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1 16:36: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司合同风险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5(C)-0086-02
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承包商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优质的工程施工技术在国际建筑舞台崭露头角。但“走出去”闯天下,难免遭遇各种风险,而且高利润总是伴随着高风险的,由于中国建筑企业涉足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时间较短,在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往往欠缺经验和方法,也就影响了最终的盈利,因此如何认识和避免风险对于刚刚跨出国门者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也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工程项目风险是在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造成项目实际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是所有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项目风险按其来源可划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和信用风险。前四种风险属于基本风险,也叫不可控风险,风险载体大,损失大;后三者属于特殊风险或可控风险。
建筑工程由于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施工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因此进行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所谓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指风险管理的主体通过对工程项目活动中涉及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然后将这些风险定量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政策,合理的使用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所造成的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偏离,安全地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的管理工作。国际上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制定的PMBOK(2000版)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描述为: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量化分析、风险应对设计、风险监视和控制6个部分。我国根据自身项目管理的情况,特别是结合大型高风险项目管理的实践,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实施监控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循环的工作流程。在执行过程中,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管理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和相关措施的实施,影响项目目标的各种因素都会发生变化。风险管理过程的每一步实施都对下一步的活动产生影响,而下一步的活动又对上一步的实施情况做出反馈,只有适时地对风险新的变化进行跟踪,才可能发现新的风险因素,并在必要时及时调险管理对策,对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X公司国际工程的情况及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X公司与国内一家知名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携手开拓非洲通信建设市场,先后签订了100座GSM无线基站网络建设项目和光缆骨干网建设项目的分包合同。
在无线基站网络建设项目中,X公司负责设备的采购及基站建设,然而当所有设备运达施工现场,基站建设也完成了95%的工程量时,总包商在合同中承诺的货款却只支付了一半。总包商拖欠工程款,不仅给X公司的外汇核销及出口退税工作造成了影响,也让X公司不得不拖欠设备供应商的货款而影响了X公司的信誉。
光缆骨干网建设项目是X公司在国外承接的第一个集设计、施工及工程机械设备和主材采购在内的大型工程,与无线基站网络建设项目相比,该项目的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参与人员数量多,因此蕴涵的风险相对也就高。合同签订不久,业主和总包商要求X公司提前开工,结果因未获得路权而被当地政府勒令停工;之后业主为了赶进度,要求X公司在雨季施工,致使大部分开挖好的沟道来不及回填就被雨水冲毁,连续不断的暴雨增加了回填工作难度,使回填工作质量无法达到监理的要求,工程再次被迫停工;后来又由于业主未提供地下管线的资料信息,也未在合同图纸上做出标注说明,致使X公司在挖方时挖断了其他电信公司的光缆而导致了第三次停工。此外,业主在开工后不久,修改了设计方案,致使X公司采购的机械不符合新的设计施工方案而不得不联系原厂商进行改装;而工期的提前,打乱了原定的采购计划,不仅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增加而且导致了主材出现质量问题;还由于当地的治安不好,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被盗、被烧毁的事件不断出现;黑人持枪到工地上抢劫、捣乱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黑人司机的超速驾驶也使交通事故时常发生,不仅车辆损毁率高,还造成了人员伤亡事件。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势必影响工程最终的效益,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跟工程施工中欠缺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有着极大的关系。对于无线基站网络建设项目总包商拖欠工程款的情况,X公司要想规避这样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就可以根据国际惯例向总包商提出支付担保,并将其写入合同中;而对于光缆骨干网建设项目中业主和总包商未取得路权要求提前开工而产生额外费用或者造成损失,并非X公司的过错,雨季施工的不利条件造成的施工难度和工期延误也非X公司的过错,X公司完全可以向总包商和业主提出索赔,通过索赔来减少损失,然而X公司并没有及时提出索赔,更没有做好索赔证据资料的收集,给后期的索赔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施工材料被盗、被毁,交通事故的人员伤亡和损失都是完全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的,即使已经发生了,也可以向已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赔偿,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然而X公司也由于不能提供保险公司需要的证明材料而迟迟拿不到赔偿。
虽说上述事实只是X公司的情况, 但这也可以反映出中国承包商走出国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对风险的认识及如何将风险转移出去缺乏经验,更缺乏一套完善的体系。事实上,虽说不可控风险带有极大的偶然因素而无法准确预测,但承包商还是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来降低或转移风险的;而可控风险,对于承包商来说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完全可以规避的。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培养工程项目经理及施工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执行力。
三、运用风险管理原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从策划、实施到投入使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面临的风险因素不同,项目风险管理的处境和所追求的目标也随之不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真正搞好项目的风险管理,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X公司正是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无法发现其高风险领域,更无法利用风险管理原理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以致风险问题不断累积而最终难以解决。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就要确立具体的目标,制定具体的指导原则,建立和改进信息渠道和管理信息系统,规定风险管理部门的任务、权利和责任,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的风险关系,落实风险管理措施,以保证风险管理计划正常执行。在运用风险管理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投标阶段开始加强风险管理
任何项目都存在风险,越早考虑到风险,项目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施工项目中要从投标阶段开始对风险进行管理。在投标阶段,由于时间及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等因素,不可能识别全部的风险管理任务,但可以在投标报价前,结合已有的原始资料,分析业主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业主的工程款落实情况,业主和总包商的支付信誉等,识别、评估其风险因素;并在投标报价时,参考风险因素进行价格调整,然后整合风险管理到工程项目所做的每件事情中去。
(二)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
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由于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因此合同可以看作是对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由此,在签订合同前,应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仔细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作全面深刻的分析和预测,并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把风险管理具体落实到每一步。
(三)通过索赔转化风险
工程索赔是一种权利要求,之所以出现索赔,是因为受到外界影响,合同条件发生了变化,而此时索赔恰恰是合同主体对工程风险的重新界定,因此可以说没有索赔,就不能体现合同的公正性。从X公司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将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有可能通过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
(四)利用保险机制转移和分散风险
工程项目的施工多为野外、露天或高空作业,流动性大,不安全因素多,因此一旦出现意外风险,往往超出工程承包人的承受能力,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在国际承包工程中,几乎所有的工程都被强制要求进行各种保险,这样既保障了业主的利益,同时也减少了承包商的风险。但是,并非保险后就万无一失,如果不加强保险后的风险管理,合理控制风险费,通过安全监理的手段来控制风险,通过保险机制来减轻风险损失,还会出现X公司那样难以从保险公司拿回赔偿的情况。
(五)培养风险意识,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建立了风险管理的体系,还必须落实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去,否则风险管理的体系也只是一个空架子。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因此必须从公司的高管层做起,从上至下培养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警觉,以高标准来要求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确保所有行为符合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并不是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必须进行风险管理,但是对于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来说,必须具备风险意识,风险警觉,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参与施工项目的人员思想中去,使风险管理程序成为一种规范,一种工作习惯,做到尽可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与积累,如果X公司能从已完成的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中总结经验,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式,将对其今后承包大型的国际工程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简介:段慧(1972― ),女,满族,湖南隆回,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项目管理在职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刘玉明.北京交通大学工程项目管理硕士课程《工程风险管理》讲义.
