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0 16:36: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管理;环境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 。绿色革命。浪潮不无例外地带来了管理学学科革命性的变革,大力提倡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绿色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工程绿色管理方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绿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探讨建筑工程绿色管理价值观以及创新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绿色工程管理内涵
绿色工程管理是指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对建筑项目所进行的项目分析以及绿色控制。一般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生态目标导向功能。一般来讲,这类管理是充分以科学发展观为具体指导,人力发挥生态目标自身的导向功用,从而建立以绿色工程为主的价值观。因而,对于绿色工程管理而言,必须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自然生态,将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确保环境自身的生态化。② 重视环境、社会与经济多种目标。就整个建筑工程环节来讲,其涉及到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也正因为如此,其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与社会活动造成影响。因而在进行绿色工程的管理环节当中,其管理目标不应由单一的经济价值所决定,必须将环境社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确保在实施建筑工程的过程当中,将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效益做到有效结合,以此来实现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③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工期、成本与质量。就绿色工程管理而言,必须加强对工期、成本以及工程质量方面的控制力度。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当中,除了以往一直强调的工程质量之外,对于工期与成本也提出了更为深层次的要求,也就是说,人们要节约资源,不断提高资源自身的利用率,以此来降低对于自然生态所造成的污染。
2 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要求
对于绿色工程管理当中的工程价值观所折射出的新要求,一般来讲,其新要求的具体表现层面可以归结为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之下,有效保护好当前自然生态,归结到施工过程当中,就是要不断提高资源自身利用率、节约资源,与此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尽可能降低对于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在新要求当中,要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效益做到有机结合,换而言之,在确保企业社会、经济利益的前提之下,要能够做到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于绿色管理理论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3.1全面贯彻绿色工程管理理念
绿色工程管理的实施是提高建筑工程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具体实施绿色工程管理时,就必须在企业树立绿色工程管理理念,这是从思想上加强绿色工程管理的重要举措。为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技术组织人员应该对项目工程进行分析,制定出每个过程的绿色控制细节以及方法,建立企业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绿色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绿色理念进行施工规划与指导。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绿色工程管理的思想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绿色工程管理意识,增强他们对于绿色工程管理认知程度,改变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生态效益的建筑管理理念。总之,推广工程项目管理的绿色理念,是做好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的重要举措。
3.2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绿色工程管理
安全管理一直是建筑工程管理的要点。因此,绿色工程管理也不能离开安全管理环节。它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安全问题无小事,建筑施工绿色安全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企业形象、施工质量,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做好建筑施工绿色安全工作。①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员工的安全施工思想灌输,让员工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绿色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做好绿色安全施工工作。② 建立健全绿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让全体员工在规章制度下进行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企业施工绿色安全管理水平与能力。加强绿色安全管理,以预防工作为主,做好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
3.3制定优惠政策推动绿色工程管理
同传统建筑相比,由于附属设备与生态设施的增加,从而使得绿色建筑前期资金投资增幅相对来讲较大,与此同时,资金回报率也相对较缓,也许用于初期的一系列生态投资,只有在若干年之后,其资源节约效应才会显现出来,并且是以环境、社会效益的形式来体现的,这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讲,实际上没有形成定性的商业吸引力。也正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必须创设于绿色管理有利的相关实施政策来提高投资者的热情,比如对其实行一定的生态补偿与税收减免等优惠制度,来平衡国家、使用者与开发商之问的投资利益,全而提高绿色工程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4 确定明确的绿色化管理标准
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是一项过程化管理,包括产品的定位、市场定位、产品设计以及施工过程建筑项目绿色管理内容。为了更好地对建筑工程实施绿色工程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项目管理对象的绿色化标准。施工企业必须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对于产品的定位、市场定位、产品设计等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绿色理念实施,使得绿色工程管理形态上新颖独特充满活力,功能上要体现出安全便捷,在建筑施工维护上要体现出低成本、高效率,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体现出绿色内涵。总之,制定项目管理对象的绿色化标准,做好绿色工程管理各方而定位,做好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
杨 艳 刘桂发
【摘要】在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也
更加关注了起来,在新的社会背景,新的科学技术条件和新的建设
规模下,旧一套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太多的缺点,整个行
业需要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一个创新的改革措施。本文首先将简单
的介绍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主要内容,之后就建筑工程管理的
现状做了重点的分析,然后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现阶段的一些问题进
行改进,最终促进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管理现状;改进方法
一、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了工程的整个过程,可以对工程的所有环节
进行管理与监控,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的
成本,提高工程的质量,有利于增加建筑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现代
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之间
产生了许多的矛盾,严重的制约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为此建设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显得极为重要。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主要内容
1. 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的高低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到建筑企业效益上的高低。对于建筑行
业来说,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良好
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利于建筑领域与生产领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国民
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二,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利于解决现阶
段建筑行业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违法乱纪、出现低质工程等,
为此建设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能够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速
度,意义重大。
2. 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质量的管理。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是评定建筑
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严格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有效的
保证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建设包括有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的
好坏都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为了更好的保证建
筑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第二,
