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3 14:56: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常见的统计学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第1篇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212,China)

摘要: 本文研究了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数学的结合领域和模式。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binding fields and modes of computer technique and basic mathematics.

关键词 : 计算机技术;基础数学;结合模式

Key words: computer technique;basic mathematics;binding mode

中图分类号:O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36-02

1 计算机对基础数学的积极作用

1.1 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大的作用 现代数学问题需要解决大量、复杂的运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对基础数学中的某些问题起了决定性作用。比如,在飞机导航问题研究中,需要运算的速度快机以待速度,这是人工计算无法解决的;气象预报要分析云团动态变化数据,手工计算未来变化趋势需要10多天以上,因为时间太长失去了天气预报的意义,而用计算机几分钟就能解决。

1.2 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显著作用

以前数学学家对圆周率π进行计算,15年时间只算到圆周率π的第707位。而计算机几个小时内就可计算到圆周率π的10万位。现代数学的发展,需要有非常高的计算精度。人工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不但会产生误差,而且对相关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求解,会产生更多的叠加误差,增大了数学问题的复杂度。

1.3 计算机记忆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作用 现代信息化高度发达,解决数学问题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我们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时,无论是原始数据还是处理后的数据,都需要进行安全的储存,任何一个数据的错误或缺失,都会对数学问题的处理带来偏差。人工进行数据存储和转移,不但工作量巨大超出人的生理承受度,而且会因为人的失误产生错误和遗漏,为了避免问题,需要进行二次输入对比,这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耗费。计算机技术,无论是数据存储、转移、备份、查阅,都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质量和安全性。

1.4 计算机逻辑判断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虽然比不上人对非结构问题的逻辑判断能力,但对于结构性问题具有非常强的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进行结构性问题的逻辑判断迅速、准确,超过了人脑对结构性问题的处理能力。如基础数学中有个著名的四色问题猜想,即只需四种颜色,就可以满足地图标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得地图上相邻区域颜色不同。四色问题困扰了人们100多年,一直无法验证四色问题的真伪。1976年两位美国数学家使用计算机进行了科学的逻辑推理,证明了四色问题的猜想。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性逻辑判断问题,超出了人脑的处理限度,单凭人脑是无法顺利解决的,这就需要将给出的数学条件转换成计算机语言,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合理运算得出逻辑判断问题的结果。

1.5 计算机软件自动工作的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 一些数学问题往往处理过程是趋同的,这种结构化的问题,适于计算机进行处理。通过spss、SAS软件,可以把既定的、常见的数学问题模式化,使得软件可以自动处理数据。在SPSS、SAS软件中,选择要使用的功能,把数据输入后即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减少了人工处理和计算数据的精力和时间。

1.6 计算机的其他能力对解决其它数学相关问题的作用 计算机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处理数学问题中的能力不断增强,比如计算机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数学资料和信息的查阅、获取、交流非常方便,使得人们可以针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远程交流。

2 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结合的模式

2.1 计算机技术与代数和三角学的结合 计算机在数学图形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代数和三角学是重要的基础数学内容。代数中的方程,可以结合图像来进行分析,从而解出一个或更多的根。通过计算机绘制图形进行解析,可以找到代数方程的角。数学问题,经常会涉及几何图形边角的关系和救角,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简单的三角学问题,通过程序编制,把这些结构性的问题程序化,可以利用计算机解决三角学的问题。

2.2 计算机技术与线性代数的结合 线性代数是抽象的,但线性代数问题可以具象出例如x,y,z坐标下的数值,即把线性代数问题转化为矢量问题。所以线性代数牵涉到几何数值问题,这样通过计算机进行矢量和矩阵的计算和处理,通过计算机用矢量和矩阵来描述旋转,平移,缩放,就可以较好地通过计算机解决线性代数问题。

2.3 计算机技术与微积分学的结合 微积分学将点线知识扩展到了平面和立体空间,可以通过高级计算机图形学解决微积分问题。我们在解决微积分学问题时,可以首先把微积分问题转化为线、面、体图形问题,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

