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的特征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30 16:36: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低碳经济的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低碳经济的特征

第1篇

Abstract: Geographical feature is the ever topic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the "origin"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it has the cri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follow-up work of planning and design. Today's accelerated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which greatly facilitates the process and pace of urban renewal. However,the rapid development,just as a double-edged sword,results in some similar tendencies in the update process.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rural and even within the wider range are losing the geographical,traditional,cultural and diverse feature,losing personality and the soul.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原则;规划设计

Key words: geographical feature;landscape gardens;design principle;plan &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07-01

1景观地域性的研究意义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景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这些飞速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使更新中出现了一些浮夸的雷同倾向,城市,乡村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规划设计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正在失去个性,正在失去灵魂。任何一种场所,空间,环境都是定性的,“整体的”现象。在其中不断发现带来生命力的特征根源是设计师们长期以来的追求。

2场所自然特征的产生

2.1 地形地貌西尔万・佛里波教授的设计理念:对一个区域的设计与改造不应当脱离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只重视对其加以重塑,而是要尊重本地区呈现出的或潜在的自然环境元素。要提供有意义的设计,建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新的平衡。所以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应当尊重原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这种关系并非被动地适应和保存原有景观,而是将景观创造性地融入环境之中,形成更加完美的景观效果。

2.2 气候天气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园林地域风格的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岭南园林建筑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往往连成一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交通和防御台风袭击。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充沛的阳光、温暖的气候、晴朗的天空使室外生活极为适宜。所以以托马斯・丘奇为代表的加州学派就加利福尼亚的地中海特征气候发展出了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加州小花园”,就非常适合当地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

2.3 植物特征植物在绝大多数场所中都对景观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由于植物的不同足以使得景观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与地域特点紧密结合。首先由于河湖、土壤、地形地势、气候等环境的变化,植物自然分布规律有很大差异。我国北方的针叶树较多,常阔叶树较少。如在东北地区,自然形成漫山遍野的各种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这种景观在南方则少见;而南方那幽草蔽日、万玉森森的高大毛竹林,或疏林萧萧、露凝清影的小竹林,在北方则难以见到。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地区群众的习俗也是地方风格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2.4 用材特征各地由于地质特点,气候特点不同,在土石,植物,矿产上形成各自的资源特点,这些特征几乎成为“地域基因”,从根本上影响建筑,景观用材及构筑技术的使用,并因此形成景观特点。传统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环境建设通常是大量性的,经济性要求较高的建设类型,因此会尽量地使用地方性材料资源,这是降低造价、节约经费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就使不同地区的建筑更具个性,风格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反映出地域特色。对土的利用是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它是价格最为低廉的建筑材料,而且具有隔热、防寒效果。石材是山区最廉价的材料,可就地取材,而且石材有耐压、耐磨、防潮、防渗等特点。木材是应用较广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盛产木材的林区。竹材在南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后现代主义的哪个流派,无论它们的风格样式呈现出何种面貌,但实质上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自然环境与社会现实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都有极其深刻的科学技术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在此背景下,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某种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而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手法上,也是十分多样而有效的。

3.1 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3.2 人文符号因子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3 民俗风情因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人们不同生活习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延续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概念规划中,应该重点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和在景观环境中表达。

3.4 社会特征因子当今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服务一家之需。因此,现在的园林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开敞、外向的面貌,通过各种类型场地来满足各类人群的社会需求。

4结语

地域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景观设计的途径,挖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景观特色。尊重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的真实和完整,不拘泥于传统,不强求历史遗产为适应现代生活做出牺牲;探索所有可能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采取适应设计,在尽量不改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完善交通、消防、公共设施,提高环境和居住质量,将是每一个建设者和规划设计师所追求的。

第2篇

房产税税收收入是地方政府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政府部门的运作和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城镇经营性房产,在房产税征收的区域上,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这里是不包括农村的。

二、琼海市房地产经济的特点分析

琼海市位于海南岛东部,东线高速贯穿全境。琼海市是本世纪初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崛起的海南省第三大城市,其基础设施良好,交通通讯发达。中心城市主要由嘉积,博鳌,官塘三大组团构成。在区域性方面,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海南省东西两翼发展战略中东部沿海经济战略带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兴起了在琼海市投资,置业,休闲疗养等多位一体的旅游地产热。在2015年上半年琼海市房地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其中2015年上半年,琼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4%,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68.3%,跟上年比较减少16.4个百分点。琼海市市区属于平民化的旅游地产,单价一般在5000~8000之间,官塘属于温泉度假区,房价高到一万左右。而琼海市博鳌镇属于一线海景旅游商务地产,拥有更多高价位的楼盘。

三、琼海市房产税征收概况以及房产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素

(一)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随着地方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2015年上半年,海南省公共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2%,其中房产税增长的速度为24.9%,在增速上位列第三。房产税税基是非常可观的,对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具有税源稳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调控。

房产税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促进良性发展,而房产税也成为地方财政稳定的税源,更加有利于政府对财政预算的管理和监督。房产税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是重要的,地方政府也会尽量的在房地产销售和价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点。

(二)对土地出让金的影响

中国现在房地产火爆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性地产的影响形成的。房产税的征收有利于促使购买需求由投资性需求转向居住、经营性刚性需求。琼海市房产税的征收使投资投机需求减小,从而改变土地出让金价格飙升的状况,使房价进入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刚性需求的置业空间。开发商也基于经营和财务压力降低销售价格,对土地出让金的定位也更加的合理。

(三)对琼海市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

琼海市在2009年掀起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浪潮,但是随着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房产税的征收有效的打压了炒房的热潮,本土房产开发回到了一种健康有序的环境。房产税征收使房地产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制定了合理的房产税征收制度。琼海市房价在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价格调查中,市区的基本价位已趋于稳定。炒房热早已退去,琼海市本土的房产销售商更多的是去库存和更多的倾向于刚性需求的发展,地产行业发展更加稳健。

