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0 16:36: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情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缺乏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意识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的视野并不开阔,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跟理论相结合,没有将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在研究的成果中,更多的是对大学生教育的分析和就事论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不仅是为了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更多的是研究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但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最为缺乏的是深厚的理论底蕴的支撑,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另外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时,体现的是某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的重要性,缺乏全面的研究,所以在评价有效性的同时常常会顾此失彼。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常常采用的是方法套用,并没有建立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方法不适用,也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二)对有效性内涵认识不足
对于研究者而言,对“有效性”三个字的理解只会停留在结果上,并且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停留在教育的成果上,这是一种直接探讨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是针对某些特定的问题开展的,对于这样的研究方式得出的结果就会让我们产生疑问,难道大学生情绪上的发泄就是思想教育方面出现了问题吗?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关学者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当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知识,另外教师还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中,要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有效性的一项重点投资。
(二)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接受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起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能够自觉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展望
目前国内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总体有三个大的趋势,首先是问题领域的创新趋势,也就是说要整体考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全面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开展。其次是方法上的改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上作出了改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虽然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方法要更加的先进,但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缺乏整体性,在方法上也就无法满足我们整体性研究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创建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另外一个趋势是研究向职业化靠近,当代大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社会和生存的压力,所以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将其跟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挂钩,就会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本文通过叙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深刻内涵,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主要方向,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从而实现人本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的深刻内涵
第一,何为人本旨归中的“人”。在人本旨归的概念中,这个“人”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并非完全是同一概念,这里所指的人,更重要的是在强调具有独立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个体,是指具有发展能力的“人”。对于人的认识,既要以相对性的眼光去看待,又要以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因为这里的“人”相对于其他的个体,具有其个性,是其他个体无法取代的,并且,人在社会中是不断发展的,在不断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对于人本旨归中的“人”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第二,如何理解人本旨归中的“本”“旨”“归”。人本旨归中的“本”的含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根本、基础等含义,结合人本旨归整个词语的意思可以推测,这里的本,指的是人的本源和基础。而人本旨归中的“旨”有主旨、意义的意思,结合人本旨归整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将其理解为: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而人本旨归中“归”的含义则是指归宿、回归的意思,结合人本旨归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的最终归宿。那么,人本旨归这个词的含义就可以理解为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归宿。第三,人本旨归的实际内涵。从整体角度来理解,人本旨归的实际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将人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归宿,不仅要实现人文关怀,更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从而促进彼此的不断发展。二是指将人作为一切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将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三是指以人为本,从人自身出发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些反过来又满足人自身的需求。可见,人本旨归是满足人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认识论意义。所谓认识论,指的就是人在对于某项事物进行认识时,需要摒弃主观的臆断,从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而人本旨归研究的认识论意义就在于,它从客观的角度对人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强调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要将对人的认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肯定自我及他人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前景,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帮助他人发展,形成正确的自我发展观念。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价值论意义。价值论所指的就是对于某一事物的存在价值的客观认识。人本旨归研究的价值论意义就在于,能够站在人的角度上,客观地认识人存在的价值,并发掘人更大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为了能够将人的客观价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人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发展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人本旨归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它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正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构建进行科学的结合,使两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化,并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完美契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人本旨归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观念
其一,人本旨归理念的深刻含义。人自身的发展性,使得人能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改变其思想观念,形成更为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教育的力量仅仅是一种外力,人自身的发展还是要立足于人的本身。也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站在人的角度去理解人,尊重人的个体意愿,促进人自身价值的不断发展,使人在社会中的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实现人自身的价值而得到思想上的满足。因此,人本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在改造人,更重要的是在发展人,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人本旨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依赖于生活实践。人自身的一切活动都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人只要存在于社会中,就要不断地进行生活实践。那么,对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离不开生活实践。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着的主体,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主体地位依旧不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就是强调了在人本旨归理念的引导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并且依赖于生活实践。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将大学生塑造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正确的人才。