2.4 计算机技术与微分几何学的结合 微分几何学,通常研究光滑曲线,曲面,涉及到相关方程组的求解。对于微分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曲线或曲面上点矢量的求解,可以利用计算机创造相关形体,然后进行求解。

2.5 计算机技术与矩阵方程组的结合 对矩阵方程组进行求解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找出最好的位置与方向,以使对象们互相匹配,创建一个覆盖所给点集的曲面,并使皱折程度最小。

2.6 计算机技术与概率论与统计学的结合 许多数学问题需要统计学来分析数据,而统计学已经针对常见问题,推出了一些通用的统计学软件,如SPSS、state等等,计算机技术是解决统计学问题的常见重要工具。

3 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结合的常见工具

3.1 通用数学软件 通用数学软件主要包括有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通用数学软件在能力和用法上是相似的,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通用数学软件主要用于绘制函数的图形和进行计算。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通用数学软件可以进行精确计算和任意精度的近似计算。通用数学软件可以解决线性代数、微分方程、解析几何、微积分等常见问题。通用数学软件之间稍有不同,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可以把多种通用数学软件结合使用。

3.2 计算最优化问题专用数学软件 Lingo/Lindo是计算最优化问题专用数学软件。线性规划、二次规划、整数规划问题一般使用Lindo软件来求解。Lingo软件拓展了Lindo的功能,可以用来处理非线性规划、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代数方程求根等数学问题。

3.3 统计分析软件 SPSS、SAS、state等是常见的统计软件包,SPSS、SAS、state等统计分析软件,主要功能有:基本统计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SAS软件比SPSS软件更为专业,可以提数据库查询统计功能。

3.4 高级程序语言 高级程序语言包括C、Basic、Delphi、Java等,可以进行应用编程,并制作应用软件包。

3.5 绘图软件 常用绘图软件包括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等等。通常来说,通用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ab、Maple等,只能绘制已知函数的图形。如果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绘制大致的图形,就要使用几何画板、Photoshop、Flash等专用绘图软件。

参考文献:

[1]梁永生.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4).

[2]施继红.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的融合[J].信息系统工程,2011(05).

[3]魏少峰.模糊数学理论在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07).

第2篇

【关键字】统计软件 统计理论 融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等各行业数据量都在呈爆炸式增长,这就需要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而目前统计学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统计理论和方法,导致学生统计理论扎实,但应用能力不足;因此单纯的统计理论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统计专业教师在不断的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那统计软件和统计理论教学融合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若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无异于“站在统计家的肩膀上,又借助了计算机专家的智慧”。

1、y计理论教学中统计软件使用的现状

目前国外统计学的教学重点已经逐步从统计理论和方法介绍转为介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设计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国内大多数高校统计学教学的重点还主要侧重于统计理论和方法的介绍,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再以纸质试卷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回顾这一教学过程,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统计软件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理论扎实,但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已经意识到统计软件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但是还没有做到专业课程教学与统计软件使用的融合。

2、统计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以达到推断和预测的目的。统计学理论是以数学为基础,导致统计学在一定程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模式上,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数学的教学模式,出现了现代的统计教学主要侧重于统计原理和方法的讲解。统计软件仅仅作为一门课,在其他一些统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看不到统计软件的影子。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数据,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若离开了统计软件和计算机,就无法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统计学就失去其本身推断对象本质的价值。现阶段统计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脱节,不但使理论不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而且阻碍了统计理论进一步学习。

3、统计理论与统计软件融合的必要性

(1)统计软件离不开统计理论。毫无疑问,统计软件的开发需要开发人员具有深厚的统计学理论功底。对于软件使用人员来讲,理解统计软件中这种分析方法运行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对该方法适用的对象更明确,而且对软件得出结果分析的更准确。

