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8-31 16:36: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航空航天科普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

第1篇

你作为学校的一员你爱说普通话了吗?课堂上书声朗朗,普通话的确优美动听。但是在课间,在日常生活中你说普通话了吗?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宇宙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博览、交通运输、军事科学、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像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广西科技天象馆、河南博物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沈阳科学宫、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截止到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A:那么同学们放假在家如何注意安全呢?同学们应在家长指导下学会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煤气灶、卫生浴具等,学习安全用电、用火知识,并养成“人走电断”等好习惯,切勿麻痹大意,各类电器及设备发生故障时一定不要自作聪明,擅自修理。同学们还要注意防盗和用水安全,如果出门,要检查水、电、煤气的开关,并锁好家门。假期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书同文、语同音”,这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民族情结和文化气质,每一位中华儿女应该成为祖国文字和语言最虔诚的传播者和最忠实的实践者!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第2篇

毫无疑问,科普期刊是科普工作的传播媒介,传统观点认为,科普期刊的兴衰是科普工作的晴雨表、风向标。在多媒体纷争割据的今天,人们接受科普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衡量科普传播效应的指标理应有所变化,即便如此,科普期刊依然是重要的渠道和工具。关键是如何在当前的困顿中奋起,提升科普期刊的传播效能,使之继续发挥主流的科普职能。

一、 困局何在?

对于当下科普期刊遭遇的困境,期刊界有诸多反思,一种声音是刊物相对过剩,主题与内容定位相近,同质化倾向明显,稀释了市场,造成读者阅读志趣偏转,发行量下降。这种说法有多少合理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分析。目前中国科普期刊究竟有多少种?还缺乏一个权威准确的统计数字,这与内容界定有关,据笔者分析,如果把涉及数理化、自然知识的学生刊物、助学刊物、技术推广刊物也网罗进来,可能超过600种,但只算上综合科普、百科类科普和专科知识类科普,大约在200种上下。综合类科普包括《科学世界》、《世界科学》、《科学画报》、《大科技》等,约有30多种;百科类如《百科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窗》等,常见的不超过20种;专科类科普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类和专业技术类,仍有100种以上,占了科普期刊的大半壁江山。

关于科普期刊的发行生态也缺乏权威的监控数据可供分析,我的判断基本上是呈现消长状态,较少部分增长(如《中国国家地理》),少部分稳定(如《天好者》、《兵器知识》),大部分总印数与总发行量逐年下滑。

要检视中国科普期刊发行量下滑的原因,似乎并不难,明摆着的原因是读者向新媒体分流,不仅新生代的年轻读者转向免费(美其名曰“免费午餐”,其实隐形成本不低,设备、通讯、时间成本尤其高)、海量(选择成本也很高)、刺激(标题、文风上哗众取宠)、互动(容易接受诱导)、声光电编织的动感魅力媒介(视觉体验比平面媒体优越)――网络,即使是中老年读者,也改换门庭,转向沙龙化的网络交流。尽管网络提供的科普知识不尽可信,良莠不齐,杂芜不清,但依然成为一种新型的时尚媒介。其次,电视科普节目的丰富(尤其是发现频道这样的电视精品)也吸附了不少目光,相形之下,科普期刊虽然内容诚实、可信,视觉柔和,但需要定价支付,订阅、购买也不够便捷而无法聚拢人气,被逐渐边缘化。在欧美,科普期刊虽然也遭遇新媒体冲击,但江山依旧挺拔,《美国国家地理》期发800万,《发现》、《大众科学》期发都突破100万,他们自信握有主题(科普)信息高品质组织和高效运作的核心能力(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核心能力),因而,十分从容地应对市场变局(相对而言,我们显得十分焦躁),不与新媒体比拼“以快制慢”、“以多制少”,而是较量“以精制粗”。他们的话题策划力,主题结构力,内容纵深感,版面舒适度都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甚至新媒体必须降低身段与期刊联姻(品牌与内容建设)才能拓展市场空间。然而,要实现“以精制粗”的竞争优势,背后是成本的周期杠杆和投资驱动,品牌护航的商业模式,对于大多数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中国科普期刊来说,门槛很高。我们在投资驱动与品牌化商业模式方面都存在着先天缺陷(政府少量专项补助或基金资助不足以代替商业投资),而且短期内无法逾越,希望照搬欧美理想模式改造中国科普期刊面貌的梦想常常被严酷的市场铁律所击碎。

另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科普期刊的营销能力不足,似乎只要引入现代营销技法就可迅速走出困局。其实不然。营销的本质是需求管理,以效用激发市场,而科普期刊除了部分医疗保健主题具有实用功效之外,大多以公益性的知识传播、精神教化、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基本诉求,对于大众利益来说,它们是着眼公民素质养成的或然需求,而不是功利化的必然需求。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科普期刊不属于商业期刊,无法吸引广告商投资,也不属于专业期刊。由稳定的读者群与高定价、低印数(发行2000册即可达到赢―亏平衡点)支撑,其收益只能依赖定价相对较低的刊物贩卖的发行收入,缺乏“广告输血”,突破赢―亏平衡点的印数门槛相对较高(大多在3万左右),因此,市场化的营销(内容、价格、渠道、促销)操盘空间有限。一流作者、金牌策划、优秀设计师都因为成本约束而无法延揽到期刊编辑流程之中,大型活动策划与运营可以制造社会热点和亮点,赢得商业回报(吸引眼球而获得广告,提高知名度与发行量),但前期招商和投资都是巨大的商业瓶颈,策划、运筹大型活动的人才更是稀罕之宝(他们绝少光顾或光临科普这类公益项目)。目前的趋势是“沼泽效应”(越来越困顿)正在形成,因为缺乏足够的第一桶金(投资驱动),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无法获得优质出版资源,开展必要的营销活动,因而,刊物品质,品牌影响力,市场渗透力持续下滑,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更加剧了人才的流失,资源、品牌的弱化,最终伤及办刊人的信心和信念,形成恶性循环。

二、寻求突围之策

改版图新是科普期刊突围的惯常思路,但改什么?改“本”还是改“末”?小改还是大改?改办刊宗旨、定位、方向?改投资、运营主体?还是改栏目、开本、定价?改版的成本与风险何在?都必须悉心研讨,绝不能糊涂决策,轻率启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刊如同创办新刊,首先要问明白一个道理,是内容领先取胜(内容为王)?抑或商业运筹取胜(营销为王)?但无论孰先(重)孰后(轻),都要彻底弄清楚谁在读、谁在订,也就是服务主体是谁?是机构,还是个体,或者兼而有之(比例有大小)?如果是前者为主,订刊人(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甚至为教师、家长)是人,也是关键人,读刊人如同“婴儿”,没有多少发言权,阅读满意度不能转化为订阅的忠诚度。但如果以个体读者为服务主体,则要有分众趋势分析。如中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核心、忠诚读者)更关心新知与创新路径,如果是城市白领,则更关注生活化、时尚化的科普内容,如果是离退休人员,则更关心关注保健、长寿与实用的生活科普知识。其次,要动态研究读者的波动特点,列举各种干扰因素,如应试教育对校园订阅的蚕食效应,网络、手机媒体对城市白领的分流效应,电视对中老年读者的分流效应。也要分析期刊新生代读者的产生与阅读兴趣。

