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1 16:36: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古人云“:景以境出”、“景不嫌奇,必求境实”,在园林中这个“境”便是景观空间环境。人们对园林的空间环境有物境与意境两层感知:物境是构成景观的表象,包括空间的艺术布局和空间环境质量;意境是由景观表象而引伸的意象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深度。在现实美的艺术表现中,情与景是不可分的,如果说表现园林美的关键在于景,那么表现景的关键则在于境。在构成境的诸要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园林植物。首先是园林植物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庇荫的功能作用,可为园林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同时在园林空间表现中还具有明显景观特色,也是表现园林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材料。
1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对植物造景功能的整体把握和对各类植物景观功能的领会是营造植物景观的基础和前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使人能体会时令的变化。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加之叶、芽萌发,给人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夏季开花的植物也较多,但更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时节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而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的是萧条悲壮的景观。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1.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则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也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从而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其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多少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一般来讲,植物布局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植物配置要以不遮挡景点为原则,树要栽得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对视觉效果差、杂乱无章的地方要用植物材料加以遮挡,而用高于视平线的乔灌木围合环抱起来,形成闭锁空间,仰角愈大,闭锁性也随之增大。闭锁空间适于观赏近景,感染力强,景物清晰,但由于视线闭塞,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应用植物材料营造既开朗、又有闭锁的空间景观,将两者巧妙衔接,使人既不感到单调,又不觉得疲劳。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利用植物材料能够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例如在地势较高处种植高大乔木,可以使地势显得更加高耸,植于凹处,则可以使之趋于平缓。
1.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不同的植物材料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棕榈、大王椰子、假槟榔等营造的是一派热带风光;雪松、悬铃木与大片的草坪形成的疏林草地展现的是欧陆风情;而竹径通幽、梅影疏斜表现的是我国传统园林的清雅。许多园林植物芳香宜人,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如桂花、腊梅、丁香、兰花、月季等香味的园林植物种类非常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各种香花植物进行配置,营造成“群芳争艳”景观,也可单独种植成专类园,如牡丹园、月季园等。
1.4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
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不同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相景观等具有不同的特色。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象征,如日本的樱花。
2 园林植物景观是意境创造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王国维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悲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这个“境界”即是王昌龄所云“三境”中的“情境”与“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兴)、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例如: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正如郑板桥的七绝“咬定青山不放松,主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凭东西南北风”。
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等都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同样,以竹比喻人的高风亮节、偃而犹起的崇高品德;以荷花比喻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尚情操;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誉梅、兰、竹、菊为君子,种种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
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因景而生情,产生意境的联想。如唐代诗人杨巨源在《早春》一诗中所表示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虽为写景,实为写意,暗喻识拔贤才当在卑微未发之前,如初春柳色未匀之际;若待功业俱成,有如上林之花,人皆慕才选用了。总之,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特征。不论是运用比例、尺度创造“小中见大”的意境空间;还是用匾额、楹联、碑文为标题引导意境的联想;都有园林植物的景观表现。
3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 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3.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3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3.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4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4.2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有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4.3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4.4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4.5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5 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城市文明为宗旨,寻求植物景观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统一。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必须立足现状,首先对当前植物造景手法、植物材料的应用等状况有个清楚认识,了解现状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缺点,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
分析目前影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各个发展因素以及它们各自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合理制定发展策略,与时俱进,有理有度地发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艺术,弘扬民族、区域植物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张 宁,毛伟伟.关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96-198.
[3] 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2002(6):19-20.
[4] 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02,18(4):13-16.
关键词 园林艺术;植物配置;原则;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21-01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就是在满足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符合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发挥园林综合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园林绿化所需要的植物材料,构建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园林景观赏心悦目。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中,植物造景大多离不开花卉树木,或成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陪衬,或用其点缀庭院空间,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最好的融洽[1]。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园林的发展重点。植物造景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在利辛县园林绿化工作中,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创造符合现代要求,极具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
1 造景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具有纲领性作用,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思想。古典园林虽讲借景,但园内景观封闭,虽追求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画意、曲径通幽、曲折多变,讲究游人静坐细品,讲究人的情性,触景生情,但代表私有制。现代园林的主要功能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防护功能和经济生产等,要求因地制宜,尽量利用现有地形;强调植物的合理搭配,要求突出植物群体景观的自然性,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如表现植物的色彩、层次、疏密、轮廓和季节等。在园林造景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明确目的,根据园林绿地的类型和性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只有植物造景遵循一定的主题,抓住其“神”之所在,合理确定主题,才能运用各种造景手法、植物种类,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植物景观[2]。
1.2 艺术性原则
植物造景不能孤立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必须统一考虑建筑造型、自然环境、画面构图、功能特点和透视色彩效果等,与建筑设计同时交互进行,并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在兼顾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的同时,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采取变化与统一、衬托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及均衡等手法达到情景交融园林艺术效果。
1.3 生态性原则
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与动物之间的不同生态关系。只有尊重植物本身需要,遵守长期进化演变形成的自然规律,才能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品种[3]。
1.4 文化性原则
造景过程要充分研究和体现各种植物名称和形态的内涵。古典园林常被称为文人园林,其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技巧趣味和文学趣味以及概括创造出来的山水美。因此,应把传统文化看作植物造景的思想基础,根据现代社会要求,用植物造景反映人们物资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丰富多彩。
2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2.1 主次分明,疏密有序
紧扣主题,确定主要树种并进行栽植,其他树种为衬托树种。栽植的过程中根据地形等疏密相间,园林绿化要自然栽植,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利用各种植物的色泽、形态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如利辛县截岗沟绿化以乡土浓郁的乌桕作主要树种,以其他树种作衬托,代表了乡土气息。
2.2 季变化景色宜人
物种类对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反应,在植物造景时可根据各种植物特点(如开花、变色、落叶等)或突出一季景观兼顾三季景观,或突出一种树种景观兼顾其他树种景观。选择好背景树种和陪衬树种,丰富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景色。利辛县文化广场用不同树种的季节变化,适当配置部分草本花卉,显得四季分明,花香怡人。
2.3 开放空间围而不闭
一般通过围栏把园内景观漏透与园外以丰富城市景观;现代公园追求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如利辛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景观绿化社会共享,发挥了园林景观效益[4]。
2.4 边线清晰韵律变化
造景过程中要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高矮的乔灌草结合,前栽后植,成块和断续的穿插组合,半隐半现,互相衬托,互为背景,加大了景深,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错落的种植及合理应用曲折起伏的地形,使林缘线和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如利辛县状元河绿化充分利用河岸的变化,加之水的陪衬,既体现了景观效果,又节约了建设和养护成本。
3 参考文献
[1] 赵世伟.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培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 高建民,阿拉坦其其格,邢丽萍,等.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生态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4,19(F12):171-174.
