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7 15:04: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境分析小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互通式;应用深化;管理应用;研究总结;桥梁设计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1 主梁扭转控制
在施工作业中,曲线桥梁的设计和直线桥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直线桥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主梁自重影响极其预应力钢束的营销,其主梁的扭转变及其扭矩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而在曲线梁桥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不能实现对其扭转变形环节及其扭矩环节的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日常施工的不可预测性的提升。由于其预应力钢束径向力的影响,其扭矩值是上下浮动的。由于其独柱支承模式的应用,也不利于其下部支撑系统的健全,不能确保其桥梁的抗扭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为了实现桥梁的整体稳定性的提升,我们需要进行桥梁的抗扭支撑的树立,促进其曲线桥梁的稳定性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其桥梁环节的有效应用,保障其桥梁的端部支座的横向受力的均匀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其曲线梁桥应用模式的深化,实现对曲线桥梁特点的深入应用。
2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环节控制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要进行曲线桥梁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环节的控制,确保其张拉纵向力筋应用环节的完善,实现对其腹板混凝土的裂缝的有效控制。从而确保其径向水平压力的有效控制,保证其钢筋混凝土的腹板超载现象的避免。促进其混凝土结构的优化,避免出现混凝土崩裂的现象,从而促进其预应力钢束拉直环节的优化,实现对曲线桥梁的两端约束环节的优化。以有效应用温度变化,确保其桥梁应用环节的优化。保障桥梁的日常操作行为规范性,稳定性。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其内部设置的影响,其会出现一系列的位移。在升温过程中,会出现圆心向外的侧向位移的产生。为了保障该环节的优化,我们要进行其支座模式的深化应用,促进其设置系统的合理性。如果支座的形式以及设置设置不够合理,那么在升温的过程中, 由于支座的摩擦约束以及重力作用会导致A1>A2。整个梁体就会不断地移动,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桥梁的倒塌。墩柱形式、座布置以及支撑横向间距的设置不够合理的话会导致支座被过早破坏, 进而引起墩柱的开裂。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梁体在预应力、自重和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翘曲以及扭转造成的。
3 设计系统优化
为了满足实际公路建设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互通区小半径曲线桥梁设计系统的优化,在道路及其桥梁的设置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对车载量的有效控制,以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对其交通运输环节的优化。我们要通过对交通工程学原理的深化应用,实现对其交通量的有效计算控制,实现其实地环节的调查及其统计,进行其分析环节及其预测环节的优化,促进桥梁设计系统的优化。在互通区小半径曲线桥梁的计算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其通信能力的深化应用,实现对公路技术条件、公路交通条件及其管制条件的有效应用,保证其桥梁的通信能力的有效控制,实现对相关环节的通行能力的控制。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其综合测算系统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假设主塔为钻石形结构,塔顶高程+99.909m,塔根高程+33.016m,塔高66.893m。塔柱横桥向宽2.2m,顺桥向宽4.0~5.029m,中、上塔柱外侧设计了一个装饰槽。为增加横向刚度, 抵抗斜索径向水平分力,主塔上塔柱间设一箱形三角块,下部内收为实体构件。上、中塔柱截面顺桥向壁厚60cm,横桥向壁厚100cm,中间三角块壁厚80cm。下塔柱实体块根部横桥向长14m,顺桥向宽502.9cm。由于斜拉索径向力的作用,曲线外侧塔柱为拉弯构件,曲线内侧塔柱为压弯构件。为解决外侧塔柱受拉问题,在曲线外侧塔柱布置竖向预应力。
4 受力系统设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要进行互通区小半径曲线桥的结构受力系统的设计,实现曲线桥的各种受力作用的应用,保障其设计系统的健全,实现其桥梁的整体结构模式的深化应用。通过对其曲线桥的弯扭刚度的控制,确保其结构变形状态及其受力状态的优化。通过对其相关弯扭刚度环节及其扭转弯形环节的优化,促进其抗弯刚度的有效控制,以保障实际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要进行其配筋设计环节的优化,实现对受力钢筋及其抗扭箍筋的有效应用。实现对曲线桥的截面主拉应力的有效控制,促进其受力的均匀性,实现其桥梁的空间受力环节的优化,以满足现实施工的需要,保障其曲线桥的综合应用效益的提升。主跨跨中最大活载时竖向挠度为1/1612,说明结构具有较好的竖向刚度,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了大桥建成后轻轨列车行车的舒适性。侧向刚度及扭转刚度,跨中活载横向位移最大0.031mm,最小为-1.725mm,跨中活载扭转角最大为8.9×10-5rad,最小为-3.39×10-4 rad。虽然地铁设计规范对于桥梁的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没有明确规定,但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大桥具有很好的侧向和抗扭刚度。恒载状态下斜拉索索力、应力。看出恒载状态内外侧索力不对称,通过不对称索力调整主梁的恒载扭矩。