在许多人眼里,改版就是变脸,就是扩容,就是扩开本,变色彩,涨定价,这是近年来改刊的基本套路。首要的改观是提高了每一分销单元的价格,扩大了每一刊物的总码洋,使得经营基数变大,成本要素有所细分,从而促进了商业模型的改造与提升。最近几年里,尝试改版的科普期刊约有10多种,《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世界》、《科学画报》、《知识就是力量》、《少年科学画报》、山西的《科学之友》、四川的《大自然探索》、上海的《科学生活》等,这些杂志改版后定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价格上涨的结果是销售收入增加。

成功的改版如《中国国家地理》,它的前身是《地理知识》,改名《中国国家地理》后,不但价格涨到每册16元的“高价”,而且还标有“中国”、“国家”这些有震撼力的冠冕名称,加上高质量的内容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白领阶层中有了相当的影响,发行量也攀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每期已超过10万册。在《中国国家地理》成功的背后,是学习借鉴了《美国国家地理》的运营模型,包括战略、品牌经营,资源、投资、人才的管理。决不只是扩容涨价那么简单。

但是,将改版作为突围解困的唯一良策是不现实的,改版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潜伏着危机,近年里,一些刊物改版后并未走出低谷,反而陷入新的困境。如《图形科普》(中国科协主管)1996年创刊,2003年改为《科学探索》,共出了94期,在这8年中,包括借用《Discovery》之名改过几次版,还轰轰烈烈搞过几次宣传活动,甚至免费送到学校,但最后却办不下去了,目前不知所终,据说成了汽车类杂志;又如创刊于2001年的《探秘》,是湖北新闻出版局主办,大16开,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为宗旨,还送光碟,热热闹闹办了两年多,最后坚持不下去,改成面向青少年的“全新时尚版读者文摘”的《阳光搜索》。

与海外著名出版公司与刊社合资也是许多科普期刊突围的选项,譬如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世界》原引入《Newton》的意大利版,后又改为日本牛顿出版社的版权;科技部的《科学》引入了《科学美国人》的版权;中国科协的《科技新时代》成为美国《大众科学》的中国版;天津的《科技与生活》取得了美国迪士尼公司《Discovery》的授权等。引进外版的优点是可以取得国外最新的科普资源和丰富的图片资料,这对相对滞后的中国科普期刊来说,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有两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一是国外版费价格很高,二是由于国外的图片非常精美,非彩色印刷不能显出效果来,这样一来,高版费、大开本、全彩印刷,杂志成本就会大幅提高。如果没有海外公司的投资支撑(如版权参股),仅靠原有的经营平台和资金头寸几乎无法推进。但是,海外投资也不是免费资助,而要谋求商业回报,因此,一定要有阶段性的投资收益考核,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袭来,海外出版传媒集团都纷纷收缩投资战线,清理投资项目,以渡过难关。即使是平常年份,也不会盲目投入,或者持续投资。 2005年底,有着27年历史的《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由于美方提出停止继续版权合作而停刊。据《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原高管透露,美方终止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不满意中方的发行量”。尽管该刊销量已从3年前当期4000份提升至现在的2万多,但未能达到美方要求的5万份的发行量,美方要求杂志年营业额达到350万元人民币,这个财务指标也没有实现,因此,只好中止合作。同样,政府的科普专项基金资助也会实行越来越严格的中期考核,只能“输血”中重建“造血”机制,而不会长期资助。

在科普期刊领域,有一些刊物属于“风景这边独好”,不仅经营状况良好,而且读者忠诚度非常高,如天文类的《天好者》;兵器类的《兵器知识》、《现代兵器》、《轻兵器》、《坦克与装甲车》、《兵器》;航空航天类的《航空知识》、《航天》;航海类的《海洋世界》、《舰船知识》等。《兵器知识》、《航空知识》、《舰船知识》,这三大“知识”系列发行都在30万份以上,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刊物精准的读者定位,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资讯管理。他们不仅在传统期刊市场领,执牛耳,还将凭借资讯集成化的优势在未来数字传播时代占据先机。除此以外,在扎实的主题资讯、丰富的人脉资源、优质的营销资源园地里培育、开发科普畅销书也是一条新的品牌扩张与生财创利之道。

第3篇

1互联网在天文科普工作中的优势

1.1传统天文科普面临的问题天文学研究的是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天体,远远超过公众在地球上所熟悉的时空范围和物理条件。在互联网天文科普出现以前,传统天文科普是传播天文学知识的主要渠道,主要特点是想象为主,实操为辅。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有多种实际操作手段用来辅助天文科普,主要包括:天文教学活动、科普表演,建立天文台,设置天文展览,开辟天文广场,组织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天文小组,添置装有固定望远镜的流动天文台式的宣传车,乃至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天文点等等。无论从内容或者从形式来说,即有长篇大论的,也有短小精悍的,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需要对象。因此,传统天文科普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有:(1)对视觉奇观的感兴趣多于对科学内涵的好奇。这是由天文学的特殊性和一般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决定的。一般人,无论年龄大小,通常参观就要看大图,看视频,看各种神奇惊人的画面。但在惊叹和称奇的同时,真正对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感兴趣的只是极少数。无论采用的是图片、视频、投影等任何形式,绝大多数的观众都只是通过其表象获得对天文的感受和印象。(2)观测天文现象对时间空间条件要求高。目前绝大多数天文类科普场馆由于种种原因都建设在城市市区内。市区夜间的灯光污染极大影响了实际天文观测。但凡需要做一些专业性的观测活动,都不得不做好一切准备,跑到远远的市郊,躲避灯光,而且基本都在夜间进行。

1.2互联网传播的优势(1)各种传播形态和方式并存。互联网传播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形态集于一身。[3]借助互联网不仅可以向全社会进行开放性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作“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如电子邮件、网上通话、网上短信)、小范围的群体传播(如讨论组、聊天室等)、组织机构或单位的组织传播(如群发电子邮件、各单位内部的局域网运作)。将文字、口语、音响、图表、图片、图像等各种传播形式汇于一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自如地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或者让几种形式并举,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传播。(2)高度的交互性。这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传播中,传受双方存在很大的交互性。它们的角色位置可以方便地、频繁地交替互换。网上的传播者往往也充当受传者,受传者也往往充当传播者,此时此地是传播者,彼时彼地又是受传者。(3)科普信息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天文科普传播者在互联网上天文消息,只需要在与互联网相连的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来说,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和人员。因此,相对于传统天文科普的传播来说,互联网天文科普的运营成本很低,小而灵活。

