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检验与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与技术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8 16:53: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检验与技术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检验与技术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生理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33-02

生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其内容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密切的联系。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及其将来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尚缺乏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的生理学教材,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旨在交流共勉,提高教学质量[1]。

1修订教学大纲 体现专业特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目的要求,定期对生理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编制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1.1学时分配:在学时的分配上作了调整,生理学中与检验技术专业联系密切的内容增加学时,如血液,临床专业一般是6个学时,而检验技术专业为8个学时。其他章节如尿液的成分和性质、排便反射及异常等与检验联系密切的内容都适当增加学时。相反,生理学中与检验技术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减少学时甚至删除,如神经系统,在临床专业是8个学时,而检验专业只上4个学时,让学生有一般了解,不至于出现医学知识的断层即可;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删除了“生物电”这部分内容。

1.2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要求上,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需要作了适当的调整。各章节教学目标的设置均考虑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体现出专业特色。

2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专业联系

目前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采用的教材是《解剖生理学基础》,其内容涵盖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构一直沿袭传统医学模式,教学内容不够精炼,纯理论内容偏重,不能与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1]。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对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精减。

部分章节的内容相对来说与检验技术专业联系较少,进行了精减。如细胞的基本功能、感觉器官、能量代谢和体温、神经系统和生殖。只讲授基本知识、介绍相关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部分章节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密切的联系,增加了教学内容,加强了生理学与检验实践的联系。如血液、血液循环、尿的生成与排出、消化与吸收、内分泌。讲授血液和呼吸时,联系临床上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测项目;讲授尿的生成与排出时提到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检测项目;讲授消化时加入胃液、胰液、胆汁成分分析检测项目,同时联系肝功能检测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内分泌这一章在其他专业一般不作为重点,但因为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而临床检验中也经常检测体内激素水平,所以,内分泌的内容应该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

3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记忆,尤其对于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高职生而言,极易产生枯燥乏味感。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3.1引入PBL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式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其教学理念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先问题,后内容”的主线,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将学会如何主动获取知识,能够自主的学习,积极有效地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PBL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重在技能的培养。因为问题的来源多采用临床案例,这刚好符合了早期接触临床的要求。如,讲授尿液的成分及性质前,先提出一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哪些检测项目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进而主动学习这些项目检测的原理、方法等相关检验知识。另外,生理学的知识有很多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而引导教学,让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生活化而变得容易理解,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如利用每日三餐的进食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消化食物所需要的消化液,如果这些消化液的成分和性质发生了改变会诱发哪些疾病,这样一步步启发,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随着医学检验科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可能。比如,教师可通过网络、临床工作等途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后展示该病例的一系列形态图片、阳性检验指标,启发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指出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印象[3],同时,启发学生找出所学生理学知识与病例的相关性。

3.3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新工具和新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而且能够传播更多信息[4]。根据生理学内容的特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方位信息应用于课件制作,直观性很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增强了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完全不板书,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和板书、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4改革实验教学 满足专业需要

生理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并不多,这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有一定的限制。针对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4.1精选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开设与检验技术专业有关和学生动作机会多的实验项目。如血液的实验项目中,开设了出、凝血时间的测定、血液凝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血型的鉴定等多个项目;影响尿液的因素也与检验联系密切而作为主要实验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了人体机能测试项目。与医学检验专业关系不大的项目,可作为示教或取消。如呼吸运动调节、胃肠运动的观察可示教,刺激与反应和动作电位的引导这些项目在医学检验专业可取消。

4.2改革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上,由封闭式教学改为相对开放式。即学生在课堂内没有完成的实验项目,可以在课外业余时间继续完成,实验室是开放的,学生学习的环境也很轻松,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实验可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譬如,“ABO血型鉴定”这一实验项目预期分10组进行,就确定10个同学为小组长提前参与实验准备。小组长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验室条件提出若干问题,有些问题与临床检验工作有关,有些问题是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把问题带回到全班学生中,学生根据问题查阅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解决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通过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学检验专业的需要,提高了实验效果。

