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1 16:36: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动画电影的定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动画电影的定义是以动画形式制作的电影。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总票房是47.17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仅占28%。而早在20世纪初,中国动画工作者从传统文化元素中获得灵感,融合在动画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经典动画电影。然而遗憾的是,自九十年代起国内对该领域的重视不够,动画技术停滞不前,使于国内动画生产水平落后于国外。纵观国产经典动画电影,都曾从中国传统文化众多元素中获得创作灵感和收集素材。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国产动画发展,丰富国产动画的内涵,找到一条在21世纪新时代的国产特色动画发展道路。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片剧本题材中的应用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璀璨丰富,拥有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传统文学等。国产经典动画电影很多都取材于这些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比如经典动画《哪吒闹海》(1979)取材于神话故事“哪吒闹海”。影片中哪吒从一个天真浪漫的顽童成长为一个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小英雄,被奉为经典。又如动画电影《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2003)就是取材于梁祝的民间传说。电影“3D+2D”动画技术巧妙、准确地呈现出现实中难以做的特效,完美地融合了传统和创新。
另外取材自古代寓言故事的还有《猴子捞月》(1981)《阿凡提》(1980)等;取材自传统文学的有《小倩》(1997)《三国演义》(2009)等。国产动画以民族文化融入动画艺术剧本题材的创作中,歌颂了善良勇敢、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并对腐朽、罪恶给予批评,是传统道义的再现。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电影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动画造型设计是将文字剧本或概念上的动画角色设计为可现的艺术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艺术元素被大量地运用在动画作品的人物形象设计中。传统艺术――戏曲脸谱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千?万化的脸谱造型可以更加地塑造人物形象。在《骄傲的将军》(1956)和《大闹天宫》(1964)等动画片中,戏剧中的脸谱艺术融入了人物的形象设计。如动画作品《骄傲的将军》,将军骄傲自大,故用京剧中花脸的大花脸,来设计上窄下宽的头部外轮廓。眼圈用蓝色,蓝色代表刚猛,在影片中有反讽作用。如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孙悟空顽本领超群、善恶分明,他是猴,故用京剧象形脸中的猴脸。脸颊用红色,红色代表着忠勇,有着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忠义的英雄形象。
此外,《猪八戒吃西瓜》(1958)《桥》(1964)等动画作品,在角色外形设计上具备传统皮影戏和传统剪纸的艺术风格,造型活泼且独特,独具艺术美感,备受人们喜爱。国产动画产业与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相交融,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动画的新类型动画。又如《聪明的鸭子》(1960)影片中运用了折纸造型表示角色造型,生动有趣,风格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动画作品的人物角色性格的设计中。比如充满智慧的《阿凡提》(1980)、团结善良的《葫芦兄弟》(1986)、乐于助人的《神笔马良》(1955)、坚持不懈的《小鲤鱼跃龙门》(1958)、忠诚勤劳的《金色的海螺》(1963)、孝顺勇敢的《宝莲灯》(1999)等。角色具有中国传统美德,树立了正确的正面主角形象。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国产动画电影艺术风格中的应用
艺术风格的定义是整个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的面貌。这种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征,它相对稳定、固有,反映了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和审美。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风格是独特灿烂的,多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式为基础的。
以绘画为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绘画的表达形式众多,如:水墨画、剪纸、皮影戏等。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融合这些艺术手法和新兴动画,最终形成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的动画风格。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绘画形式,融入动画效果奇佳,比如《牧笛》(1963)、《山水情》(1988)等水墨动画,它描绘了人和自然相互融合的领域,每一个画面极赋水墨的韵律和诗画的意境,展现了国画水墨画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展现了国产水墨动画的独特风格。国产水墨动画的成功,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学派”。
又如动画作品《九色鹿》(1981)改编于敦煌第257洞窟中的《鹿王本生》壁画,影片融合了传统敦煌壁画和古代佛教的艺术风格,呈现了精美绝伦的镜头画面,角色造型丰满,色彩亮丽,场景神秘而诡异,让观众身临其境,好似正在敦煌莫高窟沉浸在壁画故事中一样。
一、引言
随着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在中国内地的热映,加之第一部,两部《功夫熊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数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囊中。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不但欣赏到动画电影悦目的艺术美感,也感受到了动画电影毫不掩饰的娱乐性。世界著名的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当被问及成功的方法的时候,他认真地说道:“动画电影的成功是将其娱乐性充分发挥,而娱乐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把观众逗乐。”
一部动画电影的娱乐性体现在诸多方面,故事情节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和目前很受欢迎的流行文化的融入都可归为其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 夸张想象的故事情节
动画电影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可以强调一种现实性和可能性,虚幻性的设计更加受欢迎。因此,动画电影故事情节设计不能有局限和教条,应该是充满无限的想象,这也为动画电影的娱乐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1] 有什么样的角色,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情节。角色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在真人电影还是在动画电影之中,它们始终互相影响。角色只有放入娱乐性的故事情节中才能更加有趣,而有趣的故事情节要通过角色来传达给受众。[2]
众所周知,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在创作期间,剧本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影片的质量。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说过:“真正体现一部影视作品的内在非剧本莫属。”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一样,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剧本。但是,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等于动画电影的剧本,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要充分体现动画的特性,不但情节要夸张而且还要充满幻想性。这种幻想并非是天马行空,毫无限制的胡乱想象,而是与动画这门艺术充分结合的思考。因为观众熟知动画特性,所以动画电影情节设计往往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逻辑思维去表现的。