(三)人本旨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其一,转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人本旨归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以往以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主体的观念,学生成了教育工作的主体,教育工作者则发挥着指导与辅助的作用。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大学生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变教育的主体,是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观体现,也是当代教育事业改革的内在需求。其二,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道理,更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这也是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道理学生都明白,但其在思想上却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付出的情感还不够。而运用情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站在他人及社会整体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让大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能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是回归到了人本旨归的最初目标和最终理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将大学生作为主体,以认识人本旨归为基本出发点,认识到人本旨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旨归研究的意义。并且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旨归理念将不断地被深化,形成更为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将大学生培养成思想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优良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作者:刘炜 单位: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成立.人本观照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
[2]王金宝.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3]虞崇胜.以人为本: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5).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现代化;现状分析;实施方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倾向的蔓延,严重侵蚀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各个高校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不断重视与加强
2005年1月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首次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召开的专门会议,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全新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先导。2011年,我区召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如何结合我区的实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很多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内容设置等方面表现了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作评估方面,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对各高校展开了深入的评估检查,高校自己也及时对各院系的德育工作情况加以评估,很多学校将德育评估工作纳入到本科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中,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既节约了成本,又达到了效果;通过检查反思,督促整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明显提高
为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和各高校开展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中央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基地以及增列博士点硕士点、选派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这些专家学者现在已经走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岗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大大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结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日益人性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越来越丰富。关注人、了解人、发展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远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价值指南。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且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在思想上还很不成熟,极易被西方的一些社会发展理论所迷惑。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将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渠道,坚持用发展着的来教育学生,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判断各种社会思潮,并在比较与认同中坚信。
2.优化校园文化宣传环境
学校应增强正确的社会思潮在主流舆论中的传播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文化是思想的载体,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而文化又通过它的教育和传承功能被人们所接受和继承,从而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借助舆论的力量成为引导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潮。因此,我们必须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借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成为主导整个校园文化的主流思潮,使我们的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3.关注学生需要、加强形势教育
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和成才的实惠中弘扬民族精神,在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受到其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要通过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每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强烈的进取心往往使他们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巨大成就,同时他们也对社会上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深恶痛绝。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加强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和成才的实惠中弘扬民族精神。
四、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要理顺“三种”关系,明确各方责任
理顺大学生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院两级管理之间,导师、辅导员、教学秘书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探索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进而对大学生党团组织机构及日常管理等情况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评奖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从而真正把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要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大学生工作管理的人员,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的有关文件,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其目的和要求;二要详细分析学校培养点的培养条件与学校的发展情况,制定出招生、教学、学籍、学位等方面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这些资料汇编成册,分发给各级管理人员,并进行学习;三要根据制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操作性,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使研究生培养做到有章可循, 形成完整的管理脉络。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
3.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首先,要加强导师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师时,要把导师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与资格审查结合起来,明确和强化导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范围和要求,将导师教书育人的成绩与效果挂钩,作为年度考核或提升职务的重要条件和考评指标。其次,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大学生辅导员队伍,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保证。
4.要加强党团建设,发挥好“助手”作用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党团组织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应该健全党支部领导班子,健全党员发展制度,创新党支部的活动方式,丰富党支部的活动内容,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堡垒,重要阵地。此外,还应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先锋作用,在学校的各项事务中带头讲奉献、树新风、做表率。
参考文献
[1]李春.关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年(36)
[2]李佳国,王小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近些年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同时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焦点也不断地涌现出来。然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仍有空白之处需要填补。下面笔者对这些焦点问题的研究结论做简要的述评,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理论成果概述
