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0 16:36: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 良性互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发动机。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中国经济和教育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现实下,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协调中国经济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很有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协调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但反过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尤其是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
1.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意义
第一,区域经济水平决定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公众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也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教育投资的增长水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恩格尔系数越小,即居民家庭在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小;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恩格尔系数越大,即居民家庭在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实证分析表明,食物消费所占比例与家庭教育消费所占比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家庭消费中用于食物的比例越低,则用于教育的投资比例越高;用于食物的消费比例越高,则用于教育的消费比例越低。并且,教育消费比例对食物消费比例呈现弱弹性,即食物消费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家庭教育消费水平提高0.72个百分点。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国民对教育的投资能力是受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制约的。
第二,区域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大幅度扩招后,随着扩招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人才市场超载成为当今就业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除去正常的人才流动、下岗再就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失业人群,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三种类型:应届、往届和春季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预期收益,而且影响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其中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将产生直接作用。因为,区域经济发展越好,对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大,大学生就业的前景也就越好。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就业流向,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和培养学校所在地。由此可见,企业所在的城市如果是大学密集地区或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就有可能比其他地区的企业优先得到高素质人才。
第三,区域经济发展也使其有能力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投入,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多元化更促使多渠道投入高等教育成为可能。
2.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
第一,高素质的劳动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支柱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而其中人力资本又是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没有人力资本根本就谈不上技术进步。而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都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这就意味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1)高素质的劳动力能使现有的资源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2)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通过利用其他资源克服某些资源的稀缺性;(3)高素质的劳动力本身就是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的替代品,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就是明证。要成功地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大力加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稀缺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替换。
第二,高等教育是带动区域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从世界范围来看,选取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科技生产,是许多国家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如美国的斯坦福科学工业园(硅谷)、波斯顿工业园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韩国的大德科学城等,其成功的经验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高等院校应该自觉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军力量。一些著名的高等学府利用自己的实力,自创高科技园区。如中关村清华科技园就是清华大学建设的以培养、孵化高科技创业企业为主的科技园地,这种模式无疑对其他地区的高等院校具有示范和号召作用。
第三, 高等教育消费是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教育启动消费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高校扩招和增加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拉动大量消费,并相应地增加就业。在无需国家和财政拿出大笔钱的情况下,可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巨大的新经济增长点。首先,要以高校为中心开展房地产业、商业、饮食业的发展。再次,要大力发展高校旅游业。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外出旅游,因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假期、相当多的旅游需求、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或是将高校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高校具有很多人文景观和一定的历史意义,将高校作为一项旅游资源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措施
针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提出了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措施。
1.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和省市两级政府,应该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和所蕴含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做出支持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对那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的省份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一些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性大学,为当地培养人才,提供技术,使这些地区真正具备“自我造血”的功能。除此之外,还要鼓励东部地区继续探索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的新路子,争取实现更大的发展。
多方面筹措资金的途径:一是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这些省份发展高等教育的资金资助,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向这些不发达地区倾斜;二是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加大投入;三是积极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法规,加速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的进程,推动民办大学的健康发展;四是鼓励当地的企业通过资金、合作科研,设立奖学金等各种形式帮助当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实施高等教育区域化战略
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系统,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表现为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经济特色时,需要高等教育与之配合,为之服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关键是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优化高教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的层级和专业设置,与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教的需求相结合;二是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结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兼顾发展的基础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3.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发动机功能,发展大学科技园
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研究型大学衍生知识型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环节,这种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创新,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大学教学科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难题,为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企业背靠大学,立足市场,将大学的科技、智力优势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基础研究,追求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真正成为知识型企业的动力源,支持企业发展;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孵化器的功能,从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直接参与者向促进者和支持者的转变。知识型产业;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首先,重视学生科研工作,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合作教学,让学生熟悉创业环境,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将最新的知识转变为创新产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其次,开展创业指导工作,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三、结论
