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9 16:35: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可以满足自身的粮食问题,因此,很大一部分粮食用于出口,这就需要提升农业产品的竞争力。为了切实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必须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只有这样才能革新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成本,为农产品赢得更多的市场。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对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对策
2.1国家制定并颁布相应的鼓励政策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实际的工作之中需要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家和政府的姿态。为了切实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注重颁布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各级各地研究机构和生产部门对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对于已有的创新技术要进行系统的推广,不断应用农业生产实践来检验相应的技术,在不断的推广之中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
2.2注重资金支持,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科研体系
在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的过程之中,政府应该注重资金的支持,只有划拨了专项资金,相关的科研人员才能一心一意进行科研,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革命带来全新的力量。此外,国家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建立一个稳定并且科学的科研创新体系,这是保证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
2.3制定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与推广途径
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之中,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际工作之中,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推广方式与推广途径。例如,可以组织相关科研人员下乡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让农民亲眼看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相信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推广的目标,达到农业科技应用的目的。
2.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
人才一是壮大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人才队伍。当前,我国乡镇农技人员人均服务耕地面积过大,已不能适应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国家需出台相关政策,增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增加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配各村级农技员。二是依托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形成一批能够快速转化先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队伍,培养一批从事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服务的基层科技人才。
3结语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划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在实践中,现代农业规划成果在指导各地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推广先进技术和增产经验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任务,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发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农村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规模化农业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要做好现代农业规划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同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1.农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产业,应用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基础,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使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最大限度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
3.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资源与环境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许多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进而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和保障。
4.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现代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规划是为农业发展指出发展前景,并进行广阔发展蓝图的描绘,它将为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使农业发展有序、科学和合理,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建设,因此,现代农业规划必须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它的实施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农业进程。
1.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具体规划方案,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2.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细节实施上做好农业科学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重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与现状。加快农业技术引进一应用一再创新的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队伍,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3.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资源
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提供保障,强化育种能力、健全生产加工与技术环节、打通市场营销网络、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农业服务综合能力,构建一体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正确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与推广。
4.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
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实施建设以科技创新与应用为主导的各项农业工程,扶持优势科研单位,并组建关键技术攻关队伍,以全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研与技术向产业和产品方向聚集,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实力与创新能力。
1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强烈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使农业科学技术档案遭受损毁;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用非法手段窃取重要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信息也将造成隐患。这不仅使农业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出现缺失,而且对本单位科研工作的创新也将造成严重影响。
1.1管理机制上的疏忽
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规范管理不仅是档案部门的工作,更是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农业科研单位在制定中、长期规划纲要、农业科研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时,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列入其中。比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资源建设、安全管理工作不列入其中;在年度计划、总结中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不重视,对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对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不做统计;对“农业科研工作和农业科研资料建档工作实行‘四同步’”的政策规定不能全面贯彻落实等。鉴于管理机制上的不重视,造成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档案人员责任不清、业务不精、意识不强等不良现象,将造成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严重缺失。