工程进度的管理。为了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必须
通过工程进度管理来合理的调配工程各个环节有序的进行。倘若工
程进度管理松懈,负责各顾各环节的员工就会没有压力,进而导致
工作不努力,工程不能按期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第
三,工程投资管理。建筑工程管理是服务于建筑企业,而企业的追
求就是良好的经济效应,而优秀的投资管理能够合理的调度工程各
个环节的资金使用,使得整个工程在达到合格的质量的情况下,尽
可能的扩大经济效应。
三、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监控珍整个工程的全过程,是工程按期完成的前
提,是工程质量的保证。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时间较短,
而且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因此现阶段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
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 工程管理的观念落后。一直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受传统思想
观念的影响,企业中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而轻管理的错误思
想。从而导致了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工程的经济效益,
采取硬性指令的方式进行管理,导致了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
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疏忽,整个工程的质量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从而影响了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2. 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个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
的主要问题之一。要很好的实现工程管理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工程管
理体系,而一个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需要健全的管理部门,每个部
门需要许多的专业管理人员参与整个工程管理工作。但是事实不如
人意,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工程的更高经济效益,肆意的撤销管
理部门、裁减管理人员,导致了工程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就无法
实现良好的工程管理。
3.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完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
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不够完善,使得我国建
筑工程管理无法科学的。有效的执行下去。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给工程管理的实行带来巨大不便,由此也引发了许多建筑工程管理
问题,许多建筑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没有按照严格的建筑工
程要求在工程的施工阶段偷工减料牟取暴利,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是势在必行的。
4.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现阶段在我过建筑行业中,大部分的
工程施工部分都是由劳务队完成的,而我国劳务队伍成员的素质普
遍较低,许多建筑企业过度重视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而轻视专业
的管理人员,导致了工程缺乏科学的管理。
四、建筑工程管理的改进方法
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为了能够合理的解决我
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几个改进方法:
1. 提高对工程管理观念的认识。要做到好的建筑工程管理首先
要确立一个良好而准确的管理观念,建筑行业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
加大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利用创新性思维将工程管理工作融入
到行业发展中去,在对行业未来发展做策划时,充分的考虑到工程
管理工作,将工程管理工作作为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来开
展。建筑企业要将工作的重心进行适当的偏移,加大对管理工作的
资金投入,提高参与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各个部门
的组成,用以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工程管理体系的健全与改革。要更好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就必须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招收足够的专业管理人员。建筑企
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工程的各个环节采取相互竞争的管
理机制,设立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并且应该建立管理责任制度和管理考核制度,把工程管理工作落实
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以实现管理质量的提高。改革管理体制,
具体内容可分为将总承包人的施工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相分离,采
取弹性的用工制度,根据市场要求来设置总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几个
部分,有效地利用集权和分权,使得整个工程管理体系灵活起来,
加强建筑领域与生产领域之间的交流,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平稳发
展。
3.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落实情
况,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提高管理标准,拉近与西方发
达国家间的距离,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向国家化标准发展。
其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些典型性问题来
设立专项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建筑工程管理的科学发展。
4.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筑企业要打到一个良好的社会
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对企业中不达标的管理
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专业素质,使得他们能够适
应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应采取奖励措施,对于
工程管理的优秀人才进行适当的奖励,刺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
得参与工程管理的人员把科学的管理体系落实到实际建筑工程中
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
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投资管理更加合理化,使得
工程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企业的收益得到更大化。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建筑行业应该加大重视力度,
针对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出现的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
的改进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促进整个
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建筑工程管理具有管理学和工程学的双重属性,从总体上看,建筑工程管理是指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施工、运营进行管理。大部分工作都在于对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阶段。近些年来,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式十分严峻,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为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而努力。鉴于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力度,找到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方法。下文中就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筑工程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1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比较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也比较的艰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也就显得比较的困难。所以会产生许多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开发商的问题、管理人员的问题、施工人员的问题、管理技术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
1.1 开发商的问题。当然一些开发商的欲望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为了在建筑工程中赚到更多的钱,开发商可是想尽了一切的办法。一些企业在中标后,将建筑工程层层分包给一些相关的施工队伍。更有甚者为了节省开支,购置一些没有质量保障的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设施等。因此就造成了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1.2 管理人员的问题。建筑工程管理是指通过管理的手段把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高效的落到实处,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管理人员正是实现这一工作的主导者。如果管理人员思想道德水平不能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没有足够的技术等原因,建筑工程管理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高级管理人才是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缺少建筑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达到相当管理水平的管理人员,导致建筑工程管理不能高速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1.3 施工人员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建筑一线人员都为农民工,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因此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大部分比较的低,这就造成了一种建筑一线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的低的局面。建筑一线人员占据建筑工程相关人员先当大的数量,因此施工人员是决定建筑工程管理是否能快速高效进行的重要因素。然而因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1.4 管理技术的问题。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国家而言,只有技术达到先进的水平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不然就会被打压,被淘汰。对于企业而能言,只有技术先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存活。目前由于我国部分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存在落后的问题,这样就难以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导致了一系列的建筑工程管理问题。
