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政治课堂论文

高中政治课堂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28 01:52: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政治课堂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政治课堂论文

第1篇

(1)教学要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育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教育主要群体是学生,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就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让每一个学生不仅学好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形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课,加强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知识能力。建立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对这么课程的喜爱程度,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师生信息之间进行交流,浙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使得课堂永远处于一种有生命的状态。学生对政治这门抽象而又枯燥的学科,本来就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把这门课程学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方法,才是上好政治课堂的最重要的事情。

(3)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师生都是为了实现某种既定的目标,而在不断地奋斗着,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一样,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一种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对于高中政治课,根据当前新课程标准和时代的要求,依据当前的高考形势和课程的要求,这些都说明,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思想政治课,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在政治课堂上,我们不能仅仅是教会学会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

1.演讲法。演讲法就是一种通过教师的讲述,将知识内容转交给学生的一种方式,有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点平淡,也不能提供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采取演讲法的优点在于:(1)可以节省教学的时间,采用演讲的方法可以将繁重的课堂内容,在短时间内展示给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2)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口语化教学,使得学生容易理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给学生传播政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在平时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老师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将问题解决的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急需要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当中,在这过程当中,通过他们的思考和讨论,把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高度提高学生们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对政治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过程当中,完成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必须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进行巩固,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点有效地进行运用,逐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以及实践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是比较好的方式。

4.复习测验的方法。测验包括口头测验和进行书写这两种方式。运用测验法,其目的主要是用来评估学生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状况。所以,测验就是一种对学生学习的检测的做法,这样可以及时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如何。

5.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就是把学生进行分组,一般6个人为一组,选出组代表,在课上,遇到需要活动探究的内容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由组代表进行回答相关的问题,回答不全的,组员可以进行补充的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对问题的正确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辩论法通过采用辩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们更加熟悉该课程内容。丰富他们的知识,采用辩论法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换一种上课的方式,学生会觉得这门课很有意思,不是一节枯燥的政治理论课,而是一节有意义的辩论课,从辩论中,得出正确的观点,对事物的新看法等。所以,教师应于辩论结束后,对正反两个辩论组分别作客观的评估,并提醒学生们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检讨整个辩论的过程。

三、小结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追问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57-02[作者简介]胡云(198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有效的提问和追问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发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强,知识较抽象。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因此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认识不到位、不透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以问促思,多打几个问号,让学生在步步为营的追问中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学习智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精心设计,设疑难宜适度

教师在教学时对问题的设计要精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体现出重难点和关键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难易要适度。教师在提问时就要根据“最近发展区”,保证难易适度,也就是所说的摘桃子理论“跳一跳,摘得到”的意思。若问题过易,处于“现有的发展水平”,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问题过难,超出了“可能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起点低一些,然后随着不断的追问,将问题的难度提升到我们教学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上来,从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在学习《个人收入的分配》时,笔者给学生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前中国分配的主形势是什么?”学生自然知道是按劳分配。但同时笔者又追问:“为什么处于劳作第一线的工人的工资还不如一般的管理工作者?”这就涉及知识技术这一层面。尊重知识、人才战略是实现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所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合理区分是正常的,这是学生已经能达成的共识,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起到关键的作用。笔者接着追问:“你怎么看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生的回答也让我长了见识,说法如下:“收入分配就是要以价值的体现为根,以自己的价值实现为本,得自己所付出,收自己所应得;社会公平就是要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就业的机会,让其展现自己的价值,在实现价值的同时才能解决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按劳分配只是当前的一种必需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按需分配一定会实现。”

二、适时发问,掌握发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很重要,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过早,学生还没有经过思考,对知识的了解还不够,达不到提问的效果,会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提问过迟,学生对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无疑就成了马后炮,失去了提问的价值。教师只有把握时机,在最关键的时候提出问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心灵,也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好关键点。最佳的提问和追问时机一般在这几个时候:新课导入时,教师给学生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这样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及时追问又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给学生先设置一个小问题,然后再一步步追问下来,以此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从而达到疑难的最终解决。这样的提问和追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笔者先让学生对基本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可是好多学生感觉大而空,这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反腐案件?”笔者给学生留出了约8分钟的时间,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思考、讨论,然后进行发言,有的提出权力需要监督,这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保证;有的提出监督不力,以权压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必然。

