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30 16:36: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第1篇

执教人:张晓航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运用视听结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通过学唱《放马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基本节奏型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多媒体播放器

学习过程

教学设计

.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歌曲学习

(四)音乐知识学习

(五)歌曲演唱

(六)背唱歌曲

(七)完整表现歌曲

(八)拓展

(九)总结

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教师吹竹笛,学生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

师:歌曲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2、听歌曲中印象深刻的歌词

“呦哦”

师:表现的是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挥鞭:你能做一个挥鞭子的动作吗?

3、加入动作表现歌曲

4、音乐记号:延长音记号

5、加入铃鼓,随音乐变换表现形式。

6、用声势动作表现歌曲

7、打击乐器代替声势表现歌曲

1、

为歌曲取名字,揭示课题

《放马山歌》,山歌是什么?

2、

讲解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3、《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1、

完整演唱,找出不懂的歌词

“呜噜噜的”

衬词

2、

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歌曲,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

变化速度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4、

教师用不同调的竹笛吹奏,学生感受调升高后不同的感觉,了解山歌高亢嘹亮的特点

小组背唱,小组合作,每组背唱一段

小组练习,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并小组展示。

欣赏视频,感受歌唱家们的演唱

教师总结提炼,感受学习中国民歌文化

吹奏乐曲激发学生兴趣。

聆听音乐,了解歌词

动作带动声音,加深歌曲印象

音乐记号加入,准确的演唱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学生自主学习歌曲,发现歌曲中的重难点,并解决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

第2篇

这里,结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与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人音版),简单谈几点认识。

一、关于教材

《音乐鉴赏》教材紧紧围绕“鉴赏”这一层次,以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具有体系新颖、观点明晰、切合实际这样几个特点:

1. 编写理念

突出以审美为核心,这是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材的编写理念。这一理念,既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也是对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具体实施。过去由于对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音乐教材的审美本质认识不足。而新教材突出了音乐本身的艺术美,注意了音乐内容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扩大了音乐的创造空间,将音乐知识技能学习融于音乐学习中,更加重视了整体的音乐作品内涵的审美作用。这些变化,使新的音乐教材特质与作用发挥得更充分,也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2. 内容选择

《音乐鉴赏》教材内容选择广泛,选录了大量中外音乐精品。这些经受了历史检验也得到了人们公认的真正的艺术精品必然是美的结晶,使得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内容美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同时,教材注意了知识性和音乐审美导向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紧密结合。通过这些思想内涵丰富的音乐作品,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震撼,精神人格得到陶冶,思想品德得到升华。

3. 体例结构

《音乐鉴赏》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教育理念。在体例结构上突破理性的、死板封闭的音乐知识体系框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心理以及活动方式,以提供学生感性的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出发点和主线,为学生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来设计音乐教材的体例结构。

总之,《音乐鉴赏》教材较之传统的高中音乐欣赏教材有了很大的突破,反映了高中音乐学科和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最新水平,体现了音乐技能与音乐知识在当前学生生活环境中的实践意义,体现了音乐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的表达方式的科学性,反映了对高中学生整体精神世界的关照。

二、关于教学实施

面对高中音乐鉴赏模块这样一种新的主题式课程结构,许多教师对它认识还不够清晰,对模块课程的实施尚缺乏具体的教学体验。这里对音乐鉴赏模块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1. 做好模块教学的整体设计

模块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过去的学期教学计划相比主要是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过去的学期教学计划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基本情况分析部分和教学进度计划两个部分。模块教学的整体设计则关注更多的是要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审视课程模块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是否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视野之中,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确保了课程模块的教学完整性。

因此,在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应当关注这样几个方面:

① 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模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人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在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出新的知识观和学生观,体现出在人的发展中多维目标的整合,体现出素质教育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要求。因此,我们不仅在单节课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整个模块教学设计上更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② 按需划分合理结构。划分教学结构,注意将一个教学结构的教学内容要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始终性和开放性,使一系列的单元结构充分包容在完整的年段结构中,使教学过程呈现条理化,各有侧重点和不同的教学节奏,互相关联又层层深入。结构越合理,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越协调,发挥作用越大。