(四)对城市建设以及琼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房产税的征收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进一步的规范琼海市投资的环境和行为,鼓励人们更加理性的进行消费。良好的房产税征税制度,能够更加合理的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对地区之间的经济起到协调发展,让广大民众体会到房地产和土地整治的好处,更加有利于社会公平的体现,有利于政府改善公共福利设施的能力。

四、房产税的优化改进和展望

目前琼海市房地产问题作为海南旅游地产区域经济的典型案例,让房产健康的发展和房价的稳定需要时间更需要合理稳定强有力的制度。随着目前的短期政策的调控向长久制度建设方向的转变,不得不承认,在琼海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背景下,房产税承载了制度建设的重任。

第3篇

【关键词】中国;低碳经济;思路;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38-01

2003 年,英国政府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的热门词汇。2005 年 2 月 16 日,限制世界各国 CO2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法案《京都议定书》 正式生效。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这跟发展低碳经济的宗旨是一致的。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要求改变以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为特征的高碳经济,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1]。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以及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实现低碳生存[2]。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多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飞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提高,同时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持续不断的增长。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占全球20%,居世界第一。未来20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将保持年均4.5%,煤炭累计需求826亿吨,石油120亿吨,天然气5.8万亿立方米,需求高峰期将在2030-2035年间到来。我国在能源消耗方面增长速度令人惊讶,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继续呈增长的态势。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作为碳排放大国,我国面临来自碳减排方面的巨大国际压力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局限,因此,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积极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另外,从我国的自身状况分析,我国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新技术的空间广阔,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将会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方针

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为特征,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才能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而我国作为能源消耗第一大国,由于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主要以消耗煤炭能源来发展,而且对煤炭能源的消耗比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加大,这必然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由此带来的气候变暖等问题也将会日趋加剧。透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困境,本文主要针对公众的“低碳经济”意识淡薄,客观能源条件的限制,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研发落后,政策支持体系的缺失等现状来提出发展对策。

(一)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

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但是公众的“低碳经济”意识还比较淡薄,比如泡沫餐盒的过多使用,节约用电意识不强,常开私家车而很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的概念还是没有深入人心。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每个人的用心参与。另外,由于我国正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忽视了能源利用率和环境的保护的意识,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社会个体、企业与国家应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政府应该多通过电视、网络、科普教育等形式,普及低碳经济教育,引起公众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尽快加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潮中。

(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注重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等问题。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等低碳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企业,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要摒弃我国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3]。

(三)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当前,中国重点研究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研究新能源技术,控制与处置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等。低碳技术能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并最终取代化石能源。要实现节能减排,中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通过自主创新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各种低碳技术,加大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清洁生产和清洁循环利用,提高能源附加值和使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四)健全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要发展低碳经济,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策、资金以及技术是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我国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2009年1月1日实施的《促进循环经济法》等,2009年12月26日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等,这些已成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基本法律保障。但是,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评价与监测机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研究、创新与推广行为,并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与先进水平,在资金和技术上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作为一个肩负低碳环保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取得优势。

参考文献:

[1]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当代经济管理[J].2008.30(12):1-7.

第4篇

低碳、节能已经成为全世界为此,全国上下针对国家政策制定了切合城市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政策,对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更是有着新的要求。针对于热电行业,如何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碳排放问题,是切实推荐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研究现状 

1.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这个概念来自于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其当初的主要意义在于节能环保。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已经由单一的经济效益延伸到了社会的其他生活领域。现如今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为支撑,建立一种高效低排的低碳产业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具有先进性、全面性、经济性以及可持续性特点。为此,低碳经济的研究已经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开展,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广泛达成的共识。就目前来看,建设低碳经济的方向主要从能源消费角度、城市综合排放的构成角度、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研究低碳经济的实现和发展问题的。 

而我国的经济学者则认为,城市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主要分为目标层、标准层、指标层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涵盖了产业经济发展指标、农业发展支撑指标、科学技术支持指标等内容,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节能减排问题来看。 

三、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简明扼要,反应低碳经济的内涵,同时也要注意到其可行性,尽可能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坚持系统优化与层次化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原则。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主要在于指标体系的量化,对低碳经济系统各层次、各环节进行高度概括,实现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当中,通常选择能够反映出该指标各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根据其反应的特征和状况,来健全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除此之外,在进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当中,需要对指标进行宏观掌控,使评价指标能够尽可能量化,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四、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及相关步骤 

1.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 

热电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产业生产过程,其碳排放量受到生产技术、生产企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设计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要根据热电行业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将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进来,避免因为遗漏而造成评价指标的不准备。本文当中涉及的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来自于《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主要参考依据。 

就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来看,低碳经济评价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物质流分析法(MFA)、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相比较而言,针对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来看,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合于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从定性的模糊选择入手,基于其变化原理,需要建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式,并且将其转化为一个较为简单的运算,其结果设定为X、Y的因素集,其中对于任意属于X因素集的因素为其特征指标,属于Y因素集的因素同样为Y的特征指标,以其变量作为矩阵R=(rij)nxm,就可以得到X到Y的模糊关系矩阵。 

2.评价步骤 

进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评价,首先要确立其基准值,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低碳发展基本要求的评价标准,该项指标已经有明确的要求值,通过与该指标的要求值进行比对,就可以判断低碳经济指标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在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的考核当中,各项指标存在正、逆向指标,正向指标为低碳综合利用和科学管理,逆向指标则为低碳能源消耗、低碳污染排放,因此在判断低碳经济指标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除此之外,指标的权重值反映了该项指标对热电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也需要将其考虑到低碳经济指标的算法当中。 

五、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方法采取的技术路线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环境系统四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要想确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必须以这四个系统为指标体系框架,从而反应出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水平。 

第一,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确定目标层,明确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差异,从而达到一个宏观上的掌控。

第二,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确立后,需要对各个环节目标进一步明确,从生产过程、生产技术、生产机械等方面考虑,查看哪一方面影响了碳排放量,之后针对这一方面进行整治,以确保指标合理化。 

第三,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有着明确的指标,这个指标是根据国家政策所确立的。在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价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会得到一个指标数,这个指标数是否符合政策指标,是最终判断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是否符合标准的关键。 