动画电影《花木兰》当中的木须龙部分设计,龙本来在中国几千年来一直被信奉为神物,中国人对龙的形象理解从古至今都是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迪斯尼的创作者在《花木兰》里面不但将木须龙缩小比例,而且在情节设计上面,还将其设计成木兰的小跟班,更确切的说是宠物龙。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但没有使中国观众厌恶,与之相反由于观众都深知动画的特性,所以,观众只会觉得新奇好玩,趣味十足。《怪物史莱克》在故事情节上的设计可以说是欧美动画的一个里程碑。欧美动画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主角不是英俊就是美丽,最终打败敌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观众对这种惯用情节模式已经产生厌倦心理,将多数动画电影情节潜意识地下了定义。直到《怪物史莱克》的横空出世,才让观众眼前一亮,原来动画并不等于童话,动画电影也有完全不一样的情节设计,男女主角可以是怪物,白雪公主可以掌掴灰姑娘,国王竟然是侏儒。这种反传统的故事情节设计无形当中将动画的娱乐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观众的动画审美观一夜间被这部动画电影撕得粉碎。《美女与野兽》原著童话里并未设置蜡烛人和钟表人这两个角色,创作者不但将其加入动画电影里,而且还用了不少有趣的故事情节加以表现。“没有新的故事,动画电影就没有生命”,动画的本质就是娱乐大众,脱离了娱乐,动画就少了它自己的灵魂。
三、讨人喜爱的动画角色
动画角色是动画电影里面主要演员,也是主要的表现对象,是构成动画电影艺术魅力的主体,也是传达动画电影娱乐性的主体。塑造一个成功的动画电影角色是每个动画电影人的最根本的任务。一个好的动画角色能够成为经典,能够通过时间的考验,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却的快乐。[3]目前影院放映的所谓的大片,一方面是制作费用的高昂,另一方面就是演员阵容的豪华。影片当中的明星阵容间接起到了宣传作用。影院观众以普通人居多,即使是电影专业人士和影评人在影院里也是普通观众,普通人的欣赏习惯直接左右了影片的卖座程度。
动画电影在此方面也是大同小异。在大家对剧情一知半解或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动画角色来吸引广大观众。有研究表明,观众对于夸张不同寻常的事物印象极为深刻。沃尔特• 迪斯尼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真正的娱乐,就是要通过具有独特个性的角色来娱乐观众。”我们所知道的,迪斯尼最经典的米老鼠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当初沃尔特在设计这个形象出来的时候,也考虑到,老鼠是一般人都很讨厌的东西,如果这个角色设计的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于是,沃尔特大胆运用夸张变形,使原本人人喊打的老鼠变成了人人都想拥有的米老鼠。还有我们熟悉的《超人总动员》也是利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使动画角色更加娱乐化,我们看到的人,都是上肢正常,下肢严重细化,头部夸张变形的超人特工,观众不但没有反感,反而异常的喜欢,感觉非常搞笑。
动画角色当中,用其对比方法也能烘托动画电影的娱乐氛围。我们看到大部分动画电影当中,特别是那些搞笑的角色,一般都是一高一低或者一胖一瘦,或者一个漂亮一个丑陋。这样强烈的反差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那些颇具特点的角色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而导演也会经常把搞笑娱乐的责任加在有特点,对比强烈的角色身上。往往影片的转折点就是由这些角色引起的。迪斯尼经典动画《狮子王》里面的丁满和彭彭就是一只猫鼬和一只野猪,它们负责这部动画电影当中几乎所有的搞笑部分,一瘦一胖的对比效果将其娱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迪斯尼也特此专门以它们为主角制作了一部动画电影。还有一种就是性格对比手法,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海底总动员》里面的主角马林和多莉,马林成熟,谨慎话语不多,而多莉活泼,冒失,大部分时间比较“聒噪”,还时不时的来段“失忆症”。《怪物史莱克》里面史莱克和驴子也是如此。不管怎么说,动画电影的娱乐性在影片当中必须要有某个承载物来将其传达给观众,动画角色就是很好的载体。
四、适时融入的流行文化
动画电影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有多种元素融入的艺术类型。人们往往在看一部动画电影的同时,也是在享受动画电影所带给我们的全方位的娱乐。大众流行文化,是一定时期内在大众人群中广为传播与崇尚的文化,可以表现为流行音乐、流行小说、流行歌星,也可以表现为影星、服饰、发型、言行等。[4]大众流行文化因为具有很强烈的娱乐性,若能与动画电影适当结合,无论是艺术领域还是商业领域都会有不错的发展。
(1)流行音乐的加盟
从流行音乐的诞生到目前流行音乐多元素的发展,一直都被广大学者认为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5]而动画电影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审美欣赏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使动画电影有更加广阔的受众群体和市场范围。
欧美动画电影诞生初期,由于美国歌剧当时的盛行,所以大多数的动画电影里面都融入了歌剧元素。随着时间的演变,古典歌剧逐渐被美国百老汇歌剧所取代,百老汇舞台剧已经在美国流行开来,好莱坞从上到下逐一被影响,其中包括动画电影。观众在看动画电影的时候,不但从对白当中理解剧情,也可以从演唱部分获得与剧情和人物相关的信息。当动画电影发展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又再一次因为流行文化的融入而经历了又一次的繁荣。随着迈克尔•杰克逊成为新一代的流行天王,大众流行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人们向往追求更加自由奔放的生活。这个时期所诞生的动画电影,有了一个新的突破,那就是将流行音乐植入动画电影当中。1991年迪斯尼出品的《美女与野兽》动画电影首次将流行音乐融入其中,成为了新时期动画电影发展的里程碑。好莱坞近期推出的《功夫熊猫》虽然题材是中国古老的传说,但在主题音乐方面,创作者采用古典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搭配功夫的音效可谓是动画电影中多元素流行音乐的典范。
(2)观影技术的革新
美国迪斯尼动画师曾经说过:“动画是一个视觉艺术,是视觉享受。”动画创作不但在剧情和角色方面不断地创新,就连制作技术和放影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最终目的是要为艺术服务的。动画创作者在技术方面不断地革新,就是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在不同方面的需求。
宽银幕的出现曾经在影视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目前世界流行的IMAX巨幕电影更是震撼人心。为了满足和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放影技术改革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人们的视觉极限。随着电影《阿凡达》的全球火爆,3D拍摄技术已经慢慢的被广大电影工作者所喜爱,将银幕当中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成为时下颇流行的观影方式。动画电影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IMAX和3D技术一个都不能少,甚至在某些国家还推出了更有质感的4D、5D电影。《美女与野兽》自从1991年公映之后,期间也推出了两部续集,反响平平。但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众口味,该片于2010年推出了3D立体版本,获得了成功。与此同时还有《玩具总动员3》不但推出3D版本,而且还有IMAX版本,在选择性上更加多样化。有报道称,因为电影《霍比特人》完全抛弃了传统的24帧/秒的拍摄方法,采用更为清晰的48帧/秒的最新拍摄技术,所以48帧/秒将会主宰未来的电影拍摄技术。我们暂且不去想未来如何,电影包括动画电影永远会跟着大众流行文化的方向前进是不争的事实。
(3)明星配音的魅力
动画电影创作者不但在幕前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在幕后也要抓住观众的耳朵。近年来在动画电影配音方面,许多制作团队请到了大牌电影明星前来助阵。明星们都为了能够献声幕后而蠢蠢欲动。广大动画电影创作者看到了近年来非常轰动的“粉丝效应”,并且将其运用到动画电影当中去,以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为目的。
动画电影商业化已经毋庸置疑,怎样将其商业化得成功是多数动画创作者煞费苦心的难题。显而易见,为了迎合大众消费口味,动画电影已经变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载体,一种流行元素传播媒介。
[关键词] 动画电影;画面风格;装饰构图;装饰色彩
我国动画电影贴上了显著的民族标签,在国际动画电影上独树一帜。它极大地借鉴了古代戏曲、民间剪纸、门神年画等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善。中国动画电影中最常用的题材就是古代神话人物故事,无论是《铁扇公主》还是《宝莲灯》,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它更多的是将装饰性特征融入其中,所以才造就了我国动画电影与众不同的画面风格。
一、画面装饰性
装饰从本质上说是审美观中艺术形式的表达,它遵循美学关系中许多原则,从节奏、对称性上说是有规律可循的,作品通过抽象的蜕变后给外界展现出来的美。装饰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在未发明语言之前就意识到了装饰的某些作用。在我国母系公社时期就出现了极具装饰性的彩陶,那时候的人们用它来盛放食物,每年的祭祀活动和丧礼都会用到彩陶。而那个时期彩陶的装饰性也表现在很多方面,在陶瓷表面被绘上许多图案,有极具抽象意味或具体现象的图案,无论是单独还是连续的图案都各有特色,充分展现了母系公社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观,这些价值不菲的彩陶是作为人类早期意识到装饰的作用并加以运用的证据被保留下来。