三、问法新颖,诱发学生思考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于课堂的评价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在教学提问时教师如果因循守旧,落入俗套,则会给学生一种厌烦感,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如果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取材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趣味性,每次课都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则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这位教师,自然也就会逐渐喜欢上这一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可以引用当前的最新资讯,可以是大家都喜欢的一首歌,可以是一个成语或寓言,也可以是班级发生的小故事,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诱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问法的新颖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改变单一的提问方式,可以分组由学生来提出问题,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组间的角逐,在比赛结束后评出问题最佳小组、回答最优小组、表现最佳学生。这样既能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出题时,教师要考虑怎样才能最新颖,并需预设对方可能追问的内容;回答时,教师需思考怎样才能最精练。这都要求在对所学知识有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由此,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如在对《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进行学习时,笔者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同学经常不完成数学作业,到后来连数学课都不想上了,这是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自然知道这是量变到质变的道理,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再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量变到质变的实例。学生将生活事例转化为知识学习,既提高了学习哲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有问有评,激发回答热情

没有评价的问答是没有效果的,及时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得到及时的矫正和补偿,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评价这一关键环节。教师如果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置与否,或者含糊其辞,学生就会不知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从而影响后面的答题,同时也会给学生一种感觉就是老师的素质一般,不知道学生回答的对错。因此,教师的点评要精练,要评到点子上,一针见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评价时教师还需要把握的是不能只说优点或缺点,要在鼓励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如果教师只说缺点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够全面也要从中找出可以肯定的地方;只说优点而没有指出不足则会让学生飘飘然,形成不了扎实稳定的学风。所以教师要从中找出不够精准或可以更加优秀的分析方法,这样能够让学生精益求精,有利于学生更大程度上开拓思维,使学生有更高的学习激情。

如在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总结一下民族精神,有的学生在按照课本上的条框总结之后,感觉已经很完美了。笔者给予了好评,但是又强调民族精神不仅是已有的,还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既是文化道德的传承,也是我们日常习惯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跟上学生的思路,营造出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政治课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胡国华.试论高中政治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方法[J].教育学,2013(10).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 研究现状 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能否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关乎上述学科定位和功能的有效实现。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人们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现有的研究现状

1.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授课内容大而空,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学科语言的抽象、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及学科的时效性强等特点使得人们给政治学科扣上授课内容大而空的帽子;不贴近学生实际,课本上介绍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丧失学习动力;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缺乏互动,出现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不关心“国事”、“天下事”,只关心“分数”,学习只是为了考个“好分数”。

2.高中政治课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传统教育的弊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放开手脚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在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紧紧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开展,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得好与坏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好与坏”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是分数,这样教师为了学生考得好就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为了考“高分”就拼命地搞题海战术;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教师师道尊严观念使得教师放不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动探讨问题,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被忽视。

3.问题教学法存在的价值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在高中政治课堂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依据“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问题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连续的逐步深入的问题探究中获得新知识,体验新情境,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和谐统一,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而且获得了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推动作用,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吸引、唤醒及定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作用,激发了课堂活力,提高了课堂效率,符合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政治学科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深入的开展,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新问题急需得到解答,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一举两得地解决了学生乐学、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问题。

4.问题教学法的操作执行

问题的创设原则。师生平等原则,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巧问质疑-主动探索-多向讨论-总结延续”,构建师生相对平等的开放教学过程;尊重个性原则,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不过早肯定某一个学生的答案;合理分配原则,使得不同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问题讨论;可控性原则,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是一位好导演,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带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探讨。

提问的时机。要在有疑问处发问,更要善于在无疑处设问;要把握全局随机提问;于无声处蓄势提问。

提出怎样的问题。要提开放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二、对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从以往研究者们的研究看,人们已经就如何在政治课堂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但还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面。