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一般通过专著和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体现出来。笔者对利用网络和西南大学数字图书馆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专著较多一些,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项久雨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蓝天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唐志龙、罗剑明共同编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论》。相对而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的专著少有问世。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上。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以1980年到2016年为检索时限,分别在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见表1。笔者通过合并,得到20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密切相关的文献,其中硕博论文7篇,核心期刊5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观点概述
通过梳理发现这些学术论文和期刊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实现途径、困境与对策、实现的层次几个方面。另外也有涉及实现规律、实现的条件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界定
学界目前对其内涵界定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即认为: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属性通过实践活动去满足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的需要。同时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又在自身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提升自我,提出新的要求。
如张亚丹就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通过教育活动对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的引导、满足和提升,促进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属性和功能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良性循环”[1]。还有张捍东认为“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主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属性和功能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的效益关系”[2]。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践中收到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原因何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了众多不同的结果。归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本身的不利因素;如王东辉从后现代主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否定[3]。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李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障碍做了概念界定,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不利于其潜在价值向显在价值升华的因素总和。并且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社会障碍、学校障碍、家庭障碍;物质因素障碍、精神因素障碍;经济障碍、政治障碍、文化障碍[4]。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的研究是比较集中的,其中比较有权威性的是项久雨的观点。他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具体途径三个层次做了分析总结。并且认为实践是根本途径;“灌输”和“接受”是基本途径;课堂教育,管理教育等具体教育方式则被归类为具体途径[5]。研究者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也更多的是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这些研究既包括具有一般意义的实现途径也包括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或障碍的研究。例如张捍东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课堂教育、文化环境浸染、因特网教育、管理教育等[2]。中山大学的冯诗琦、龙维从关注接受主体需要的满足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6]。
也有部分研究者另辟蹊径从优化内部和外部条件来论述实现途径。付有能、陈燕浩从优化宏观环境和建设微观环境的角度出发[7],陈草从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8]。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无层次、如何划分的问题上,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山东大学的刘贤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功能划分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三个层次。因此他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就应当是个体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9]。张亚丹从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过程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理解、认同和运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所包含的三个层次。并认为理解是最低层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基础;认同内化的标志;运用是外化的表现形式[1]。
三、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来看,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是十分关注的,对其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并在不断深入。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性
根据笔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实现途径”上,且内容大同小异。更有研究者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套用在“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上”,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进行详细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没有实质的区别,不能够体现大学生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以及即将迈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的身心需要。这些都表现了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缺乏创新。
(二)系统研究不足
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少有专著出现,并且现有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论述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或是在兼论另一个问题。这些研究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某一方面研究,甚至各个研究成果之间是有冲突的,不能在总体上把握也没有准确把握各个焦点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观照大学生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同于其他价值主体的特殊性。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刻而又快速的变革,特别是随着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就业时的双向选择等,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呈现出了复杂化的变化。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增强,在面对问题时看重的是自我的判断与选择,而忽视权威的指导。其次大学生在价值目标的倾向上已由集体利益向个人利益转移,越来越多地重视个人发展,逐渐轻视社会责任、集体责任。在价值评判的标准上,更多地以个人价值为标准评判是非对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和适应生活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应当更多地关照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这一独特社会属性。
(二)注重评价反馈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67 ― 02
大学生属于国家高素质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均能够反映出其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而且对构建和谐主义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国内各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培养工作,积极地探索出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而在满足大学生身心需求的同时科学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1.大学思政课实效性和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关系探讨
1.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会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教学地点、不同学生群体而被赋予着不同的实质性质与涵义,而目前能够符合时代潮流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则是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按照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科学有效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落实一系列教育诉求解决工作,从而让教育对象逐渐形成教学规划中预期既定的思想品德树立效果,不断让教育对象养成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行为模式的一个过程。换而言之,所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是指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内,利用教育所特有的影响力量,采用潜移默化的教学形式对当代教育对象进行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体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素养水平,逐渐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逐渐符合、贴近当代社会一定阶层所需要的品质标准。
1.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事实上社会大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定义也存在着不同类型,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则认为所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即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通过科学、合理、可用的教学方法对教育对象进行长期性的教学项目,并且使其能够产生较佳的、可靠的教学成果。而笔者则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是指社会对大学生所要求的道德品质要求逐渐转变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中的具体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的实际程度,也由此可见教育对象把社会对其的道德品质要求转化成自身道德素质所涵盖的思想认知是全面提升当代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科学有效地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的关键前提,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思政课实效性的发展程度。