[2]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阎长俊,张晓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06-02-14).[2009-03-09]..
[关键词] 现代企业 法律风险 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违背国家法律和法规的风险,通常包括应遵守的国家法律政策发生变化、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违反合同项下的义务、侵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对商务合同管理不当、未能正确行使法定权利等。其进行法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所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科学估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降低风险。如果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得当,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包括合法合规、公司的治理加强、合同和知识产权的管理更完善、企业声誉提升、创造更丰厚的效益等。
一般风险管理的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五个部分,同样进行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项目也包括以上这五个部分。由于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项目时首先应对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
虽然各行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会有所不同,但有些法律风险是所有企业都可能面对的:第一,劳动争议。目前,企业劳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不按照法律程序解除劳动合同,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密制度不健全等,还有相当多的劳动争议案件是由于用人单位依照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劳动者做出了处理,劳动者不服而引发的。对此,应建议企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和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劳动合同的履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健全支撑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企业内部配套规章制度,强化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审查和修改现行规章制度,尽量降低法律风险。第二,知识产权问题。一方面企业应注意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通过制订内部的规章制度的方式加以完善,比如制定保密制度、与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采取保密措施等。这些措施可以防范由于人才流动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通过对相关知识产权法的学习和掌握,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发生,从而避免相应的法律风险。另外,也要建议企业对来自外部的侵权行为积极应对,可以通过向有关行政机关举报非法行为,或向法院提讼,或向公安机关申诉控告等措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三,合同纠纷。合同纠纷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之一,最近几年合同纠纷呈上升趋势。起因大多缘于合同条款制订不严谨,合同对重要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公,合同欺诈等。因此有必要建议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制度。企业通过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同时,特别要对企业的经营人员和法定代表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合同意识,掌握合同法律制度,并自觉地运用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从而使企业从被动地应付和处理合同纠纷转到主动地预防合同纠纷上来。第四,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机构分工不明确,职能不分。一个企业只有好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治理的依据,管理才能科学规范,而好的规章制度靠的是分工明确的具体部门来实施的,如果分工不明,职能不清,不仅使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而且也无法实现企业对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最终结果仍然会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监控不力。第五,企业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由于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因此,防范措施也要从企业自身做起。即企业应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包括风险管理预警体系、业务经营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并建立相关执行和监督部门,时刻关注国家有关监管措施和法律政策的变化,同时组织、督促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国家法律规定进行,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自我监督和约束。
当然,除了以上企业所共同面临的法律风险以外,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企业还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法律风险,这就要求各企业在对管理状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本企业所存在的典型和主要的法律风险。以某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项目为例,针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特点,该企业法律部有针对性地总结出11类、40种具体的法律风险,内容涉及融资方式、机构设置、股权结构、上市并购、合同管理、涉外业务、内部规章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不正当竞争、政府监管等。
在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后,应确定法律风险的数据来源和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常可以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考察、查阅文件资料、询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和业务流程等方式。上案中为了对中外合资企业风险预测得更科学,公司法律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现存的法律风险进行了识别,调查对象为企业市场营销部、客户服务部、信息部、策略规划部、财务部、人事部等部门。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收回问卷140份,并基于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比较各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绘制了风险图表,从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重要性及紧迫程度,以确认哪些是企业的核心法律风险。风险图表的绘制采取了坐标图的方式,在坐标图中以横坐标和纵坐标为轴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即高风险且高损害的法律风险区域、低风险但高损害的法律风险区域、高风险但低损害的法律风险区域和低风险低损害的法律风险区域。
当然,风险图表的绘制还可以根据所描述的对象采取饼状图和柱状图等不同形式。然后围绕着上述区域,对各区域进行整体描述,再逐一对各项法律风险加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经验提出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现企业现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构建科学的法律风险管理模式,并建立科学的法律风险保障体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主体是在企业内部风险承担中起直接和间接作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公司领导层、内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和外部审计机构以及公司的所有员工。法律风险控制的客体是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其采取的手段不是通过一些单独的、狭义的管理制度就能达到,而是一个涵盖公司经营各环节的有特定目标的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的制度体系。因此,其采取的手段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公司法律风险控制制度设计要遵循合法、有效、系统、预防、制衡的原则。法律风险控制制度应该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执行、监督和支持保障等系统,每一个系统又包括许多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现代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制度体系一般应包括风险领导和风险实施两个层面。风险领导层面主要集中在企业法律部,由法律部根据企业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制定法律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全面持续的风险结构来确定、管理和监控风险,同时监督其他法律风险管理部门。法律风险管理计划应包括确定企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如何处理每项法律风险、企业如何监控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效果等。风险实施层面体现在由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和外聘的律师事务所或法律顾问共同协助实施各项具体措施,确定各部门必须承担的管理法律风险的责任,从而以辐射方式辅助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及履行广泛监督。该模式有助于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的核心活动,在企业的每个业务部门、每个层次建立风险结构或风险框架,使管理层不但对现有法律风险实施有效管理,而且能够随时发现新风险,提前进行预防。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当具有揭示风险的能力,保证企业的控制系统适当、合理,并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应注意不同时期、不同部门面临的法律风险会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各部门实行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另外还应当结合企业整体管理目标,定期对现行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检查、修正,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法律风险管理的目的,减少因法律风险引起的经济损失,以保障企业谨慎、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华明著:《风险与保险》[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3页
[2]何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法律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288页
关键词:风险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工程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地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
1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控制
1.1加强对业主和工程师的资格审查
我们都知道要参加一个项目的投标,业主和工程师会要求承包商提供有竞争力的资质材料,以供他们选择合格的承包商。同样道理,承包商在选择项目进行投标时,也要对业主和工程师的相关资质情况进行了解调查,以保证中标后该项目能够正常进行。对于业主,主要是调查业主的工程款支付能力和履行合同的声誉,对于工程师,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合同履行能力和职业水准,是否公正,是否能和承包商良好交流等情况.如果业主无良好的支付能力和声誉,或者工程师业务水平不高,会经常给承包商制造障碍,这种施工项目即使中了标也只会使自己陷入一个泥潭。
1.2充分认识投标报价的重要性,尽量把投标书做细做好