受教学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影响,目前缺少对传统教学模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对比和界定,缺乏对于创设问题情景模式、问题的选取更深层次的探讨。对于课堂问题讨论环节,缺乏对讨论内容取舍的分析。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家未来建设者的思想品德素质。但因其学科知识具备严密、严谨的特征,使得许多高中政治课教师误认为该门学科的教学是无创新可言的,只能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灌输,这使当前高中政治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期望的目标相差甚远,改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是:高中政治课教师创设一种具有研究特征的课堂情境,每节课或者每几节课设定一个专题作为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大胆发现、小心求证、积极发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在的创造思维能力,并且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知识转化为体验的兴奋感,进而更积极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基本素质。

二、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

目前,高中课堂的研究性教学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所采用的研究性教学程序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理论学习,创设问题,课题研究,评价总结。每一个步骤都是由若干个具体环节构成的。

1.理论学习

高中政治课理论的学习主要是针对教材的学习。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在学生理论学习阶段应十分注意发挥方法的指导作用,主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然后对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内容中《投资的选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抽取其中一节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首先导入课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并让其找到其中的难点、疑点以及关键点,建议同学间相互交流信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的联系点,教师尽量少解说,让学生多思考,令其通过思考提升内在理论水平。

2.创设问题

在高中政治课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两个途径来创设问题:一是学生在通读课文内容时产生的一些疑问,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境与目标提炼出来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创设过程由两个方式主导:第一,设置悬疑点,用疑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在《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中,可以利用“2008年中央银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这是2003年9月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次下调,也是2004年10月29日以来的首次降息”为背景,提出“央行下调双率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银行利息下调以后我们该怎样投资理财?”等问题。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现实的情景,以此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例如,利用“中国被批准加入世贸组织”等多媒体音像资料,制成课件或者网页让学生浏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运用相关观点进行分析。

3.课题研究

这是组成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阶段。第一步,组建专题小组,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超过6人为宜,一般是每组推选一个小组长,以起到组织和领导作用,并由小组自主制定或者由教师指导制定一个专题学习研究方案,分配好小组成员的任务;第二步,设定一个研究的最终目标或者任务目标,增加学生动力;第三步,学生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和信息,并进行处理,正式进入研究性学习阶段;最后,将资料汇总,以教师规定的形式,如小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研究成果。

4.评价总结

评价总结是研究性教学的收尾环节,能起到激励作用。通过评价总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优化,并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通常可以使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进行成果展示,评价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课后延伸,这是学生对自己探索成果进行分享的一个过程,能够激发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如何加强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

首先,要不断促进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创造性教学与实践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在教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模范作用。其次,增强政治课内容的时代性,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培育其创新思维,这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标。

总之,作为高中政治课的教师,要根据高中政治课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正确认识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通过理论学习、创设问题、课题研究、评价总结四个步骤,不断加强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

参考文献:

[1]谢燕贞.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时代人物,2008,(03)

[2]肖强.对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华章,2009,(10)

[3]张建军.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07,(01)

第5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互动模式 构建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构建的背景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和互动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使高中政治课堂成为师生间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的互动舞台,使师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真实的参与者,从而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呢?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构建的实践过程

(一)问题――互动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自主地解决问题。

为此,在“政治权利和义务”一课教学中,学生讨论自由观念时,我借助课件,将各种自由观予以展示,从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庄子的逍遥游,到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的西方自由观等,然后提出若干问题:“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吗?”“渺小的个人真能享受到自由吗?”“中国历史上提倡的是个人自由还是政治自由?”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讨论中,因为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们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非常活跃。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想象和力所能及的论证,自主分析情景所反映的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现象背后的实质。这样,由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二)体验――互动的升华。所谓体验,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情意锻炼。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个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如果一味正统地讲授,他们易会认为老师在讲“套话”、大道理,这在思想上不利于对一些基本理论的接受、理解和掌握。因而我尝试师生角色易位,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接受备课、上课的任务。我试着选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等课题,当学生正式登台授课时,我也并不全是袖手旁观,而要注意正确引导其他同学的配合和课堂气氛。在学生授完课后,我又要做恰当评价,多加以鼓励和肯定。通过这样的尝试,就会发觉整个课堂教学弥漫着的是求知解疑的浓浓气息,政治课堂教学常鲜常活。