六、针对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低碳技术的发展,对于降低热电行业高污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保我国热电行业低碳经济指标的达成,我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热电行业低碳经济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先进能源。热电行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燃料的燃烧,以此来提供电能供应,如何以清洁能源代替原本的高污染煤炭资源,是减少高污染排放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此,我国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善热电行业的设备,促进新能源投入生产,例如核能、动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以此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目前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强与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合作,将有利于我国技能减排技术的提升,这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温室效应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难题,必须要坚持低碳经济发展,加快低碳新技术尤其是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而促进热电行业排放量减少,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第5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对于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走向繁荣富强的的必然选择。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将法律具有的强制性、规范性与引导性作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建构和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能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导向与支撑。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低碳经济 法律规制 路径选择

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革命兴起与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并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发展低碳环保经济,大多数国家就发展低碳经济已基本达成共识。我国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承担履行国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法律规制内涵界定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向低碳经济迈进”的高层会议之后,低碳经济概念很快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越发重视本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与履行国际社会责任的问题。所谓“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国内外学界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并未形成共识,尚未给出一个确切而统一的诠释,这充分反映出各国基于自身国情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诉求。国内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清洁能源开发和高效利用为重点,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创新制度设计为契机,保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标。

(二)低碳经济的法律特征

从法律层面上剖析低碳经济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广泛性,低碳经济涉及到建筑、消费、环保等多个行业,低碳经济法律调整的内容也日渐增多;二是多元化,低碳经济调整的法律关系是对传统法律关系的一种突破,它是以全球为基准点,包含国家、机构组织、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主体体现多元化的特征;三是非强制性,我国目前是以政策法和促进法的形式要求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多采用税收、金融、市场等手段引领低碳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缺乏明显的强制性特征;四是强调政府的责任性,市场由于存在不确定性与外部性,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及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因此单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可能很难保障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公约、各国政府都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的阐释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发挥规制作用。法律规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实现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反映了法律规范建立到具体权利义务实现的整个动态过程。法律对低碳经济的规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适当、目标与强制等三个方面。通过三个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使低碳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将低碳理念转化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指南,并实现环境利益与相关利益之间的公平分配。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法律规制,推进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现状

(一)隐含低碳理念的法律规范

中国一直将节约使用能源,加快研发节能环保技术,以环境指标、排放标准等作为国家未来制定发展规划的硬性指标,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奖励与惩罚并重,这其中也包含了气候变化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单行法,这些主要单行法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导向与支撑作用,其隐含的低碳理念在相关法律的具体内容上均有所体现。

(二)蕴含低碳理念的政策和规划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及能源危机,为更好的履行国际社会责任及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已分别加入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议定书》。从政府颁布的政策措施来看,主要包括:《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在政策措施中,政府会对具体减排任务、能源发展目标、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排放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等内容进行说明。通过颁布与实施蕴含低碳理念的政策和规划,政府从加入国际公约与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我国低碳经济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

(一)低碳经济法律规制体系存在立法空白

在法理学中,制度结构要以体系为基础,要求法律体系与制度结构保持一致性,不能够相互缺乏支撑,互不关联。从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来看,缺少一门专门的全国性、统一的法律,而不是分散在《宪法》、《环境法》等不同的法律领域,涉及的领域过于繁杂,加大了低碳法律制度间的协调难度,不利于互相兼容。此外,针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仍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存在能源单行法律缺失的现象。

(二)现有低碳经济法律内容的操作性不强

首先,受我国法制建设的传统影响,低碳经济法律具有条文受我国法制建设传统的影响,很多条文没有具体化,而更多体现为粗略化、原则化,虽然有利于应用的灵活性,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有的没有细化的奖励手段和奖励程序,缺乏足够的操作性,难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其次,在低碳经济领域存在政府与企业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的现象,在现有低碳经济法律条文中过于重视政府的权利,而常常忽略了企业或个人的权利。此外,法律法规中相应的硬性数字指标数量过少。

(三)现有低碳经济法律的激励较弱

为了鼓励我国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采取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措施,我国政府在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中专门制定了奖励激励政策,但从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仍存在明显的不足。第一,体系不完善。现有的激励性政策措施多以政府采购、专向性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为主,多为依靠政府命令手段彼此孤立实施,缺乏有效的整合和联动。第二,措施权威性不够,有关激励性措施的条文常用“具体办法由……制定”结尾,法律条文内容宽泛化,不够具体,立法机构层次较低,使得激励措施的权威性不够。第三,执法缺乏协调性,现有的法律政策缺乏具体的执行内容,多为原则性、政策性的陈述,执法过程中能否协调尚存疑虑,阻碍低碳法律规制建设的发展。

(四)现有低碳法律的监管机制落后

目前,我国低碳法律监管机制方面以形成行政机关监督为主,以社会团体与公众的舆论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但监督效果仍不能满足预期。一是现有低碳法律政策权力与义务的界定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政府、企业与个人应享有的权力及应承担的义务。二是执法部门执法依据与执法标准不统一。执法依据与执法标准对于低碳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违背低碳经济发展的企业可以起到惩罚作用,增加企业污染环境的成本。如果执法依据与执法标准不统一,将使污染企业很难形成稳定惩罚程度预期,导致执法效果及监管有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社会团体与公众在现有低碳法律监管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不能有效保障低碳发展诉权。

四、我国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的完善

(一)合理构建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法制必须先行。根据法律效用最大化原则,构建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实际的法律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理性选择我国低碳经济制度保障路径。通过合理评估政策与法律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利性,在政策性措施与法律措施之间进行合理抉择;在需要用法律规制的领域合理选择不同的法律方案;优先确立起我国所承诺的国际公约下的国内法保障机制。其次,酝酿制定低碳经济基本立法,并做到具体化,有针对性,而不是宽泛化与原则化,并作为统领其他相关子法的基本法律依据,并在其中明确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完备的权责体系。再次,梳理并修订现行低碳经济立法。在《低碳经济促进法》的引领下,加强对其他现有涉及低碳经济法律的梳理、修订,完善其相关配套法规与政策措施。最后,制定低碳经济专门领域立法。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经过充分论证,选取重点领域,有重点、分先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能源、消费、交通、财税、贸易、计划、就业专门领域的立法修法,以此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体系。