承包商的公司现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各个分公司都在努力争取新项目。在此阶段,各公司成员都尽了最大努力为公司多中新项目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同时也有必要要求各投标单位和投标人员认识到做细做好投标书的重要性,不能光为了中标而去没有原则地调整投标书。如果投标书未做好,即使项目中了标,也只能是为公司增加负担,给公司的整体经营带来新的风险。
1.3认真分析项目投标风险,确定投标报价原则
公司要扩大规模,自然要不断开拓新的工程领域,相应地各种风险也会伴随而来,此种情况下,更应全面地分析新项目的实施风险,及时向公司报告,由公司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和整体的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等确定投标项目的取舍,同时明确各项目的利润率和各种主要费用预期上涨幅度等。通过公司统一的指导,才能采取不同的策略去争取新项目:该放弃的放弃,需要低价拿标占领市场的低利润报价,可以投高价的应尽量提高利润率等。只有在公司的整体规划下,才可最大的降低项目投标风险。促进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
1.4积极培养合格的投标人才,提高自身的投标水平,避免不合理的报价
要降低投标阶段的项目风险,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有经验的、合格的投标队伍。对合格投标人才的需要,是合理投标报价书的保证,只有通过培养合格的投标人员,切实提高了本身的投标水平,才可以有效的避免报价中的不合理的几项,使投标书既有竞争力又满足施工的需要。
2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
2.1认真研究保险合同,通过保险合同降低项目实施风险
工程项目中标后,除了准备履约合同外,第一件事就是要和保险公司签订工程保险合同,这不仅是承包工程的基本需要,也是避免工程实施风险的一个有力手段。大部分保险合同的内容都是一些标准格式,但对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承包商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研究,应尽量避免在免责条款中有不利于工程实施实际情况的规定,否则将给以后的施工留下风险隐患。比如我接触的有些项目保险合同的免责条款中规定了可以索赔开挖的管沟只有2公里,而实际施工中这个条件是很难达到的,这就给以后项目的索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我们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予以注意。保险合同签订后,项目管理人员应熟悉该合同可索赔内容,一旦发生保险范围内的损失,比如不正常降雨、火灾、人身伤害等,应积极在索赔有效期内提交报告,否则将失去索赔的机会,也就不能有效地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在某基础设施项目施工中,有两年的雨季降雨均超过了往年平均雨量,项目组认真准备并向保险公司提交了索赔报告和索赔依据,最终得到了一百多万的索赔款,成功化解了项目实施中意外损失的部分风险。
2.2重视分包的确定和管理
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大,工程领域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各个大工程项目都需引入各专业的分包。一是可以由分包完成自身不善长的专业任务,二是可以在确立分包后,把工程风险转嫁给分包商。通过几年项目的管理经验,本人认为对分包商的管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2.2.1加强对分包商资质的审查,认真确定合格的分包商
能否确定合格的分包商,是项目实施中的一个重大风险,将影响到以后项目是否能正常完工,是否能完成预期的经济目标,所以对分包商的确定是工程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分包商的审查应着重于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资金能力、工作经历和以往的业绩等,只有考察合格后的分包商才能考虑与其签订分包合同。避免由于确定了不合格的分包商,而加大总包商的实施风险。
2.2.2签好分包合同,施工全过程监控分包
确定好分包后,要争取和分包签订有利于主包方的分包合同,通过合同的签订尽可能的把施工过程中分包工程有关的风险都转嫁给分包商,相应减少总包商的风险。分包进场后,并不意味着已将风险转嫁出去了,还需总包商在施工中时时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管理,否则只能是给总包商增加了额外的风险。
2.2.3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要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
项目施工过程各种因素对工程的影响都很大,风险源也很多,但从根本上应以施工合同出发,严格按合同办事,根据不同的风险源,从合同上找出依据,从施工中找出办法,通过树立大家的合同意识、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实施风险。索赔无疑是对承包商的一种保护,承包商就应在施工中抓住一切机会,找到索赔依据,以正当的索赔来避免自身遇到的损失和风险。
3风险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1从工程项目本身具有的特性角度而言,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长,从其筹划、设计、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且由此产生的风险损失金额巨大,后果严重。因此将工程项目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实施全局的、综合的全面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内在特性所决定的。
3.2从工程项目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而言,无论是工程项目投资商、承包商、监理商,还是建筑设计商、供应商等,都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各种利益主体都趋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因此一项工程项目的实施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利益与风险的分配与衡量的问题,全面风险管理能够达到工程项目总体风险的最小化,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风险人配的均衡状态,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3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之中,建筑市场不成熟,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比较严重。全面风险管理有利于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加以监控,保证工程项目中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的顺畅流转。
3.4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虽然有所增强,但尚无法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抗衡。特别是“入世”后,国内企业与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各方面优势的国际企业相竞争显得力量薄弱。如果国内企业仍不改变落后的风险管理状况,终将被淘汰。而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思想与方法,得到广泛的承认与应用,其在国内工程项目中的合理实施将缩小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在竞争中的差距,增强竞争力。
4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充满了风险,但是可以识别并进行有效管理的。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者应正确看待风险,重视风险管理,通过全面分析评估,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就可以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自始自终贯穿着风险管理,工程承包企业应不断进行探索、创新、转变观念和提高风险意识。针对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深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通过本文研究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提高企业项目抗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作用
一、前言
所谓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所谓内部审计,它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以帮助组织达到目标。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可以协助公司辨别及评估重大风险的披露,对改善风险管理及控制制度做出重要贡献。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需要从整体出发。而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正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
(三)风险管理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的工具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的职责所在。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制定正式的行为规范,经常检查公司风险管理流程是否健全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工具,很多企业和部门已将其应用于机构的持续性、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舞弊等各项风险管理中。
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联动发展的紧密关系。
三、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有利于从战略高度来调控企业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要求建立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这一特殊的地位,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本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能够从战略的高度来调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审计委员会作为现代企业董事会的二级机构,是对董事会负责的监督监督者的部门,主要在公司治理的高度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监控体系进行全面规划和评价。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内部审计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独立于各业务职能部门,这使得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一方面可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科学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测试评价。在公司领导下,成立内控制度测评小组,通过访谈,内控制度完整性评价等方法,对公司进行整体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估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纠正计划并实施,然后再测试评价,作出结论;另一方面还能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如检查公司的经营战略,了解公司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存在的风险,评价其有效性,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分析是否全面,为防止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议是否有效等。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全过程控制和管理企业的风险
现代企业风险存在于管理的各个环节,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变化使之具备了事前介入、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程的条件和参与企业风险审查的能力,从而能够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企业风险。
1、事前风险介入:内部审计部门从参与设计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入手,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审查所选择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在采购、生产、销售、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的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对企业各项业务的执行作出事前风险管理的统筹安排;