(三) 探究――互动的跳跃。探究,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时政热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脉博,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及知识联系,并把教材中适宜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归纳出来,然后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和最佳方案。

(四)小组合作――互动的保障。小组合作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思考――同伴――交流”的替换形式里,学生们首先独立思考,之后与一个伙伴交流,接着加入另一个双人组去作为四人一组交流、互动。在被称为“把头加在一块”的方法里,学生被分成三四人一组,在各自小组里给予分配的问题。开始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学生独立思考,和他们的小组讨论。之后,老师说出一个问题,所有分配到那个问题的学生站起来,教师要求其中一个学生提供一个答案,其他同学应邀比较他们答案,并且讨论不同之处。这一形式对复习课或在一堂新课里继续下一步活动前检查理解度尤其有用。

(五)活动――互动的延伸。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如“模拟听证会”、“股市追踪”、“社会调查”等,特别是社会调查。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我发动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并评出等次,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把优秀的政治小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和各项竞赛,已有多人在省、市等重大竞赛中获奖。学生在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后纷纷参与,深受鼓舞,这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师转变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者、指导者,在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空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不断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明光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2

第6篇

【关键词】CAI;高中政治教学;融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新的教学元素――多媒体的注入,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育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极大增强了高中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然而,多媒体课件在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辩证的评价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多媒体课件是指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元素组合于一体,使多种媒体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交互系统的计算机教学软件”[1]。 高中政治课堂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是时展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1 多媒体课件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优化效能

凭借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形象生动的内容呈现、信息承载量大等优点,当代高中政治课堂可以轻松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更直观、具体的展示教学重难点,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培养能力,升华思想境界,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1.1 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求知欲旺盛,会受到外界每一事物的吸引。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心智仍不成熟的高中生还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缺乏自身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缺乏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表象的诱惑,进而影响自身对生活、对学习、对老师的看法。众所周知,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知识宽泛而抽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落后,技术缺乏,教师很容易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代替学生的能动学习,种种因素导致社会阅历尚浅的高中生讨厌政治课堂,也给人造成了政治课“假、大、空”的印象。而融入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高中政治课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具有更强大的表现力,更能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领悟高中政治理论的主动性,更好的切合了高中生的生理特点。

1.2 内容展示丰富多彩,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前那种传统的边讲解边板书的模式费时费力,面临着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的冲突,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加不适应当今时代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单纯的来自于教师,这也挑战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权威,于是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呼之欲出,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的教材内容和课外拓展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且通俗易懂,印象深刻。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跨越古今,引经据典广泛搜集信息,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1.3 观点引入潜移默化,便于增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同度.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商业化、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中,高中生每天接触着方方面面的消息,甚至有些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注意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防止信仰危机甚至和平演变,防止腐败思潮对政治理论的“稀释”。对于这个问题,列宁的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曾说“庸俗化和哗众取宠绝非通俗化,通俗作家应该引导读者去深入的思考、深入的研究,他们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启发肯动脑筋的读者不断的去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2]多媒体教学输入输出手段的多样化导致教师角色的转变,当代政治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从小材料中领悟出大道理,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成为一个真正的“四有”新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东西,只能培养出伪君子。”[3]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以情动人的积极效应。

2 多媒体课件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路径创新

针对多媒体课件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融合所产生的双重效应,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因势利导,发挥二者融合的最佳效益,提升政治课教学效果。

2.1 整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并不是唯一、全能的教学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因材施教,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鉴别、在鉴别中选择,促进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三贴近”原则。既要遵循思想政治课教育规律,又要注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学生身边常见的案例素材,循序渐进,寓教于乐。(2)重点突出原则。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一个材料筛选、逻辑加工的过程,课件展示不是教材内容的原貌呈现,因此,教师要恰当的处理重难点内容的突破,我们要广泛搜集、认真筛选材料;对于简单知识,只需点到即止。倘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颠倒主次,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课堂讲解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多媒体展示和传统教育方法的交互使用,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讲解式教学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耳、心等各种感官,促进政治理论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信息能够一次性识记得只占15%,从视觉获得的信息能够识记的占25%,而两者同时运用就能识记信息量的65%。