5 主梁环节优化
我们也要进行主梁环节的优化,通过对其满布膺架法的应用,实现对施工工期的有效控制,保证其浇筑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对斜拉索的有效控制,促进其主梁整体落架环节的优化,实现其桥面铺装系统的健全,满足工作的质量效率的提升需要,实现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节约。互通区小半径曲线桥的平面与纵面设计,互通区小半径曲线桥的设计要达到高等级公路的要求,考虑到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性以及桥梁的交叉角度、地形、用地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还要适应匝道上车流的速度变化以保证车流的安全通畅。
结语
为了满足现代化公路建设的需要,我们要进行其曲线梁桥应用模式的深化,促进其内部应用系统的健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晓杰.小半径弯梁桥的设计要点[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9.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90-02
【关键词】 采光;小气候;噪声;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为了解中山市中小学校教室的卫生状况,笔者于2007和2008年高考前分别对中山市的中小学校进行了环境卫生监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监测中山市中小学校27所,教室144间,其中城区学校教室70间,镇区74间;公办学校教室62间,民办学校82间。监测项目包括采光系数、课桌面平均照度、黑板照度、教室CO2含量和噪声。
1.2 方法 采光系数监测依据《采光测量方法》(GB 5699-1985),测量条件选择在全阴天;课桌面和黑板的平均照度监测依据《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 5700-1985),每间教室监测9个点,平均照度为9个点的加权平均值,黑板监测3个点,平均照度取平均值;噪声和CO2监测依据《学校卫生监测综合评价》(GB/T 18205-200)执行,噪声值相对于本底噪声进行修正。用SPSS 11.5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依据 依据《学校卫生监测综合评价》(GB/T 18205-2000)对采光系数(≥1.5)、课桌面平均照度(≥150 lx)、黑板照度(≥200 lx)和噪声(≤50 dB)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采光系数 由表1可见,城区教室采光系数显著高于镇区(P<0.01),民办学校教室采光系数显著高于公办学校(P<0.01),民办学校教室采光系数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公办学校(P<0.01)。
2.2 课桌面平均照度 城区学校课桌面的平均照度及合格率均显著高于镇区学校(P值均<0.01);民办学校课桌面的平均照度及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公办(P值均<0.01)。见表2。
2.3 黑板照度 城区学校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及合格率均显著高于镇区学校(P值均<0.01),民办学校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及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公办(P值均<0.01)。见表3。
2.4 微小气候和环境噪声
城区学校教室CO2含量显著低于镇区学校(P<0.05),民办学校教室CO2含量显著低于公办学校(P<0.01),144间教室噪声的总合格率为1.96%。见表4。
3 讨论
教室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室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教室光线充足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秩序和视力良好发育的重要条件[1]。噪声对学生的语言、思考和烦恼度均有影响[2]。新风量不足,呼吸产生的CO2可造成室内CO2含量严重超标,影响学生学习,降低课堂教学效果[3]。对学校教室环境进行监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教室采光照明的总体合格率不容乐观 监测结果显示,学校教室的采光系数合格率平均为73.61%,学生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85.42%,黑板面的平均照度合格率为76.47%。由此可见,中山市学校教室的采光照明情况不容乐观,这与很多学校为节省能源,教室内安装灯管的数量不够、灯管的摆放位置不正确以及学生上课时拉起窗帘有关。
3.2 城区学校和民办学校的采光照明情况优于镇区学校和公办学校 城区学校和民办学校的采光系数、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均显著高于镇区学校和公办学校,采光照明情况的监测合格率城区学校教室显著高于镇区学校。这可能与城区学校的条件较好、教室的照明装置足够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而民办学校多为近几年的新建学校,与教室的环境条件较好有关。
3.3 教室CO2浓度合格率较高,噪声合格率较低 监测结果显示,教室噪声的监测合格率较低,超过《学校卫生监测综合评价》(GB/T 18205-200)推荐限值(50 dB)。这与很多学校周围有建筑工地,并且学生上课期间工地照常工作以及部分学校处于闹市区以及邻近交通主干道有关。
综上所述,中山市中小学校教室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这些状况很多在学校新建的时候已经存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在新、改、扩建校舍,其选址、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但是,该项工作在很多地市的疾控部门未能开展,造成了学校的卫生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影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林炜夏,吕大广,吴炳胜.关于教室采光照明两个问题的商榷.医学动物防制,2005,21(2):145-146.