银幕中所展现出来摄影作品中完整的构图可以定义为画面。摄影机所追踪的对象的一切行为和动作都需要通过胶片记录下来,以画格的形式存在;放映机负责把画格中记录的画面通过银幕放映出来,静止的影像立刻成为连贯顺畅的画面。电影艺术依赖于不断活动的画面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摄影构图的运动才能引起画面的变化。实际上不同画面之间的画格是存在差异的,所以画面所存在的时间也有长短之分。电影如果没有画面将失去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电影就是由画面所造就的。画面装饰性是指在一个时间范围内,放映机会将摄影机所记录下来的画面完整、顺畅地播放出来,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会符合一系列类似节奏感、对称性的规律,它能够给予画面美的装饰性。
二、动画电影装饰性特征
动画电影和真人电影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作为电影艺术的分支原理都是相通的,戏剧、美术、文学是电影创作的主要灵感和题材。我国早期的动画艺术家主要是通过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来进行动画构思和实践。敦煌莫高窟独树一帜的壁画和六朝造像都是老动画艺术家所借鉴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它们都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天人仙子还是菩萨佛祖,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我国动画电影的装饰性特征带着十分强烈的中国风格,无论是色彩的运用、人物造型的确定,还是动画背景的安排。我国戏剧艺术给了动画一个启蒙的缓冲阶段。我国戏剧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人物类型数量巨大,可供选择的故事题材数不胜数。中国动画在初期发展阶段都是从戏剧艺术中汲取精华和可截点来转换为己用,特别是武术武打、角色表情这两大方面。民间工艺美术同样是我国初期动画的带路人。门神中的秦琼、尉迟恭被多次用为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剪纸片是由皮影衍生出来的另一个工艺美术形式,而皮影在早期也是借鉴戏剧艺术中的内容,可见民间工艺给予动画电影许多灵感和题材。
三、动画电影画面装饰性的具体表现
(一)角色运动中的装饰性表现
我国动画电影的戏曲性主要表现在武打场面造型中,其中电影《哪吒闹海》和《大闹天宫》最具代表性。动画电影中的戏武表演并没有十分激烈的打斗场面,而是表演者按照意象性来表现功夫招式,对手也是为了迎合表演者在耍招式,和“踢八件”一样。无论是《哪吒闹海》还是《大闹天宫》,关于武打的戏所占分量都较重,但是却不是太过激烈的对抗,暴力的画面更是从未出现。动画电影中有对戏剧动作的模仿和引用之处,这些动作设计别有一番风味。《哪吒闹海》中哪吒自刎的那一幕令人难以忘怀,虽然是去赴死,却展现出不一样的美感。这个动作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自刎。梅兰芳大师在京剧表演过程中不断摸索虞姬自刎的最佳方式。电影中的哪吒迅速地将身体转向背面,宝剑立刻在脖子上抹过,观众并没有正面看到哪吒自刎的过程,可是这样的死却极具美感。
武打动作是诸多动画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头多是为了将定式亮相推上屏幕。我国关于神话的动画电影数量居多,但是很多武打动作都是按照套式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是表演性质的打斗。在电影《金猴降妖》中讲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段就是典型之一,小孩子被孙悟空识破后打回了白骨精的原形,这个过程他们在空中不停地纠缠打斗了好几个回合。给孙悟空设计的招式最为突出,无论是耍金箍棒还是随意翻跟斗,都是为了将白骨精制服。这部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变换了很多招式,并且每一次变换都被刻意强调出来,这是定式亮相的表现。孙悟空制服白骨精的过程招式丰富多样,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后面的打斗同样沿袭了这样的风格,石林中的打斗更显激烈和睿智,孙悟空的真身并没有真实地出现,它在每个石林上面都变换出一个替身出来,电影对于这个画面也有突出之设计,武术特点通过定式亮相的方式显著地表现出来,这些方式同样也是电影角色运动中装饰性的折射。
(二)角色造型中的装饰性表现
脸谱化是指脸谱要和人们的意识集合起来,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动画艺术家也必须考虑到人们接受文化的倾向和内置点,角色形象必须符合主流观念中对事物表象的第一感觉或认识,不能脱离大众眼光而单独存在。塑造角色的方式有多种,角色性格上的突出优点或缺点都是加以放大的一部分,夸张是深入角色的手段之一。在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中,贪财县官就是一个被夸张化的角色,戏曲中小花脸的脸谱被设计到他的脸部造型上,整个脸部有一半是豆腐块的形状,八字眉,眼睛眯得像一条缝,嘴唇上的胡须像老鼠须一样,县官的背永远是驼着的,整体形象给人贪婪、滑稽的感受。老狐狸精也是电影中极具典型的一个角色,脸上永远顶着一对黑眼圈,上翘的眼角给人一种不加信任的感觉。白面书生是由男狐狸精变成的,虽然换了面孔。可是那猥琐的样子依然难以掩饰,动画艺术家将他的脸设计为粉红色,但是鼻子上是白色,和京剧中的丑角十分相似,让观众忍俊不禁。
广大人民的生活状态被真实地反映在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但是在设计或制造过程中会加大装饰性表现的比例,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图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特别是古代传统文化中出现或流传下来的神话形象,它们的服饰、形象都极具装饰性,并不是凭空所捏造出来的,而是根据民间幽默事件或反映社会本质的物质所延伸出来的。纵观我国动画电影中的经典角色,大多数都是秉承民间审美原则所演变出来的。电影《鹿女》中的十太子、《哪吒闹海》中的哪吒等都是娃娃脸的造型,他们的形象代表民间工艺美术的倾向所在,白白胖胖、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分招人喜欢。《大闹天宫》里面的仙女、《九色鹿》里面的王妃,都是身材苗条、樱桃小嘴、瓜子脸,是典型的美女形象。
(三)装饰构图的装饰性表现
总体来说,色彩、亮度、线是画面空间的主要影响元素。线在动画电影中可以得到几何意义上的透视。散点透视是我国初期动画电影中的重要特征。电影画面中的视点可以随意移动,视阈无法给其设定范围。视点移动时所采集的部分都可以显现在画面里。实际上是我国透视法则的运用,在很多动画电影中都有所表现。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焦点透视的方法,除非需要用到特殊镜头,这样的方式也是为了将景深空间凸显出来。在电影《大闹天宫》中就运用了焦点透视的方式,孙悟空在拔定海神针时就被表现出来。动画技术在不断改进着,对散点透视的运用数量也日益下降,中心透视的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影《大闹天宫》的背景十分精致细腻,对角色位置的设定也别具一格,每个角色在内容的导引下都有着独特的位置。技术上的落后导致很多运动镜头无法完成,所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画面构图中去,使整部电影更具舞台美。这部电影的场面处理也十分细致,戏剧完整性被设计者认为是较为关键的一个性质,要从整体效果来看场面处理的高低,但是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运用,场面固定的空间在电影中可以得到流动。
透视体构图、平视体构图都归类在装饰构图的范围里。在我国的动画电影中,立式体构图和平视体构图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两种方式着重表现物体外部轮廓所能展现出来的美,角色造型十分简单利落。电影《大闹天宫》中有天宫中蟠桃园的场景,园子门口的构图既单纯简单又不失美感。这个画面使用了平视体构图的方式,将平面美完整地展现出来,同时兼顾了全貌。电影《哪吒闹海》在展现东海边钱塘的环境时就采用了立体式构图的手段,将整个大环境展现给观众,对于建筑的高度、地势的险要,都能一眼看清。
(四)装饰色彩中的装饰性表现
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不同的意识回馈。这些意识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或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蓝色都会给人冷漠的感觉,不禁会想到寒冷的冰水;颜色较为鲜艳的黄色、红色会让人感觉到喜悦,经常出现在人们庆祝喜庆的节日中;温暖的感觉一般是橘红等颜色所能给予的。淡淡的红或黄色和花瓣的颜色十分相似,观赏之后心情愉悦;黑色或灰色是大地的颜色,虽然广阔无边,可是却带着些许沉重。
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中神仙的穿着色彩搭配十分巧妙,为了表现其与众不同、善良济世的本质,设计人员给其搭配了一身白色的袍子,给人飘逸之感。而女狐狸精是桃红色的衣裳,虽然颜色十分鲜艳惹火,也能显出她的美丽动人、婀娜多姿,但是桃红色更多的是代表着轻浮。老狐狸精则浑身都是黑色的,给人一股难以靠近、奸诈神秘的感觉。电影《九色鹿》对色彩的运用也十分得当,商人出卖了善良的九色鹿,这时候他的脸色是青的,让人联想到凶恶狰狞等词语,将小人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
[参考文献]
[1] 夏峰华.浅谈装饰背景设计对影视剧情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1(10).
[2] 米月.装饰艺术在现代影视中的应用——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为例[J].中国科技博览,2009(09).
关键词:国产动画;中国学派;发展历程
