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问题式教学论文

问题式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01 00:29: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问题式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问题式教学论文

第1篇

如果教师讲究语言艺术,以美的语言来传播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就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觉接受知识,让他们得到熏陶和感染。同理,对于体育老师而言,若想上好小学体育课,就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具备语言技巧,学会融合多样风格,使教学语言规范科学而又妙趣横生,用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趣味,觉得体育并非是枯燥乏味的。做到语言魅力,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语言儿童化。小学生处于儿童阶段,有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要想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教学感染力,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善用情境化、儿童化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引入相关顺口溜、口诀或儿歌来辅助讲解,将知识童趣化,激活氛围。风趣的语言也便于学生记住动作要领。例如,在篮球运球中,老师可用口诀来讲解动作:“以肩为轴腕放松,五指分开把球控,上引下按指用力,球似粘手好运动。”其次,语言情感化。即运用充满情感、激励性的话语,恰当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深情的学习催化,以此来体现教师魅力。比如,用“再勇敢一点,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跳过去!”“你太棒了,动作技术更接近标准了”等激励性语言,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迈向成功。最后,教师还要适当运用比喻、双关语等技巧,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渲染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有笑声,敢放开,打破课堂沉寂。

二、以专业魅力,征服学生

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学识水平上。倘若作为一名老师,自身欠缺过硬的专业技能与渊博的知识,就很难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也就没有了舞台表现力,也没有了感染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若想得到学生的信服、钦佩与爱戴,教师就要努力进修,充实自我,以厚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展现个人风采,征服学生,使其对自己形成魅力认同。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好像有“十八般武艺”,他们自然乐于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进行体育运动。如在小学体育篮球课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展示几个动作标准而又优美的三分球,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与好感自会油然而生,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会瞬时得到提升。当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魅力不单单体现在专业与学识上,还需具有开拓的创新意识,能够将体育教学内容或教具加以改造,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想象力。例如,在投掷的教学中,若学校没有实心球、铁球等体育器材,教师可以用沙包或石块等进行替代,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道具”,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的熟悉感与趣味性。再如,投掷小沙包时,老师可以借助好看的彩纸将沙包包裹,系上彩色小绳,变成“尾巴”,像“会飞的蝌蚪”,孩子们可依照飞动的“尾巴”来看投掷物的高度,兴致盎然地进行训练。此外,老师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尝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如用饮料瓶自制“保龄球”;用废报纸制作多变游戏棒等。这样,就会使体育教具更充满童趣,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且,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常见生活物品来进行体育锻炼。

三、以机智魅力,唤醒学生

第2篇

赏识教育的概念就是教育者站在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并欣赏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在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的过程中,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学校这块阵地而言,教师应该明白,其实所有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都希望被认可,人性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是对人本主义理论以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17世纪以来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提出了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无论对什么人,都要尊重他、赏识他。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鼓励学生,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指出,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的,是人的生活,教育就应在人的生活层面中展开,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培养,创造性发展,以及主体性的全面生成会起到积极作用,还能缩短学生和学习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使其热爱学习,主动学习。这与赏识教育所倡导的自然教育、和谐发展相一致。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走向成功。一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表扬。赏识教育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通过教育者的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从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的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正确认识自己,赏识教育是学生个性塑造的有效手段,也为学生的自我教育,终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校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体育教学因其学科特点:社会性、竞争性、协作性、差异性,创新性。实施赏识教育就更具紧迫性。

(一)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当有机体出现某一种行为后给予积极的强化,会增加行为的频率。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当一个学生跳过跳箱、投进一个篮、完成长跑任务时,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大拇指的竖起,对学生而言,那是最好的奖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动力。

(二)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水不流不活,人不激不跃”,体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可以让每个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由于每个学生身体、生理和心理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区别对待,从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入手,好学生要鼓励,后进生只要他有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当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被认可,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油然而升。

(三)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施好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热爱教育,尊重学生的素养,世上不存在绝对地聪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他的闪光点,对待那些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降低要求,比如跳高教学,可以降低高度,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无形中可以克服他的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途径