案例1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多元分析中最常见的降维和赋权方法。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许多人在没有搞清楚方法的原理时就盲目的使用,只是片面的追求方法的应用,导致对结果的错误理解。

例全国10个沿海省市经济指标的主成分分析,使用SAS的princomp过程得到如下信息:

根据上述的结果,不少人会得出如下主成分的得分公式:

Prin1=0.40*x1+0.03*x2+0.41*x3+0.41*x4+0.41*x5+0.40*x6+0.40*x7

Prin2=-0.17*x1+0.97*x2+0.04*x3-0.003*x4+0.14*x5+0.03*x6-0.12*x7

这个主成分的得分公式是错误的,为什么?由主成分的定义知 ,主成分的原理是通过对原来指标的线性组合的形成新的综合指标,并且使得尽可能少的综合指标包含尽可能多的原指标的信息。在主成分分析方法中,由于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上有差异,为了消除这种差异,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协方差矩阵(即相关系数矩阵)。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判断贡献率,进而得到主成分。回顾这一过程,可以发现这时主成分得分公式中的指标x1不再是原始指标了,而是标准化后的指标。 所以,在计算主成分得分时,直接把原指标数据代入主成分表达式是错误的 ,而把标准化后原指标数据代入计算才是正确的。

(2)统计软件促进统计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过程使用统计软件能使统计理论、方法直观的展现出来,能显现出其实际应用价值,能使学生对统计理论的精髓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提升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案例2

某学院500名学生“大学英语”的课程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下:

63 75 83 91 50 81 93 30 72 80 82 83 76 79 65 84 72 58 83 64

90 63 75 99 74 76 92 88 83 61 82 53 85 56 88 72 66 94 68 78

80 71 92 85 80 79 96 86 82 87 85 50 70 82 87 79 78 65 92 76

求:(1)计算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

(2)计算平均成绩的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

这类问题是在数理统计课程中描述性统计这一节最常见的问题。若上例中这一问题不借助一些软件,手工处理起来会相当复杂。借助于统计软件可以快速的得出相关的结果(见下图1),并且精度很高。通过在统计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用统计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使得理论应用展现的更直观;这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其他课程的兴趣。

4、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是一条重要途径。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应用性很广的学科,在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统计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学生将实际问题和统计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锻炼挖掘信息的能力。总之,统计软件与统计理论教学的融合是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爱军,刘兵.SPSS软件在统计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 滁州学院学报 2006,8(3):114-116

[2]丁洁丽.论统计软件与高校统计学教学的融合[J] 成功(教育版),2013,(11)

[3]华欢欢,吴杨.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J] 铜陵学院学报 2015,4:111-114

第3篇

【关键词】唇腭裂患儿;早期喂养;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07

在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中,就包括唇腭裂,其发病率约为0.14%,且在局部地区发病率较高。唇腭裂对患儿危害较大,不仅对患儿的外貌造成较大影响,也会影响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情况,易发生感染,并造成营养不良,对患儿的体重和身高也会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减少唇腭裂患儿的痛苦,及时正确地对其进行喂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研究调查唇腭裂患儿的早期喂养的情况,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随机选取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5例唇腭裂患儿,本院自行设计问卷,对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并研究患儿的早期喂养状况。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5例唇腭裂患儿,所有患儿均为孤儿。其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0例;最小年龄为2个月,最大年龄为3岁,包括19例婴儿和6例幼儿,其平均年龄(10.2±5.8)个月;14例单纯腭裂,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3例双侧完全性腭裂。

1.2纳排标准

所有患儿出生时均足月,且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患儿年龄不大于3岁,患儿患有唇腭裂。若患儿患有对其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的疾病。参与本研究的25例患儿均已确诊。

1.3研究方法

本院自行设计唇腭裂患儿早期喂养状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3大部分,患儿的一般资料,患儿的喂养情况及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1.3.1患儿的一般资料