2我国天文科普互联网资源的现状

2.1官办网站内容丰富但缺乏人气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创办的“天之文中国天文科普网”为例。它设置了如下网页: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专题讲座、天文图库、最新天文信息、航天动态、天文简讯、天文观测之窗、天文机构与天文学家介绍、天好者网友之家等。这些网站每天的浏览人数远远不及主流公共互联网平台。[4]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1)互联网科普原创作品较少。我国互联网科普信息原创少,从而导致内容雷同,缺乏特色。大多数的科普网站或网站上的科普栏目多以科技活动新闻、活动通知为主,而涉及行业动态、学术交流等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内容较少。学科、行业、地域特色鲜明的网站数量非常有限,受众很难从这些网站系统地获取相关的科普知识。(2)信息更新慢。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一直是互联网科普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据调查,有43.5%的互联网科普设施首页连续3个月没有进行内容更新。这样的更新速度,在互联网信息如此快捷变化的今天,只会使受众流失。(3)科普网站的知名度较低,社会影响力较小,对网民的吸引力不强。在几百个科普网站中,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的网站是凤毛麟角。很多公众不知道科普网站的名称和网址。加强内容建设、提高社会知名度已经成为互联网科普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4)科普网站在形式上亟待创新。目前,大部分科普网站版面设计简单,形式相似,色彩单一,无法吸引网民的眼球。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形式上的创新对于增强网站的吸引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科普网站在形式创新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互联网天文论坛事实上已成为天文科普主力军以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牧夫天文论坛为例。牧夫天文论坛是我国大陆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天文社区论坛。网站成立于1999年,注册用户超过10万,论坛发表文章和帖子数量超过70万篇。为中国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天好者所推崇。为推动国内天好者交流起到了重大作用。主要是由于:第一,论坛本身即是以交流为基础的互联网平台,有疑问的话,专业人士或者有经验的同好可以解答;而官办网站则停留在“新闻联播”的传统内容模式上,找资料尚可,但有任何疑问,却没有人可以解答,也不能同时跟其他同好交流。这属于电视机时代的信息模式。第二,互联网交流平台能为专业内容的有效传播。国内的专业人才少不要紧,在论坛上任何有用的科普内容都会流传开来。日积月累,所形成的资源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并且随着时间发展,不断更新。第三,为线下活动提供支撑。正是由于交流平台的存在,让原本同处一个城市但素不相识的同好能结成团体,共同组织本地的天文活动。而活动资料可以在网站上共享,让经验和信息得到传播。这一切都是传统信息模式的科普网站所无法给予的。由此可见,互联网天文论坛已经成为了广大天好者事实上的主流交流场所和初学者最好的入门途径。

3在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工作运用互联网的建议

既然互联网科普具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是否就不需要实体场馆了呢?恰恰相反,我国大陆地区的天文类实体场馆仍处在原始发展阶段,人均资源缺乏。而在网上,知识的获取依靠阅读和观看。缺乏实体展品或实际观测的直观感受。在任何时候,在实体场馆进行观看和操作的体验都是互联网交流无法给予的。结合前面分析的各项内容,在科技馆组织天文科普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建议着手:

3.1组建专门的天文小组日常工作中通过互联网密切关注天文专业动态,密切联络本地爱好者群体,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开展科普活动的专业资源。这样不仅对于开展日常天文科普活动创造便利条件,而且能够通过带头作用,将本地爱好者的人气聚拢在场馆,提升场馆科普知名度。人数不需要多,1~2名专职即可。平常主要工作在于学习天文知识、收集整理科普资料,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天文类专业人员形成沟通渠道,进而获得必要的专业指导。适合于没有专门天文科普区域的普通科技馆操作。

3.2结合实体馆开发天文类科普在线科普知识例如,以“月面弹跳”这一传统科技馆展品为基础,设计一个以月球的科普常识为基础的在线问答游戏,让参与游戏的网友获得一定奖励,如免费体验“月面弹跳”。这样既让线上资源有基础,又能将实体展品的作用得到扩展,最重要的是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

3.3以优质天文影视作品为基础设立在线天文影院通过引进优秀的天文类科普专题片,如BBC制作的《宇宙》系列影片、哈佛大学《天文台之夜》公开课、演讲等公共资源,设立在线影院。不仅为来到实体馆的观众提供影视欣赏,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实体馆组织的在外地开展的路边天文科普活动提供支持。

3.4建立在线天文基础教程通过丰富的天文类出版物制作成电子书和在线习题的形式,建立起供爱好者自学的互联网在线教程。除了知识性内容外,针对青少年可收集各类天文小制作的实例教程,如纸筒望远镜、日晷、空间站模型等。让大部分还未能进行自学的青少年有机会进行天文制作活动。在线资源的提供也让家庭里,家长给孩子进行手工辅导提供了机会。

3.5将户外天文观测进行网络直播和后期资源共享以2012年6月5日发生的,全球瞩目的金星凌日事件为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2010年发射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在六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全程跟踪记录了这次金星凌日,拍下了大量珍贵的影音资料,涉及多个紫外级和可见光波段。民间爱好者的记录作品照片分辨率都相当可怜,看不到什么细节,而NASA放出的在太空拍摄的金星凌日视频、照片,分辨率则达到了4K×4K级。这些在线免费下载的资料,成为全球天好者研究和欣赏的宝贵资料。我国普通科技馆体系目前一般情况下无法做到前沿的天文观测和研究。但只要有实体资源,哪怕是只有一台望远镜,也至少可以在日食、月食、中秋赏月等普通群众容易理解且比较常见的天文事件中进行观测活动。对于无法到场实地观看的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的浏览和观看,这样就达到了天文科普和宣传的双重目的。

4结语

第4篇

新形势下,高校科协创造性开展科普工作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梦实现的迫切需要。高校科协既不能满足于在科普方面已取得的成绩,也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要结合实际,积极发挥高校与科协的组织优势,进行开创性的科普工作,使高校科普工作创出特色、创出效果,始终走在科普工作的前列。

一、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

《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科协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其主要内容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组织师生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运用高校科普资源,开放实验室、标本室、博物馆、实验示范基地等场所,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组织师生参与科技周、科普日、科普征文、科普报告、科普创作等活动。整合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科普宣讲团、校内科技社团等力量,深入社区 、农村、企业、学校开展科普服务。该文明确了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内容及主要形式。

(一)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

1.科普讲座。科普讲座是一种近距离、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形式,一直以来就是高校科协举办科普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每年高校都要举办多场次不同内容的科普讲座,主要对象有学生、老师和离退休人员。就讲座的主题邀请该领域的老师或专业人员就该领域某一主题向师生介绍与此相关的知识。讲座内容主要以自然科技知识为主,如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讲座,针对离退休人员的保健知识讲座等。

2.科技竞赛。高校科协组织大中小学生科技竞赛也是举办科普活动的形式之一。如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倡议,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出资在“四省二市”(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天津、上海)设立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该奖项由全国“四省二市”(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天津、上海)的高校科协轮流承办,每两年评选一次。这项活动受到中小学师生的热烈欢迎,每年都收到来自“四省二市”中小学生数百件参赛作品。再如,有些高校科协依托学生社团(如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开展大学生创新创意作品大赛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并推荐参加中国科协等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创新创意大赛参赛作品。还有些高校科协依托挂靠学会组织科技竞赛,如华中科技大学科协依托湖北省力学学会参与组织了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湖北赛区工作。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效培养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3.高校科学营活动及其他活动。举办科学营也是高校科协进行科普活动的又一形式。如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为支持单位,全国40余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各省级科协和省级教育厅(教委)共同承办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都取得较好的科普效果。其他诸如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学校科技节、下午茶、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组织参观各种科普展览等活动。