③ 梳理教材填充内容。其中处理教材是关键,是构成知识结构的骨架。如在人音版教材中,《音乐鉴赏》模块共分18个单元34节,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一节都有独立的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单元的主题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心理规律等实际情况,补充丰富教材内容,整理出具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适应性的教学材料。在模块的整体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模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模块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学生素质情况以及教师自身把握教材的能力,合理划分时间来完成学习内容。

2. 把核心概念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音乐鉴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像,并以此来感悟音乐作品。新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强调在音乐欣赏、表现、创造实践中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它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音乐鉴赏教学的全部过程,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核心概念,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音乐本身内在的潜效应,并将审美体验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音乐实践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音乐价值观念。

3. 认真对待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鼓励音乐创造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在音乐教学中不存在标准答案。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系统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就音乐教学来说,尽管也有一些共同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但从根本上说,其教学过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严格细致的程序和统一的模式与标准,意味着艺术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死亡。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树立自信,培养创新意识;设疑激趣,培养创新欲望;传授知识,挖掘创新因素;指导观察,培养创新能力;引导质疑,培养创新能力;启发想像,培养创造精神等环节,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他们提供独立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启发和激励学生的浓厚的创新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

4. 重视音乐实践、探索等学习活动

传统的音乐欣赏往往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应注意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聆听是不行的,而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用语言对音乐进行描述,用身体动作反应、表现音乐等,使音乐成为个性的表达方式。

第3篇

1多样化选材、教学设计优化,促进师生互动

音乐鉴赏这门课程与其他教材都有共同点,特别是表现在局限性这一面上,要实现优化教学就要对现有教材优化。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深刻研究教材,利用目前的新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或者更多途径进行对教材内容的调整与补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尤其对教材的补充上,完全可以针对高中学生的口味进行选择,针对时下流行的歌曲。例如:张韶涵《隐性的翅膀》、王力宏的《改变自己》等,歌词具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有助于青少年认真学习和健康成长。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要重要重视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与引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例如:天津快板的主体就被很多rup歌曲融入进去了。将教材内容进行扩展,丰富的内容,不仅能扩宽学生的事业,激发学习兴趣,投其所好的举动,让学生更喜爱老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优化也是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启发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课堂交流与讨论的方式来改变课堂氛围,完成教学内容,对教材的灵活使用,将师生互动有效的实现。

2改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对象这三方面因素进行协调,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与教师自己之间没有感情,就谈不上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观念,抛弃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全面,尊重个体,逐步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拥有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进行师生交流,只有落实了交流,才能明确学生需要什么,合理补充、选材,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加强师生互动。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3.1通过音乐形象的直观性,创设情境

音乐的形象是作曲家将艺术的构思通过音响表现出来,从而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中强、弱、快、慢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包含的喜怒哀乐。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对画面、音乐、语言等情境方式进行充分利用,通过鉴赏作品掌握其风格情绪与具体内容,然后构建对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和机会,例如即兴表演、合唱、创编等,例如:欣赏《长江之歌》,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对作品的介绍,让学生朗读歌词,体会其含义,了解其时代背景。然后逐步让学生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的特点,体会到作品所传递的意境和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长江之歌》的合唱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其内在涵义。这样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融入集体之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3.2巧设问题,加强师生互动率

在课堂巧设问题是师生互动的主要交流形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课堂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更好地推动教学,反之,不仅不能构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运用准确语言进行提问,才能调动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才能提高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3实施联想教学法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听音乐,应该将人物背景、故事、图片、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事业拓宽,也是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例如,我们在对《高山流水》欣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时代背景,创作源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深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4通过身体语言进行教学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身体语言也很重要,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教师要把身体语言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有效的视野范围中,学生也能感受自己受到关注,从而提升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欣赏《草原放牧》这首琵琶协奏曲,从音乐情绪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体会,激发音乐兴趣,提升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同时,提成问题“音乐作品中哪些因素发生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此曲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协奏曲是什么等等。学生在进行回答的时候,无论是否正确都应该保持正确的评价态度,给予赞许的目光,恰如其分的收拾,充分发挥面部表情的作用,让课堂气氛具有生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第4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音乐鉴赏

