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8 16:53: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 体验读书的第一重境界
1. 看图片,猜书名。(《鲁滨逊漂流记》)
这堂课,老师就同大家一起伴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一同走进这本世界名著。
2. 听说有几位同学已读过这本书了,还想读吗?(想!)名著是百读不厌的。大家都知道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那么,读书还有三重境界,知道吗?(不知道)
3. 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体验读书第一重境界:“吞”书。真把书“吞”下去吗?当然不是。“吞”字有双引号。那么“吞”比喻什么呢?(课件映示,指名读)囫囵吞枣,浏览概要。“吞”书,就是整体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4. 假如,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看到书的什么呢?(封面)从封面上,我们应该最先关注什么?(书名)读出这本书名,一起读:《鲁滨逊漂流记》。
5.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个书名,你想问些什么呢?(为什么漂流?怎样漂流?漂流到哪?漂流中遇到哪些困难?)拿到一本新书,只有带着疑问,带着好奇,才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让我们把大家刚才提的问题带到书中去,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好吗?
【点评】唤醒阅读期待,阅读灵感,把悬念与回味留给学生,让他们与名著更多地亲密接触。
6. 从封面上,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英国)
7. 读一本书,最好再对作者作一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走进作品,理解作品。关于笛福,老师这里有一段简单的介绍。(课件呈现略)读了笛福的简介,你又发现了什么?(笛福传奇经历告诉我们,他不但崇尚英雄,而且他也是英雄)
8. 要想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除了看封面,了解作者,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读简介,读目录)读了简介和目录,不但能了解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还能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到此,我们就达到了“吞”书的境界。
(二) 体验读书的第二重境界
1. 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又是什么呢?(映示:“啃”书)谁能告诉大家,“啃”书比喻什么?
(课件呈现)被故事情节吸引,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坚持将一部书读完。
2. 读一本书容易,读10本也不难,但我们小学阶段至少要读145万字的课外书,可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所以说,读书贵在坚持呀!
3. 老师想给大家两点友情提醒:第一,我们在“啃”书时,最好能订一个读书计划。大家看《鲁滨逊漂流记》有多少页?多少字?每天打算看多少页?多少字?(全书220页,21.5万字。我打算20天看完,每天看12页,约10000多字)对,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分远期、中期和近期。第二,我们在“啃”书时,要尽量克服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谁先来说一说,我们有哪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什么说是不良习惯?(交流后小结)
(三) 体验读书的第三重境界
1. 下面,我们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煮”书。
2. 书怎么“煮”呢?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材料,各人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读一读。(学生自由阅读,教师行间巡视并个别交流)
3. 指名介绍读书方法,分享“煮”书快乐。
师:你是怎么读书的?
生:我边读边做记号。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煮”书。你做了哪几种记号?
生:疑问号、重点号、摘录记号、诵读记号等。
生:我边读边摘抄好词好句。
师:你摘录了哪些词句?
生:描写狂风巨浪、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
师:这是“煮”书。
生:我遇到生字词,例如,“飓风”“面面相觑”“泅水”就查字典。(交流“飓风”“面面相觑”“泅水”读音、词义)
师:勤查字典,既是好方法,又是好习惯,是“煮”书。
生: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师:这是“煮”书最好、最重要的方法。你读了这些材料,有什么感受?
生:读完这几段,我想说――鲁滨逊,你太幸运了,你命真大……
生:我觉得,也许鲁滨逊骨子里流淌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血液,也许是好奇与冲动、是固执与倔强让鲁滨逊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这条冒险求索之路。
师:精彩,你不但是一位小哲学家,而且还成了英雄鲁滨逊的知音。掌声送给他!
【点评】积极主动地倾听,真诚坦然地表达,尊重包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
师:还有其他“煮”书方法吗?