本文讨论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措施,为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运输;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措施
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公路运输来说,如何正确的处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公路运输不仅适应当地的发展情况,而且推动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运输是各区域之间沟通的桥梁,公路运输最为最常用的运输方式,为各区域人们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区域共同进步和发展。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公路基础设施有非常大的关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公路运输和经济发展的效率及总量。公路基础设施越完善,运输量越大,相应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反之,经由当地的车辆越少,经济发展也会相应变缓慢。其次,公路运输的效率高、运输成本低,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可以节省运输费用。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再次,交通运输是各区域沟通的桥梁,公路运输拉近了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公路运输在加快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公路运输还可以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由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运输频繁,中间不需要倒运,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优化服务,调整产业结构。如果对公路运输管理不当则会影响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公路设施的建立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如果本区域地处交通要塞,但是基础设施不到位,很难承载过多的运输量,造成交通瘫痪,阻碍本区域经济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公路设施闲置的现象。其次公路运输量过大会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本区域经济发展非常快,公路运输的总量将不断的飙升,就会出现公路运输系统瘫痪的局面,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发展公路运输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发展其他运输方式,最后,公路运输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将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进度。公路运输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缺少了物流运输的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限,经济发展速度自然缓慢。
二、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
(一)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也在随时变化,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因此,交通运输网络也应该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在我国,目前仍有很多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比较落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经济日益增长的要求,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城市快速交通公路严重不足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步,对公路运输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交通虽然给大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让人们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但同时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保证蔬菜、水果的新鲜,就需要每天进行蔬菜、水果的运输,但在快速运输时,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运输压力,堵车等现象时有发生。当然这也存在道路不够宽、道路年久失修、甚至道路坍塌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输。
三、加强公路运输,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公路运输不仅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但是公路运输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主要针对当前公路运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措施,改善公路运输的缺陷,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合理规划公路运输网络布局
从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区域的公路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当地区域公路运输的要求,进而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这些区域的交通网络运输布局不合理,多数路段缺少公路的基础设施,公路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能够承载大量运输量的公路数量非常少,远远达不到目前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不仅不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必须对公路运输网路进行合理布局。
(二)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
除了公路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之外,现代信息能力的缺失也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公路运输也越来越现代化。现代信息化更快捷、准确,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加快运输效率。通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说,对公路运输实行现代信息管理,可以快速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但是对于当前的公路运输来说,很多地区公路运输设施落后,缺乏现代信息化的能力。只有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快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开放公路交通资金投资市场
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设施投入的资金量更多,并且回报的周期也很长。对于公路运输来说,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除了政府部门出资建设以外,还可以拓宽渠道,通过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国有资本的流失,还引发市场决定了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在公路运输的投资市场更为广阔的同时,使公路运输更贴近市场,更有利于公路运输的发展。
四、结束语
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覆盖范围广、运输效率高,对于推动区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的,公路运输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公路运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郭耀光.浅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3,(6):35-36
[2]宋琪.论区域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的重要作用[J].中国市场,2015,(45):23-24
内容摘要:从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经济实践中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并不是来自自然资源,也不是物质条件,而是来自人力资本结构。区域的人力资本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力资本的各种结构相互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区域经济发展又成为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的内在动力。本文在总结人力资本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人力资本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相互关系 调整策略
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人力资本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世界的经济发展实践看,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对区域经济而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得以进行的先天性条件,良好的经济基础与发展水平是任何区域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经济的长期增长中,除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外,更在于不断积累的人力资本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特殊的知识是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由于不同区域的人力资本内、外部结构不同,即使区域间的先天禀赋相同,也会造成区域间在产品生产上相对优势的差异。因为人力资本及其结构的比较优势是由劳动力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区域专门化生产带来的。而且这种比较优势还极易引起区域创新能力上的相对优势。因此,笔者认为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与物质资本一同甚至替代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人力资本的投入是获得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即使人力资本存量相同的区域,由于人力资本内部结构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经济发展状态,在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也要重视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在诸生产要素的投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人力资本结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模式
由于人力资本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所以一定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这导致了不同区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结构各不相同。考察区域内人力资本结构是否协调平衡,首先要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和指标来测量区域内不同人力资本的存量。因为人力资本种类的不同,人力资本投资也有不同的选择,最终导致不同区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结构各不相同。为了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特别是不同人力资本存量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需要将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结构模式进行区分。