兴趣,是一个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去认识、掌握和参与的心理倾向。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推动学校音乐活动的动力,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中,我首先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这一关键问题入手。中职新生入学后,我对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基本知识以及学习乐器等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兴趣爱好一项中,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在音乐基本知识一项中,我选了七首较为大家熟悉的中国歌(乐)曲进行听辨测试,让学生辨别曲名及作者,结果中职一年级的学生竟无一人全部答对。其中答对四首曲目的仅占学生总人数的34%。

兴趣调查告诉我们,当今中学生对通俗音乐、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此我没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简单做法,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利用每堂音乐鉴赏课最后的五至十分钟,推荐一首她们喜爱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播放给大家听,并让学生对歌曲进行简要的介绍,说出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我和学生们一起听,一起分析。随后,又让学生把通俗歌曲与课本中的经典名曲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经典名曲的经典所在,引导学生具有把握音乐审美的尺度,对音乐作品中的良莠现象、通俗与庸俗品格具有鉴别能力。此外,还注重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使她们在音乐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听、看、想、唱、念、写、画、评的立体化音乐特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随着“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使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让老师“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的为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感性课程的时髦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是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实人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费与异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

第5篇

在新课程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涉及音乐剧教学,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为例,就把它放在了第四单元。但是,鉴于目前许多学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往往不开设,学生就失去了欣赏音乐剧的机会,所以,有必要在“音乐鉴赏”的模块中对教材进行补充与重组,加入“音乐剧”这一内容,让音乐剧这种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表现方式新颖独特的大众音乐文化,走进学生音乐艺术学习的视野。

但是,音乐剧的教学是富有挑战性的,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对音乐剧了解不深,观赏机会不多;音乐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欣赏音乐剧要求具有全方位的艺术审美能力,教师和学生在综合艺术知识方面都有其薄弱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面对众多的内容,经常会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在音乐剧鉴赏教学中采用“多元”视角来进行教学设计是富有成效的。

一、艺术表现的多元――突出了“歌、舞、演”的综合

起源于19世纪末的音乐剧发展至今,简单地说,是一门综合戏剧、音乐、舞蹈的大众表演艺术。它是以“剧本”为基石、“剧诗”为核心、“音乐”为灵魂、“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舞美”为戏剧发展背景而构成的。因此,教师在介绍艺术表现手段时,要突出分析“歌、舞、演”的综合。

1 巧妙衔接“说、唱、跳”

音乐剧的综合,不是简单的大杂烩,而是各种艺术有机的结合,并根据剧情需要而不断加以变化的。台词表演、歌曲演唱、舞蹈表演,三者经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窈窕淑女》中卖花女学语言一段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开始教授希金斯教卖花女说:“西班牙的雨大多下在平原。”卖花女鹦鹉学舌似的说了两遍,教授觉得有些像了,于是对卖花女进行鼓励。卖花女得到表扬情绪越来越高涨,于是,提高了嗓门越学越带劲。其实这里已经加入咏叙调了,之后作曲家通过不断使用变化音和转调的方式,从咏叙调进人流畅的旋律,到最后,再加上形体动作的表演,非常有层次地表现了卖花女从不会说到会说直至越说越好,到最终高兴得跳起来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欣赏这个片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与实践:①卖花女什么时候在说?什么时候在唱?什么时候在跳?②说和唱是怎么合为一体的?(台词和咏叹调反复交替的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唱。实际上,演员始终在说,只不过音量放大了'声音位置提高了,音色变美了。这种处理会给观众一种自然、流畅的亲近感。)③创编活动:给出情节,设计一段由说到唱的片段。

2 举足轻重的舞蹈

舞蹈是音乐剧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几乎所有剧目中舞蹈都占有很重的分量。音乐剧《猫》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其中,饰演白猫的演员既有高难度舞蹈的表演又要进行歌曲演唱。课堂上可以通过对比欣赏来探究:要成为音乐剧演员应该具有哪些艺术才能?