2.2 加强教师队伍多媒体操作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多媒体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教师自身的素养,一方面,高中多媒体教学开展时间不长,教师缺乏经验积累和信息意识;另一方面,缺乏对教师队伍的常态化培训和激励机制,特别是缺乏多媒体教学的政治专家的专业指导,大部分教师都是自己摸索,教师素质提升水平有限。因此,高中学校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教师走出去深造和请专家来校交流指导,想方设法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

2.3 注重师德修养,塑造教师人格魅力.高中政治教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品德塑造活动。这种品德塑造活动,以教育形式为手段,同时更以人格感染为手段,且教育形式的效力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教育者的人格形象对其所宣讲的教育内容的印证、实践程度[4]。任何教育内容、规章制度、任何教育辅助工具,不论如何完美,都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为人师表正是如此。与物化的多媒体课件相比,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其真实的特点,发挥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优秀的教师人格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品德、身体力行的道德典范、爱护学生的真心以及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园丁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的几点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09.1.

[2]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版,第322页

[3] 单冠初、苏令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众化研究》,中国时代出版社,2009.171.

[4] 玄武、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 刘小平.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措施》. http://

第7篇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障碍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障碍主要存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的障碍

一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部分教师教学思想偏向认同老教材、老经验以及老教学模式,不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这些教师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填鸭式地给学生重复书本理论,墨守成规式地讲解书中的概念、题型,生怕遗漏知识点,重心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二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停留在讲授课、批改讲解作业层面,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学生缺乏课前自主预习、主动巩固收敛知识,不能采用灵活有效的学习步骤、方法策略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教学行为的偏见。部分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喜好、方式影响学生,偏好和自己喜欢的学生“打交道”,而忽略另外一部分学生。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最终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这种偏好性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学生方面的障碍

一是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政治课不感兴趣,学生上课精神状态懒散,没有对政治学科知识表现出渴求感。很少有学生制定政治课学习计划,学生不能有效把握学习效率,并对学习情感与学习计划进行调整。二是学习动机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实质动力。学生往往对教师的提问、布置的作业、强调的重点充耳不闻,就连政治是什么也说不清楚,更不用说学习这门课的作用。三是学习方法不对。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缩短学习时间上的耗损,提升学习的效率。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只知道采用疯狂做题、死记硬背的方式面对学习任务。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成因

(一)教师方面因素

通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心理需求,一方面就是希望能够适应教师的授课习惯,按照教师教授的方法达到学好课程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独立完成好学习任务,摆脱书本教学的束缚,形成自主学习模式。从教师层面看,教师以自我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彻底改变,教师不能完全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心里不认同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也不愿意把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觉得学生一旦拥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就体现不出教师教学的价值。这导致教师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依旧停留在旧体系上,学生依旧被动接受教师生硬传递的课程信息,创新的自主学习理念难以普及。

(二)学习动机因素

目前高考模式主要采取 3+X的方式,政治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相比其他学科还比较低,加上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自身特点内容较为枯燥,教学始终围绕学校限定的框框,课程内容死板单调,实践教学环节少等因素,未能发挥出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教学评价质量标准方式呆板、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学生对{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不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去实现和完善的,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最关键的,而这也是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所欠缺的。

三、提升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更新教学观念

一是要鼓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受到关注,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并努力实现自我;二是要用表扬替代批评,作为老师要多表扬、少批评,要接纳学生犯错,并引导学生少犯错、不犯错,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三是动态在跟踪学生的成长。及时记录学生学习动态,与学生共同分析学习过程中得与失的原因,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一是活跃课堂气氛、开放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二是及时地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求学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当适当地留下问题悬念,让学生在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以后的课后时间能够拥有自主解决学习问题的时间与机会,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传授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三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教师就是朋友,开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当前的状况。

3.加强教学实践拓展

思想政治课单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机会并多多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领会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写课程论文,分析、解决社会政治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有了解社会事业发展的意识同时拥有内心社会责任感。做好理论和社会,理论和学生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客观事实面前,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自己进行比较、分析与鉴别,从中体会、领悟树立正确世界观、科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学生方面