第3篇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利用,多媒体教室普遍存在,并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固体微观结构的理解。例如,可以通过视频或PowerPoint文件,可以直观地展示晶体的微观结构、原胞的选取、原胞的形状等。与传统板书相比,利用多媒体呈现并分析固体的微观结构以及晶体的结构特征,对教师而言,更加省时、省力;几何关系的表达也更为准确,便于学生的理解。此外,若能结合三维的原子实物模型,那么,固体的微观结构将能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多媒体与三维模型的应用对于学生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晶格的周期性、原胞、晶体的对称性等基础概念很有好处。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公式的推导、基础概念的讲解等方面,板书其实更受学生的欢迎。与多媒体教学相比,板书的节奏慢,师生间可以有较多的互动;学生相对容易跟上教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步伐,学生也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理解各个知识点、梳理要点以及做笔记等。因此,多媒体教学还需适当地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取舍

由于固体物理学融合了普通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晶体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其知识面广、量大,在有限的学时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讨论固体物理学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因此,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色,有选择地取舍部分教学内容。例如,侧重固体热学性质的专业可以考虑以晶格振动等内容为主;而侧重微电子的专业则可以考虑以能带理论、半导体中的电子等内容为主。当然,一些多个领域都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也应是这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固体的微观结构和结合方式是固体物理学的基础,因此,晶体的结构和晶体的结合等知识点应是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之一。考虑到理想晶格由原子实和电子组成,晶格的运动主要在晶格振动等部分讨论;而电子的运动主要在能带理论等部分讨论,具体还可以分为金属中电子的运动和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等部分。尽管这原子实和电子的运动实际上相互联系,但很多时候,可以分别侧重讨论。此外,实际晶体也并非理想晶体;实际晶体除了有边界之外,也常含有缺陷。但在许多情况下,晶格的振动、电子的运动和缺陷的影响依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分别讨论,并得到与实际较为符合的理论结果。因此,晶格振动、能带理论和缺陷等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或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取舍部分教学内容。在许多固体物理学的教材中,例如黄昆等的《固体物理学》教材和阎守胜的《固体物理基础》教材,密度泛函理论并没有被提到。事实上,密度泛函理论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基础理论,它是凝聚态物理前言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材料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些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模块化的教学形式

如前所述,固体物理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间相对独立;基于这门课程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模块化的教学形式,以子课题的形式将相应内容呈现给学生。可能的模块如:讨论晶体的结构和晶体的结合方式的基础模块———晶体的结构与结合;讨论晶体中原子实运动的模块———晶格振动;讨论晶体中电子运动的模块———能带理论;讨论实际晶体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的模块———晶体的缺陷等;其中,能带理论部分还可分为:近自由电子模型、紧束缚模型、赝势方法等数个部分。这样做首先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其次,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梳理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此外,固体物理学是凝聚态物理前沿研究的基础之一;其基础知识、理论推导、实验背景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都是开展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基础。而模块化教学,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呈现给学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既是在教授学生知识,也是在开展科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种课题研究的模块化教学形式还可以结合基于原始问题的教学来开展。