[2] 马国亮,宋建业.城市居民受交通噪声影响的模糊灰色聚类综合评价.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3):88-90.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观察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促进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95-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于结肠和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疾病,或可延伸至降结肠及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反复发作为该病的主要特点。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8岁~68岁,平均(54.3±5.5)岁。病变部位:直肠22例,乙状结肠20例,横结肠18例。随机将本组6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2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临床治疗,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即由接诊护士向患者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治疗和治疗的意义、目的和方法,同时予以基础常规护理。
观察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即由专科医师、检验医师及主管护师共同组成专家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具体教育路径如下:
入院当天:向患者介绍科室人员、主治医师及主管护士配置情况,领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设施及相关制度。并指导患者做好相关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
入院第2d:对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知识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根据患者的教育需求进行健康教育分组。然后,有针对性的向患者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病相关知识及各项检查时间、注意时间及目的意义等。同时,根据现有的国际、国内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护理路径资料和相关文献,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的综合考虑,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完成护理记录[1]。
入院第3d~出院前1d:遵医嘱及前期制定的护理计划,予以患者各项专业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对存在负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予以患者心理障碍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疾病康复的信心。2基础护理。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腹泻频繁者加强患者肛周皮肤的清洁护理,以预防感染。药物保留灌肠者则预先叮嘱患者排净大便,后行低压保留灌肠。针对伴有腹痛者,密切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告知医师,并遵医嘱应用解痉剂,观察生命体情况及肠鸣音。3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尤其是腹泻患者,住院期间应及时补充营养,多进食易消化富含钙、镁、锌、叶酸、铁等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并适当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成分。必要时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2]。4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
出院当天:做好患者的出院宣教,并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等。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满意度。自行编制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评价等级,满意率为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3]。
1.3.2 住院时间。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30例患者中,对护理效果满意22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满意17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83.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住院时间。观察组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2±2.5)d,对照组30例患者平均为(16.5±4.3)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以时间为横轴,以各项专业护理措施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而开展的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模式。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能够让责任护士明确目标,每天对病人进行评估,能及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便于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同时也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促进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杨茜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7(32):201-203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疗效
