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知识管理现状

知识管理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30 16:36: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知识管理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知识管理现状

第1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研究与系统思考的方法,对国内外医院知识管理现状与发展动态进行分析,以期为改进医院管理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发达国家医院早已引人知识管理。目前国外医院知识管理研究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而我国医院知识管理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应突出表现在知识管理与医院核心竞争力、医患关系知识管理、医院与供应商关系知识管理、虚拟医院知识管理等方面。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 KM)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第五代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以来的一次最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的产物,具有将复杂问题系统化的特点。医院知识管理(Hospital Knowledge Management ,KM)是对医院所有知识进行集中管理的过程。

1.医院知识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医院管理体制大多以行政管理为主,实行层层约束、层层下传、层层上报的管理流程,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流动不通畅,知识得不到广泛的共享,严重束缚了各部门、科室的工作和服务水平。这种金字塔型的管理体制既无法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激烈的外部竞争。目前对医院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停留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化、人员管理等方面,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被长期忽略和漠视,知识的管理是分散的、重叠的,甚至是随意的,远没有上升到系统管理的高度。医院知识体系出现如下问题:知识分布不合理,许多应该属于医院的知识掌握在个人手中,核心知识被中层或基层控制,高层实际上被架空;缺乏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知识孤岛,造成割据的局面,使医院的整体协调困难,效率下降;缺乏对知识的吸纳机制,医务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医院管理无法应对知识的急剧增长,无法应对医疗活动的知识范围与知识容量的要求,不利于提高医疗活动的效率与质量。

目前我国医疗改革的最大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同落后的医疗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医学信息与网络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体制再造”速度,法制的健全,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患者就医渠道的改变,新医学模式的出现,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等,迫切要求我国医院找出一条适应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实践的重要课题,这对于充分挖掘和运用医院系统内外的知识资源、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从容应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丰富与发展医院管理与知识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知识管理能使复杂多变的医疗活动变得系统科学,这对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研究现状及动态

2.1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性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初,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进入了实质性研究阶段。对知识管理的宣传和普及贡献最大的是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广隆( Hirotaks Takcuchi)于1995年出版的名著《知识创造型公司:日本公司如何建立创新动力机制》。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9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开始大面积地推广。WHO于2004年初建立了知识管理和共享司,并在2006年报告中明确提出:全球进展将包括共享的规则和框架,强有力地支持和改进知识管理。目前,WHO和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正大力推进知识管理在全球的战略实施。当前,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有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与电子商务、知识管理与协同商务等。目前,国外的知识管理已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

我国的知识管理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而真正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00年,其中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的介人起了非常大的作用。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鼓励研究领域,由此在国内学术界掀起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的。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经举办了3次知识管理高峰会议,讨论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知识管理正在全面展开。从查询、分析有关文献来看,国内在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宏观方面,主要是探讨知识经济兴起和中国的发展对策、知识管理概念、与信息管理互相关系研究等。微观方面,主要是对知识管理主题、技术、模式、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国外一些知识管理成功案例的引人。目前,国内知识管理基本还处于理论阶段,对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2. 2医院知识管理早在1986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Rector AL教授首次在集成药物信息和医疗决策支持系统中提出了医学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发达国家早以卫生保健为重点,在健康保险制度、全科医学管理,以及临床疾病治疗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目前,国外医院知识管理研究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阶段。

第2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组织管理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作为社会的综合管理组织,政府的管理模式也亟待改善,以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试图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政府管理,在较为系统的梳理知识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知识管理的内涵,并从政府能力角度分析了政府知识管理的作用,提出运用知识管理来提升政府能力,构建了政府知识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政府知识管理模型,系统的分析了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包括政府知识管理战略,政府知识共享,知识管理在政府中的应用以及政府知识管理的技术平台。重点论述了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并建立了知识共享的实施模型。接着在分析政府知识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并根据模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结构,最后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政府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电子政务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流动的速度和广度及由此而产生的整个社会运作的效率越来越快,知识己经成为新时代下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伴随知识经济浪潮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思维和管理模式。知识管理的提出为组织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政府,作为社会的综合管理组织,其使命是向整个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等弊端。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化和复杂化,政府角色从被动的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向主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者转变,公众和企业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政府组织和业务模式逐渐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于政府来说,如何解决其固有问题,使其能够胜任知识经济时代的这些新要求,就成为现阶段摆在政府组织面前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将知识管理引入政府,使得政府从过去老一套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找出新的对策,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为政府谋求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思路。