2.目前大学思政课实效性落实效果欠佳的根本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得出,现阶段国内不少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性知识与理念存在着了解不深入、认识不清晰的问题,甚至存在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特点、性质特质一无所知,而且大部分学生对现阶段各高校积极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给予了较低的综合性评价,认为其仅仅是传播思想理念的一种形式,实质上并不存在一定的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之所以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性原因是当代高校在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并没有基于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教学项目的,比如部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参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征,仍然沿用着传统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呈现出单向传输知识形势,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教育对象深入理解与探索思想政治知识的积极性与热情,使他们难以认识与感悟思政课程的实质含义,甚至会使他们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成厌恶的学习心理,也因此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偏低的局面。很多情况下,一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能够让课程通过率有所保证,在教学方式选择层面上没有有效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仅仅通过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知道、记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而学生为了处理应试化教学项目,普遍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将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记入脑中,可是他们仅仅记住了理论知识,并没有从自身发展角度感受与体会思想政治理念,因此导致他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应用理论知识。为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应当立足于教育对象的实际发展需求之上,结合目前的时代特征与社会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逐步增强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3.有效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的措施研究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深入地了解与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学生需求、时代特点与社会要求,有效地选择合理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要实时地对大学生所提出的不合理需求给予正确的指导工作。有效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的措施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3.1根据当代大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大学思政课开展原则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当代教育事业开展一系列教学项目都务必要遵循的落实原则,其能够直接关系到教学项目能否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能够影响着教学工作的落实质量与效果。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的主体,是提升与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重要力量,而我们深化改革教育事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广大群众的实质利益,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从而有效地推进当代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要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落实原则,将学生当作为全面提升思想政治领悟过程的主体,在最大限度上尊重学生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性与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自主能力等综合性素质,而且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视为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项目,唯有如此方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的落实队伍当中,有效增强当代大学思政课的实效性。
3.2根据大学生需求层次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地落实大学思政教育课程
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得出,人的需求层次按照由低至高的顺序能够划分为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以及享用需求,而所谓的生存需求是指人们对能够满足基本生活要求的物质性追求,为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这一生存需求着手,灵活运用推动物质文明进步、提升生活质量与水平、增强人的基本生活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的积极性,但是人的进步与发展并不能仅仅停留于纯粹的物质追求层面,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给大学生提供适当地指导意见,让他们逐步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所谓的发展需求是指能够有效促进人道德品质与行为模式发展的需求,为此大学思政教育应当通过为当代学生提供强而有力的政治方向指导、有效限制学生的行为举止、激发学生创造性精神能力、培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等一系列方式与渠道来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而所谓的享用需求其实是指个体获取一定需要或者某种愿望,且能够从其中感受快乐、体会满足、领略充实,最终使得自身的精神层次得到满足的一种需求。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尽可能地发展与培养学生个体的品质德行,且要科学有效地满足每一学生主体的层次需求,持续性地激发起学生参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热情,从而逐步增强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3.3充分利用时代特征与发展产物,与时俱进地推动大学思政课的有效落实
众所周知,世间万物均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当以发展眼光面对世界、以变化角度观察问题、以进步理念处理问题。而且随着经济不断地蓬勃发展,人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也处于时刻变化发展的状态,所以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充分地了解与掌握人需求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并结合时展特点与产物,行之有效地落实特具当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代的日新月异促使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由目前大学生主要需求而言,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将网络要素逐渐渗透至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并且在学生所能够接触的互联网模块融入适当的思想政治知识,进而让学生在运用网络期间潜移默化地感受、领略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影响,且逐渐改善自身的行为举止与语言对话,从而有效地增强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4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为大学生不合理需求提供恰当、有效的指导意见
大学生实际的成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积极恰当的的特征,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伴随着信息化与全球化不断蓬勃发展的步伐,且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市场经济恶性竞争局面的影响作用,一些不良、消极、不合理的需求就逐渐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滋生。例如不劳而获、学习散漫、生活挥霍、偷窃隐私、行为造假等一系列消极不良行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要对以上不良行为与发展需求进行适当地评论,并为广大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恰当的指导意见,从而让他们逐渐关注与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且逐步使其发展成为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合理需求。
总而言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最大限度上展现自身功能与性质,就务必从当代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需求着手,不仅要制定出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特征与发展需求的大学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而且还要逐步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需求层次,让自身能够在竞争愈演愈烈的经济社会中同时满足个体成长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从而更为有效提高当代大学思政课的实效性。除此以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工作原则,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时代特征与发展产物,且将其有效地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合起来,进而在最大限度上展现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与个体差异性,不断实现创新教学、增加人文关怀,从而逐步提升当代大学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断实现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李伟.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2,(06).