四、基于原始问题的教学

所谓原始问题,可简单理解为: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未被抽象加工或简化的问题。于克明教授、邢教授等人详细探讨了原始物理问题的诸多方面;此外,周武雷教授等人还讨论了原始物理问题含义的界定等相关问题,并呼吁将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实践引入大学物理的教学中。这应是个值得提倡的建议,毕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都是原始问题。与传统的习题不同,原始问题未被抽象、加工或简化。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第一步便是将问题适当简化,这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事实上,合理的模型简化是各种理论的基础,也是实际应用或科研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例如,讨论晶格热容的爱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模型,尽管模型简单,但它们数十年来是我们讨论、分析相应问题的基础。今天,那些被写进教科书的基础理论,在当时、在理论刚被提出时,都是为了原始问题的解决。下面以晶体热容为例,稍加详述。问题的背景:根据经典的热力学理论,晶体的定体摩尔热容是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实验发现晶体的热容在高温下确实接近于常数,但是晶体的热容在低温下并不是个常数,其与温度的三次方成比例关系。问题的提出:理论预言与实验观测为何不相符?如何解释实验现象?20世纪初刚刚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是否能解释这个实验现象?这些问题在爱因斯坦的年代应该都是前言的科研问题。问题的简化:(1)不考虑边界、缺陷、杂质等的影响,将实际晶体抽象为理想晶体;(2)基于绝热近似,不考虑电子的具体空间分布,将原子当作一个整体,原子—原子间存在相互作用;(3)基于近邻近似,只考虑近邻原子间的相互作用;(4)基于简谐近似,将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在原子的平衡位置作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到二阶项。问题的解决:基于上面的模型简化,写出描述原子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并求解方程组,这些方程组与相互独立的简谐振子的运动方程组相对应。结合量子力学,得到体系的能量本征值;写出晶格振动总能的表达式,继而给出由晶格振动贡献的晶格热容的表达式。由于晶格热容的表达式复杂,很难直接与实验结果对比,因此引入进一步的简化和近似———爱因斯坦模型或德拜模型。这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做前言科学研究的方式相接近,既能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第4篇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过于笼统,学的很多,掌握程度不好。课程项目仍以竞技类居多,其它保健课、娱乐类课程、传统体育所占比例太小,内容设置过于集中化和大众化。同时,理论课内容还缺乏对锻炼方法、体育理论、卫生保健方面知识的教学,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比如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解如何去锻炼才能不至于损伤自己。在最近几年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大部分186院校开设的体育选修课仍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这就导致当前高职体育没有跟上高职体育改革的步伐,课程内容突出体能训练,忽视了社会发展对体育项目需求的变更,缺乏体育本身应有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此外课程内容大部分是以单项运动教学和训练为主,忽视了群体活动项目的作用。群体活动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群体活动项目各项运动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人们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成绩,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谴责和惩罚。同时,在一个集体项目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要求,必须依角色要求行动,这就十分有利于人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人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课程内容设置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特长和兴趣的培养,现在体育教学模式大多从竞技体育中演化而来,它的特点是强化训练,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让体能发挥到极致,为了名次而进行训练,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各方面的其他条件。这种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思想,不仅使教学成绩差,还会使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降低,从而影响了体质的强化。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然持续,大学生群体总爆发力、耐力等体质指标都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因此要求课程设置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增强职业竞技意识。

2建立学生自主模式,突破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化的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我们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按照学生的兴趣建立新的模式,学生自主模式的建立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也是一项新的发展。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定性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灌输式的教授给学生,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的学习与掌握,这种模式强调基础而不是选择,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习惯地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体质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那如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家说法不一。我们认为教师教授的课程要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实用性是指课程一方面要考虑学生专业,选择与学生今后从事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为终身体育观念打下坚实基础,选择对学生来讲实用的课程。既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需要,又考虑其走向工作岗位的身心需求;既有民族传统课程,又有流行、时尚课程;既选好实践课程,又选好理论课程。体育项目是一个竞技的项目,往往上课的时候气氛过于紧张,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会让课程更加充实。体育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正确的动作认识和运动兴趣。采用性别分组、技术分组、自由搭配等分组练习,学生在练习时有目标、有竞争、有帮助、有快乐。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也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游戏,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关的体育游戏,也可以安排新游戏。但根本的前提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快乐。教师可以制定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现有的体育器材或者不用器材,让学生自由创设游戏;也可以让学生自编游戏,对自编游戏最新颖、最科学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对每个游戏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方案,调动学生创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课堂气氛,让师生感情更融洽。教师这种分层教学和娱乐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大学生体育课程丰富多彩。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目的性去看,不是泛泛地看。所谓教学的趣味性在此也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在授课过程要充分发挥当下教学改革的作用,尤其是在体育课程中完全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体育教学的特点,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目标,达到教学目的。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教师最先说一下课程内容,然后进行简单动作示范,学生在接收动作指令后,根据教师所做示范将动作依次模仿。这种固有教学模式只考虑到将课程内容完成,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会因此产生厌倦感,最终并没有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注意要达到使学生终身锻炼的目标,而不是填鸭式教学。做好体育教学改革,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的年龄层偏小,本身就是好动的时候,就体育课程来讲,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不能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每一节课的课程设置标准进行安排,积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本身是让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引导者作用,搞好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我们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自我锻炼能力,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会到体育的无穷魅力。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关系到能使学生具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根据学生自主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授课资料