1.2选题意义

信息时代已经演进至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于信息的追求持续不断,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放眼未来,各组织单位都在积极发展新的i t应用形式,例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智能、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等,以进一步加快自身的发展,提高竞争力。新的经济体系正以史无前例的惊人速度产生信息,并在业务伙伴、员工及顾客间传递。但是随着信息量的暴涨,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辨识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择精去芜,进而采取对组织有利的行动。

在知识经济阶段,知识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越来越成为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对知识管理的浪潮视而不见,他们就将错过探索商业和技术前沿的良机。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团体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1/02-0056-04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团体学习作为园本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已成为园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团体学习虽然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获取各种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有效地利用这样的学习资源。不少幼儿园的团体学习已成为一种形式化、结构化、模式化而又让人“割舍不下”的学习方式。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个人知识整理和增值的方法,也是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自己的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过程,〔1〕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高效地、有偿地开发和使用智力资本”。〔2〕因此,增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提高教师运用知识管理策略的能力,是改变团体学习效率低下,提升园本教研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与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幼儿园团体学习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运用现状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改善教师“学习投入”与“学习产出”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江苏、广东和河南三省6所不同性质和级别幼儿园中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78份。第二阶段采用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一省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团体学习活动,每次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即时对该班教师进行结构化和半结构化访谈。第三阶段采用访谈法对6所幼儿园中的60位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个人深度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意识淡薄

知识管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入我国教育领域。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及相关实践研究尚十分陌生,有的教师甚至是在参与问卷调查时才首次接触个人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本研究关于“知识管理”概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3%的教师承认根本没听说过“知识管理”概念,47.2%的教师“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含义”,25.8%的教师“听说过,对含义略知一二”,仅有1.7%的教师“听说过,也很清楚其含义”。而在关于“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的问题上,在仅有的27.5%自认为“对个人知识管理含义略知一二”和“很清楚其含义”的教师中,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就是“组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的占8.4%,认为是“个人对自己知识的管理”的占20.2%,认为“既包括组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也包括个人对自己知识的管理”的占38.2%,认为是“知识管理中的一种类型”的占32.1%,还有1.1%的教师有其他理解。也就是说,近2/3自认为了解“个人知识管理”含义的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

虽然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理念并不熟知,但在相关问题上,大多数教师有着十分明晰的态度。在“是否可以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管理”的问题上,30.3%的教师认为“当然可以”,52.8%的教师认为“有可能”,15.7%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只有0.6%的教师认为“根本不可以”,还有0.6%的教师“没听说过”。在“是否有必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管理”的问题上,35.4%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58.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仅有0.6%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还有5.6%的教师承认“不知道”。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参与问卷调查的幼儿园教师都认为,既有必要也可以对个人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但在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中,幼儿园教师的行为与理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2.1%的教师“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管理,32.1%的教师“偶尔考虑过”,还有30.7%的教师是“曾经考虑过,但不知如何管理”,只有5.1%的教师是“认真考虑过,也知道一些方法”。也就是说,95%以上的幼儿园教师在参与团体学习的过程中,是依照个人长期积累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学习方式持续着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学习”,无意识地执行着“原始”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起始于个人的学习,倘若个人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管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3〕借助学习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思维品质的改善,有效促进教师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实施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然而,由于对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缺乏认识与了解,广大幼儿园教师虽然经常参与各种园内和园外的团体学习,但明显缺乏对团体知识资源实施管理的意识,也明显缺乏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有效挖掘团队中可利用的信息与知识资源的策略意识。教师按照幼儿园的学习安排,按部就班地参与各种团体学习的活动,至于运用什么样的知识管理策略、为何运用这样的策略来提高个人在团体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能力,则几乎未曾考虑过。知识管理意识和策略运用意识的缺乏,导致团体学习资源的浪费和教师个人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数量十分有限