股骨颈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基底部位-股骨颈头颈二者交界处发生的髋部骨折,一般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年龄较高,生理功能严重退化,骨质较为疏松,且常出现肌力减弱,进而造成稳定度下降,易出现跌倒等意外状况[1-2]。由于患者年龄较高,生理状态均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复位及固定难度较大,且易引发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其他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160例高龄股骨颈股骨折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及人工双极头股骨头置换术,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入的16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组。全髋关节置换组:共80例患者,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分布75~98岁,平均年龄(78.9±7.4)岁;共60例新鲜性骨折患者,20例陈旧性骨折患者;骨折分类:共40例头下型,30例经颈型,10例头颈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共80例患者,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分布76~90岁,平均年龄(77.4±7.2)岁;共55例新鲜性骨折患者,25例陈旧性骨折患者;骨折分类:共35例头下型,30例经颈型,15例头颈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3]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由护理人员仔细消毒,于髋关节后外侧行切口,切开关节囊,若发现增生则可将其切除,直至暴露股骨头后取出,充分冲洗髓腔置入双极头人工股骨头。
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切口基本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同,仔细清理髋臼、髋盂及髋唇等处剩余的关节囊,沿外展45°、前倾15°方向使用髋臼锉磨削髋臼,仔细冲洗骨碎及骨屑,置入髋关节假体。
1.3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状况。疼痛程度:轻度:患者术后疼痛基本能够忍受,不影响正常睡眠;中度:患者术后可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持续性疼痛,对睡眠可产生一定的影响;重度:术后疼痛无法忍受,对睡眠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无法入睡者。 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后肢体功能状况。评价: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为轻度,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水平,步行姿态正常,可独自进行穿裤子、袜子、系鞋带等简单活动,坐位时无畸形,髋关节可正常进行屈曲、外展、伸直、外旋、内旋及内收等活动;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位中度,髋关节活动恢复尚可,步行姿态基本正常,能够在旁人辅助下进行穿裤子、袜子及系鞋带活动,坐位时无畸形;差:上述标准均未达到。优良率=优+良。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通过?字2检验或t检验判断结果,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112.3±25.1)min,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70.3±22.6)min,两组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明显意义(t=6.23,P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全髋关节置换组:轻度50例,中度25,重度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轻度50例,中度25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
2.3两组患者术后功能评价状况 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功能评价优37例,良60例,优良率为97.0%,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功能评价优26例,良55例,优良率为81.0%,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3讨论
由于高龄患者的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器官功能也随之衰退, 因此,即便是较小的手术创伤也有较大的可能性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5]。术后尽早下地步行,恢复患肢功能为治疗高龄患者骨折的重要目标。另外,由于高龄患者器官及代谢功能均显著减弱,因此骨折后极易产生压疮、泌尿功能感染等情况,甚至可引起死亡。
由于高龄患者通常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当髋部受损时就极易导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与股骨颈粗隆连线二者间,由于人体解剖结构决定了该处断裂时的高剪切应力,当患者股骨颈发生骨折后可致使股骨颈囊中的血管环受到破坏,使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被阻断,进而对骨折的愈合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显示,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手术伤口较大,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预后状况比较好。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果显示,由于双极股骨头置换无需处理髋臼,因此操作相对全髋关节置换较为简单,且手术时间较短,约为1~1.5h,而术中出血量小、手术创口小、费用低,因此,人工双极头股骨头置换可使用于无法承受大手术且身体状况较差的高龄患者。有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髋臼假体与股骨假体二者相互匹配,对于髋臼的骨性负重部位形成较为集中的压力,引发一定的疼痛感[6]。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对髋臼边缘进行特殊清理,髋臼被充分暴露于视野中,髋臼假体边缘与真臼边缘二者处于平行状态,在术中时可在最大范围内向不同方向活动髋关节,确保假体的稳定性,有效减少关节与假体之间的相互摩擦,从而改善疼痛程度,并避免功能障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程度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功能评价优良率97.0%,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为81.0%。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有治疗效果,根据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经济能力、术前的生活状态及预期寿命等选择适宜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马永福.全髋关节置换与单纯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55-56.
[2]阎戈,王愉思,徐勇强,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64-165.
[3]袁堂波,黄立新,蒋建农,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485-487.