第5篇

【关键词】实验 教学 问题 探讨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观,也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强度与质量,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 实验教学的定位

传统意义上,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处于从属地位。造成这一观念的原因在于,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精英教育”,而“精英”被认为是掌握高端、前沿理论的人才,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决策家、领导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所担负的责任变为培育市场所需要的人才,以理论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企业越来越高的用人要求和学生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高等教育的重心必须由理论教学转到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实验教学往往采用小组形式授课,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以竞赛形式开展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抗压能力。具备这些意识和能力的人才都是现代企业极为需要和看重的。无疑,实验教学有效缩短了学生未来适应企业的时间,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与周期,提高了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实验教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顺应了整个社会的人才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实验教学?我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召集相关教师讨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从学院层面进行管理,让教师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第二,强调短学期实验教学过程与效果,通过学生、教师共同参加的全院动员会,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在效果上体现。

2. 实验教学的主体

何谓主体?主体,指实践者、认识者或实践――认识活动的行为者本身,它是作为认识――实践活动的发出者而存在的。教学主体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理论课题。实验教学是由学生、教师双主体进行保障的,教师负责“搭台”,学生进行“唱戏”,两者缺一不可。以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为出发点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必须充分考量教学方法的适用度、教学内容的层级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以点拨为主,减少讲授、示范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尝试、验证的实验环境下不断提高与突破。学生作为实验的实际操作者应当积极参与到各项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实现“问题――解决方案――再提出问题”的螺旋式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背后的原理,再运用实验原理创造性地解决实验问题。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组织中,很容易发生主体缺失的问题,既可能是教师主体性缺失,也可能是学生主体性缺失。为此,我院必须要求教师完善实验教学教案,包括实验案例的选择、实验进度的掌控、实验难点的预估等;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课考勤,尽量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之中,并安排充足的时间和场地资源,供学生开展能力拓展自主实验。

3. 实验教学的组成

按照实验教学的作用,可以分为理论教学辅助实验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顾名思义,理论教学辅助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一些课题或项目的实验探索。这两种实验教学之间具有连贯性,学生只有很好地完成理论教学辅助实验之后,才可能开展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理论教学辅助实验的设计应当紧密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穿插在理论教学之中或之后,实验中教师应适时启发和提醒学生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注重实验的过程性。能力拓展自主实验可以依靠教师课题、各种学科竞赛、学生社团等开展,多利用课余时间,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与理论教学辅助实验不同,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随机性较大,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或教材可供参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实验课题本身的性质和要求进行不断地调整。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其课时比重往往多于理论教学辅助实验。

4. 实验教学的内容

从狭义而言,实验教学的内容指教师在实验课程上所要讲授的知识、技能等,一般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随着实验教学研究的深入,实验教学的范畴被进一步扩大,实验教学可以完成许多理论教学所无法涉及的教学内容。实验安全教育,要求教师在实验课程开展之初使学生掌握各种正确的实验防护措施和实验危险发生时的急救方法;实验纪律教育,要求教师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各项纪律,这将有助于各种形式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实验习惯教育,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既可以有效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以上这些看似与实验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企业所看重和要求的。而随着能力拓展自主实验的开展,也促使实验教学的内容变得广泛。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固定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能,而且要懂得灵活运用各种实验技能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具备真正的实验素养,从而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我院每学期第一周实验课,都安排专门实验人员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通用实验器材使用及实验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将学生的实验习惯与实验课程成绩直接挂钩;实验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实验报告的同时会提出一至二个拓展性问题。