“知识管理与教育文化是相通相融的,而且教育是导致知识管理成为自身核心文化组成部分的路径。”〔4〕尽管幼儿园教师知识管理意识和策略运用意识十分淡薄,但研究者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发现,在团体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实际上已不自觉地使用了一些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比如,记笔记、交谈、积极参与研讨等。对团体成员中一些优秀教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69.1%的教师表示“很关注,也很努力地学习”,22.5%的教师是“略有关注”,只有6.7%的教师是“不大关注”,还有1.7%的教师认为“就那回事”。可见,广大幼儿园教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虽然并不熟知,甚至根本不了解,但不少教师在团体学习过程中无意识地实施着个人知识管理,并凭借已有经验和学习习惯,运用了一些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这些无意识运用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数量还十分有限,内容也较为贫瘠,更为关键的是,它们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理的边缘化境地。

问:在团体学习时,你主要使用什么样的知识管理策略来提高个人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Q教师(6年教龄):团体学习中,我一般都通过记笔记保留材料,如果发了材料,我就不怎么记了。我从来没想过用什么策略来提高自己团体学习的效果,也从来没有人提醒我怎样才能有效学习。如果记笔记算一个策略的话,我就是通过记笔记参与团体学习的。

Y教师(12年教龄):我们幼儿园每两周进行一次团体学习。有时会先看一些教师上课,大部分是从杂志上找一些有关的内容来学习。学习时,就某些问题或某节课进行交流讨论,对有些学习材料或某些有启发性的话语作记录。有时大家也会争论一些问题,但都是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我周围的教师几乎都是这样的,没有人会想到学习效率和知识管理策略的问题。

W教师(1年教龄):我在学校时,没有参加过太多的团体学习,所以工作初期还是挺喜欢学习的。大家一起讨论一些共同的或有疑惑的专业问题,对自己还是会有所启发的。但有时觉得挺浪费时间的,也觉得自己收获并不是很大。在团体学习时,我主要是记笔记,发言的机会不是很多。主要是我自己不很主动,总是觉得自己工作年限短,经验不足,不敢轻易提问,也不敢轻易和别人讨论,怕自己说得不对,别人笑话。

L教师(18年教龄):我已经参加过很多次团体学习,除了园内组织的学习外,还经常被派出去参加区、市或者省外的学习。学习方式都差不多,主要是记笔记、交流、讨论。有时从外面学习回来,也会写点学习体会或反思什么的,那主要看心情,有时是幼儿园要求写的,但不多。

由此看来,幼儿园教师对团体学习的形式十分熟悉,对团体学习效率的问题也有所了解,但由于缺乏特别的关注与引导,广大教师对这些问题普遍缺乏认真思考,只是凭借已有的学习方式和十分有限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已使用了一些诸如记笔记、交流、讨论等常用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但对于诸如写反思日记、案例研习、借用图式和图谱等其他形式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几乎很少使用。比如,在关于团体学习后撰写反思日记的问题上,28.1%的教师从来不写,59%的教师是偶尔会写,只有8.4%的教师是经常写,还有4.5 %的教师是每次都写。也就是说,近九成的教师对一些有用的知识管理策略采取忽略和忽视的态度。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贫乏,使得团体学习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效力得不到有效体现,同时也人为地影响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3.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比较原始粗糙

在团体学习过程中,利用记笔记进行初级的知识保存,通过交流和讨论进行无意识的知识分享,借助别人的经验开展一定范围的模仿活动等,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团体学习中普遍采用的知识管理策略。这些无意识的、初始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还比较原始和粗糙,它们犹如一个未被加工的毛坯,因未经过人雕琢与深加工,其潜在的多项价值得不到全面开发与展现。比如,记笔记几乎是每位幼儿园教师在团体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文本化的普遍方式。27.5%的教师是“非常认真地记,希望把别人的每句话都记下来”,43.3%的教师是“很认真地记,只记自己想要的内容”,23%的教师是“只记别人的主要观点”,4.5%的教师则认为“没必要记,只要认真听就行了”,只有1.7%的教师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了多样化的综合记录。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原始性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策略内在价值的有效发挥。

L教师(20年教龄):作为一名老教师,团体学习时,大家老是让我发言,时间长了,自己也觉得不发言似乎不太好。实际上,有时候纯粹是一种应付,而不是真正在讨论一些问题。讨论要有针对性,要能讨论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G教师(1年教龄):我刚工作一年,学习时,就拼命记笔记,只要来得及记上的就全记上。我发现有的教师只是偶尔记一下,有的教师只记标题,我是什么都记,就这样还老是记不全,总是恨自己没有参加速记班。