[关键字]园林植物;构景;景观空间
园林空间构景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文化水平、城市环境的不断美化提升,人们的综合审美意识与艺术情趣受到各类观念的强烈冲击并发生了本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将园林植物看作是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存空间的有力工具,因此在园林空间设计中园林植物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不仅可以创造园林空间,更能对整体空间进行完善协调,丰富空间内容,令其充满了内涵与文化气息。在空间的创造中用植物布设背景,连接景区能有效令其在建筑及山水之间体现尺度适宜、氛围幽静的景观空间环境,因此我们可依据设计目标及空间特有性质适宜选择种类丰富的植物组合多重空间,创造富于变化的光影效果,令单调的天际线得到了有效的调节,令园林空间变得更加自然、富有情调。另外园林植物可有效充当空间中的协调者,其色彩多为绿色的属性令其能构建统一的环境空间色调,营造在变化之中求统一的和谐之感,在大空间中用大型植物或群体植物造景、小空间则用适宜的小型树种造景,有效满足了空间布置的尺度协调及比例和谐,同时令人们身处优美的绿色环境中体味舒适与轻松的乐趣。多种多样的植物配置方式可合理满足不同园林空间的风景构图需求,三五成丛的自然种植形式充分展现了山水自然风貌;规则式的成排种植形式则令建筑环境更加协调规整;大色块花丛的运用、对比色的花坛处理以及宽广的草坪令景观空间更显开朗明快之感;林荫小道、小色块花境或类似颜色的处理则更能营造宁静悠远的山林野趣,这些均充分体现了园林植物构景的丰富及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2、园林植物构建景观空间的类型
园林植物材料组建的景观空间主要指由地面、顶面及立面单独或共同构成的包含一定暗示性或实在性的范围空间组合,令地面上的园林空间利用不同高度、各类植被、灌木等植物有效暗示空间的边界。在立面层次上则可通过树冠及树干的疏密、分枝高度营造不同的空间闭合感。由此可见广泛利用丰富的植物造型进行组合设计搭配可创设出各类具有丰富特色的景观空间,例如开敞或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竖向空间、盖空间等。
园林植物构景中景观空间的科学设计
园林植物构景中的景观空间设计成功与否不仅应衡量其是否具有实用性,同时还应考量其是否美观、灵活及生动,只有简洁、多样、重点突出、均衡适度、比例协调的合理选择植物形态、适应性运用色彩元素、组织搭配质感才能真正设计出优质实用、充满艺术美感的灵动园林景观空间。
3、1合理实施简洁、亲切的设计
并不是一切复杂的事物都是代表美的象征,简洁是脱俗的象征,往往比复杂的形状线条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因此我们可在植物空间造景设计中简单的运用重复设计展现简洁之美。通过相同形态、质感及色彩的不同类植物在一定特征或规律的重复基础上构建整体统一的植物景观空间,体现既单纯又富于变幻之美。通过植物形态的重复布设可令人们在视觉上得到充分放松,回归宁静与舒适,并产生似曾相识的无比亲切感。当然该类重复可以是完全一致的特征重复,一般多用于覆盖式或竖向式植物空间中,同时应确保其适度的运用,不应过长布设从而造成单调与乏味之感。还有一种设计方式为植物群组的重复方式,可令每一组别的植物中有三分之一与邻组相同,该类重复包含一定的变化性,令空间与群组之间包含了必然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和谐统一之美。
3、2科学开展均衡性设计
所谓均衡主要指景观造景设计中各类植物间包含要素的平衡性,其既可以是对称平衡又可以是不对称性均衡,前者在景观布设中较为明显。首先确定焦点为构图中心,而后向左右两方向进行重复植物布设,令构图趋于稳重平衡。该类对称均衡设计方式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在不对称均衡设计中,其均衡中心并不位于构图中央,从而令构建形式具有一定的变化均衡性。在实践设计中我们首先应合理设定均衡中心,令其植物景观体现强有力的色彩、形态及质感,并有效避免构图混乱现象。同时在景深层面我们也应合理营造均衡性,保持人们视线触及的前、中景及背景植物具有合理的均衡性,营造良好的空间层次感。再者作为背景及前景的植物在其色彩、形态与质感的处理层面应保持一定的平淡性,从而合理突出核心景观植物特色,营造一定的均衡感。
3、3注重比例性与丰富性设计
比例适度是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依据人们的感观习惯特征,往往会对所看到的事物对象展开与自我相关联的形象对比,因此适宜的尺度设计能有效增加人们的亲切之感,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在进行植物景观造景环节立面与平面比例的设计中,我们应合理注重植物之间、单体植物与群体植物之间的适应性比例关系,令其构建的空间景观体现尺度适宜、合理的人性化特征。单调的构图设计势必令人们产生乏味、平淡之感,因此我们应合理利用丰富多样设计控制景观的过多重复性出现,充分激发人们的观赏兴趣。可通过对植物形态、丰富色彩及多样质感的变化运用充分展现丰富多样性设计,同时应适应性控制过多的变化引发的混乱之感,合理应用基调性植物对构图进行统一协调,凸显强有力的重点环节,营造既多样又统一的和谐之美。
4、结语
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并非单纯的环境布景设计,其同样也是一种构造空间的设计,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普遍重视空间的组合及营造,这种观点在现代设计实践中也极为适用。因此我们只有遵循多样、适度、平衡、简洁、合理、统一的景观空间设计观念不断汲取经验、总结不足,遵循植物景观特征选择科学有效的设计策略才能真正营造出吸引人们眼球、令其产生愉悦、安逸、放松、舒适之感的园林植物景观,并为美化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景观没计;生态环境;植物景观
前言:
在现代城市绿化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的合理搭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形成了许多构造合理、景观优美的绿地。然而工作中依然存在重景观轻生态、重效果轻过程的现象,绿地设计和建设往往缺乏群落的观点,忽视了群落自身特点和规律,物种选择、应用形式和功能单调、结构单一,植物配置和风格大同小异,甚至仅是简单重复和克隆。城市中植物群落成为典型人为干扰系统,其结构常是未成熟临时框架,存在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小、系统不稳定、养护管理精细、抗逆性差等问题,与自然或农林植物群落相比,城市植物群落具有明显差异性。近年来城市绿化问题倍受关注,城市绿化地的“景观、生态”双重功能性逐渐成为园林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方向从单一的疏林草地,发展到结构复杂,系统稳定,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多功能园林。
1 植物景观设计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的优劣与否,除部分限制于天时地利外,更多的取决于造园的设计者,是否匠心独运,是否能巧妙的运用地域和环境上的特点,融自身的审美观念于其中,自树一帜。因此,设计于前,布局于后;选材于前,施工于后;造景于前,融合于后。当然,不计效果和投入的现在造园,是不可取的,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造园,也是浅薄和无区,必难为时代流芳。“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计谋,策略之意。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1.1 园林设计原则
以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创超高品位的居家生活环境。
1.1.1 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1.1.2 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1.1.3 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1.1.4 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1.2 我国的园林设计理念
