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9 16:35: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分析
七年级是历史课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历史感的渗透至关重要。有人进行过关于初中学生对历史课兴趣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喜欢历史课的学生占41%,不置可否的占35%,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24%。统计资料表明学生对历史课是有兴趣的。那么兴趣从哪里来?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因学业繁重紧张故学生把历史课当作电视娱乐节目来缓释情绪,这是其一。紧张刺激的历史故事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是其二。由此可以知道,当前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相对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即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一些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概念重复、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
二、初中学生短期兴趣的改善和引导
初中学生的短期兴趣看起来是好事,但实则对长期的历史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那么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意积极探索。例如在“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一课,文本通过“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与“商鞅变法”两个史实,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借古看今,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战略意义。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课,所以他们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当薄弱。如何将意义渗透到文本中,使学生体会课文的抽象概念,学会创新和分析能力,这是我在教学中要努力突破的。
首先我针对“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这一部分内容,将其分为“铁农具”和“牛耕”两个部分来讨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铁农具的历史是什么样是个新鲜的话题。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不用课本提示,他们自己也会主动来问:铁农具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境内制造的?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境内使用的?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后来铁器在哪些地方推广?分布在哪里?因此,我先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古代和现代的铁农具对比,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借此展开讨论,之后再让他们进行课本检索。由此学生就学会了历史学习的三步骤:一是自己问,二是自己答,三是让课本来答。通过对古代铁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建立了兴趣层次,由“我想知道”进入到“我能知道”的层次,逐渐有了探索的热情。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牛耕的使用推广”。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学法,继续进行自问设疑: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田的?牛耕大概在什么时候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很快得到想要的答案。由此我再进行综合问题讨论: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重大意义?学生在讨论中思路逐步清晰,有了归纳之后我再进行补充。这样学生就获得了深刻的理解,一步步从自我探索到教师点拨,最终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初中学生历史解读能力的发展
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依靠个体被动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基于以上认识,在历史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其个性发展,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四大要素通力合作,即师生配合、教材和多媒体配合,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
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
2.分享与传授经验
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
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
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
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
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
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年1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19-02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它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其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激发学生兴趣
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学生获取知识的强大内驱力。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声、光、形、色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面参与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引起极大的兴趣和充分注意,是他们又不爱学转为爱学。例如讲《自己的事自己干》一课时,我把教材第三课引言中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制成动画播放,根据故事设计了两个问题:设想一下,跑出去的小狮子命运怎么样呢?两只小狮子都是刚出生就被猎人带回家精心喂养,但是,两只小狮子的命运为什么不同呢?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加深学生理解,化解教学难点
从思品课的特点来看,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较多,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强。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将会出现“教师头头是道,学生一头雾水”的现象,学生对所学知识很难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教材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平时感到枯燥的知识、不易理解的问题、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通过生动的视频、感人的音乐、丰富多变的色彩画面的切换,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便于记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讲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时,我制作了两个动画:其一是不加限制的放牧导致牧场出现超载、退化、疾病、瘟疫最终变成沙漠;其二是大家合作,有意识的控制各自的牲畜头数,牧场始终郁郁葱葱充满活力。通过展示这两个动画,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并初步懂得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提高课堂效果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看一本书,就算我们连续看几遍,可能也未必能将其具体情节、细节说得清楚明白。但如果把这本书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就是看一两遍,也能将其大概的情况和细节的大部分记得清清楚楚。这说明人体生理器官与人们学习和接受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特瑞克勒提供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我们的学习10%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这一排序与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是相一致的。视觉与听觉在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的视听觉多媒体则可以使人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力量能够外,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单用听觉,三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的60%,三天后则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为70%,三天后为40%;弱视听觉并用三小时后为90%,三天后为75%。这说明视觉听觉多媒体可有更长的记忆保持率和最佳学习率。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展示图像、声音等信息可以强化岁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视觉等,使大脑皮层同时产生多个兴奋区,对所学内容很快由感觉记忆进入到深层记忆,从而达到吸引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知识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它不仅要求一个人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书本,而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密切联系实际,旁征博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教师要在悠闲地时间没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广泛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的扩充。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轻松自由了。它集报刊、杂志上的文字、图片、录像的内容、自己制作的动画等内容于一体,对各种有效信息进行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浓缩教材精华,在现典型的历史场景,使学生在几分钟内就能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纵横跋涉于广袤的多学科领域。这样大的容量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而仅凭一支粉笔一本书是难于完成的,而且教学效果不能同日而语的。