“歌、舞、演”三位一体,既是为剧情发展服务,更是人物心理发展的需要,抓住这个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音乐风格的多元――跨越了“古典与通俗”的界限

音乐剧起源于歌剧,也是直接用音乐表现戏剧的艺术形式,但与歌剧不同的是,它更突出歌曲音乐。歌曲是音乐剧的主要内容,音乐剧教学的重中之重应是歌曲音乐鉴赏。

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原本是难以融合甚至对立的,音乐剧却极具创造性地将它们结合在了一起,将多种演唱方式、配器风格融为一体,为剧情发展、为情感表达服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1 通过听辨唱法,体会古典与通俗之间的“无痕”

“怎么好听怎么写”,这常常是音乐剧作曲者创作歌曲的标准。因此,音乐剧中的歌曲创作往往没有严格的古典与通俗之分,歌曲类型取决于剧情发展的需要和作曲家自身的艺术风格,演员也需要融会贯通各种演唱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每位学生几乎都有自己喜爱的通俗歌曲、歌手,完全把通俗歌曲游离于鉴赏课之外,一味地介绍艺术歌曲、美声唱法,会把学生“吓坏”。学生在音乐剧鉴赏中通过唱法听辨,既能体会古典与通俗之间的“无痕”,又容易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听觉上的“美声概念”,进而产生审美认同,从而为日后的艺术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音乐剧《剧院魅影》中的主题歌《歌声魅影》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是剧中女主人公克莉丝汀与其音乐教师“幽灵”之间的―首情深意长的对唱曲。歌曲前八小节是在低音区的女声独唱,旋律平稳、流畅,具有朗诵调的风格,完全是用自然的真声演唱;后八小节句的音调起伏上扬,表现激越而又无法超越矛盾的情感,要用真假声混合着唱;经过四次重复旋律的转调后,尾声部分的音乐高亢激越,令人震撼,最后结束在小字三组的#e音上,有花腔女高音的风格。要用头腔共鸣。欣赏前教师提出感受与实践活动:①这段音乐你听了被“雷”了吗?你在歌曲的什么地方被震撼了?(找最高音,感受美声演唱方法。)②你能学唱第一句吗?(找最低音,感受通俗演唱方法。)

2 通过分析配器,探究古典与通俗之间的“链接”

音乐剧除了歌曲风格多样化外,在配器上的包容性也很强,以西方古典和声为基础,同时不排斥异域和声,还善于吸纳各种风格的乐器组合。在一个音乐剧里,常常包含着各种乐器、各种和声、各种节奏元素的巧妙组合,达到了古典与通俗之间的无缝链接。例如,《歌声魅影》用的是爵士元素的电声乐队手法,而《夜的音乐》用的是交响化的管弦配器法。《歌声魅影》引子部分是电贝司急促地不断重复的节奏音型:“XX XX”,之后是电声管风琴富有张力的半音阶下行与上行旋律、爵士鼓强节奏地加人,中段采用了电吉他的独奏,通过这样的电声配器,充分展示了此曲神秘、紧张、恐怖的气氛。课堂上可以这样设计:①初听此曲,说出心中感受(学生一般会从情绪、氛围、剧情上回答);②再听此曲引子和中段,分析有哪些乐器,这些乐器的演奏让你感受到紧张、诡秘的气氛了吗?《夜的音乐》则是一首带有小夜曲和催眠曲风格的独唱曲。男主人公备受爱的煎熬与折磨,在夜深人静时表露真情,歌声中充满了浓浓的柔情。作者用管弦乐队组合的手法进行配器,使此曲的基调“静、柔、美”,在教学时重点关注:①音乐缓慢而舒展时音量大吗?能模唱它的基本伴奏音型吗?②找到此曲最高音,并思考乐队为什么要用全奏?(点的处理)

3 通过感受风格,品味古典与通俗之间的“融合”

由于音乐剧歌曲创作、配器等融合了多种音乐元

素,那么音乐剧中的重要内容――音乐,也就包容了各种风格特征,从巴洛克、古典、世界各地民间音乐直至高科技手段所产生的一切音响,应有尽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除了利用音乐要素进行具体音乐片段的分析,还要对学生进行整体音乐风格的感受,品味作品中古典与通俗的融合。