我国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体现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园林设计讲究多种技巧,而整体理念始终一贯,即人与环境的和谐。关于这一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即“风水学”。因为现代过激的文化理念,现代人将传统的“风水学”弃之如遗。风水学固然有很多糟糠,但也保留了许多有益的内容,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不宜一味地盲目否定。
1.3 园林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3.1 忌追求高档,豪华,远离自然,违背自然。
1.3.2 忌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
1.3.3 忌缺乏人文关怀,不顾人的需要。
1.3.4 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1.3.5 忌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
1.3.6 忌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
1.3.7 忌只注重一种植物,忽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1.3.8 忌只注明园林植物的种类,不明确具体品种和规格。
2 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顺应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
植物造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必须从自然植物群落汲取创作灵感,造景中栽培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一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
对植物景观的欣赏。西欧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是规则式。其根源始于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植物被整修成各种几何体及鸟兽形,在总体布局上植物景观与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协调一致;东方自然式植物景观,模拟自然景观及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个体美及群体美,从宏观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自然式植物景观体现宁静、深远、活泼的气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
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曾风靡英伦的自然式园林,在于提炼和意境的营造一即“深远含蓄内秀的诗画园林”,从王摩诘的辋川别墅到避暑山庄的知鱼桥,莫不如此,而园林意境如果仅靠山水建筑,不过行尸走肉而已,只有在缤纷多彩、婀娜多姿的植物点缀下,才得以焕发生机。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手法和独到之处 在植物造景中深受山水诗画、哲学思想及习俗的影响。选择植物重视“品格” ,形式注重色、香、韵,还要具有画意。
中国古代形成了山水诗画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模仿自然,贯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其立意多为清高隐逸,超世脱俗 其中“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反映在植物造景中则是要求仿照自然状态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与山石、水体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状态的环境。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作为情感或表达意境。植物由于生长环境和抗御外界环境变化能力不同,在人观念中留下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松刚强、高洁,梅坚挺、孤高,竹刚直、清高,菊傲雪凌霜,兰超尘绝俗,荷清白无染人们对花草树木的鉴赏.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
3 植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战胜自然的同时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大片绿地被占用.树木被砍伐.导致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恶性发生.泥石流、海啸、沙尘暴⋯⋯幸运的是,人类已经从受到的惩罚中逐渐清醒,认识到植树造林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温度、湿度以及净化空气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植物能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对所居住的周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珍视生命、珍惜曾经拥有的绿色家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住在园林式的城市.住在园林式的小区,成为人们的向往。而当今世界对园林这一概念已不仅是局限在公园或风景点中,从国土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首先保护自然植被,其次进行有目的地规划、栽植大片绿带。
自然群落都有独特的种类、外貌、层次、结构。环境越优越,群落植物种类就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而栽培群落是按人的意愿将同种、异种的植物配植在一起形成,根据人的生产、观赏、改善环境等需要而组成。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要遵循自然群落发展规律,从其组成、结构中借鉴。切忌单纯追求艺术效果及人为要求,不顾植物习性,硬凑那些违反自然规律的群落。
重视园林建筑,而轻视植物,这在以往的园林建设及设计中屡见不鲜。而今人口密度、环境条件、人的喜好时尚都有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在园林建设中除应保留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部分,还需提倡和发扬符合潮流的植物造景内容。当前人们逐渐接受园林植物造景的观点,许多城郊营造森林公园,尝试植物群落设计。伴随着旅游热,大批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纷纷成立。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全面铺开,景观建设快速发展,需要新增大批合格的园林绿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选苗、高标准施工已成为创园林城的质量目标。要充分掌握及利用园林植物资源来规划设计,引种选育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植物品种,注意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及人居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美。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运用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园林绿化建设首先不能盲目听从不切实际的主观意念.要按照生态园林的观念去创造园林景观.建设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要体现以植物造景为主体.按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注意维护、改造自然植物群落的同时.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注重植物的生长发育、枝叶和形态变化、开花结实、衰老以致死亡等演替过程;把握景观的动态性.结合运用园林美学原理.营造出优美的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林景观.构建融生态、艺术、科学、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中式;植物造景;景观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当下中国城市景观中较为流行且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一种园林绿化形式。它不完全遵循中国传统园林对“意境”的表达,又不同于西方“规则”的特点,也不同于生态上的纯自然植物景观。其符合现代中国大众审美情趣,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称之为“新中式植物景观”。