动画影片长期以来被称为美术片,在《中国电影百科全书》上是这样来定义的:美术片,是电影四大片种之一,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的总称。它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不追求故事片的逼真性特点,而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物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艺术。美术电影一般采用逐格拍摄方法,把一系列分解为若干环节的动作依次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便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国产动画早期在没有电脑辅助制作的时候一直使用“单线平涂”的技法,使用线条来勾画形象。因为,国产动画行业里的工作人员多是美术专业出身,谙熟中国绘画的精神和笔法,以其高度的敬业精神不断地将中国绘画艺术中精髓同动画艺术相结合,创作能使活跃的线条富于节奏、韵律和抒情功能,从而呈现“中国学派”造型上的意象特征。
“中国学派”的形成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经过历史的沉淀、艺人的积累、时代的提炼与升华,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中不可缺少的珍宝,中华文化也因这些经典艺术而日渐丰饶,成为一块艺术养料丰富的沃土。这块土壤哺育着动画这颗上世纪从西方移植来的艺术之树,使它茁壮成长,并开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之花,供观众欣赏,由于这些花朵带有浓郁的中国气息,世界动画影坛将其冠名“中国学派”[1]。
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中长期坚持吸收民族传统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元素来完成其追求民族艺术形式之美的使命,在艺术与商业的选择中追求“民族形式之风”的国产动画创作者们始终将艺术性放在第一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对艺术的追求是单纯的。在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懈追求下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开山之师“万氏兄弟”,早在1942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漫作品,经过一年的艰辛制作,片长为90分钟的影片《铁扇公主》在全国上映。这部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还流传到国外。当这部影片传到日本的时候,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大师都为之震惊。
国产动画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虽然在“”的时候有过中断,但诉求的艺术性是没有间断和消失的,六十年代初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扛鼎之作――《大闹天宫》。这是继《铁扇公主》之后的又一部动画长片。该片在世界动画舞台上屡获殊荣,已经成为迄今为止获奖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赞誉。其后推出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更是将中国的动画推上国际动画艺术的高峰。中国动画以其特有的民族性和艺术性走在世界动画的前沿,直到上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动画作品一直保持着独有的绘画特色,体现了花样繁多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剪纸片、木偶片、撕纸片、水墨片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随着美国迪斯尼动画片和日本动画片的大量涌入,中国动画业饱受冲击,一度低迷,直到今天中国动画创作都带有太多美日动画片的痕迹。
如今的国产动画又落后于世界动画,日本在剧集式的动画上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商业运作成熟,题材多以漫画为主,在漫画做市场铺垫之后的动画片更是具有席卷之势。再有就是迪斯尼带动下的好莱坞攻势,文化入侵犹胜潮水。在过去近20年的历史中,国内90%以上的动漫公司都只在从事国外动漫的加工工作,整个国内动漫市场面临着急剧萎缩的困境。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国产动漫年产量仅为日本的1%左右。于是,国外动漫乘虚而入。在《狮子王》《海底总动员》《蜡笔小新》等国外动漫作品迎来收视狂潮的同时,国产动漫影片的全年票房收入却不到40%,更不用说仅有的几部国产动画片了,电视市场的国产片比例一度仅有10%左右[2]。
绝地反击,为重振国产动画,上海美术电影厂历时4年设置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在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2006年8月4日,环球数码历时5年、耗子1.3亿元、动用了400多名动漫师打造的原创三维动漫电影《魔比斯环》在全国院线上映,该片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中国人出钱,雇佣洋精英打工,角色也是流着中国人的血,却长成外国人的形象,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在长篇动画领域2005年期《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的热映给国产动画带来了新的气象,不但电视系列在全国热播,还于2009年、2010年春节期间上映了两部贺岁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和家长前来观看,接连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记录,合计取得超过两亿人民币的票房。这些远远还是不够的,做个对比: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动画生产输出国,动画及其衍生产品的年产值达50多亿美元,排国民总产值第6位;日本堪称全球产量最大的“动漫国”,2002年日本动画产业市场规模达2万亿日元,超过汽车产业;近年来,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以及印度、韩国等竞相发展动画产业、其中,后起之秀韩国的动漫产品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30%,成为韩国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3]。
回首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没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有十分注重教育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至于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在“中国学派”的感召和影响下,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必将营建一个具有民族性的动画王国。
参考文献:
[1]肖路著.《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
关键词:传统动画;3D动画;二维无纸动画
关于“动画”一词的含义,随着当代动画的多元化发展,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孙立军教授认为:“动画(Anim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字源anima,是‘灵魂’的意思,而animare则指‘赋予生命’,因此animate被用来表示‘使……活动’的意思”。而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则是国际动画组织(ASIFA)在1980年南斯拉夫的Zagcb会议中心对动画(Animation)一词下的定义:“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人或事物造成动作的方法之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造出之活动影像,亦是以人工的方式所创造之动态影像。”动画本体形态是指那些本体元素从动画现象中剥离出来后能够独立存在,并能够呈现动画本质及给人以审美愉悦,那就是造型艺术形象符号及符号的变化。
一、中国的传统动画
与国际上的“动画”这一含义相对应,我国早期此类作品被称为“美术片”。“美术片”这个词在中国用了近几十年,后受日本动画文化的影响才使用“动画”一词。
通过我国早期对动画冠以“美术片”的称谓,可看出我国传统动画对于绘画艺术的依赖。早期的许多优秀动画汲取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并借鉴了我国传统绘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立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辉煌的“中国学派”的动画。当时制作美术片的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过万氏三兄弟、特伟、严定宪等诸多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风格。先后有大量佳作在国内外大奖赛上获奖。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其中,由万籁明先生拍摄的《大闹天宫》荣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大闹天宫》是“中国学派”的典型代表作。