以上改革在我院2007、2008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义荣,陈振文,张朝霞等. 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257-259

[2]韩学波,贾伟,于欣,赵锡兰. 医学检验专业《分子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 检验医学教育,2010,17(1):33-34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素质课程;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210

引言

受到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影响,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应的教学宗旨与内容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阶段,培养高水平、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成为了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合理开设职业素质课程,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借助学科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增强了其职业素养,进而确保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质量。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基于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有效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凸显出职业素质课程中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凸显出对学生们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与训练,不仅逐渐培养学生们的医德,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且不可以忽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实践应用的机会。实际上,如果学生们单纯听教师在职业素质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深入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素质的内涵。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们讲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与内容,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深切意识到职业素养在实际医学检验工作当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所以,教师需要和医院进行合作,让学生进到医院中的检验科进行实习工作,为其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明确相应的实践工作规定,加深学生们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自觉、严格地遵循医院的相关管理机制与行为要求,在实践工作过程的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培养了学生服务患者的意识,对待工作更加认真、负责[1]。

二、合理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在职业素质课程当中融入对不同行业的介绍内容。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详细了解不同行业发展历程、当前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势态,并且也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掌握不同职业工作岗位在人才的知识学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情况,由此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为学生们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未来的发展状况与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帮助学生设立职业发展的目标,然后结合个人的具体现状,针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科學规划与设计,为实现目标进行不断努力[2]。

三、积极组织专题讲座活动,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

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加深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素质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积极组织专题讲座活动,针对“认识职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场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外聘业界专家进行讲解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服性,加深对医学检验工作的了解。并且,让一些优秀毕业生为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带给其他学生有效的参考和帮助,有利于学生们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教师在编制与讲解职业素质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应该融入具体工作当中一些常见的实例,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第3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艺术设计;企业

近几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艺术专业联考招生放宽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的文理课程基础薄弱,高中阶段对美术专业学习的不系统,本身的绘画基础和手绘能力都不强,导致学生学习盲目和质量下降,最终削弱了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十分严峻。这对我国高职院校培养模式提出挑战,针对这个情况,在对2014届毕业生实习指导中,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117名学生,56.5%从事专业对口工作,89.5%学生毕业后通过几个月的实习才能上岗,而不能毕业后直接上岗,延迟转正时间。这些数据都预示着,现今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脱节,无法快速胜任相应的设计工作。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而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而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中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校企合作,推动顶岗实习。

1顶岗目的

结合学院培养计划,带领2014级艺术设计专业多名同学到“江西三维环彩科技有限公司”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岗位为公司的室内建模设计师及3D设计师助理,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此次顶岗的目的:第一,了解江西艺术设计专业中动漫产业的发展情况。第二,企业对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了解室内设计师及3D设计师在企业中的工作范畴与工作职责。第三,学习公司的行业管理模式,并让个人的设计思想尽量向企业靠拢,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并将在企业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第四,对顶岗实习进行总结反思,把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2顶岗内容

江西环彩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内第一家涉及3D打印这一新领域的公司,以三维打印为切入点,全面覆盖包括三维数据处理、三维模型建模及修复、虚拟现实场景建设、3D产品打印等业务,为3D行业提供全面技术研究及技术服务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业务主要有三维数据处理、三维模型建模、虚拟现实场景建设、3D产品系列打印等。主要技术是运用3D全彩色打印机结合高性能复合材料,给客户提供最佳的打印效果。该技术广泛用于航天和国防、医疗设备、高科技、人像、建筑、工业、创意产品等。

顶岗的学生在公司系统地学习了3D软件(3D建模、材质贴图、灯光、VRay渲染等),在几化练习后,进行任务式订单操作,打破了学校的工具教学,并完成了公司的三维模型建模订单,得到了企业指导老师及客户的肯定。