生:我对精彩句段反复读,多读几遍。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煮”书。谁能把船长此时虔诚、凄惨、绝望的语气读出来?(生读)
4.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奖励你们看《鲁滨逊漂流记》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将目光聚焦到三百多年前的英格兰。(观看电影片段视频)
5. 看完后,你发现电影片段与阅读材料是什么关系?
生:对应关系。电影表现了文字,文字描述了电影。
师:老师再告诉大家:读故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边读边在头脑中放电影,也就是说,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也是“煮”书的一个好方法,不但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还能让我们体会读书的乐趣!
6. 通过刚才的阅读实践,我们可以概括读书的第三重境界,“煮”书就是――(课件呈现)反复阅读,品味书的精华,积累其中精彩的内容。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吞”书,坚持“啃”书,反复“煮”书,我们不但能一步一步地走近《鲁滨逊漂流记》,而且还能走进《鲁滨逊漂流记》,与作者、与主人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交流。
【点评】阅读分享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言语上的“你来我往”,应着力创设富有内涵的情境,增添趣味,引发学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与探讨,聆听与吸纳,欣赏与评价,从而分享阅读感受、思考见解,品味阅读的真正乐趣。
二、 介绍作品影响,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
1. 同学们,老师早在30年前就拜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最近,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又“啃”了一遍。书中许多内容一次又一次打动了我的心。其实,这本书何止打动我、打动你、打动在座的各位。这本名著,曾打动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无数的读者。请看大屏幕作品影响。
2. 关于这本书,很多作家、名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课件逐条呈现)
3. 人们之所以喜欢名著,不仅因为它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吸引众多读者,还因为其中有许多富有哲理、催人奋进的语言,给人以启迪,给人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鲁滨逊漂流记》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老师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赠送给大家。(课件呈现)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丹尼尔・笛福(齐读)
三、 总结升华,拓展阅读视野
1. 鲁滨逊从小就不喜欢安逸、平淡的生活,他脑海里充满了闯荡世界和外出冒险的念头。为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我想,如果时光倒流,鲁滨逊仍然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2. 关于生存历险、执著奋斗的图书,除了《鲁滨逊漂流记》外,还有很多!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本,希望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
(好书推荐:课件呈现推荐书目封面)
3. 最后,老师想用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祁智先生的一首小诗《我就在书中等你》来结束今天的课程。(课件呈现,师诵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就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们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予,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了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了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不仅要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一、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及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形成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所谓的工具性外,还有就是培养学生从语言材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语言材料中获得教益——所谓的人文性,再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课内语文中学到的方法与技能应用到课外阅读的实践中。
首先,启发学生爱书,与书交朋友。其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最后,课内与课外阅读活动应有计划地全面安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语言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著作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作一些延伸。每当学习与名著名人有关的文章时,就向学生推荐作家卡片、名著资料、有趣故事、历史掌故等,对作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作适当的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爱好兴趣也不同,所以老师及时发现并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地介绍恰当的读物,让他们沿着一定方向阅读,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会有帮助,比较容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借桥上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二、合理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部分阅读书目,其中一些内容列入考试范围。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对这些书报杂志可以预先向学生做适当的介绍和推荐,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借,去读,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这里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根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特点,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推荐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动活泼、规范;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箱,把学生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还可以剪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文章,克服书籍不足的困难。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书籍兴趣相应提高了,接触的书籍也大幅增加。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略读与精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对某些作品只要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那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作品,就应该仔细认真地去读,一遍不够,还可以读两遍三遍,静静地揣摩,细细地品味,欣赏妙词佳句。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准备一本摘录笔记本或卡片,对一些精彩的语段、词语做适当的摘录,写一写感悟。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便于记忆和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如何巧妙安排时间,忙中偷闲,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更佳的作品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可以利用早读课时间阅读。每天二十分钟的早读课都去读课本上的文章,这未免太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们不妨每周抽一点早读时间来读课外作品,这不仅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其次,每天中午、晚上睡前安排一点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布置学生完成一定的读书内容。
