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8 16:53: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上市公司信息化要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一、背景分析: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一直受到全民的关注,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反映了某一时点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股民们依据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报告进行投资决策,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偏离实际的投资决策,蒙受了经济损失。
会计信息包括真实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等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旨在满足会计目标,尤其是决策有用论的要求。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起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委托关系的形成。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会计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点在于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否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如若不满足则说明该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就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反映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是企业竞争力和成长兴衰的“晴雨表”,是一个企业所有业务的总结一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及时、完整、合规,是评价一个证券市场是否规范、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重视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就是重视证券市场的表现。
第一,由于证券投资者会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根据会计目标中的决策有用观,如果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存在失真或其他违背决策有用目的的现象,将导致证券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所以,为了维护投资者们的利益,必须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管制,使得上市公司披露出的信息满足决策使用者的需求。
第二,对于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可靠、准确的信息披露可以保证公司的长期发展,有利于在投资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吸引投资者的资金,这对于一个上市公司的长期融资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由于上市公司是资本证券市场上的主力军,如果想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重视和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又要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早一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必须采取措施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三、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立法体系不完善。我国在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有很多立法及构与层次,但是立法体系仍然很不完善。比如,在有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定义过于模糊,无法正确将其运用。如:我国现行的有关证券法规规定,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责任人要负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但对于披露行为违规如何认定、怎样追究责任人的民事责任、责任人之间的责任如何划分等等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规定的过于抽象,这样的问题造成了司法实践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手段过于单一,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科技含量较低,效率受到限制,导致披露的不及时。同时,缺乏专用的系统服务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第三,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督不到位,其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等现象。由于证券市场不完善,各方面监督不到位,违背了信息质量要求,上市公司出现根据自身需要操纵利润,信息披露不及时等现象,势必会影响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导致投资者的利益遭到损失。
四、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第一,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制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国家应加强法制体系改革,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法律条文,修改模糊、对于过分抽象的规定,使得有关机构在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合法的行为进行惩处时有法可依。
第二,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手段过于单一,较之国际上其他国家,无专用系统的问题,应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改变该现状,如积极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用系统,致力于增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效率,增强其时效性。
第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受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诸多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国家应加大法制建设,增强监督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立互为监督的机构,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大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早日完成上市公司信息监督建设。
参考文献:
[1]曹中红.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8):6.
一、建立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监督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失真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的信用危机最直接的表现是信息失真,这也是管理部门最为头疼的而需重点整治的问题。2001年是监管年,也未能有效地制止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据统计,2000年有80%以上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有不及时披露的行为,2001年则有超过300家的上市公司因不及时披露各种相关的信息而被证监会谴责,2001年10月至2001年12月3个月间,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不平等交易超过100起,且大多不能及时公布其交易信息,导致其股价大幅上升以后才公布消息。
(二)树立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观念,遏制不良投机炒作行为
中国的股市历来被认为是政策市,股市的涨跌不是按市场的规律来进行的,而是按政策的指导上升下跌,因而炒概念、炒题材、炒消息、炒朦胧利好成为主流,而崇尚绩优成为落伍。1999年5.19火暴行情和2000初网络股行情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角色,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让所有的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化,使炒作者无可炒之物,使理性投资成为时尚。
(三)稳定证券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的走向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的大起大落往往会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据北京市的统计,2001年7月到10月上证指数从2245点下跌到1750点,北京市同期人均消费指数均比同期大幅下降,幅度超过同期3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全国平均消费指数连续12个月均比同期下降一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2001年7月至2002年2月间为最低,而同期上证指数从2245点下跌到1345点,证券市场的股票平均缩水30%以上,50%以上的股票跌幅超过50%,财富大幅缩水,何来心思消费。全国平均消费指数的下降,证券市场的股票缩水,功不可没。而这一切的结果,是因为缺乏信息导致缺乏理性。所以,稳定证券市场,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与世界接轨的客观需要
我国已加入了WTO,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已成大势。现在已经成立了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而其他外资参股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也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无不是信息公开的市场,如美国纽约证券市场就是一个典型,尤其在安达信、世通公司造假事件后,对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想使自己的证券市场走向世界,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就必须讲诚信。
二、建立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一)范围小,信息化进程快
深、沪两市上市公司1200多家,比起全国银行系统的信用管理体系来说范围更小,何况已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银行信用管理体系可作为参照,如中国人民银行银管司将在今年11月出台有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向企业集团贷款管理办法》,首次对商业银行向企业集团贷款的风险防范做出指导性意见,并将从1998年开始建设的信息支持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投入运行。目前,这套系统已在全国300个城市建立起来。按照央行的统一部署,登记系统将在今年年内实现全国联网。已有建行、农行等银行陆续将自身系统与登记系统接口。深、沪两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在信息化进程上处于领先地位。有关数据显示,1999.5.19行情到2000网络股行情2至3年间,沪深两市95%以上的上市公司投资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站,98%以上的上市公司建立或者参与其他的信息网。