[4]刘瀚霖,汪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临床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1,8(9):61-62.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在急腹症的临床诊疗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病情发展迅速,还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需要及时救治,否则就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恶心呕吐、腹痛等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相关患者中选取了104例,和西医治疗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04例纳入研究。所有对象均符合如下条件:①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②经临床检查和生化检查确诊;③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2]。
根据其入院顺序和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5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为28~76岁,平均为(45.62±4.58)岁;其中有17例为酗酒所致,13例为饮食不节所致,15例为胆道疾病所致,剩余7例为其他原因所致。观察组纳入剩余5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为29~75岁,平均为(45.59±4.34)岁;其中有16例为酗酒所致,14例为饮食不节所致,13例为胆道疾病所致,剩余9例为其他原因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发病原因等基本资料,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分布具有均衡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西医治疗。具体方法为:叮嘱患者禁食,行胃肠减压处理,及时补充体液,抑制胃酸过多分泌。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生长抑制素和改善胰腺微循环的药物。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补充白蛋白和血浆。
1.2.2观察组 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汤剂清胰汤治疗,其基础方药是由20 g丹参、10 g陈皮、15 g大黄、10 g延胡索、15 g柴胡、10 g胡黄连、15 g白芍、10 g芒硝和30 g蒲公英组成,加水煎煮,取汁300 ml为1剂,100 ml/次,3次/d。同时使用芒硝在腹部外敷[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其中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具体评价标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和疾病体征经治疗彻底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复查显示胰腺无明显异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和疾病体征经治疗明显减轻,血、尿淀粉酶逐渐恢复,复查显示胰腺明显改善。③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加重[4]。其中组间总有效率为现场效率和有效率之和。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腹水消失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料,给予不同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给予χ2检验,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其表示形式为±标准差(x±s),P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经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3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15%,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经比较,对照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腹水消失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组间各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有意义(P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患者胰腺酶的分泌量会增加,从而导致胰腺组织发生坏死,胰腺的微循环也会受到影响,自由基和炎性因子的释放也会因此而增加[5]。当患者肠胃的液体和毒素沉积之后,还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失衡,加重病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
在中医领域,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痹心痛”的范畴,主要的发病原因为饮食不节引发的肝脾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坚持清热解毒、止痛理气和解郁疏肝的治疗原则。在清胰汤中,各药物配伍服用可以充分发挥其疏肝理气、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西医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可以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的迅速改善。
综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肠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申少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06):2099-2102.
[2]郑琦涵,岳茂兴,李瑛,等.微创结合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05(17):361-362.
[3]王亚梅.中西医结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0(06):25-26.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60
本院在肝功能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 采用血液净化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并在治疗期间配合对症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现选择2012年1月~2015年9月2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说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本院27例肝功能衰竭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符合疾病相关诊疗标准[1], 且患者及家属对本院相关诊疗措施知情同意。27例患者中男15例, 女12例, 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56.37±7.54)岁。
1. 2 排除标准[2] ①年龄≥80岁者;②治疗前合并严重感染者;③合并其他内科疾病者;④资料不全者;⑤存在相关禁忌证者;⑥无家属及精神疾病者。
1. 3 方法
1. 3. 1 治疗方法 27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 对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 并保护患者的肝细胞功能, 常规进行营养支持性治疗, 充分预防感染。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对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治疗, 选双腔大口径导管, 充分防止感染。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对患者行股静脉穿刺,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采用血液净化机对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 血浆置换量控制在1500~2000 ml, 置换速度则为10~20 ml/h, 透析流量为2000 ml/h。治疗期间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患者凝血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并对钙离子浓度进行科学调整[3]。
1. 3. 2 护理方法 ①置管护理:为充分避免双腔导管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技能,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置管服务, 进一步提升导管置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②出血护理干预措施:血液净化治疗前, 护理人员要对导管相应位置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并采用生理盐水对导管及相关装置实施冲洗。同时, 置管过程要保证固定牢靠。③良好监护:对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 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护, 并在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其身体情况, 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密切观察, 发现不良风险事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④血管护理:血液净化治疗可导致患者血管功能受到影响, 造成患者出现机械性损伤。为此, 护理人员要做好穿刺点皮肤护理, 发现出血应及时进行加压止血处理。⑤导管护理:加强巡视力度, 观察血液净化治疗时导管状态, 发现回血状况, 要立即进行相应处理。在充分固定导管及相应装置的基础上, 对患者肢体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避免出现导管破裂现象。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目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进行观察, 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并做好统计、分析和记录。生活质量以WHOQOL-BREF自评量表作为问卷调查工具, 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相关领域, 每个问题分值为1~5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后, 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27例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风险事件, 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关键词:胆结石;临床护理路径;围术期;护理效果
目前,胆结石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病,指的是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引发的疾病[1]。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手术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段之一[2]。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受治疗期间的一种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年龄为20~78岁,病程1~9年,诊断结果符合《胆结石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胆结石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住院当天:将对病房的具体情况、病房的设施、接诊的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基本情况,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②当治疗情况发生变动时要及时告知患者为什么要变动治疗并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面对在治疗;③及时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及护理的需求,并耐心讲解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讲解胆结石手术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④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特征,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⑤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放松训练,摆出放松,缓慢呼吸,放松肌肉,同时可选择患者喜欢的轻柔音乐帮助放松,缓解手术所带来的恐惧心理;⑥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应适时鼓励治疗有一定成效的患者,多肯定、鼓励,给予其心理支持,提升治疗信心。在与情绪不良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态度、语气和声调,温柔、和缓、带有一点严肃的态度和语气患者容易接受;⑦术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要求患者严格执行医嘱;⑧出院当天: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保证休息充足,营养充沛,定期到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软件建立数据库,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仅为70%,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P
2.2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在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模式,是对某种疾病的患者采取以住院时间为横坐标,以住院时期的诊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为纵坐标坐定的日程规划表[3]。临床路径是根据患者情况为患者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护理人员和主管医师、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需求[4-6]。本文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5):52-53.