1.5 管理制度不完善善。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我们只有拥有了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仍然是不完善的。现有的法律法规或国家政策不能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现,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欠缺或不完善,已制定的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按时进行更新或完善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进行,导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2 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2.1 解决开发商的问题。开发商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水平,为大局考虑,不应该一味的为了利益而偷工减料,应该按照标准的建筑工程施工程序和方法进行施工,提供一些有质量保证的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出现,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2.2 解决管理人员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艰巨,难度较大,因此会造成建筑工程管理困难的局面。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提高选择管理人员的标准,管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国家也应该加大技术型人才或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力的后盾,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2.3 解决施工人员的问题。建筑一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然而这样的工作人员占据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的绝大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这些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增加技术培训课程和安全教育的课程。对于新录用的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培训,当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开始工作。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和理,做到严肃、严格、严谨、注重效率。
2.4 解决管理技术的问题。由于部分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比较的落后,很难使建筑工程管理顺利的进行,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鉴于此种情况,相关企业应该引进一些建筑工程管理的先进技术,以便更进一步的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解决了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问题,才能使建筑工程管理高效的进行下去。
2.5 解决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存在许多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缺少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鉴于此种情况,国家应该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按时更新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同时建筑企业也应该加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力度,改进相关建筑工程管理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6 遵循建筑工程管理的原则。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建筑工程管理的原则,按照标准的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去实施工作,严格控制各个阶段,消除建筑工程中质量不合格的隐患,预防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只有遵循建筑工程管理的原则,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管理高效而顺利的进行。
3 结语
建筑业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的程度,城市建设发展的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因此建筑工程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难度相当的大,随之也就会出现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鉴于此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力度,看清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预防建筑工程管理中一些不定向问题的发生。为国家建筑工程事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任鱼霞.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之友,2011年11期.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状; 发展
一、前言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了23.8%,是2000年的8.51倍,投资规模之大,堪称是世界之最。众所周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以万计工程的建成和投产,不仅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更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但必须看到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项目实施效率低,固定资产占固定投资总量比不高,且呈下滑趋势。
工程是连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桥梁纽带,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否在工程创新上有所突破取得显著的进步和成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彻底地改造我国现有的工业体系,使之转变为低消耗、环保、技术化、高效益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体系,首先要对现有工业体系进行调整和重组。在我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工程管理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当前工程管理现状
1、工程管理取得的成就
(1)工程管理学科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其专业化建设水平象征着工程管理发展水平。推动了工程管理的发展,必须有效建设工程管理学科的专业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已经形成科学的学科定位,即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不同于其他学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而且其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集成,同时更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
(2)工程管理质量
近几年来工程管理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今后工程管理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工程质量和设计的提升;建设工期延缓现象减少;工程预算科学合理化;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畅通;工程监利的监督作用突显。
(3)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内性的规章制度。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如《合同法》、《价格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促进了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其不断发展使得工程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工程管理企业的重要事项。目前国内先进的工程管理企业已经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通过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并系统化地管理设计单位的人员信息,各个设计项目的信息以及设计过程的信息和设计审核等。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为企业节约了管理成本。
2、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国工程管理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到我国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来看,这些不足和欠缺主要包括几下方面:
(1)市场不规范,行业发展不平衡
市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各行业工程管理发展不平衡,而工程管理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不同行业间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平衡等等。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工程管理发展同样不平衡,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管理上具有先进的意识,会在施工现场安装了摄像监视系统用以监视工地现场安全和消防等,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资金的缺乏难以支持这一类设备的安装。
