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语文的考试技巧

高中语文的考试技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8 16:53: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语文的考试技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语文的考试技巧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语感;方法

1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现状分析

1.1 瞄准考试,目的性过于单一

在现今的全民关注高考的社会趋势下,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越来越偏向于针对高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向于注重考试技巧的传授,以便于学生能在考试过程中获得高分。这样在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过程中反而缺少了真正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只是追求如何去鉴赏诗词和教授学生鉴赏技巧,从而应对考试。这些现象说明了现今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目的过于单一,只是追求学生高考成绩,忽略了学生在诗词鉴赏上能力的培养,

1.2 忽视学生个人的理解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学习由于有着高考的压力,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接的灌输给学生教师自身对诗词的理解,学生被动的接收这些不属于自身理解的鉴赏信息,机械式的记忆这些教师给出的答案。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也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我国的诗词中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这需要学生能够以自身的角度来揣摩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如果仅仅是依靠教师的传授,学生只能短暂的记忆一首诗词的鉴赏模板,而不能做到深刻理解,这也是“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道理所在。

1.3 诗词鉴赏过于模式化

在高中的诗词鉴赏学习中,往往存在着这些现象:学生手拿一本诗词鉴赏参考,在自习课上背诵那些关于诗词鉴赏的答题模式,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按类型的给出一些情感相近的诗词,给出固定的模式让学生来练习。这样对诗词学习的机械化的切割破坏了诗词原有的独特魅力,使学生只知道如何去答题,而不能更好的去欣赏这些优美的诗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学创造积极性。

2 改进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一些方法

2.1 扩大阅读面,鼓励课外诵读

我国的诗词毫不夸张的说的确是浩如烟海,学生在课本中学习了解的诗词仅仅是我国诗词很少的一部分,在诗词鉴赏的学习中如果只依靠对书中诗词的理解而去揣摩一个诗人的风格的话无疑是痴人说梦。有句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在拥有着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诗词的情感和脉络,抓住诗词的核心。教师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系统的诵读一些著名诗人的主要诗词,教导把握诗词核心的关键方法。经过这样系统的学习,学生就会对这些诗人的风格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背诵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背诵的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传授学生背诵诗词的一些技巧,营造快乐放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科学愉快的背诗诵词,从而在应对考试时能够胸有成竹,也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改进对诗词的鉴赏环节

好的诗词鉴赏步骤可以让人非常清楚的理解诗词的脉络和内蕴的情感,而坏的诗词鉴赏步骤不仅不能达到鉴赏诗词的目的,还干扰了原本对诗词的理解。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当今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标准模式为答题模板来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针对性太强而目的性过窄,只是功利的紧盯高考,关注学生得分,忽视了学生个人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对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环节进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高效的学习诗词鉴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己去理解诗词,然后再对学生理解偏差之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诗词的内涵,更好的掌握一些诗词鉴赏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以往的背诵鉴赏模板的教学方式,诗词鉴赏模板削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使诗词丧失了原有的韵味,变成了一堆可以用固定模式去分割的数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3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鼓励学生阐述观点

诗词鉴赏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从古至今在诗词鉴赏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诗会来共同探讨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从他人的鉴赏中修正自己鉴赏的不足之处,提升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教学间歇,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活动,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学生间相互传阅,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诗词的观点,不管对错都应予以表扬,然后再对学生观点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诗词鉴赏,通过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2.4 注重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高中诗词鉴赏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对诗词的鉴赏很通畅,但是对于诗词的基础知识却不牢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诗词鉴赏,不闹出贻笑大方的事情来。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诗词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注意对诗词发展脉络的梳理,可以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诗词的发展历史,对诗词的创作背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抓住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准确把握。

3 总结

诗词鉴赏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更对于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注重学生对诗词的情感的理解,在诗词鉴赏中做到理性与感性的良好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所蕴含的精神,陶冶情操,做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 齐秀萍.抓住意象,抓住诗词的灵魂――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2,10(8):63-65.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关注

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从理论基础角度对高中语文教学作出了很多指导,同时高中语文教师也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创新和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宽广,语文教学情况也会出现不平衡发展的情况,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要更加关注教学对象,在“关注”提升方面深化探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怀”提升分析

1.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语文教师要适当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保证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个性的机会。目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探究已经引起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这促使实践活动不再是标准化、形式化的学习,而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性。高中生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在学习方法和内容上都会有所差异,而富有个性化与创新力的实践活动极易引起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会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当的活动进行探究。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有很大帮助。