3顶岗成效及总结

3.1顶岗实习职业式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角色转变

企业实习期间,公司大部分老员工都是从各个职业院校刚毕业的学生,有泰豪动漫、工业技术职业学院等,他们已在公司顶岗半年至1年,上班6天制,时间为8点30到17点30,没有迟到早退,工作时安静无喧哗,没完成任务的还需自行加班,这些实习人员的积极认真、自觉自律、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到我们的学生,让其迅速适应到职业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中。角色转变也让学生学会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并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企业指导老师的项目作业。而与学校强调的出勤三令五申管理模式相比,确是千差万别。所以,今后的课堂教学,也需引入任务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前预演实习,感受企业氛围,转变学习态度。

3.2顶岗实习促进教学提升并检验教学效果

(1)顶岗实习能更好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此次顶岗发现学生到企业不能明确的理解项目要求,需要企业指导老师多次指点,完成项目质量和效率均不高,这就反映出平时的课堂实训难易度太低,学生积极性不高,完成效果不佳,缺少实习预演的机会,导致上岗不能直接上手。所以,平时教师课堂的教学实训需与企业需求挂钩。

(2)顶岗实习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不足,通过带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可以从课堂到企业,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又能结合企业要求更好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进而才能共同探索出一条成熟、有效、互利互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3)顶岗实习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顶岗期间,到慧佳传媒公司回访,看望了与系部合作培养的12级完美动力合作班毕业生。完美动力推荐5名学生就业,只有2名学生留在慧佳,其余3名学生均因公司安排的拍摄任务太累而违约辞职,这也让我们思考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需提升和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而在三维环彩公司的同学以职业人身份顺利完成了2个月的顶岗,这也提前培养了他们的适应能力及实际的工作能力。2015年12月他们分别被策动设计机构、在中堂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道和设计公司、左岸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前录用。根据顶岗实习后企业反馈的意见,在新的教学培养计划里加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训练》等必修课程,由企业设计师担任教学,让学生入学就能清晰了解自己的专业,并有计划的规划和学习。

3.3促使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2001年中国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成都诞生,点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第一把火。此后,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迅速发展,并成功引入民营资本,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政府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成效有目共睹,社会、高校对它越来越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纽带,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包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要在艺术学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体上,设计艺术中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形于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生产加工技术,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要素。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传授难以实现,只有深入生产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实践教学,需要在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学生基本功偏弱、原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⑴、“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仍滞后于市场经济中该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软件、硬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许多院校无论是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上都相对滞后。忽视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教学场地受限、实习基地建设滞后。(2)办学理念滞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美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传承着美术教育的思路,注重感性、艺术创造性而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3)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4)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结合策略研究

1.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双轨制教学”

“双轨制教学”最早源于包豪斯。包豪斯创建初期,教学上采用了所谓“双轨制教学”,即每一门课程均是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造型教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及创造思维等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包豪斯早期的技术教育是以工厂实习的形式实现的,并建有书籍装帧、编织和木工工厂等。在当今欧洲的众多设计艺术院校中,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并没有随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间,而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实践导师”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一般都有创业导师,他们即充当了“实践导师”的角色。创业导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深员工甚至管理人员承担,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还能提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高等教育已经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尤其是艺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造力是设计师的职业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制借鉴“包豪斯”工作坊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学校的职责包括总体协调控制、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由于学校人事上有特殊的要求,可安排校外设计院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人教学队伍,补充师资力量。其次,艺术院系的教师和学生是工作室的主要力量,是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主要受益者。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个专业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院专业设置成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等,以实际设计课题、创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共融互通,为教学资源整合与交流提供了便利,在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创业园等资源上统筹安排,优势互补,增进各专业学术交流,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个工作室教学特点,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3.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具备企业的部分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场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具体而言,它有院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两个培训主体,两种教学内容。院系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创业园则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两类教师,学院教师和创业园配备的创业导师两种身份,他们共同参与教学。这种模式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创业导师、资深专业人士组成合理配置的团队,负责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创业园的实践,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打造艺术设计教育平台,构建工作室教学群模式.艺术教育,2007.8

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研究;建构主义理论;信息管理专业;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7-02