1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出现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熏陶的基础上,并在成长中对世界各种优秀园林艺术进行吸收。以1999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为重要节点,集中体现了当时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艺术的成就,成为中国对现代园林探索的起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园林建设也飞速发展,国外园林理论和手法也被大量引入,历经10多年的快速发展,园林植物配置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提升。
1.1 中式传统园林艺术
我国传统造园历来重视植物配置,除了要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种植,重视文人雅士之趣味,还追求植物单体的姿态和线条的自然之美,表现出绘画的意趣,强调要有“古意”、“画意”。树木花卉选择受文人所标榜的古、奇、雅的格调影响,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堪细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等。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小中见大”特色的园林艺术――中国盆景。它是活的艺术品,主要造型材料为花草树木,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则,是艺术的再创造,很注意写意和抒情。盆景艺术是我国当代园林人对园林空间的把控、意境营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对植物的栽培、整型、管理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育和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风景式园林以大面积的草地和树丛为主,与园外的牧场和树林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疏林草地风光,是在英国的地理和农业背景下诞生的,是风景园林师们利用场地的“潜质”并加以“改进”,使其更接近他们自然美的产物。开敞的视觉空间,能够完全与自然融合,人们可以在草坪上开展各类活动或游戏,使得这种人工景观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接触自然的窗口。疏林草地因造价低、管理简便,可满足大量游人自由活动而多用于现代休闲式城市公园中。正如18世纪中叶欧洲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的热潮。改开以来,我国也曾有过学习西方园林的热潮,其中英国风景式园林这种具有强烈自然特征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观形象迅速被中国园林界所推崇,草坪――树丛的模式在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甚至道路绿地都有广泛地应用。
1.3 花境艺术
花境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英国花园,英国人对园艺一直钟爱,尤其热衷于花卉栽培。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就通过搜集和育种得到了宿根植物,这些宿根植物更适合在乔木空间下混合栽培,提高植物景观的丰富程度,因此,形成混合花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花境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园林绿化的艺术性,也体现了花境在城市建设及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4 绿植模纹技术
模纹花坛是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它绚丽多姿、雍容华贵的特性与欧洲独特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在文艺复兴时期谱写了其生命最辉煌的篇章,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古罗马人发明的植物修剪技术让规整式种植的艺术形式成为西方园林的重要标志。规整式植物种植建立了一种秩序感,表达人的能力可以战胜自然界的杂乱无序,并建立一个平衡有序的社会。经过精心修剪后的植物在体量、姿态等方面都相对固定,从而能够与建筑物、自然环境保持着稳定协调的形态、尺度和比例关系。
在我国城市绿化快速发展时期,绿植模纹因为具有良好的景观可控性,丰富多样的装饰性,管理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而被广泛接受。模纹图案发展成更加自然、自由、多样、现代,充满了设计感,呈现出生态化、群落化、装饰化的特征。绿植模纹与其它植物材料共同组成了新中式植物景观丰富多彩的景观形态。
1.5 植物生态学理论
20世纪初,植物群落学的诞生,揭示了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人们在对人工环境的营造中开始尝试通过分析自然群落组成,寻找相对稳定的植物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工植物种植。因为采用了自然顶极群落中的主要植物进行种植,人工营造森林景观的形成要比物种自然演替形成目标景观快很多。
我国传统园林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发展,遵循“师法自然”的造景之路。进入现代社会,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已经从简单的感官模仿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设计。由于思想上早已经与生态学相统一,我国的园林工作者很快就能接受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并且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牡丹园就是人工营造植物群落,并且形成优质风景的典范,真正做到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宛如天开的境界。
2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特征
2.1 中西结合的审美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当代中国人形成特有的双重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思想;另一方面学习了科学和西方美学思想,接受了节奏、韵律、对称和平衡的西方审美观。人们在园林欣赏上追求自然之美、风韵之美,讲究“意境”月。
2.2 与地形相结合增加表现力
植物景观是通过平面的布局形成优美的立面形态来观赏,场地的平整或起伏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景观所描绘的起伏山坡、草地、树丛牧场景象对人们的观赏影响巨大。我国的传统造园中要求“颇有野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重视对自然地貌景物的艺术化模拟。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能够很好地在不太宽裕的场地中将植物群落的高低错落表现出来。
