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0 16:3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音乐教学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高中学校都开设了音乐专业课程,但是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都是以“美育”为核心,音乐专业领域的视唱、练耳、乐理、歌唱等基础课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教学,大多数的高中音乐专业学生都没有受到过“真正的”音乐专业教育。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让这些满怀憧憬的但是又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专业”学生持续不断地努力向前?相信所有的高中音乐专业教师也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本人从事了七八年的高中音乐教学,现对高中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与管理的点滴体会提出,供同行参考。
一、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崇拜,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
但是,对于这些音乐初学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也许有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那么的不可容忍,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说影响学生自信心的话。老师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千万不要对学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进行评论批评。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知识技能很难领悟掌握、日常行为习惯不佳等等,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不同根源进行分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教学行为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了解、关心与帮助。老师最好能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视唱练耳—音乐高考的另一主科
近几年来,我校的艺术高考成绩一直颇佳。例如:2007届共有17名学生从高二开始进入我校音乐高考训练班。历时三个学期的艰苦训练,参加音乐高考的17名考生有14名通过了本科合格线,并且绝大多数同学都高出合格线10多分以上。此消息很快传出,让不少同学老师惊奇:因为他们之中大多在音乐表演方面(如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似乎并没有特别的表现,很难看出他们能够考出这样的成绩。
那到底为什么?抛开多种因素不谈,本人认为“视唱练耳”是重中之重。何为“视唱练耳”:视唱,即考核一个人的唱(奏)乐谱的反应力和准确性。练耳,即是考核一个人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辩与记写能力等。
在广东省的今年音乐高考中,主考项(声乐、钢琴、器乐等)占55%、视唱练耳占20%、乐理10%、副考项10%、加试5%。只看各科的比例,所有学生甚至是相当多的专业老师都会相当重视主考项,无论在课时安排、训练强度上都给予很大倾斜,对其他科目似乎都有些顺其自然、绝不强求的感觉。但是,要知道就是这些“其他科目”的成绩决定了大多数音乐生的前途命运!
在这些“其他科目”中,尤其是视唱练耳至关
重要。可以绝对地这样说:视唱练耳水平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否上得了重点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一般本科、决定了主考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否上得了专科。例如:视唱练耳好的考生可以考90分以上,折合到总分里18分以上。而视唱练耳差的学生只考得到30来分(甚至更低),折合到总分里6分左右。单单这一科就可以拉开10分以上的差距!要知道音乐专业的总分只有100分啊!实际上,这几年我校音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大多是视唱练耳拖了后腿。
但是,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视唱练耳,因为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专业的训练相比,枯燥无味了许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训练,特别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而且成绩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显。再加上高中生本来学习时间就很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在此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况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此项上“先天性不足”。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辅导老师更应该特别地重视该科:
第一、要把视视唱练耳提高到与主考项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体训练,更要个别辅导,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识谱、听音、记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老师一定要坚信学生在此方面是没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导学生在此项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老师重视了,学生认真了,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学习视唱练耳的氛围就形成了,成绩的提高也就不成问题了。
总之,音乐高考专业的科目繁多,每一科都需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学习;高中生的文化学习任务很重,大多数音乐专业生的专业基础又比较差,他们的思想情感很容易波动;再加上高中音乐教师较少,一名教师大多兼上多种专业课。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37 ― 02
音乐课程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
我国高中音乐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直到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艺术欣赏课(其中包括音乐学科)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才结束了我国高中没有音乐教育的局面。此后,不少学校为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状况开设了音乐课,使得高中音乐课的开课率逐步提高,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音乐课程“舞蹈模块”开设的原因
1、中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和内容,教育部在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尺度》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中学艺术教育应将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纳入其中。
新的艺术课程倡导综合艺术教育,然而,从我国高中传统音乐教学的情况看,具有美育功能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只设置有音乐、美术等科目。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姊妹艺术,在高中开设“舞蹈模块”教学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求,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身心发展。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中也明确指出,“要探讨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2〕将舞蹈引入高中音乐课,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形成较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本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它既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又是注重学生个人潜力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当前我国高中的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舞蹈教育自古就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工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舞蹈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体育、艺术及美术等其他艺术美育互相关联,亲密配合。它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和性格品质,而且能健美学生的形体,增强体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与气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可否认,素质教育需要引入舞蹈教育用来培养高中学生的素质修养及情感个性。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实施情况