(2)管理体制落后,制度化建设有待完善
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是工程管理企业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制定落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还有虽然有些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制定出来,但是由于更新不及时,也造成管理上的疏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工程管理的法规和规章缺少具体明细的实施细则,这给有关法规、规章的执行带来了困难和不便。
(3)信息管理欠缺,工程管理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工程管理质量的体现之一。除了信息管理之外,科学技术也尤为重要。作为第一生产力,只有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的引进到工程管理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当前信息技术、视频、声频等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工程管理的革新,也促进了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博弈论、系统论等新方法的应用也在逐步推进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
(4)人才的缺乏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上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的差距。人才尤其是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工程管理企业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人才的缺乏对工程管理企业来说将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将耗费企业不少人力资本以及大量的经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此外,人才的缺乏使得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难度加大,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和推动,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将导致企业整体发展乏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在专业技术领域精通的工程管理人员数量较为可观,然后一专多能的管理型人才却严重缺乏。在全球化的大坏境背景下,具有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亟需引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工程管理企业与时俱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工程管理的发展对策
(1)统筹规划,促进工程管理各行业协调均衡发展
工程管理质量的高低好坏通常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各个行业工程管理质量的差异阻碍了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相关行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降低,相关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拖累我国整体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对于这些现象必须加以改进。政府部门和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各个行业相互监督与借鉴,实现共同发展和提高。
(2)制定相关规章法规的配套细则,加强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加强制度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及时更新,并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使得工程管理有法可依。
(3)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
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因素是新技术新方法。在指导工程管理中,应积极引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成果、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并加强目标管理、成本管理、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促进工程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4)加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必须加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大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完善员工岗前培训结构,建立入岗培训、换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并鼓励员工自我学习等等。
参考文献:
[1] 卢振强. 论现代工程管理现状及建议[J]. 科技资讯, 2008, (17):138
(岫岩县石灰窑镇水利工作站 辽宁 岫岩 118400)
【摘要】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上,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水土保持工程还都存在着建而不管、管而不实的误区,这就影响了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发挥,我们应当尽快从法律和体制、机制上规范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行为,确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资的保值和增值,为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管理能力,我们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水平,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管理需要,切实减少和防治生产建设中的人为水土流失,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水土保持;工程管理
所谓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本文就对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方面予以简单的阐述。
1.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三分建、七分管"是人人所共知的道理,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影响着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功能的实现,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建设形成的水土保持设施,由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人为损坏或降低水土保持设施功能的行为进行处罚;一方面是为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发挥,对水土保持工程本身进行的不可缺少的改造、维修、养护等工作,我们一般所谈的工程管理,强调的都是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认为对水土保持工程实行的拍卖、承包、租赁等只是水土保持管理的一种形式,并不能代表全部,也可以说只是管理的一种过渡形式,真正的最彻底的管理就是要把水土保持工程作为固定资产来管理,包括对其进行登记、维修、养护、折旧、报废处理等,而且工程管理需要机构、人员和经费作为保证,水利工程竣工后,交由水管单位管理;林业部门的植树造林,由林场来经营管理,并征收育林基金和林木补偿费用于幼林抚育管理;公路建成后由养路段管理,并征收养路费,而水土保持工程建成后,既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又没有管理资金,有关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用于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规定,实施起来是无法操作的,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与水土保持工程的经济效益有关,尽管水土保持工程往往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占主导地位,而经济效益次之,但这也决不能成为忽视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理由。
2.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1)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在我国水土保持工程问题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是存在于管理上的疏漏,通常对于工程的建设和投资相关的企业都非常的重视,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入,而当工程完工后,很多管理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却往往出现资金匮乏的情况,甚至是管理资金零投入的情况,或者相关的部门和单位根本不重视管理的工作,我们都知道水土保持是对于我国大中小流域进行的一个综合性治理,其是以有效的治理手段来达到保护生态平衡的一个目的,而现在很多资金投入到建设当中,但是管理则出现漏洞,特别是由于生态平衡相关的发展,导致管理资金也开始上涨,而社会和企业的投入主要是在建设上,这对于环境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是真正让其长期的发挥做用的,是后期的管理工作,但是往往由于企业和社会的不重视,加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定,从而导致我国相关问题的纰漏;一方面对于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工作,相对其他工作要滞后很多,通常水土保持工程完工后,其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并不是交由政府相关部门,而是交给乡村集体甚至是个人,没有相应的规则体制,也没有先进的管理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则无法达到及时的管理和维护,即便是有水土保持机构的存在,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经费以及管理职能问题,使得很多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一方面我国对于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作的理解还不到位,很多理解性的失误会导致其管理工作的失败,比如本身需要永久管理的,确成为了临时性的,我们从某些工程可以看出,经常会出现弃之不管的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小型的工程,其管理的模式成了租赁或者承包等等,对于工程的管理维护权利直接交给了经营者,这种临时性的措施,是无法真正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的,这只是一种在没有相关法律强制制约前的手段,而为了更加保护工程的价值以及将来的增值,则需要我们对其管理工作从新定位。?