T教师(10年教龄):团体学习时,主持人总是让大家积极发言,冷场时,还要一个个点名。组织讨论对于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我觉得讨论时应该有个核心内容,哪怕一次只讨论一个问题,只要大家能有所收获就行。有时事先定好了讨论的内容,为了赶时间,只好点到为止。表面看讨论了,但价值不大。

F教师(6年教龄):团体学习时,我比较喜欢记笔记,园长和同事也觉得我的笔记记得很全面,没参加学习的教师有时还会拿去抄。应该经常看看笔记,这样才能记住一些东西。但是教师们一般都是记完就完了,不愿再去看它,实际上有时候我们争来争去的问题早讨论过,笔记上都有,只是大家没太注意。

对以上团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少数幼儿园教师已有所察觉,但对于这些问题为何需要解决、怎样解决却没有更多的思考。

C教师:我觉得学习时,不能怕冷场老是不停地让大家发言,有时需要先思考一下,或者让大家有所准备。反正大家现在都比较会说,让谁发言都能说上一通,有时是信口开河,说完就完成任务了,听者没有太大的收获。

W教师:我比较内向,不太爱发言,学习时主要是记笔记,其实,记不记都无所谓,也没有人检查。记完笔记最好过一段时间自己再翻翻看看,复习复习。但我也很少这样做,只是需要时查一下,有时也查不到。以为自己当时记上了,其实是漏掉了。

Z教师:我参加工作不久,因为太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团体学习时,有些专业术语都听不懂,也不好意思当面询问,只好埋头记笔记,总想把别人的每句话都记下来。记笔记是我学习时的主要工作。其实记完就记完了,事后也几乎不看。后来就发现,有些弄不懂的地方笔记上记得很清楚,就是没有经常翻阅,将它变成自己的知识。

J教师: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不是特别会记笔记,所以记得比较乱。后来我学习时,就想办法坐在会记笔记的教师旁边,她记什么我也记什么。但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也很想改变改变,但总是想想而已,没有多少实际行动。

四、思考

团体学习已成为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途径。逐步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学会从团体学习的各种“场”中敏锐地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通过合适的策略有效地获取有用的知识与信息,对于追求专业发展的幼儿园教师而言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对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缺乏关注和了解,广大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还十分淡薄,管理能力也比较低下,管理策略更是贫乏与“原始”。因此,作为知识工作者的幼儿园教师,在“过去是组织利用个人的时代,现在是个人利用组织的时代” 〔5〕的今天,主动了解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逐步增强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和运用适宜知识管理策略的能力,将不断改善学习投入和学习产出的不平衡状态,循序渐进地提高个体有效利用团体学习资源的水平,进而带动团体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从融合中走向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岳亚平.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走向自我更新的新选择〔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88(12):17-20.

〔2〕查尔斯・德普雷,丹尼尔・肖维尔.知识管理的现在和未来〔M〕.刘庆林,译.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04:8.

〔3〕彼得・德鲁克,等.知识管理〔M〕. 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4〕EDWARDSALLIS, GARYJONE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M〕.London:Kogan Page,2002:5.

〔5〕野中郁次郎,胜见明. 创新的本质〔M〕.忠鹏,谢群,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85.

On Preschool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Group Learning: Reality Investig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Yue Yap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第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管理;老师素质

国家为了培养职业素质高、有特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的学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投入让这些中职学校能够有更好的环境提供给学生,让学校能够增大师资力量,还有对贫困且学习优秀的学生进行学费减免措施,都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让其具有更高的个人价值,能够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观点只是从某些方面对中职院校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科学创新的管理措施。

一、从学生的管理方面分析学校的管理问题

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看,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没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这类学生中部分学生是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学习方面存在学习性心理障碍,甚至是有厌学心理。除了学习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的个人问题、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能力等等问题都给学校管理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学生因为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家庭经济条件差而过于自卑,不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发挥自身的价值。又或者学生有不良习惯,像抽烟、喝酒、打架,这些习惯一旦养成以后都是很难改的。

学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些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措施。学校面对这些学生,应该摒弃原本的只要不出事就不管的原则,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更好地管理学生。既然这些制度是为了管理学生,那就得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考虑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这些制度并遵守它。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动员活动将这些制度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这些制度,学生只要不抵触这些制度,那遵守这些制度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学校还可以树立一些榜样,只要有人遵守制度,那就会有更多的人去遵守这个制度。

二、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的合理安排

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围绕着专业课开展的,并且各个学科的时间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其他的知识接触的很少,这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窄,不能够多角度地看待事情,这样是会阻碍学生的发展的。

学校可以增加一些非专业的学科,让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一定和专业有关。还有,学校可以调整不合理的学科安排,增加或减少一些学科的课时。

2.老师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重点放在老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上

教学的执行者是老师,所以老师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有时候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就好像是航海中的指南针对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上航行时起一个指明方向的作用。可想而知,当一个老师的教学素质过低,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对老师存在厌恶心理,就如同在航行的时候不能看懂指南针指的方向或者是航海的人不信任指南针指的方向。那学生如同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何谈航行到目的地呢?