1、新课程标准为中学舞蹈普及教育创造了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影响,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给予艺术教育等非应试教育课程以足够的重视,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重点仍是语文、数学等应试教育课程,广大中学只是围绕“统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大部分中学根本就不开展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被忽视甚至被忽略。〔3〕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提出了新时期中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将舞蹈教育以“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形式纳入到中学音乐课程,成为高中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标志,使中学舞蹈教育的普及迈进了一大步,高中舞蹈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普通高中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
从2004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情况看,普通高中开展舞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多为一线城市)开展了“舞蹈模块”的教学,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在音乐课中开设舞蹈模块的学校较少,受师资条件、教学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学校不具备开展舞蹈教学的能力。
3.已开展“舞蹈模块”学校该模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高中音乐课程中“舞蹈模块”还是一个新事物,由于该模块教学开展时间较短,缺乏成功的经验,在已经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学校中也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层面,由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深入,“舞蹈模块”的教学内容单一,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率低,课堂不够活跃;学生层面,很多学生对“舞蹈模块”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授课内容的了解程度低,认为气氛不够活跃。
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教学情况
1.师资情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范围相对局限,教育对象主要限于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舞蹈专项学生,主要是面向社会需求培养舞蹈专业教育、表演、舞蹈艺术编导等行业所需的专业舞蹈人才。这种舞蹈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大部分舞蹈专项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进入舞蹈专业院校或歌舞团体,很少有毕业生去学校执教,循环往复。
从现实情况看,极少数普通高中有专门的舞蹈教师或形体教师,大部分都由音乐教师承担“舞蹈模块”的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大都是师范院校(师范大学或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在学期间见主修的大多是器乐或声乐,舞蹈课程并不是学习的重点,他们对舞蹈知识、技能的追赶不够全面,受过正规舞蹈教育、有较高学历的专业舞蹈教师严重不足,这是制约普通高中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
2.教学实施较为落后
教学设施是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物质基础,由于舞蹈课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舞蹈课程教学实施较为落后,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舞蹈教学设施也不容乐观。由于大部分学校尚没有在音乐课中开展“舞蹈模块”教学,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配备单独的舞蹈教室,第二课堂的舞蹈活动多在多功能教师或宽敞的大教室中进行,有些学校直接在露天操场的水泥地上开展舞蹈教学。在一些拥有舞蹈教室的学校中,为舞蹈教学配备的器材设备也比较简陋,其规格还不是很标准,仅有的木地板、把杆或镜子等都不尽人意,有的学校的把杆是固定死的,不能根据学生的身高随意调节,有的学校的地面是传统的地毯式甚至是水泥地,教师上课通常就只有一台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电视及音像资料等数量很少。
3.针对性的教材、教辅匮乏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完全适用于普通高中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针对性教材、教辅资料十分匮乏。虽然2004年出版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等优秀教材,但有关“舞蹈模块”教学方面的出版物比较少,并且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在教学中难免捉襟见肘。
四、普遍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的教学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领导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
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形势及发展趋势出发,充分考虑舞蹈教育的价值及学生的需求,要通过媒体、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对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重要性以多种形式进行强化,提高校领导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矫正以往误区。
2.强化课程意识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广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时展需要、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正确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利用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实现师生关系平等和教学关系互动的原则,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加强岗位培训,培养“反思型”专、兼职舞蹈教师
普通高中要从舞蹈教育的需要出发,通过有效的岗位培训提高音乐教师或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也是高中开设及开展好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岗位培训不要盲目的追求舞蹈动作的专业化水平及舞蹈技能、技巧的难度,应以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基础技能的学习为主,提高教师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促进教师对当前舞蹈模块教育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反思型”舞蹈教师。先进的教学理论,优秀的教学方法皆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我们要立足课堂,培养舞蹈教师的反思意识,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反思舞蹈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以乡镇、学校为单位,多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在教育教学研讨中,在课堂教学的相互观摩中,在多元信息的交流中理解新的理念,或让教师就近解决岗位培训,让教师到当地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上舞蹈课,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启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郭雨柔.高中舞蹈教学现状及音乐选修课“音乐与舞蹈”教学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1).