高中生与社会接触得较少,因此在人生经验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综合性实践课程或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强调综合性学习指导以自主、合作为核心。活动基本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并设计,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助、交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和实施能力。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朵花都有独特的形状和香味,生命亦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学生有权利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和谐、丰富的语文学习氛围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关注学生发展。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分数、名次及班级名次十分关注,而这种关注也许不是教师本意,主要是因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考试名次非常重视,将名次作为衡量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甚至与教师个人收益直接相关。但实际上这种对名次过分的关注不仅没有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反而更加束缚了语文教学。名次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体现,关注名次确实能够表现出教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急功近利和短见,而学校和教师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以追逐名次为关注焦点时,语文教学就成为了名次追逐的游戏,但是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注重发展,而不是名次。高中生是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

3.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愉悦,并体验到积极的生活态度,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情感与教学的融合才是语文学习能够达到更好效果的前提。读书或写作脱离情感可以说是语文最大的不幸。古人常说“披情入文”,就是要带着情感去读书,语文学习的内容是富有情感的,不像数学公式和数据般没有情感成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情感。教师投入感情的教学,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深意。写作也如此,情动而发才能让作品富有情感。

4.关注学生道德和人格培养。黑格尔曾经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的。的确如此,理科依靠知识来支撑,而语文靠思想支撑。夏丐尊曾说过,表达之道就是思想之道。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而表达技巧也就是思想技巧。文章因内容精彩,人因精神伟大。一个人的人品会决定文品,一个人是否能够清晰、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将自己的想法转换成文字来进行表达,都会受到知识和认知深度的影响。另外,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在于他是否具有表达的欲望和智慧,是否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良知,而绝不是由他掌握的技巧来决定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价值观进行关注,这其实也是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推动学生走向智慧的至高点。

5.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分数,虽然教师对学生考试分数高度关注是教师关心学生,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但是针对语文来说,学生考试分数往往无法代表实际能力,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有所不同,只凭借一份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显然很不公平,也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即关于语文学科中比较重要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同时,教师应该将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的传统教学理念完全摒弃掉,注重学生四种能力的提升。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了,就会更有自信参加考试,自然分数就会提高,因此教师要将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G633.3

阅读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通过阅读进行信息的获取,也通过阅读对社会进行了解。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中增设了阅读教学,其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然而根据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阅读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与教学目标不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目前高中语文课程中增设了阅读课程,强调通过阅读课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促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未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忽略学生阅读任务的合理安排。教师在课前事先准备好阅读教材,并主观性地对阅读问题进行设计,学生在固定的安排下完成作业。这种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也使学生难以理解阅读内容,并且一味地进行阅读训练,缺乏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良好

(二)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见解

教师在语文阅读课中,要求学生阅读材料的购买要统一,使学生只能接触一模一样的阅读材料,并且解答的问题也是大同小异。教师讲解过程中基本上对答案生搬硬套,忽视学生个人见解,也阻碍学生阅读思想的发展,导致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始终未能把握高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实际上,阅读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并且学生的思想和经历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观点,并对学生答案进行汇总,向学生展示语文阅读的魅力,促使学生对语文阅读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三)阅读教学途径单一死板

根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可知,大部分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也就是简单进行答案的对照。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倍感无趣,也针对学生理解力的差异进行阅读教材的合理编制,导致学生逐渐忽视阅读学习,从而在阅读学习方面难以取得实际成效。

(四)评价机制单调

就目前而言,教师对学生语文阅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往往将学生每次语文测验中阅读部分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机制不仅单调,也缺乏科学,同时缺乏对学生的期待与激励,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也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逐渐下降。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一)将学生作为阅读课程主体

传统语文读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必须做出改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由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教师对阅读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考虑,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教师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课堂的自主开展,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喜好。例如在阅读《大卫・科波菲尔》一文后,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读后感的表达,并要求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疑惑,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也需要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提供适当的、必要的引导,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及讨论在阅读任务中全身心投入,并且对阅读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拓展阅读教学思维,丰富阅读技巧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首先,教师在课本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引进课外知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学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兴趣得到发挥,也使其学习更加主动。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语文阅读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借助先进教育技术再现生活画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再次,实施人性化教育,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及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其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提高。最后,对阅读教学内容、学生视野、学生思维进行拓展,促使阅读教学实现全面拓展。