(二)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普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影响范围有限。从上述高校科协开展科普工作形式来看,当前高校科协囿于所处环境,其主要科普对象为在校大中小学生,加之场地受限,致使科普形式创新程度与动力皆不足。传统并被认为有效的科普形式,如科普讲座、科技竞赛和科学营活动被视为高校科协科普工作的固有模式。这些固有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年难有变化,既不能吸引更多潜在科普受众,其科普效应也大打折扣,如科普讲座。据调查,各高校讲座形式基本上是授者讲,受者听 ,尽管设有互动环节,但都不够深入,很难发挥受众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间接影响了活动效果。尽管科技竞赛和科学营活动形式是传统的,也是有效的,但由于其受众主要局限于小范围的大中小学生,因此很难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因而不能达到更大范围传播科技知识,扩大科普活动影响力的作用。

2.科普人才培养不力。科普工作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其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是相当广泛的。作为高校科普人才,理应包括科普行政管理人员和传授科技专业知识的专门人员,但高校科协在各类科普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要表现为:(1)科普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重视不够。据了解,全国高校科协通常是挂靠在学校的科技处(科发院),有很多学校的科协工作都是由科技?的工作人员兼任,没有专职人员,想要开展科普活动,困难很大。(2)科普知识传播人才挖掘不够。多数高校科协工作人员主要是行政管理人员,少有专门传播科技知识的人才,传播科技知识的人员多是兼职的,因此高校科协举办科普讲座时只能根据讲座内容,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临时担任。高校对教师从事科普工作的评价普遍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兼职教师进行科普活动的积极性。(3)科普高层次人才匮乏。目前,我国高校里鲜有培养科普人才的本科专业。2012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开展推进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首批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先期开展培养科普教育人才、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科普传媒人才三个方向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培养目标是具有科普场馆及相关行业各类展览与教育活动等科普产品的设计开发、理论研究、组织实施与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无异于打开了科普人才队伍培养的大门,但对于我国庞大的科普活动规模,也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对于科普活动中的核心人员――传授专业知识的人才仍然没有涉及。

3.对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不足[4]。社会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热点问题层出不穷,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也不在少?怠?2016年就有很多让公众应接不暇并引起极大关注的新鲜事,如2月的“引力波”事件、3月的围棋人机大战、毒疫苗等事件。公众对这些事件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充满了未知数的事件,迫切需要了解与此相关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但据了解,目前还没有高校科协就这些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跟进,更没有进行及时的科普活动。

二、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优势

(一)智力优势

高校科协是校党委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科技工作者之家。 高校聚集了众多拥有各学科背景的科技工作者,这就为不同主题的科普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优势。高校科协应主动搭桥,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科学普及工作这个战场上能大有用武之地。

(二)受众优势

高校科协科普活动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研究生、离退休人员等,这个群体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科学素养也相对社会其他群体高,对学习知识有主动性,对未知事物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与科普想要达成的目标有比较高的契合度。

(三)场地优势

高校拥有校史馆、图书馆、科研设施、众多的实验室和校园网络。 2007年,国家多部委联合的《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研机构和大学将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要坚持公益性原则,突出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在全国科普日、校园开放日、科技周等节日向社会公众开放,有利于大力推进科普活动。

(四)组织优势

在科普组织工作方面,高校科协有为数众多的各类挂靠学会可以依托。挂靠学会是高校科协的一支主力军,学会里聚集了众多的行业专家,高校科协应利用这个平台,与协会协同作战,强强联合,做强做大做优科普工作。此外,高校还有一个社会团体不能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各类学生社团,如研究生科协和大学生科协,是高校科协的基本组织单位,高校科协完全可以与学生社团联手打造一支庞大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让拥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学生,以他们特有的激情和对新生事物天然的敏锐性参与到科普队伍当中来,这对于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大有裨益。

三、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对策

在“互联网+”时代,与公众息息相关的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公众环境与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在不断变换,真可谓是“科学与伪科学齐飞,信息共伪信息一色”。面对如此众多良莠不齐、似是而非、真真假假的信息,公众群体应接不暇,无法分辨。高校科协在新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受众环境,开展科普活动时要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培养科普人才、创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普活动更有活力和吸引力。

(一)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是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关键。当前,科普不仅是传播科学技术,还要传播社会科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向公众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高校科协要从理念上摒弃科普就是科技知识的传播的观念,扩大科普活动主题范围(人文、社会、历史、哲学、艺术等),使科普对象既接受科技知识的洗礼,也接受人文知识的熏陶,使科普工作从主要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转变为既传播知识也传播文化,把“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科普活动中。

(二)开拓思路

1.结合热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5]。当前,高校科协除了做好传统的科普工作外,更应积极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因为热点问题可以为科普工作提供鲜活而丰富的素材。如“引力波”事件,可以提供科学史、物理学、天文学的知识;“民科”引起的争议,除了可以提供科学与伪科学甄别的知识,还可以提供心理学的知识;“华阴老腔”则可以提供中华民族历史、民风、民俗和民族音乐的知识;2016年,由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人机世纪大战,提供的不仅是围棋知识,还有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未来等方面的知识;毒疫苗事件则可以提供医学、防疫、危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热点事件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他们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充满了疑惑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公众对热点问题有着鲜活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高校科协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公众心理倾向,回应公众关注的焦点,及时传播公众急需的知识,解答他们的疑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2.精准把握科普契入点。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高校科协科普工作在借鉴新闻报导形式,注重时效性、影响力和显赫度[6]的同时,应精准把握好科普工作的契入点。这就要求高校科协要及时了解受众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活动;要敏锐地抓取一些公众当下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适时组织专业人员撰写与此相关的科普文章,利用校园网和科协网站这个有利阵地,第一时间把相关科技知识传播出去,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出高校科协科普活动的声音。

3.着力培养科普人才。科普人才是高校科协创新科普工作的强力支撑。长期以来,高校科协科普工作一般只提供科普资源整合、科普资金投入、科普场馆建设,而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往往被忽略。具体到高校科协,科普专业人才除了科普行政管理人员,还应理解为包括专门从事科技知识传授的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7]。因此,高校科协要着力培养科普人才。首先,依托“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平台,逐步建立完善科普专家库,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有效”的兼职科普人员队伍。其次,大力促成高校建立一支专职科普队伍,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打造职业化的队伍。可以考虑把一些致力于科普事业的各门类专业技术人员转为专职,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最后,培养科普专业的后备人才。建议呼吁教育部出台政策,在高校新增科普传播和科普教育专业,文理兼招,课程应涵盖理、工、农、医、管,以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学科,为高校开展日益繁荣的科普活动培养一批有各学科门类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

(三)模式创新

1.高校科协要对传统的科普模式注入新的元素。如科普讲座要处理好授者与受者的关系,改变授者灌输,受者被动接受的简单方式,授者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也要允许受众提出质疑,因为真正的科学是经得起质疑的,而质疑是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授者与受者的良性互动,会对科普知识的传播带来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科协还可以简报的形式向公众发放讲座内容,以扩大受众面,增强科普效果。科学营除了传统的参观科普场馆、动手制作科技产品、聆听大师讲座等形式外,也可以考虑把科技和人文知识融入歌舞、戏剧、书法、绘画、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青少年更乐于接受。

2.高校科协要善于“借势”。高校科协要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比如,除了传统的讲座、科学营、科技竞赛、参观科普场馆等模式,还可以采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音乐、歌曲、舞蹈、书法、绘画等,把科普内容融入其中,把科普知识更快、更好、更大范围的传播出去。