该部分问卷主要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情况等。

1.3.2患儿的喂养情况

该部分主要包括患儿的喂养方式,技巧及其使用的工具,和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喂养中碰到的问题主要包含,易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即反复出现的肺炎,支气管炎等,没有适合的喂养工具,即喂养工具不能长期使用就需要更换。

1.3.3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记录患儿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和各个阶段的身高体重情况。同时,对其胸围,头围,语言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描述。

1.4调查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是婴儿或幼儿,问卷填写工作由患儿的照顾人员。在问卷填写之前,需向患儿照顾人员进行说明解释,使其了解该调查的注意事项和调查的意义所在。随后,交由患儿照顾者根据患儿喂养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本院共发放25份问卷,全部得以回收,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如P

2结果

2.1 唇腭裂患儿的喂养难题

25例患儿自始至终均为人工喂养。易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即反复出现的肺炎,支气管炎等,占比24%。咳溢奶频发,即每天至少1次的呛咳溢奶,占比24%。没有适合的喂养工具,即喂养工具不能长期使用就需要更换,占比22%,这3者为患儿喂养的主要难题。其他难题包括患儿进食较少,吮吸乏力。详见表2。

表2唇腭裂患儿的喂养难题

类别 例数 百分比(%)易发性上呼吸道感染 6 24频发呛咳溢奶 6 24没有适合的喂养工具 6 24吮吸乏力 3 12进食少 4 162.2 唇腭裂患儿的生长发育

对于婴幼儿而言,最能体现其生长情况的指标便是体重了。同时,体重也能较好地反应婴幼儿的营养情况。统计记录患儿在一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体重情况,同时,与同期健康患儿的平均体重做对比。发现,患儿第一个月的体重,41例患儿未达到正常儿童的体重,占比82%,相比于标准体重值,差异较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唇腭裂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属于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畸形,其发病率高,对患儿及其家属造成的压力较大,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而且在局部地区发病率较高,不仅是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唇腭裂对患儿危害较大,其会对患儿的外貌造成较大影响,影响患儿的美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对患儿及其家属,甚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减少唇腭裂患儿的痛苦,及时正确地对其进行喂养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选取唇腭裂的患儿年龄不大于3岁,且患儿的日常起居由母亲照顾,患儿患有唇腭裂。若患儿患有对其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的疾病,或患儿不是由亲生的母亲抚养,将其排除在外。参与本研究的25例患儿均已确诊。25例患儿自始至终均为人工喂养,易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即反复出现的肺炎,支气管炎等,占比24%。咳溢奶频发,即每天至少1次的呛咳溢奶,占比24%。没有适合的喂养工具,即喂养工具不能长期使用就需要更换,占比22%,这3者为患儿喂养的主要难题。其他难题包括患儿进食较少,吮吸乏力。患儿第一个月的体重,20例患儿未达到正常儿童的体重,占比82%,相比于标准体重值,差异较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华,李秀娥,杨鹏等.唇腭裂患儿早期喂养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6):530-532.

第4篇

关键词: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系统;眼科门诊;分诊

眼科门诊的特点是科目多,病种多,亚专业多(白内障、青光眼、小儿斜视、眼底病等),大多数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不重视和相关知识缺乏,只能叙述病情,不知诊断,盲目就医,因此,分诊就成为解决患者就医困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在原有人工导诊的的基础上,增设"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系统",并对分诊流程进行加强和改良,收到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3月眼科门诊就诊患者600例,男,女,年龄岁,平均岁,按就诊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电脑自动排诊分诊,对照组患者实行电脑人工排诊分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眼科门诊的分诊护士18名,女性,年龄21~55岁,均熟练掌握此两种分诊方法。

