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1 16:36: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女生生理健康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外语院校 女大学生 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他们的身心发展备受整个社会的关注。而外语类院校学生又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的子群体。现如今,文科院校女生多男生少,理科院校男生多女生少现象人尽皆知,特别是外语类高校出现的“公主班”,“尼姑班”现象越演越烈。但是,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又有多少人来关注? 目前一个调查表明,因为中国外语类高校里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导致一些学生在个性健康发展方面走入误区,最终可能与就业机会擦肩而过,甚至对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同时,对高校及周边的治安管理等方面都带来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当前外语类高校女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恋爱心理问题
在外语类大学中,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如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对女大学生而言。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2]。
进入大学校门的女大学生,随着性的不断成熟以及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她们渴望爱情来临,由于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不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的影响,在外语类院校中,女生人数比例较大,学习语言类学生又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一些西方不健康的爱情观,她们的思想更开放,对外语类高校的学生的影响更深刻。
(二)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等原因引起的心理困惑。特别是外语类高校,进入专业领域学习以后,原有的优越感不明显或消失,每年的专业英语级别的考试,TOEFL,GRE等出国英语的考试,会让部分同学学习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下降,甚至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还有的学生,没有读到自己理想的专业,心里不舒畅,也没有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目前的专业,导致学习吃力。过度焦虑导致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僵化,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的健康。
(三)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大学是一个集体生活、一个团队的生活。学校、宿舍、班级都是人与人的集合共同组成的校园单位。大学生活在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就是要养成一种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外语类高校中,女大学生常常出现的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有:自我中心、自卑、嫉妒、猜疑、羞涩、自我封闭、自私、自负。
由于大学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天南海北、五湖四海。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地域差异、语言差异,民族习惯和风俗、的差异、经济状况的差异等等,这些都影响这个体在同他人交往的问题。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导致了在人际交往上的一些困扰。常见的有人际交往困难,不愿和同学交流,和异性的交流的困难、和老师领导的交流困难
二、如何加强外语类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女大学生疏泄不良情绪
外语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咨询队伍,加强心理咨询人员与女大学生之间的联系,把心理咨询工作广泛地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应督促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加强学习心理咨询知识,承担起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危机,提高心理素质的责任。两者互相结合,有利于及时发现女大学生存在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以及因学习困惑、恋爱挫折、人际冲突等引起的心理问题,抓住时机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治疗,使他们分清女大学生中出现的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综合解决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加强人际交往技巧辅导,引导女大学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她们缺乏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有直接的关系。其自身情绪和情感的内隐性特点,也加大了人们了解她们内心世界的困难。因此,高校应通过集体咨询等方式,让女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适应知识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人际交往的技巧,引导她们正确把握人际关系交往的方向和重点,有所选择、有所控制、真情实意、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发挥人际交往在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联结友谊、促进发展中的作用。
(三)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和职业观辅导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加强正确恋爱心理的咨询与辅导是女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在对女大学生爱情观的引导上,核心是教育她们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更不能因为追求爱情迷失自我,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四)强化女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它是大学生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是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动机从心理态度上反映了其学习需要。它驱使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学校应该启发学生对社会需要、社会期望的正确认识,并创造条件以利于学生自我定向、自我定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校应引导女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浓厚的兴趣,促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史仲芳.心理与健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关键词]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8-0026-04