中职学校应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当然这里指的教学能力不仅仅是指老师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老师的交叉学习能力、对其他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知识的及时更新能力等等。老师只有自身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把知识系统化,才能清楚地将知识点用语言有效地表达出来。一个有知识素养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同样的,当一个老师的文化底蕴达到一定的厚度,那自身的气质就会得到提升,学生是能够被这种气质所感染的,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比较容易受到影响。有时候只要老师做出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就可能决定了这个老师是被学生喜欢还是被讨厌。学生的情绪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一般来说只要这个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就会很用心,能够把这门课学好。为了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给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组织老师去其他学校学习、支持老师发展个人特长或专业深造。

管理好一个学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对学校学生学习的管理和老师教学的管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外,学校还有很多其他事情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学校财政的管理、学生的就业管理等等,就像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就应该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和调控。将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声誉,让学校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也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连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浅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1(08).

第5篇

关键词 兼职教师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加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意义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在以下方面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首先,有利于保障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其次,将丰富和提高高职专任师资队伍水平和企业研发能力。通过聘用兼职教师,高职专任教师能够在与兼职教师的共同教学过程中,了解行业的情况,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增强科研敏感性,从而提升自身水平。从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对于保障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建设和管理一支兼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面临着兼职教师数量调控和兼职教师质量保障的双重难题。

2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1兼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按照高职院校选聘兼职教师的有关规定以及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企业应该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最主要来源,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浙江省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来源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另外,高职院校在企业兼职教师选聘方面,从职称看,呈现出从高到低的金字塔形状。职称状况反映的是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能力,与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但是兼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理论能力水平,因此,职称状况与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呈正相关的。

2.2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偏弱

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达到兼职教师比例,往往注重聘用,轻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使用,各项评估、建设验收中,验收指标也只是体现在检查聘书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检验,也无法提高。即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聘用中,注重聘请行业名师专家,但就笔者了解,这部分高水平兼职教师,往往担任的是“顾问”角色,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其兼职教师应有的作用,不是体现在教学上,而是体现在应付各项评估、检查、验收的文字方案中。

2.3承担职责较重,管理考核较多

这些职责包括填写“授课计划”,并将“授课计划”送教研室主任审核;按照教学大纲撰写好教案,并要求教案内容详细写明教学时间、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以至作业布置等;还规定兼职教师的着装应大方,精神应饱满,并要求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规定兼职教师在课后应与学生多交流,掌握学习情况;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也做了详细规定:在学生上交作业后、下次上课前完成作业的批改、评定和成绩记载,并作好讲评

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使用上,除要求其承担较重的职责外,还对其实行较为严格多样的管理考核。不仅有日常管理,还有涉及档案管理。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管理考核方面,牢牢占据了主动权。兼职教师在所有管理和考核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旦考核结果有失公允,兼职教师在学院范围内无法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申诉。

2.4薪酬待遇偏低,人文关怀不够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薪酬标准设定上首先,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不支付底薪,薪酬按照所承担的工作量计算。其次,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薪酬设计普遍与兼职教师的职称挂钩,依据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四个档次设定薪酬档次。实际情况是,兼职教师在社会行业企业中的薪酬标准是按照其能力设定的,兼职教师普遍不重视职称评定,因此,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但非高级职称兼职教师中行业经验技能较强者却大有人在。如此导致的高职院校很难吸引到有能力有水平的兼职教师任教。

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中,主要注重的是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忽视了对兼职教师的人文关怀。这首先体现在对兼职教师的培养力度上。兼职教师的培养一是应该加强对其教学能力的培训,一是为其提供相应的上升空间。在这两方面,高职院校的力度都显得不够。