《大闹天宫》的动画制作组他们遍访了北京古典建筑,汲取创作灵感。题材选自中国古典的神话题材,是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故事,主角孙悟空动画造型的定稿是几经周折,参照了京剧中的猴王脸谱,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是从京城大大小小的庙宇神像中吸取灵感创造而成的,动画场景则是吸取了唐代佛像画和敦煌壁画瑰丽鲜艳的色彩。整部影片,色彩丰富艳丽,造型独具匠心,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特色,故事取材自中国古典神话,其故事本身就带有深刻的民族内涵,美猴王孙悟空不屈服于权贵,大胆豪放的个性活灵活现,是一部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具有丰富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
除了丰富的题材之外,我国还有极具特色的动画表现方式,即水墨动画。先后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优秀动画片。水墨动画片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艺术的新品种,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象的动画片,使整部动画看起来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十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我国的动画产业在经历了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大潮后,开始面临美日动画的冲击,在面对数量丰富的优秀作品时,既想继承传统又想模仿美日动画,而结果是鲜有成功作品。其中,1999年拍摄的《宝莲灯》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二、世界优秀动画特点
1.欧美动画分析
欧美“梦工厂”“迪士尼”“皮克斯”等大牌动画公司,其主要的动画表现形式是三维动画。利用先进的三维动画软件制作出的高级仿真的动画电影,用高超的技术使动画电影达到了高度模拟仿真。除此之外,利用动态捕捉仪等设备捕捉现实人物的肢体表情,输入数据给动画人物,使得动画越来越接近真实,加之动画电影本身所具有的高度开放的想象力,使得动画导演完全不需要受到现实生活的约束,创作出丰富的神奇的完美的“动画世界”。例如《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美国动画在其高尖端的技术背后所加入的是美国本民族称之为“美国梦”的民族情结。即平凡的主人公在历尽磨练之后逐渐走向成熟,完成自我升华的过程,这包含了美国人民认为不管是谁只要通过努力就会成功的信念,这一思想深深植入了美国动画电影中,成为了极具辨识度的美国特色。但是,也有其不足的地方,美国动画电影过于注重技术层面的发展,对剧情的把握和情感的升华略显欠缺,往往在影片中加入大量的幽默笑点,而忽视情感烘托层面的内涵,这是欧美动画中的不足点。
2.日本动画分析
日本动画产业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现已成为多方面发展的动画大国,其动画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运营体系。
早在德川幕府时代,就用图画来解释法律,图文并茂地叙述故事,这为日本漫画市场的繁荣起了先决条件。日本的动画不同于制作精良,技术先进的欧美动画大片,更多的是由本土的优秀漫画作品改编而来,其特点是单线平涂的二维动画。日本的二维动画在绘画方式上也不同于美国早年的传统手绘二维动画,早年的美国传统二维动画,手绘线条流畅,动作连贯夸张,每秒的帧数较大,这类动作丰富完善的动画称为“软动画”,而日本制作的动画数目较大,对动画人物的动作把握和分析不如美国,线条较为硬朗,动作较为僵硬,每秒的帧数较小,与传统的美国动画相比,称之为“硬动画”。这是日本动画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
目前,对于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定义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由于现有的动画播放形式都是在一个平面或者曲面上进行投射,没有使用真正意义的三维显示技术播放。我们平时所谓的“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指的是动画的创作空间。按照在制作过程中摄像机或者虚拟摄像机是否可以任意进行旋转来划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包括传统手绘动画、二维软件绘制的动画和平面材料动画,三维动画包括立体材料动画和三维软件制作的动画。
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传统二维动画也进入了“无纸”时代。即动画的场景和人设均在电脑中通过软件绘画上色,不再采用传统手绘实拍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制作时间和成本,又减少了人力消耗。
三、中国动画的现形与发展前景
当今动画以3D动画电影和二维无纸动画为主流的发展方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抓住自己的优势,在影片中加入自己民族独有的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动画风格,受到世界观众的喜爱。
早在195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钱家骏等人制作的美术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由于当时受到苏联动画风格的影响,特伟先生在威尼斯电影节去领奖时外国人以为是苏联动画片,由此而萌发了创造中国动画电影影响形式的念头――研发水墨动画制作),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确立了传统造型艺术形象的新视觉,60年代的《大闹天宫》成为了中国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从老一辈艺术家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做动画必须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作为中国的动画人,要理解这个特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形式,这其中,在中国动画发展早期,我们有特征鲜明的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带有浓重特色的剪纸动画和偶动画。这些独具特色的动画片正是由于早期的动画大师们挖掘属于本民族自身的东西,从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寻求灵感;另一方面,在动画片中,将中国古典的人文思想融会贯通,在水墨动画中加入了天人合一、儒、道等思想,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述故事,形成了鲜明的“中国学派”。
我们要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探索精神,寻找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动画表现方式,在这里我们通过回归传统手绘动画的方式对中国动画发展之路进行探索。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对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事业格外重视,中国动画正在走向新的繁荣时期。我们认为,只有从独特的视角进行探索,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模仿日本和美国的风格,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动画。
然而,作为动画电影,技术的更新固然重要,对于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来说,只有高层次的技术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动画电影本身所讲述的故事,即动画剧本是否能够突出本国特色,又有紧凑丰富,主题深刻的剧情。
我国的传统动画,拥有丰富久远的历史背景,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当今,我们探索中国动画发展要深入剖析当年的优秀的作品,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当今世界有3D动画和二维无纸动画两大主流的动画发展方向,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动画,我们要在新时代的创新精神的带领下让它再现辉煌,让它作为我国极具特色的动画形式被世界观众重新认知。
参考文献:
《动画概论》贾否 路盛章著.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版.
作者简介:
1.刘鑫山,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2臧璐,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
关键词:美国精神;文化特征;美国动画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53-01
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三维软件技术的进步,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三维动画的热潮,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激烈的竞争必将促进动画质量的提升,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出现。