〔4〕陈永明.初探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方法〔J〕.音乐时空,2014,(11):188.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高中音乐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处在较大学习压力下的高中生来说,音乐课具有放松心情、开发思维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学校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较低,且老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化和单一性,很难吸引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参与兴趣,使音乐课教学效率降低。因此,老师要改变自己对于音乐课重视度不足的观念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以实现强音乐课堂高效教学。下面我们主要探讨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
一、实现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带入度,很容易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带给学生真实的体验感,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学歌的热情和唱歌的感情。以《独特的民族风》为例,在欣赏歌曲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有关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让学生了解到底是在一种什么社会以及经济背景下衍生出不同民族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这样便于学生对于民族歌曲的理解和欣赏。
二、提升课堂趣味性
为了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做一些轻松的音乐游戏,以增添课堂趣味性,更好地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现代京剧》的学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哼出其熟悉的现代京剧曲调,然后让其他同学竞猜,在游戏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京剧知识。
三、增强课堂知识性
对于高中生来说,若音乐课只是单单进行对于音乐的欣赏,难免使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因此,老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难度,在课堂上引进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在课堂进行中将知识讲述给学生,然后在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提问。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还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背景,可谓效果颇丰。
高效的高中音乐课堂体现的不仅是老师的教学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能力。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老师应极为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反应,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多变的学生需求。只有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完成得真正出色。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质
与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一样,音乐也是在原始社会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人们最早使用骨哨和烧制的陶埙作为乐器,表明他们意境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音乐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表达感情、抒发感情、依托感情的载体。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实现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除了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大家的作品之外,还要重视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让他们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新课程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较高的音乐欣赏和品味能力,所以,不能直接让他们欣赏一些高雅的作品,以免让他们觉得音乐课堂是枯燥乏味的,挫伤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难易等方面考虑,从一些简单的、曲调优美、旋律轻松的曲目开始,给学生带来一场听觉盛宴,从而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音乐欣赏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作品的深度和难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深层美,领会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趣味向品味转变原则。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展阶段,心理和情绪的波动性都比较大,再加上面临升学的压力,就很容易产生一些浮躁和困惑情绪,对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非常不利。欣赏一些古典、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他们抚平浮躁的情绪,起到振奋学生士气的作用。高中音乐鉴赏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真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美和力量,例如,欣赏贝多芬的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逆境面前不低头,勇于奋发的力量,学生自身也会受到鼓舞充满斗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音乐鉴赏中发现趣味所在,在趣味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品味的提升。
(三)由欣赏过渡到鉴赏原则。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会表达出作家完整、深刻的内涵,学生通过欣赏会深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源泉。在兴趣的促使作用下,学生会逐渐喜欢上音乐,养成欣赏音乐作品的习惯。课堂上的音乐欣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听更多富有深意的曲目,在聆听中获得更多的美感和感动,欣赏水平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达到鉴赏的高度。
三、新课程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分析
高中音乐课作为一门主要的人文学科,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欣赏水平和素养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学效果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不能得到显著提升。要想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就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资源,让音乐鉴赏教学的作用更好的发挥。