一、引言

随着数据挖掘、商务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作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必须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熟悉数据挖掘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实际数据构建数据仓库的多维模型、进行联机分析处理,并能结合案例主动思考分析,熟练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解决管理领域的问题,得出数据挖掘的结论。这就对数据挖掘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据挖掘是一门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其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案例和使用工具具有多样化特征,这使得实践教学设计的方案的可选择性增强了,同时也对选择适合的内容、案例与工具并设计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化的实验增加了难度。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实践教学设计

1.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和经历已经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基本理解和认识,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和外界影响相结合,并在结构过程中继续主动地建构自己新知识结构的过程[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给出数据挖掘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在原有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在新的教学实验情景下不断学习和理解,最终熟悉了实验情景、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应用,还能改达到对原有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能在新的实验情景和新的应用案例下有启发式的想法和思路,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具体包括:巩固已学习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内容设计与教材理论体系一脉相承,有助于学生系统化理解本课程;深刻理解数据挖掘多步骤之间以分析为驱动、以数据相衔接的前后关系;训练学生对管理问题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管理实例深刻体会到数据挖掘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考问题、提炼问题;熟悉主流软件,为学生踏入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领域做好铺垫。实验使用业内流行的数据整合软件和商务智能软件进行实验设计,使得学生的实践适应技术的发展。

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选择实验工具与实验案例。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学习情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情景设计对学生学习要有明显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在案例选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典型的案例背景,在这种背景下的研究方法可以给予较多的辅导,使学生首先熟悉实验工具的环境,以及实验工具、实验案例与实验内容和原理的融合。再准备一些其他的经典案例供学生自由选择,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迁移,并使得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能力和自我有意识的调节过程。在确定软件选择方案方面,根据对国内外调研情况的分析[2],数据挖掘实践模块的工具的选择,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使用基本工具编程实现算法;二是直接使用具备数据整合、多维数据建模等方法的商务智能工具;三是使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建模或编程开发。根据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后两种模式较为适合。可以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为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并在实验后期留一部分自由度,让学生自己设计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并对挖掘结果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

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验原理与内容。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即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完善和丰富个体的认知结构[1]。“同化”是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学习当前的新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过滤或改变,原有框架的一部分。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围绕意义建构目标而展开,需要在安排实践教学课程前,明确理论课程的主要框架,并遵循已有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安排实践环节,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有效地从学习过程中理解当前实践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及其互相联系。

实验原理实际就是实验所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在实验设计时最好能依据课堂内容进行选择,并注意最好选择按照课堂内容的顺序前后衔接,这样更加符合建构主义的教育方法。实验内容就是以与学生专业相符合的案例和案例的数据,应用实验原理进行实验的设计。在本课程中主要的实验原理是:应用数据预处理抽取、转换和装载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和装载;应用数据仓库的OLAP技术,建立星型模式的多维数据模型,并进行OLAP操作,应用多维数据展示技术进行数据展示;应用数据挖掘分类与预测方法,对多维数据建模、预测,并使用报表工具展示挖掘的结果。主要实验内容包括:数据集成与转换,使用Pervasive软件实现数据存储格式转换、集成;进行Mstr商务智能软件的基本配置,并将实验1的数据装载到软件的数据仓库表中,为实验3做准备;数据仓库与多维数据的OLAP操作,使用商务智能软件针对原始数据建立星型模式多维数据模型,实现多维数据模型的OLAP操作,掌握商务智能软件的数据展示功能;数据挖掘方法应用,创建季度指数度量,进行数据挖掘前的数据转换,并创建训练度量实现对销售量的预测。

4.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需要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转而成为实践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思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课程内容安排上分析,建构主义强调“支架式教学”,即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提供一种概念框架[4]。为此,要在安排实验前对实验任务加以分解,形成逐渐递进式的概念框架,便于由浅入深逐步引入实践内容。例如,对于第三个实验――数据仓库与多维数据的OLAP操作,教师首先带大家回顾多维数据模型的星型模式、OLAP操作和多维数据展示三部分理论课内容,再分析案例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案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给出答案,加深对原来这三部分内容的理解。从对学生的引导和教学方法上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主动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并鼓励学生在在实践中重新整合头脑中原有的知识,通过讨论、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案例训练的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架构的丰富与完善。本实验选用的实验模式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的具体方法有录制实验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初始数据蕴含的管理问题,画出课程知识点与实验过程、软件使用关系图等方式。