我们从专业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比例结构考察区域人力资本状况,根据各个区域两种人力资本水平存量的高低不同加以组合,可以得到区域发展的四种人力资本存量结构模式。第一种是“双高型”人力资本模式,即区域经济增长所必需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存量都比较高。第二种为“双低型”,即区域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都比较匮乏。第三种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富裕型”,即区域中企业家人力资本比较充裕,存量水平较高,而专业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第四种为“专业人力资本富裕型”,即区域中专业人力资本存量较高,而具有开拓精神和风险意识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相对稀少。在这四种人力资本结构模式中,“双高型”人力资本结构是最理想的,而其他种类的结构模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存在优化的政策选择。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应该向双高型的模式靠拢,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而不管区域现在属于哪一种人力资本结构模式,都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更合理地投资于人力资本,争取向双高型转化。由于区域的基础不同,人力资本转化的路径也会有所不同。
(三)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
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经济结构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标志,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提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其中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又是最重要的方面。然而制约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经济发展因素、技术因素、制度因素、需求因素、供给因素、社会因素等。而这些因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工业经济时代根据自然资源进行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强调了自然禀赋,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依据人力资本进行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则弱化了这种自然禀赋的作用,而更加突出了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结构差异的影响。人力资本结构调整的超前性将给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因为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状况进行的;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都是受到相应素质的人力资本和具有一定弹性的人力资本结构约束的。所以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区域人力资本结构改善的经济环境建设
区域人力资本作用效率同其作用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与积累。而区域投资环境涵盖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各方面条件因素,既包括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硬条件,也包括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社会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等软条件。区域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区域经济要素投入的多少和质量以及区域经济效率或生产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积累水平,进而会影响人力资本供给乃至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
通过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会吸引各方面经济要素的投入,包括区域经济内、外的经济要素,会加快区域经济的增长,增加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收入,而这又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积累,这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区域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供给能力。人力资本供给能力的增加,一方面会增加人力资本的区域供给总量,另一方面由于个人投资能力和条件的差异,导致人力资本水平在区域群体中的分化,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增加改善了人口配置结构;同时,其效能结构也更趋于人力资本收益扩大化的形态,并且还会加剧人力资本在产业和空间分布上的分异,呈现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趋势。因此,重视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可以加大区域经济要素的投入,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与积累,为提高区域人力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人力资本管理体制并完善人力资本形成与配置机制
人力资本形成与配置机制是指人力资本形成与配置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它存在于人力资本的供给、需求、分配和使用全过程。在区域的人力资本管理中,要优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和使用工作,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第一,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功能。在制订人才培养规划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一般人才基本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且要突出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技骨干和急需人才的培养;第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求全责备的不良风习,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管理人才的选拔机制,多渠道、多视角发现和起用人才;第三,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社会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第四,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施“借脑”工程,建设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改善人力资本要素流动环境,实现区域人力资本共享;第五,要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疏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渠道,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三)改善人力资本的投资结构并加强人力资本结构的科学规划建设
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人力资本结构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水平。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即提供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本,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提高经济结构转换与升级的速度和水平,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应当做好科学的人力资本结构规划。第一,要分析和总结区域人力资本及其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有的经济水平和制度环境提出改进方向。第二,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安排,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制定人力资本结构的各单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并建立人力资本结构的决策预警系统。第三,统筹分析各投资主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水平以及实现预期目标所存在的困难,采取科学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和对策,规定相关的责任和监督机制。科学的人力资本结构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断反馈的信息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人力资本结构改进的实施过程,调整相应的规划与措施,使二者达到相互协调状态,从而实现结构规划的预期目标。
结论以及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结构的研究非常必要。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从结构视角来认识其功能是分析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途径之一。人力资本结构包括人口配置(各层次人力资本在人口中的分布)结构、产业配置(人力资本在一、二、三产业的配置比例)结构和空间(人力资本在各区域的分布状况)结构;各种结构是相互联系的,共同作用于经济活动之中。
通过从人力资本作用过程角度分析其人口配置结构、产业配置结构和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看出:区际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现实表现。因此必须基于人力资本的差异化,调整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培养、吸引、使用好各层次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整体的系统效率,这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可调控的,调控区际经济关系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应注重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因素,并作为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遵循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机理,采取科学的调控模式,制定行之有效的区域人力资本政策,将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就应该针对该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现状,要不断地调整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快区域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Schultz,T.W.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
2.Duvall, E.M. Miller B. C. Marriage and Family Development[M].New York: Harper& Row,1985
3.Lucas, R..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y, 1988,(22)
4.Becker,G.S. Human Capital,2td edn.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5
5.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胡永远.现代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5(1)
7.周坤.论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价值实现[J].中国科技论坛,1997(3)
8.沈利生,朱运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区差异
近年来,受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影响,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并且相关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协调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地区发展过程中要明确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推动二者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简述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联性