(二)代表性强
12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行业,而且他们都是各个行业的优秀代表,甚至很多都是龙头企业,具有极高的市场代表性。如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四川长虹、深康佳,石化行业的龙头中石化、上海石化,高科技行业的龙头清华同方等,农业龙头伊利股份、新希望,金融保险业龙头深发展、中国平安保险,冶金行业的龙头宝钢股份、邯郸钢铁等等。据统计,沪、深两市国家龙头企业超过50家,行业优秀代表企业超过500家,98%以上的上市公司为当地或曾为当地的龙头企业、支柱企业或最优秀企业之一。因此,对他们建立起一套信用管理体系其意义远远超过上市公司本身。
(三)群众基础好
截至2002年9月,深、沪两市开户人数已超过6500万户,按每户家庭平均四口人算涉及到两亿多人口,他们基本上都是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经济主体和中坚力量,他们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整个证券市场,关心着自己的利益。中国股市发展10年来,已经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职业股民群体。据统计,中国的职业股民人数介于500万到1000万之间。所以,利益所趋,广大股民必然热心参与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四)涉及面广,影响力度大
沪深两市约1200多家上市公司所涉及到的基本面非常广大,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含B股的上市的公司约110家,在美国纽约证券市场上市的约6家,既在香港、美国,又在国内上市的约4家,国家和地方所属上市的公司约1100多家,民营和集体控股上市公司约50多家,外资参股的只在国内上市的公司约20余家,跨省跨地区被重组上市的公司约70多家(其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20余家),不仅涉及到国家、地方、集体、民营、外资等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而且涉及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此外,它们的股本按流通市值算约4.4万亿元(截至2002.10.2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所以不仅对国内的政治、经济、外贸等活动的影响力度非常巨大,而且对国外的经济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上市公司不守信用的最具体表现是信息失真、恶意造假,所以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使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商业化、公开化和共享化。因此,建立一个全社会共享的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让信息使用者充分地知信,让市场来制约上市公司是势在必行的。
(一)政府立法,营建守信的法制和道德环境
立法是前提,只有立法才能使上市公司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合法化,才能有法可依。在美国,《诚实贷款法》、《信贷机会均等法》、《公平信贷报告法》、《公正贷款记录法》、《公正贷款记账法》、《破产法》等诸多法律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范。而在我国目前已制定的有关信用的法律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刑法》等,但至今没有完整系统的规范信用的法律。尤其是要关注信用公开的法制建设,目的是实现上市公司征信数据的合法化、开放化和商业化,为建立信用体系提供丰厚的信息资源。如美国通过《信息自由法》等一系列立法保证了信息公开化的程度,据1996财年统计,美国96%以上的密集情报来自于中央情报局(占52%)和国防部(占44%),其他部委合计占4%左右,其余信息一律公开。笔者认为国家还应成立一个独立的、公正的可隶属于国务院的机构来完成具体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工作,不仅要监督上市公司,更要监督政府部门,但这个机构决不可由多角色管理主体担当,如证监会等,原因是其自身权力过大与其多重管理目标严重冲突。国家信用的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必须由政府监管。
各级政府应大力通过各种媒体对诚实守信进行宣传,奖励守信者,惩罚不守信者,以支持社会经济领域良好信用秩序的形成与维护,改变社会上普遍失信导致守信受歧视等的现状,恢复我国早已形成的经历了两千多年的讲信用的传统美德。例如北京市于2002年9月份颁布了地方诚信法规,对不讲信用的企业进行公开处罚。北京工商局推出“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将不守信的企业和个人的详细情况和“污点”公布在互联网上,供人免费查询,并规定一旦上了黑名单,5年内企业法人将不得注册公司,无法从银行贷款,不能担任外企在京首席代表或其他重要职务。
(二)建立市场化的社会征信系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信用服务
社会信用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信用征信服务、个人信用征信服务,各类规范的信用评级等等。信用服务企业的组织机构是灵活多样的,包括民营、国营、股份、合资、外资等多种性质组织机构,它应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如在美国,信用评级公司都是独立的私人企业,既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独立于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更不能与被评级企业有任何私下交易独立性、中立性和公正性是信用服务公司的立身之本,也是创造客户的源泉。信用服务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中立,作出贷款者、借款者和投资者都满意的评级报告。我国的企业信用则过多依赖银行信用,信用总规模基本上是由银行贷款来支撑的,商业信用几乎没有。而现代经济的特征是:银行在整个社会信用活动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不再是主力军了,企业将渐渐成为社会信用活动的主体。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信用交易都以非金融中介部门为主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兴起以来,银行信用中介在总体中的比重由30%下降到了19%,甚至有的银行家惊呼21世纪商业银行会不会消失?信用状况如同企业的身体状况,为企业进行“体检”的信用公司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快就要到了。政府应该刺激信用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速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信息化的进程
网络是载体。必须进一步完善电子网络系统,尽快实现各种信息源终端的相互链接,如实现与上市公司在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部门的各种信息源的衔接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基本实现全国甚至多国间的信息联网化、一体化,这为他们国家的信用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的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查到每个人的信用情况,因此每一个美国人最害怕的是个人的不良的信用记录。
(四)上市公司内部的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出现于19世纪的西方社会,20世纪由美国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反映了现代企业价值的演进。在具体的时空域中,企业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取决于特定的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社会公众诉求和公民力量、企业家群体的价值观、国际社会的作用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出现则要早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正式提出,据Guthrie&Parker(1989)的研究,澳大利亚最大的公司之一Broken Hill Proprietary Company Ltd, 自1885年就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了人力资源和社区贡献方面社会责任的信息。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关注公司社会责任及其信息披露,2002年1月由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制定并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6 条指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该准则首次对上市公司提出了“社会责任”的要求,对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2012年9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后的《年报准则》主要特点之一是“鼓励公司主动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和允许公司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披露”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在《年报准则》的指导下,我国实务界已经开始尝试系统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了。目前,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属于自愿披露的信息,公司在是否披露、披露什么、如何披露等问题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性。
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是一种计算机语言,产生于1998年, 由美国注册会计师查尔斯·霍夫曼提出, 它通过对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理,使得工作人员无须重复键入数据,具有良好的动态分析功能,精准快速的搜索信息等优点,促进了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化。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 XBRL逐渐得到了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利益集团等广大信息使用者的认同。我国最早将XBRL应用于会计实务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该所在2004年选择了50家沪市上市公司对2003年度报告摘要按XBRL格式报送试点并试点成功。目前已实现沪市所有上市公司季报、中报、年报摘要和全文报送中应用XBRL。信息使用者可查阅自2008年起定期报告数据的信息、进行财务数据的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和部分公司实例文档下载。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实施基于XBRL的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全程电子化项目。2007年11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向XBRL国际组织提出成立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申请得到正式批复。2008年11月,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中国地区组织成立,2010年4月,XBRL国际组织批准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为其正式地区组织,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举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会。这两套标准的建立,为构建我国科学完善、国际趋同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化领域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时代来临。