〔2〕 林琳. 人文关怀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1).
〔3〕 王欢,刘天宇. 人文关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选择〔J〕. 新西部:下旬,2011,(08).
〔4〕 尹倩. 《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的教学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5〕 齐晓安. 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体系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状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时代。同时我国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致使人们的思想活跃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其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日趋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都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媒体的应运而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不仅体现在学校领导对办学的规模、博士点、考研项目师资队伍和其他硬性指标的建设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思想的贯彻落实上。2.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不完善。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存在辅导员未全面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半路出家、中途转行等现状,此外,还有一些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在职教师的待遇跟不上,没有发展前景,致使一些师资力量流失。3.教学方法不科学。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单方面的授课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而且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优缺点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优势
1.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和广阔的信息平台。以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局限于课堂或讲座,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只能在校内进行谈话交流。而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搜索,及时了解最新的思想政治信息。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在备课过程中从网络上汲取优秀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课程与教育理念。2.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教师以讲道理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是被动受教的状态,参与度低。利用新媒体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有效地避开这些问题,互联网、微信、微博、QQ、网络论坛等也可以成为老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老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形态为学生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大大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的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表达,还能够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更深层的思考。3.新媒体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首先,新媒体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形式,对数据的实时传输性使得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与信息,并与学生进行沟通,获得反馈。极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新媒体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使学生在可以避免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的敬畏心态,减少心理负担。在虚拟的交流场景中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轻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老师的观点。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挑战
1.新媒体迷惑了大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阶段,容易受到极端、不健康等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可控性强,而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相对来说是自由传播的,因此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2.新媒体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以往多是老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铭记于心。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学生借助于媒体就能迅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绕过了课堂这一环节,面对不同的思想,他们开始怀疑老师所讲,挑战老师的权威,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3.新媒体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目前,仍旧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牢牢掌控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流,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肆意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制造不稳定因素,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一)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在网络出现之前,大学生获得新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电视、报纸、图书等这些传统的媒介,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具有滞后、信息量小等缺点。网络能给我们带来即时、新颖和快捷的信息,而且我们在接受信息时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涉及到不同的领域。这就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个新的启示: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科研成果,查询各种学科的最新进展,第一时间获得需要的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并且可以以网络为载体,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二)QQ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QQ作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具有重大作用。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QQ传播信息,也可以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能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同时,能有效降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成本。总之,QQ给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有效降低成本,使师生沟通更方便。
(三)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自微博出现以来,因为其涉及范围广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微博广泛应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生中的作用逐渐消弱,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很难清楚分辨真伪,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了解微博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过去,学生获得信息的媒介比较单一,是可控的,但是新媒体以来,丰富多彩的信息也夹杂着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麻烦。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构建一个被大家广泛接受的信息传播平台,利用微博进行信息宣传,及时辟谣,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微博环境。
(四)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微信活跃用户已达到4.38亿,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自媒体工具。由于微信朋友圈的封闭性特点,其好友多半是认识的人,使得信息在微信的传播有更高的接受度,传播的重复性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研究微信对大学生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微信平台有效的结合,将教育有关内容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使用微信的观念,不要被朋友圈各种虚假的信息所蒙骗。同时做好微信平台的运营,并且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真正将微信打造成师生沟通的良好媒介。
四、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新媒体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及其周围的文化氛围,使得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个性更加明显。因此,在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专业及其个性特征,从学生角度出发,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结合传统说教式教育,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新媒体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的失去热情。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以各院系党团组织、任课教师、辅导员为领导层,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习、应聘技巧等项目,并在其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打造全能型人才。