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高等教育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并在发展方向上受经济发展导向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教育规模与质量起到决定作用。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良的教学资源,在根本上决定了教育体制的水平与层次。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教育水平的良性发展;第二,高等教育推动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责任与使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的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除此之外,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拉动了区域内部消费水平。
二、推动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共同提升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通常情况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高度一致性,既二者之间的发展水平呈正比关系,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其高等教育水平也呈现落后状态,这样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相应的制约,因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经济落后地区,可通过科普宣传等活动转变当地人对教育的态度,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观念上的支持,并加大投入力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满足当地对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并且在制度上保证高等教育的层级水平,增加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培养力度,增强高等院校人才输出的质量与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除此之外,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色,开设特色教育模式,将地区特色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彰显地方教育优势。
(二)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发展的实际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中如果前者盲目扩大规模,呈现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的发展态势,造成地区人才外流现象日趋严重化,形成前者优于后者的状态,这样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利。因此必须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协调两者的发展关系。例如在高等院校规模扩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现有水平和前景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民办院校的扶持力度,增强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在高校内部实施人才预留制度,并为优秀人才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避免其外流造成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的现象。
(三)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导向作用
除了上述情况外,由于高等教育布局或人员招生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出现相应的不协调现象,导致地方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针对这一想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使其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技术支持。例如在发展中制定合理的协调方案,利用经济发展的优势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支持人才培养战略。同时对高等教育结构及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本土经济发展方向为依托,保证为地方企业输送优质对口人才。除此之外,也可与其他地区高校进行合作,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与发展空间,从而提升本地区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在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地区差异的实际情况,在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推动高等教育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荣,李凤,刘文娟,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研究[J].当代经济,2016(12):81-82.
[2]刘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陕西两省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1):1-4.
关键词:专业人才;区域经济;影响因素
1.经济区域与人才资源的概念
1.1经济区域
简单地说,经济区域泛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当中,由人类的生产生活带动的经济活动,是整个物质以及文化产品消费、生产、交换的总和。一个具有特定功能与结构的经济系统,必定会与经济发展的要素与地域有关,而且是其有机结合之后形成的,同时也是指经济区域之内社会经济活动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从特点上来说,经济区域包括经济区域是认为因素产生的结果,它是在动态变化的,开放的。在划定经济区域的时候,其内部的界限模糊且不能无限分割。
1.2人才资源
人才资源的基础源于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由着两个概念长时间发展而形成的,他们三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人才资源的定义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当中拥有较高的知识以及劳动技能的人,这些人能够在生产创造过程当中起到重要的价值,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我们也可以从概念的演变上来看,不是所有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都可以被称为人才资源,人才资源只有在这两者之中较高层次的人才能被称为人才,而这些人才当中对应的某一个专业领域,就是专业人才。所以,人才资源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能够翻译当地区域内的人才发展状况。
2.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1专业人才数量
一个区域的专业人才越多,也就越能够发挥专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起到促进作用。而反过来说,区域当中缺乏专业人才也会限制经济发展所需的投入,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专业人才的富集程度决定着一个区域产业的配置。专业人才向着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区域集中,势必对该其余的生产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2.2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
从劳动者方面来看,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指的就是其体质、知识、技能水平的综合表现,同时它也是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是否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体制上来说,一个身体健康且健壮的人能够增加其劳动供给,这种专业人才的回复周期短、身体健康,生病率小,可以有效地增加其劳动时间;从知识水平上来看,再进行各项技术的学习的时候,接受能力较强,并且能够提高劳动者在工作劳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在总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之下,增加生产效率,从而加大产出量;而从技能水平上来看,专业的技能水平对于生产产量的增加有着很高的提升作用。对于一些初级加工的产业而言,专业人才的数量可以适应其需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在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上,可以使得经济在节约资本和更好地利用人才地情况下得到发展。
3.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建议
综合以上对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以区域经济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结构调整
以区域经济为导向,使得专业人才直面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再运用市场的机制来对专业人才资源进行配置,调整专业人才市场的工作思路。人才市场是个要素市场,要根据市场变化的趋势来确定人才的分配,使得专业人才尽可能地与工作领域相适配。以实际情况来说,区域应该充分的发挥政府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到优化人才结构,使得人才结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区域经济三者形成一体。对专业人才的引进、教育等加大投入,并且监理专业的领导小组,定期的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人次的培养。
3.2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制度
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建设,政府一定要发挥好其宏观调控能力,使得专业人才能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流动。各相关部门在人才政策方面一定要积极落实,为专业人才的就业与择业提供一定的优惠与鼓励,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鼓励人才参与创新与创业活动,并且严厉打击不法的人才市场竞争行为。对区域内的重点行业、支柱行业提高其专业人才的引入量,鼓励专业人才向经济建设需要的部门流动。
3.3转变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专业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领航者。我们应该革新陈旧、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也要从情感上贴近。各个工作单位应该定期地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业务培训,从而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并且在日常的工作生产当中,制定一定的激励与奖励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在政府部门方面,应该组织关于重视人才培养的相关报告,从根本上概念人们对知识与劳动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区域当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论
总之,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非常之多,但是在诸多因素当中,专业人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最大的,同时也是最为根本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关心,科学地分析专业人才需求影响因素的种类、内在动因,准确设计区域人才的发展目标,并且制定与区域经济发展向适应的制度与措施,对提升区域经济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谌新民,唐东方.人力资源规划.第1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148-154.
