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28 16:54: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25-02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应该使学生们尽快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实现审美教育和音乐熏陶的目标,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教师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等。有些教师则对于学生们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行为反应过于敏感,处处设防,甚至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训斥,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有一种压抑甚至害怕的感觉,教师的这种反应非但无助于维护课堂秩序,反而还会降低在学生们心中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尤其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对教师产生害怕的情绪,不利于他们学习。

学生方面,小学生们的视听说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还较差,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反应不够敏感,不够专心等行为;有些孩子在课堂上的自控力弱,可能会出现活动过于频繁、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打造高效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以兴趣切入,体验音乐的美。"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穿插课堂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学习。

2.2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开展情境教学。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比如:带领学生们在公园里漫步,风吹树叶沙沙沙,小河流淌哗哗哗,林间鸟儿啾啾啾,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音乐之声》吗?在美好的氛围中,学生们都随着这神奇的大自然乐章唱起来,他们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生活的美好。

2.3利用多媒体、图画、录音的多种教学手段。小学生阅历浅,经验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歌曲,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等形式,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式方法来辅助孩子们理解歌曲。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灿烂的阳光、葱苍的树林、依稀的茅舍、远处的牌坊、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的思维、视觉、听觉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少年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郑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3):163.

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17-0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的进步和改善,本文就近两年来在音乐新课标下的新的教学方法作以小结。

一、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法

新课标在音乐欣赏部分表述了四方面内容:音乐表现要素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欣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欣赏音乐表现要素时,我们可以采取发现法和练习法,通过聆听某首乐曲,找到其中的一些简单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然后通过演奏、演唱、音乐创作等方式,练习巩固已发现了解并掌握了的音乐表现要素;

2、在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时,采用情境法和演示法,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借助情境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手段,是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才能完成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3、在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时,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使施教者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讲内容,使受教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知识。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满堂灌”,因此还需要结合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在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时,采用问题法和研究法,通过老师或是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赏―提问―假设―推理―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表现教学法

1、演唱教学方法

演唱时音乐表现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中小学校中的基本的音乐活动形式。演唱教学的方法主要应该通过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来体现。提倡鼓励式教学,强调演唱中情感的抒发,选择音域适中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美感价值。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演唱的技巧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唱要完整有感染力。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歌词,继承我国声乐演唱字正腔圆的优良传统,但因是普通教学不宜做理论上的阐述和分析。

2、演奏教学方法

演奏教学也叫器乐教学,在普通中小学中主要是竖笛、口琴等小型乐器的教学,它是一种易被学生接受并喜爱的音乐艺术教育形式。器乐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至两件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能。中小学器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乐器演奏中体验到乐趣,表达音乐的美感,而不要因为涉及技能技巧训练问题造成机械枯燥大量的重复操练,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范奏,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优质乐器演奏的音乐录像或录音,也可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进行竞赛或奖励等练习方式,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练习,以保持学生对器乐学习的持久乐趣。

三、音乐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中提到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音乐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有些人把音乐创造教学看得很神秘很复杂,以为是从事音乐专业创作人员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编排音乐节目,利用乐器即兴演奏一段旋律和随口哼唱的自编自曲的歌谣都属于音乐创造的范畴。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加以表现,或即兴做舞蹈动作编排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这些都是常用的音乐创造教学法。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新课标中对音乐学习提出的新的要求,音乐教学中贯彻综合原则,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它艺术形式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表现音乐,音乐与美术结合使学生更形象理解音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密切,音乐教学可与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戏剧等沟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背景音乐、实用音乐,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3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兴趣;联想;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89-01

一年级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音乐在播放,儿童正听着。不一会儿,一些儿童在“动荡”,又一会儿,全班在“沸腾”:说话的、扭动的、玩耍的……

有经验的老师想法子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

一年级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教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指动人):“音乐慢,音长”(指宽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几种声音(实际指有几个声部)?”学生:“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学生:“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他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生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看出,三年级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学生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四年级学生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学生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相近,这说明他们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音色性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欣赏《苗岭的早晨》时,学生说:“太阳出来了,阳光射进树林,一鸟醒来站在高树梢上快乐的练声,众多小鸟听到后也都起床跟着练声”(A段):“鸟儿非常愉快,叽叽喳喳,人们唱着歌,跳着舞,开始一天的生活”(B段):“再次表现清晨的清新、美丽的景色”(A段)。因此,欣赏教学要精心策划,整体音乐的感受达到什么要求,细听音乐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具体设计。要立足“听”去感知音乐,立足“想”去认识音乐,激励学生谈自己听音乐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审美评价。