(二)提高个人低碳领域的法制观念

公众个体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更新公众个体低碳法制观念,有助于个体更加自觉地履行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首先,进一步加强公众个体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政府部门、媒体机构要承担起低碳经济的宣传责任,要对低碳经济的概念、特征、重要性等内容进行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个体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的理念,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促使企业改变自己的营销策略。其次,进一步提高个人低碳领域的法制观念。低碳经济的法制观念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要想被大众认识并且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要通过宣传、激励等多种措施加强公众对低碳领域法律内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公众的正当诉求政府环保执法部门要给予支持,甚至可以适当给予公众作为主体提出诉讼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强化公众监督的作用。再次,进一步约束和引导大众选择低碳消费。不断扩大低碳消费知识教育,提高大众对低碳消费的价值认同和理性认知。完善消费立法,实时出台生态消费税、燃油税等制度,进一步拓展奢侈品与奢侈行为消费税的范围,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三)完善低碳经济立法的执行与监督机制

法律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执行与监督机制的保障。完善低碳经济立法的执行与监督机制,使得我国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顺利实施。首先,建立专门的执法和监督机构。为了保证执法、监督行为的公平有效,需要分别设立低碳经济执法和监督机构;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的职责,限定执法主体的范围。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全面考察,切实提高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监督机构与执法机构分离,相互独立,分工明确,监督机构重点对执法队伍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其次,强化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为了保证低碳经济执法行为的有效进行,必须建立起以行政监督为主体,社会组织及公众监督为辅助的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落实监督措施,强化低碳经济法律政策的落实。再次,拓宽公众参与及投诉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立法,授予公民基于保护气候、环境、资源的适格主体地位,完善公众的环境索赔权和诉讼权;保证公民知情权,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立法,明确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标准、程序、监督、救济等方面的内容,确保环境信息明确化、制度化。

作者:谢慧 单位:黑河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剑波.英国“低碳国家转型”国策的法制化特征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1).

[2]尹华广.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J].未来与发展,2010,(09).

[3]郑玲丽.低碳经济下碳交易法律体系的构建月[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21(06).

[4]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5]董战峰,於方,曹东.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的必然选择[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03).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产业调整;创意产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剩引起的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催生了当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性的“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发展模式。而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中心,消费了全球能源的7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0%。例如伦敦市的碳排放量就占全英国碳排放量的8%,并且可能在2025年上升至15%。所以,城市的低碳化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发达国家的众多城市,如伦敦、东京等均制定了一系列低碳行动计划,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上海作为一个拥有深厚工业文明积淀,并正向国际化时尚都市迈进的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上也应走在全国的前列。

近年来,上海将城市中的工业老厂房等文明遗存加以改造,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体现了现代创意艺术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它在优化城市产业发展结构、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以极低的能耗盘活了城市中的工业遗存,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旨在从低碳经济视角分析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论证上海能否利用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低碳城市的建设,并希望从低碳视角找到今后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园区的也应走在全国的前列。

1 理论背景

1.1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概念于2003年在英国政府发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意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其核心是使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实施低碳经济的战略思想有两点:一是改进现有状态,如使用低碳技术去改造优化已有的工业基础设施;二是拓展新领域,如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的开发。发展低碳特征产业、调整目前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工业和农业)、建设低碳城市、扩大碳汇、加强碳排放交易等均为推进低碳经济的可行路径。

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与低碳经济战略不同的是,低碳城市不光包括低碳生产,还强调了城市生活中的低碳消费。故建设低碳城市除了在能源、技术上的低碳化,更加强调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以及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以实现社会发展的低碳化。

1.2 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与产业调整的相关研究

由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可以看出,积极发展低碳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冯之浚提出低碳经济将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碳排放是其新的价值衡量标准;低碳经济也将创造新的龙头产业。所以未来低碳产业的投资与发展前景巨大。吴垠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基础必然转向以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而此类新型产业的核心问题便是要解决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的问题。鲍健强等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如知识密集型产业。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是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步骤。付允用数据论证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产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最大,第三产业能耗最低。由此,范建华提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多,低碳经济发展的状态越好,但也有学者认为,不能为减排而调低第二产业比重,而应通过优化发展降低其碳排放量实现。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凭空进行,要借助于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即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针对低碳城市建设,戴亦欣认为低碳产业和与其相关的环保产业将形成低碳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积极开发低碳产品,引导低碳消费,在市场的运作机制中嵌入低碳因素,是建立低碳城市不可或缺的方面。另外,由于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所以与发达国家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不同,刘志林认为,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应以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能耗降低为主,不能盲目模仿英国、日本等国家以交通、商业与公用建筑以及住宅能耗问题为重点领域。

总之,从相关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低碳战略已经是当前经济发展所应保持的基本态度,而在众多低碳经济推行策略中,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新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了解创意产业的兴起与产业调整的关系,是建立创意产业与低碳经济联系性的有效视角。

2 创意产业发展与产业调整

创意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产业调整过程中兴起的新型产业。当全球经济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一方面,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逐渐增加,经济的新一轮增长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向微笑曲线附加价值更高的两端提升;另一方面,人们对消费的需求开始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等基本要求,而逐渐转向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及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这时观念价值,即商品与服务背后包含的能与一些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或文化崇尚产生共鸣的附加物,譬如品位、情趣等,逐渐开始取代使用价值在商品市场价值中的决定性地位。这促使了注重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新型产业——创意产业的产生。创意产业独特的价值创造模式使之处于微笑曲线两端位置,同时创意的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商品观念价值的需求。创意产业是迎合后工业化时代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产物,它使新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得以以智力资源为动力,摆脱了原先发展障碍的困扰。其中的发展障碍就包括工业化时代的高碳经济模式所造成的环境和资源压力等。