1.2 电脑分诊系统组成和功能:包括电脑主机及局域网络、彩色电子呼叫显示器、电脑语音系统、医生呼叫器、分诊台控制系统等到组成。其基本功能:①排队叫号功能:为其主要功能,对录入患者自动进行分诊排队、入队、出队处理,对危重患者的急诊号提前进入就诊快车道,其它号如普通号、专家号按各自顺序排队叫号,患者按序就诊。②显示播放功能:显示屏显示被叫患者的诊室、诊号、医生名及患者名,使候诊者及家人一目了然,播音器与显示屏同步呼叫。③统计功能:本区域内的日、月、年门诊量,专科、专家门诊量等,你可以轻触鼠标就行。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系统增设自动排诊和手动排诊系统功能,电脑人工分诊是电脑上有已挂号的患者信息,分诊全部由护士人工执行。

1.3方法

1.3.1护士分诊方法 ①电脑自动排诊分诊:分诊台电脑上有模式,分诊护士只须设置排诊参数,如选择传统排诊模式时,输入每次排诊人数,排诊触发人数,点击排诊后自动分诊,自动刷新,电脑就进行自动排诊分诊,非常简捷方便。②电脑人工排诊分诊:护士根据电脑上候诊人数,人工排诊分诊就是用鼠标将患者拉进诊室排队就诊,护士不人工拉患者到诊室候诊,医生诊室电脑上就无患者就诊,护士必须二次分诊,一人守护分诊。

1.3.2评价方法 ①护士对分诊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分诊基本操作难易、分诊效率、护士喜爱度等等,评价等级分为很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很不满意5项,总满意人数=很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率=总满意人数/总人数的比率。有专科护士负责调查,发放调查表18份,全部收回。②患者或家属对护士满意度调查,方法同护士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分诊、就诊、护理的满意度,分次发放调查表600份,全部收回,有效率100%。

2 结果

2.1护士对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的满意度比较:护士对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的满意度调查中:很满意者25人,较满意者7人,满意率是100%;护士对电脑人工排诊分诊的满意度调查中:很满意者10人,较满意者12人,一般者6人,较不满意者4人,满意率为87.5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患者或家属对护士满意度调查:患者或家属对护士使用电脑自动分诊和电脑人工排诊分诊满意率分别是92.86%和91.92%,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3.1电脑自动排诊分诊是在原电脑人工排诊分诊基础上增设自动排诊分诊功能,使电子分诊系统更加人性化。电脑自动排诊分诊设置中也包括手动分诊,分诊护士先设置参数,启动自动排诊分诊功能,然后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手动分诊,如急诊、无应诊等,故此,分诊护士就能高效快捷的分诊,护士自然很喜欢这种分诊模式而,满意率就高(100%);患者或家属的要求不同,电脑已经使用,其中细节的变化,护士采用什么分诊程序,他们不大关心,关心的是高效快捷的就诊,两种分诊方法的直捷受益者是护士,最终的受益者是患者,在就诊的短时间内患者或家属感觉不到,其调查的满意度无差异。

3.2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系统的优点 ①构建和谐安静的就医环境: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系统功能齐全完善,自动呼叫,大的液晶电子屏幕显示,患者一目了然,杜绝插队现象,安静和谐就诊。②营造人性化服务,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减少护士工作量,还时间于护士,还护士于患者[1],以人为本。护士既分诊又宣教,用心与患者交流,同时人与电脑互补,取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分诊是门诊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分诊是否及时准确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2],随着患者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系统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及患者的满意度。

3.3护士是眼科门诊分诊的主力军,取主导作用。在门诊分诊中,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系统是起辅助作用,人才是主力军,主导者。分诊是一门学问,分诊护士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和高尚品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知识、沟通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在门诊分诊中取主导作用。护士能充分发挥电脑的功能为分诊服务,但不能依赖电脑。我院门诊的分诊护士是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的优秀护士,在主动分诊、咨询的同时给患者提供更多便民利民服务,如患者候诊时主动合理安排必要检查(测视力等);需要住院时安排人员护送、提供轮椅等;有医疗纠纷投诉时,护士第一时间达到妥善处理;急救时,护士挺身而出投入救护中等等,所有这些是电脑无法完成的,人才是主力军。