(一)坚持以音乐为本,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狭窄的范围,而要实现音乐知识面和范围的延伸,实现音乐鉴赏与音乐知识的综合,不断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要坚持“以音乐为本”,把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载体,注重音乐知识和行为,通过恰当的形式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西北腔调”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一些西北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节日利益、服饰装饰等知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再让学生品味《脚夫调》、《上去高原望平川》等曲目,感受西北腔调的特色和美感。这样做既没有偏离音乐鉴赏教学的主体,又可以对学生实施综合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引导学生成为音乐鉴赏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拥有参与课堂的权利,高中音乐鉴赏课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成为音乐鉴赏的主体,实现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渴望参与课堂教学。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他们提供发表见解和交流思想的机会。
在欣赏完一首曲目之后,教师要给学生留一点实践思考和品味,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从而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不断高音乐鉴赏水平。
(三)适当设计课堂活动。
新课程要求下的课堂不是死板单一的,而是充满活力、灵活多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设计课堂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音乐教学可以增加课堂表演、分组讨论等环节,活跃课堂气氛,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音乐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做指导和参考。
(四)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引援鉴赏教学中的优越性非常突出,它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冲击,还能实现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背景和内涵,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在全面把握曲目内涵的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曲目与课件的完美结合,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带来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结语:综合上文关于新课程下高中音乐叫上教学的探讨,新课程标准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担负重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挥音乐曲目的载体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珊;丁茜.深入挖掘,灵活把握――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
【关键词】聆听 感受 平等与互动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71—0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通过回顾前段时间的教改之路,我发现在音乐鉴赏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可喜可贺的新气象,同时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矫枉过正”的现象。
1、现象
在学习《醇厚的中原韵》的课堂上,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在热烈的抢答(问题达到十几个),再加上导入、探究、律动,共用了三十多分钟,而听音乐的时间仅有:十分钟1反思:教学设计应围绕“聆听音乐”来进行。许多教师都抱以极大的热情,并做出积极的努力,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组织活动上,却忽略了“音乐就是让人听的”(舒泽池)这一学科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为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就首先强调: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科的特点,即“遵循音乐是听觉艺术”的规律。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音乐出发,从聆听人手,不脱离“音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节好的音乐课应是“充满音乐”的音乐课。
2、现象
在执教《独特的民族风》这堂课时,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用了较长的时间介绍藏族的风土人情,整节课上气氛热烈,同学们也都兴致勃勃地交流着有关知识。反思:激发兴趣,应开启学生的“音乐”心扉。那节课后,与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大家都觉得这节课虽然课堂气氛好,可同学们感兴趣的却不是音乐。类似的情况在一些公开观摩课上也屡次出现。以上现象偏颇之处在于重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这种偏颇不可忽视。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即只有对音乐感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有了音乐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审美的愉悦体验和情感共鸣,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所以,音乐教师首先做的就是开启学生“聆听音乐的心扉”,通过恰如其分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学生既能通过努力掌握音乐知识,体验增长知识的快乐,又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
3、现象
在一堂观摩课上,教师播放《金蛇狂舞》,提出的问题是:感知整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痛苦、悲愤”缓慢的,还是热烈欢快的?同学们连想都没想拉着长音回答:“热烈欢快的。”这首乐曲的情绪特点非常明了:热烈欢快的。而教师为什么把答案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呢?反思:师生关系,应实现“真正”的平等与互动。上述现象,一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处理好,“预设”的问题无意义,何谈生成”?二是看似师生良性互动,而实际上仍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成了主导,这种课堂教学是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教师虽然再不会高高在上,可在潜移默化中,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但学生不喜欢,恐怕自己都有些底气不足。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定位是“组织者”、“引导者”和“桥梁”,这种定位带来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呢?首先,在课下就深入到学生中去,聆听学生心声,与他们倾心交流,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在教学中,必须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朋友式的关系,时时处处把他们当朋友,理解尊重他们的一切,有了这个氛围,学生才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有大胆质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才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4、现象
21世纪,我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浪潮有力地推进着艺术教育的进程,努力实现着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走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于2004年开始启动并逐渐在各省区推广,黑龙江省于2007年秋季全面施行了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纷纷涌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所有这一切在促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同时,也使高中音乐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鉴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实施课改以来,普通高中音乐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期望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中音乐教师的压力来源及强度,进而提出缓解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策略,以促进我国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概念界定