1.2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有的农业科研单位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在形成、收集、鉴定、整理、移交、保管、借阅、利用、销毁以及向综合档案馆移交等环节中,制度建立不够健全完善;对负责资料收集、档案管理的不同岗位上的相关人员的责任、素质、技能、培训等没有具体明确的职责规范。另外,对于电子档案,在其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移交、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也没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将会存在着电子载体遭破坏、信息被篡改、材料丢失和破损的可能性。因此,依法建立科学规范,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农业科研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系统完整性是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资源建设、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的法制保障,应当引起各农业科研单位的足够重视。
1.3库房及设施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存放库房是其安全最重要的保证。但是,由于受经济所限,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对档案库房建设的投入不足,很多档案库房设在本单位办公楼区域内,一般都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的多年没有进行维修,雨季室内漏雨,库房湿度过高,水暖管道锈蚀,电路老化,存在水灾、火灾隐患;大多没有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设备;有的在基本建设中,不能根据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年扩增量,对档案库房的建设面积做详细的预算,盲目的留置一些闲置的小房间用于存放档案,库存面积小,导致现在《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赋予的档案安全保障措施等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另外,在购置存放实体档案的存储柜、密集架时为了方便查阅,整齐美观,不考虑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发生时,便于搬运,给抢救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等因素。上述现象将造成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隐患。
面对复杂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隐患,尽快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刻不容缓。
2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设想
一个相对完善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一般应当包含安全人员保障体系、安全管理法规体系、设施设备安全保管体系以及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等。
2.1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人员体系
安全人员保障,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规要求和专业指导下,通过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分工、部门配合、制度约束等管理机制的建立,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组织上的保障。具体包括决策、管理、执行方面。决策工作由农业科研单位相关部门组成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等机制,制定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规划、实施目标、重点工作任务、档案灾害预警机制及演练方案等。做好各阶段前期工作的统筹安排及全过程技术实施方案等,以科学的态度,作出科学的决策。
管理工作由档案部门负责,依法处理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协调各方面实施执行。并提出制定、修改具体业务工作中的安全策略、操作规范、实施细则等意见,记录和处理农业科学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等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执行者则是具体负责特定档案事务的设在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要选择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的专业人员,还要为他们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档案工作的要求。除档案工作人员外,收发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也是安全体系中的执行者,要对他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明确责任,增强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给农业科研档案带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2.2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法规体系
威胁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的因素来自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因此需要构建全面的法规制度体系。即由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统一体,来保障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绝对安全。
2.2.1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法律
涉及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及其他专门法律中涉及到档案的内容或条款等。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档案法律,对于保证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构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并赖以实施的依据和准绳。
2.2.2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行政法规、标准、地方性档案法规
可以遵循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可遵循的国家标准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有《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等。地方性法规有《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标准、地方性档案法规规定了对各种档案各主要管理环节的操作要求及质量标准,既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依据,又是进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操作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2.2.3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除了要执行国家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外,还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包括档案工作制度、管理规范、部门工作职责以及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工作制度是依据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体制、管理分工、保密、档案利用原则等所做的规定,要求本单位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要执行。管理规范包括对归档范围、分类方案、保管期限、鉴定标准、整理、移交、保管、借阅利用、鉴定销毁、业绩考核等环节所做的规定。部门工作职责包括档案室、档案工作人员、库房管理人员、保卫人员等工作职责。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使用、密码管理、电子档案异质备份、业务系统操作制度等内部规范。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规章制度,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确保其安全的有效手段。
2.2.4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有了科学完善的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关键在于落实,要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资源监测,严格其管理和利用活动,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科学有效地实现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依法对破坏、危害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行为进行查处,追究责任,维护档案法规的严肃性。
2.3设施设备安全保管体系
确保库房的安全无疑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前提。包括库房建设、设施设备配备、日常管理等方面。在库房建设方面。对于计划重新修建的库房,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设满足未来30~70年需求的坚固、安全的现代化档案库房[1]。对于现有的库房,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增强防患意识。同时,要开辟足够的库房存储面积,配备监控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温湿度控制、门禁系统等先进设施,实现档案安全管理的自动化和可控性。库房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日常存放实体档案外,还必须放眼长远,考虑到兼顾存放备份磁盘、光盘等离线电子档案,在做到“八防”要求外,应增加针对电子档案特性的电磁屏蔽等安全防范措施。小规模离线电子档案存储库房,可考虑使用恒温恒湿防磁柜用以存放电子介质[2]
。
另外,在配备存储档案密集架和防磁柜时,应当考虑在应急搬运时的安全便捷因素。做好设施设备安全保管体系建设,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的安全保障打造第一道防线。
2.4电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认识不足。一方面,由于开展此项工作资金投入大,要配备完善的支持电子档案运行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保障技术尚未普及,现有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保证具有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2.4.1开展电子档案的组织保障