[作者简介]郝梅(1980―),女,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学业与职业教育。
近年来,随着“90后”进入大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成为社会学家及教育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诸多研究中,有些专家认为独生子女作为家庭唯一的孩子,家人过度的关注和保护导致他们心理脆弱,易产生心理问题;非独生子女生活在多子女家庭,性格上的独立和自主使得他们能较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而指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独生子女的心理状态不如非独生子女。然而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不存在差异。面对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以近三年入校的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进行调研比较,希望通过研究不仅能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有清晰的认识,而且也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的教育提出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样,选取近三年入校的5380名大学新生,其中2011级1882名,2012级1678名,2013级1820名;男生3574名,女生1806名;独生子女2958名,非独生子女2422名。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为早期发现、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1]其评量标准分为三类,第Ⅰ类反映被试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需要尽快得到咨询与指导;第Ⅱ类反映被试可能有一般心理问题,被试应受到关注;第Ⅲ类反映被试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2]该量表共90个条目,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等,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制,主要统计指标为该量表的十个因子得分和量表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态越差,其中单项分≥2表示被试呈现“心理问题”,单项分≥3表示被试呈现“心理障碍”。
(三)研究程序
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后,由专职心理咨询师组织进行团体测试,测试前用统一指导语详细说明测试目的和方法以及保密原则,测验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三年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Ⅰ类问题上所占的比率为52.14%和47.86%,在Ⅱ类问题上所占比率为54.05%和45.95%,在Ⅲ类问题上所占比率为55.58%和44.42%,这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且近三年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三类问题上的人数比率没有太大差异,整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成稳定趋势。
(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总体情况比较
在SCL-90问卷各因子的调查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各项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
(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问题人数的统计
近三年,独生子女SCL-90各因子分≥2的人数所占比率从3.9%~23.3%不等,按照人数比率由高到低的前5个因子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意、抑郁;非独生子女从4.1%~24.2%不等,按照人数比率由高到低的前五个因子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见表3和表4。
(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心理障碍人数的统计
近三年,独生子女SCL-90各因子≥3的人数所占比率从0.4%~2.9%不等,按照人数比率由高到低的前五个因子为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偏执、抑郁;非独生子女从0.4%~2.2%不等,按照人数比率由高到低的前五个因子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见表4)。
三、讨论
本研究表明近三年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态整体并不乐观,需要继续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有所不同,但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与Fallbo对1925―1984年发表的有关独生子女的研究的分析结果相似。[3]我们认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有些不同,但是无论源自哪种家庭结构的生长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来说都有利有弊,而当我们谈到独生子女的时候会认为他们具有孤僻、自私、自我等特点,源于我们对于独生子女的刻板印象,这点在包蕾萍[4]的研究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性格上的优势与不足,会遇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共性的,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存在,如强迫、人际敏感等,但也因群体的独特性而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不同,比如独生子女敌意、偏执、抑郁等问题较明显,而非独生子女抑郁、焦虑、恐怖等问题较明显。
四、结论
通过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确定近三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两者之间无论是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比率上,还是在心理问题的状态上并无太大差异。
参考文献:
[1] 辜美惜.应用高校新生心理健康UPI量表对我国的调查[J].社会心理科学,2010(5):214-216.
[2]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13-19.