(2)弱化管理给水土保持工程带来的影响: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责任不到位,经费不落实,最终导致工程有建设无管理,任工程自由的发挥作用,一般的水土保持工程竣工后,往往是工程早期发挥效益较好,而后期则由于长时间不维护,或因灾损坏或人为破坏,就使工程保存率、防护标准及使用寿命降低,因此造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保存面积小,水土流失治理进度缓慢,预期效益无法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重新投资建设,这就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农业耕作区域的水土保持工程或部分设施由农民自主管理,由于农民耕作理念和经营手段落后,加上短期内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原因,就致使水土保持工程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维护和修复,工程效益发挥逐渐降低,甚至出现"一年建、二年无、三年水土流失仍依旧"的现象。
3.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建议?
(1)一是需结合其他行业管理机制。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工作可以借鉴成功的行业管理机制,比如农、林等行业,当工程完工后,像其他行业一样将管理权移交给相关的各部门,从而使得水土保持工程成为固定资产,这样就可以有效保障期得到保值以及获得增值的空间,水土保持工程在进展中所获得的费用也可以用来保障期日常看护和维护的费用所需;?
(2)二是水土保持工程概预算中应增加工程效益时限内的管理经费。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中,可按照措施和工程性质的不同,核定不同额度的管理费用,就像植物措施所列的抚育费和管护费那样,以保证工程竣工后其设计能力能够实现;?
(3)三是强化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法律地位。法律法规对于有效措施的实施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但可以起到一个管理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法律法规的实施可以起到强制的作用,即便出现了不履行的情况,也可以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强制行为,这就可以使得管理工作的进行得以更加的主动,而不是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我国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修订当中,应该增加与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条款,对于应该履行的管理机构、管理资金的来源也要给予明确的规定,这样任何部门的企业都不得互相推诿,而造成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工作的纰漏,对于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相关经费的安排,要规定恰当比例的资金去进行维护以及修缮的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性。
4.结语?
2.审计相关法律不健全。我国法律建设有待完善是不争的事实,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同样如此。一是缺乏统一的审核实施细则。现如今,各地审计机关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都是依据《审计技术方法》进行,其中所关于审计相关的内容更加偏向于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细则,所提出的审计方式、范围、目标、内容等缺乏实际的依托。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会难以找到切入点,在评价标准和项目评价中的随意性较强;二是法律地位不足。设计人员开展审计时,会由于法律地位不足而受到影响。绩效工作通常都是多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并采用相关的数据指标,但由于审计人员法律地位不够明确,获取不同部门的相关数据比较困难;三是资金效率问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由于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没有充分发挥投资资金的积极作用等问题,因此在处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判定依据和处罚数据。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当地乡镇政府投资项目规模不断增大,这对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充分掌握财务知识,同时也要具备法律、工程、经济、环保等知识。但当今的审计人员都是以财务人员为主,并且长期进行财务收支类审计工作,专业素质较浅但综合性素质较差,能力较为局限,缺乏项目审计专业知识,从而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难以满足项目审计要求。4.缺乏统一的审计评价标准。项目设计是指各个行业、地区性的正式标准以及公认的实际标准等。现如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项目审计评价标准,审计机关在多项评价指标挑选中也随意性较大,并采用量化打分形式,从而造成项目审计不被认可、不公正等问题。现如今,审计工作更加偏向于项目短期的经济效益指标低,而对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关注度相对较小,无法彰显出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对乡镇经济长足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加强乡镇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有效措施1.创新乡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为了保障公正性原则,乡镇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要由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与评估,实施专家评议、民众参与、社会公示等形式,这样才能够让政府投资项目面向市场、面向人民,在社会群众监督下逐渐提高审计质量,让审计工作能够朝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改革乡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限制政府部门投资项目临时组建工程管理机构的形式,转变为委托专业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负责项目运作,这样才能够保障项目投资的客观性,为后续审计工作奠定基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标准,对项目工程前期工作、设计委托、施工、监理设定、工程验收等环境全方位负责。政府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局侧、监督管理、资金运筹等,这样才能够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以及审计工作的合理性。2.完善审计相关法律,保障审计质量。想要全面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要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相关法律,这也是依法审计的基础内容。因此,只有在法律层面上明确绩效审计方式、范围、目标、内容,审计人员才能够根据相关标准开展审计工作,让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第一,制定审计实施细则以及审计标准,规范各地政府在投资项目上的审计行为;第二,强化审计部门介入审计法律的地位与相应权限,确保审计人员在项目评价中能够随时调取相关的审计数据,包括内部数据和行业数据等,并要求联系部门积极配合;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问责机制,如果投资失败或决策失误,需要对有关部门和负责人极大出发力度。