随着信息化和办公无纸化的飞速发展,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鉴定验收、成果转化等系列流程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因此,从组织机制入手,进行电子档案的规划建设,是立足长远的发展之路。
多渠道筹措资金,配备完善的存储电子档案的最佳磁、光载体等先进的设施设备,建立归档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存储的电子档案长期安全可读,有效利用。确立将纸质和电子两种版本并存和异质异地备份策略管理的目标,是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的有效举措。
2.4.2开展电子档案的技术策略
实施电子档案策略,一方面,应以现存农业科学技术档案纸质载体为基础,选择利用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扫描纸质档案产生数字图像,存储于安全性能好的磁、光介质上,供快速有效利用。再利用COM(计算机输出缩微品)技术,将数字图像输出到缩微胶片上,制作成农业科研档案缩微品,进行长期安全保存[3]。另一方面,制定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轨制”归档管理实施方案。在文件生成、运转过程中二者共存,即两种版本档案同步随农业科研工作流程运转,使纸质和电子两种版本双套归档[4]。这不但有利于开展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策略,而且将增加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和有效利用力度。
2.4.3电子档案的人才队伍建设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创新工作,需要高素质的,具有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方面基础知识以及在数字资源开发、组织和提供利用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此,应当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渠道,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有效管理电子档案。
2.4.4电子档案安全操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为确保电子档案扩散范围的精准控制,需要采用规范的存储方法,选择良好的载体和创造安全的保护环境。在接受电子档案存储时,要对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处理技术形成的农业科学技术文件材料,转化为通用格式,并要注明格式、文字处理工具,必要时保存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对电子档案的可读性、真实性以及传输安全方面,应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加强管理。还要采取严密的防尘措施,用先进的除尘设备,减少灰尘对电子载体的损害等。在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中,应该严密控制外泄和破坏,选择具有安全保密功能的运行软件,进行安全操作,必要时应该与责任者签订安全使用协议书,确定调阅档案人员范围和档案利用手续,以确保其安全。
3结论
农业科学技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保障、技术保障、人员、经费、存储保障等多方面的协调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科学研究先行,做好前期技术储备及全过程技术保障。
3年恢复重建刚刚完成,灾区发展振兴又提上重要议程。在最近召开的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工作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从5个方面强调灾区发展振兴工作:一是把产业发展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根本举措;二是积极促进灾区群众就业创业;三是扎实做好灾区扶贫帮困工作;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五是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及社会建设。
3年灾后重建,使地震灾区从废墟走上新生,从重生迈向跨越,创造了中国式的伟大奇迹。灾区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加快推进灾区全面发展振兴,必须继续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用好灾后重建的成果。
以地震灾区农村为例,在灾后重建中,很多地方农民的住房都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实现了农民的集中居住,少则几十户、多则几百户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了新型农村小区。农民集中居住了,就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与现代农业创造了前提条件。灾区的农业发展振兴就要以现代农业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推进林业经济突破性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灾后重建中,山东、江苏等省在对口援建中,把他们的现代农业、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带到了四川,为灾区建起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输入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灾区农业树立了样板,带动四川传统农业大步向现代农业迈进。
山东援建北川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使用上了无土栽培、墙体栽培、液体栽培、立体农业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对温度、湿度、营养的精确控制,不仅使蔬菜有了最佳的生长环境,而且生产的蔬菜比普通蔬菜营养价值更高、更绿色环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不仅把农业种植水平推上了新的台阶,而且示范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带动周边100多个村的近两万名农民实现了就业。
江苏援建绵竹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其初衷就是凭借江苏先进的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帮助绵竹农民实现高效农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示范园内种植的葡萄、梨子、桃子、草莓、蔬菜等作物,都是从江苏引进的优良品种,每亩收益高达万元以上。特别是生态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养鸡等养殖技术,使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既让当地农民大开了眼界,又示范带动了大批农民流转土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回顾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农业具有产品生产与经营商品化、生产装备与管理工业化、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生产动力科学技术化、组织与服务社会化、生产发展可持续化、投入与补贴福利化,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全程补贴、提供保护与服务等现代意义上的内涵特征。”戴小枫认为,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农业。
而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中国社会工业、城市、市场的发展,没有非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的发展。“可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在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动力在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市场需求。”戴小枫说,正是这种需求,促使了我国农业产业链条中产后部分十多年来的大发展,即农产品加工业的异军突起和快速发展。
据统计,30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总体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年底总产值已达到14.8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7:1。
【关键词】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可持续
一、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是国民生活的保证,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提供了高效的劳动资料和高质量的劳动对象,提供了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所谓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科技进步是指通过农业生产要素的改变, 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新旧技术间差别效益的过程。这里农业生产要素的改变是指原有生产要素性能的改良或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也可以指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的改变, 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手段, 产生新旧技术间的差别效益是目的,而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态过程。
二、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提供了高效的劳动资料和高质量的劳动对象,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业科学技术最大程度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业劳动由体力型向脑力型逐渐转化,使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所有这些都促使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统计,20世纪初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靠采用新的技术成果来实现的不足20%,而到90年代已达70%到90%,由于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开始转变。