其次体现在对兼职教师的权利保障上,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管理中人文关怀不够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只有个别高职院校在管理办法中规定实行兼职教师教师午餐补贴制度,为兼职教师在校上课期间提供休息场所和报销部分车旅费。

3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工作改进的对策

3.1宏观政策保障体系方面

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格聘任制度;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国家要在宏观上对兼职教师培训经费来源进行规定。在兼职教师培训经费来源上,宏观政策保障体系应该明确国家、学校、企业、社会在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立“全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总库”,将各高职院校分散管理的“兼职教师库”统一起来,从而为各个高职院校动态聘任兼职教师提供方便,同时,也为今后兼职教师培训、考核等工作提供直观参考。

3.2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管理平台方面

来自行业或者企业兼职教师,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必须实行较为特殊的政策和制度,在保障兼职教师原有职业任务基础上,通过与企业协商,确保兼职教师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兼职教师管理平台。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为兼职教师的来源提供保障。高等职业教学的办学强调校企合作,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哉剐F蠛献靼煅В与行业、企业保持着密切的系,有的高职院校甚至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自已较为稳定的企业合作伙伴。通过与“职业教育集团”中的企业合作,高职院校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来源,从而能够较好的解决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流动性过大的问题。

3.3明确聘任程序实行绩效考核方面

有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与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另外,有调查显示的兼职教师都是经熟人介绍来高职院校兼职的,兼职教师是由单位派遣或推荐,只有少数兼职教师是自己应聘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兼职教师聘任的把关上存在着问题。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首要问题是应在兼职教师的选聘上,实行较为严格的选聘程序,而非“任人唯熟”。兼职教师在待遇上,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将兼职教师视为“临时工”,导致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对薪酬待遇不满意。调查显示,兼职教师认为薪酬待遇偏低的占到了。如何保障兼职教师待遇,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兼职教师实行绩效考核。兼职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从师德修养和职业教育修养的考核、聘前考核、聘期考核三个方面进行。在实行兼职教师绩效考核中,主要考核内容包括:编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实施能力鉴定、营造学习环境、沟通与交流、展示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个指标、个观测点。

3.4实行培训制度,提升教学能力方面

高职院校有必要实行培训制度,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培训,可以通过分散培训和集中培训两种形式进行。分散培训。主要是学院人事、教务部分,为每一位兼职教师安排一位专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发挥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集中培训。主要是针对兼职教师“师范素质”的培训,主要由人事、教务部门组织,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分为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由指导小组组织兼职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讨论与研究,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师岗位技能,熟悉教师教书育人方法。

4结论

总之,要解决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问题,需要认真总结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经验。应该着手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兼职教师资格聘任制度;应该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明确兼职教师培训经费来源;应该制定相应建设规划,明确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高职院校自身也应该健全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可以结合自身办学,制定发展规划;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管理平台;可以明确聘任程序,实行绩效管理;可以实行培训制度,确保教学质量。企业应该增强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审视教育中的“罪”与“罚”[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7]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卷[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8] 江秀兰.高校兼职教师的管理创新及制度建设[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对策;管理秩序

0引言

随着新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新时期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无论是从投资成本来看,还是工程建筑的规模都是空前的。虽然在数量上看,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水利工程的质量才是决定着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而质量的好坏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分不开的。总体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相比较而言,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质量的管理也引入了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做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管理上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并随着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而暴漏无疑。因此有必要来探讨如何改进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以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1]。

1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民生问题,如电力设施的发展、居民的饮水质量、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蓄洪防旱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工程属于造福人类的基础工程。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的管理决定着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功能的发挥。水利工程与普通的建筑工程相比,工程比较隐蔽,建设规模大,设计的环节比较多,而且对很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着当地的生存环境。因此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要与普通建筑工程区别对待。笔者首先阐述新时期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新时期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

2.1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管理秩序紊乱

水利建设工程不是以市场调节为主,而是带有极为明显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比如说,有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观的加快施工进度,把计划内的施工期限提前;再加上施工成本的资金到位不及时,工程款拖欠导致施工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2.2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不够专业

随着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到行业竞争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开始对外转分包,这本身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重复性转分包行为比较严重,这就造成工程项目资金流失严重,而施工人员由于监管不力而开始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得不到管理制度的保证。随着劳动力市场更加开放,农民工队伍成为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主力军,而在分包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农民工掌握新的施工领域的必要技能培训,包括从业道德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就会容易导致施工欠缺技术和必要的经验,使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全面下滑。这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水利工程行业中的典型体现,要想保证施工质量以及项目的整体功能发挥,难度可想而知。