(三)采用多元化阅读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加强各种先进阅读教学方式采用,促使阅读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例如,教师可加强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采用,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兴趣高涨,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例如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阅读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阅读材料有关的知识,更加明确阅读材料的写作背景、人文思想以及生活环境等,促使学生对阅读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创新考试评价机制

考试评价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影响较大。对此,语文阅读考试评价机制必须进行创新。例如,考试中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但是却不适合作为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应给予鼓励,并且引导其正确的解答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进步,关注学生采用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学习态度等,而不是局限于学生的阅读考试分数。

三、结束语:

阅读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阅读任务加重,也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不仅需要促使学生阅x能力得到提高,也要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培养,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拓展,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阅读训练、丰富的教学实施,促使学生阅读更加积极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勇于展示自我,从而对语文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预期。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接轨;新课改

高中语文新课改在目标设计和课程结构设置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给人的信号是: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是要与过程性评价挂钩,以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学习和发展。这也与当代高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统一起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高考接轨,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如何接轨,旨在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使其更好地与高考接轨。

一、高中Z文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得以终身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学生便有了一定的素质,而学生所具备的这种素质是经得起高考考验的。具体而言,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自己在学什么以及学习到何种程度,使其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之中;(2)注重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语文知识的习惯,并使其养成动笔、动手以及动脑的好习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学习;(3)积极培养学生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4)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有条不紊;(5)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其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

二、依据新高考命题走势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1.新课改要求与高考的要求一致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指出,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能力,不断地开阔其观察事物的视野。而对于高考语文的要求也是如此,也是在开阔学生视野以及加强学生的社会洞察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传统的教学与备考模式而言,已经不适应新高考的根本要求和考试目的。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应该创新传统的教学与备考模式,注重与高考接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应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务必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仅限于教学课堂以及语文复习的怪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对当代文艺给予高度地关注与重视,关注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生,尤其是重要的社会主流媒体报道或者探讨相关问题,努力做到语文课堂内外的有机整合以及导学与自学之间相结合,这样就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

2.出课改亮点,变“镣铐”为“鲜花”,举着鲜花跳舞,让新课改为高考添彩

比如,“综合性学习”就是新课改的亮点,但是许多学校都称师资不足,班级太大太多,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名存实亡,以至于高考一遇到综合性的试题就头疼,认为考试的难度太大,要求降低难度。这是理解的误区,仿佛认为综合性学习就是上大课,要语文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目综合,其实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三、注重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变化

有人曾经说过,一堂课“像不像样”,主要是看“一课”有没有“一得”,即该堂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预习课最后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不结巴,不错,不漏,明白文章大致意思;教读课就是要学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写作课就是要学生会使用一种文体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等等。现在,新课改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但是我们教师仍然不能忽视课堂以及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课堂效果。新课改后,我们仍然要改变对“灌输知识”这一词的看法,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现实中,直接灌输不仅少不得,而且要加强,不然,鉴于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完全自学达不到预期效果。语文新课程的重心是回归课堂。所以说,我们既然强调“回归”,就必须要考虑“课堂”定位:只有将教读课、自习课、写作课、语文活动课的课堂定位准了,才能考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比如,有老师认为,作文就是将文章提供的材料抄在开头,中间加上平时背诵积累的文章片段,结尾再将文章材料稍做改造,使之形成“照应”,就算完整;也有老师说,改高考作文卷,凡卷面不整洁或者字体不工整的一律“不及格”。而我认为,就作文指导而言,应该是平常或总复习的某节课怎么上,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有可能会提高。

四、新课改的教学内容能够与高考考点相融合

对于新课改而言,紧紧地抓住了高考考点,在高考考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改革。例如,高考语文中有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这一项,语文新课改内容中对这一项也有所反映,并以专题的形式对这个考点加以练习与训练。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考要考好只靠解题能力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将使应试能力得到增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高考没有突出的矛盾。那种认为只要高考不变就谈不上课改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所谓的解题技巧等是与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分不开的。