3.构建统一的项目审计评价体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相对较晚,导致审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如今还有一套完整的审计评价体系。因此,在审计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并借鉴国内外成功审计的案例与评价标准体系,探究符合乡镇行情的考核体系。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类型制定不同的项目评价指标,并保障评价指标不仅要涉及到经济方面,同时也要涉及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层面。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审计数据库,将各类审计数据归纳到数据库当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从而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2009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的一年,而“桥粘粘”以无可匹敌的人气指数搭上了这一年还是新生名词“豆腐渣”的末班车。桥粘粘是南京的汉中门大桥在竣工一年后,桥栏杆出现了数十处裂纹,而施工单位接到市民举报后,第一时间赶到并不是施工维修而是用胶水去粘。该行为受到了社会的谴责。有关单位已做出道歉,并表示定会积极处理。但媒体紧接着披露,这座豆腐渣桥,当时竟获得了“2009年市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014年10月,超过100亿元巨资的投入、历时长达4年的山西某高速公路通车了。但原定1年零6个月的工期,逾期施工了近3年尚未通车,这引起了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注意,在暗访调查中发现,该高速公路存在桥梁隧道裂缝、挡墙护坡松塌,桥梁钢筋、有细微裂缝,隔离带钢板螺丝松动甚至缺失,少数桥护栏浇筑错位等偷工减料现象,为了能使工程美观,该高速公路大部分护坡和挡墙的石缝竟是用黑墨汁画出来的。同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体育馆的建筑工地发生倒塌事故。该事故至少造成10人死亡、4人受伤。事发钢筋底板面积大约1500平方米,由脚手架支撑呈为半悬空状态,悬空高度大约1.5米。事发时,底板上下有数十名工人施工,底板突然整体侧滑,将底板下方的人全部压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采取措施,使用切割机等才将被埋人员救出,而其中多人已伤亡。工程质量事故的频发引起公众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怀疑,工程质量机构受到委托后,依据工程质量相关法律、准则及技术要求,行使监督管理职责。我国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现状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宏观管理是指国家对工程质量展开的监督管理,具体由工程建设相关主管部门以及该主管部门委托授权的机构实施监管,是外部的、纵向的控制。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贯彻执行技术法规和标准。建设部是国家工程质量监督的主管部门,市、县工程质量监督站是工程质量监督的实践部门。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的这种管理,它不但从计划、规划、环保、土地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还从工程相关活动的资格认定,设计、施工、资料等方面进行审查,以及每一阶段结束的相关质量检测、验证和被审单位的奖惩等方面对工程关键部分进行监管。此外,还对各种工程相关事宜如工程招标投标、施工、验收、维修等诸多重点流程进行监督管理。而微观管理包含两方面:一是工程承包单位,如施工方、勘察方、设计方自身对相关工作的质量进行管理,是自身的、内部的控制。上述单位应按照要求设立专门的质检机构,并配备相应的质检人员,对照建立工程质量保证条例,如质量抽检、审核校对、上岗培训、并以条例等标准来注重和评价各级质量责任和部门领导质量责任的履行情况等等。二是工程单位,委托第三方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是外部的、横向的控制。上述监理的目的在于检测工程到时候可以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及满足业主的建设意图,获得相应提升的良好投资效益。然而工程管理和监督部门对频繁出现的工程质量事故数次敲响的警钟少有作为,工程质量审计应运而生。
二、工程质量审计开展现状
为了配合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防止事故的频发、提高工程质量,各国审计机构都在积极研究与实践。以韩国来说,韩国国家审计机关提出工程审计的重中之重放在质量审计方面。具体表现在如下:第一,施工期间通过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检查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二,重点审计建设过程中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程度;第三,重点对竣工交接手续的合法性和竣工程序的合规性进行审计;第四,有效性分析施工监理工作的审计;第五,工程交付使用后,在使用期对事后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注意鉴别伪劣工程。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要求,重点审计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情况,还是以财务审计为主。而韩国的工程审计工作之重在于建设计划的确定与遵循工程质量方面;另外,两国的审计方法也不尽相同。韩国审计机关十分注重采用跟踪审计及事前检查的方法,防患于未然,而我国审计机关则着重于事后审计,用于揭示问题并作为日后的借鉴;同时,审计的制约力度也不同,在很多情况下韩国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可以要求违规工程进行返工,并要求相关部门遵照执行,而在我国,相较于要求返工,则更重于对工程责任人采取相应处分或对有关部门进行经济处罚,其目的在于确认责任,让他人引以为戒;不仅如此,两国工程审计的专业人员构成也不同。韩国工程审计人员大多数为工程技术人员;然而在我国,工程审计的众多人员中,主要人员中鲜有专业工程技术相关人员。我国现处于工程质量审计的初建和探索阶段,工程质量审计有着诸多待改进的方面。(一)开展工程质量审计欠缺法律支持传统工程审计的重点在于造价审计,而对质量的审计只是一带而过,但随着审计工作要求的提高,工程质量审计逐步成为关注的重点。