关键词:职业高中女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就提出了“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首次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高到理论性层面予以阐述,由此为“现代健康论”奠定了良好基础。对于学校教育,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体能、技能训练及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基础学科,具有健体和健心的双重塑造功能,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复合交叠的影响,在校园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训练教学、轻心理教育”的不良状况,致使校园体育及其教学活动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困惑,教育功能也大为减弱和淡化。
新课程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有着重强调,指出所谓 “健康”,并非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有广泛、且更加科学的定义,“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完好的状态”。然而,从社会观察和校园调研中发现,许多学生尤其现代女生不仅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存在远离、躲避和畏惧的消极现象。那如何正确看待职业高中女生的心理活动,加强其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试作出一些简要论述。
简析职业高中女生消极体育健康心态的成因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学生大都生长于优越的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普遍有着“90后”“00后”特质,对待身外之事严重地缺乏关爱之心、应有热情和进取精神。其次,职业高中生虽不乏聪慧元素,但许多人属于“唯情趣一族”,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位于“双差生”(文化成绩差、学习品质差)行列,尤其对于以训练为主、消耗较大的体育学习来说自然是寡情薄意。再次,职业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往往表现出含羞、烦躁、焦虑、抑郁、恐惧等不适情绪,性格心理不稳定;如果缺乏合理性引导和有效性帮助,她们就容易走向逆反甚至是不良的心理状态。最后,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意识及其教学模式,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既没有挖掘和显现课程教学中的休闲、娱乐、益智、塑身和美魅等元素,也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缺乏对职校体育的独特思考和教学创新,更缺乏对女性学生的特别关爱,从而使强健身体和愉悦心智的体育课程失去了应有的色彩。
职业高中女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以情趣教学为抓手,努力打造职业高中体育的快乐女生
由于性别差异和生理特征,职业高中女生往往表现出懒动疲劳、协调能力下降、动作迟缓、耐受力较差、锻炼积极性不高和含蓄害羞、敏感烦躁、怕被嘲笑等行为意识。有鉴于此,体育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在坚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根据职业高中女生特点,安排难度适中和运动量相对较小的项目,在显示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同时,充分激发体育学习情趣,不断增进她们的成功信念。比如,把划定石灰线的立定跳远改为呼啦圈连跳活动,可以迎合职业高中女生的情感需求,能够让她们在乐此不疲的训练中争先恐后,超额完成学习任务。再如,健美操、瑜伽、排球、羽毛球和韵律操等类的体育运动,长期受到女生的欣赏、青睐和推崇,既可有效地锻炼体魄、塑造美体、陶冶情操,又能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从中赢得“1+1>2”的教学效果。
2、与专业相结合,因材施教,积极培养职业高中健康女生
体育课程既存在健体健心的一般性共同特征,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女生在专业取向、身体素质、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活动,既可达到体能和技能训练的目的,又能为塑造她们的健康心态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比如:对于酒店专业的职业高中女生,教育并引导她们开展队列队形练习,有利于保持其良好的精神气质及身体状态;对于导游专业的职业高中女生,侧重安排体形练习,可以有效训练肢体的柔韧性以及灵活性,培养她们的气质;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职业高中女生,则可教育并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部位的强化训练,如头部、颈部和腰部的健身操以及身体倒立运动,以有效防治神经疲劳、视力下降、腰酸背痛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
3、以战略眼光为指向,努力打造职业高中女生的体育品质
【关键词】身体形态发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肺活量学生
【中图分类号】R1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1
为了解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以便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实施营养干预,以提高学生生理和身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对阜新市2005年和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统一规定,对2005年和2008年阜新市监测点校体质调研监测数据进行比较。
1.2 方法
各项指标的检测均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规定进行,检测项目涵盖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800米、1000米跑等)。
2 结果
2.1 生理功能指标比较
2008年同2005年相比肺活量:男女学生均有所下降,男生平均下降了393.48毫升,女生平均下降了361.86毫升。详见表1
2.2 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都有较大提高。详见表1
2008年同2005年相比身高:男生平均提高0.96厘米,女生平均提高0.56厘米;体重:男生平均提高0.84公斤,女生平均提高1.13公斤;胸围男生平均提高0.59厘米,女生平均提高0.72厘米。
2.3 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明显。立定跳远、50米、50米往返跑均是反映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的指标。我市中小学生2008年同2005年相比,男、女生立定跳远指标明显下降;男生下降5.12厘米,女生下降3.07厘米;男生1000.00米跑成绩也有所下降。详见表2
3 讨论
身高和体重可准确评定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呈增长趋势。这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必须的膳食供给增加,社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计划免疫、疫病防治工作卓有成效均有重要关系[1]。说明:今后更应大力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倡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2],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反映生理机能的肺活量指标降低,表明身体生理功能水平发育明显低于形态生长水平。