2.3 植物材料的应用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以地形为体态,木本植物为骨架,灌丛、花卉、地被为装饰的基本手法,使得植物景观呈现立体、丰富的群落形态,充分发挥植物个体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分成上、中、下3层。上层植物一般为大乔木、小乔木或灌木,能够在场地中起到构图的骨架和意境的营造作用。中层植物多为小乔木、灌木类,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景观的丰富度最高。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
3 基本景观类型
追求自然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式园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为模拟对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发现,掌握了构成自然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表达出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新中式植物景观按照模拟的自然植物美景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林缘型景观、疏林草地型景观和特色花卉型景观3类。
4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手法
4.1 场地要求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一般位于绿地入口、交通交叉口、节点等处,一般多为方形或长条形,长度约30~50m,纵深宽度约15~45m。根据现状条件和设计构思形成缓坡或微地形,经过精心的整理形成较为均匀、平整的绿化场地。
4.2 植物材料
根据场地条件、观赏视角、造景构图需要,上层植物一般为冠形优美,造型古朴的大小乔木,根据造景主题可为落叶或常绿树种。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朴树、榉树、银杏、国槐、乌桕、榆树、白玉兰、广玉兰、枫香、三角枫、桂花、罗汉松等。中层植物多为小型观花乔木、灌木类,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景观丰富度也是最高的。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桃花、红枫、鸡爪槭、紫荆、五针松、海桐、红叶石楠、黄杨类、龟甲冬青、杜鹃类等。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较矮的植物,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月季、鸢尾、花叶蔓常春、金边麦冬、紫叶酢浆草、虎耳兰、花叶络石、长春花、醉蝶花、迷迭香、扫帚草、黄金菊、玉簪、麦冬。自然高度在70cm以下的多年生宿根或一、两年生花卉常用于林缘、林下的花卉型景观的营造,南京地区常用的植物有:德国鸢尾、宿根福禄考、大花金鸡菊、千屈菜、堆芯菊、花叶秋海棠、紫露草、鼠尾草等,一些观赏草也成为这类景观营造的常用品种,如欧根石菖蒲、日本血草、矮生蒲苇、狼尾草、芒、玉带草等。
4.3 比例与尺度
植物景观配置与营造是将自然美典型化的过程,遵循着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和序列等美学规律,是一项较为完整的造型手段。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对比例与尺度依照观赏者的观赏状态、场地情况以及植物材料自身的大小具有数量化关系。植物景象的特征表现在构成景观的植物与场地,植物间的比例和尺度的变化。中国山水画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画论,强调的是景观各元素的比例关系,组成群落的植物在竖向上同样有类似的关系。植物景观观赏过程中观赏者与植物主体造景群落的间距约为植物群落主体高度的1~3倍,这样观赏者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平视观赏到植物群落全景。通常情况下,要使得观赏者对建造的植物群落景观保持动态中凝视30~50秒的时间,以步行速度60m/分钟计算,一组植物景观大约间隔30~50m。上层植物高度是中层植物群落高度约3~10倍,中层植物高度约为下层植物的2~8倍,形成具有较为清晰的对比关系。
4.4 特色营造
新中式植物景观形式相对稳定,一般要突出植物在色彩、形态、季相上的变化和景观空间以及艺术主题的营造。首先,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传统园林以表达山水画意、自然环境和文人情趣为主,到了现代,园林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服务,意境和景观主题的表达现显出多样化、特色化特征。其次,骨架植物是植物景观最为重要也是最显中式风格特色的要素。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重姿态,以古朴、秀雅、苍劲、奇特为好,且植物叶色丰富,整体植株风韵要清秀,能够“入画”。在实际布置中以山水画论做为指导,如“二株一丛、必一府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等,布局中也经常应用宾主、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取势等造景手法。
另外,适当引入彩色的灌木丛、草本、花卉于骨架植物下,增加景观丰富度和季相变化,营造自然野趣的新中式植物景观。在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吸收了花境造景的手法,重视灌丛、草本、花卉植物组成的立面景观效果的表达。在确定植物景观主题或风格以后,考虑立面视觉效果,运用色彩、质地、季相、植物造型等表现其立面景观。传统的中式植物景观中对植物景观的色彩一般受限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单色、素色的使用较多,现代园林则强化了对景观色彩的要求,形成了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强的特点。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也加强了对景观色彩的营造,也成为特色设计的重要部分。实际设计中需要对植物色彩的冷暖、色相搭配、季相颜色变化等了然于心,创造出单色系、类似色、互补色等丰富多样的色彩。
关键词:公园;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不断增强。植物是公园绿地的主题和基础,美好的公园绿地环境离不开园林植物的衬托和美化。园林植物指的是栽种在公园、路旁、林间、地面、盆中、水滨等地带美化景色以供人们观赏的植物。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数是从野生植物群落中挑选出来,还有一些是通过人工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以及从国外引入的一些优良品种。各种各样的园林植物与建筑、湿地、树林、山地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风景秀丽、层次丰富、生趣盎然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的种类
园林植物(Landscape Plant)指的是栽种在公园、路旁、林间、地面、盆中、水滨等地带美化景色以供人们观赏的植物。既包括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也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者观果植物,一些用于装饰和改善室内环境的植物也属于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木本园林植物和草本园林植物2大类,同时,还包括一些水生类、蕨类、仙人掌类等种类。木本园林植物主要包括针叶乔木、针叶灌木、阔叶乔木、阔叶灌木、阔叶藤本植物,例如,雪松、巨杉、金松等属于针叶乔木;桧柏、沙地柏、侧柏等属于针叶灌木;梧桐树、槐树、龙眼树等属于阔叶乔木;沙拐枣、怪柳、荆条等属于阔叶灌木;南蛇藤、猕猴桃、五叶地锦等属于阔叶藤本植物。草本园林植物主要包括草花和草皮植物两大类,草花主要有1、2年生花卉、多年生花卉和球根类花卉3类,例如,矮牵牛、金盏菊鸡冠花等属于1、2年生花卉;山桃草、雏菊、飞燕草等属于多年生花卉;水仙、百合、唐菖蒲等属于球根类花卉。草皮植物可以分为单子叶草皮植物和双子叶草皮植物2类,例如,早熟禾属、狗牙根属、野牛草属等属于单子叶草皮植物;百里香属、景天属、美女樱属等属于双子叶草皮植物。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数是从野生植物群落中挑选出来,还有一些是通过人工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以及从国外引入的一些优良品种。