第4篇

一、音乐课堂“巧妙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解读、问题的归纳整理等过程,设计出既能引起学生震撼和激动,同时也是最能开启学生思维部分的“巧妙问题”,且采用有效教学方法。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积极体验,完成有效的教学。

1 巧抓“力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达到课堂的实效性。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这首乐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种种因素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这部作品时,以“力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提问:请同学聆听后回答。歌曲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力度的变化在歌曲中表现的作用?乐曲脉络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聆听、哼唱歌曲中多处出现的歌词:哎呦嗬!哎呦嗬!让其感受“力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层层赏析。学生从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哎呦嗬!哎呦嗬!由弱到强的处理方法,表现纤夫们微弱的叹息声、号子声仿佛拉着笨重的货船从远方缓缓走来,而在沉重的叹息声中又隐藏着反抗的力量。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歌曲达到,近乎高喊的音调表现了他们要求摆脱痛苦的决心和对光明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歌声又弱下来,逐渐消逝,仿佛纤夫们已离去,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

巧抓“力度记号”在音乐中表现作用,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作品到理解豁然开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巧抓节奏、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达到课堂的实效性。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于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学生对西北民歌比较陌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什么地方入手,了解认识西北民歌,使学生对西北民歌产生兴趣并有热爱之情,是一节课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教师设计以下三个巧妙又关键的问题。提问:1、请画出旋律线。2、感受歌曲节奏特点。3、声音唱腔特点。

教师围绕以上3个问题,安排(1)让学生倾听乐曲,画出旋律线——师生总结出西北民歌旋律特点是高亢、辽阔、起伏较大。音域比较宽广。(2)让学生反复聆听乐曲——感受到歌曲的节奏缓慢、自由等特点。(3)让学生反复聆听、教师范唱,分析出声音特点是——多采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教师通过播放声音和画面图象,教师范唱、学生多次聆听、学生模唱、教师引导,创设情景等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感受、理解西北民歌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思路清晰,简单易学,兴趣浓厚,对西北民歌有亲近感、有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门槛”适当放低。学生学习轻松有效。

教学设计放低“门槛”涵义是指教学中,问题设计要符合儿童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接受知识的程度,问题的设计能做到深入浅出有一定导向性。学生学的轻松容易。

案例:在小学低年级欣赏《茉莉花》一课中,初听感受歌曲提问:1、歌曲情绪特点是什么?选择:(1)跳跃(2)宽广;2、歌曲速度特点?选择(1)中速(2)快速(3)慢速。

教师教学问题的设计方法,采用的是判断选择法,通过这种判断选择的问题方式,降低了难度,符合小学低年级认知规律,让学生较容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形成能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欣赏巴乌独奏曲《渔歌》一课时,两位教师在让学生复听乐曲这一环节设计两种不同的问题。

第一位教师提问:复听全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二位教师提问:复听全曲,回答根据乐曲速度变化分为几个部分?

显而易见,两位教师问题的设计程度有很大差别。学生回答第二位教师的问题比回答第一位教师的问题更容易,因为第二位教师“根据速度”四个字的提示,给了学生更具体、更容易操作的目标,更开门见山,学生更容易理解,便于操作,觉得门槛相对较低,少走弯路,避免问题设计太空乏,太宽,学生无从下手。