但相关法律的设立没能跟上审计的步伐,其中工程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项目审计准则》中并没有对工程质量审计给出明确的定位,这使得工程质量审计缺少了法律的支撑,审计署目前也未给出明文规定。(二)当前工程质量审计基础理论不充分现阶段,审计人员在开展工程审计实务中仍未将工程质量审计作为注重点,当然,工程质量审计现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多数还是用实践经验来进行审计,并参考监督部门的实用流程、手段,审计专业性缺失。也有这方面的学者和一线审计人员在对此进行理论研究,但目前工程质量审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三)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工程质量审计的专业技术多侧重于土木工程方向,而工程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造成工程质量审计工作也同样具有耗时长,涉及面广等,需要关注建设流程包含的方方面面,而我国当前审计人员工程专业知识不足,使得审计难度增加。(四)审计方式方法及技术设备需与时俱进工程质量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某工程实体存在质疑时,就需要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测,而通常出现问题的多为隐蔽工程和某些一次成型的关键构件,使用传统的查资料的审计手段不能正确评价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审计应当适当的采用质量检测的手段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测,例如混凝土压强试验,钢筋抗拉试验等,再与被审计方提供的资料复核,更好的得出审计结论。
三、工程质量审计定位
石爱中审计长提出工程质量审计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审计类型,这一点是对工程质量审计组织定位的高度总结。一方面在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的平衡关系及工程审计与工程管理的相互独立与相辅相成中,都能找到工程质量审计的影子,可见工程质量审计不是单独存在,但也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在工程审计中,委托人或授权人对工程质量审计有要求的情况下对管理监督部门的再监督。目前,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相较完善,而施工、监理、监督、审计都应当有各自合适的定位,而工程质量审计追求的结果并不完全是工程质量本身是否过关,更重要的是定位于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再监督,而现阶段工程质量审计的首要目标是推进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效果的提升。我国正处于工程质量审计的初建和探索阶段,工程质量审计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它的定位如何,相关法律是如何界定的,现在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中。本人通过对近年来部分工程质量审计文献的整理发现,很多学者对工程质量审计的定位与工程质量管理的定位混淆不清。多数文献中提到,工程质量审计的审计范围和内容为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设计质量、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运行质量等。但这些内容应由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管理应由我国相关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履行职责。对于工程质量审计而言,个人认为应当更加提升一个高度进行监督。也就是说,工程质量审计的定位应当是监督者而不是管理者。管理者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及该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及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而工程质量审计应当是立于这两者之上的第三方。即工程质量审计在了解工程质量相关问题后,针对某工程对监督管理该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审计:为什么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发现和解决?既对工程质量进行了监督同时又发现了管理和监督部门的失职,在审计结果中,应当是审计追究监督和管理部门的失职而不是工程质量本身。使得相关部门在审计的监督下对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进行整改达到对工程质量本身的整改,这样避免了工程质量审计直接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而在实务工作中此处的“监督”时常履行的是“管理”的职责。从另一方面来讲,借此可能还可以进一步解决当前工程质量审计的相关法律边界难题。当然,工程质量审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工作的不到位,所以相对于监督工程本身更应当对管理和监督部门进行审计。
四、工程质量审计开展的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其他类型审计模式的分析研究和比较,跟踪审计已占据了审计大舞台的主导地位,正如上文提到的,韩国在工程质量审计中,使用跟踪审计的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样在我国工程质量审计中应当以跟踪审计作为开展模式进行审计,其原因有三:第一,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全周期、不可逆的过程,事后审计模式在过程中的控制极为欠缺,多数隐蔽工程质量在事后是无法进行审计的,或者说即使审计出了问题,工程不可逆也同样无法达到审计整改的目的,而跟踪审计可以实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二,在现有工程管理体制下,某些工程在整理工程资料方面,通常会在最后阶段审计介入之前,临时编造工程资料,不但增加了事后审计的工作量,而且即使在这些工程资料中审计出相关质量问题而工程已竣工,也无法根据资料对应某些实体工程部分进行实地审计、检测。而跟踪审计在全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将资料及实体工程对应审计,可以两者相结合,完善审计过程,从多方面完成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审计与整改;第三,我国现有工程质量审计专业人员较为稀缺,在工程质量审计中,采用跟踪审计模式,既可以发挥上述两者提到的跟踪审计模式的优势又能够培养与锻炼审计人员在工程质量审计方向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在完成某个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同时,加深了对工程质量审计的学识也扩充了工程质量审计专业人员的队伍。综上,跟踪审计是最适合工程质量审计的模式之选。
五、结论
[关键词] 河道治理 施工质量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88-01