综合中外学者关于教师压力的界定以及社会学方面有关压力研究的启示,本文将“教师职业压力”界定为:在教学工作中,当教师个体认为其需要无法获得满足或自身资源无力应对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它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个体素质因素与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难度不适应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二是教师个体的自身需要在工作角色中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压力是因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征所产生的,它有不同于常人压力的压力来源,给教师带来的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影响。教师职业压力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还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并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内容和目的,本研究设计了《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括47个项目,主要涉及高中音乐教师的压力来源、应对方法及其压力反应三个维度。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面向黑龙江省各高中学校音乐教师发放问卷115份,回收107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有效回收率为80%。
(二)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7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输入和处理,使调查结果得到量化,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音乐教师中,男性教师22名,占总数的24%;女性教师70名,占总数的76%。其中中青年教师居多,30岁以下教师39名,占总数的42%;31~40岁教师42名,占总数的46%。90%的被调查教师具有本科学历,7人具有大专学历,2人具有硕士学历。职称方面,35人为中教二级职称,占总数的39%;48人为中教一级,占总数的52%;另有9%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二)教师压力状况的总体分布
调查结果表明,面对正在实施的高中音乐新课改,有5%的教师感到“压力非常大”;35%的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53%的教师回答感受到“中度压力”;3%的教师感觉“轻度压力”;另3%的教师认为“没有压力”。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具体表现
教师职业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通常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因此,在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本研究设置了“请选择符合您最近三个月情况的描述”一项。经统计发现,目前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最明显表现依次为如下八个方面。
(四)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准确把握该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在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本研究设置了有关教师职业压力源的调查,并将压力强度分为没有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重度压力四个等级。按照选择中、重度压力的人数统计,影响该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前十项因素如下。
(五)教师职业压力的反应结果
调查的第五部分为高中音乐教师压力反应的自陈量表,要求教师回答自己“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感觉”,并采用四点记分法记分。统计显示,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反应结果依次为:(1)记忆力减退:(2)精力下降、活动减慢;(3)容易烦恼和激动;(4)头痛、头晕;(5)肌肉酸痛;(6)容易紧张;(7)不能集中注意力;(8)难以入睡。
五、讨论与建议
以上调查表明:目前,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的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着音乐教师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其心理健康、教学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以及人际交往等问题。为了有效缓解高中音乐教师目前所面临的职业压力,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传统压力来源
1 社会因素。调查表明,职称评定困难已成为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的主要压力源之一。其次,工资低、住房等待遇不足问题也是高中音乐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另外,由于受高考的影响,学生家长普遍对音乐课不能予以足够的理解和重视,这给高中音乐教师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各种资格、任职考试过多也是高中音乐教师需面对的一种潜在压力。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社会各界要继续倡导尊师风尚,在认同教师地位与作用的同时,满足教师合理、正当的需要,提高音乐教师地位和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让其能安心、全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其奋发向上,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有效工具,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并给予音乐教师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2 学校因素。经调查发现,对于高中音乐教师而言,来自学校层面的压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学资源不足与教学设备落后等实际问题困扰着该省高中音乐教师,这给教师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其次,高中阶段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对音乐课程改革支持的力度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新课程的实施程度和推进力度,同时也构成了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也与音乐教师的压力密切相关。此外,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与制度,导致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并形成其另一重要压力来源。
鉴于此,学校首先应对音乐课程予以足够重视,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及时购置音乐器材及设备,以满足音乐教师的教学需要,为音乐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和支持。此外,学校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标准,建立起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制度,而非将学生成绩的优劣和管理者的主观意见作为