2、事中的风险监控:内部审计对投资过程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监控;首先对招标过程是否符合的规定,以“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择中标单位进行程序检查,对发现的程序错误及时依照投标法予以修正;其次检查合同的签定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具体做法是检查合同是否经法律顾问审核,对未经法律顾问审核的合同跟踪调查,查出多项合同条款不完善,要求相关部门修改,为公司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合同损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时刻关注预算与实际发生情况的差异,查明差异发生的原因,向投资部门反馈风险警示。
3、事后的风险评估:在项目完成后,内部审计部门开展项目决算审计,因为采取的是项目实时跟踪审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初审,再通过对各类决算资料的汇总并在内部审计部门再次审定。通过内部审计对项目的事后评估,最终形成投资项目的修正方案及投资风险的模型,进而修正风险参数和风险指标,反馈给投资决策部门,作为今后决策的参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能够从战略高度来调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客观的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并提出改进的措施,能够做到事前介入、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因此,内部审计不仅能参与企业风险管理,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和帮助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如何融入风险管理,发挥自身的特殊作用,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形势要求内部审计监督范围要从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经营效益等传统领域向风险管理领域拓展;审计内容要从检查企业经营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向企业风险管理价延伸;审计工作方式要由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不仅尽到监督职责更要发挥评价职能。
一、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内涵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通过审查、分析、评价企业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全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着力揭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无效控制及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并针对缺陷和无效控制措施提出审计建议,促使企业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用“第三只眼睛”对企业物流贸易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它不直接参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管理活动,以保证审计监督评价行为的客观公正。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全性和有效性为内容,着重审查制度体系、重要方面和关键控制环节是否健全完整或存在重大缺陷,评价各种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及是否有效。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时点:以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为辅。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向风险管理组织提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促使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审计效应潜在于未来。
二、开展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做法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重大风险管理领域。针对物流贸易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事中审计,有利于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中的现实风险,也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1.建立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机制
建立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机制是有效实施审计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确立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中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并在设立“物流贸易风险审计评估小组”,履行相关职责。
(2) 把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列入年度审计计划
对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审计重点、审计项目及工作要求均纳入《公司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和《公司审计项目计划》,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3) 落实风险管理审计责任主体
集团公司主管审计工作的总会计师负责对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督导;审计部门负责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年初将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项目落实到的审计组长和主审,并规定完成限期和质量标准,确保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任务的落实。
(4) 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培训
一是通过听专家讲座、参加专业培训班了解掌握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知识;二是组织审计人员就风险管理审计的难点进行研讨,不断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风险管理审计的业务素质。
(5) 采取内外结合的工作方式
为了保证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质量,弥补内部审计专业能力的不足,对内部控制年度评价和投资项目后评价等重大审计项目采取内部审计与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即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制定审计评价方案,组织报告质量评审,提出利用评价成果的整改意见,并向董事会专项报告工作情况;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作为审计评价主体,负责按照内部审计的要求,独立进行审计评价。
(6) 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制度
对风险管理审计中揭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严格按照《开滦集团公司审计问题整改的规定》,由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下达被审计单位限期进行整改,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的整改责任进行落实,并将整改结果报告集团公司,审计部门组织核实或复审,确保风险管理审计的效果。
2.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的形式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实行跟踪审计。即:以季度为审计时段,采取实时跟踪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3.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做法
物流贸易风险管理审计采取序时跟踪审查,按季度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审计过程中,重点抓了以下关键环节:
(1) 参与贸易客户信用评估。审计组会同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对贸易客户的资质、信用、资产、经营状况、关联企业等基本情况及动态定期进行调查咨询,向被审计单位决策层提出信用、风险评估报告,作为贸易客户准入或退出的决策依据。
(2) 参与买卖合同会审。审计组会同被审计单位纪检、财务、法律、业务主管部门对重大买卖合同的经济性、可行性、严密性、合法性进行会审,防范合同风险。
(3) 测试采购与付款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审查分级授权是否合理;审查验证购销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或越权审批等违规行为。
(4) 审查抵押担保及其变动情况。为贸易客户垫付周转资金的,在合同中约定贸易客户实行有效资产抵押,并为其关联公司提供责任担保。对贸易客户抵押担保手续的合法性、抵押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及其变更进行动态审查。
(5) 审查分析应收应付款项。应收应付款项是物流贸易的核心风险源,必须随时关注。要对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结算期限逐笔审查,有无恶意拖欠、贸易纠纷事项;有无开票结算不及时的情况;有无为逃避考核转移应收帐款的情况。
(6) 审查分析物流贸易经营成果。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审查贸易收入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效益指标,科学判断经营成果的合理性。
关键词:内部审计 法律风险 控制 价值提升
一、法律风险概念及管理内容概述
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由于公司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者公司及其利益相关方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
法律风险管理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公司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具体的实施流程结合操作步骤进行细化后,分为法律风险识别、风险量化测评、风险分析评价、制订控制计划并实施、监督与检查,法律风险管理采取闭环管理,每一年为一个更新周期。
二、内部审计在法律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提升实践
本文以W飞机制造公司的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例,来具体分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法律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提升,进而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实践做法。
(一)背景分析
1.填报专业法律法规及法律风险事件,形成公司法律风险事件库
公司法律风险分类框架包括19个类别,一级法律风险类别51项,二级法律风险类别82项。依据公司“法律风险分类框架”,法律风险管理办公室最终辩识了562个风险事件,形成了公司的法律风险清单,公司法律风险事件较多的类别是采购生产(76项)、人力资源(74项)、工程建设(68项)、**产品项目(64项)以及财务管理(55项)。
公司重点关注法律风险领域6类,分别为客服管理法律风险、规章制度法律风险、商业秘密法律风险、合同解除及违约法律风险、产品管理法律风险和廉政管理法律风险,涉及35个法律行为。针对这35个法律风险行为,组织责任单位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并分阶段进行跟踪、考核。
2.以内部审计强化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再监督
在建立风险事件库的基础上,公司管理层始终强调要强化内部审计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再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管理活动,对公司防范法律风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要深入主业保驾护航,在每年实施一系列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督工作的基础上,积累审计工作经验。
(二)主要做法
公司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审计检查评价公司内部各种业务的合理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并对审计过程中所发F的重大问题进行法律风险防控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1.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评估业务法律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在开展对公司各业务领域的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具备充足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却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应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了解与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为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敏感的法律风险嗅觉奠定基础。