上海是中国当代的经济与金融中心,2009年实现人均GDPIl320.41美元,列中国大陆各省市第一。经济的极大丰富使城市居民有能力并倾向于追求商品与服务的消费上附加的观念价值,这为上海率先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上海又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源地,在20世纪末经济转型的环境下,上海以工业为主的旧式产业结构不再符合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要求。所以,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实施了外迁,大量工业建筑历史逐渐空置或废弃。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具有开放思维的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纷纷租赁改造这些旧厂房,这使城市中优秀的工业文明遗迹得到了保护,并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创造价值。这种行为逐渐得到上海市经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多个创意产业集聚区由此形成。据统计,2009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达3900亿,占全市GDP比重从5.8%提高到7.7%以上。上海目前拥有M50、田子坊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创意产业品牌效应和产业优势。

可以看出,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伴随后工业化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必然结果,而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正是创意产业发展史的典型体现。另外,由前述可知:产业调整是有效的低碳战略之一,所以,创意产业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具备理论联系性。但创意产业是否是具有低碳特征的新型产业,需要进一步对比分析两者的特征契合性。

3 低碳经济与创意产业的特征契合性分析

低碳经济以“三低三高”为显著特征,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

3.1 创意产业与“三低”特征的契合性

首先,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属性契合低碳经济的三低要求。创意产业是随着知识经济对社会分工的影响深入,一些专门研究、开发、创新知识的工作从传统产业中逐步脱离出来而发展形成的一个独立产业。故创意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强调创新性,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这一属性决定了创意产业也是通过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即实现产品的观念价值而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不同于对土地、资源存在巨大需求的传统制造业,消耗自然资源少且无污染,符合低碳经济“三低”要求。

其次,创意产业的空间存在形式是适应低碳经济特征的产物。创意产业常以旧城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创意集聚区形式存在。例如纽约的苏荷原为19世纪的厂房仓库,伦敦的泰德艺术馆原为准备拆除的火力发电厂,上海的M50原为停产的纺织厂。目前,在上海已经授牌的81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由工业老建筑改造而成的占了2/3以上。这些由旧厂房仓库改造而来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首先节省了建造成本,符合低能耗要求;其次以高碳为特征的工业化时期遗存所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得以保留和延伸,不仅使得其高碳经济引致的面临废弃的城市旧区可重新焕发价值,而且形成了符合低碳经济特征的低排放、低污染的城市创意新景观。所以,创意产业这种特殊的空间改造形式本身就是高碳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的典型表现。

3.2 创意产业与“三高”特征的契合性

首先,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属性体现了低碳经济的高效能、高效益特征。由微笑曲线可知,产业链中间生产制造环节附加值低,处于两端的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附加值高。创意产业不仅以创造性的点子、设计为主要价值起点,并且通过赋予商品观念价值而实现了品牌营销,故创意产业属于处于产业链两端的高附加值产业,是名副其实的高效能产业。另外,创意产业还有一次投资、多次收益的延伸性特点,故其所衍生的附加价值使之产生更高效益。例如一部《哈里·波特》自1997年问世,图书销售量超过4亿册,由其改编的系列电影全球票房已达45亿美元,DVD销售收入达27亿美元。这部小说是其作者J·K·罗琳的思维创意成果,它不仅使其由一个靠政府救济生活的个人成为比“英国女王”还富有的作家,更使其投资公司华纳兄弟以一次投资获得了数以百倍计的多次收益,仅衍生品相关授权项目就为其带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即使电影在2011年完结后退出大银幕,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投资形式,例如筹建主题乐园等,继续从这个经典创意中创造更多财富。也有调查表明投资一美元的创意产品,其相关衍生产品可以带来三至五美元的收益回报。

其次,创意产业的强融合性契合低碳经济的高效率要求。创意产业以创新的思想、技术和设计为其他行业生产提供服务,这使其更容易与其他产业融合,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价值创新,并容易衍生出新的产业。创意旅游、创意农业等概念均是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衍生的产物。创意产业以其居于价值链高端的地位渗透融合其他产业,不仅为其他产业带来了额外附加值,而且参与了更多的利润分配,这使得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更加具有效率。例如创意农业就改变了现代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强调用文化元素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通过创意的投入使农产品更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创造出新价值和新市场空间的手段,从而实现农产品和产业的增值。

4 低碳视角的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实践分析——以M50为例

4.1 M50发展沿革

M50创意产业园位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上海普陀区苏州河南岸莫干山路50号。其前身为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下属企业“上海春明粗纺厂”,原厂房建于1933年,工厂主要生产“孔雀牌”、“红蝙蝠牌”呢绒和“金羊牌”毛毯。这些著名的毛纺品牌曾经记录了近代工业的辉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制订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产业调整方针。在产业布局上,上海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将不符合中心城区发展需要的、占地面积大、有污染的纺织、传统制造业等搬迁到郊区。1999年春明粗纺厂随之停产歇业,老厂房腾空。

第一阶段,M50在探索中转型。为了解决土地闲置与下岗工人安置问题,留守的30多名员工对老厂房进行“整旧如旧”的适度包装并出租。2002年,M50被上海市经委命名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当时园区的定位是建设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园区。但是,很快遇到了能耗高,原有的电力配置不够,环保成本高,建筑陈旧不符合现代工业要求等问题,作为工业园区,M50运营一直不太好。但同时,园区内拥有的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群,其独特的气质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前来入驻。所以,这一时期工厂与艺术家一度并存。

第二阶段,M50主动向创意园区转型。在2001与2002年之交,此地块准备转让并动迁改造。但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及创意工作者们进驻园区,此时也正是国外创意产业概念刚刚蓬勃兴起之时,他们第一时间吸收了国外先进的产业理念,并以此来论证莫干山工业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M50就此引发了来自社会各界、文化研究工作者以及政府对创意产业概念的关注。2004年上海召开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讨会,正式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并把莫干山路50号作为基地之一。