教师工作业绩的评判标准。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在缓解和消除教师职业压力来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教师自身因素。社会和学校层面的影响是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外在因素,而教师的个人特性则是形成其职业压力的内在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有效缓解该省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压力的最重要手段是教师通过自我调节,将职业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首先,教师应认识到现代社会压力是随时随地存在的,这就要求其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的锻炼,培养阳光、乐观的心态,这是减少心理挫伤和压力的根本途径。其次,音乐教师应面对现实、接受挑战,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这样,通过主动学习,教师可以从容应对工作中的新问题,避免因能力水平不足而无法适应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再次,音乐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因为运动是最好的对抗疲劳和压力的工具。
(二)新的压力来源
除了上述传统的压力来源之外,调查表明,课改后工作负担加重已构成了黑龙江省高中音乐教师新的职业压力来源,其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上;教师对其在“新课改”中角色的把握上;教师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经验等方面对“新课改”的适应上等诸多方面。面对这一新出现的问题,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应该积极应对,从多角度加以疏解。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构建有助于高中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切实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效帮助。教师培训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培训能促进音乐教师观念和行为上的转变,增强对课改的适应性和信心,继而将新课程的理念创造性地体现在教学行为上。
第二,学校内部要建立起教学合作的共识。新课程的实施是具有较高专业要求的复杂过程,需要多方集思广益。学校可通过集体备课等手段,使教师们共享教研经验,这在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可以消除教师工作中的孤独无助感,在某种程度上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
第三,音乐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要不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具体课堂情景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和再认知,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教学经验不断锤炼、升华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从而降低职业压力感。
六、结语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 音乐鉴赏能力 培养方法
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欠缺很多时候是由于过度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想象力、兴趣的培养造成的。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作有针对性的改变,让音乐课堂变成一个陶冶情操,美学鉴赏的海洋。从而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反思与评价艺术能力;有利于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启发,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1.合理调整音乐作品难度
合理调整音乐作品的鉴赏难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果让小学生阅读《红楼梦》,那么能否读懂上面的文字也成问题,更谈不上兴趣和积极性了。音乐也是如此,在高中教学中,音乐作品难度要调整好,要有一个从简单到逐步深入的过性,开始的时候需要尽量选择形象鲜明、结构短小的音乐作品,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奖赏能力之后,再尝试欣赏别的作品。其次,在设计音乐活动中,学生的演唱能力、识谱能力相对较弱,我们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作品的难易程度,考虑到学生的的自身能力,只好作出合理的难度调整,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整合音乐作品提高想象能力
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整合,有利于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这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之所在。而在音乐教学中,适当整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精粹。从音乐的领悟中获得想象力的提升。音乐通往客观世界的重要连接在于音乐的抽象想维。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适当地根据作品特点进行整合,就能为学生理顺思维的路向。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求听觉方面的感受,通过想象、联想等心理过程,深刻理解、准确感知音乐,这对于学生想象力培养,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都有极大作用。
3.以合作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想象
合作教学改变了学生遇到问题就喜欢问老师的情况。但恰恰是这样,我们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合作、独立思考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想象力、鉴赏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合作教育的核心在于培样学的独立想象能力,在合作教学的方式下,学生能够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能够更好地强化自身的主体想象能力。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中起到了十分之重要的作用,灵活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更完美地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要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尊重每一个个体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音乐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5.以音乐欣赏课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对音乐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时代,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在鉴赏课教学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技术和思想都要得到发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与课程学习并不相关,但其实是息息相关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让学生多发表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及见解。在这样的教学中还可以多组织对音乐鉴赏的活动,建立有吸引力的奖评制度,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爱,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出来,才能够自由地坦露,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只有勇于创新,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工作,才能够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就能够学得更多,音乐和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更大提高;有了主动性,才能够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教学,愿意接受音乐教学模式,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感受音乐带来的喜悦与乐趣,泛舟在音乐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刘曙艳.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2:57.
[2]宗飞霞.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121.
