童通过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互动,从而接受家长所教导的一些人生道理、社会公德等并逐渐形成世界观。
然而,目前由于部分家长工作繁忙、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向智育等方面过度倾斜以及儿童接受全天的课程学习时间不足等原因,从而使得家长忽视儿童的德育教育,儿童失去了玩乐的机会、缺少感受生活的经验而且缺乏道德品质的正常培养,以导致儿童的部分常识有所缺失、个人道德品质、社会公德与世界观等的发展变得缓慢甚至于停滞。同时,由于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社会态度以及不良的学习观影响着部分家长,进而在与儿童的相处中,家长或多或少的会在言语、行为中透露这些不良观念,从而影响儿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格的形成。
3现今学前儿童的教育对学校德育产生的影响
从现今学前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学前儿童的德育教育非常匮乏以及存在着教导不当的问题。因此,可见其对学校德育产生的影响如下:
(1)从学生德育知识的容量看,学生在学前缺乏德育教育,于是学生进入小学时道德观念等方面德育知识不足,从而使学生还没有达到学习原有小学的德育课程内容的层次。因此,这造成了学校德育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德育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对学校德育产生影响。
(2)从学生对德育的态度看,由于在学生进入小学前,以智育为主且一直进行长时间的知识学习而缺乏对德育的培养。因此,容易出现对德育教育不重视、不想学习德育的想法。
(3)从学生已有观念来看,学生在学前会受家长的部分不良观念影响以及由于过度学习而产生不正确的学习观或对小学生活的消极态度。即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不良观念,要在此基础上,重新给学生进行学校中的德育教育是有难度的。因此,这也会影响学校德育的实施。
4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