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与XBRL信息化发展战略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日益重视社会责任发展战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力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出现一些新现象:
(1)报告数量突飞猛进。从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司数量来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的信息显示,2007年只有3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度共有29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内的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度共有855家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以积极的姿态履行着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报告篇幅大幅度增加。2008年1月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要“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立足企业实际,突出重点,切实取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效。”但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还处于摸索阶段,公司社会责任信息都是属于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从统计的800多份社会责任报告中看出,2012年工商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长达147页,农业银行118页,复星医药108页,环球电子95页,且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页数绝大多数都长于50页,极少数的只有几页。这些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都是洋洋洒洒,图文并茂,欣赏性强,缺点是让人抓不住重点,这难免给人披露流于形式的和跟风的印象。其实人们更关注的是精炼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给信息使用者提供庞杂的社会责任信息, 然后让其进行大海捞针式的筛选和总结显然是不恰当的,说明企业并未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披露的重要性。
(3)报告的时间范围不一致。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社会责任报告显示:绝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报告年度都局限于一年,但是有些企业的报告年度超过一年,这同样不利于企业间的比较。
(4)社会责任信息可比性差。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而言,不仅需要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也是重要的质量特性之一。定量数据的客观性和可比性较强,目前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披露为辅,这导致了同一企业无法进行纵向比较,行业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的现象。
(5)没有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非货币计量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事项纳入常规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核算,是目前我国责任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将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从传统会计信息中分离出来,是实现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中的相关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时都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方式,没有运用量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披露,我们可以从社会责任报告的目录中看出这一问题,如表1。
(二)XBRL与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9年4月, 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通过5-10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实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推动XBRL在我国社会责任报告领域的应用涉及XBRL三个技术框架、两大支撑。目前由XBRL国际组织制定和的XBRL技术规范的发展已趋成熟,XBRL国际规范工作组自2000年以来共了三个版本的XBRL技术规范,XBRL 1.0、XBRL2.0、XBRL2.1,并宣称在XBRL2.1版本后短时期内不会再公布新的XBRL规格书版本。其次是制定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相关扩展分类标准,我国财政部已于2010年12月,了《关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要求13家企业和12家会计师事务所自2011年起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对企业来说,XBRL分类标准是一个国家或行业全部会计制度的阐述,它是XBRL的核心和灵魂。第三是XBRL实例文档,实例文档是依据XBRL分类标准生成的电子商业报告,是实现深度分析会计及相关信息的关键环节。在推进XBRL在社会责任报告应用方面的两大支撑包括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的支撑和构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化平台支撑。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首先要充分发挥会计研究机构和会计学术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目前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与实务界对社会责任目标、内容、要素、披露方式等都未形成共识,利用XBRL实现CSR报告向财务报告信息化的飞跃需要会计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同时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平台,及时有价值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宣传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最新动态,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除此之外还需要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监管部门、会计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商、信息使用者等紧密合作。
三、XBRL模式下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
(一)缺乏对XBRL的应用研究 信息是多维度的,包括会计/ 非会计,定量/ 定性,强制/ 自愿的信息披露维度。社会责任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社会责任报告是多维度的生动写照,目前世界各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采用的是非货币性的、定性的、自愿的信息披露方式,这种披露方式具有比较随意,披露内容差异较大,信息可利用价值不高,信息可比性差等缺点。如何使用XBRL技术来改善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质量,是每一个致力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XBRL被誉为财务报告领域里的条形码,在设计之初意在像条形码那样,大大加速财务报告的制作和处理速度。XBRL本质是一种计算机语言,不仅可以标记量化元素,还可以标记非量化元素,扩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而其特有的向下挖掘功能可以针对不同需求者提供更多明细化的财务信息,帮助使用者深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使用者收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信息化战略有赖于XBRL技术来实现。
(二)缺乏应用XBRL的客观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相一致,中国的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见诸媒体报道的诸如“毒奶粉事件”、“矿难”、“环境污染”、“拖欠民工工资”等事件,无不反映出中国社会责任的失范。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问题, 国内外学者涉及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其研究重点包括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与本质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科目研究、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研究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形式等,但均未达成共识。XBRL 是依据公认会计原则编排的, 它本身对会计准则没有影响,由于社会责任理论发展尚不成熟,XBRL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应用受到约束。
四、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建设与创新构想
(一)XBRL理念下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框架研究 这一研究的目标是构建框架, 创新体系。主要是依托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包括会计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商务、社会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知识, 借鉴国外经验, 立足我国国情, 以会计学基本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建立我国XBRL理念下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框架,阐明XBRL技术下的社会责任会计内涵与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与基本原则、会计要素与对象、计量与报告。完善XBRL理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模式,构建体现XBRL理念的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正确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社会责任会计的重点是企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是对企业与社会关系以及会计在这种关系中作用的重新审视。而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实践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成果,也是向利益相关方系统披露履责实践的重要工具。只有所有这些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的情况下,具有法律的权威性、规范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才能符合相关利益者的要求。