5. 实验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实验教学亦如此。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的方法更为多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混合使用。针对单项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理论知识、讲解实验原理,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学生进行练习。针对综合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启发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师先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步骤,最后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针对自主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任务驱动法+启发法+自主学习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当实验过程中遇到瓶颈时教师可适当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针对校外实验,实验教学方法多为“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启发法”,教师在参观前先布置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参观完毕进行总结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6. 实验教学的时空拓展

传统意义上,实验教学应当在专业实验室展开。随着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的发展,实验室这一概念正在被实验中心所取代。首先,实验中心在空间范围上要广于实验室,实验中心包含实验室,同时也包含其他实验所需场地。因此,实验中心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集中场所。其次,实验中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实验中心能够开展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提供不同教学需求的实验场地、实验软件、实验设备等,很好地满足了能力拓展自主实验涉及面广、需求多样、要求复杂的教学特点。再次,实验中心不仅仅设立在学校内部,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企业等从广义上而言,都可以归入实验中心的范畴。因此,实验教学的空间从原先的校内延伸到了校外,实验的资源、实验的对象、实验的内容被无限扩大。最后,实验中心的核心从原先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变为了计算机网络。网络使实验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中心内部,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的场所进行实验。因此,实验中心不仅是实验教学的集中地,更是实验信息的汇聚地。

随着高校实验中心的成立,实验教学管理朝着正规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实验场地、实验资源、实验人员的统一管理使实验教学的全时段开放成为可能,实验教学从原先的上课时间变成了全天候,这符合了理论教学辅助实验教学时常不固定的特点,也符合了能力拓展自主实验多开展于课余时段的特点。实验教学时间的延伸其实质是实验教学过程的延伸,而过程恰恰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当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网上预习、复习实验课程,甚至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超前学习某些实验课程。这大大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弹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始终有实验学习的目标。

我院于2008年整合各实验室资源,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用房6间,计算机220台,服务器5台,相关软件20余种,共680。可为物流管理、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多个经管类专业及行政管理、物流工程等旁类专业提供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中心目前每学年开设面向10余个专业的实验课程约38门,实验教学项目约180个。依托学校资源,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生近年来利用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备战全国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获得“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管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2010-2013年“都市菜园杯”营销创意大赛多项名次;2012年“联想创意大赛”冠亚军。我院积极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2011年成立“可口可乐申美班”,并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Min-xi CHENG ; Xian-qiu WU,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J]. Asia-Pacific Forum on 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Volume 8 Issue 01.

[2]B M Deb; Mainak Sadhukhan; Sudarson Sekhar Sinha; Sucheta Sengupta ; Ranjit Biswas, An Integrated and Open-ended Experiment[J]. Resonance Volume 13 Issue 01 2008-1-1.

[3]Jaroslaw Tegowski, A Laboratory Study of Breaking Waves[J]. Oceanologia Volume 46 Issue 3 Pages:365.

第6篇

体验式外语教学能够出现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分不开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对教学领域有了很大的完善和创新,尤其是低起点的外语教学这一块,当时要求的是重点突出读写的要求,要能够适应通过书面文字来进一步的了解信息输入式的外语要去,随着国外的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输入式的英语逐渐的适应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很多的弊端开始初露端倪,我国的高等院校也逐渐的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借鉴国外的外语教学经验,对自身的外语教学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后来我国的教育部门根据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结合了自身的国际情况下,实用英语系列教材出现了,在使用英语中,希望以最终交际的目的去学习英语,因此也设立了很多多媒体形式的情景教学,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都成功的融入到了统一的环境当中,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体验式外语教学的原型,将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习者本身。