[2]杜凯,于保荣,杨帆,王涛.临床路径和支付方式改革在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J].中国卫生经济,2012,12(5):24-26.
[3]张宏艳,咸国哲,孔静,等.胆管镜治疗术后残余结石并发症分析和护理干预[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1):1224-1226.
[4]Ahmet,Topal,Jale Bengi,et al.The effects of 3 different intra-abdominal pressures on the thromboelastographic profile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Surgical laparoscopy,endoscopy&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11,21,(6):434-438.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出血; 直接经济负担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074-03
Direct Economic Burden and Impact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IN Y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74-76
【Abstract】 Objective:To assess th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and impact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to lay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control and treatment improving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 Collected th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a kind of table made by authors and analyz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 The averag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per case was 13 184.85 yuan RMB, while the drug consumption account for about 57.24%.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treatment, 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days stay in hospital.Conclusion: The direct economic burden for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ould be reduced by rational medication, cutting down the cost of medicine, controlling the average day stay in hospital. And making a definite etiologic diagnosis as soon as possible is also helpful.
【Key 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irect economic burden
First-author’s address: Xiangqian Center Hospital of Minhou County,Minhou 350112,China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症候,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上消化道出血给社会和人群带来的经济负担,是指其发病、致残、致死所致的直接和/或间接经济损失和资源消耗。本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探讨其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目的在优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或钡餐检查确诊,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1.2 方法
采用自制表格,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在入院后24 h内完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支付方式、来源地、初始症状。支付方式包括:社会保障和现金支付。患者来源包括:本市、省内别市和外省。于患者出院时收集病因诊断、直接经济负担、住院天数、初始症状、病因诊断、合并证、治疗方式等消息。直接经济负担包括:医疗费用(门诊费、检测费、药物费、手术费、用血费、护理费、住院费)和非医疗费用(食宿费、交通费和护工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影响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直接经济负担的各项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nter法),P
2 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226例。其中男132例,女94例;年龄14~88岁,平均(52.11±12.16)岁。支付方式:社会保障58例,现金168例。患者来源:本市188例,省内别市21例,外省17例。
2.1 疾病情况
初始症状:入院时,呕血(38例)、黑便(131例)、呕血兼黑便(41例)、腹痛(10例)、贫血(6例)为初始症状。病因诊断:综合患者的病史及胃镜所见,病因诊断为消化性溃疡114例(50.4%),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37例(16.4%),肿瘤性病变32例(14.2%),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27例(11.9%),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7例(3.1%),胃窦黏膜下血管畸形4例(1.8%),未查明出血原因5例(2.2%)。合并症:主要合并症有高血压32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1例,肾功能不全7例,脑血管病4例,风湿病3例。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未输血162例(71.7%),保守治疗并输血48例(21.2%),需外科干预16例(7.1%)。住院天数:2~46 d,平均(10.58±2.14)d。
2.2 直接经济负担
(1)医疗费用: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为12 884.61元,占直接经济负担的97.72%,其中药物费所占比例最高,达57.24%,其次为检查费,占21.82%。(2)非医疗费用: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人均非医疗费用为300.24元,仅占直接经济负担的2.27%,其中食宿费比例最高占1.53%,详见表1。
2.3 影响医疗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拟合回归模型,根据单因素分析和临床判断,纳入进一步分析的自变量有:年龄、住院天数、初始症状、病因诊断、合并证、治疗方式。结果显示,人均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治疗方式(P
3 讨论