在当今世界动画格局下,美国的动画大有成为世界主流动画之势。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完善的产业体系,美国的动画公司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的进行产品更新,每一部动画都有新卖点,每一部动画都有耐人寻味的新创意。因为能够创新,所以领导整个世界的动画变革风潮。美国动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渐渐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动画风格,它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善于塑造典型,打造动作明星。题材广阔,画面注重震撼效果,现如今越来越难定义动画与电影的边界。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整个社会由多民族组合在一起,所以文化交流上就有其本身的优越性。同时也没有悠久的历史,自然也没有过于沉重的历史包袱的束缚,所以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不同于世界其他范围内的文化体系,其中包括多种特征,幽默性、包容性、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都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一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领导者,也是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强劲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方向。下面就从美国的文化特征对动漫的影响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
美国文化的特征:
一、强调独立、自我、个性
美国的历史就是开拓的历史,在艰苦开拓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必须拥有足够独立的、个性的开拓精神,每个人每个民族都必须发挥自身的长处,尊重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品质,相信自己而又不排斥他人,正是因为这个价值观,各国移民找到了相处之道,这就是个性容于团队的价值体系,它深入民心,以各种形式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殊性格:对自己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 所以美国才会有大量的科技创新,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才会有众多优秀的、独树一帜的动漫作品,并且在这些动漫作品中将美国民族的独立个性展露出来。
在影片《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成为英雄主要是通过战胜黑豹太郎来完成的,这正是美国“英雄主义”精神的核心所在。美国的“英雄主义”就是在邪恶与正义的二元对立中,正义一方会取得最终胜利,正义一方便成为英雄,供大家膜拜。这与我国的武侠精神的精髓大相径庭。我国的武侠之灵魂是仁、义、忠、孝等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中国侠士的认同与崇拜主要是源于其高尚的品德,他视人间万物为尘土,有着至善至美的品德。这绝不是像《功夫熊猫》中所展示的那样,人们对英雄的崇拜是拜倒其超强的实力面前。这无疑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影片夸大了个体的力量,这种价值观一直体现在美国各种电影中,是美国固有价值观的一种表现。这一直是美国电影中惯于塑造的英雄,这就是美国人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
二、冒险、开拓、创新
广阔的荒野,等待征服的大片土地,培养了美国人顽强拼博,艰苦奋斗性格。在大批移民登陆美洲之前,美洲只有少数的印第安人,在文化上还没有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他们把冒险探求新大陆看作寻求生活的机遇。在与自然斗争的艰难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冒险、开拓的精神,这种冒险精神一直渗透到美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动画电影中,美国动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以一种全新的、观众不常见到的叙事方法达到的视听效果。使用奇观化战略,不仅可以补充传统的叙事手段,还可以改变制作方式和方法。在《功夫熊猫》中,精彩绝伦的视听效果让观众印象深刻。中国的艺术、文化和建筑。整部影片都是使用中国山水意境为背景:幽深静谧的天池、云雾缭绕的高殿、月朗风清的夜色以及落英缤纷的山谷,无不显示着创作者的独具匠心。这是在试听效果上的大胆的尝试。此部影片还根据观众的逆反心理,通过变化影片的表现方式来更新观众的接受意识,并且打破观众的接受定式,使他们产生对电影的新鲜感。这种手法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注意和共鸣。在人们的心目中,熊猫一直是笨重可爱、憨态可掬的符号,而电影中的形象与“功夫”这一干净利落、刚柔并济的符号联结在一起。因此,《功夫熊猫》所塑造的形象就是通过“陌生化”手法赋予了熊猫一种全新的意义。阿宝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中的熊猫符号。这是美国动画在动画角色上和传统思维的一次成功的颠覆,这种颠覆成功的将新鲜感植入了片中。这些变化证实了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体现了中美两国对于传统文化不同的理解。这是美国动画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上的新尝试,甚至新冒险。
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虽没有灿烂的过去,但由于具有创新精神,因而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美国人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勇于向已有的一切挑战,这是美国人的性格。
三、自由、平等精神
美国是一个倡导人权,狂热追求自由的国家。美国人生来就相信人与人是平等的。美国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许多从欧洲大陆来的移民把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带到了美洲。新大陆的自由空气以及大自然的艰苦环境陶冶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性:热爱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如动画电影在《功夫熊猫》中,观众可以看到,熊猫阿宝原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人物,一向以好吃懒做而闻名,不过,善良诚实的他倒也常得到人们的喜爱。在一系列的纷繁芜杂中,它在一个选举仪式上意外成了龙斗士的候选人,这就充分说明了虽然命中注定阿宝要成为一个英雄,但是在成为英雄的过程中也要显示出规则的平等。在西方,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机会是平等的,没有一切外在因素能超越本身的能力。
四、包容性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起初从欧洲、非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的淘金梦想来到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度,为了共同战胜恶劣自然环境,各民族需要团结在一起,文化也会相互交融在一起。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性、开放性、虽然大部分淘金的人们想摆脱他们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但是不自觉的又把本土文化带到了美国,这就为美国文化增添了大量的文化元素,从而成为美国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基础,美国文化实际上就是各国本土化的延伸和各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美国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不断的被显现出来,如在影视娱乐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引领了世界动画影视业,他们满世界的搜寻动画素材,如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取材于地方文化风情,《狮子王》取材于非洲的特色文化,《花木兰》,《功夫熊猫》《功夫熊猫2》都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处就是在他们对于其他国家文化内涵本质的的研究和美国化。以《功夫熊猫2》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文化元素,成功的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具体的应用于影片中,例如中国音乐、中国美食、中国功夫、中国建筑等,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从而每一部动画电影总是拥有新创意,都能成功的吸引观众的眼球。
当今时代,是充满设计的时代,设计无处不在,社会、生活、艺术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设计观念是文化的体现,与时代的生活方式、科技及生产水平紧紧相连。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全新的设计观念,且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本质上讲,设计观念是一种创造,观念的重新设计会带来一种新的开始、新的方式方法和行为。本文拟从现代设计观念对动画的影响和作用做一些分析。
一设计与设计观念