(1)初步了解七项法律体系,即宪法和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根据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初步确定法律法规依据,基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①会计审计类41项规定;②经济法、民商法类129项规定;③税法参考法规类190项规定。
(3)公司审计部门加强“审前调查”,查找关键业务法律风险领域:一是搜集查看重要业务资料,摸清公司关键业务领域、规模及其涉及的重要法律风险;二是访谈关键人员,与法律风控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公司重大风险领域及风险管控情况等信息,与具体业务操作人员交流,了解重要业务交易方式、主要业务流程、关键岗位职责等信息;三是审计组根据查看资料和访谈了解到的情况,及时讨论审议,评估关键业务法律风险、寻找审计切入点、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探讨审计方法。
2.联合专业力量,拟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
为了有效弥补审计人员法律知识不足的缺陷,联合公司法律风控专业人员组成审计组,为审计人员在公司重点业务类型、重点法律风险领域、风险管控特点、易出现管控缺陷的环节等方面提供业务指导,与审计人员一起共同拟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商讨具体的审计方法,并全程参与审计过程。联合审计组对公司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确定审计关键环节为审计重点,具体表现如下。
(1)财务专项审计关键业务环节。财务业务循环主要包括以下5个: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除了货币资金会计科目以外,这5个业务循环对应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所有其他会计科目。
(2)内部控制审计关键业务环节。根据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8项内部控制指引均为关键业务环节,其中属于公司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19项关键业务有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指引、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指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指引、战略规划内部控制指引、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指引等。
3.实施对公司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控制法律风险
(1)财务专项审计。以下以抽取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3个关键业务循环为例,说明在审计过程中关注的重大法律风险点并如何实施管控。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年度财务专项审计任务是每年度的审计计划之一,在2014年度对某集团公司以上三个业务循环的财务专项审计中,审计组确认了以下六个重大法律风险,其中第①项属于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内容,第②和③项属于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内容,第④、⑤和⑥项属于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内容。
这6个重大法律风险和整改情况分别如下:①部分职工未按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C公司与D公司属于不同的法人主体,无股权控制关系,而法人代表、经理人员等同一套班子成员,两个公司共计5100人,均与C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有850人实际是D公司的人员。审计报告提出后,850人与D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原合同终止;②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2,400.00万元未清理,存在款项回收的法律风险。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制订了清理计划,并协同法律部门实施了清欠工作,收回长期挂账的款项共2,200.00万元,剩余200万元于下年度收回;③公司房产税存在重大涉税法律风险。公司没有就房产税免税事宜在景德镇地方税局进行审批或备案,没有取得地方税务局关于军品生产经营用房免税的相关手续。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补办了相关手续,为2014年免交房产税约400万元实施了有效防控;④投资管控存在重大管控风险,对15家投资企业年均投资收益率为3.29%,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组织了内部审计部门对被投资单位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审计问题20条并实施了整改,有效实施了对投资法律风险的管控;⑤公司历年来向已无产权关系的经营业绩非常差的A企业提供了经营借款共计700多万元,并签订了借款协议,款项回收存在重大法律风险。审计报告提出后,立即对A企业的经营借款终止,有效地将借款风险转移给了A企业的母公司B公司;⑥截至2014年末,公司共有**项科研费研制项目超垫支,累计垫支1亿多资金。审计报告提出后,针对科研费垫支数额较大情况,公司及时落实责任部门,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汇报,将未到位的资金尽快到位,有效降低了公司科研费筹资风险和缓解了资金压力。
(2)内部控制审计。以下抽取对“存货管理”和“合同管理”两个内部控制的审计举例,说明在审计过程中关注的重要法律风险点并如何实施管控。
第一,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为了进一步加强非正常存货管理,有效防范非正常存货的法律风险,2015年6月,审计部门实施了对公司非正常存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在2014年11月公司年度财产清查填报的非正常存货基础上,审计组进行了整理筛选,通过公司信息平台下发审计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填报非正常存货形成原因、拟处理建议等,结果如下:积压呆滞2700万元,残损变质640万元,技术淘汰320万元,盘亏29万元,合计3689万元。
此次非正常存货专项审计发现以下三项重要法律风险点:①2014年及以前年度公司财务部门没有对存货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②对因停产、技术淘汰等原因造成的积压存货处理不及时;③对单位内部可调剂使用的积压存货调剂态度不积极。
资产使用与监督部门有效实施了对这三项风险的跟踪监督管控:①2015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部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500万元;②某型号标准件、成附件1310万元按需调剂给E公司,该积压存货均为进口件,质量较好,公司所属子公司E公司业务范围中包括对该标准件、成附件使用或销售,以此盘活资产,减少资金积压。
第二,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为了进一步夯实合同管理基础,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规划部、财务部和纪检监察与审计部组成联合审计组,每半年对公司合同管理进行审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及解除情况,合同对方资质审核管理情况,纸质合同归档情况,合同台账及档案管理情况,合同发票管理情况,合同信息化系统中合同编制规范性和合同支撑材料上传规范性等,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合同档案管理、履行、变更、解除管理现场检查(80分),第二部分是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检查(20分),第三部分各职能部门会签审核合同及时性。
2015年下半年针对20个业务单位合同管理审计考核结果,确认了4个重要法律风险:合同台账信息要素不全;合同发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合同付款凭证和资料报送不及时;合同签订时间滞后。
各有关单位针对以上风险实施了以下整改,起到了良好的合同法律风险防控效果:统一了合同台账模本,增加了合同到货、报账、付款等合同履行信息要素;建立了本单位合同发票台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报送合同付款计划和资料;严格执行先签订合同后履行义务。
(三)取得的实效
1.推动企业价值提升
一是公司从上到下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推动了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完善。
2.内部审计自身价值得到提升
将法律风险防控渗透到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各个关键业务环节,打破了对内部审计只会查查账、看看表的固有认识,拓宽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是对传统内部审计概念的大胆创新和突破,是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提升了计人员的监督能力,进而提升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价值。
三、内部审计参与法律风险控制的思考和建议
(一)以法律风险防控为切入点,将内部审计工作全方位并准确渗入到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
法律风险只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个系统过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其职能只要体现在对风险管理的再监控活动中,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充实内部审计人员队伍
内部审计要想有效参与公司业务风险控制,审计人员还应吸收具有风险管理、信息技术、法律、金融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而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审计方法,拓宽审计思路。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从工程项目投标到竣工全过程都会出现各种风险,有些风险是可以预见的,有些风险属于政策性的,世界各国建筑行业都比较重视风险管理。而建筑管理中的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都可以预见的,这就容易造成工程损失。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人为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等。施工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安全风险,然后是技术风险,另外还有资金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当建筑企业对项目的期望值较高时一般都会对进行风险评析。而部分企业不太重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导致企业进入风险环境后,由于准备不充分,无法有效控制风险。所以要加强企业在施工管理中的能力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如下。
一、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缺陷分析
虽然现今我国的施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其认识及管理方法、经验仍属于初级阶段,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仍比较弱。
首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并未建立健全良好的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而没有灵通准确的信息辅助,就无法提前发现风险信息,正确的识别风险,科学的分析数据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策略和有针对行的风险响应。如在招投标项目管理中,对市场情况调研总结分析不全面,对潜在的投标客户判断失误,导致中标质量不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信息收集不完善,在对其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缺乏充足的数据分析资料,风险承担能力比较低,致使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导致一些决策性失误,造成企业损失。