(二)新兴科技的应用可以为农业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科研成果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农业的“绿色革命”;细胞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使人民利用杂交优势培育出一系列的新品种;核辐射技术诱变和辐射处理改良品种,控制病虫害,提高了果蔬鱼肉防腐保鲜的技术。生物科学的新发现、新理论正孕育着新的技术革命,为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农业科技进步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管理技术是随着农业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有与其相应的现代化生产管理。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大大地推进了管理技术进步,比如电子计算机联网技术,一方面使农民和农业企业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同时也实现了组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河南农业科技进步的现实状况
近年来,科技进步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科技兴农”已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又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河南农业科技进步的良好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的农业发展有了较快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03年9月,林毅夫提出中部崛起的突破口在“三农”。截止到2007年底,作为中国“大粮仓”的河南省,第一产业GDP为2217.66亿元,占河南省GDP总量的14.77%,比全国同类指标均高出3个百分点。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2007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再次突破1000亿斤,达到1039亿斤,连续7年居全国第l;蔬菜的总产量也位居全国第3位;同时,牛肉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棉花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肉类、禽蛋、奶类等畜产品产量也都居全国前列。
(二)河南农业科技进步所面对的压力
虽然河南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今天科学技术飞快的发展,我国国力日益强盛,我国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全面化,我省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转型的重重压力。
1、如何提高农民农业收入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河南是地处中原的农业大省,人多地少,小规模粮食生产是主体格局。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很多,极其复杂,但主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产品价格的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现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收入。
2、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农民增收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仍然存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服务远远跟不上,阻碍了农业向社会大生产发展,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
3、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农民增收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仍然存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服务远远跟不上,阻碍了农业向社会大生产发展,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同时也影响了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我省农村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户耕3、6亩,规模小,难以采用规模化的现代耕作手段。此外,自2005年以来,尽管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比重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体制、观念、收入等原因,导致农民在二、三产业的不稳定性;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中有73.7%仍然没有放弃农村的土地。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河南农业发展
根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态势及河南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河南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及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新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并使其逐步产业化;积极研究和开发设施农业技术,通过人工调控环境、全过程自动化养殖,建立起技术高度密集的工厂化、自动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储存、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我省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羽燕华.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J].求是,2007(11).
[2]陈奇榕、谢华安.加快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J].台湾农业探索,2006(2).
[3]刘江.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李学勇.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J].学习时报, 2006(8).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作用
现如今的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技术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标志,机械化的使用程度和推进,可以直接体现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农村经济。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作为农业,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桥梁,因而我们要根据此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按照放活经营思路,稳定的公益性,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将农业机械技术充分落实,真正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
一、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把适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促使农业、农民、增产、增收。农机推广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学技术能否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及时地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的发展,农机的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的推广。农机技术推广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中历来起着排头兵的作用,是农机化新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可持续的必然要求;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械,使农民普及农机化科学技术知识,指导他们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达到有效利用资源,增加产量,不断满足人民生活及生产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农机技术推广在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农机补贴有中央财政补贴。省财政补贴等等,农民增强了对农机具的购买力。不仅促进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也优化了农村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同时为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增大,更要调整好适合本地农机具,切实做到农机推广工作的指导性,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机推广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2.提高基层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的为农机推广服务。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将建设农机推广队伍放在首位,在稳定推广队伍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通过送工作人员参加农业部和省农机推广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班进修学习,或到外地考察吸取先进的工作经验,还可以请农机专家到单位来为推广人员授课等等。农机推广人员要做到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更新观念,认识到农机推广不仅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更重要的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符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实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大力推动、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