(二)扩大XBRL在财务报告披露中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研究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社会责任报告XBRL分类标准。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与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匹配性不高, 影响XBRL财务报告与目前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的一致性,XBRL财务报告目前还不宜广泛应用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XBRL的研究力量, 组织会计业内精通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专家与精通XBRL技术的专家共同来参与标准的制订与完善。如如何解决目前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以描述性,非货币性计量语言为主,如何完善XBRL技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与报告模式, 如何构建体现XBRL理念的社会责任考核指标体系, 以正确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三)XBRL技术下社会责任报告规范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
这一研究的目标是建立、完善规范。主要是为我国社会责任报告规范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提供政策建议,基于中国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主体特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中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和公共管理的有效性直接相关,决定了中国政府必然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关键性变量。我国正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这有赖于中国政府公共管理的角色定位和实施,包括如何建立体现XBRL技术要求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如何建立健全其他相关法规, 如何建立并完善基于XBRL技术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等。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推动力量的例子,美国的三个会计组织(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我国缺乏XBRL技术的专家和地方会计组织,国内企业与 XBRL国际组织的交流和合作还很少, 民间会计机构和组织发展不健全、力量薄弱。基于我国国情,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都是财政部组织制定的。因此,XBRL协会和研究机构可由财政部牵头成立。积极参与XBRL研究活动,加快我国 XBRL技术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关联企业;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监督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一、关联交易涵义
对于关联交易的定义,不同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也是不同的,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与在本公司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关联交易是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制及总分公司制得到广泛运用时出现的,在各国的公司运作中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当许多公司开始走上集团化的经营道路时,关联交易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的进入,关联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律概念,关联交易涉及到财务监督、信息披露、股东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法律环境方面的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
(一)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及其缺陷。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与各个以母公司利益为基本点的主体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为了争取上市,母公司将其“优质资产”剥离成为上市公司,而人员、财务、资产等却没有彻底分开,使得这些上市公司存在先天的对母体强烈依赖的局限性。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关联交易是不可避免的。
(二)在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上市公司对其关联交易予以披露时,信息量都很少,一般只披露关联企业的主营业务、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关联方的法定代表人、关联方的经营性质、关联交易的内容、数量、价格、金额,结算项目金额、条款和条件等一般性资料,没有披露交易金额占企业总收入的相应比例,未结算金额占总体未结算金额的相应比例,交易要素的定价政策等等,也未披露决定该定价政策的基本因素及其与市价的可比性,以及该项交易对公司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的现象,影响了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了解,严重影响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以致整个证券市场都受到质疑。
三、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
(一)披露的必要性。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从经济、法律、利益等多方面影响着会计监督。在经济上,关联交易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节省上市公司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等。在法律上,我国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为不规范的交易提供了可钻的法律空子。在利益上,关联上市公司之间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实现利润转移,不但粉饰了业绩,以虚假销售来实现收入的增加,而且通过资产重组来调整利润,同时利用关联交易来逃避税收。关联交易的存在既影响到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又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因此,对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显得特别重要,也就存在披露的必要性。
(二)披露的内容。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应严格按照要求对其有关交易信息进行披露。关联交易披露要求企业在对外披露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在个别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事项,还应在合并报表中分别按关联方类别披露集团内部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金额,属多层投资控制关系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应披露到最低级企业。
四、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披露不合理,不够真实、不够充分的局面是由多方面导致的,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改进,使披露逐渐走上合规的道路。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1.利益驱动是产生上市公司披露不规范的主要原因。2.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全为不公正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3.证券市场相关的制度安排不完善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信息的外在诱因。4.社会审计机构没起到应有的作用。5.证券监管力度不足。
针对我国目前关联交易的特点及监管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吸取其中适合我国关联交易监管现状的优秀做法,对加强我国关联交易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保证国家经济平稳、快速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完善《公司法》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规则。建立健全惩罚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保证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不仅要对公司予以处罚,更要对董事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将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结合起来运用,强调责任到人。
第二,加强《证券法》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利用法律手段,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关联交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充分、及时披露所有重大关联方交易事项。
第三,促进对审计机构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针对审计执业不规范的问题,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大对违规CPA和事务所的处罚力度,加大事务所改制步伐。
第四,应加强人们对关联交易信息的重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各级监督机关应加强对关联企业的监查力度,督促关联企业进行正常的关联方交易,并对交易做出详细的披露。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中介机构执行相关法律制度情况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或抽查。
参考文献:
[1]葛树澍.2003:信息披露:实话实说,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2]聂守艳.2007: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界定比较,辽宁行政学院报
[3]谢国珍.2006: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规制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4]所得税宣传手册