3.高校科协要大力倡导纸质阅读。“倡导全民阅读”三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可见,纸质出版物对科学精神、科?W思维和科学方法的传播也同样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高校科协“倡导全民阅读”有利于科学家把科普工作当作己任,有利于组织专家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用科普书本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时间简史》自1998年首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科普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销售了1000万册,成为国际出版史上的奇迹。这些都是知名科学家参与科普活动的典范。

第5篇

关键词:传热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英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02

传热学是一门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建筑节能、材料冶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化工制药、生物工程等领域更是蕴藏着大量的传热问题,形成了如相变与多相流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超常传热等传热学的多个学科分支[1-3]。

传热学课程是我校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是动力工程与航空院校的结合,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该专业学生要求可以对发动机的总体性能分析、总体与部件设计、故障分析等。传热学本身也是一门与各工程领域关系密切、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它植根于大量的工程实际之中,也必须服务于工程实际。本论文结合该专业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在传热学的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讲课体会,把传热学比较枯燥的理论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感兴趣的实践联系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精心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科技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传热学方面的理论更加如此。但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这些新理论严重脱节,这在传热学实验方面尤为严重。同时部分同学认为传热学的实用性不强,对掌握专业技术帮助不大。因此导致大学传热学教学的受重视程度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把传热学知识与学生具体的专业应用及日常生活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同学们对该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讲课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重点突出。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需要,抓住重点,讲透概念,不断深化;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列举实际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引导学生对传热学、传热现象进行深人的思考。进行现代传热学的重要实验,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详细讲解传热学在飞行器发动机方面的应用。例如,在讲到三种换热方式及计算方式的环节,加入目前飞机发动机用到的几种冷却方式:辐射冷却,烧蚀冷却,膜冷却,再生冷却及发汗冷却等。同时着重讲解目前研究的前沿领域:再生冷却技术[4]。该过程同时涵盖了三种换热方式,如图1,包括燃油与壁面的对流换热,壁面的热传导,由于发动机温度较高,换热方式同时还包括辐射换热。收集相关实物图片,如图2所示,让同学对其冷却过程及相关的计算方法有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和掌握。

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代入的传热学的教学课堂里,让同学们了解到传热学应用的广泛性。例如,引入CPU芯片中的散热过程[5],图3是一典型的台式计算机中的CPU散热器的图。在芯片内核内,电能转换成热能,发热升温,热量通过内核与金属外壳接触导热,传到金属外壳,热量通过金属外壳与散热器上的导热板的接触导热传到导热板,在导热板内热量以导热方式扩散传播到导热板上的肋片根处,在肋片内,热量以导热方式传播到肋片表面,风扇驱动空气流经肋片表面,热量最后以对流传热方式从肋片表面传到空气中。整个过程包括有:导热过程(其中多数是接触导热),空气对流传热过程。

图4所示的是采用有热管的笔记本计算机中CPU散热器,热量从导热板传到肋片,是通过热管传输,中间还有两处接触导热,在热管内,有蒸发传热和冷凝传热过程。

另外还有水冷式CPU散热器,热量从导热板传输到肋片,经由两处管内液体强迫对流传热,还有肋片与水管之间的接触传热。将CPU散热过程分解成若干个传热过程,分别分析研究每个传热过程的机理,目的是将传热学知识与实际日常生活及工程应用相结合,使同学们认识到传热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同学们学习传热学的兴趣,加深对传热学知识的掌握。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为避免产生视觉疲劳,可以增加幻灯片的生动活泼性,适当设置一些动画效果。在放映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恰当控制好教学节奏,使得课件播放进程与学生的思维节奏同步合拍。

二、增加英文教学内容

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世界的需要。而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很多来源于一些英文原著的翻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英文原文,一方面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调节学生学习的紧张氛围,另一方面,增加同学们对专业词汇的掌握。同时,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查找一些相关的外文文献,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引入传热的概念的英文介绍:Heat transfer:Thermal energy (heat): refers to the energy transported from one system to another as a result of difference temperature (%=T)。引入对流换热英文:Convective heat transfer。层流和湍流边界层:Laminar an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等。

三、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建立教学信息中心。在教学信息中心,介绍传热学的历史与发展前景、最新理论的跟踪以及传热学的科普知识,让学生对传热学有充分的认识。

(二)采取设立选修课的手段,开辟“传热象探索园地”,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传热现象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三)开设课外专题讲座。课外专题讲座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传热学的前沿,更深人地了解传热学的发展动向,激发他们的兴趣及投身传热学研究的志向。

(四)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撰写传热学原理的应用论文,作为平时作业。通过这个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构建先进的传热学实验教学体系

传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传热学的一切原理和定律都是从生产的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反之又经受生产的检验并推动其发展。因此,必须注重传热教学中理论学习与实验探索的结合。在传热实验教学方面,在预备性实验、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模拟演示实验。

通过预备性实验为理论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基础性实验来验证一些传热规律,从而使学生对这些传热学原理和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由行器换热实验设备价格及操作条件的限制,发动机换热实验作为动手实验实行比较困难,考虑到该专业的性质要求,可以在课堂上增加演示实验,例如,模拟涡轮旋转叶片冷却通道换热实验,模拟气流平行于旋转轴方向的流动和气流垂直于旋转轴方向向外流及向内流等三种情况,基本概括冷却系统的全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过程。

此外,实验室应该建设成为自主型、开放式的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进行传热现象的探索,充分培养学生对传热学的兴趣。

五、加强中青年教师实践锻炼

目前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正在成为各高校讲台上的主力军,他们正在成为我国高教战线的栋梁。但也不可否认,长期的学校学习,严重缺乏工程实践。同时,青年教师工作后,忙于应付各种日常工作,实践环节进修的机会非常少,因而也不可能向学生传播工程实践知识。部分教师、特别是面临职称评聘的中青年教师对上课采取应付的态度,课余不钻研教学法,上课时拿本教科书照本宣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质量下降[6]。

为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采用青年教师下工程现场或实验室工作半年到一年、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定期进行教学法研究活动等。同时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应作相应的变动,使青年教师愿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加实践经历上花费较多的精力。

六、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传热学学科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传热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才能巩固大学传热学的基础地位,使学生学完大学传热学之后,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戴锅生.传热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厚华.传热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4]蒋劲.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再生冷却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6).