近年来,对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估越来越受到医疗工作者和各级医疗管理部门的重视,对疾病的治疗不仅应该着眼于追求患者最优疗效,还应该注意到在患者身后的家庭经济情况,注重最适宜疗效,反过来,对疾病经济负担的把握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本研究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包括其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优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也为医疗保障体系的深化提供参考。
研究显示,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为12 884.61元,可见上消化道出血是个常见、高花费的疾病,对社会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严重。在本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治疗方式是直接经济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保守治疗未输血患者比例最大,其费用低于保守治疗并输血患者和需外科干预患者。在人均医疗费用中,最大来源为药物费,占57.24%,其次为检查费,占21.8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需用到电子胃镜检查并辅助以影像学检查,检查费用较难降低,能够显著降低的费用还是在药物费用上。部分患者由于肿瘤性病变或保守治疗无效等原因需外科干预,手术费用占人均医疗费用的7.46%,不构成本组患者的主要经济负担。因此,合理用药,控制药品比例仍势在必行,要力求以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达到目标疗效[3-4]。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多样,最常见消化性溃疡、糜烂性或出血性胃炎、肿瘤性病变和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5]。在各类病因中,肿瘤性病变与高额医疗费用间的关系最显著,肿瘤性病变患者往往需要在内科保守治疗后转外科治疗,增加了手术耗材、麻醉费用,也延长住院时间。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仍然是防止此类费用增高的最佳方法[6]。本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一部分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风湿病等,脏器功能低下。杨卓等[7]认为此类合并证较多的患者,其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本组患者的合并证情况虽然未明显反应在直接经济负担上,但可能间接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仍需引起重视,需要加强对合并证的处理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持,尽可能地降低再出血风险。
在本研究的各项因素中,平均住院天数与医疗费用显著相关,与Saltzman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58±2.14)d,相较十余年前王社论等[9]报道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8.6±17.0)d已有大幅下降。Alkhatib等[10]研究表明,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进行住院天数的控制,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张文新等[11]认为,控制平均住院天数一方面可降低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医院床位周转率,增加医院的效益。故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建立明确的转诊制度、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是有效地评价医院和科室管理质量的指标。
上消化道出血的直接经济负担问题显著,对该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值得引起重视。疾病的治疗方式、病因诊断和住院天数是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直接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用药,控制药品比例、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手段。同时,进行早期胃镜检查、推广常规体检,尽早发现、明确肿瘤性病变,针对肿瘤性病因进行及时的治疗,能够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起到明显益助。本研究仅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医疗费用问题,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卫生经济学指标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湖.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专家共识意见解读(一):背景、意义和方法[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11-12.
[2] Mitka M. Improving medication adherence promises great payback,but poses tough challenge[J].JAMA,2010,303(9):825.
[3]张晓丽.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03-104.
[4]李延青.亚太地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六):药物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3):149-150.
[5]贺学勤,余学愚,查超.上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76例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8):22-23.
[6]张文辉,吴本俨.早期胃癌胃镜诊断技术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320-322.
[7]杨卓.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396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83-2485.
[8] Saltzman J R, Tabak Y P, Hyett B H, et al. A simple risk score accurately predicts in-hospital mortality,length of stay,and cost in acute upper GI bleeding[J]. Gastrointest Endosc,2011,74(6):1215-1224.
[9]王社论,岳茂兴.上消化道出血827例结局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11):928.
[10] Alkhatib A A,Abubakr S M,Elkhatib F A. An estimate of hospitalization cost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e USA[J]. Dig Dis Sci,2009,54(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