[5]郭卫东等,2007:论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国管理信息化10卷11期
[6]杨行.2007:新会计准则下关联方交易研究,中文核心期刊
[7]谭广柱,200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信息披露,产业与科技论坛第7期初
2004年至今,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出现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使银行背负大量的不良贷款,广大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解决上市公司的债务问题已经非常紧迫。
一.上市公司负债理论
1.财务杠杆理论
财务杠杆一般是反映企业的负债比重,它的运用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是指息税前利润增长能够引起每股盈余成倍的增长。财务杠杆效益是指企业利用负债经营所产生的税收挡板作用给所有权人带来的额外利益。财务杠杆效应按其作用不同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企业需对财务杠杆负效应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财务杠杆发生了负作用。
2.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指各部分资本之间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以及各部分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关系,主要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组合以及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在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的MM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主要观点有:公司所得税观点、个人所得税观点、财务危机和破产成本观点、成本观点、不对称信息的影响研究、控制权理论、资本结构的资本市场缺陷观点。
二、上市公司债务危机频发,造成严重后果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频频出现债务危机,从早期的郑百文到后来的ST猴王、ST银广夏、ST九州、ST幸福、新疆啤酒花等,引起股价下跌,中小投资者财富大幅缩减,甚至血本无归,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银行的不良债务增加,银行诉讼上市公司的案件接二连三;处于担保圈及造系运动的上市公司债务问题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接二连三爆发。
尤其是2004年全年至今,国家紧缩银根和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建以后,上市公司担保问题不断显现,债务危机爆发更加频繁,引起股价剧烈波动,证券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解决上市公司的债务及担保问题已迫在眉睫。
三.上市公司债务危机形成原因
1.上市公司债务成因
债务的形成在企业经营中本来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企业在任何经营阶段都有可能由于“信用”--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使用造成负债。根据财务杠杆理论及资本结构理论,企业适当负债是有利的。按债务形成的初始原因看,最主要有以下几类:
(1)银行经营性贷款。这是最常见的债务形式,是企业满足经营性资金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债务就是银行贷款。
(2)承担担保连带责任。也是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成因是被担保方无力履行偿债义务,导致担保方被迫履行还款责任。自2000年以来,由于担保问题引发债务危机的上市公司非常多,如ST猴王、ST屯河等,担保“地雷”不断,尽管国家已经在2000年和2003年两次出台法规对担保进行规范,违规担保还是不断出现。担保圈及造系运动使得担保变为“多米诺骨牌”,引发局部金融债务链危机。
(3)应付款。主要包括采购款和项目(以房地产项目为主)建设工程款,通常是企业为应付暂时的资金不足或由于行业内一般约定造成的延期支付。
(4)资产置换差价款。一般发生于资产置换时,换出资产价格低于换入资产价格并且暂时无力补偿。
(5)发行债券。我国证券市场太小,而且不完善,上市公司发行债券非常少。
2.上市公司债务危机的主要形成原因
债务有财务杠杆的作用,有避税效应,也有形成财务危机的风险。“信用”的不正常使用或过度滥用为债务最终成为“问题”埋下伏笔,而后投资的低效、经营状况的恶化成为导火索,最终引致“债务危机”的爆发。我国上市公司债务危机的形成有其表面原因(直接原因),也有其深层次原因(间接原因)。债务负担和信用滥用超过了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是引发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而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债务负担和信用滥用,则是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有股一股独大。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股比例为30%以上,由于所有者缺位,形成内部人控制。上市公司经营者和大股东利用银行贷款、担保等为自己谋利。
(2)政府的作用。各地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在当地上市公司出现危机时(甚至在某些上市公司已经资不抵债时,不进行退市),帮助其贷款,使得债务越积越多,风险越来越大,损失也越来越多。
(3)银行内控不完善。银行在贷款时,只是在表面上看到上市公司的名气,使得上市公司贷款相对容易。在贷款后,银行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缺乏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监督。各银行之间信息不共享,使得企业在各个银行各自贷款,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
(4)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我国绩效好的上市公司一般利用股票融资方式获得“低成本”资金,绩效差的上司公司无法进行股票融资,只有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上市公司资金取得比较容易,由于在外部缺乏监督、内部出现内部人控制,使得资金随意投资或者被转移,投资效率非常低下。因此难以归还银行的大笔债务,同时也引发担保公司的债务危机。
(5)利用担保套取银行贷款。银行为降低风险要求企业贷款时必须进行担保,法律规定上市公司进行担保时还必须进行反担保,因此出现了互保及担保圈,担保便失去了意义,而且还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些公司甚至进行违规担保,或者对担保不进行披露。由于一般是绩差上市公司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就会引发金融债务链危机。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解决债务危机
本文认为:要解决上市公司贷款容易、互相进行担保和担保圈的形成、对担保不进行披露、或者进行违规担保等问题引发的债务危机,银行、证券市场、税务部门之间必须进行信息共享,有效制约企业的债务行为。
(1)各银行之间信息共享。各银行信息共享是银行对各个企业的债务及担保信息设立数据库,各个银行都可以查看,对各个企业的债务及担保信息就了如指掌,企业难以过度负债或者进行违规担保。
(2)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信息共享。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与证券市场要求的会计报表是否一致,企业的债务及担保行为是否进行了如实披露,可以通过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的信息对比反映出来。银行与证券市场的数据信息共享之后,可以使上市公司如实进行债务及担保信息披露,广大投资者可以更清楚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3)银行与税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按期向税务部门提交财务报表,依法纳税。各企业都有少交税的心理。而企业要贷款必须提供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证明,提交的会计报表必然会反映企业各项财务指标良好。因此,可以利用银行与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来解决虚假财务报告,使银行在贷款时进行正确分析。
(4)银行、证券市场及税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许多上市公司是通过虚假财务报告包装才上市的,而税务部门及银行有上市公司上市以前的会计报告,通过三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发现企业的真实情况,对其上市行为进行限制,银行也可以正确进行决策是否对该企业进行贷款。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一般在其董事会决议报告、企业年报、季报附注中披露,或者形成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目前,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是GRI倡议的《可持续发展》和AccountAbility公布的《AA1000审验标准》。前者既是报告编制内容的指导标准,也是报告质量的审验标准,而后者只是评价报告质量的标准。GRI指南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当披露的信息分为三类:战略及概况、管理方针以及绩效指标,并建立三级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的内容充分体现了重要性、利益相关方参与、完整性、可比性等原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年报不同,年报以财务信息为中心,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以非财务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领域中的企业活动为论述对象,使得企业在促进其与利益相关方的对话,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以及帮助企业对自身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检测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效应。