第6篇

“每年12月1日,您都去看望艾滋病感染者,跟他们握手、拥抱、交流,让社会大众对艾滋病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中国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我,也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和您握个手,吃顿饭,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乙肝。”

这是雷闯写给总理邀请信里面的一段话。

如果一切顺利,7月28日,“世界肝炎日”这天,雷闯将与总理一起吃饭。

这是雷闯今年最大的愿望,也是他休学一年,到全国各地从事乙肝科普公益活动的重要内容。

从3月22日至今,雷闯坚持每天给温总理寄一封邀请信。这些信有特快专递,有平邮。不管是到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厦门、长沙……雷闯都从未间断过。有时候为了赶路,早上7点起来寄信,然后再出发。有时候赶火车很晚才到一个城市,他就在火车上边上的邮局或邮筒寄信。寄完信,雷闯还将寄信的现场图片到微博或者博客上,与网友互动,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雷闯是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专业的一名研究生,这个1987年出生于重庆忠县黄金镇干田村的大男孩,从2007年开始为乙肝病毒携带人群维权,至今已有四年。他给中科院500多位院士写信,建议他们录取研究生时不要排斥乙肝;他申请并拿到了全国第一张“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食品行业的健康证;他协助“锄草”组织“乙肝病毒携带者全国请人吃饭活动”;他实名举报企业入职时检查乙肝项目,并向当地法院提讼;他给相关部门送鸭梨,以抗议他们的不作为;他邀请总理吃饭,借此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乙肝群体。2009年12月,他被CCTV收录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以表彰他在反对乙肝歧视这一公益事业上的贡献。

“是两位母亲让我坚持反乙肝歧视”

由于厦门返回广州的火车严重晚点,我和雷闯约定的采访时间由上午10点推延到了中午12点半。此时广州刚好下起了倾盆大雨,雷闯就这样冒雨赶来了。

雷闯说,昨天买不到座位票,只能站着从厦门回广州。晚上实在困的时候,只用随身携带的砖头当枕头,在过道睡了四五个小时。由于这一年在全国各地“流窜”,雷闯有一半时间在火车上度过,坐火车的时间久了,颈椎也出了问题。不过他也掌握了小窍门,那就是钻到别人座椅底下躺着睡觉。这一招很管用。“但是昨天这列火车很特别,(座椅)底下的空间太小了,钻不进去。”说这话时,虽然有些许抱怨,不过雷闯很快又笑了。

谈到邀请总理吃饭这件事情时,雷闯说,“不管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我只负责寄信,向总理发出真诚的邀请……”他承认,这件事情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既然做了,就要坚持下去。

采访当天雷闯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穿着一件素色polo衫,很明显,这件泛白T-shirt有些年头了。尽管他尽量保持微笑和谦和,但是他的脸上残留着那种长期奔波留下来的倦容,再加上没来得及刮的胡子,使你对他心生敬意。他随身携带一个双肩包,里面装着他几乎所有的行囊:一个笔记本电脑、一台DV、两块重达十几斤的砖头、些许文具和换洗衣服,还有各地收集的报纸。

每到一个城市,雷闯都选择蹭住在朋友或者网友的家里,因为这样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许多提供帮助的朋友和网友自身居住条件并不好,许多还住在城中村,有的甚至是同别人合租,但是雷闯从不介意。

你或许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条件下,雷闯坚持做了一年的乙肝科普维权活动,从北边的哈尔滨、沈阳到南边的广州、深圳,从东边的上海、杭州到西边的昆明、拉萨,短短一年,雷闯就走遍了全国将近一半的省会级城市。

雷闯在博客中这样解释自己坚持反乙肝歧视到现在的原因。

“2007年,哥哥大学毕业,应聘武汉一家国企,本已签下合同,却因体检查出‘大三阳’而被拒。在遭乙肝歧视之后大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每次往家里打电话,妈妈都会说,为什么不是她和爸爸得乙肝,为什么是让她的两个儿子有乙肝,为什么要让我的两个孩子来承受这些痛苦。既然有乙肝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国家不让工作,那为什么又要让他们上学呢?这不是白白浪费父母的心血!?”

2008年汶川大地震,雷闯妈妈本来也想捐点款,支援灾区。但是,当她拿着五元钱走到捐款箱时,没有把钱投下就退了回来。她说,想到自己的儿子遭受了这么大的不公,这个社会也没有人给予帮助,对这个社会没有希望。敏感的雷闯看到这些,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但是雷闯并没有埋怨妈妈,“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有着两个乙肝孩子的母亲最真实的心里想法,她的确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哥哥的遭遇和妈妈对社会悲观的心态,让当时还在大三的雷闯觉得很不好,他总想去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但真正让雷闯下定决心去做“反对乙肝歧视”这件事情,则与另外一位妈妈有关,她就是同为浙大校友的周一超的妈妈。

周一超生前就读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由于周一超幼时丧父,母亲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所以周一超学习异常刻苦。2003年1月,周一超报名了参加浙江省嘉兴市的公务员考试,并在二百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本来他以为自己这次一定入选了,但是没有想到体检时被查出为乙肝“小三阳”,随后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周一超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感觉生活已经没有了希望。于是,他买了把水果刀,到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问罪,并将现场工作人员张某刺死。第二年,周一超在浙江省嘉兴市被执行死刑。

本来雷闯和周一超并不认识,只是在学校听说过他的事情。2007年,开始关心乙肝歧视的雷闯觉得应该去看看周一超的妈妈。雷闯至今都还记得当时周妈妈说过的一句话,“我现在也不上班了,每天早上出去锻炼一会儿,学打太极拳,然后回家做点家务事,过一天算一天。没有希望只是空虚的活着。” 这句冷到骨髓的话给雷闯巨大震惊。他说:“一个乙肝病人就等于毁了一个家庭。”

从举牌、给院士写信到申请健康证

雷闯意识到,必须尽快做些事情使得社会更加关注这个群体,进而推动为乙肝立法。让这9000多万人不再受到歧视,能够享受作为公民的正常待遇。有了这个想法后,雷闯开始行动了。

雷闯第一次上街是在2007年8月12日。那天他拿着寝室晾衣杆绑着纸板上街宣传,纸板上写着:“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和母婴传播,因此不会通过食物或水传播,也不会因为工作场合偶然传播;我也是一名乙肝带毒者,你还担心吗?”

这时一个保安走过来呵斥,让他把牌子收起来,他只好就此作罢。

雷闯第二次举牌上街,是因为浙江移动以携带乙肝病毒为由,拒绝录用他的浙大同窗。

这回雷闯的牌子这样写着:“强烈谴责浙江移动以携带乙肝病毒为由,拒绝录用我浙大求职学子。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工时,不得体检乙肝项,也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病毒而拒绝录用或加以辞退。中国公民平等就业权神圣不可侵犯。欲中国移动,苦觅热心人帮忙。”

起初他举着牌子站在移动营业厅门口,后来进到营业厅里面。巧的是,这一天恰恰是2008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的次日,雷闯在营业厅门口举牌抗议的举动引来了大量观望的人群,进而导致了交通堵塞。令他担心的警察也来了,登记了名字后,劝他收起牌子。雷闯平安返校。这次抗议虽然没有结果,但他觉得毕竟迈出了一步。同时他总结出了两个经验:一、找准时机很重要;二、要学会借助媒体的力量引起更多人关注。

此时正值同学考研保研录取的关键时刻,他灵机一动,为什么不以此为契机,做一些事情呢?于是,他向523名中科院院士和全国1983所大学校长写信,呼吁各高校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不要有乙肝歧视。

和上次一样,他的行为并没有引起那些院士和校长们的重视,只有少数人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这个事情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中国青年报》当天以“行为艺术班的无奈抗争”为标题报道了雷闯写信的事情。突然间“行为艺术”四个字深深刻入了雷闯的脑海,原来做一件事情采取“行为艺术”的方式可以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此后他还给民航总局、交通部门写信,建议他们录取招聘时不要检查乙肝,但收效甚微。同时,他也感觉到这种写公开信的方式已经不再新鲜,所以必须有新的创意出来。