(三)新媒体对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任何事物的影响都是双面的,同样新媒体在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若要新媒体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就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目标设计,施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管理监督方式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与社会衔接,并积极接受与传递正能量。
五、展望论述
在这个新媒体高速发展与应用的新时代,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继承并发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优势,并且充分利用与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转化为个人工作的动力,不断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田野 于晓亮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各行各业亦纷纷主动与互联网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互联网+新模式。互联网+的时代的悄然到来,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然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网络媒体便捷、即时、海量、交互、生动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平台、新内容。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拓宽了渠道,利用其即时性和便捷性,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甚至可以同时多线程地进行多项工作,比如同时解决好几个问题。能够便捷地使用互联网上海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实了新内容。更新了教育的模式,促进了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
二、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互联网+模式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
互联网发展到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传统主流媒体受到冲击,"碎片式"网络文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在倡导求时效、求简洁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大学生获取知识缺乏系统性,思考认识难以深化,理性审视和追问本质不足的思维方式。
网上的信息内容是由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层次水平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心主导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失去了主导性地位,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成了较强的个人主义和多元的价值观念。从小接触互联网上包罗万象的信息的当今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已不可能再局限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更不愿接受枯燥单向的"灌输"式教育,他们要求的是一种互动式、探讨式的教育新形式,需要一种个性化、个体化的表达方式。
(二)互联网+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改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也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新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清楚文化传播规律,明确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清晰地意识到互联网+模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掌握主动性,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切实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互联网+模式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网络上无数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传递的信息各种各样,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不可能逐一查看网络上所有的信息。因此,大学生们通常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与自己想法相似或有共鸣点的信息。逐渐就会形成一个个固定的信息来源和传播圈子,在其中只听自己所选择的东西,只看能愉悦自身的信息,长此以往将无所进步,故步自封。
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在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发表意见时,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许多的糟粕信息的误导,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理想信念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失去阵地。
三、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正确把握互联网+模式背景下大学生的变化,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的渠道和形式
牢牢把握高校学生时代感强、使用互联网频繁的特点,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思政教育的新平台,丰富教育渠道,实现教育方式多样性。例如利用各类便携式移动终端,微博、微信、QQ等,建立学生网上党支部团支部、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微博公众号等。除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及时、有效、互动的严肃思政教育外,也不时通过他们推送一些轻松活泼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利用信息传递的多元化,将大大增加其关注度、信服力和信任感。
在新情况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必要改变传统思政教育中重理论"灌输"的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整个教育过程,以平等的态度创新教育途径。
(二)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者的工作能力
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背景是全新的,面临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广大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务必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一方面要自觉提高自身综合业务水平。不仅要熟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还要掌握互联网媒体的基本技术及其传播特性、传播规律,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高校思政教育者还要对如何合理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工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者还需要努力去了解并融入这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群体。探究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点所在,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载体,采用符合当下大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心理特征的工作方式。如创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主动开展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师生互动。
(三)建设互联网+模式下的健康新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在互联网+的模式下,顺应时代的发展,迎接其挑战,主动把互联网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中,将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进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可以结合知识传授、舆论宣传、实践体验等方式,将思政教育影响渗透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信息传播观念,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和思想政治态度。其次,探索互联网+模式下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拓展、整合教育内容,包装、传播主流文化,鼓励支持学生运营宣传主流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媒体,在实际工作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集体意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书目:
[1]石伟华.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14):179.
[2]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8):38-40.
[3]曹佳音.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世界,2011,(9):259-260.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专门课题。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并使其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使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高度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