第三阶段,M50正式发展为著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M50自2005年4月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第一批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曾先后获得“上海十大优秀创意产业集聚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园区收入达两千万元以上。园区入驻企业130多家,年上缴税收已达三千万以上。

4.2 M50低碳经济理念体现

第一,M50探索转型为工业园区的失败体现了城市低碳化的必然。为了适应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M50在进行转型调整的第一阶段首先定位为工业园区,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由于M50在探索转型初期,没有实质上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即摒弃高污染、高能耗的高碳经济模式,向低污染、低能耗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变。实际上,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原粗纺厂的高碳模式,所以遭遇了能耗、环保等一系列高碳模式具有的障碍。这一失败从事实的角度证明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要走低碳化道路。

第二,M50主动转型为创意园区的过程是创意产业顺应低碳经济潮流兴起的缩影。M50吸引艺术家自主入驻体现了创意产业园区随时代兴起的一种必然性,而M50主动向创意园区转型则是在社会各界进一步认清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低碳化原则,认识到创意产业本质上顺应了低碳经济潮流的基础上,创意工作者、政府及园区管理者三方积极努力的成果。M50创意园的形成时间和方式与国外创意产业兴起发展过程接近,并且由于M50经历了工业园与艺术园、拆迁与保护的争论,使之更具有典型性。

第三,M50创意园目前取得的成绩是创意产业适应低碳城市建设的有利证据。M50由于发展创意产业,首先使得苏州河畔最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群得以保留,其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延续;其次,粗纺厂以极低的改建成本重新倍数发挥其价值创造能力;并且,由于M50创意园主要产出物为画、艺术品等,较之前的粗纺厂,其能耗、污染极低,而经济效益极高。总之,M50创意园不仅成功将原先污染严重的城市旧区盘活,并且以更加时尚且具有文化底蕴的姿态成为展示上海的独特窗口,提升了上海国际化低碳时尚城市形象。

5 上海在低碳视角下发展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产业调整以及创意产业发展三者的两两关系研究,建立了创意产业与低碳经济建设的理论联系性,并进一步通过对两者的特征契合性分析和M50创意园案例研究证实了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园区符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低碳化视角对今后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鼓励运用创意产业集聚区形式进行旧城空间改造,实现低碳经济与城市文明的有效结合。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明显边界和隶属管理单位,而集聚区往往是由旧城的街道、里弄和小厂房联合自发形成的边界不明显的区域。一旦这样的区域自发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它们不但与旧厂房改建而来的创意产业园区一样具有明显的低碳化特征,而且会辐射和影响周边普通居民的生活,从而更有利于低碳消费的形成,田子坊就是有力的例证。实际上现在上海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创意产业园区占绝大多数,而自发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相对较少。鼓励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立,将会更好的发挥创意产业的低碳影响力。

第7篇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1BAJ07B02);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2011年度课题(XHJJ-1104)

作者简介:黄宗盛(1985-),男,四川绵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刘 盾(1983-), 男,重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决策分析;胡 培(1957-),男,重庆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系统分析与决策。

摘要:将粗糙集理论和DEA方法引入到低碳经济评价中,建立基于DEA模型的低碳经济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选取投入产出指标作为条件属性,选取DEA效率评价指标作为决策属性,通过粗糙集理论对投入产出属性进行约简,得到低碳经济DEA模型的关键属性,并进行规则挖掘。利用我国30个地区的低碳经济数据对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粗糙集;低碳经济;评价模型;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3-0016-05

Evaluation Mod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based on Rough Sets and DEA

HUANG Zong-sheng, LIU Dun, HU P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Abstract: This paper induced rough set theory and DEA method into the evaluation problem of low carbon economy. Firstly, low 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input-output index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EA model. Secondly, the input-output index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DEA are utilized as the condition attributes and decision attribute respectively. It uses the attribute reduction method to get the key attributes and then generate the decision rules. Finally, 30 provincial area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which validated the rationality and validity of our proposed model.

Key word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rough sets; low carbon economy; evaluation model; carbon emission

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对于控制和减少以CO2为首的温室气体排放、延迟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问题越来越重视。中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大会承诺,在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总而言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蓝图的必然选择[1]。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低碳经济是在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前提下,以新技术、新模式、新结构为保障,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得到世界公认;同时,针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很多地方都已展开以低碳经济为目标的建设,但由于低碳经济并无固定统一的成功模式可供借鉴,因而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2],准确反映低碳建设的效率,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建设提供参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已有学者针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评价展开了研究。张欣等[3]利用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低碳建设效率进行了评价,发现中部效率最高,东部最低。马军等[4]初步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东部沿海6省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胡大立等[5]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由此出发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没有进行实证方面的研究。张晶等[6]以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评价指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徐州市的低碳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李晓燕[7]则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省区的低碳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华坚等[8]构建了基于ANP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型,并对江苏省若干个地级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巢惟忐等[9]依据“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建立了三维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的低碳经济发展脉络进行了评价分析。郑云明[10]在阐述低碳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关于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大致分为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杨颖[11]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将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关于低碳经济的评价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多数研究皆以指标法为基础,结合各种主观赋权或客观赋权法,构建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但该类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难以合理地分配指标之间的权重。主观赋权法存在一定的主观任意性,而客观赋权法则难以反映某些指标的重要性。②难以体现出低碳经济建设的效率。指标法对低碳经济的评价能够得到一系列指标的得分,但难以得出哪些指标投入过多,哪些指标投入过少,低碳经济建设是否有效。因此,本文拟引入DEA方法和粗糙集理论研究城市低碳经济建设评价模型,利用DEA方法构建低碳经济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理论对上述体系进行属性约简和规则推导,进而通过我国30个地区的实际数据对低碳经济的建设效率进行分析、评价,并最终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预备知识和相关概念

DEA数据包络分析是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及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一种相对效率评价方法[12] ,其典型代表就是C2R模型。对于一个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有p项输出、m项输入的评价问题,x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i项输入,yrj表示第j个单元的第r项输出,ur是第r项产出的权重,vi是第i项输入的权重。则C2R模型为:

θj=maxpr=1uryrj

s.t.: mi=1vixik-pr=1uryrk≥0,k=1,…,n

mi=1vixij=1

ur,vi≥0(1)

经典的C2R模型没有考虑到属性的冗余性。本文拟将粗糙集理论引入DEA模型中,对评价指标中的属性进行约简和规则挖掘。对于粗糙集模型的属性而言,通常分为条件属性和决策属性。本文将DEA模型中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看作粗糙集模型中的条件属性,而将DEA模型中的评价单元效率看作粗糙集模型中的决策属性[13]。在利用DEA模型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之后,可得到各评价单元的决策属性表,再利用粗糙集模型对决策表进行属性约简和规则推导,得到相关政策和建议。

2 基于DEA的低碳经济效率评价模型

对于一个DEA低碳经济评价模型,首要是指标的选取。低碳经济并不是单纯以牺牲经济建设来达到低碳的目的,而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使得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低碳经济建设中的投入指标应反映关于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的投入,本文主要考虑资本输入、劳动力输入、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投入四个部分;而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产出则应同时反映经济成果和低碳建设成果,主要考虑地区发展状况、财政收入和低碳水平三个部分。

通过对已有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理解,本文假设投入指标中资本输入由固定资产投资(a1)和地区财政支出(a2)两个指标体现,劳动力输入由城市就业人口(a3)体现,能源消耗则由地区能源消耗总量(a4)来体现,环境保护投入则由环境污染治理投资(a5)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a6)两个指标体现;产出指标中,地区发展状况由城市生产总值(b1)反映,财政收入由财政税收体现(b2),低碳水平则由CO2排放量(b3)来反映。综上所述,本文设计的低碳经济DEA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以往文献在评价地区经济建设效率时往往忽略对低碳指标的评价,本文利用地区的CO2排放总量来衡量该地区的总体低碳水平,结合产出指标中的经济指标,构成了综合的低碳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由于CO2排放量并无直接统计数据可用,因此需用间接方法进行估算。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采取地区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三种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与相应碳排放系数的乘积和来估算该地区的CO2排放量[14]。具体公式如下:

C=3i=1Ci=3i=1Eiμiθ(2)

其中,Ei为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μ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θ为碳完全燃烧转化为CO2的系数。文中采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提出的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煤炭0.7476t(c)/tce、石油0.5825 t(c)/tce、天然气0.4435 t(c)/tce,θ为2.667。通过查阅《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相关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可得全国各地区的CO2排放量。再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1》中相关数据,整理可得上述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见表1)。表1 全国30个地区的低碳经济效率评价原始数据

由于CO2排放量这一指标为负向性指标,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正向化处理,文中采取b′3=maxb3-b3的方式,其中maxb3为CO2排放量数据列的最大值,b3为转换前的数据值,b′3为转换后的数据值。

3 基于DEA模型和粗糙集理论的各地区低碳经济建设效率评价

在上述低碳经济DEA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粗糙集理论对DEA模型中的属性和规则进行挖掘,寻找出对于低碳经济建设的关键属性,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在低碳经济DEA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C2R模型,计算评价单元的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效率值。

步骤2:将DEA模型中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作为条件属性,评价单元的总体效率作为决策属性生成决策表,并对决策表进行离散化处理。

步骤3:利用粗糙集理论的规则推导方法挖掘决策表中的有用规则,给出对于低碳经济建设的关键属性以及DEA无效评价单元的调整措施。

对于表1中的数据,在经过正向化处理后,利用C2R模型计算出各省区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效率值(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有16个地区未达到DEA有效。表2 全国30个地区的低碳经济总体效率 然后,将表1中低碳经济DEA模型中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作为条件属性,表2中各地区总体效率值作为决策属性。根据专家建议,将各指标数据进行离散化,得到如表3所示的粗糙集决策表。表3 低碳经济总体效率评价的粗糙集决策

利用波兰Warsaw大学开发研制的Rosetta软件,采用一般约简算法对表3进行属性约简,并考虑到最终约简集中必须同时包含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通过计算最终得到如下6个约简集:{a1,a2,a3,a4,b2,b3},{a1,a2,a4,b1,b2,b3},{a1,a2,a3,a6,b2,b3},{a2,a3,a6,b1,b2,b3},{a1,a2,a6,b1,b2,b3},{a3,a4,a6,b2,b3}。可以看出,地区财政税收(b2)和地区CO2排放量(b3)为决策表的核属性,说明地区的财政税收和二氧化碳排放对提高该地区低碳经济建设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利用Rosetta软件生成一系列有用规则。在这里选取了18条比较典型的规则,如表4所示。表4 低碳经济效率评价主要决策规则

通过表4中的规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1) 对于低碳经济效率有效的地区,表现出“低投入,高产出”、“高投入,高产出”、“低投入,低产出”等特征。规则1、2、3在投入较低的条件下保证了较高的经济产出和较低的碳排放水平,表现为“低投入,高产出”特征,具有这类特征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等,这类地区地理优势明显,区域内聚集着大量高科技产业且能源消耗类企业较少,使得其在经济产出较高的情况下不会带来较大的碳排放负担,为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比较好的模板。规则4、5、6则表现出“低投入,低产出”的特征,具有这类特征的地区如宁夏、贵州等,这类地区受区域条件限制,投入较少同时经济产出较小,虽然其碳排放很少,但这种低碳排放是在经济欠发展的条件下获得的,没有达到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这一内涵的要求。因而其DEA有效实际是“虚假”DEA有效,这类地区应当找准自身定位,提高投入,发展经济,达到“真实”DEA有效。此外,规则7、8表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这类地区如山东和广东,由于区域内包含了很多资源消耗类企业和制造类企业,虽然经济很发达,但随之带来了较重的环境负担和碳排放负担,这类地区以高碳排放换取经济的发展,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因而这类地区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入低排放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应当对企业造成的污染积极进行治理,走低碳发展之路。因此,对低碳经济DEA有效的地区,并不是都可以作为低碳经济建设的模板,要符合经济发展和低碳排放这两方面“低碳经济”目标的地区才能作为其他地区低碳经济建设的模板。