2 园林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
利用园林植物在园林中造景,通过发挥植物本身的特性和自然美,能够创造出景色秀美、观赏性高的植物景观。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能够改变园林的自然环境,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大致来说,园林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美化作用
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利用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能够创造出景观美,例如,可以通过挺拔的参天大树给人们一种雄伟壮阔的感受。一些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其会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季相特征,例如,在公园中栽种季节的园林植物,让人们感受四季的变化和植物的自然美。在园林植物的衬托下,能够装饰出各种各样的富有特色的景观,例如,园林植物与建筑协调搭配在一起,能够营造出一种园林雅苑的风范。
2.2 生态环境调节作用
园林植物对于改善园林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供人们观赏,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降低空气粉尘,降低噪音等功能,例如,阔叶乔木树林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树叶吸附粉尘,净化空气。
2.3 社会经济作用
园林植物在改善园林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具有社会经济作用。例如,在一些商业谈判选择在风景优美、安静惬意的公园中进行,为商业洽谈营造安静良好的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商业谈判的效果。另外,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招商引资。
3 园林植物在我国公园绿地应用的现状
中国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园林造景,中国古代皇宫内都会有花园,有专人负责打理,创造各种各样的景观以供观赏。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段和技术与西方公园的造园手段和技术是有所不同的,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景观是世界园林造景有的。西方公园的造园手段和技术是从之后才引入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用园林植物造景,创建生态园林,是现代人所追求的。
现在,由于环境恶化,人们都希望能够在生态化的园林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园林植物应用在园林造景中,成为了我国园林造景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建设生态园林和森林公园,国家政策对于环境保护也是大力支持,许多地方都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城市园林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良好的场所,所以,我国现在的园林植物既重视起造景功能,又关注其改善环境的功能。但是,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园林中,作为园林绿地植物种植的园林植物低于200种,这也体现了我国对于园林植物的利用率比较低。尽管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比较多,我国也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但是,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并没有大范围培育,更多的园林植物是从国外引进,并且在培育园林植物优良新品种方面,我国还是比较落后的,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也没有得到规模化的栽种。所以,中国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还有待提高,在园林植物造景方面还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另外,由于受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段和技术的影响,园林造景更多的是人文景观,利用园林植物造景手段和技术还有待加强。
4 园林植物在我国公园绿地应用的发展趋势
未来园林植物在我国公园绿地的应用,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配置的基础上,扩大使园林植物的使用种类,创造植物新景观,从而提高我国公园绿地景观的整体效果。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必须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按照人的需求来建设植物景观,园林植物创造的植物景观要有利于人们的休闲娱乐。公园绿地建设用植物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大力开发和利用乡土植物,发挥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造景作用,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另外,现在人们都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园林植物造景必须要遵循生态性的原则,根据环境条件选择栽培园林植物种类,从而有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搭配多种园林植物共同培育,实现自然美、色彩美、生态美和艺术美的效果。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园林植物的种类,对园林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总之,中国的园林造园手段和技术要不断创新,结合西方先进造园手段和技术,加大园林绿化用种量,注重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原则,利用园林植物创造出生态化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姚启元,才博,曲歌.浅议园林植物造景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2 田晔林,刘克旺.论我国园林植物造景[J].湖南林业科技,2001(2)
3 许桂芳,吴铁明,黄珂.浅谈园林植物造景[J].广西林业科学,2005(1)
4 毛春英,李和滨,徐斌等.园林植物造景刍议[J].北方园艺,2007(2)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配置