五、教师应成为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72-001
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那应如何正确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培养其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1.组织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刚开始我们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后来教体局重新配备图书,有大量优秀儿童读物,就借来放进图书角,方便孩子借阅。但这些还不够,我经常登录当当网,自己出钱购买了大量国内外优秀读物,提供给孩子借阅。包括像《爱心树》《逃家小兔》《蚯蚓的日记》《不一样的卡梅拉》《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优秀绘本,有《时代广场的蟋蟀》《桥下一家人》《五毛钱的愿望》《亲爱的汉休先生》《外公是棵樱桃树》等获世界文学大奖的小说,还有能激励和教育孩子的《绿山墙的安妮》《小海蒂》《我亲爱的甜橙树》《夏洛的网》等大批孩子喜爱的作品。
2.保证阅读时间
每天开设一节读书课,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阅读,还要求任课教师少留书面作业,开家长会,给家长发校信通,提倡每晚至少1小时的亲子阅读,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阅读课上老师检查把关,使每一本书都能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姑娘》后,就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的教学,介绍书中更多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和灿烂文化的魅力所在。
2.经常读故事,吸引孩子阅读
我经常利用预备时间,有时甚至压缩课堂上讲课的时间给孩子读书,每到精彩处就故意停下来,这很像评书中的“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孩子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有的就等不及老师给他们读了,自己买一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今年我接的这届六年级学生,就从英国罗尔德、达尔的《詹姆斯和大仙桃》开始读起,(罗尔德、达尔三度获得英国“爱伦坡文学奖”“世界奇幻文学大奖”“英国白面包儿童图书奖”,英国读者票选,他的票数甚至超过《哈利波特》的作者,被称为当代文学大师。)《詹姆斯和大仙桃》这本书就通过奇幻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介绍了七岁的詹姆斯的一段传奇经历,一共三十九章,孩子在听完第二章以后,就急着向我借书了。一下课,连最爱活动的男孩子也不出教室了,挤在一起看书,并且互相交流,有时还会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讲精彩的情节。在这本书的引领下,现在很多孩子已经读了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好心眼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魔法手指》等书。现在曹文轩的书还有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而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读,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中某些重点语段,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比如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青铜与城市小女孩葵花的故事,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读这本书孩子没有不流泪的,曹文轩写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写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文章环境描写极美,心理描写极细腻。我们就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比如画出写的美的句子,进行句子仿写,还有引导学生融入人物角色,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使孩子们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不发音快速地进行阅读,,能够认识书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其性格特点,知道大意。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3.摘录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以积累语言,或者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出自己的感受。
四、开展活动,激励阅读
1.填写读书卡
我们设计制作了读书卡,包含书名、作者、读书时间、主要人物介绍、故事情节概括、读书心得等内容。孩子每读完一本书就填写一张表格,并在读书课上进行展示,由学生评价是否过关。
2.开设班级银行
为了鼓励那些爱读书的孩子,我们班专门设置了读书银行,凡是读完一本书填写读书卡并展示通过的就可以在读书银行里积上十分,每月评比一次,对前十名进行奖励,当然奖品还是老师自己购买的图书。
3.开展读书的延伸活动
3.1好书推荐会。每周四下午,我们都举行好书推荐会,孩子们会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大家,并且要求说出推荐原因。
3.2每学期举行一次“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
策略一、打造和谐课堂气氛
以前的阅读教学的模式都是一板一眼,学生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可是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出乎我的意料,他打破了以往教学上常见的一问一答模式,似乎不是在上课,而是和同学们在谈心,在交流。而且执教老师本人的表现自然、随性,又不随便,他就往讲台那么一靠,上课娓娓道来的教学语言平和、幽默。学生回答时可以坐着发言,整堂课师生就这样互动,给学生创造了聊天式的课堂环境,这种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很有新鲜感。执教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这个和谐的交流平台,顿时使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交流,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师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教师恰当的肯定和诚恳的点拨,让学生知识上在一个合规矩的“河床”上流淌,情感上在一个良好的纬度上发展。这节阅读教学的课堂气氛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策略二、巧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新课标》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开始,执教老师就用课件出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让学生欣赏,马上把学生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虽然没有优美的音乐、动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但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很多有益的资料,吸引学生走入读书的世界。比如:读书目的调查表、哈佛大学调查报告表、班级同学近期阅读的书目调查表等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从书的类别、册数、占所阅读书的百分比方面去明确读书的目的。同时老师也了解到学生喜欢文学类占89.4%、漫画类占26%。这些资料为老师引导学生要怎样读书、读什么书有很大的帮助。老师每次课件的使用都很适时得体、恰到好处,为教学服务,不哗众取宠,能引领学生进入正确的读书领域。应该说,多媒体课件在这节课充分有效的运用验证了这次活动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我想,以后的阅读指导课也可参照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