其次,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其实我国的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其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及其在企业防御风险中的重要性认识并不足,虽然其也会采取一些防御措施,但是其有效率可以忽略不计。方面进行了一些预防措施,其对整体工程的风险管理规划系统并未有深刻研究,所以在措施实施方面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缺陷,亟待我们去分析、学习,研究其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等,以更好的把握风险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成为企业项目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最后,我国的风险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我国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地位并未准确定位,其在项目管理中并未有专业的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所以其系统构建时具有很大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管理的发展,致使风险来临时防御能力低,造成企业项目管理目标效果不佳。
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在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处处存在风险,其原因多种,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并且树立强烈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减少风险的发生的概率。而不能杜绝的风险,也要确定其主次矛盾,找到合理、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采用合理方案转移风险。例如对难以控制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措施。
首先,对内部合同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合同签订是非常重要的事项,但是一些人在制定合同条款内容时疏漏、遗漏等不同的失误,所以在合同签订时,必须在确认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且能够很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其实,在建筑企业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责任是双方支付的,签订合同时能够很好的将二者合为一体,共同分担责任内容。另外,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者要能够正确的识别风险,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分析,采取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或组合等风险对策,以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而对于劳务方面,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更加谨慎,把双方的责、权、利都能够划分清楚。同时,在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也是一个重点,其在合同签订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其价格、产地、质量、包装等,以便更好的防范风险发生,减少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其次,要建立健全外部约束体系,并严格执行。如今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制度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基本趋势已定,所以在风险管理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既有的制度规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防范更多意外的发生。如在常见的招投标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完善的保证金制度,对此严格遵守和执行,能够有效避免风险出现。
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首先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制度,以准确的信息资料为基础,科学的分析风险发生的几率,避免其产生。同时,要制定一个独立评估信息系统,以便在企业招投标中,能够准确的做出选择,以免损害公司利益。施工企业要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企业发展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使项目施工更能够安全、健康、有序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止风险发生。
最后,对风险信息必须进行动态化管理。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的全部过程,对风险及时跟踪,出现风险化动向时,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控,使其变动能够及时传于风险管理者。如:在双方的合同手续签订前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尤其是在招投标时,一定要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签订,以减少风险的影响。
三、结语
施工建筑是如今新经济时代中最为关注的行业之一,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同样也改变了建筑施工项目以往的高收益状态,而建筑全面要求及其风险程度的升高,其利润收益相对降低,但是仍有其较大的经济利益空间。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专业的组织能力,还要有优秀、全面的管理能力以及完善的地域风险的能力。其实施工建筑项目的风险是可以避免和转化的,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对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在进行大量的资料分析后,能够抓住主要矛盾,使风险降到最低,就是很好的风险管理表现。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8):103.
[2]宋琦忠 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 2010(20):76~77.
[3]黄树戌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0(10):39
[4]周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2010(18):179~181.
【关键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6
随着我国“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落实,国内相关企业积极主动,顺势而行。在此潮流中中国的大型建筑企业表现活跃,尤其是大型国企越来越显著地把业务重心由国内向海外渗透、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竞争。在国内外各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发展迅猛。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投标、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分包、提供劳务等过程中由于涉及至少两种货币之间的交割,加之收付款时间不匹配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的面临汇率风险。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央行结合全球经济及我国贸易现状进一步深化汇率制度改革,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可以说,自2005年起,人民币已经不再只是单一地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三元悖论”显示,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之间具有替代关系。事实确实如此,自2005年“央行不再进行常态式外汇干预”起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主要货币)累计升值逾25%,如图1所示:
从大方向看,人民币处于一个加速升值的过程中。在过去十年中,升值幅度相当大,这不可避免的使得收款期较长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蒙受巨大的汇兑损失,严重侵蚀其预期收益。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 100.7亿美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6.4914),2016年按照这十年的简均年升值率2.5%计算,那么极端情况下,2016年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将面临接近341亿人民币的汇兑损失。
但是,无论是从几十年的理论研究还是国内外国际贸易公司的经营实践来看,汇率风险虽然不可避免,却是可控的。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对这些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弥足重要。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及接触到的行业数据和行业报告,对汇率风险管控进行分析研究,力图帮助中国建筑行业管理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一、我国建筑行业海外业务发展状况
国际上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大型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开始试图踏入海外市场,该阶段承包的项目合同额一般不大,处于一个摸索期,先入带动后入。
第二阶段,国内承包企业逐渐积累经验,有了比较稳定的国际客户群,开始承接大型国际工程项目,但是国内的项目份额还是占大部分。
第三阶段,国内承包企业转型为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占据了比较大的国外市场份额,国际工程承包的工程主要来源于国外的工程项目,并且在长期承包工程的国家成立海外子公司。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时,承包方式也由单一变得复杂起来。
按照上述的阶段划分,我国建筑行业大致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自2000年之后更是取得长足发展。
2000年,中国正式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将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作为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加以重点推动。此后,商务部牵头有关部门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两优贷款、政策性金融保险、设立对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推进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设立中非基金、中东欧合作基金等对外投资合作基金、政策性银行及中信保等官方信用机构扶持等方式有力地促进走出去业务发展。
在2015年,中国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鼓励中国企业加强海外投资建设的步伐。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这些国家战略为我国“走出去”的排头兵――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以中建、中交建、中电建、中铁、国机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建筑业央企在此期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卓越成绩。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2014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名录中,我国内地企业上榜65家,占企业总数的26%,上榜企业共实现海外营业收入8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营业总额占全球海外市场的17.2%。在国际工程承包这一领域,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专业性强、涵盖行业广并且可以与国际上有实力的大承包商竞争市场份额的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队伍,并且由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所完成的工程项目赢得了客户及当地人民的普遍赞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长期客户群。
目前我国的建筑承包方式也由原来的土建分包跨向了工程总承包,形成了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设计――施工总承包(DB)、设计――采购承包(EP)、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公私合营模式(PPP)等多种模式,工程项目量、项目总额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
在区域市场方面,我国的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发达国家的业务占比较少,但这也是与新兴市场国家建筑业需求旺盛,迫切需要有实力的大型国际承包商组织施工造成的。根据《全球建筑预测2025》报告,发达国家在全球建筑业占比由2005年的65%降到了2012年的48%,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率还将继续下降1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的比例将上升到63%(如图2所示)。