我国古典园林就跟我国的文化一样,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系,植物配置并无固定模式,但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进行。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代表了时代的面貌、时代的精神、时代的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相比之下,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现代园林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开始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1 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各个城市规模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并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在选择植物时应该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它不仅能较快的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2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
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植物除了有其固有的生态习性,还有其明显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征,所以园林植物配置应尊重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否则就会生长不好甚至无法生长。
2.1 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做到以人为本。
2.2 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的原则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植物的树形、线条、色彩、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体现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但又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2.3 适地知树原则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此外广场绿地、校园绿地、住宅绿地与街头绿地等,不同的绿地形式选择不同的植物造景、合理配置。因此,我们就能创造出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植物景观。
2.4 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原则
园林绿化配置不同于植树造林这么简单,园林注重观赏,保持各自园林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一个艺术类型地产生都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地立意方式。比如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就应该以庄严、肃穆为基调,以冷色调为主。使观赏者在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同时,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审美效果。
2.5 景观需求原则
在植物绿化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每一块绿地都应突出主题。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或观花、观果、观干等不同的植物材料烘托美化不同的环境,整体与局部的不统一,树种栽植的杂乱,势必影响到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此外,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3 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技术
3.1 色彩搭配技巧
植物配置在平面和立面都应有远近高低等错落变化,色彩靠相互对比烘托才显艳丽丰富。由于水色清碧偏绿,与绿色植物同为绿色系列,所以要用其他色彩丰富的植物来点缀美化。如杭州花港观鱼园内水池岸边的千屈菜,盛夏花开,串串紫花溶漾湖中,与游鱼相映成趣。再如苏州艺圃池边布植石榴。其他植物如紫薇、枇杷、海棠、茶花等,都宜植于岸边。
3.1.1 单色应用技巧
以单一色彩大面积地布置于园林中,会显得景观大气、视野开阔。所以,现代园林中常采用单种花卉群体大面积栽植的方式,形成大色块的景观。但是,清一色一般会给人一种单调感,若在大小、姿态上作一些搭配,景观效果会更好,例如园林中的块状林地,绿色草地中的孤立树等都是美的音符。
3.1.2 双色配合技巧
互补色配合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例如大面积草坪上配置少量红色的花卉,在浅绿色落叶树前栽植大红的花灌木或花卉,如红花碧桃、红花紫薇和红花美人蕉等,可以得到鲜明的对比。其他两种互补颜色的配合还有玉簪与萱草、桔梗与黄波斯菊、黄色郁金香与紫色郁金香等既壮观又和谐。
3.1.3 多色配合技巧
色彩多样的植物配置在一起会给人生动、欢快、活泼的感觉,就如节日花坛布置时常用多种颜色鲜艳的花卉配置在花坛中,创造愉悦的节日气氛。还可以利用各种花卉独特的颜色布置成各种图案,如2008奥运年园林福娃图,非旦美观,而且传递着时代的气息,从而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3.1.4 类似色配合技巧
园林植物片植时,为达到对比和节奏变化的效果,类似色配合在一起,用于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过渡的阶段,给人柔和安静的感觉。许多住宅小区整个色调以大片草地为主,中央有碧绿的水面,草地上点缀着造型各异的深绿、浅绿色植物,结合白色的园林设施,显得宁静而高雅。花坛中,色彩从中央向外依次变深变淡,具有层次感,舒适、明朗。
3.2 造景手法
3.2.1 讲究疏朗有序,主次分明
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通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缓解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而且植物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据测试,在绿色植物环境中,人的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每分钟可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心脏负担减轻。
3.2.2 追求视觉审美,有韵律
对于景观人们都是通过视觉获得最直接的感受,游人的视线反映着设计者景观设计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应用变形、透视、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认真了解和掌握其表现形式,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从而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
4 结 语
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应落实到人,为人类创造一个清新、健康的绿色空间。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我国园林的艺术手法,做到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既协调稳定又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把调节、改善、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作为一种使命。
参考文献
[1]何平,彭重华主编.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
[2]谷佳音.现代园林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2(14).