设计,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传统意义的“设计”,指一种人类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现代意义的“设计”不仅仅是指一种设想和规划,还和艺术观念结合在一起,设计的任务是要实现设计者的意图,设计者的意图就是要表现美,创造美,所以是一种审美活动。在现代“设计”的概念中技术与艺术息息相通,但艺术只是设计的手段,而并非设计的任务。“设计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技术的或艺术的活动,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活动”,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A.Simon)说。
设计观念是一个现代设计的范畴。建立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之上,与时代的生活方式、科技及生产水平紧紧相连的。19世纪工业化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始,近代都市的出现,人类社会迎来了标准化、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时代,这也迫使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设计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设计概念确立,设计观念逐渐形成。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我们的文化理想的变化,设计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人性化、生命化设计被极力推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在设计全过程。
二“以人为本”现代设计观念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近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物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但同时精神文明并没有紧跟物质文明的步伐快速的发展繁荣。在水泥钢筋的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在机械文明的程序化中,人被同一化了,在这种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中,人成了物的奴隶。20世纪以来,人们从这种自身个体的失落中开始寻找自我,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革“。以人为本”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被迅速的广泛传播。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思想在不同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和自我实现,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以人为本”表现在艺术设计领域是人的共性需求的满足不再是艺术设计的核心,个人与人性至上将占据人的思想观念,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追求真正的自由。
早期的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根本,也当作人活动的唯一尺度。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出发点是相当危险的,把人放在了自然的对立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提高,人类越来越发现人类自身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应该追求人类、自然与世界万物的和谐相处。所以,现代的“以人为本”的前提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一致,追求科技、艺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科技、艺术、人文的和谐统一。
再来看看动画艺术的发展。动画艺术是从电影艺术中独立出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早期的动画电影只是电影放映前的加映的动画广告短片,沃尔特•迪斯尼和中国的动画开创者万氏兄弟都曾专门从事制作加映的动画广告短片。在动画前辈们不懈的努力下,动画电影在上世纪30年代独立了,特别是迪斯尼的第一部长片电影《白雪公主》的上映,使人们真正肯定了动画电影是有别于实拍电影的一门艺术。
在随后的发展中,动画艺术长期被看作是“小儿科”的艺术,因为其长期被定位为低幼群体的消费品。在中国动画更是被定位为小孩子看的艺术。上世纪50年代后,中国的动画创作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即为儿童服务、做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在这个原则统筹下,中国动画创作主体雷同、低水平重复,鲜有独特发现和思考的作品。中国动画的弊病积重难返。
但在另一方面,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却因为本着探寻人文、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小儿科”的动画具有了史诗般的恢宏气势和震撼人心的魅力。2002年初在柏林传出了一个震惊的消息,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获得了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千与千寻》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描述了千寻如何学习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挖掘出了自身蕴涵的生命力,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宫崎骏在其他的动画创作中也一直贯彻着这种人文的现代设计理念《,风之谷》《、幽灵公主》等无不流露出对现代科技文明的反思和人类未来的忧虑。这种在科技和艺术中关注着浓郁的人文关怀的设计创作理念,最终改写了动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使动画电影具有了大片的魅力。
关注人文、关注社会,让科技与艺术结合、科技与人文结合,才是动画创作的发展之道。
三设计观念促进动画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种人类行动,只要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这种行动就是设计性的”,(MarcoDiani语)。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是一种创新。设计观念的本质义是改变创作者的观念,在新观念的导向下重新得到一个方案,一种新的设计,一个新的开始。换句话说,设计观念,就是设计一个创造的世界。动画艺术的发展,也体现了观念设计的创新,每一次观念的变化,都使动画艺术产生一次质的飞跃,每一次新观念的出现,都意味着动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从动画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看看以“创新”为特质的设计观念是如何引导动画艺术发展变化的。
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的成熟,美国人J.斯图亚特(J.Stuart)创造了第一部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第一次赋予图画以生命。这样通过技术手段,使画面动起来了,通过大量的技术探索,大批的动画作品面世上映,动画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这时动画艺术被看做是“会动的画”。
动画是“会动的画”的概念在我国表现尤其突出。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动画艺术曾取得“中国学派”的辉煌,对动画的美术风格进行了深度的探索,美术思维在动画创作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我国动画家大部分都是“美术行伍出身”,更擅长绘画上的创作。这时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技巧的设计。比喻说《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的设计,创作者借鉴了《西游记》中漫画孙悟空、戏曲脸谱和民间版画上孙悟空作为参考,设计了一个头戴软帽、腰围虎皮、长腿蜂腰、细胳膊大手的孙悟空。这种包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形象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但也因为《大闹天空》一片在国际上的巨大成功,也给后来的动画设计带来追求美术设计的思维定势,动画创作者们孜孜追求的是画面的美感而忽略了电影的动感。
在中国,动画电影被叫做美术片。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美术片:一种特殊的电影。美术片是中国的名词,在世界上统称为animation,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总称。美术片主要运用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的形象来表现艺术家的意图,是一门综合艺术。从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美术片是以美术设计思维来主导影片的。