策略三、注重方法指导和习惯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得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带动学生爱阅读,多阅读。从执教老师设计的教学流程:明确读书目标――选择读书方法――勤做摘录笔记――坚持阅读,可看出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执教老师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须做到:(1)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把读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2)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欣赏到书中的精华。读书才可能有收获。(3)泛读。即可以猜读、浏览、跳读。(4)精读。即“熟读而深思”。精读是最主要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精读这个教学环节,他要求学生要做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仔细研读。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和味道在关键的词句里,文中的关键词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执教老师遵循这个理念,教学中拓展文中的关键词句,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比如片段练习时,让学生抓住句中的“越来越……”这个词语理解并造句, 培养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5)学会做摘录笔记,记下重点和疑点、写好心得。执教老师的那句“摘录笔记不在乎量,而在乎得”可以说是我在这节课的一大收获。
策略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兴趣除了因不同年龄而有所差异之外,不同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同。甚至同一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只有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因此,选用书目时,必须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老师能适时引领会更好,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对自己有益的书,选自己兴趣的书,因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老师还可以有重点地推出几位“读书之星”,让他们畅谈读书的乐趣,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一、利用环境资源营造氛围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利用环境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我带领同学们把班级装扮成“小小读书室”,里面的图书来源也采取“自给自足”的方法,学生的课外书籍进行资源共享,还设置了小小图书管理员岗位。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或小黑板展出名人名言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墙壁上,似乎都有浓浓的书香味。
二、利用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深厚的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要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1.以讲诱导――有效阅读点拨
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阅读指导时,从重点词语、阅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拨,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相应的经典的课外图书内容,也可取其中的精华章节,读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精妙之外,以讲进行诱导,使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产生一种一定要亲自读的冲动。每周还可安排一、二节课外的阅读课,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进行读书。
2.以身示范――做好读书笔记
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精彩的语句或名言时,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读完一本好书,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道共同做读书笔记,用自身的阅读行为感染学生,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培养阅读习惯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小学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极少一部分爱好阅读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在老师的强压下,只能囫囵吞枣,很少细心体会,更毫无兴趣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原因
农村小学开设课程比较单一,以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成绩未考核教师标准。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在教科书、题海战术中作战,学生课外阅读得不得重视和有效开展。阅读量匮乏,学生理解能力差,词汇量少,语言平淡。学生最怕写作文,更不爱写日记,甚至有教师图立竿见影,让学生背作文。短期提高了成绩,却遏制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使学生如涸辙之鲋。
(二)家长原因
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工作劳累,缺乏对孩子读书学习的引导,没有给孩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有的家长用手机、电脑哄孩子,孩子的课余生活被大量电子游戏占据,无暇读书。网络世界走进了孩子的心灵,经典名著离孩子越来越远。
(三)学生原因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较弱,很难自我管理。即便一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也只不过是心血来潮,没有固定的时间和丰富的读物,很难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起学生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驱使孩子不厌其烦地去做。首先,给孩子降低难度,从听故事、有意思的漫画、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入手。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神秘感,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其次,以语文教科书为载体,推荐与所学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例如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下――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讲解课文的同时,渗透课文阅读。比如,学了《草船借箭》,学生可能就会对周瑜恨之入骨,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周公谨,怎么会因为诸葛亮比他聪明就设计陷害人家呢?对一个心志极高的人来说,嫉妒就意味着承认自己比对方差,这对周瑜而言又怎么说得通呢?那周瑜为什么要对诸葛亮起杀心呢?欲知其中原委,请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三“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二)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与技巧