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根据该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再被禁止从事食品餐饮工作。

得知消息后,雷闯觉得机会来了。他决定“以身试法”。雷闯首先来到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办从事食品餐饮行业的健康证。体检之后,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其他指标都正常,但由于乙肝“大三阳”的原因不能为之办理。于是,雷闯拿出早已准备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说应该以新法为准则,但是对方告诉他没有上级的文件,只能按旧规办理。

不过这些已经在雷闯的预料之中。执法部门有法不依,雷闯决定向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报,但是对方不受理。随后,他又与西湖区卫生局、西湖区疾控中心、杭州市疾控中心沟通,最后申诉到浙江省卫生厅。

与此同时,雷闯再一次拿出了晾衣杆和纸板,把网络上的流行语“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改成了“浙江省卫生厅,你妈妈喊你回家办健康证”。他把自己在浙江省卫生厅的遭遇,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写在博客上,终于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2009年9月1日,雷闯接到了杭州西湖区卫生局通知办证的电话,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食品行业工作健康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雷闯把这一天称为“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争取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重大胜利”。

休学一年去做公益

尽管雷闯依然坚持做消除乙肝歧视的公益活动,也在多家公益机构实习过,跟许多NGO组织打过交道,但是总觉得“自己很无力”。他在博客中写到,“我想用一年的时间,去思考,在浙大读书,在交大读书,读了书,到底干吗去?读了书,到底干吗用?”此时,两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雷闯。

第一个,是一名叫李成松的四肢残疾人。2010年端午节,雷闯在苏州认识了他。他因残疾歧视参加高考而被多所高校拒录,最后终于考上了苏州大学的法律并毕业,成为中国首个四肢残缺的律师。和李成松的交流使雷闯感慨良多,觉得人生没有没有边界,作为一个健全人,应该做得更好。

第二个,是一名叫“锄草”的日本海归。她从日本辞职回国,独自一人走遍全国。用“乙肝病毒携带者征人吃饭”的方式宣传消除乙肝歧视。为了这个活动,“锄草”辞去了在日本高薪的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作支撑,“锄草”的征人吃饭活动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这两个人的出现改变了雷闯,使他觉得是时候出去闯一闯了,“不然对不起这个名字”。

2010年7月1日,雷闯在征得导师的同意后,开始了他的“专注乙肝科普维权”活动。

雷闯以前做公益的时候,基本都在读书所在的城市,也不怎么花钱,所以没有接受社会人士的捐赠。但是这次不同,因为他要到全国各地,需要最基本的交通和生活成本。所以,雷闯想到了网友的支持。

出发前,他在博客中公布了自己休学一年做公益的计划,并且说愿意接受个人捐赠和帮助。同时他还公布了银行账号,并承诺公开每一份收支明细。由于雷闯在反对乙肝歧视活动上小有名气,他的计划得到了全国各地不少网友的支持,他们还表示愿意无偿提供住宿和相关支持。于是,雷闯上路了。

雷闯的第一站选择在天津。“7月10日,天津一位乙肝朋友电话说,他及几个像他一样的朋友,被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拒录了。于是,我临时买了张站票,立马赶到了天津。在去天津的当天,用了最后一笔钱买了一个DV,我希望用它来记录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被中海油服拒录之后,这里发生的一切。”

在天津期间,雷闯和“锄草”等人先后与卫生部、交通部和中海油相关部门交涉和沟通,但是效果并不好。此时,雷闯又想到了行为艺术这一招。于是他在天津街头摆出字画,并在牌子上写着“卖字求生:因乙肝携带者不能入职中海油,现卖字求生,钱你看着给,字你随便拿。”果然不出所料,当天《天津城市快报》就头版报道了这个事件。同时也引起了公众对乙肝就业歧视的关注。

可惜事情并没有朝着雷闯希望的方向发展,这个出身农村,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朋友并没有进入中海油公司。经过这次事件,雷闯总结出一个规律,光有一个行为艺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套行为艺术组合使用,这样出来的威力才大。

做公益也需要行为艺术

2010年8月的一天,在北京做完“乙肝病毒携带者征人吃饭”活动后,雷闯到清华大学去闲逛。这时他看到校园内许多地方堆有闲置的砖头,于是雷闯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用这些砖头来做行为艺术呢?!随后,雷闯手持两块砖头站在清华大学、中科院门口拍照,并说这些部门不作为,讽刺他们是掌握了专业知识但拒绝发表观点的“砖家”。

随后,雷闯到每个城市,都要带上这两块砖头。在他看来,砖头有三层意思:第一、砖头能够讽刺对方是伪专家;第二、砖头还代表了“拍砖”和鸣不平的意思;第三、在紧要时刻,砖头确实能够防身,“别人见你手里拿着两块砖头,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当然,还有一项功能是雷闯一开始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在火车上,他能够用砖头来做凳子。这对于经常要在火车上度过十几个小时的雷闯来说,很重要,也很实用。2010年11月,当“3Q大战”最激烈的时候,雷闯还到深圳腾讯公司总部,做了用砖头拍企鹅的行为艺术,以表达自己作为QQ会员的不满。

除了使用砖头外,雷闯还充分开发了送鸭梨这项行为艺术,并使之成为一种时尚。

2011年2月17日,雷闯给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送了一篮子的鸭梨,以抗议他们在公司违规检查个人乙肝五项事情上的不作为。当时正值元宵节,而广州市人社局也欣然地接受了这篮子鸭梨,而且还表示“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但并不是每次政府部门都会接受雷闯的鸭梨。

2011年3月9日,雷闯在多次举报深圳用人单位违规检查乙肝未果的情况下,给深圳市卫生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送了一篮子鸭梨,但是对方拒绝收鸭梨,并训斥雷闯作秀,警告雷闯“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断了你的后半生”。

除了送鸭梨外,雷闯常用的行为艺术还有:坐马桶。

去年年底雷闯掌握证据称广州捷普电子有限公司等公司在电力一局医院暗查乙肝,随后雷闯前往广州黄埔区政府,而后向广州市、广东省卫生部门和劳动部门举报,但许多部门均未给予正视,而此时已距国家明文规定用人单位禁止检查乙肝法律一年之久。雷闯在闹市区以“不要将禁查乙肝规定当手纸”为主题进行行为艺术表演,结果引起了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社会反响巨大,也使公众更加关心这条法规的执行情况。

表面上看,这些行为艺术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雷闯说,这后面的“度”很难掌握。

“这个所谓的‘度’就是说你的行为既不能把他们(政府)激怒了,但同时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事情对我来讲是很重要的。比如许多政府部门不作为,我们都知道,但是打他骂他往往是没有用的,自己也承担不起这样的成本。那怎么样才能让他们作为呢?要么就是让媒体曝光,要么就是让他们的上级知道这个事情。所以通过送鸭梨这个行为艺术,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同时也让他们的上级知道了这个事情。但是送鸭梨的程序也很有讲究的。通常我都会在微博或者博客公布将要在什么时候去给什么部门送鸭梨。这等于是一个提前告知,也给对方留了足够时间来制定应对方案,至于他们是接受还是拒绝那是另外一回事。做事情之前很需要技巧,你不要一棒子把别人打死了。”

对话雷闯:NGO组织是社会的剂

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不会做了

雷闯访谈录

赢未来你觉得请到总理和你吃饭的可能性有多大?