2.3施工监理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水利建筑工程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年限不是很长,造成了工程内部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不上,监理技术缺乏专业性,很多从业者都是半路转行,整个建立人员队伍良莠不齐,因此对工程安全质量的控制方面没有太多的有效手段。

3加强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对策

水利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属于我国的民生基础设施工程,面对人口过快增长以及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状,以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能源枯竭的严峻形势,切实改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不仅仅是对于施工项目而言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整个国计民生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而影响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包括人的素质的因素,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因素。笔者从新时期时展的需求出发,以管理手段管理体制已经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切入点,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2]。

3.1创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制

解决施工管理体制问题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源头,若要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必须重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管理秩序,营造稳定的竞争市场环境。

1)作为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分包和转包行为,工程监理人员要自觉履行监督的义务。

2)政府要改变传统的以行政干预为主,尊重和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3)增强项目负责人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对项目负责人定期开展法制培训活动,让项目负责人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积极承担工程质量把关责任。

4)清晰划定和完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协调规范体制,严格执行施工项目法人责任追究、项目招投标、工程现场监理与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与监督体制。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加强建设管理流程监督能效,首先应该稳固市场、避免日后施工主体资格、承发包、项目管理体制交接期间,衍生任何不必要的冲击反应;其次,严格调查并处理借证卖照或是资质挂靠等违法行为,尽量令建材市场内部产品、设备监管能效发挥到最佳状态,避免施工现场各种以次充好和以假充真的调包行为,保证进场材料的质量和规格没有任何的瑕疵,做好施工项目开工的物质保障工作。

3.2完善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检测手段

如若想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上升一个台阶,从而保障施工项目的最终质量和用途的实现,不仅需要针对内部的常见技术和施工组织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还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来对各种结构单元进行调配。完善现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而进行的质量检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能够做到为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提供可以参考的精确数据,并及时的运用精准的技术逐一排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发现隐患要及时的补救和整改。其次,质量的检测要切实进入现场,深入到工地当中,现场对施工进场材料进行检验,确保马上使用的施工材料都能达到标准,避免因为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和项目质量问题。要格外重视质量抽检过程,这种检测方法具有突击性强,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行为,为施工质量的保障增加了砝码。总的来说,水利工程质量的质检工作者要理解身上肩负的责任,其工作关系到水利工程能效的发挥。因此,建议质检人员要不定期的经常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检测频率的增加就意味着施工质量的保障更为稳妥[3]。

3.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责任意识

水利工程质量产生的根源是施工人员的,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人员的问题,就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定期开展对这类群体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继续教育活动。目前所要做的是把相关的培训活动纳入到日常的重点考核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工程质量由于人为原因出现问题而造成的严重事故展示给大家,可以是模拟动画效果,也可以是视频资料,让每个施工人员深刻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体会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要加以重视的是,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要将以往施工实践过程中不规范的现象和行为进行汇总,逐个进行改进,并制定规范统一的施工操作流程和准则,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按照规范细则来进行施工操作。

3.4加强工程施工进场材料质量的管理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材料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任何因素都替代不了的。一旦进场施工材料产生质量上的问题,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按施工计划使用材料,水利工程项目的功能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工程施工单位有义务在工程材料进场之前,出具材料质量合格证和验收合格报告。负责进场材料管理的人员要按规定严格检查进场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并按程序验收。重要的施工材料要进行现场实验,保证施工原材料符合施工的规定,也能够避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凸显。水利工程开展的前期工作也要引起充分重视,例如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工程勘察设计是决定水利工程能否正常施工,以及施工完成后交付使用正常化的基础。因此在具体的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最好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关键是要提高相关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重视勘察设计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在勘察过程中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具体的勘察工作要做到缜密严谨,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3.5相关管理人员在技术素质方面的培训

必须加强工程施工方必须加强对质量管理相关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并严格考核内容与标准,让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与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增强质量管理意识。以此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项目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降低项目事故发生率。当前,各小型的水利工程在质量管理上出现问题相对较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基层的水利人员在综合素质上不高,且质量管理的能力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各级与各部门对基层水利相关专业人才及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有计划、分批次地做好人才选拔与深造工作,最大程度上适应岗位需求与市场标准。

4结语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支撑,关系到众多民生工程发挥应有的为人民谋福祉的作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为了保障国家投资的水利工程项目能够达到利国利民的效果,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能,如施工材料的检测,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培训工作,以及市场秩序的规范等,这些工作都是水利施工质量提高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各方都要明确自己的权和责,为水利施工项目的完成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戈平.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浅议[J].河北水利,2010,17(01):66-78.