2.体验式外语教学的理论探索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开展体验式英语教学实践,我国的研究人员也探究了体验式外语教学的机理,虽然说我国的教育界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解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但是体验的理念已经在不同的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而且体验式外语教学的实践队体验式外语教学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使得体验式外语教学已经具备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特定的,也就是说只有体验式教学才具备这一教学模式。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是在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心里体验为前提,以情景教学,任务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基本方法,借助了现代的先进信息技术来收集外语教学资源,从而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从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体验式外语教学的特点比较突出,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这一英语教学非常的关注学生在外语学习的时候内心的变化,比较强调的是语言学习的动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语言生态环境,所以说体验式外语教学是一种融合了时代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的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我国在2002年提出的大学体验英语中,提出了体验英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的教学目的。是要感受英语学习时带来的全新感受。随着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的发展,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的成功机理也得到了印证,包括了参与、共鸣、愉悦和环境四个主要的要素,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是知识传播的客体,而体验式外语教学的四个要素则是都围绕着学生这一主题展开,而参与、共鸣和愉悦这三个要素更是专门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也真实的反映出了外语学习心理过程中的特殊性,参与指的是学生不再是教学的客体,而是作为教学的主题来主动的参与到外语学习中,愉悦主要是指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快乐、喜悦等情感状态,这种情感状态一般情况下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是很难看到的,而共鸣则是指当学生的主体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等方面会和所学的外语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共振。这样在体验成功之后,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愉悦和参与欲望,我们一直在说三个要素,环境要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环境要素不能够直接的切入到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当中,但是却是外语教学体验机理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利用高新科技技术,收集外语教学资源,这样就成功的营造出了利于学生交流互动的人文环境,也就实现了体验式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3.体验式外语教学的理论探索

第7篇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模式;问题设计;特点

纵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改革,不断有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其中主要包括“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这三种模式,“合作式学习”的优势在于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而“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那么何为“问题式教学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较有何独特的优势?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开展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同,问题式教学是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平台,而问题的解决则是学生活动的主要方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知识与思维的同步发展。由于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科技、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采用问题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教学,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有效落实。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都是问号。”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要抓住对概念的理解和对规律的运用提出问题,如重要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分析处理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易错、易混的问题等,使得问题讨论与概念的建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例如,在上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时,学生虽然知道运用公式,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怎么能理解总路程和总时间分别指的是哪段路程和时间,尤其是对总时间的概念。于是就提出这样的问题:“龟兔赛跑时,谁先到达终点,谁先赢的?”学生自然回答说:“乌龟。”“为什么是乌龟?是因为总路程是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但总时间是多少?”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原来总时间是一路上的所有时间,包括休息的时间。这样的问题设计,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

“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指向要明确、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形式要生动,以利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悬念,揭示矛盾,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动机。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时,学生对石块的密度比水大的物体的测量方法已经很透彻了,此时我拿出一个木块,故弄玄虚地问谁能帮我测出这个小木块的密度,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等一番实验之后,有的学生激动地告诉我木块的密度是1.2克每立方厘米,而有些学生产生了质疑,这个实验结果和书上给出的不一样,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此时,有的学生醒悟道:“因为木块没有完全浸没水中,而我们之前的石块都是能浸没于水中的。”于是引导学生进行一番讨论之后,学生得到了一些方法。比如说用细针把木块顶下去,再比如说用铁块挂在下面帮助木块下沉等。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巧妙地拿出一个木块作为问题的导火线,而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的发散性

在设问中,我注重一问多答、一题多解、问题变形的创设。

例如,初二物理光的反射中画出一个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因为我们已经学过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所以在讲这个题目时特意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作图,我们应该怎么去画呢?是不是有多种方法呢?”学生听我讲完后,好像有所领悟,想出一种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法画图之外,又想到了用光的反射定律去画图。这样的提问,不让学生禁锢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学会知识的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

四、“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按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的深度、难度、广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第8篇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着眼于留学生汉语思维习惯的养成,能够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灵活自如地学习汉语知识。其过程为帮助学生认知,进而理解汉语思维习惯,再逐步内化,经过反复操练,经由语言输出的检验和反馈,最终逐步形成汉语思维习惯。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法、现场实践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对象为近两年来所教授的喀麦隆留学生和一个美国留学生,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下面详细陈述试验过程及实施情况。