五、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写作;实用性;创新性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高中语文的教学发生了比较大的发展和变化,集中表现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盯着考试在开展,而是对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其关乎到每个学生的基本语言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社会交际、工作生活,因此研究如何实现高中语文作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和能力,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很多年,但是很多学校的高中作文教学还是沿袭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设定一个作文题目,并给与学生一个课时的时间进行写作;其次,学生完成写作,将作文提交给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体评价并打分;最后,教师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统一的点评、分析和讲解,指出学生写作的有点和缺点,并进一步传授相应的心得、技巧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在这种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虽然对教师来说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的不足识别出来,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使得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水平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提升。但是,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从这种方式中获得应有的提高,而是导致写作好的学生依旧写的好、写作差的学生仍然写的差,有的学生甚至将高中语文写作课当成了休息的时间,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只是听听教师对优秀作文的讲解,觉得跟自己的关系并不大,并不会认真地去对待高中语文作文写作这件事。因此,长期下去,就导致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三、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1)要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最终表现在是否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和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并且对学生带来一定的效用。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树立实用性教学的理念,提高自身教学的实用性。具体来说,首先,高中语文作文教师要对作文好坏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效的说明,让学生产生作文好坏的概念,并建立起自身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要求;其次,对作文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作文写作概念,对文章的开题、主旨以及结尾等部分的写作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再次,高中语文作文教师要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文章的亮点和重点段落进行记忆和仿写,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从而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强化;最后,要鼓励学生增加自身的阅读量,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对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记忆,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通过写作练习、周记、应用文写作等途径,为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练好基本功。

(2)要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作文教学的实用性是创新性的基础,没有了实用性创新性就是天马行空。在第一阶段,学生的作文写作基本功有了较好的提升,就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提高作文写作的创新性。因为对某些文章体裁来说,如果缺乏了创新性,就毫无精彩可言,读者也获得不了美的享受,因此在高中语文考试中也就很难获得相应的肯定。通过研究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不难发现,那些获得高分的作文一般都是具有非常的创新性的,表现在体裁创新、表达创新、观点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也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开展创新性的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模仿的困局,发挥自身的想象和思维空间,打破常规,有效地开展创作式的写作。教师要对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那些有写作天分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对自身的想法进行勇敢的表达,并且建立班级的网络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方便的展示,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荣誉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去,并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获得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总之,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来说,提高其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确实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提升,并且发挥学生的潜力,不断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性,是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翠玉.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一、当前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

语文是启蒙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一直到高中甚至大学,可见语文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阅读也是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根据目前高中生的阅读情况来看,语文阅读效果甚微,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由于高中语文阅读的篇幅比较长,内容和以前比起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难度相对较高。高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浮躁的现象,对语文阅读内容知识粗略地读一遍,然后就开始做题,不对阅读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这样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做不对习题,在考试中不占有任何优势。

面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诸多的弊端,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寻求解决的措施,让语文阅读走向一个新的局面。

二、面对高中语文阅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其知识储量

解决学生阅读困难的问题,首先就应该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开始,让他们在丰富的阅读书海中自己发现阅读的技巧。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有了一定的自主时间,但是他们还不会自主学习,更多时间并非在阅读课外书籍。这时候就需要语文教师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应该每天在自习课堂中为学生安排一节阅读课,这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学习,而是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弥补他们由于平时繁忙的学习所占用的阅读时间。教师同时也陪学生阅读,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什么疑问,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

2.教师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技巧

学生阅读能力没有改变,阅读水平没有多大的进步,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师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阅读教学方法有问题,导致学生也陷入困境,对阅读没有多大的突破和进展。

首先,教师应该不再用以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应该看清眼前形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当前阅读状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文章的内容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阅读文章的手法和技巧要进行详细分析,这是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都对阅读文章的技巧一无所知,因此教师要认真讲解点拨,对学生不懂的要进行举例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写一个类似的例句,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研究时候,可以让学生也尝试着自己理解,改变以前教师主讲,学生主课的模式,让学生试着在讲台上讲解阅读理解,说出他们的看法和理解,这样才能看到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掌握和了解多少,对他们讲解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这样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只凭教师生硬地给学生输灌知识,那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会很少,而且也无法进行自主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己学习并且应用,对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活动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自己完成一些教学阅读任务,不依赖外界的一切,自己去阅读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意义所在,当自己无法完成的时候,可以和几个学生一起谈论研究,或者几个学生分组讨论,将问题分成几个部分,这样进行起来也比较快,最后把他们讨论的结果在一起汇总。如果还有异议,学生可向教师求教,让教师帮助解决。