[2]尹利丽.浅谈水利施工质量管理的落实与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5(23):123-140.

第7篇

[论文摘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提出实现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而安全却是效益的前提,因为安全的结果决定了效益的大小。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项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三、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四、安全控制的措施

(一)宣传问题。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二)加强培训教育问题。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三)责任问题。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四)制度执行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式等制度。

(五)治理问题。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六)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七)查处问题。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红,王松岩.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纪明波.当前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6):4~6.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管理策略

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的任命和选拔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中职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例如管理水平比较低下,干部的专业素质比较低下,硬件设备也极度缺乏,这样就给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因此要改变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促进整个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1 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现状

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制定用人计划的重要依据,学校领导在选拔干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的考虑,干部人事档案记录了一些人员的日常情况,档案记录的内容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档案人事选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但是从现在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校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档案记录仅仅是表面现象,这样就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学校与政府的职能部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政府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比较严格,任何的环节都不能出现漏洞,但是学校并不是政府部门,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上不需要过于严格。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虽然在人员的设置上比较到位,但是这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这样就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了落后的趋势。

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不达标,在硬件设备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通风、防火、防潮、和防盗的基本措施,这样就导致了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设备容易受到损害,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校的档案保管箱没有按时的进行更新,有些保管箱的磨损比较严重,但是却没有进行更换。档案管理的手段也比较落后,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有些的中职学校虽然已经设置了人事档案管理的设备,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着创新意识,没有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在档案的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在管理模式上也是极为简单的,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现代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就无法取得进步。

2 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

2.1 健全档案管理的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整个档案管理的工作中,一定要结合中职学校的具体状况进行人事干部的档案管理,结合当前实际,建立起新的学校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档案的不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建立档案资料的收纳和整理工作,做好档案的转入和准出工作,要集中统一的进行档案的分配和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制度,建立档随人走、一生只有一个档案的管理制度,这样在档案的管理也不会出现混乱,各个学校在进行党政办公的时候,一定要将监督和检查工作好,及时的发现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意,进一步的规范学校干部人事档案制度,促进人事档案的不断发展。

2.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员工的档案意识

各个中职学校都要使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是每一人都了解职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档案资料管理的不断完善,使每一个员工都明确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引导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向档案部门送交归档材料,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

2.3 加强领导,强化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与全体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档案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从过去的重点搞整理装订等基础工作,迅速转到广泛收集和利用上来,及时完整收集档案材料,及时准确更新档案数据库;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要完整齐全,实体不受损害,不丢失,不泄密,不被盗窃。

2.4 搭建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网络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参照党建E平台对党员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搭建中职学校人事档案平台,各学校人事专干将在职和离退休两类人员分别建库,再分别按岗位、职称等条件将个人人事劳资、考核奖惩等信息录入人事档案平台,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尔后,定期维护,及时更新相关档案信息。这样,既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完整,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又方便人事统计,为领导选拔人才提供正确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 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人事制度变革的带动下,中职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是人事管理过渡到岗位管理。随着全员聘用和岗位设置等人事制度改革,中职学校人员管理调整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三大类,改变了传统的干部制度终身制,实现了人事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直接导致人事档案分类更细,管理要求更严格。二是用人制度采取聘用制,人事关系出现新变化。中职学校教职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除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外,又增加了聘用关系、劳动关系、劳务关系等多种形式,人事档案管理将逐渐变得错综复杂。三是分配制度和退休工资制度出现新突破。各中职学校都逐渐建立了多种分配方式下的绩效工资制度,职工退休养老由退休工资制度向社会保险制度转变。这些都无疑给中职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带来压力与挑战。

4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重视不够、管理水平低、硬件设施差、人事专干业务素质低等问题,而且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也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尤其是在整个经济发展的今天,对于档案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学校档案管理也是如此。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中职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探索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提供具有服务价值的信息资源,配合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适应中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晶.浅谈中职学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管理策略[J].求知导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