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体育教育和课余锻炼时间少,包括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均有欠缺,卫生保健设施和条件不足。[3-4]此外,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期望值过高,升学压力大等,也是造成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主要 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及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必要的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和改善体育设施,端正办学思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同时,卫生部门应经常性对学校进行健康教育考核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生长发育状况,采取有利于学生正常生长发育的措施,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宇珠,黄丽花,柯春荣,施吉昌.大理州1985―2008年白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43―344
[2]许永乐,吴迪.2006年青岛市市南区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8,14(7):601―602
[3]宋琰,王鹏伟,张志刚.对我国学生体质测评现状的分析研究综述.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3):32―34.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心理上、生理上逐渐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其心理健康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如何正确处理因适应不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部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精神障碍的原因,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
在我市随机抽查三处初级中学、三处高级中学的1 000名学生,高中420名,占42%;初中580名,占58%;男生532名,占53.2%;女生468名,占46.8%。年龄范围11~19岁,平均(14.02±1.88) 岁。
2方法
随机对1 000名学生中用:①疾病症状量表(SCL-90);②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参照国内有关事件量表,选择51项与中学生有关的项目,采用分组调查。
3结果
3.1分析中学生疾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中遭受痛苦中等程度以上者以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四个因子相对较高,且高中学生明显高于初中学生(P<0.05)。男女学生比较,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焦虑4个因子痛苦水平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见表1。
3.2由生活事件量表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生活事件,由频度看出:父母管教过严,考前复习紧张,高考不理想,本人不被理解等是中学生经历较多事件。初中以老师、家长管教过严、不安心学习为多数,高中则以考前复习紧张,担心高考不理想、视力下降、结交异性朋友为高频事件,见表2。
4讨论
关键词:中职女生 体育课 体育兴趣 积极性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女生作为学生的主体之一,她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将来的就业和生活,所以,研究这一群体的特点,上好她们的体育课,从而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举止优雅大方、体态优美的新时期人才,将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一、中职女生特点
1.生理方面
中职学校的女生一般年龄都在16~20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女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后半段,其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理负担量较小,动作的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弱于同年龄男生;处于月经期间易不知所措,缺乏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体型体态发生变化,体重稍增,皮下脂肪增厚,重心低,但她们的柔韧性以及关节灵活性较好。
2.心理方面
中职女生在此年龄段正处于情绪不稳,容易产生偏激、反叛和冲动的时期。突出的表现为喜静不喜动,胆怯易害羞,爱美爱整洁,含蓄且敏感,自尊心较强。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怕遭人嘲笑,对压力和疲劳的耐受能力较差,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
3.行为方面
在如今社会中,90后的学生们表现出与以往年代学生与众不同的行为特点,她们相对早熟,对人和事物的讨厌和喜欢泾渭分明。学不会伪装,却努力将自己扮成“小大人”,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在行为上中职女生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是:独立性较强,能够自主地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自我意识强烈,常常我行我素,有时不考虑后果;害怕挫折,一碰到困难,易产生退却行为等。
二、中职女生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执行新《纲要》进程缓慢
修订后的《纲要》明确规定在中职第二学年实行拓展模块选项与限选内容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的课程。但各校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师资、器材设施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完全按《纲要》要求进行体育教学,一些学校由于体育硬件器材配备不够完善、学生第二学年流动性较大等主客观原因的存在,诸如有氧操、体育舞蹈、跆拳道、毽球等女生较感兴趣的教学项目较难开展。
2.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的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内容,符合女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内容较少,她们感兴趣的也少,教学内容多为传统的田径、球类、体操项目,从小学到中职学校,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跑、跳、投等项目重复出现使得女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
在教材教法方面,很多学校都是采取男女混合班级上课,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分别对待,通常都是“一种教法,全班合用”,造成男生运动量不足、女生运动量过量的现象。另外,由于很多中职体育教师往往同时教若干个年级,几个年级自然一个教学风格、运用一样的教学手段。中职女生本来就对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在如此重复、单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下,更使得她们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对体育课产生消极倦怠的态度。