此外,学生要对阅读有一个定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探索体验,使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会预习、自我理解,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书来解决。学生还可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接触事物远比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内涵和意义。因此,学生要自己学会课内和课外的教学研究,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是经过高中语文老师的不懈努力和学生的自我奋斗,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中语文阅读还会更加迈进一步,迎来一轮新气象、新景观。

参考文献:

第8篇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四首诗。

(投影)

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语文“导——学”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教学《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为例

师:今天我们的课题是“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语文“导——学”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请大家找出这个题目的中心词。

生1:导师考核、“导——学”、自主学习能力。

师:我们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课前准备环节。

(投影)前期准备,课上考核:

1.每人准备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并筛选出关于诗歌教、学、考的要求,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2.每人准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逐字查诗的解释并质疑;

3.查找“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诵读方法”等术语概念;

4.熟读四首诗。

师:第一项准备,准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大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老师教的根本。《语文考试大纲》是我们三年后将要参加的高考的命题的重要规范。两样都准备好的请示意。

(生举起《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大纲》示意。)

师:全都有!好的。

师:我们齐读四首诗。

(课代表起头,大家齐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下面我们来尝试确定目标。

(投影)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步骤:

1)查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诗歌学习的要求;

2)查找《语文考试大纲》中关于诗歌考查的要求;

3)查找专题语等教材目标要求;

4)复习“意象法”知识;

5)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包括必选目标和自选目标两类。

师:我们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将有这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几乎是所有的语文课制定学习目标的步骤,稍加修改甚至可以成为别科制定学习目标的步骤,若从中吸取知己知彼策略可帮助制定人生目标等。我们先来完成第一步。

生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师:请划出其中的关键短语。

生2:表现手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师:很好!“用于”两个字十分重要,准确点明了背景材料的作用。

师:我把你找出的这些内容梳理了一下:

(投影)1)查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诗歌学习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感受·鉴赏目标:“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三、实施建议之教学建议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师:关键短语主要有“表现手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诵读古代诗词”“背诵名篇”“自行解决阅读障碍”。

师:我们再看《语文考试大纲》。哪一部分提出了关于诗歌考查的要求?

生3:“考试的范围和要求”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全是。

师:我们一起来找出关键词。

(投影)2)查找《语文考试说明》中关于诗歌考查的要求;

甲、必考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

2.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且、若、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3.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手法。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生4:默写、实词、虚词、句式及用法、翻译。

生5: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鉴赏形象、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等。

师:我们把以上要求的关键词分类会发现前面是知识积累。后面内容主要指向诗文的三块核心要求,分别是“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即“意”“象”“法”。

(投影)3)查找教材专题语;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诗史”。他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被尊为“诗圣”的杜甫,为后世的诗歌艺术树立了博大精深的光辉典范。

师:这些内容在教材的哪里?

生齐:教材第26页。

师:“诗史”,记录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段专题语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在重视“知识贮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诗文背后的“生命的力量”。

师:还有一段材料,也是来自于教材。

(投影)4)查找卷首语——致同学;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外在的形象,精神的形象,丰富的意象,多样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沉郁顿挫,清空骚雅,密丽质实;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相生……

师:“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那我们可以通过本专题四首诗的学习更深入的理解“沉郁顿挫”的内涵,在阅读中把主观感受与作品的艺术境界统一起来,在审美享受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和情操的陶冶,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杜甫诗歌的“美”的意境。

师:下面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意象法”知识。

(投影)5)复习“意象法”知识

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

象,即“写了什么”,大致分四类——物、景、人、事。

法,即“怎么写的”,大致分四类,A类是表达方式,B类是表现手法,C类是修辞方法,D类是结构方法。

师:下面进入目标设定环节。大家根据以上提示确定自己学习《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的目标。

(学生在活页纸上写自己的学习目标。)

师: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指定某生记录,汇总认同率高的学习目标,推荐到课代表处。

(学生小组讨论,某生记录,提交课代表)

课代表汇总交老师投影:

(投影)

1)诵读 读准读通,感受意境、形象,陶冶精神和审美愉悦;

2)使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并积累(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3)鉴赏诗歌的“象”(物、景、人、事);

4)鉴赏诗歌的“意”(思想和情感态度);

5)鉴赏诗歌的“法”(形成“沉郁顿挫”诗歌风格的表达技巧等);

6)背诵(《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客至》),熟读(《兵车行》);

7)自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