二、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我国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但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及其相关的活动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欠发达西部地区,开展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知识普及和认识提高的活动则很少。众所周知,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西部地区企业在我国和国际的经济链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避免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东西部地区的企业再次遭遇新的失衡,企业必将应对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选取贵州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贵州省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分析 本文以贵州省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公司所属行业以证监会划分的标准分类,分布在12个行业中,各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不超过3家。在这12个行业中,有一半的行业未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而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中,普遍出现一枝独秀的情形。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数占上市公司总数年平均比例为21.67%,总体披露情况并不乐观。但如电力、农药化肥、化工和食品饮料等关乎民生、自然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行业,其所属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披露,充分体现了这些上市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2008年至2010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其占贵州省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由2008年的15%上升至2010年的30%,水电和食品饮料行业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是三年连续的,但这两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数各为一家,从而并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随着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日益关注,也为了更好的展示自身践行社会责任的硕果,上市公司纷纷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如化肥农药行业上市公司自2010年开始向社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但也有些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不够重视,导致了其社会责任报告的不规范和不连续,如电子元器件行业上市公司自2008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后,在之后的两年中未公开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
(二)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引》以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 1.0)》,同时还应突出各企业自身特点和行业特色。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将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分为五大类:
(1)公益责任,指企业维护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同行业伙伴、社区与公众、社会团体组织、政府和投资者的利益等活动。
(2)经济责任,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质量,提升盈利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打造高效率、高效益的公司等方面的活动。
(3)安全责任,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视安全为效益、信誉和竞争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制度管理,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活动的活动。
(4)环境责任,指企业坚持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创建节约环保型企业等活动。
从表1可知,在公益责任方面,定量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只有5家,占总数的25%,而无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为45%,这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其公益责任未能自愿充分的披露;在经济责任方面,定量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仅有4家,占比为20%,而定性信息披露的公司数占的比例达到16家,占总公司数的80%,这是由于这些上市公司在其会计报表附注或董事会决议报告中,对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资产保值增值等的信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披露;在安全责任方面,定量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数比例为15%,其定性信息和无信息披露所占公司总数比例分别为40%和45%,这说明上市公司对其落实安全责任政策和强化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等不够重视;在环境责任方面,赤天化、黔源电力、贵州茅台分别属于化工、水电、食品饮料行业,其对环境责任进行定量信息披露,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评价,从而有利于展示其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的形象,亦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未实行独立第三方审计制度,因此,表1中第三方审验意见又称为第三方评论,评论可能来自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群体或者某个在企业责任领域有声誉的专家,贵州省无一家上市公司披露利益相关者的评价。
(三)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形成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比较少,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不例外,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大多在董事会决议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方式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贵州省20家上市公司在2008年至2010年都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披露,而公开单独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3、4和6家,这说明单独社会责任报告逐年递增,也更能得到信息使用者的认可;其他多家公司在董事会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或多或少地对社会责任信息加以披露,以文字表述形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说明,同时,这些公司也没有明确列出社会责任的具体项目,使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及真实性受到质疑,信息使用者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导致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远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优点与不足 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贵州上市公司对其公司经营管理关键绩效数据进行了公布,如市场绩效指标和社会绩效指标,其中对社会绩效指标中的纳税额、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覆盖率、员工培训投入、环保投入、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等进行了详实的数据披露。第二,贵州上市公司为增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信服度和认同感,以及对企业感性印象的认识,在员工活动、培训、捐资助学、应急演练等方面在进行文字描述的同时配以了相应的照片。
贵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化和简单化。很多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时过于形式化和简单化,大多是文字性的描述,很少提供详细的定量信息。第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具有选择性。贵州上市公司对其负面信息未作披露,即使是高污染行业的公司,迫于国家强制性的披露政策,在其披露的环境信息中也鲜有负面信息。第三,信息披露的连续性差,可比性不强。只有10%的样本公司连续3年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比较基础也不一致,各项指标缺乏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从而降低了信息质量。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2008年~2010年这三年来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效果不容乐观,这既有影响我国整体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共性因素,也有贵州省的个性因素。
(一)个性因素 一直以来,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贵州省上市公司身处西部不发达地区,其整体经济基础和实力不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上贵州省上市公司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如凤毛麟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贵州上市公司未能很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积极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在贵州省工业经济中,资源型产业占的比重很大,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能源、化工、冶金等资源型产业的带动。资源型产业往往是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产业,而贵州省污染治理水平比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贵州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和自愿性。
(二)共性因素 具体包括:
(1)相关法律法规的软性规定。2006年新颁布的《公司法》中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履行社会责任。”2006年9月深交所实施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率先将社会责任引入上市公司,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并且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深交所鼓励上市公司根据指引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报告,并与年度报告同时披露。对于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指引》采取了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以上这些法律法规都不足以强制和规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2)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不健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前提是要有完整而科学的会计信息和资料,而要提供完整而科学的会计信息就必须首先解决好诸如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等技术问题,在这一点上,社会责任会计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内容差别较大,就是具体到同一行业的不同上市公司,其社会责任项目也不尽相同。此外,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基础之上的,而社会责任会计却无法也以此为计价原则,因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非交换的、非人类劳动物品。根据何种价值理论制定什么样的计价原则,从而使这类非交换、非劳动物品能够被准确、可靠地计量, 这是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比较注重内部经济效益而较少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其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报告是非财务性报告,其披露是自愿的,导致很多企业披露报告意愿不强烈。目前上市公司对社会的贡献情况和公司财务表现的相关性不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上市公司消极对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四、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贵州省应走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之路,着力提高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贵州省在两次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都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但当前,我们正处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贵州省在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在注重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倡和鼓励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生态化协调发展, 着力提高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鼓励上市公司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将社会责任履行指标纳入对企业领导的考核指标中,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完成得较好的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照顾,势必带动上市公司整体披露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很多上市公司不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就是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纵观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历程,政府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来强制性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有关立法机构在立法时要尽可能的使法律法规涵盖所涉及的社会问题,而且要使其具体化。只有有法可依,才能将我们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置于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从而使上市公司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积极编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告,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第三方社会责任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时附有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但缺乏有力的第三方审计验证。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不规范性,就算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存在舞弊行为也没有相关法规对其进行追究和惩罚,而社会公众和政府又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等特点。因此,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像财务报告一样,要有独立的第三方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监督、鉴定和评价,并出具社会责任审计报告,这是提高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一、研究背景
自2003年开始XBRL就成为信息化年会会议重要主题,2009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关于XBRL应用的重要法规,截至2010年两套标准的公布,充分证明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其必然趋势。
(一)会计信息化发展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会计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紧密的结合。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CHarls Hoffman率先提出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把XBRL作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XBRL涵义及技术特点
XBRL是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基本实现数据的集成和最大化利用,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料共享,XBRL技术的应用,需要传递信息的各方,按照这种语言的要求对信息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加上标签就可以相互传递相应的信息,从而使得公司内部和外部能够更加方便、有效以及快捷的对财务信息进行收集、转换和处理。
XBRL技术具有优越的技术特点,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快速、精确地搜索信息。XBRL格式文件的所有数据都有相对应的标记。
2.可拓展性强,同时满足各方利益需求。通过XBRL技术的运用能够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拓展,满足各方对信息内容的需求,保证了良好的信息开放性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3.提高了信息及时性。使用XBRL,可以解决之间存在的报告不及时的问题。
4.提高财务报告各方效益。对企业本身提供财务报告而言,XBRL技术确立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数据交换的标准方式,无需编制不同格式的财务报表,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编制效率,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二、XBRL目前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分析
(一)XBRL在我国目前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0年,沪深两地交易所联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全文上网,中国证券业还引进了先进的XBRL标准和技术,对上市公司的相关市场信息进行电子化规范,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XBRL标准在我国证券业应用取得了进一步进展,无论是从2005年4月正式成为XBRL国际组织会员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是“XBRL应用示范”实现一次提供五年的年报实例文件、数据的深交所,都可以预见出XBRL对市场带来的一系列重要变化。但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XBRL体系在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运用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XBRL数据转换机制与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健全,仍然存在着问题:(1)数据供给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手工录入数据和进行转换;(2)数据需求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数据转换时,影像数据的时效性和传递速度。
2.信息安全问题存在担忧。在XBRL下,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必然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风险。
3.我国目前分类标准尚不完善。
4.人才缺乏。目前XBRL实施却遭遇人才缺失的尴尬困境,这会直接影响XBRL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5.企业对XBRL认识不足。目前,上市公司要向上交所和深交所报送XBRL格式财务报告,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仅是财务报告成品的翻译,并未真正实施。
(二)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加快发展XBRL技术,更好地推动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所以对其推行的可行性作以下几点综合考虑:
1.打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XBRL技术是通过规范的标准化处理,大大提高了编制效率,对所要输出的各类文件结构、命名、语义、处理等方面定义,进而提高信息使用率,成为了企业和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桥梁。
2.互联网作为强有力的动力大大推动了XBRL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有了跨越式发展。Internet网络应用降低了成本,迅速建立了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索和交换平台,为XBRL技术所需要的信息搜索、传输提供了“硬件”支持。
3.证券交易所应用与推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是XBRL应用及推广的两大推动力量。2003年9月上交所在全国率先使用XBRL技术,深交所更是于2005年11月要求其全部上市公司利用XBRL技术制作2004年年度报告。
三、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化中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应用建议
1.更加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和会计准则的XBRL应用标准。XBRL技术应用成功的关键环节是规定详细合理的分类标准。通过XBRL中国地区组织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会计精英共同配合完成,完善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的统一的XBRL国家分类标准。吸收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成果,同时必须立足国情。
2.加大对通用XBRL相关软件研发力度以及做好实例文档的报送和利用工作。企业在应用XBRL技术,需要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来收集最基础的信息和数据。所以需要中国软件协会可以联合国内大型软件制造商共同开发出实用性强的软件工作,并需要相关各部门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通力合作力求报送高质量的实例文档。
3.提高XBRL财务信息的安全系数。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必须提高XBRL财务报告系统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设置访问权限、对信息加密、建立高级网络防火墙、及时做好数据备份等措施进行保证信息的安全。