1.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是政治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从理论知识掌握到获取学习能力,同时获得学习的快乐。不断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享乐在学习中。

2.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用兴趣的心带领自己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知识,要用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说课方式让每一位学生萌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创造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当前的问题,启迪激发学生提出新问题,通过良好的问题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形成自主学习习惯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智力课、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道德课。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也是相互促进的,习惯感越强烈,学习的效率也越{,学习动力也越明显,学习效果会更好。要发挥本学科的特点,要教会学生去形成习惯,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去学习、与谁一起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自主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习惯紧紧地联系起来。

4.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一项基本教学任务来把握,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空间环境下逐步发现学习方法、应用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少走弯路、迅速成长。学生有了适用自身的学习方法就能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适应学习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要教师能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信心去努力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学生也要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热度感,独立思考政治学科内容,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2]曹春琴.对自主性学习及其意义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在教学中常常感到困惑。教学中费尽心力地去组织教学,详细地去讲解,生怕有的知识没有教给学生,然而却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反应,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在座位上看似认真听讲,却沉默是金、表情木然,作业是一字不差地照搬照抄等等,让人无可奈何。

难道学生真的就对政治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吗?为什么学生对其他的学科感兴趣呢?这是我在深思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我发现,学生怎么学,如何学,取决于教师的教,要让学生对政治学科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能切合学生的认知点。对此,我在政治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性

高中生还处在青少年阶段,身心还未完全成熟,具有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持久等特点。同时,在这一阶段,高中生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政治概念都较为抽象,在掌握复杂的政治抽象概念时,学生仍需要具体形象和案例讲解的支持,以便能正确理解和领会政治术语和相关概念。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将政治授课的理论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自觉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政治思想课程理论知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方式、方法HT

1、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

政治课既是一门文化课,又有德育的功能,而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必须把课本上的道理与德育的道理结合起来。但是,政治课又有一个特点,道理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因此,有一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难学。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能较好地学好知识,明白道理,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课堂导入就尤为重要。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是运用故事导入。例如在“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古代人们用金银买商品的故事,使学生对纸币产生兴趣。二是运用音乐导入。特别是下午上课的时候,学生状态普遍不好。放几首名曲,对学生状态的调整有很好的效果。三是运用热点导入。世界变化很大很快,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有时就可以运用新近发生的事情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运用热点导入,感染力强,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受到教益,得到关心,帮助和呵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他们有理想、有感情,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积极与消极、去做或不去做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真正地把学生当成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引发兴趣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许多新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与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有些课可以为学生播放精心搜集到的几段录像,包括新闻、时事、焦点等场面,并且配以声音、图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本单元话题的含义,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堂记住了所学内容,教学效果极佳。

4、教师要有亲和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政治课教师认为,政治课因其学科自身具有“特殊性”,要求教师应该以严肃庄重的表情出现在课堂上,在这种潜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在学生面前变得行为举止古板、不苟言笑,让学生看到的总是一副严肃冷峻的面孔,课下也很少与学生接触。这种让学生望而生畏的做法,把师生间的距离拉大了,给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设置了障碍。这样,让学生在心理上不愿接纳政治教师,“厌乌及屋”,由对任课教师不感兴趣进而转移到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贴近学生,亲近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既可敬又可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政治课。

5、语言要有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的教学语言有说理性强的特点,但说理性的语言并不排斥语言的生动形象。相反,为了把道理讲得透彻并通俗易懂,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感染力强的语言。比如,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把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让学生感到政治课堂是令人愉快、充满趣味性的。

6、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或某一重点展开讨论。这种讨论既可以是教师设计好的,又可以是学生提出的,还可以是课堂上生成的。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出讨论的题目,让他们根据自己困惑的地方展开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例如,在讲“纸币和通货膨胀”时,我让学生讨论“物价越低越好,对不对”这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各自找理由和对方争论,课堂气氛异常激烈。通过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和全面地看待问题。

7、设计多样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前让学生记、背、题的作业方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真正实现学生会用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如调查某一样蔬菜两个月之内的价格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总结反映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写小论文,探讨里面所包含的政治内容。如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对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有不同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只要我们肯下苦功,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