河道治理工作包括对河势的控制及调整,裁弯取直,拓宽河道及疏浚等。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有效发挥该工程应用的作用,从而为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工业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河道治理工作中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目前,河道中存在许多构筑物,严重影响了河道治理工程防洪泄洪的能力。城市河道的治理主要包括:堤坝、电缆、管线、桥梁等建筑物。在河道中,有大量的承台、桥墩等构件,这些构件长期存在于河道中,造成了局部河道出现改流、阻水等情况,使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作用被掩盖,给防洪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第二,对相关资料的管理太过混乱,给施工监理带来困扰。很多资料审查、管理及申报的过程很混乱,使监管施工过程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第三,相关部门过分干涉。有一些重点的工程项目,在其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很多地方行政过分干预其施工,致使河道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无法发挥其作用,出现对施工的监管变成了一种形式等诸多现象。
第四,对河道治理工程中防洪以外的工程管理不够恰当,对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相关法律规定,要求河道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先关法律规定来处理河道内部非防洪工程施工项目的审查、修改验收及审批等,保证河道内部工程项目的依法管理。河道的各级管理部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对河道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从而提高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
第五,在有些河道治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进行防洪工作,不会出现洪灾,在春耕时使用河道内的河滩进行平整然后种植;还有一部分人在河道内挖沙,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河道治理工程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及进度。
第六,近几年来,对于治理河道的工程项目日渐增多,管理施工质量的担子越来越重。很多地方对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视不够,使那些地区的河道管理人员很少,而且能够投入河道治理工程的资金不足,影响了施工质量管理的力度,使有关维护及执法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
二、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有关方法
1.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有效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保持稳定的河势及平顺的河道。按照上下游的原则,根据河道的变化特点,以河道的实际状况为基础进行治理工程的规划;
第二,拓宽河道加固堤坝,为泥沙淤积提高较大的空间。很多河道滩面很宽,但泥沙淤积情况严重,河道治理需要足够宽的堤距,使河道有足够的断面对泥沙和洪水进行调节,保证堤坝的安全,减少淤积,有利于布置护岸工程;
第三,多种措施相结合。在近堤处和水流顶冲布设护岸工程,以达到控制节点及重点防护的目的。
2.完善管理程序
在工程管理中对资料的申报、管理及审查,应该对其严格控制使之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开设培训班和主体讨论会等方法,加强各级之间的经验交流,进而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力度。
3.统一标准
不管是当地政府还是有关河道管理部门,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的原则,要统一标准,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治理项目的管理,保证各级各部门的合法权益。
4.加强监管力度
第一,对于已经开工的项目,需要建立完整的监督管理制度,安排专业人员,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章行为。对于相关法规及当地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在实行之前,一定要接受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具有应急救助方案,了解其应尽的义务。
第二,对于新建的工程项目,首先进行项目的申报,按相关法律及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审查,同时某些建设项目长期占用河道影响防洪工作的问题,要对其补救方案进行研究,了解建设方应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对那些未经有关部门同意或者不合规定的项目一定要按法律途径予以处理,从而保证河道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
5.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河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开展宣传活动,对外宣传法律知识,从而普及当地人民的法律意识,同时不要忽略日常的宣传活动,可以在河道两岸适当的地方设立宣传牌。对那些在河滩上种植的公民进行劝导和教育,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可能引起的后果。
6.加大资金投入
对河道施工质量管理的资金投入进行研究,探索其投入机制,尽全力加大资金投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该认识到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对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编制,使用新型监管设备,合理分配监管人员,确保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其施工质量与进度。
结语
综上所述,严格把握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的改进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保证河道治理的工程质量奠定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程序,各级监管部门统一管理标准,加强河道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加强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河道治理工程监管工作的资金投入,合理分配监管人员等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俊,王银龙,陶如钧,杜运领,韩万玉.重庆市清水溪高滩岩生态修复一期工程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