三、实验效果与结论

使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实践环节,事前给学生做好知识架构的铺垫,针对入门级实践,进行原理的讲解与回忆、进行实验过程的引导思考与详细讲授,同时提供更多情景资源给学生训练;对深入研究型的部分,给学生较大自由度,由学生自己完成。该门课程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并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较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分析管理问题。本实验综合效果较好,随着数据挖掘在信息管理专业中重要性的增强,在教学实践中增加课时的可能性很大,继续使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实践环节设计对学生也更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韩家炜.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赵学凯,赵芳.教学建设与改革[J].北京教育,2007,(01).

[4]齐宏,王爱萍.实践教学环节的认知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开放学习,2007,(7).

第6篇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科研项目;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0 引言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新兴的跨学科专业,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软硬件、电子等众多先进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始于2003年的北京大学,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所大学开设了该专业。然而该专业的建设仍不成熟,有待从事该专业的高校教师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根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多年的专业办学经验,提出针对每学年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专门的实践学期,其内容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涵盖该学年主要专业技能的实际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课内外一体化设计,项目的评价除了过程考核、项目报告和答辩等环节外,还可借助专业大赛检验学生技能的提升。

1 设置专门的实践学期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仍注重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每学年都应该设置专门的为期4周的实践学期。实践学期的课程针对每学年安排的主要专业课程安排相应的实践项目,通过完成该项目,强化和巩固理论学期所学的课程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同时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学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更具体的了解,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安排的项目,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实践学期的学习会提及下学期的相应课程,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已学内容和将要学到的内容相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实践学期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实践学期课程的项目设计方面,首先需要仔细分析行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责任要求,根据岗位责任要求分解出对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进而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分解到各门课程。反过来再整合每学年专业课程的技能培养目标,完成实践学期的项目规划设计,通过各个实践学期项目的层层递进,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性设计,逐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

另外,在实验和实践学期的教学方式上,应注重因果式引导、成果型训练,刺激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研究氛围。这种全方位、系统规范的实践教学模式,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统一,使所培养人才符合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

因此,如何设计实践学期课程的项目才能使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刺激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2 科研项目的教学模式设计

实践学期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完整的智能系统设计流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分析、系统设计、系统仿真和系统验证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实际的智能系统设计经验。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需要学生在实际项目设计平台上从头至尾、由浅入深地设计和实现完整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立即可用的应用型人才。而该类项目应源于实际的科研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学期的项目具有工程背景和可行性。但是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才能用于课程中,我们将按照CDIO的教学模式对实际的科研项目进行提炼和设计。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CDIO模式以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系统的产品设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对产品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按照CDIO教学模式,把项目划分成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现和项目验证4个阶段,最后通过提交技术报告和进行答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1)项目需求分析阶段:首先由教师介绍实践学期课程所作的项目,以及如何实施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然后介绍项目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其次,要求学生学会收集、检索、阅读和分析科技资料,提高相应的能力。在阅读中英文参考文献后,讨论项目应具备的功能及涉及的算法,同时需要理解所涉及的算法,并分析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可行性。

(2)项目设计阶段:采用由顶至底的方法,对项目逐层分解。首先根据项目需求确定硬件开发平台及所需组件,然后对系统采用的算法进行分析,‘设计系统流程图,接下来将系统流程图逐步细化为系统设计的最小模块,要求学生阐述系统流程以及构成系统的模块功能。

(3)项目实现阶段:根据项目设计阶段划分的最小模块设计,利用相应的辅助工具或者软件编程环境,采用由底至顶的方法进行实现。

(4)项目验证阶段: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先对每个模块进行验证,在实现整个系统后,再进行系统验证,然后按照系统要求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