动画是什么呢?从技术层面上讲,动画是逐格拍摄、连续播放的影像;动画片是指动画形式的影视艺术。所以从起源和概念上说动画片仍是一种影视艺术,遵循着影视艺术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动画艺术的创作应该遵循电影思维,只是一种独特的电影思维。如果一般实拍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语),那么动画艺术是纯粹的人造世界,具有高度假定性。从这个层面讲,现代动画理论认为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强调电影语言的重要性。现代动画艺术的要求将电影的时空观念、音画观念、蒙太奇观念贯穿在整个动画创作的设计观念中。动画艺术的本质内涵从“会动的画”到“画出来的运动”的变化体现了观念的设计,观念的革新。只有拥有了新的观念,拥有了对动画本质新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过去的动画,建立全新的动画新观念。摆脱了旧观念的同时,建立起新的观念。
摘要:随着电影中逐渐运用计算机技术以来,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视觉效果的魅力有时已经大大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对于任何一位动画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影视特效;动画电影;色彩
“数字影视特效”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多种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运动、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对影视的最重要表现元素——色彩的处理,更加直接关乎影视艺术表现的艺术性。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为刻画角色的情感、营造环境的氛围、增强剧情画面的丰富,创造动画片的欣赏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有时为了更夸张地表现、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颜色的运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通过颜色的转换可以看到色彩不仅带给观众颜色本身的魅力,而且直接参与了剧情的渲染,同时也强化了主题。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二、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处理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在进行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三、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 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
人眼对此感觉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称为复合光。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二)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与监测
前面谈论了人眼对色彩识别规律,接下来我们探讨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和监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这将加深我们对数字色彩的认识。
计算机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经过程序计算形成图像。任何图像,不管它如何复杂,在计算机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现行通用的pc对图像的设定是通过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数来进行描述的。在表达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时,采用的是颜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依据色彩理论,任何一个颜色都可以用三个独立的参数来描述。比如hsb模式、rgb模式、lab模式。
数字色彩处理是直接对画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而最终效果的显现也依赖于数字显示设备才能查看、比如显示器、监视器等设备。由于各种色彩显示设备自身的色彩显示设置标准不同,因此各设备并不能完全做到检测效果的统一。正是由于显示设备本身色彩管理与现实的限制,不能完全呈现出人眼所看到的全部色彩,而是进行了相应的色彩截取,从而使现实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并节省资源。
四、色彩表现思路及实例分析
(一)色彩匹配
在影视拍摄时,经常会遇到由于拍摄时地点、时间的不同、以及所用的胶片材料、灯光器材、光学镜头和曝光程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影像片段间的色彩值和色度明暗也存在很大差异。后期制作时为了使影片影调和谐统一,需要对影像素材进行色彩值、色度值的进行调整,使不同影像片段间保持色彩的连贯性,这就是色彩匹配的传统定义。
在数字特效制作过程中,尤其数字特效合成镜头中,经常需要将多源素材进行合成,多源素材之间的颜色、反差、质感等方面经常出现不匹配,因此需要对各元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色彩调整,以便使合成镜头形成统一的画面风格和质感,这是数字制作中的色彩匹配。
而在动画电影中,为了表现动画特色而使用了大量夸张的色彩表现手法,此时的色彩匹配更多地引用了色彩构成的原理,更多的用色彩本身进行创作。
(二)色彩表现的应用类型
在影视特技的制作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何将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三维制作素材与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因而大体上分为实景拍摄匹配和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两种类型。
实景拍摄匹配主要处理一些由拍摄场地光源、拍摄时间、现场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素材间的色彩不统一。
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中,由于一些场景在现实中不存在或很难实现它,因此不得不用数字手段来创造它。因而需要将机生成的cg图像进行色彩上的统一调整,使观众看不出是由数字虚拟出来的画面。
(三)色彩匹配思路解析
进行匹配的时候,将所需匹配目标素材与源素材要完全融合在一起,需要将目标素材中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彩、亮度与源素材匹配一致,这也是色彩匹配的主体思路。因而在制作之前,我们需对目标素材与源素材之间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度进行比较,为后续制作提供匹配依据。
五、数字色彩处理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无论是电影之前的美术,舞台美术,还是影视美术,造型、色彩、质感都是众多导演和艺术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从各个角度对现代数字下的动画电影和数字影视的各方面元素进行阐述,色彩匹配与校正是基于模型造型基础上的艺术性表达。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如果说影视作品的画面造形是以形动人的话,那么色彩则是以情感人,形色交融。现代数字技术背景下,色彩再创作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的必然选择。后期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对传统诸如色片控制,色温控制的依赖,更是赋予导演更宽泛的创作空间。
通过对色彩匹配和校正,保持相同场景之间的和谐性,不同场景之间的连续性,甚至产生时空错觉,让一切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从此,“电影中的色彩不仅仅只是一种再现客观色彩的技术元素,在电影工业漫长的中,电影创作家们逐渐了以外在影片中运用色彩的经验,色彩开始以纯电影化的形式因素进入银幕世界。”“色彩就是思想”已经成为现实。
本文限于篇幅,仅就色彩一项环节在动画电影与数字电影制作中的基础知识,制作要素,评价要素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更后续的色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将以数字影视特效中的综合匹配为线索,穿起整条综合匹配的大龙,为的后期特效制作行业添砖加瓦。
说明:该论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关于《动画(数字)电影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视觉元素——色彩》的研究结题论文。立项编号:10d032
参考文献:
[1]《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张会军 教授;
[2]《色彩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李天祥 赵友萍 著;
[3]《动画场景设计》上 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顾严华主编;
[4]《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孟群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