3.学生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中职女生的个性特点使得她们一方面希望与社会接触,但是又存在戒备心理。在学校体育运动的人群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女生所占的比例明显小于男生,在课堂教学中,女生要求自由活动的呼声较大,上课见习者屡见不鲜,课上只要老师集合整队进行准备活动,她们就唉声叹气,而只要老师宣布“休息”或“自由活动”,随即坐下一大片,很少出现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况,即使在老师的督促下,上课效果依然不甚理想。女生在体育课上的厌学情绪日趋严重,在与她们的日常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她们内心是喜欢体育,甚至是盼望每周的体育课的,可她们仅仅是喜欢体育课轻松、自由的氛围,而非真正喜欢上体育课。要调动女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她们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三、提高中职女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突出职业特色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强调以“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为主要目标,但又必须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纯生物效应”、强制学生从事身体训练的错误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通过加强思想教育,结合健康教育方式,推行素质教育,让她们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多层面都为满足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提供最大化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2.重视健康教育,转变传统观念
对于中职女生来说,教师应从侧面了解她们的身体状况,如上课期间学生因例假见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一些女生生理卫生常识课,加强卫生教育,转变学生传统观念,改变她们常以这个原因作为见习、甚至不上体育课的现状,让学生懂得在经期适量运动是有益健康的。由于中职各专业上的差别,如电脑文秘、计算机应用维修两专业女生较多,在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可以建立授课班级女生卡片,做好记录,以便了解她们的生理周期,有利于做好教学安排。课上课下通过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她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明确体育课的组织纪律、学习态度和请假制度等,使她们对体育课给予足够的重视,端正学习态度,改变一上课“见习一片”,一解散“坐倒一片”的现状。
3.掌握女生特点,丰富教材内容
(1)女生在生理、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独特之处在体育课中显现的较为明显。女生较男生而言体力差些,诸如跑、跳、投这类的动作,她们往往有畏难心理,一味强调动作的完成性,可能最终适得其反,对将来参加体育锻炼造成不利影响。在每次课的安排中,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易学的“课课练”小环节,这些轻度运动不仅能增强女生参与运动的信心,还可以改变她们因例假等身体原因导致的腰酸及腹部下堕、头晕发困、情绪波动大等现象。
(2)在心理方面,女生一般比较爱美,在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等方面都比男生强。因此在课堂组织上,要注意扬长避短,适当增加集体舞、健美操、形体练习等女生感兴趣且擅长的教学内容,配合美妙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的。对于教材规定的单一重复且又是必修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简约化、轻松化地将它们糅合在教学中,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3)笔者本学期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用了太极拳和健美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穿行跑、跳、投等技巧和力量方面的练习。利用图片和多媒体等较新颖的讲授方式,使得她们对太极拳技术动作有了直观的了解;通过小组教学,将健美操动作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以期中小组展示表演的形式,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良好氛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用行动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根据女生的运动特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对她们多加关心,可以和学生一起做练习、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教学方式的确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打破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老师看,学生做”的教学模式,参与到学生练习中,由于老师的参加并组织,学生会非常积极,这样通过语言和手势指导学生,并讲解规则和动作,教学效果非常好。
5.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
中职学生一般都是住校生,学业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她们的课余时间较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以往校内体育活动,都是以男生作为活动主体,一是因为人数较多,二是男生的积极性易调动,篮球赛、足球赛等竞赛活动在学校容易普及和推广。在大多数情况下,女生开展体育活动的机会较少。我们应根据中职女生的兴趣特点,组织适合女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如:每学期由老师牵头授课,每个班学生自愿参加的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拔河、集体舞表演等体育活动,使得女生有展示自己体育才能的机会和舞台,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女生体育运动的开展,调动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对上好女生体育课也有推动作用。
总之,在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上课准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女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其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善于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调动她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桂波.提高中职女生体育兴趣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09(5).