增强时代气息,提高可信度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具有新鲜的时代感。正所谓“年年新教材,人人新教师”。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的最新的,而不是三、四年前更不是五、六年以前的。而教材由于受出版社因素的制约,它提供的各种数字和材料在今天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显得陈旧、落后,更难于及时反映社会的变化,这不仅是教学不能与时代同步,还可能因教材与现实不符而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疑惑不解,降低思想品德教育的可信度。多媒体灵活及时的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信息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品教学,使思品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及当前社会热点有机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可信度。例如在讲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尽管我们以往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的也相当有利,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比如图标、数据、视频片段,用事实说话,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思品课教学的可信度就提高了,时代感那也就增强了。因此,只要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关注《新闻联播》、《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重点栏目,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就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强思品课的时代感和可信度。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了‘讲解---接受’的模式,教师讲“条条”,学生学“条条”,考试考“条条”,缺乏平等的学习气氛窒息了课堂活力,使学生完全丧失了主动、个体和独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角戏,可以讲叫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时,我将我国北方的沙漠化、北京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1998年的特大洪水、甘肃宁曲的泥石流灾害等新闻中录下来的活生生的镜头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学生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灾害感到吃惊,另一方面对环境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讨论:造成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环境的恶化?人类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这种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围绕问题多方位、所角度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得到发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的特点在实践中以显示了强大的优势。但是凡是没有绝对。任何一种教学段“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由于一些思品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过分追求大容量,课件演示快,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具有教学过程紧凑、课堂容量大、信息量多等优点,一些老师对此津津乐道,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甚至一节课包含过去两节、三节课的容量。由于教学容量成倍增加,为完成教学任务,课件如同放电影,学生来不及观察思考就一晃而过,更谈不上深层次的探索,课堂教学有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这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过于花哨的课件,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知识的摄入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产生丰富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有些课件过于花哨,画面色彩斑斓,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稍有心理常识的人知道,学生的注意力会随外界的强烈刺激而发生转移。课件过于花哨,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观赏性很强的画面上,对教学的注意力大大减弱,冲淡了学生对重难点的关注,并最终影响教学的实践效果。
不考虑教学实际,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教师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实际,一味盲目使用,结果导致学生丧失新鲜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精神高度集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很大的精力,其他课肯定大打折扣,这对学校、学生都不是好事。还有的老师没有把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偏离了教学大纲,教学重点、难点难于体现,轻重难辨,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教学宗旨,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教师为课件所左右,不能发挥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但利用多媒体后,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操作者,让计算机从头唱到尾,任凭计算机牵者学生走,对教学内容不佳任何分析、讲解、引导,不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还有的教师将预想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严格的按照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的逐一展现,不加选择,布置灵活变通,上课成了执行程序,教师成为现代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思品教学的几点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强大的作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的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应严格的按照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去设计,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个大局,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决不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单纯的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风格,恰当选择多媒体运用数量、时机等。只有那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或是理论强、用口述和板书难以表达的内容,材质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
课件的设计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如图像简洁大方,色彩搭配和教学内容一致,布局合理等。
克服只要是多媒体教学就一定比传统教学手段效果好的片面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遵循学生为主题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设计一些人机对话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等方法,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能心中中有多媒体,简单的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写作的原理。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强的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的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成为多媒体的奴隶,失去教师在课堂中主体地位。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中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郭春芳.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五区及对策.
[3] 方燕龙.多媒体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