雷闯我自己也觉得和总理吃饭这个事情可能性较低,主要是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即使今年请不到他吃饭,我还是会坚持写信,写到明年如果再没有回音,我就不写了。

赢未来为什么一定要请总理吃饭,卫生部长和省长不好么?

雷闯假如真的能够请到总理吃饭的话,不仅仅是起到一个科普宣传作用,更重要的是,万一总理和你吃饭后,那人民日报、新闻联播这些都会报道的。这样一来,它宣传效果比我们一个人去做十年二十年效果都要好。这以后肯定会引起我们国家对乙肝问题甚至所有肝炎问题的重视。

赢未来为什么坚持一个人做公益,而不加入一个相关的NGO组织?

雷闯个人行动者的好处是:很多事情只适合个人参加,不适合群体。你说一个组织要去送鸭梨或者什么,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组织不是一个人,所以你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到其他成员的利益,那么不可能完全自由的。你在做这个事情前要权衡所在组织会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你的行为就会受到束缚。但是我一个人去送鸭梨,责任只要我一个人承担。

赢未来为什么那么喜欢用行为艺术来做公益?

雷闯一个人的力量还是非常渺小的,所以你必须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来引起大众的关注。而行为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赢未来你行为艺术的点子都是从哪里来的?

雷闯有的时候是生活中看到一些东西,受到启发,然后将这些东西存在脑海里,等到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有的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你没有办法,必须快速想到处理的办法。但主要是看你做事用不用心,假如真用心的话,但总是可以想到办法的。

赢未来征人吃饭、送鸭梨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裸奔呢?这与反对乙肝歧视关系在哪里?

雷闯2010年的时候,我去广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举报有些单位违反规定私自查乙肝项目,也就是说医院和公司违规去检查应聘者的一些指标,而这些指标是国家明令禁止检查的。这就相当于是侵犯了个人隐私。侵犯个人隐私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对应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里面就有“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出售或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但是,我去举报的时候,他们说没有办法立案,说因为他们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个事情。

当时我跟很多部门都反映,但是都没有得到回复。我那时候就急了,觉得这样下去这个事情肯定就黄了,所以我就想到了裸奔。我为什么要去裸奔?是因为如果说你让这些侵犯隐私的人逍遥法外,让他们继续去侵犯人家的隐私,而侵犯隐私这个行为就好比你去把人家的衣服扒光了,与其被别人扒光衣服,还不如自己扒光。但在去裸奔前几个小时,广州市黄埔区公安局打电话给我说,这个可以立案了。所以我就放弃裸奔了。

赢未来休学了一年来做公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雷闯我之所以休学,一方面是我对这个社会的了解很不够,另一方面是我对自己的了解也不够。这一年来做了一些事情,认识了一些人,使自己对社会和自己的了解都更加深刻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够做什么。做反对乙肝歧视这个活动,也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你看到了这个社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公益机构、各种NGO都在关心这个事情。

这一年下来,我也写感触。比如“锄草”现在就不做了。其实她挺不容易,从日本辞职来搞这个事情,结婚了,需要承担家庭责任,所以她需要工作来维持生活。但是,我不同,我现在还是学生,没有成家立业的经济压力,可以堂而皇之地不赚钱,但是“锄草”不能。所以说,有些事情现在不做,毕业之后就没有这个心态和心情去做了。

赢未来毕业之后你还会做公益么?

雷闯我也不确定毕业之后还会不会做公益,因为那个时候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但是现阶段我之所以会做这些,首先确定一点,我是喜欢做这个事情的,同时这件事情不光利己同时利人。所以说,从结果上来看,它是有价值的一件事情,那么我为什么不做呢?!

赢未来在你眼中NGO组织是什么?

雷闯我认为NGO组织是社会的剂,许多得了乙肝在现实生活中又得不到公正待遇的人,他们没有那样多的时间去改变用人单位的偏见,更不用说整个社会的歧视了。等他们不满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往往才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这个时候NGO组织做的事情就显得很重要了。

雷闯休学一周年从事乙肝科普维权活动全纪录

2010年7月16日,雷闯到达天津调查中海油歧视乙肝携带者事件。次日,雷闯陪同被中海油拒录的乙肝朋友前往海洋石油总医院询问,该院的体检主任称中海油海上工作人员限制乙肝是依据中海油公司的规定,而非卫生部规定。

2010年7月19日,雷闯前往塘沽卫生局声讨,卫生局称天津市卫生局已多次要求海洋石油总医院取消乙肝检查,但不能为其朋友的遭遇做任何处理。此后,雷闯前往塘沽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科,监察科称这是劳动仲裁的事情。2010年7月20日,塘沽卫生局针对取消入学就业乙肝检查的文件指出,海洋石油总医院的行为将导致其体检执照被吊销。2010年7月31日,朋友收到邀请返回公司就职。

2010年8月31日,雷闯抵达日照帮助因患乙肝被学校拒绝的女教师声讨。次日,雷闯前往日照教育局监察科,对方表示此事与教育局无关,而是由人社局负责。然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称,人社局只是走形式,最终决定权在于教育局。

2010年10月11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招聘工作人员面试时,要求应聘者提交乙肝体检单,于是雷闯带着砖头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去听宣讲会,并在现场派发乙肝科普知识宣传单。18日,长春光机所在官网通告,取消乙肝体检。

2010年12月22日,雷闯为举报捷普等公司在电力一局医院暗查乙肝一事前往广州黄埔区政府,而后向广州市、广东省卫生部门和劳动部门举报。此后,前往电力一局医院门口做“请不要将禁查乙肝规定当手纸”的行为艺术,此行有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优酷拍客、南方电视台的跟踪报道。

2010年12月25日到12月30日,在黄铮的号召下雷闯一行收集了154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签名。雷闯前往广东省卫生厅递交联名信,欲电力一局医院和相关用人单位。

2011年1月7日广东省卫生厅张副处长电话雷闯表示,关注电力一局医院暗查乙肝之事,省卫生厅也表示非常重视。当天,广州市卫生局通知雷闯一行经初步调查医院被暂停开展体检业务,广州市卫生监督所也打来电话表示正抓紧调查。

2011年1月25日到3月9日间,雷闯又接连向广东省卫生厅实名举报了深圳、东莞几家医疗机构。

2011年2月17日,雷闯到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取对违规查乙肝的捷普等公司的处理结果,广州人社局针对他举报的众多公司,仅仅调查了捷普公司,且调查并未发现捷普公司有违规行为,当场送上鸭梨,希望广州人社局帮忙分担鸭梨。同时,当场再次递交举报捷普等公司违规查乙肝的举报信。

2011年3月22日到7月20日,一天未曾中断地给总理寄出了121封邀请信,有特快专递,有平信,在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厦门、长沙、昆明……都给总理寄过信。

2011年7月7日,“乙肝斗士”雷闯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邮局,向全国43所公安政法高校寄出了装有《希望贵校公安类专业高考录取不要拒录乙肝考生的恳请信》的特快专递,其中37封寄往招收公安专业高校,6封寄往中国政法大学等政法高校。同时,雷闯还向教育部、公安部和司法部寄出3封建议信,建议公安类专业报考取消乙肝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