二、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分析
(一)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形成机制分析
汇率风险的形成必然需要三个要素:本币、外币、时间。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承接的项目绝大部分以外币(通常为美元)作为合同约定货币,而这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全部外币收付,最后都需要折算为人民币,作为企业经营成果和业绩评价的依据。而作为建筑承包企业,其从中标到交工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在比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由于外币收付、本币折算,就形成了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汇率风险。具体包括:
1.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交易风险
(1)合同价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投标到中标会有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汇率波动较大,那么一旦企业中标,则投标时的合同价就已经受到了汇率波动影响,这个风险称为合同价交易风险。
(2)材料采购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通常采取境内采购、境外建设的方式组织施工,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采购材料时所支付的币种与业主最终支付的币种不一致,那么就存在着成本支出人民币,收入收取外币的问题。这一风险称为材料采购交易风险。
(3)机器设备准备过程中的交易风险。在中标之后,企业会迅速准备组织施工所必须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可能是企业自有的,也可能是企业在国内租赁或者采购的,但无论如何,这些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都是以人民币入账。企业自有或者采购的机器设备以人民币计提折旧,租赁的则以人民币支付租金。这样的本外币差异称为机器设备准备过程中的交易风险。
(4)项目融资交易风险。这一风险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从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那么借款币种为人民币,而从业主方取得的收入为外币,借款到期日将美元兑换为人民币还款,使企业面临着融资方面的交易风险;另一种情况,如果企业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取得与合同约定货币一致的货币资金,在最后折算为人民币过程中,企业也会面临融资方面的交易风险。
(5)当地币交易风险。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签订的合同中可能会含有一部分当地币,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可能会留存一部分当地币进行日常收付。但在这些新市场国家中,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地币的价值起伏不定,如果当本地币升值,那么企业业绩面临交易风险。
2.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折算风险
目前,国内大型建筑商基本上都采取了在境外设立海外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境外项目的承包,在报表日或者工期结束之后,母公司与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外币折算为人民币就会导致折算风险。只要建筑商承接海外项目一般都会面临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风险、利润表风险。折算风险是对已经发生的汇率影响的一种现时测度,是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的账面反应,这种账面损益在子公司未清算之前一般不会影响母公司总体的现金流量。
3.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经济风险
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指的是由于非预期外汇汇率变化引起企业外来纯收益产生变化,进而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经济风险主要集中于项目融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经济价值可能会因为意料之外的变动而受到影响。经济风险很难被准确识别和计量,对于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来说,汇率变动引起的是对一些环境变量的长期性影响,因此其在长期、中期、短期经营中都会存在,这一点有别于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
另外,在建筑承包领域,国际上通用的是FIDIC合同,因此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企业应对FIDIC合同有足够的认识,否则很容易在履约过程中与业主及分包商产生纠纷和麻烦,这也是经济风险的一方面。
总而言之,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以人民币计算时可能会增加,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营成本(包括设计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费和安装费等以及公司的管理费、财务费和保险费等)都会上升;另一方面是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会导致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收到的工程款兑换成人民币以后其金额会减少,即收入减少,如此一来将会使得美元债权下降、国外资产缩水,项目利润降低。
(二)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管控现状
汇率风险影响着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而近十年来的人民币升值更是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日益显著的汇率风险。但事实上,汇率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国内建筑企业显然有些后知后觉,目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对于汇率风险的重视,但就当下状况来看,汇率风险管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2005年以前,我国实行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随时间推移不存在汇率浮动的状况,汇率长期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企业基本上不会面临汇率风险。而且大多数企业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企业只要依靠其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因为汇率风险管理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减了企业利润。
再者,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提出之前,大型建筑央企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并不重视,在国内各大建筑承包商瞄准海外市场时,又急于占领海外市场、争夺工程项目,根本没有把重心放到汇率风险管理上。
2005年汇改之后,我国1 375家上市公司中约有971家企业产生了汇兑损益。从上市公司汇兑损益看汇改的影响,其中,约有70%的企业发生了汇兑损失,比汇改前受损企业的数量增加了约10%;并且企业汇兑损失的金额高达19.3亿元。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更是无一例外的收到波谲云诡的汇率风险的打击,这一现象与其领导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有着直接关系。
2.国际工程项目承接子、分公司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互相联系
目前国际上的中国建筑承包商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的大型国企,这些大型国企体量巨大,旗下的子公司、分公司数量庞多。国外项目的投标以总公司名义进行,但是合同细节的协商、组织施工则是由子公司、分公司展开。比如中国建筑旗下就有专门指导海外业务的中国建筑海外事业部,此外中建八个工程局也有自己的海外事业部;中电建旗下有着中电建国际工程公司,另外中水建和诸多地方电建工程公司也有自己的海外部。
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各建筑企业纷纷放开子企业对外经营权,鼓励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策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头领导的情况,管理相对混乱。而且子企业的海外部规模往往较小,在这较小规模的海外班子中很难形成高层次的汇率管理团队。由一般财务人员兼任的汇率风险管理工作,也因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缺失,而丝毫不加防范,或仅仅流于形式,在资本运营、衍生金融工具、财务投资融资管理与风险管理工作等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3.尚未形成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他涵盖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察等内容,需要企业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全局安排。但对于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来说,由于踏入海外市场的时间较短,加之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形成董事会或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专职的风险管理团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汇率风险监控与预警体系,没有设立汇率风险警戒值,企业经常仅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缺乏完备的企业汇率风险评估体系,在识别、评估、应对速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容易重复遭受汇兑损失的打击。
4.避险性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有限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是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常用的避险策略,发达国家汇率避险市场发育较为完善,市场上避险产品繁多。我国由于浮动汇率制实行时间较短,加之长期以来大型国企对于衍生金融工具避险不加重视,所以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有限。具体表现在:衍生品市场发育不健全,买断式回购、远期债券交易和汇率互换的流动性弱,商品期货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发展落后;我国避险产品(目前仍旧主要是掉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即期外汇买卖和外汇期权买卖)种类十分有限,行业对于这类产品的使用普遍存在着使用不足的现状。
三、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汇率风险的存在已经给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了重大的汇兑损失,并且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运营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汇率风险的管控,加强企业汇率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笔者从两个方面,对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汇率风险管控提出建议。
(一)企业整体方面
1.加快公司化改组,拓展服务边界
我国大型对外建筑承包商体量庞大,通常总公司旗下有着上百家二三级公司,而这些子公司、分公司又往往试图独立承揽海外项目,这就造成了1+ 1
因此,总公司可以通过将工程公司、设计公司、咨询公司等不同类型但又相关的公司合并、重组,将存在着大量工作交集的公司进行合并,组建成新的综合型的公司集团,既能够节约资源,又能够得到更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比如,中国建筑工程公司的二三级公司就从几年前的600多家精简到200多家,节约成本的同时,整合资源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我国对外建筑承包商应该向发达国家有实力的承包商学习,转型为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交付业主使用的过程服务咨询,集设计、施工、建立、咨询于一身,在国际市场形成一股合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兼并国内外咨询设计公司,迅速提升自身的服务结构和层次,拓展工程企业的服务边界。
2.汇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对于汇率风险的管控,尤其是总公司的下属国内公司不能仅靠财务部进行风险管理。应当建立直接对董事长或者分公司子公司总经理负责的管理团队。
(1)完善组织结构