3 课内外一体化设计

由于仅通过课堂的讲授和实践无法完成培养学生智能系统设计能力的目标,因此要求学生课外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完成课内没有完成的任务。然而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参差不齐,为了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有的放矢,需要对实践学期课程进行课内外教学和学习的一体化设计,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分解,确定适合课内外完成的具体内容和所花费的时间,并对课内外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考核。为了实现实践学期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使学生有计划地实施实践项目,制订了详细的课内外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具体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如下: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并分组讨论,以分组研发的形式开展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完成智能系统的设计、验证与测试,最后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并进行分组答辩。

(2)教学实施过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

(3)将学生分组,2~3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不同的岗位职责,以课堂讲解及项目组研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

4 实践学期项目的评价

为了评价项目实施的效果,持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实践学期课程的特点,设计了项目的评价方式和具体标准,如表2所示。

除了上述的项目评价外,还通过举办专业大赛和鼓励大部分学生参加全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大学生竞赛的形式,展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项目设计和实现的能力,从而更直接地对实践项目的成果进行检验。通过参加专业大赛,充分地展现学生通过实践学期课程的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积累宝贵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第7篇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 开放式 教学体系 研究与实践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秉承20世纪初欧美体系,又参考前苏联学制,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也一直参考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并没有形成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特色。教学体系的某些局部虽有不小的变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虽在广泛开展如何在教育中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讨论,并进行有关课程改革,但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仍未改变。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育体系将针对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来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创造力的开放式教学体系。

一、开放式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

实施开放式教学体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会引起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环节,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完全学分制的实践中,追求的目标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然而,要真正做到开放式的“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并非只是把原有各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都平行而直接地呈现在选课表上。开放式体现的教学规则,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要求。它必须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在开放式管理的机制下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实验。

课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开放式的核心。课程确定以后,课程本身的标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它既是教育者培养目标和教学意图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另一方面,学生也是通过对不同课程的选择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范围。而且,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的绝大多数课程呈现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是非线性的,这也就是说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呈跳跃式的。过去,我们一般都是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来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而现在所谓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已经失去了意义,课程由学生自己来选,培养的计划也就处于一种变化之中。开放式教学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就是比较量化,它包括课程名称、代码、学时数、学分数、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基本要求、教材与参考书目以及作业要求和考试方式等。通过一些数字来明确课程教学的要求,尽量避免过去一些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那种模糊性、随意性和无效性;同时这个标准也成为有关部门对教学进行检查和督促的依据。

二、开放式的课程选择与专业的确定

在专业课的平台上,所有的课程都是由学生任选的。也许有人会担心,虽然整个学习的过程始终体现了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但以后学生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是不是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下就不分专业了呢?其实不是。上文中我们提出的一个口号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那么就专业界定的问题,我们提出的第二个口号是“先选课程,后定专业”。也就是说在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提出毕业申请时,系部可根据学生在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所学的课程的性质或类别确定他的专业归属。可能出现的情形无非是以下三种:一是所学课程集中在某一学科或专业的课程群中;二是所学的课程虽然广泛,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学科或专业倾向;三是所学课程繁杂,学科或专业特征不明确。从开放式教学体系来讲,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学校都应该准许毕业。但后一种情况究竟以什么专业毕业还值得商榷。

三、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支撑

1.社会实践与产、学、研相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院系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实行工作室制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由设计师、专业教师共同负责专业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教学之中。另外,改变仅在毕业设计时,才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参加实际设计项目的做法,根据课程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结合设计公司的设计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由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指导,面向社会的实际设计实践,才能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熟悉了未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综合性的多方面训练。

2.建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起着导向性作用。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公共课、理论课,提倡开卷考试,充分利用课题设计、计算机绘图综合训练等多种形式来评定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级考证,获奖或取得证书的学生给予奖励学分。实行完全学分制,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程,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培养特长,这也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规律。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开放式教学是动态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以上几方面是笔者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实行开放式教学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充实提高。笔者将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寻找更加适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

[1]季翔.高职教育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2.