韦伯在四大名剧之一《猫》中运用的音乐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爵士乐又有古典乐,甚至还有现代音乐。例如开场曲《杰里科猫之歌》中,开场音乐是载歌载舞的爵士风格的唱段,中间段转变成神圣而庄严的宗教风格合唱,最后用诡异、神秘的猫主题作为背景音乐加上朗诵,具有现代音乐风格。一曲中完美地融合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欣赏时,教师可以用美国爵士歌舞、宗教合唱、现代主义音乐等类似作品来对比体会,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此外,中国音乐剧的原创剧目也日益丰富,在教学中要有意安排优秀的中国原创音乐剧来进行鉴赏。例如,首演于2003年的《五姑娘》是一部具有浓郁江南风情的音乐剧,同时集江南田歌、现代流行元素、现代视听效果于一身。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感受江南田歌的音乐片段,之后再欣赏:①徐阿天与杨金元的“谈判”,杨金元、沈善人、洋博士三人“密谋”片段,体会说唱音乐的运用。(RAP现在成为欧美乐坛流行的形式,而中国曲艺中说唱音乐可以说早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将RAP融入中国曲艺音乐,让人耳目一新。)②通过“跑向爱情”、“跑向死亡”两段,体会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

三、舞台艺术的多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音乐剧,特别是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舞台美术设计,因为是商业化的操作,绝大多数制作都是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的,往往古老风格与现代元素结合,美术与光电高科技手段结合,以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面貌,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而这样的冲击力对于高中生来说,正好符合了他们追求新奇、刺激、时尚的心理需求,往往会表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与认同,要运用学生这种心理特征来进行审美引导。以下是两个教学设计片段:

1 音乐剧《猫》教学片段:“神奇猫妆”

出示图片并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一些猫,现在再看下面一组猫妆图片,你会给这些猫起什么名字?

设计意图:本剧中最突出的―点就是人物的化妆。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妆也是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教学片段:“梦幻舞台”

欣赏开场曲目《大教堂时代》,谈谈视听觉的震撼。

设计意图:《大教堂时代》是―首气势雄伟的歌曲,巨大的天幕,移动的浮雕柱子,遮天的巴黎圣母院大门,变幻莫测的电脑舞台灯光,一切都折射出古老与现代、神秘与雄伟的氛围,再加上诗人葛林果激昂的歌声,教师无须用语言描述,丰富的情感信息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结语

第6篇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微课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没有完全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其应用效率相对较低,教学质量也与期望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微课自身的局限性

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与微课自身的局限性具有直接关系。微课并不能完全将音乐鉴赏课程内容全面展现出来。对于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课在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二)微课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对制作者的科技性有较高要求

许多音乐鉴赏教师认为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在进行微课的制作时具有很大难度。十几分钟的微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并且受到各类技术问题的限制,在制造微课时会遇到各类问题。长此以往,会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教师会选择放弃使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少了连接的桥梁,因此微课在音乐鉴赏课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对微课的认识不深

许多音乐教师对微课的了解并不深入,无法全面掌握微课的应用方式、实施和操作环节并不熟悉,在使用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再者,部分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于微课的制作上,忽视了教学设计,缺乏实质性内容。

(四)资源开发不足

资源开发不足时微课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效率较差的主要原因。各类微课大赛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资源的种类以及总量依然无法满足教师的各类需求,缺乏针对性、系列性的微课资源。再加上教材版本不同,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想要找到合适的微课资源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微课的制作难度增大、应用范围较小。

二、运用微课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

(一)选择合理的微课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微课亦可以称之为微课片段与常规的音乐鉴赏课相比微课的课程较为短小。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在选择微课的内容时必须要精准,将一个小问题作为切入点,比如说一个知识点、一个重点问题、一个教学环节等。比如,在泰国民间音乐《罗摩耶那》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泰国的地域特点、民族以及语音不够了解,学生对《罗摩耶那》中出现的乐器也很陌生,对与所涉及到的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而通过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可以确立教学主题以及微课的__主要方向,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将相关的资料下载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优先选择能够吸引学生的课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微课的设计与拍摄

与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方式不同,但是想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除了应该充分考虑教学课件以及教案。基于此,许多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经常会将过多的文字添加到PPT 内容中,PPP 中包含过多的文字是微课的一大弊端,过多的文字除了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之外还会失去微课自身的优势。为了有效避免文字过多的现象出现,而且能够突出重点,教师应在提取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必要的文字进行合理的排版,比如说进行字体、颜色、加粗、下划线、倾斜等效果的设置来让学生迅速的提取到知识点。