[2]蒋韬.激发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途径探讨[J].教育创新,2010(8).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月经病;症状和体征;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 R 179 G 478.2 R 71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29-02
月经周期不规则、出血过多、痛经、闭经等症状,临床上统称为“月经病”,其中痛经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最高(42%~80%)[1]。本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女大学生月经病相关症状流行特征,探讨月经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医药高校的大学女生共266人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自拟“女大学生月经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月经史、月经病症状、处理方式及经期饮食习惯等。采用集中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资料。根据《妇产科学》[2]对各种月经病症状定义如下:(1)周期不规则指近6个月内月经周期无规律,时长时短;(2)月经稀发指周期规则,间隔时间大于42 d;(3)月经频发指周期规则,间隔时间少于21 d;(4)经期过长指经期出血时间在7 d以上;(5)经期不规则指月经量及持续时间不规则;(6)经血过多指经期失血量超过80 mL(经血量根据经期卫生巾用量计算,整个经期卫生巾用量>30个判为经血过多);(7)月经间期出血指2次月经间期的任何时间阴道出血;(8)闭经指停经6个月以上;(9)痛经指经前或经期下腹部疼痛、坠胀伴腰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轻度指可忍受,对学习、生活干扰不大;中度指干扰学习、生活,服药可以缓解;重度指不能耐受,服药后仍难以缓解)。运用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266名女大学生84.5%初潮年龄在12~15岁之内,平均为(13.37±1.31)岁,最早为11岁,最晚为18岁。女生存在月经病症状者211人,占79.3%。痛经是女大学生最常见的月经病症状,自报患病率为67.3%;其余各种症状分布依次为经期不规则(37.0%)、月经稀发(7.1%)、经期过长(6.8%)、月经频发(3.8%)、月经间期出血(1.9%)、经血过多(1.9%)、闭经(0.4%)。在痛经女生中,每次行经都疼痛的占38.2%,偶尔出现疼痛的占61.8%;17.4%的痛经女生腹痛开始于经前,31.5%的痛经女生于行经初的1~2 h出现腹痛,51.1%的痛经女生腹痛于行经2 h后;大部分(60.3%)痛经女生的经痛持续1 d,但也有1.7%的女生痛经持续于整个经期。痛经除了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外,还表现为全身乏力(59.2%)、腰背痛(57.1%)、情绪改变(45.3%)、恶心呕吐(21.2%)。有58.6%的女生认为行经期间自己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9.0%的女生认为痛经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33.1%曾因经期不适而请假缺课。
2.2 经前紧张综合征 受调查的女生中,经前表现有经前紧张综合征症状者224人(87.8%),表现为躯体症状(体重增加、肢体浮肿、胀痛、疲乏、腹泻)185人,占69.5%;精神症状(激怒、焦虑、抑郁、失眠、情绪不稳定)174人,占65.4%;行为改变(思想不集中)50人,占18.8%。
2.3 应对措施 出现月经病症状后的就诊率月经间期出血和闭经均为100.0%,月经频发为70.0%,经血过多为60.0%,经期过长为44.4%,月经稀发为42.1%,经期不规则为38.8%,痛经为26.8%。对于痛经,女生最常采用的缓解经期疼痛的方式是卧床休息(76.0%),其次是捂热水袋(38.0%),22.3%的女生通过服药来缓解疼痛(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和中成药),有14.3%的女生未采取任何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学生中,75.6%认为采取措施后疼痛可缓解,23.8%认为效果不理想。
2.4 月经病症状影响因素分析 见表2。
有痛经女生的初潮年龄平均为(13.25±1.28)岁,没有痛经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3.61±1.34)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01)。女大学生月经病发生情况和贫血、母亲痛经情况、经期运动情况有关。对影响月经病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母亲痛经情况、经期洗冷水澡是女大学生月经病症状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月经病症状在女大学生中较常见,但常被忽视。一项国外研究显示,较多女生会把月经病症状视作正常现象[2]。本次调查显示,女大学生痛经患病率为67.3%,与禹龙香[4]报道(63.70%)相近,但低于王芳[5]报道结果(75.6%)。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月经前紧张综合征(PMS)定义为妇女在月经前出现的一组生理、情绪和认知方面的症状[6]。目前,我国尚没有诊断PMS的统一标准。本次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主要调查了12个PMS症状在选定人群中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女大学生PMS发生率为26.31%,略低于《妇产科学》第5版[2]中的结果(30%~40%)。表明PMS对女大学生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应予与关注。
本次调查发现,初潮年龄的提前是影响痛经发生的一个因素,与郝桂荣等[7]的调查结果一致。影响女大学生月经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贫血、母亲有痛经史、经期运动情况、经期洗冷水澡都对月经病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身体健康上有问题的青春期女生,生殖机能发育未健全,易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贫血或生活经验与卫生知识不足、生活安排不当、学习过于紧张、疲劳、缺少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引起月经病的发生[8]。
女大学生月经病最常见的痛经就诊率只有26.81%。医疗服务利用的情况与服务的方式、服务的可及性有关,也与女大学生对不同月经病症状的重视程度有关。应提高月经病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如在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开设针对少女的专科门诊,完善学校的月经病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校内增设月经病生理与心理卫生的咨询指导。在我国尚缺乏月经生理性变化及病理症状的普及教育,绝大多数月经知识都是来源于母亲与同伴的经验。有必要在大学开展生殖健康教育,让女性了解正常月经功能和变化以及月经功能紊乱的类型、病因、影响因素和适当的治疗方法。
4 参考文献
[1] 金善循,徐克惠,陈波,等.成都市某中学初中女生月经状况及经期卫生知识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526-528.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SANYAL S, RAY S. Variation in the menstrual characteristics in adolescents ofWest Bengal. Singapore Med J, 2008,49(7):542-550.
[4] 禹龙香.某大学女生月经情况和常见妇科病的问卷调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79-80.