第8篇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行动导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35

Action-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HAO T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109)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o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nvironment art desig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with strong innovation and diversity, through in-depth study of the art and design curriculum of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teaching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pid integration with market practice courses. Make teaching more responsiv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development model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more practical new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alent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1 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人类生存基于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美化环境、优化资源、规划城市景观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1.2 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高专类教育盛行的时代下,原有的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达到新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方法不完善,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孤立于课程和教材中,学生没有积极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更加没有主动融入到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想法,只是被动接受。

其次,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方案制作没有讲解透彻,从而缺乏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再次,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全面实施和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由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本身没有过多的概念性定义,也没以理论的背诵作为考试的内容,故一味地进行理论与传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型的实践教学工作;最后,在实施项目导入时,并未考虑到学生在现场模拟和情景演示中的个性化差异和与实际的关联度。①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制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将原有刻板、单一的教与学方式进行形式与内容上的全面突破。主要通过学生自愿、自由、自助、自主的创新和设计实验实训程序与具体步骤,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分组,组成小团队,基于团队合作的理念,在不脱离中心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多资源优化整合。

2.1 教师角色定位合理――做学生学习项目的引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参与、佐证、校对、观摩、激励、讨论等方式,逐渐将项目的因素提供给学生。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养与锻炼,才能达到较好的项目导入效果。

第一,专业培训。教师需要定期接受教学法培训和专业培训,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修养与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第二,师企合作。教师还需要与企业密切联系,到设计公司、设计工厂企业实习,亲身体会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步骤与过程,了解具体的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材料预算和方案实施等内容,充分增强实践技能,了解企业管理中所急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信息,完善学生在知识与实践中的跨越,形成鲜明的综合素质。②第三,科研、教研的校方支持。鼓励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积极编写新教材,增加项目的介入,将自身参与或接触过的项目以生动的方式编入教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整死板的概念化教学。

2.2 全面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法

全面行动法是以学生分团队为基础,以项目介入为开端,以处理实验信息为依托,在实施计划教学手段与具体步骤时,需要通过对学生实施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最终检查实验结果。使学生主动制定计划与步骤,创建、设计实践中的细节与环节,围绕大纲与计划的基础,将所有具体操作下放于学生,教师较少干预具体实施。其中,信息收集比较重要,如在居室设计实训课程中,通过客户基本资料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取到更多有效的设计基础,从而帮助设计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可利用媒体、网络、图书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并筛选、统计、整理、分析、统筹信息,提出设想路径。在实施计划阶段,依靠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各尽其职,确定合作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设计的整个过程。③

2.3 项目导入与情景模拟模式

教师联系企业,联系设计公司,将设计公司中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的整套完成资料都拿到课堂上,其中包含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要求、客户房屋基本资料、设计要求、设计周期、设计风格、特殊需求等,设置给不同团队不同情景,模拟在公司中设计师与客户交流方式,进行实训环境,学生形成互动。随后学生运用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历届获奖作品、经典案例等为依托,让学生深刻认识项目的完整性,确保学生掌握细节,合理安排设计时间,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提出不同观点,最终提供项目的预期结果,比较不同学生完成项目达到的最终效果,评估设计的成功与否。

2.4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式教学模式显而易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互动较少的课堂模式。随着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各个企业的重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需要通过更加合理的实训手段成为教学重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首先以项目或方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例如在实训课上,解决方法需要开发多元化模式,不可单一化;其次,采用启发式训练,启发学生通过造型、色调、材质、界面的不同变型、打散、分割、重组实现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展示设计实训,针对于不同对象的展览,进行风格化建立,使配置方向多样化,空间形成间接联系,元素的提炼等方法积极有效地运用于实训中,在过程中追求个性化与创新性,从而实现行为模式导入。④

3 结语

通过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类实践课程的改进,将项目、方案以行动导向方式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操控性,提升了教学的系统性,丰富了高职高专与企业联系的资源与基础,更加适应今后经济发展下用人机构对人才的要求,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定位。以学生为核心对象,融入地域文化与特色,加入民族元素,提炼生活细节,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全面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06JG09

注释

① 杨振泉,方维明.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8):99-100.

② 张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