比如在进行第一节课程的讲解是,所包含的重点内容一般较多,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形式要素都是第一节的重点内容。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给学生讲授一些乐理知识,而对于学生而言乐理知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讲课过程也具有很大的难度。导致音乐鉴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与乐理知识的讲授无从下手,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而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第一堂课的微课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草原放牧》这一音乐,将学生带领到音乐的殿堂,将《草原放牧》作为本节微课的背景音乐,采用加粗、放大等形式将大标题设置在屏幕上,之后将重点内容采用艺术字、彩色字体等形式进行展现,采用短片的方式将课程的重点内容,即音乐的基础知识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展现出来。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充分展现出来,而且可以营造课堂情景。在进行场景的设置时,除了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之外,还应保证选择的内容科学合理,难以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教学来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掌握音乐的内涵。在明确了主题以及讲课方式之后,音乐鉴赏教师在进行视频的录制时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采用适当的录制技巧,尽可能的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了实现更好的讲课效果,教师应该紧跟摄像头,与摄影进行及时的交流,并且需要控制好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强视频的真实感。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微课在进行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时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仅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更好的把握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能够有效提高音乐鉴赏课的魅力。

(三)借助微课进行才艺展示

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学生的通力配合。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才艺的展现,通过表演、歌唱等方式来诠释对与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鉴赏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微课教学还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才艺和潜能,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感受到开心和快乐,进一步发挥音乐鉴赏课的作用。

(四)通过微课感受节奏,欣赏音乐的韵律美

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艺术素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对音乐韵律的赏析与品位能力、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等。通过微课的讲课形式,学生能够进行音乐的赏析,进而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以及节奏美,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微课这一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这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音乐的韵律以及节奏入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来体会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以及深情。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音乐以及热爱音乐的激情,进而产生音乐鉴赏的灵感与热情。微课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应该让学生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去接受容纳它。

第7篇

关键词:民歌课;艺术实践参与;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209-02

1 艺术实践参与――学唱环节设置

民歌课中利用好学唱环节对于大学生民歌的学习以至音乐素质的整体提高都有很大的益处。为了保证民歌学唱的效果,有必要加强与规范民歌实践学唱环节的教学设计。在这里,结合教学实际对实践环节进行设计,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 在民歌课上适当插入简单的发声训练

笔者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在民歌学唱环节上。学生非常希望有一些基本的发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从而能够更大胆地、更好地、带有感情地演唱民歌。良好正确的歌唱方法可以使歌唱更优美、更自如。然而,普通高校民歌课毕竟不是歌唱发声课,在有限的半年时间内即要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况、又要确保学生学唱一定数量的民歌,再加上歌唱发声方法训练,势必有些喧宾夺主、轻重不分。普通高校民歌课学唱重点应放在尽量让学生有情感的歌唱。投入情感后的歌声自然具有打动人的魅力。而在学唱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歌唱存在的问题适时加以指导,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去感受并模仿,了解歌唱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歌唱的气息运用及其训练方法,喉头的稳定,喉咙以至身体肌肉的放松,声音的位置走向,音色的要求,情感的表现等基本内容。每次时间掌握在5-10分钟之间。并通过半年的民歌鉴赏课教学,使学生达到从理论上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唱的效果,同时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

1.2 规定一定数量的必须学唱曲目。并进行检查

由于普通高校学生主要以学习文化课为主,音乐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对他们既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要求过于严格,又不能完全没有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民歌曲目应该是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学历层次较高的当代大学生如果对于自己国家优秀的民歌一无所知、不会演唱,会被别国的人耻笑。普通高校学生应学唱各地区汉族各类体裁、不同少数民族(5、6个典型少数民族)经典的民歌作品不少于30首,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比例为3:1左右。从而达到对民歌概貌的最基本了解。

1.3 学唱环节进一步规范化

学唱环节应包含听老师示范演唱、视唱曲谱、唱歌词、听音响模仿演唱、再次跟琴唱。

1.4 要有学唱曲目的作业布置和课上检查环节

每次课民歌学唱完后,要抽查不同程度的学生演唱,以检查学唱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要求学生课下进一步巩固学唱,并于下次上民歌课时再次抽查。尽量保证好的学唱效果。