(2) 对于低碳经济非DEA有效的地区,多表现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而且这种特征越明显,评价效率越低。如规则9和规则11产出在同一水平上,但规则11所耗费的投入更高,“高投入,低产出”的趋势更明显,因而规则9的效率高于规则11的效率。对于非DEA有效的地区,应当找准自身优势,借鉴与自身特点相近的低碳经济DEA有效地区,加大投入,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发展和低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碳排放,同时也不能通过降低投入来降低碳排放,达到“虚假”DEA有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低碳经济非DEA有效的区域应当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同时,对那些虽然评价为DEA有效的区域,但实际上没有达到“真实”DEA有效的区域或者不符合低碳经济内涵的区域,同样应当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其政策建议如下:

(1) 对“虚假”DEA有效的地区,如青海、宁夏、福建、海南、贵州等地,虽然DEA评价为有效,但这种有效是在投入很低的情况下取得的,经济水平较低,不适应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类地区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加大对资源的合理投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对DEA评价为有效但非低碳发展的地区,如江苏、广东、河南、山东等地,这些地区DEA评价为有效且经济水平较发达,但碳排放水平很高,经济发展是在牺牲环境的情况下取得的。这种发展模式不符合低碳经济对低碳的要求,因而这类地区应当积极调整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类企业和污染类制造业的比例,加大高科技产业的数量,同时应当积极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2) 对非DEA有效的16个地区,根据属性约简的结果,给出了具体的调整建议(见表5,这里仅列出第一个约简集{a1,a2,a3,a4,b2,b3}的调整情况,其他约简集调整方式类同)。从表5中可以发现,这些地区的调整方案均为减小投入、提高产出,不同的是具体调整方式存在差异。河北、吉林、黑龙江、湖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的调整比较协调,各投入的减小比例基本一致,说明这些地区的资源配置比例本身比较合理,只是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表5 非DEA有效地区的低碳经济建设调整方案

导致没有达到DEA有效。剩下的山西、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广西等地区不仅需要降低投入水平,同时需要调整资源配置比例,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低碳经济的要求。

4 结论与展望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降低碳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在构建低碳经济DEA投入产出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粗糙集理论,对影响评价单元是否有效的属性进行挖掘,得到低碳经济DEA模型的关键属性。应用该模型,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低碳经济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DEA有效的地区中包含了“低投入,低产出”的虚假有效以及高碳排放的非低碳经济有效两种情况。对于这两类地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达到“真实”DEA有效。而非DEA有效的地区多表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征,这些地区应当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文中给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案,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此外,作者拟在以后研究中引入交叉效率模型和超效率模型,以解决评价结果中有多个单元同时有效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鲍健强, 苗阳, 陈锋. 低碳经济: 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4):153-160.

[2]付加锋, 庄贵阳, 高庆先.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8):38-43.

[3]张欣, 赵涛. 基于 DEA 的我国省级区域低碳经济的效率评价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5):61-67.

[4]马军, 周琳, 李薇.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7(22):165-167.

[5]胡大立, 丁帅.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7(22):160-164.

[6]张晶, 王丽萍. 基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低碳经济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27(22):168-171.

[7]李晓燕.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 华东经济管理, 2010,24(2):24-28.

[8]华坚, 任俊. 基于 ANP 的低碳城市评价研究[J]. 科技与经济, 2012,24(6):101-105.

[9]巢惟忐, 孙宁, 米卫红, 等. 长三角制造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基于 DSR 模型的评价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2,26(1):47-50.

[10]郑云明.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 商业经济, 2012(4):28-30.

[11]杨颖.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理论与改革, 2012(3):76-80.

[12]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2(6): 429-444.

第8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出口贸易; 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25-01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以清洁能源开发和高效利用为实质,以能源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此后,这一概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尽管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纳为,“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可归结起来主要就是:首先,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或者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问题,是一种兼具效率与和谐、体现生态文明和社会公平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次,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构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基础。必须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分配、消费整个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全面低碳化,减少碳排放。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而言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提出,它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有利方面

(一)扩宽国际贸易范围,催生与低碳有关的新产业

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有动力和资金发展减排技术,同时发达国家也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减排目标,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将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商品,用市场促进减排:两个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自此,人们可以在交易所里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随着碳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传统产业也将依托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实现碳化发展。

(二)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增加,但是,纺织、服装、机电零部件等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仍然是出口的主体,这种粗放型贸易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降低出口商品的载能量和碳排放量,大力发展低碳贸易,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是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方面

(一)低碳经济将增加我国外贸出口的难度

低碳经济催生了各式碳壁垒的出现,也进一步推动了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其他非关税壁垒的发展,最终将增加我国出口贸易的壁垒。目前,我国是国际产业转移中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和产业的“污染避风港”加之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以及资金的限制,必将遭遇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设置的高标准,使得我国具有高碳特征的出口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抵制,被拒之国门之外,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挑战。

(二)低碳经济将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顺应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加快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的转型,生产出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低碳产品,只有如此,才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对外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我国出口企业的转型必定要付出转型成本,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增加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我国出口产品在我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中国低碳贸易的发展思路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人类行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世界贸易也要与时俱进。为此,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必须要及时调整思路。

(一)应加强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实现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途径,依然是增加资金、资源和能源、廉价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这种数量型出口增长模式其弊端已显露无疑。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贸易增长方式必须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一致,实现贸易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鼓励能效较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贸易政策调整必须全面配合产业政策调整,抓住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契机,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二) 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基于全球低碳、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我国对外贸易必须密切关注相关国际标准,要组织国内有关方面的专家,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完善我国的贸易、技术标准体系,尽量使自己的产品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积极推广出口产品的绿色生产和清洁技术,防止任何以绿色环保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的不确定性的风险。

(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需要在2008年到2012年的5年时间里,每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购买约2亿至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抓住这一机会,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有效地利用国际碳交易市场,培养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广清洁发展机制,储备新能源替代技术,从中获得技术进步、结构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