[2]杨文生,杨燕等.我国人才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06):92-94.
[3]张敏.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实践设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7):67-70.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相关性
一、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
近些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的战略的出台和实施就是很好的说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推行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从高校自身的发展来看,高校教育从以前的单纯培养人才变为教学、科研两手抓,再转变成如今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互相促进。高校不再是闭门造车的象牙塔,而是更多地参与到了社会服务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来。高校朝着为区域经济提供更多更强大的支持的方向迅速发展。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各高校之间的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如何把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关性,协调二者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正相关性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也更高,高等教育的规模会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和家庭等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学校的人力、财力资源等的增加和利用。高等教育的规模只有与区域经济的水平协调发展时,二者才能相得益彰地共同进步。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
在当今社会,知识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我国东西部之间长期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知识、教育、经济、信息等多方差距的综合结果。高等教育等资源的不足是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高等教育不仅传播知识和 培养人才,也担负着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任。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如何也直接制约着当地经济建设的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高等教育不仅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还为加快科技成果向经济的转化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高等院校较为密集,高素质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区域的高等院校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
不仅如此,高等教育通过育人思想、教学方式和内容等多方的改革和创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术和创造平台。高等学校大多聚集了一批学识渊博、科研创新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有着独特的见解。在高等院校内部,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也使得知识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在国际上这方面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享誉全球的“硅谷”就是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力量为依托而不断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里众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群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了硅谷和加州的经济发展和持久辉煌。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区域经济发展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区域经济的腾飞往往也能推动本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会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投入和资金赞助等。某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区域居民的经济实力和家庭的消费结构,如经济条件越好的地区,居民对教育的投入也更大。由于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很不乐观,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许多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往往很难支付高等教育的高昂学费。
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旺盛的人才需求直接刺激高等院校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规模,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又进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由于各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差异,各省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和规模之间也各不相同。随着知识经济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对高学历、高层次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些人才的培养大多只能通过高等教育来实现。高新产业等的发展又给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利益反馈,二者在互相促进中不断得到发展。
三、大力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诸多的高等教育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都已经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要协调发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二者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要从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并适度的超前发展,同时,相关区域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制定出合适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要加快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大区域的高等教育建设,要正视三大区域的经济实力和高等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差距,采取各项措施来促进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使高等教育能推动区域经济的水平,同时区域经济能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向阳 陈国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区域经济管理;关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经济建设的位置不断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的质量高低、人数储量以及人员分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人才的培养和聘用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措施。所以,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力资源的培养。
一、我国人力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的人口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真正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却比较稀少。而且我国的人力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力资源分布较为密集,而中西部却相对比较匮乏。这种阶梯性的分布使越发达的地区人力资源越丰富,越落后的地区人力资源越匮乏。所以说我国的人力资源从质量、数量以及分布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阶层性,空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我国的东部地区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却严重落后。虽然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各区域经济都有显著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与人力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关系。(三)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管理间的关系。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在科技经济与知识经济并重的时代,人力资源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高知识水平、高技术能力、高素质文化的人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逐渐被企业和政府认识,在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的抢夺成为了重点的发展措施[1]。各企业在吸纳人才后,还会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对人才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促进人才逐渐的成长和进步,这对优化区域人力资源质量具有重大的作用。并且目前在人力资源大力的发展下,人力资源的培养成本逐渐降低,多数企业都有实力支出人力资源的培养成本,这对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区域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的支持,同时人力资源的成长和进步也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扶持。所以说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我国人力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因素,比如,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而人力资源的发展速度较慢,这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区域经济的控制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只注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忽略了人力资源的作用,使得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跟不上不断改革的产业结构发展[2]。(二)人力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目前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大,但是真正具有高技术的人才较少,所以在技术开发和应用上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而且每个地区人才的分布不均,一些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过剩,虽然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支持,但是也存在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很难吸引到有能力的高端人才,由于长时间的人力资源匮乏,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目前贫富差距大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经济特征,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配置优化,集中了很多的核心产业,这使得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相反,落后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核心产业占有比例小,经济发展落后,很难吸引人才加入,所以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这是经济两级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协调政策