[3]张芸芸.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天地,2009,06:10-11.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学;媒体音乐
高中时期正是青少年学生身心急剧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在向成年人转变,急剧的心理、生理改变,使他们对成年人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幻想。作为陶冶情操的方式之一,每所学校都设立音乐课。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一般以课堂授课为主,由教师讲解音乐理论知识,播放世界名曲、民歌欣赏,形式过于单一,且无法迎合当前学生心理,因此造成音乐教学学生不爱学,流于形式,甚至被其他主科所取代,形同鸡肋。
音乐是最好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尤其是当下流行音乐盛行,各媒体音乐大行其道,其中尤其是时下流行的各类音乐,更是以迎合这一年龄段年轻人居多。许多学生对明星、艺人趋之若鹜,对传统音乐却不屑一顾,这为高中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实,流行音乐并非教师眼中的“毒瘤”,其中不乏优秀的音乐,只要充分运用这些音乐元素,将高中音乐教学与当前媒体音乐结合,相信高中音乐教学会别具特色。
一、当前媒体音乐与音乐教学
当前媒体音乐元素可谓多姿多彩,迎合了高中学生多变、好奇、追求新奇的心理。几乎每月都有新曲出现,动感的旋律、流行的音乐元素,几乎成为学生接触的全部音乐。日韩、欧美等各路风潮更是为学生展开了多种多样的、刺激感观的音乐视听感受。而网络媒体、手机等现代化音乐播放工具更是给学生追求流行音乐带来了便利。一谈起流行音乐、“天王”“天后”,在学生当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仿佛不知晓就out了。
学生的这种表现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惕,一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于感情等方面出现萌芽,他们迫切地需要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课业的压力使他们更多地寻找其他感观来刺激身心,以求平衡,音乐则是重要的发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偏激的音乐表现易使他们形成偏激的性格心理,而部分流行音乐表现出来的暴力、色彩,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学习与把握当下的音乐体裁,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理解、去正确看待这些音乐元素。
二、高中音乐教学与媒体音乐结合
高中音乐新课标指出:“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作为一门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是一种对人的情感陶冶的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它的影响是久远的。只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结合当前的媒体音乐,相信高中音乐教学一定会别出新意,并达到教育、陶冶情操的作用。
音乐教学也可以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然后世界名曲用录音机播放就可以的,这种形式只能让音乐教学离学生越来越远。其实对于当前媒体音乐不必视若毒瘤,唯避之而不急。其实时下众多的媒体音乐正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提供了舞台,它从侧面挑战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
网络媒体的兴起,更是让学生快速掌握多样的音乐元素。现代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从网络上获知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种方式使学生可更快地接触流行、时尚的音乐知识,将这些知识与课堂的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修养。网络原创音乐的盛行,其中不乏学生自己创作的歌曲,一方面表现为他们渴望接近社会,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对音乐知识的自我掌握与反思,倡导学生自创音乐,也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体验音乐的魅力,表达自我情感。手机、MP3音乐的出现则将音乐更便捷地带到学生中间,让学生随时随地地欣赏音乐带给他们带来的情感表达与快乐。
当然,流行音乐虽含有大量成人元素,但成人世界并非是学生的禁地,这是他们迟早要认知的世界,早点接触并非坏事,这也可增长自我保护意识。但在接触时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适当加以引导,运用音乐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师可以将这些流行音乐元素植入到音乐教学环节当中,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媒体音乐中的音乐元素,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辩别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学会理性分析、感知。媒体音乐以其丰富的音乐元素、知识的多样、曲风的潮流化,使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的时候非常简单、容易。
三、如何将音乐教学与媒体音乐相结合
面对当前多姿多彩的媒体音乐,音乐教师也不应视而不见,反而更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我对当前媒体音乐的认知。教师在媒体音乐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是想要引导学生学习当前媒体音乐,首先应自己掌握这类音乐中的音乐元素甚至是它蕴含的情感元素,自我修练的提升是为教学做足了准备。
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迎合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时下流行元素,提高学生兴趣。在这里,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通过视觉的感观表现,听觉的感受来传达音乐心声,逼真的画面,如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想象力与观察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教师也可以利用对比等方式,如利用电脑音乐播放器,表现同一题材不同乐器的乐音,让学生自己发现乐器可表达的不同情感,或使用互联网,感受国内外各地区不同的媒体及音乐表达形式,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音乐素养,也增强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慧冰.试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J].在线学科教学,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