案例:歌曲《雨中》一课,是二声部的合唱训练。做为为小学生唱好二声部很不容易,也是教师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位教师为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采用以下两个教学方法。方法一:师生接力唱这一环节中,学生只唱旋律朗朗上口衬词部分:“滴答滴答、哗啦哗啦”,而教师唱相对较复杂的部分。方法二:在训练二声部时,让学生用衬词“哗啦”进入第二声部旋律线部分。进行音高、音准的练习。当两个声部合起来时,先要求两个声部学生分别用声母“…哼唱,完成两个声部训练。以上两个环节的设计,教师把“门槛”设计较低,特别是通过方法一,设计衬词“滴答滴答、哗啦哗啦”接力唱的学习,学生学得很有趣,很轻松,即能保证倾听老师范唱部分,又能准确找准自己参与的小节部分,对熟悉把握歌曲整体特点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体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的方法二,虽然二声部合唱较不容易掌握,但教师设计用声母“la的哼唱,来训练二声部均衡、统一的声音,可谓教师的设计花费了一定的心思。“门槛”设计较低,学生觉得很容易迈进二声部,提高学生学声部的自信心,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及时点拨,一节课很顺利地完成二声部的训练。

三、创设教学情景——精彩的故事导入是课堂有效性的必要环节。

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一首由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时,有这样一段关于马头琴的动人故事: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叫苏和。一天,天慢慢地黑下来,苏和赶着羊回家。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苏和赶紧抱回家……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音乐专业课 教学方法 改进方案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科建设的逐渐完善,许多综合类高校相继开设音乐专业,成立了音乐系或音乐学院。高校中的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有别于大学的公共课,在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教学中,音乐专业课都是以一对一小课的形式出现的(即一位老师给一个学生单独上一节课),所以音乐专业课具有个体差异大、针对性强的特点,怎样才能上好音乐专业课呢?怎样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对此我谈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艺德”教育,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教授学生一项技能,而更应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艺德”,德育教育应该是每个当代大学生必修的课程。由于音乐专业课一对一教学的特殊性,专业教师对塑造学生的“艺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德才兼备的人,用自己的良好端正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身作则,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

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前专业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专业教学已不再是基础式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改进演奏或演唱的方法,提高专业水平。教师应通过不断的教学与实践,摆脱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多做示范,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对比。例如让学生多观察老师是如何演奏或演唱的,技巧、节奏、音色、强弱又是如何处理的,自己有哪些差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由教师指出问题所在,转变成自己可以发现不足并能加以改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只有短短四年的时间,教师很难将自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音乐技艺与心得全部教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培养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艺德”与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踏出校门后,仍可以在音乐的道路上继续摸索前行,并不断攀登高峰,为我国的音乐事业作出贡献。

二、注重个性与合作能力的共同发展

1.尊重个性,因势利导。

“尊重教育不仅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1]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学生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个性较突出。音乐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其风格多样、个性十足。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个性充分发挥,音乐才会更有激情、更具感染力。

音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既需要创作者激情与个性的发挥,又需要表演者通过自身的二度创作表现出自身风格的作品,正可谓不同的作曲家做出风格迥异的音乐,不同的演奏家表演同一只曲子也有不同的韵味。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性格开朗,表现欲较强,但其中也分偏内向与偏外向的,偏内向的学生更善于表达情感细腻、抒情的音乐作品,而偏外向的学生更善于表现激情、奔放的音乐形象。教师应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从学生擅长的音乐风格入手,扬长避短,重点攻克与学生个性相似风格的音乐作品,在学生掌握了此类音乐作品的基础之上,再加入其它风格音乐作品的学习。这样比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习与之相反个性的音乐作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建立起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2.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高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在尊重其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音乐不仅是表现自我的艺术,而且是一门合作的艺术。例如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不仅需要曲作家、词作家的配合,而且需要歌唱家精彩的演唱与乐队的伴奏相配合。因而音乐家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创造出流芳百世的佳作。

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除了训练学生对独奏(独唱)曲的掌握外,还要加入重奏(重唱)、合奏(合唱)的学习,为学生多创造合作的机会。例如在琵琶专业课的教学中,加入重奏、合奏的训练,这就包括琵琶的二重奏、三重奏乃至多人的合奏,以及琵琶与二胡、与古筝、与钢琴等其它乐器的重奏、合奏、协奏乐曲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尽量减少个性的自由发挥,而是重视乐器之间的共性与和谐。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谦让,该突出的时候就要鼓励学生尽量表现,该收敛的时候就要提醒学生保持低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我。培养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团队默契,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音乐才能动听、打动观众。