(一)加强人力资源的专业教育。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所以说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基础知识教育,同时还要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教育,为培养全面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地区企业的专业技术要求,组建人力资源管理和教育机构,有针对性的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以此来提高区域内的人力资源水平。(二)制定优惠政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存在教育水平低,专业技能匮乏等特点。针对这个情况,我国可以加大力度对农村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使大量的农村人力资源加入到区域经济发展建设中[3]。首先可以利用报纸、网络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就业信息的宣传,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次可以开办农民就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大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国家可以为落后地区的人才引进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高尖端人才参与到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中,从而改善人才分布不均问题。(三)增强人力资源教育,促进区域间的联系。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与之相适应。所以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教育力度,培养出全面、高端的人才。教育是全社会的问题,所以社会各界都要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与其它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优势,弥补自身经济发展的不足。通过人才的交流还能够促进人才自身的成长,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人力资源进步的支持。所以人力资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间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政府、教育部门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定会使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达到平衡发展,共同进步。
作者:张进琛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力资源;区域经济;关联性;人力资源开发
在新经济环境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当前知识和技能是推动区间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人才是这些知识技能的携带者。因此,区域经济要想实现发展目标,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改革传统经济发展格局,必须积极开发优质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但当前很多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不合理、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低。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指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狭义来讲是指组织所拥有的用以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力,即社会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曾经在《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中写道“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哈比森认为:“人是经济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显然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都不能人力资源支持。如一个国家的人们,不具备知识和技能,就无法进行创新,无法提高产能。
(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综合体,属于地理经济学概念,主要研究的是空间与经济间的关系,源自杜能的农业土地区位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不仅要受到区域内自然条件影响,同时还受到经济政策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影响。例如,某一个区域自然灾害频繁,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要受到制约。若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如拥有: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能给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区域经营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从多各角度研究地理区位经济行为。
二、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知道人力资源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之一,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人力资源能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毋庸置疑。人力资本能改变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通过对高素质人才的合理配置,能提高劳动力及资本使用效率,加快科技与产业创新,所以人力资源越丰富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资本投入收益越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至关重要。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支柱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对于高新技术人才有着大量需求,技术发展和研究都离不开这部分人才。这些人才掌握着尖端技术,所以掌握这部分技术型人力资源,就相当于掌握了高新技术,掌握了技术改革创新的力量。若我国缺乏高新技术人才,相关产业和技术研究就会滞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掌握对手没有的技术型人才,掌握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便能赢得市场,击败竞争对手,获得更多利润,甚至能够垄断市场。例如,英特尔和AMD掌握了处理器研制技术,如果中国没有掌握这种制造技术,中国个人电脑用户就都要购买他们的CPU。而如果我国也有相关技术人才,便也能够具备研制能力,拥有国产CPU。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人才每年短缺超过十万,在很多领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各地区想要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必须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人力资源资源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力度小。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通过前文对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关联性的分析,不难看出区域经济发展中加强人才培养,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仍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存在问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得不到赏识,人才流失现象突出,这非常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区域经济发展中应转变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促进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一)明确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使了解人才职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有一套明确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绩效考核间的联系,以绩效考核结果最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信息了解员工工作动态和能力,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这更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而且合理的考考也是对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肯定,对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很大帮助,
(二)激励机制的构建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激励机制非常重要,激励手段直接影响人力资源开发效益。适时、适当的激励能使员工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激发员工创造潜能。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中,必须建设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激励中,应选择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单纯的精神激励华而不实,无法获得预期激励效果。而单纯的物质激励无法持久,所以要通过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达到最佳激励效果。而且激励要把握时机,必须适时给予激励,才能获得预期激励效果,对员工产生正面影响。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毫无疑问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手段,直接决定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和科学性,关注着人力资源利用率。想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就必须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区域经济发展应采用人力资源轮换管理模式,制定具体岗位轮换制度,通过这种轮换模式优化人才结构,以积累工作经验,避免实际工作中出现工作失误,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轮换强化人才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结束语:人力资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自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不例外。掌握高素质人才,就相当于掌握优势,掌握技术。因此,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视,积极采取人力资源开发措施,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作者:林洁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域名与电子政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姜玲,梁涵,刘志春.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