4.加快培养XBRL系统的复合型高级人才。XBRL能否有效运行,关键还是在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人才就是强大的生产力,相信在我国不久的将来,人才会大量涌现,那时,XBRL技术会得到更好更普遍地应用,会计信息化将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摘要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在国有经济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是国企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国企上市公司构建、改革及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提升国企上市公司内部的凝聚力,进而增强国企上市公司的软竞争实力。换句话说,国企思政教育是国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思想生命线。基于此,本文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思政教育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并提出了相关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思政教育创新
一、思政教育对于国企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意义
客观上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是所有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经济的发展会对政治产生作用,同时政治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反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不断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背景下,思政工作也需要围绕着经济建设所开展。当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发展方向也会随着思政工作的改变而做出调整。对于国企上市公司而言,发展经济,提升效益是其首要的任务与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发挥了引导性作用。通过思政教育,能够为国企上市公司职工树立模范、榜样,同时也体现了党的执政精神,有利于培养员工先进的思想意识,并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国企改革、发展壮大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二、国企上市公司思政教育创新的必然性
在社会形势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国企上市公司思政教育工作既获得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工作方向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在部分环节上暴露了一定问题。如果还是保持一成不变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必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创新国企上市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成为了必然。目前,部分国企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过于偏向理论化,但却未能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得相关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效用。思政教育工作本来就是一项不断发展的科学,在社会环境、国企发展形势及新的经济要求下,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结合实际做出调整,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国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动力。与此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国企上市公司生存及发展的必要保障。群众基础与政治优势是国企赖以生存的关键。为了让这种优势不断延续下去,就必须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结合国企实际发展状况,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的载体,让员工的思想素养不断增强。通过创新思政教育,能够让国企上市公司保持充足的活力与动力,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发展,以此来积极响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目前国企上市公司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很多国企上市公司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部分环节上还是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思政教育在不断弱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人们的思想变得愈来愈开放,这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十分有益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思政教育工作一直都在进步,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新时期节点上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及地位逐渐被忽视,呈现了不断弱化的趋势。大多数国企上市公司都将企业效益置于首位,生产经营、企业物质利益得到了重点关注,但思政教育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就导致国企上市公司内部物质氛围十分浓重,但精神氛围却愈来愈稀薄,部分员工甚至出现了精神空虚的情况,思政教育工作整体成效并不理想。(2)思政教育工作内容陈旧。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总是“老生常谈”,工作内容缺乏新意,理论知识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由于思政教育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得部分员工对思政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并出现了错误认知,单纯地认为思政教育就是“喊口号、讲大道理”,严重制约了思政教育的成效,使得相关工作流于形式。(3)思政教育机制不够灵活。部分国企上市公司党组建设逐渐弱化,政工岗位存在干部兼职过多的现象。同时,思政教育机制过于依赖自律及教育,缺乏规范化管理意识与力度,制度约束力存在不足。
四、国企上市公司思政教育的有效创新途径
(一)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在完善国企上市公司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引导作用,以此来扩大相关宣传工作的影响力,获得员工内心真正的认可。首先,要善于l现榜样。通过界定标准对榜样的先进性进行合理评价,并对榜样进行适当嘉奖,让榜样的先进性得到有效宣传。绝大多数榜样都是来源于基层,这些榜样对基层员工而言更具亲和力。以榜样为例进行思政教育,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获得员工的认可,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其次,榜样是真实存在、可信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因此,在榜样宣传当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向员工详细地讲述榜样的真实事迹,拉近榜样与员工的距离感,使员工“心悦诚服”。另外,在榜样宣传活动策划时,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深入分析典型事例与人员,从中提炼出思政教育内容,让员工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认可榜样,逐渐形成与榜样相同的精神品质,以此来提升其思想觉悟。
(二)实现思政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各行各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在思政教育工作实施期间,通过借助互联网、电子信息等工具,能够让相关工作进一步深化。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互联网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网络本来就是员工生活及工作当中的重要载体,利用网络宣传思政教育知识,能够有效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范围。互联网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公平、透明且能够互动的交流平台。网络能够让员工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及新的理念,会对其思维模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网络也会带给员工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会逐渐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国企上市公司思政教育创新要充分把握网络这个切入点。通过构建公司内部信息化教育平台,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新的途径,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借助这个教育平台,还能让员工获得归宿感,促进员工与公司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
(三)完善内部思政教育培训机构
要构建持久有效的内部思政教育培训机构,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还要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创新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动力。一方面,要建立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调研,充分掌握培训需求信息,知晓员工、组织乃至整个公司具有正怎样的培训意愿,从而对培训工作进行针对性优化。另一方面,政工人员要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主动吸取业务知识,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平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善于选拔年轻干部加入到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当中,为这支队伍提供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实现思政教育常态化。
五、结语
总体上来看,国企上市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的支持。通过思政教育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让其能够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工作及生活。通过创新国企上市公司思政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的成效,为公司运营奠定可靠的思想环境。
参考文献:
[1]白兰.企业文化视角下国有企业工会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4(32):115.
[2]王晨.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