三、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高校音乐专业课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具体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掌握其优点与不足,并结合其个性、爱好,制定适合该生长期发展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1.掌握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在性别、音乐感知力等先天条件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而且男生与女生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那么作为声乐专业课的教师,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不管你所擅长的是男高音还是男低音,都要站在学生自身情况的立场上,去为学生考虑,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嗓音的条件,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演唱方向,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声乐专业课教学不是一味地追求高音、揠苗助长,而是教授适合学生演唱的作品,尽最大努力地去发挥学生的优势,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的海洋中崭露头角。

其次,每个学生的专业水准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因材施教。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或早或晚,有的学生四、五岁便开始学习音乐,有的学生十几岁才开始接触,这就形成了学生专业水平、音乐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材,其中练习曲的选择要针对学生基本功哪方面存在不足,就对哪方面的练习曲进行强化练习;乐曲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一首乐曲都有技巧的难点所在。教师在教授乐曲的同时,也要选择与之相搭配的练习曲,这样可以更好地弥补学生在某些专业技术上的不足。

2.掌握学生动态,因时施教。

音乐专业课教学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要做到因时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是阶段性的,由于其认知水平、用功程度的不同,每个阶段性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即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还存在哪些不足,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每个时期的不同学习状态,即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做到因时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四、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大胆创新

音乐重在实践与表演,这就要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演出中,丰富舞台经验,锻炼组织演出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首先,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演出活动。学生每一次的登台演出,都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专业技能、音乐素养、表演艺术、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许多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很好地完成乐曲,可一旦登上舞台面对观众表演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发挥平日水平的一半甚至连一半都不到。针对学生平日练习与演出中出现的巨大反差,教师仅仅依靠加强学生的技巧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要引导学生克服演出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先了解、熟悉演出的场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几次排练,消除学生对陌生环境的惧怕与束缚感。让学生针对在演出中经常忘谱、忘词的乐段加强练习。演出前让学生的心态尽量放松,以鼓励的方式,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地参加演出活动,舞台经验会不断丰富起来,演出怯场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其次,鼓励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会。音乐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一场音乐会的筹备、组织、演出是一项繁琐的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如何组织音乐会的同时,还要在学生组织音乐会的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节目是否都已编排完成,音乐会的场地是否选择好,灯光、音响是否经过调试,主持人是否选定,化妆、舞美、后台服务是否已安排好等诸多方面。通过多场音乐会的锻炼,不仅学生个体展示、提高了在各方面的才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团体精神的提高。

最后,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大胆创新,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创作新的乐曲,运用新的演奏(演唱)技巧,编排新的舞蹈、剧目,丰富舞台的表演形式。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思维与认知能力也处于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启发与引导学生,建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尝试音乐新技巧的开发、新曲目的创作,这样音乐之花才能常开,艺术之树才能长青。

总之,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他们自身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定期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当前的教学对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的“艺德”教育放在首位,尊重其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松.教育与启蒙[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乐理教学 课堂有效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里面是以多种方向全面发展,涉及的内容以及培训都是多样化的形式,具有稳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乐理课程的开展已成为课程中的主要核心部分,与学生的发展和培训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任何音乐的基本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教学。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程还没有开展的情况下,学生在乐理学习中的任务显得非常重要,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学习其他音乐课程中最为基本的知识,是传递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素养的主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乐理课程的进度,将乐理教学落在实处,使得实现乐理有效教学的需求。

一、目前乐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 大量难懂的专业术语

在学生开始学习乐理知识的前期,乐理课程最先带来的是乐理中不易懂的专业术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此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技巧,所以在最初接触乐理知识的时候的会相对较难,在乐理教学中含有多种理论内容,与其他的音乐学科作比较的话,乐理知识中的概念和其内容都比其他的音乐学科更容易产生枯燥、难懂的心理,这使得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等方面都造成困难。

2 教学方式过于专业化,不创新

根据现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现象来观察,音乐教学方面在整体上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在学前教育中,乐理课程的教师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对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上都是非常通晓的。但是就针对在学前教育专业这方面却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不够了解乐理教学的教学要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教师都是按照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缺乏创新和趣味,难以让不学产生枯燥心理,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学习基础不统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少数的学生学习了解过音乐的基本相关知识,而大多数的学生是零基础,没有了解过相关音乐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乐理知识上的理解都会显得较吃力。因为学习乐理知识前的音乐基础不统一,所以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零基础的状况会影响到其学习效果。