1.5 多给学生创造单独演唱的机会

每次课或按一定的座次顺序轮流检查学生学唱情况,或任意抽查,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单独演唱的锻炼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

2 学生参与的其它方式

(1)课下让学生搜集准备一些课上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资料,上课时由学生展示并讲解,师生之间展开讨论。

(2)定期(或两周、或一个月,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举办学生民歌演唱会,由学生演唱指定的、或自选的一些民歌,使学生获得展示、锻炼的实践机会。

(3)专门组织学生进行民歌风格听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对民歌风格进行感性或理性的描述,加深学生对民歌风格的感受与把握。

(4)鼓励学生撰写简单的民歌鉴赏小论文,尝试依据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民歌风格进行民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5)有条件尽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地道的民间歌手的演唱会,或到比较临近的农村进行一次民歌实地采风,使学生感受民歌的本真色彩和乡土气息,并写出感想。

民歌鉴赏教学中,把握好注重民歌情感体验、加强民歌与文化的关联、注重民歌风格的把握、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的四项原则,使学生从情感、风格、文化方面感受认识民歌,并通过艺术实践与参与的各个环节加深印象与体会。使学生获得情感、文化、风格3方面的深刻感受,从而较好地把握民歌的内涵及特点,获得民歌的正确审美,实现民歌鉴赏课教学的目的。

以上是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主要应突出的原则,意即通过民歌鉴赏课的教学使学生通过亲身的艺术实践与参与从情感、文化、风格3个方面获得对民歌的深刻认识与感受。这是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的总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另外,在普通高校民歌鉴赏课教学中还要注意体现思想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第8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中;人文素养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会让他们的胸怀更加宽广,看得更远。人文素养其实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对自身和社会关系、自然关系的一种认知和认知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具有审美情操以及实操能力。因此,人文素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

美术鉴赏是以美术作品及其相关内容为媒介的艺术教育活动。美术欣赏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创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对美术鉴赏的学习,逐步提高美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是一门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的专业课程。美术鉴赏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美术鉴赏以主体为主线,大量展现东西方的名家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去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开阔美术视野,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不仅仅可以满足高中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高中生的思想情操、提高高中生的精神境界。此外,美术鉴赏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领域,帮助高中生娱情怡神,促进身心健康。因此,美术鉴赏是提高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

美术鉴赏要运用到人类的全面感知以及鉴赏经验,来对美术作品进行鉴定与欣赏,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了解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与意象。

一、教学设计注重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

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艺术美的意识,认识到艺术美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艺术美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艺术美培养学生的人格。上课内容、上课方法和预期效果都应做一个前期的设计和准备。美术课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目标,还有情感目标和拓展目标,后者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欣赏大量的中外美术作品,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学生理解蕴含在美术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慢慢积累。只有明确了这些教学目标,才可能在课堂上积极体现美术鉴赏内容的人文性。

二、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人文精神贯穿于美术鉴赏中

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视听教材、挂图等,增强美术鉴赏对学生产生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鉴赏的魅力所在,更加深刻地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也可以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渗透更多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让学生在亲眼所见的艺术品中体会艺术魅力,领悟艺术内涵,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雕塑:凝固的艺术生命》时,教师可以从校园内的铜质塑像下手,从材质、造型和寓意等方面让学生去思考和欣赏雕塑的几个要点。除了美术鉴赏课,可以定时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博物馆、美术馆。学生和一些美术品近距离的接触、面对面的交流,更能引起他们的内心感触,了解其中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完成审美体验。此外,可以融入音乐和文学来传递美术作品中所含的情感与思想。美术教师应挖掘我们身边的艺术美、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辅助设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师应注意采用多样的教育评价,让学生感知人文精神

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及发展性。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对于少数不太感兴趣的学生,要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要侧重评价其自身提高的幅度和努力的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体现人文性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给学生提供和别人交流的机会,在对别人的评价中,学生也会严于律己,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与人相处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要好好利用课内的教学资源,还应当注重挖掘课外的课程资源。例如,城市雕塑、城市园林等,这些都是美术教学可以用得上的课外资源。教师应注重发掘周围相关的一些资源,与现行的教材整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总而言之,美术鉴赏是美术教育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师应当通过美术鉴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秦明芳.浅议高中美术鉴赏课[J].学理论,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