1.大面积推广的农业新技术,包括精量播种、测土施肥、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畜粪无害化处理等,这些农业新技术都是通过农业机械化设备真正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2.农业机械化还能够做到农作物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综合生产能力。
3.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 国外现代农业;管理;安徽农垦
中图分类号 F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94-02
农垦企业是大型国有农业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强机制体制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农垦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1 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垦区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完成预期目标,体制就是组织制度。管理体制就是保证某项工作顺利完成的组织制度。纵观世界农业管理体制设置个案,比较成功的当数美国。美国农业非常发达,其成功的原因除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和政策扶持外,还得益于设置了农、工、贸一体化,灵活高效的农业管理体制。
美国农业管理特点:一是管理机构大。美国农业部是仅次于美国国防部的第二大部,其在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中,仅次于国防部和卫生部。二是管理范围广。美国农业部除管理一般意义上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外,还管理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其他产业。三是管理内容宽。美国农业部除负责农产品生产,还负责为农产品提供生产资料、生产资金投资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等。四是管理调控手段多样。财政、金融、税收、外贸、法律等措施综合运用,这些调控手段高度一致,有效避免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和扯皮,提高了农业宏观调控的质量和效率[1-3]。五是管理具体到位。美国农业部在每个县都设有办公室或委员会,在各农业县设有1个研究所,还派人员常驻肉类食品加工厂、到田间地头检验农产品质量、颁发农产品上市安全检测合格证等。六是分工明细。美国农业部下设6位主管,工作直接对部长负责。农业部各机构通过运行7个任务领域的200多个计划完成其各项职能。每个任务领域都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组织,每个组织下设1个或多个管理处,每个管理处将其全部作用集中于农业部整体并与其他任务领域共同协作完成目标。
当前,安徽农垦的管理体制总体上是灵活高效、运行有序的,但仍需借鉴美国管理体制设置的基本经验,按照集团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要求,更加合理地设置职能部门,组建专业集团企业,明确各部门分工,协调部门内部职能,理顺农场管理体制,发挥有限的财力、物力作用,大力发展农垦现代农业[4-5]。
2 政策制度设计应符合现阶段垦区发展的实际
政策是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是路线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同类型,设计安排符合实际需要的政策制度,是各国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例如以色列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面对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以色列政府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把节约用水、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效。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依靠农业兴国的国家之一,依靠丰富的自然条件,高度重视发展农牧业,大力扶持农业机械化,使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澳大利亚农业的质量和效率。日本由于土地分散和劳动力机械高,依托发达的装备制造业,大量使用机械化耕作,于1966年已经基本应用拖拉机,相当于法国的35倍、英国的80倍。
可见,推动安徽农垦发展的政策设计与制定,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宜加工则加工,宜林(果)则林(果),宜种业则种业,宜机(机械)则机,形成“一场一策”、“一地一专(专业化)”的大农场布局。
3 产业布局应该做到基地化、集约化、专业化
基地化、集约化、特色化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基地化布局就是要集中连片发展,追求规模经济,发挥集聚效应;集约化布局就是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即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专业化布局就是要立足资源和特色的优势,大力培育适销对路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6-7]。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无一不是遵循这一规律,如美国玉米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45%;小麦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60%。黑龙江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形成了连片、集中的优势种植业基地。
安徽农垦的发展,也要按照基地化、集约化、专业化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促进优势产区率先走向农业现代化[8]。安徽农垦要加快皖垦种业、皖垦茶业、皖垦棉业、皖垦果业、皖垦食品、皖垦米业等板块专业公司的整合、提升和规范运作,提升农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4 科学技术是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求
科学技术、人才素质、制度政策、企业文化等都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其中科学技术居于各要素之首,处于统领、核心地位。世界上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的案例不胜枚举。例如美国的现代农业现代化起核心作用的是科研力量,科技是美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英国农业在世界上不占显著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比较低,但是在比较完善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的支持下,已发展成为先进的现代农业国。目前,英国是世界上农业科学技术发达国家之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荷兰是一个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国家。荷兰人口1 550万人,人均耕地只有0.09 hm2。二战后,荷兰依据本国优势,运用高科技,发展温室农业。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使荷兰温室农业具备了工厂化生产的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生产观叶园艺植物的现代化大型自控温室中,全程实现机械运作,且全部由计算机监控[9-10]。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安徽农垦只有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才能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11]。
5 拓展市场是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法宝
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拓展市场就是拓展未来,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世界农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基本满足了本国市场后,大力拓宽国际市场的国家。近十几年来,美国农业的生产率大幅提高,产量不断增加,使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大大超出国内市场需求。美国政府根据世界市场的新特点调整政策,努力开辟世界各国市场,把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作为调整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和农产品过剩的问题[12-13]。
安徽农垦要充分利用农业大省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垦地合作、需求土地流转,开展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专业企业集团,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壮大自身力量,依托津巴布韦为突破口和试验基地,积极稳妥开发海外市场,拓展市场空间。
6 参考文献
[1] 李园.美国农业管理体制的特点[J].江西饲料,2004(5):35.
[2] 李园.美国农业管理体制的特点[N].农民日报,2004-08-04(3).
[3] 蒋和平,宋莉莉.美国建设现代农业模式的借鉴及启示[C]//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12.
[4] 胡正梁,王均文.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借鉴[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3):13-18.
[5] 杨超.发展现代农业: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6] 雷震宇,李布青,周婷婷.能源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1662-1664.
[7] 杨敏丽,白人朴.我国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农机化研究,2006(1):5-8.
[8] 申茂向,何革华,张平.荷兰设施农业的考察与中国工厂化农业建设的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0(5):1-7.
[9] 荷兰现代设施农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向[J].机电信息,2003(19):26-28.
[10] 黄真国,黄秀敏.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1999(7):16-17.
[11] 聂岳森.美国农产品出口政策的调整及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02(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