关键词 冬季景观树木;应用形式;案例分析;江苏扬州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70-01
由于地理位置的先决条件,扬州素有“苏北门户”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城市。植物对风景名胜区至关重要,近几年扬州市为了丰富景观造景,一直在进行引种驯化,目前有一些地被植物如红叶石楠、金边黄杨、鸢尾等被应用,但对于改善扬州地区秋冬季节的植物景观效果不太明显。依据现有的植物资源,从植物造景的原则出发,按照植物配置的方式,将具有良好的秋冬季节景观的植物进行很好的应用,并对一些植物配置实例加以分析。
1 扬州秋冬季节木本观赏植物分类
扬州市秋冬季节木本观赏植物以观叶(红叶或黄叶)、观果树种为主。在秋冬季落叶前,木本植物叶色一般都鲜艳美丽,有些植物落叶后树干所展现出来的或苍劲,或柔美,或光滑,或粗犷的姿态,是秋冬季节特有的景观。此外,常绿阔叶林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而略闪烁反光,林相整齐,由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到秋冬季节面貌发生的变化相对较小。
1.1 秋色叶树种
凡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扬州市区绿地中秋叶呈红色或紫红色、黄色或黄褐色,实则在红与黄中,又可细分为许多类别。在园林实践中,由于秋色期较长,故早为各国人民所重视[1]。
1.2 常色叶树种
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常年异色,称为常色叶树。这些树种一般落叶期较晚,也有的不落叶,但一般其秋季景观效果均较好。
1.3 观果树种
许多植物的果实均在秋季成熟,果实的颜色以及形状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丰富秋季的植物景观。有的果实具有花纹;有的果实具有食用价值;有的果实由于光泽、透明度等不同,又有许多细微的变化。在选用观果树种时,最好选择果实不易脱落而浆汁较少的,以便长期观赏。
1.4 观枝条和树干的树种
当深秋落叶后,树木的枝条和树皮的颜色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尤其是树干的颜色更为醒目。对于枝条具有美丽色彩的树木,特称为观枝树种。
1.5 观姿树种
作为植物造景的基本因素之一,树形对园林境界的创作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树种在秋冬落叶后,仅由枝干构成的形态亦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6 观花树种
秋季观花树种利用它们美丽的花朵为扬州的秋季增色。观赏性草花植物在秋、冬季节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化效果,视线上作为引导的焦点。草坪草的种类在扬州主要以马尼拉、高羊茅和早熟禾为主,其中早熟禾等在秋冬季仍然保持青绿,增加秋冬季绿量。有些地被草也为秋冬季增添色彩感觉[2]。
2 扬州市区绿地秋冬季节木本植物应用形式及实例分析
2.1 公园或风景区秋冬季节植物景观分析
在植物园或公园配植秋冬季节观赏植物区是吸引游客或市民观赏的有效措施。瘦西湖、何园、个园等都是扬州的观赏旅游胜地。其中,栽植秋色叶树种有红枫、鸡爪槭、秀丽槭、银杏、栾树、元宝枫等,秋季观果植物有山核桃、火棘、琼花、海桐、乌桕、喜树、枸杞等,秋季沿林缘修饰植物有沿阶草、、矮牵牛、大吴风草、紫鸭趾草、醉蝶花等。通过秋花、秋果、秋叶着意表现绚丽多姿秋冬季景观[3]。
扬州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其结合建筑小品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秋景主要是黄石假山结合一些秋季植物之外增加一些国槐、卫矛、青檀等高大乔木与小乔木,其观赏色彩更胜一筹。冬景用宣石堆积,石质晶莹雪白,南墙结合小品二十音洞。造园者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以腊梅,南天竹等植物烘托冬天,通过西墙风音洞,露出里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2.2 道路绿地秋冬季节植物景观分析
道路的植物景观具有组织交通、美化街景、改善城市生态的功能,对于改善城市面貌具有重要作用,秋冬季主要通过行道树和观赏灌木来体现的。水杉、栾树、银杏等是扬州市体现秋冬季的行道树树种。
2.3 建筑、小品周围秋冬季节植物景观分析
建筑与植物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可以增添建筑的美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协调。建筑作为园林植物的主要背景恰当运用艺术手法,将秋冬季植物色彩、线条合理搭配,使植物与建筑互利互补。如在建筑的角落种植芭蕉,白色墙面朱红色围栏将颜色的艳丽映衬的更加鲜明,在夕阳下形成的树影投射在墙面上,突显古典园林的韵味。
2.4 滨水绿地秋冬季节植物景观分析
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觉。植物又是水景的重要依托,利用植物变化多姿、色彩丰富的观赏特性,才能使水体的美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水边秋冬景观的设计要考虑色彩与线条的组合[4]。
柳树是水边植物配置的最佳植物之一,除此之外,小灌木迎春、云南黄兴、木芙蓉、夹竹桃、美人蕉将水边景观修饰的更多姿,无论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公园都必不可少。其他的耐水湿的植物丝绵木、花桃耐水性较强,长期生长形成自然下垂枝条,形成独具风格的姿态美
3 扬州市区绿地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都在不断发展,扬州新、老城区也在不断进行改造。老城区根据文物古迹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进行构建,其植物配置具有特色,绿地与覆盖率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文物古迹的保留修缮不够完善,其道路绿化结构比较单一。新城区跟随了时代脚步,但总体规划不够细化,体现不出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几年,不断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只有少数物种能够存活,绝大部分不能适应扬州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生长不良。四季观赏花木分布不能合理的进行时间上的布置,四季景观不完善。在物种引进时,要充分考虑小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增加秋冬季节的绿量。要增加秋冬季绿量,常绿阔叶树所起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应将落叶与常绿树种进行搭配种植,以及色叶树种穿插配置[5]。从经济性原则出发,应考虑充分发挥和利用乡土树种的园林观赏价值,运用生态原理和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段,合理配置秋冬观赏效果好的植物,以丰富扬州秋冬季园林景观。
总之,改善扬州秋冬季园林景观的工程还需要很大精力,要考虑自然条件、生态效益、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不断提高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园林设计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引进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使扬州配置与观赏上更加完美。
4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19-124.
[2] 臧德奎.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23-153.
[3] 陈卫元.花卉栽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