汇率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参照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一般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风险管理部口、内部审计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元等。一般情况下,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集团公司会统一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在此,笔者想强调的是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着重要做的工作。亦即在总经理办公会下设立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公司的外汇风险管控。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当来自于财务部门,此外,其他业务部门也应当派出精通本部门业务的成员加入进来。
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应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定期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近期汇率状况分析,汇率管控方案制定、执行情况,并根据总经理办公会的反馈,进行调整或者改进。这样就使得风险管理团队独立于其他部门,专门负责汇率方面的工作,确保预期收益的实现。
(2)加强团队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要提升汇率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工作培训、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懂合同法、财务、工程技术、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做到核心成员掌握建筑业发展规律、熟悉项目管理相关知识;掌握财务知识,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金融产品管理能力;通晓FIDIC合同法规、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谈判技巧。
3.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全程性的体系,因此汇率风险管理团队不能只将着眼点置于风险预警方面,而应当贯彻于外汇风险管理预警、外汇风险识别与评估、外汇风险应对、外汇风险监督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在汇率预警方面,财务人员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结合市场分析数据和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借助比例分析与数学模型,选取企业国际化程度、财务状况、企业资源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影响因子,观察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形成一套合理的预警机制。
在汇率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风险管理团队要逐步积累经验,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基于市场环境、政治环境,随企业可能遇到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从而为公司是否承担这份风险提供有益帮助。
外汇风险监督和评价方面,风险管理团队应当根据已经制定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定期进行评估,判断其根据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是否依旧合理有效,并形成报告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并根据办公会的反馈进行实时调整。
(二)风险管理团队层面
1.运用多种内部方法
(1)加强现金管理
减少换汇次数,争取自然对冲。企业应该尽可能将收到的当地币或者美元用于对外支付和投资,因此海外子公司根据日常收付情况,存留一部分当地币,尽可能做到企业自身的外币资产恰好能够支付到期的外币负债,实现同种货币的收支平衡,从而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提前或延期收付法。汇率管理团队应当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外汇的升值或者贬值倾向,从而做出提前或者延期收付的决策。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利用福费廷、出口保理、净额结算等方式降低应收账款汇率风险。
福费廷又称包买票据,是指在国际贸易延期付款方式下,出口商将由进口商承兑开户行担保的远期票据,无追索权的卖给包买商。出口保理,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国际贸易中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担保、贴现以及账户管理的综合产品。
福费廷和出口保理方式可以使企业提前收到货款,在如今人民币总体升值的现状下,利用福费廷,尽早回收货款,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了资金占用时间和占用成本,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汇兑损失。
净额结算。海外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和国内的上级公司产生大量的应收应付项目。这些项目的支付会造成资金在不同国家流转的情况,加剧了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敏感度。因此,通过将子公司的不同债权债务进行抵消仅用净额进行支付和结算,就减少了资金的实际支付数,降低了汇率风险的影响。
2.运用外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风险
(1)使用货币远期
货币远期是指客户与银行之间签署的,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在规定的交割日期按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可以分为有本金交割的远期外汇买卖(DF)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买卖(NDF)。在不考虑信用风险条件的套期保值工具中,远期合约可以说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该交易在合同签订时就已经锁定了当期成本,确定了未来交割的远期汇率,在与银行交易时,无需支付手续费,就合同规定的远期汇率与当期汇率间差额进行交割。另外,虽然美元兑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但在美联储维持美元低息的情况下,美元兑人民币的远期结汇价格通常高于即期,这样,通过货币远期的方式,企业就可以锁定汇率风险,降低财务费用,较少汇兑损失。
(2)使用货币期权
自2011年4月1日起,企业便可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规定办理人民币外币期权业务。货币期权是一种关于权利的买卖活动,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期权费,并在未来某一约定时间,按照约定汇率购买或售出某种外币。
在企业未来收付汇不确定、未来汇率走势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货币期权就可以将汇兑损益置于一个可控水平,将汇兑损益锁定在期权费范围内,就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汇率风险。
(3)使用货币互换和外汇掉期
货币互换指的是交易双方根据实现约定的协议,在未来某一约定期限,相互交换不同的货币和利率债务的行为。货币互换的双方互换的是货币,但是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改变。交易双方约定以货币A交换一定数量的货币B,并以约定价格在未来的约定日期用货币B反向交换同样数量的货币A。
货币互换过程中,首先风险管理团队要识别现存的现金流量,确定已存风险;然后匹配现有头寸,现有头寸被另一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头寸抵消;最后创造所需的现金流量。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便降低筹资成本及防止汇率变动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了中长期汇率风险。
而外汇掉期则是将两笔金额、期限、利率计算方法相同但货币种类不同的交易进行调换,同时也将不同的利息额的货币调换。同货币互换类似,外汇掉期也能起到较少汇兑损失、控制汇率风险的作用。
(4)购买汇率风险保险
投保货币风险保险指的是进出口企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给专门的外汇保险机构,当企业因为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时,就会得到保险公司补偿的一种业务。通过购买汇率风险保险,企业就将汇率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但是,保险公司会根据市场条件、项目情况在保险合同中约定赔偿范围,如果汇率损失超出这个范围,那么超过部分保险机构不再负责。因此这种方式可以控制汇率风险,但是也确定了索赔额的上限,因此风险管理团队应该将这种保险作为一种保底的方式,而不应作为外汇风险管控的主要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Dickson R C,Markin J S.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in E. coli of a yeast gene coding for beta-galactosidase.[J]. Cell,1978,15(1):123-130.
[2]Srinivasulu S L. Strategic Response to Foreign Exchange Risks[J].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1981,16(1):13-23.
[3]Aghion P,Bacchetta P,Rancière R,et al. Exchangeratevolatilityandproductivitygrowth: The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9,56(4):494-513.
[4]Edwards S,Yeyati E L.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s shock absorber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5,49(8):2079-2105.
[5]Khan M A,Qayyum A.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Pakistan:RoleofMonetaryFundamentals[J]. JournalofEconomicCooperation&Development,2011,32(2):67-96.
[6]Bradley K,Moles P. Managing strategic exchange rate exposures: evidence from UK firms[J]. Managerial Finance,2002,28(11):28-42.
[7]马勇.浮动汇率机制下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策略[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58-59.
[8]冯素冰.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企业汇率风险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10(5):25-27.
[9]Jorion P. The Exchange- Rate Exposure of U.S. Multinationals.[J]. Journal of Business,1990,63(3):331-45.
[10]Stulz B R M. Optimal Hedging Policies," The[C]//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10.
[11]刘超.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实践者的视角[J].金融论坛,2005,10(4):20-25.
[12]王成善.中集集团汇率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13]张正平.汇率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原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社,2009.
[14]蔡可佩.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海外电力项目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15]张兆孔.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风险分析及防范[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33(9):55-58.
[16]佚名. 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及完成营业额企业排名出炉[J].中国勘察设计,2016(3).
[17]谢娜.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汇率风险管控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8]朱银林.汇率风险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19]何花.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3.
[20]王雅男.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