4 重技术轻理论

乐理教学作为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因而在该专业中,乐器的使用技术占有较高比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过量轻视,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操作相关乐器,但是在进行教学是不能对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这会导致后期的发展受限,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和铺垫,在进行相关技术处理能力上不能独立实现。

二、怎样提高教育方法

1 加强和重视乐理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从音乐教学的整体来看,很多的地方都没有对其重视,都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教师对教学上的不重视。要想实现学前教率得到提升,那么,首先需要使教师的重视程度提高,其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逐渐对乐理知识的学习产生重视。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不能单单只对音乐上技巧方面产生重视,要充分的是其认识到学号乐理知识,是学习好其他音乐学科的主要前提。教师在乐理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尽可能让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师去补救,对乐理课程教学的重视必须是所有的音乐课程教师共同的认识,让主要担任乐理教学的教师,还有其他音乐学科的教师都要起到重视程度。在学习乐理知识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巩固乐理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途中,正确对待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理解乐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例如,课后适当的小练习,以及趣味作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等等。

2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一门课程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在这里,教师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基本的情感,在进行声乐学习中,学生拥有的将是更多地抵触,而不是欣赏,因而在进行乐理教学中,要抛弃纯粹的理论知识,要更多地加入情感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充满音乐元素,愉快学习的环境。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避免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其次,要更多地更学生用心交流,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教学设计更多的从团队出发,不是从师生关系出发,这样设置的教学情境,学生容易接受,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因素,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学前教育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感教学,逐渐培育自己的情感教学方法,感同身受,对毕业以后的幼儿教学使用情感教学,将会取到更大的帮助。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的方法

教师们在乐理教学前足够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什么、还有学生心中的自身想法。他们有自己看法和理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讲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就是适合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就从中采取措施,根据教学的变化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得到提高。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中更加认识、更加掌握其知识。

4 加强乐理基本知识

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技能的重要基础,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不能只是依靠书本来学习,还要通过其他的实践音乐课程才能足够的掌握,例如琴法、声乐等等。要求学生加强巩固乐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些实践应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更高的效率。

5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众多的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还有听觉效果,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课程上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乐理教学中通过引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演奏会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奇妙之处,将动听的歌声和画面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轻松解决问题。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

6 乐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作用乐理教学与其他音乐学科都是有联系的。在乐理教学中可以连着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对其他音乐学科的认识,还可以充分的为其他学科做好相应铺垫,降低课程的重复性,学好了乐理知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上也是一种帮助,也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学习兴趣,需要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综以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简单阐述。

【参考文献】

[1]张莉,夏艳萍.关于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以学前教育乐理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2):161-161.

[2]赵艳琼.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大众文艺,2016,(15):234.

[3]张琼辉.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有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5,(7):213-214.

第7篇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普通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应从四方面进行落实。

一 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初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初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的,尤其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中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在于吸引、感染、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

因此,教师首先应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标,要面向每一名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二 加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学习过程,音乐课也是如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且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

三 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同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引入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满足学生欣赏需要的同时,又增强了上课的效率。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起来,有一些本来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四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改革教学评价是以发展性评价为目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人本主义思想和发展性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激励学生热爱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出发点,运用等级制的记分方式,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强项评价、综合评价等手段,能够充分显示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特长,改革“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为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提供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合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

第8篇

关键词:师生和谐;教师水平;教学措施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良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在学习中还处于根据自己对教师的喜好来进行学习的阶段。因此,加强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和谐的交流平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对此,教师一定要多了解学生,不仅要明白他们对音乐的诉求,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受教育水平,甚至家庭情况,和学生成为朋友,构建一个平等交流、互相信任的平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会利用现代化技术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完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将信息化设备引入音乐课教学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音乐授课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学会使用新式设备。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如今,传统的呆板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也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1.直观示范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设备,在讲授口琴、长笛、钢琴等乐器的时候,最好能够进行现场演示,如若不能,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音乐教室,让孩子们看到真实具体的器材,从而扩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2.情境模拟法

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多元,涉及专业的音乐知识时难免有些枯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动教学法

顾名思义,活动教学法就是教师利用一系列与音乐有关的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