[5] 王芳.女大学生痛经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4):71-72.
[6] WHO.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Geneva: WHO, 1996:2.
[7] 郝桂荣,刘东.643名女大学生痛经情况调查分析.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21(3):235-236.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今天,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小学生为总体研究对象,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所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试材料,对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该量表制定出全国常模,适应我国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也叫焦虑测验。该量表用8项因素反映学生的焦虑心态,每个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即小于8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8分为异常焦虑。8项标准分的和为学生的总焦虑分,故总标准分临界点为65分(小于65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65分为异常焦虑)。这8项因素分别是: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其中无一因素达到或超过8分为正常焦虑生;至少有一个因素达到8分或以上的学生为异常焦虑生。
问卷调查对四所学校四年级和五年级1024名学生以纸笔形式在同一时间施测。并对首次测谎题大于8分的同学进行了重测,回收统计之后有效问卷为1001份。
对于回收的问卷使用SPSSl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成对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总体还是分性别与年级,异常焦虑生的检出率都是比较高的。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如此普遍的小学生焦虑现象。从理论上讲,必须为这些检出的异常焦虑生制订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进行干预,改变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
2.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调查结果
表2是对各分内容量表所做的统计,样本的大体情况比较明晰地展示在表中,从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又尤以总标准分的差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被调查样本中,总标准分中的最低分为21分,而最高分高达96分,同时12.145的标准差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内部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处于高分端的那些强焦虑学生是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甚至特殊关照的,因此,只用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是明显不足的,辅之以个别辅导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样本总标准分的平均数48.80明显高于正常焦虑水平(24.284-8.2),因此,又进一步证实了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个事实,说明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从各分量表的检出率我们看到,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五方面,其中又以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最为突出。而普遍被认为是学生心理焦虑来源的学习焦虑则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与近年来教育界认为学生的心理焦虑并非主要在学习,而是表现在自信心、情绪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这对于矫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也是很有助益的。
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男女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四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倾向间的性别差异与学龄期学生在情绪上的性别差异是吻合的:女生比较容易悲观、消沉和伤心,更容易表现出恐惧和焦虑;而男生的情绪表现强烈,更容易将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如生气和发火。因此,男女生在冲动倾向上平均数都较高,而男生表现的更为突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娇养和过分照料都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很容易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感到恐惧,调查也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的恐怖倾向的状况。通过分析,在恐怖倾向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性格、教养方式和社会期望所造就的性别特征,女生比男生胆小,容易恐惧;二是由于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要早1~2年,再加上社会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的不断改善,普遍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因此,四五年级的女生已陆续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使女生变得害羞、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责倾向生成的机制是这样的:孩子依赖父母(教师)父母(教师)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敌意;当这种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自责倾向形成。男生自责倾向要高于女生,是和社会对小学生的评价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不管是父母或教师,甚至是社会其他人员对好孩子、好学生评价标准首当其冲就是学习好、听话等。众所周知,女生在小学阶段较之男生生理早熟以及性格乖巧,女生学习成绩普遍要优于男生,因此,常人眼里女生更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而很多男孩就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长此以往,男生就会产生自责,严重的就会形成自责倾向。开放精神趋向是现代儿童的时代特征之一,也就表现为男女生孤独倾向的总标准分都较低,但他们内部依然存在性别差异。许多研究都发现:男孩比较独断、好胜,并往往表现为攻击性;而女孩更乐于助人,更具利他性,她们更易于与同伴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男女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因此,女生更合群,男生则更独立,也就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孤独。
所以针对性别特征进行心理辅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计中男女生在总标准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学生整体状况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异,所以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设计,但必须注意性别敏感性,应意识到性别可能是一部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一些细节之处关注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五项因素以及总标准分之间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年级差异,而且四年级的均值都要高于五年级,说明四年级学生的焦虑倾向要普遍高于五年级。这一现象在对小学生心理的各项研究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如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般进程:一二年级直线上升;三四年级出现低谷;五六年级回升。另外还有很多对学龄期儿童所做的研究也证实四年级的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这个关键期,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尤其是在得不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更使他们不知所措,自然会产生焦虑的倾向。同时生理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心理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四、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3.关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4.依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4~228.
[2]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古人伏.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