(一)结合汉文化挖掘教学内容,启发汉语思维

在给学生讲解语言点时,要时刻注意到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异同。喀麦隆学生精通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因此,我们在讲授汉语知识时主要还是强调汉语与英语的异同,要预先充分设想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理解困难。汉语作为一种综合性语言,虚词和语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会导致有些问题学生不太好理解。如汉语中的修饰语,不论长短,都放置在被修饰成分之前。如学生会说“我喜欢杭州非常”“我想家很”等等。这就需要耐心地向学生解释,汉语是“流水式”的语言,中心语和修饰语往往同时出现,而且修饰部分一定位于中心语之前。应该说“我非常喜欢杭州”“我很想家”等。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组织几个类似的句子,有错误及时纠正。经过反复讲解和训练,学生们加深了认识并成功掌握这一现象。提到汉语语序,汉语的时间表达方式也不同于英语。汉语的语序是从整体到个体,如“2013年3月28日下午3点20分”“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学源街998号”“每周五晚上我都要在学校教学楼旁边的花园里坐一会儿”等,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时间顺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类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汉语中,往往是先发生的事先讲,后发生的事后讲,从无到有,逐步展开,语序与时序有较高的象似对应性,两者往往自然合拍。这说明汉语的语序结构直接反映现实的时序结构,汉民族的认知犹如对现实生活的临摹一样。然后让他们体会现实生活中顺序的特点,再反复操练,他们会在认知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这一语言现象。

(二)遇到难的知识点,尽可能运用恰当的理论

来启发教学在汉语学习中,词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汉语有的词汇,如“量词”,仔细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英语中是没有专门一类量词的。而汉语中有一类词专门只做量词,没有其他用处,所以说“形形量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例如:为什么说“一颗米粒”,而不说“一颗西瓜”;为什么说“一条黄瓜”,而不说“一条西红柿”。这就需要教师对“颗、条”等量词的词义做形象解释,以便让他们理解并掌握。要理解“颗”,先看其形旁“页”。“页”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像个人头,所以《说文》“页,头也”[1]4355。因此,“颗”在《汉语大字典》中被这样解释:《说文》“颗”,小头也。从页,果声[1]4378。发展到后来引申为量词,仅与体积比较小的物体搭配。“米粒”较小,用“颗”;而“西瓜”较大,不用“颗”。而“条”则是《说文》“条”,小枝也[1]176。因此,它的本义是“细长的树枝”,引申为量词,用于细长的东西。这样讲解他们既了解了汉字文化,又较深刻地理解了这些量词的用法。方块型汉字的书写和认读对于留学生来讲也是一大难题。首先要学习的是笔画。学生曾提出“笔画‘’(提)和‘丿’(撇)为什么写法不一样,但写出来看起来是一样的啊”,我便带了本毛笔字帖来,告诉他们,汉字最初都是软笔来写的。可以看到,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向及最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硬笔写出来有时看着一样,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笔画,汉字就是由这些各不相同的笔画通过空间组合形成的。这样他们就知道了这些笔画的来历以及具体的运笔方法,也可借机向学生介绍汉语书法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然后我送了他们每人一本字帖,一支毛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去学习中国书法。这样,既有效地讲解和学习了汉字的笔画,也成功地向他们推荐了一门中国文化,可谓“一石二鸟”。语言学习离不开学习者对如上一个个语言点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掌握。教师需要在恰当时间精心组织关于中国文化的主题活动,巩固和升华学生对汉语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创设多种体验模式,促进内化汉语思维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种。物质环境指在学习者的生活环境中精心布置汉语标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饰物符号,多看汉语书籍,多听汉语歌曲、多看汉语的影像资料等。人文环境指创设一个有利于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交往、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对于在我国学习的学习者,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多结识中国朋友,多参加本地的一些活动(如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踢足球、打篮球等),尽可能增加接触和运用汉语的机会。在本研究中,我们共创设了如下一些体验模式,效果还不错。1.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习者学习语言非常重要。汉语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营造更多符合真实生活场景的情境。例如,买东西、问路、打电话等。在我们学习买东西这一节时,提到了一些表达,如“请问,这个怎么卖”“这个多少钱”“苹果多少钱一斤”“苹果一斤多少钱”“多少钱一斤苹果”等等。课堂学习后做练习还是有点生疏。下课时告诉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去练习买东西。接着又安排一次实习课,带他们去菜市场和数码市场这些真实的情境中,去和老板练习买东西用语。经过一上午的走访,他们已经能流利地使用有关询问价格和商量价格的用语,如“可以便宜/少点吗”“太贵了”“很便宜”等等。每到一个柜台或摊位前,会很自然说“你好,请问这个怎么卖”“可以便宜点吗”等。同时还学会了很多蔬菜以及电子产品的中文名称,如萝卜、红薯、玉米、白菜、山药等,还有移动硬盘、手机外壳、内存条等。这样看来,实际的生活情境对于学习语言来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习者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亲身体验到了语言的语境及表达方式以及是否对错等。总之,我们应该就不同话题多多开展学生合作互动的活动,多到现实情境中去体验,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多媒体互动中体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多渠道的输入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能使学习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有关研究也同时表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已具备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的能力,缺少的只是第二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作为桥梁,使学生尽快地建立起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最初学习拼音和声调时,看些较为夸张的口型发音训练的视频资料很有帮助。非洲学生有些发音分不清楚,如“b”和“p”,“z”和“c”等等,另外声调也比较难。通过多媒体视频反复播放口型的变化,讲解发音技巧,让他们互相看彼此的口型与视频里的是否一致,听自己的发音和准确发音是否相同,反复训练。课后练习的时候注意口型的准确性,平时上课的时候遇到错误的地方就纠正。一个学期结束,发现他们的发音和声调的准确性大大增强,而且也比较自然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范例。如我们讲到几个能愿动词(如“可以、能、会、要”等)的区别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多选择几组体现这些词汇不同点的真实语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其中的差异。然后再自己多设计几组对话,多造几个句子,反复训练,最终效果还是不错的。