为了养成孩子们踏实认真地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作品全面深入地理解,对作品的人物事件、中心结够等全方位通晓。在学生能够深入文章,注意力集中掌握了精读方法后,可以教会学生略读。即通过浏览、跳读等方式,舍去无关紧要的部分,培养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当然,一些经典名著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写。我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他们既然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可以写出读后感,也可以评点图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为学生课外阅读搭建平台。
首先要固定阅读时间。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每周给学生课内一节课阅读,家庭阅读半小时,双休日可适当延长。班里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省下零花钱,买不同的课外书,大家可以互相借阅传看。指导家长和孩子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朗读。家长和孩子还可以角色扮演,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营造读书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给孩子成功体验
有调查,才有落实,有展评,才有奋进。阅读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开展了“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评选“课外阅读最佳兴趣小组”“小李杜”“成语城主人”“故事大王”,教师记录学生阅读篇目,根据阅读数量评出“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推动课外阅读逐层深入。
摘要:教师要激发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要联系各科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健康向上的书籍,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成绩。 关键词:指导;学生;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语文学习的必要补充,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就不会获得十足的成效。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是应用。凡是课外阅读组织引导得好的,语文教学效率就高,成果就大。学生个人的语文学习实践也证明,凡是课外书读得多的,语文能力提高就快,学习效果就好。现在的中学生忙于学习,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背不完的教科书,往往忽略了课外阅读,下面就谈谈教师如何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愉悦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快乐地接受语文知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教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主要有: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价值和地位,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用动人的情节悬念唤起学生的思考;利用知识竞赛激起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探求等。阅读中的思考是扣学生心弦,震撼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最关键的一环。抓好这一关键环节,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掀起一阵阵感情的波澜: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泣或歌,或沉或昂,学生沉浸在“阅读情感”的氛围之中,就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二)联系教学实际指导阅读。 中学课堂教学只是基础课程,若仅仅死啃书本,不光影响基础课程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会影响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应启发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有关指导书和课外书,以便消化巩固课本知识,开扩眼界。但是目前除了学生的课程繁多以外,各种参考资料、练习册也是形形,良莠不分,更有的一门课跟着六、七种参考书,中学生如果选之不当,就会起到反作用,影响学习。图书管理员要和各科教师共同探讨各种参考书的优劣,每科选出一两种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书推荐给他们,便于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结合各科教学实际,适当开展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阅读指导活动,如举办各科智力竞赛、问题解答和科学小实验等,还可以用丈艺节目的形式,把某些课本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加强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广泛的读书学习的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取得优良成绩,并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三)确引导中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甚至一些坏书也成了中学生手中的“常客”。 二、教师指导阅读的步骤 第一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推荐读物,要考虑到如下几点: 1.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楷模的。 2.读物的内容和形式,要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连结,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 3.读物的类型要尽可能广泛和多样,政论体读物、科学题读物、文学题读物、现代读古代读物以及外国读物等应包括在阅读范围之内。 第二步,有针对的指导阅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专题知道。 2.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学生交谈,了解阅读进展情况,交流对读物的看法,解答学生问题。 3.指导记读书笔记。 第三步,要及时地了解和研究课外阅读情况。 1.编制课外阅读登记表,对每个学生的阅读书刊名称、阅读数量、阅读进度和阅读方式进行统计。 2.抽阅或展览学生课外阅读笔记。 3.举行课外阅读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介绍阅读方法。 4.向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调查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参考资料:
[1]孔丘:《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