(四)采用多种操练方法,养成汉语思维习惯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可否认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是学习外语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掌握9门外语的语言学家斯蒂夫•考夫曼在总结他学习汉语的经历时就提到课堂学习之外自己大量的密集学习。就汉字而言,他每天都要加大自己识记汉字的量,后来,每一天都差不多要掌握30多个生词。所以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料输入,不断练习,也是学好语言的必经之路。除了课外的大量听说训练外,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笔者所尝试过的教学法有快速回答法、复述法、概括法等。快速回答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用简短的语句快速回答的一种思维教学法。多用于初级阶段。笔者所带的班级正好是零起点,所以此类教学法就是重点。课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内容比较少,逐步加快回答速度,可以逐步强化他们的汉语思维,以免总是通过翻译成英语再来理解汉语。通过将近半个学期的训练,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生基本可以用汉语思维来直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法是让学习者把读过的课文内容和情节简略地复述出来的思维教学法。本学期学生进入了第二个学期的学习,逐步要求他们用复述法来回答问题。学生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既可以用书中的语句,也可以掺进自己的话语。因为是刚刚读过的课文内容,学习者无须用母语帮助思维,用汉语直接来表述大意,多少带有一点儿创造性,所以是培养、训练汉语思维的好办法。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概括法是要求外国学生对课文或阅读材料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进行概括的思维训练法。要求学习者在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和创造语句。这是在培养、训练、检验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更能促进学习者形成汉语思维的习惯。但是由于学生还只是第二个学期的学习,所以这种方法还没有正式实施。这些操练的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在体验汉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直接用汉语来思维的习惯。实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五)选择恰当“体验”方式,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

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能力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更好的语言交流效果,即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因此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及时修正语言知识,巩固并提高汉语表达技能。当然,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语言训练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他们练习的对象应该是教师或同学。练习中要以鼓励为主,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使他们越来越敢说。到了高级阶段,则要鼓励他们走向具体情境,大胆地与汉语使用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有错必纠,能够准确大胆地使用汉语。

二、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