3.4电脑自动排诊分诊系统在眼科门诊分诊中常见问题处理:①过号的处理:过号是门诊分诊中最常见问题,患者挂了号,有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到达,叫号时人未到或没听到,当患者到时,护士"召回"操作,按规定重新排队就诊。②无应诊者处理:护士操作电脑重复呼叫数次,同时在候诊室寻找,以便 及时就诊。③转号处理:转号有两种情况,①科室间的转号,患者挂错号的现象常见,大多数是因为患者选择错误,盲目挂号造成,也有是因为挂号处人员的不慎造成,此时护士按电脑上的功能就能轻松处理;②科内不同医生间的转号,护士与医生、患者沟通,征求双方同意,实行转号处理。④特殊情况处理:就诊秩序问题是门诊就诊者最关心的问题,担心插队是大多数患者的心理[3]。特殊情况有:急诊、优先者(政府发的优先证者)、特殊关系户、年老体弱者、特殊病者、应急情况等,按医院规定执行,或启动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 王亚芳,舒立涛.门诊护士在人性化服务中应发挥的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27(2):218.

第5篇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往往常伴感障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脑卒中后心理问题已成为了国内医护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深入探究首次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对56例首次脑卒中患者与5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首次脑卒中患者56例为实验组,均经MR、头颅CT等检查确诊,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公布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排除脑炎、耳聋、失语、意识障碍及严重肺、心、肾功能张等患者,其中男性占有36例,女性有20例,年龄(40-84)岁,平均(65.47±7.56)岁;46例脑梗死,10例脑出血;48例已婚,3例未婚,2例丧偶,3例离异;5例小学,14例初中,24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其以上。另择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健康体检者56例为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41-82)岁,平均(63.47±7.65)岁;46例已婚,4例未婚,1例丧偶,5例离异;6例小学,13例初中,22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其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于住院7d内,实验组患者进行第一次评定,采用Derogatis的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进行指导,自评填写1周内症状。难以独立完成者由家属协助填写,并交由医师审核。于第一次评定10d后开展第二次评定。对照组采用SCL-90进行指导,自评填写1周以来症状,一次性完成问卷调查。

1.2.2 护理方法

予以实验组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涵盖鼓励、解释、倾听、保证、指导、建议及调整关系等,辅以健康教育宣教,及时消除其顾虑,增强主观能动性,并指导其学会与人倾诉。

1.3 评判标准

当阳性项目数>43项,或SCL-90总分>160分者即存在心理问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进行t检验,P

3 讨论

据有关文献报道显示,首次脑卒中患者极其容易出现神经心理学问题,本文研究结果提示,首次卒中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占64.28%,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0.71%),充分证实首次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突出。而SCL-90总分与阳性项目数优于对照组,表明首次脑卒中患者总体心理状况低于健康人群[1]。究其根源,首次脑卒中患者极其容易出现言语功能及肢体活动功能障碍,严重状况下,伴有吞咽障碍,导致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心理压力较大。此外,首次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难以适应新环境,同时不明确诊疗过程,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另外,脑卒中对患者情感中枢具有一定的影响,可诱发其情绪改变。

经由SCL-90因子分比较结果发现,首次脑卒中患者在人际关系上异常敏感,焦虑、抑郁、恐怖等心身症状突出。究其根源,首次脑卒中患者发病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出现不自在感与自卑感,担心自身疾病无法好转,异常忧郁,基本丧失了生活的兴趣。同时,对疾病缺乏认识,不适宜陌生的医院环境,表现为紧张、烦躁、失眠,并对治疗与诊断过程存在害怕心理,易诱发恐惧情绪。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478.2 R395.6 R749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140-02

【关键词】精神障碍;住院;费用,医疗;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入学前都需要完成心理测试,但是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仍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其治疗状况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研究者对武汉市3所医院(2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和1所精神专科医院)1524例高校学生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为高校学生精神障碍的预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09年1月1-12月31日武汉市精神病医院及其他2家含精神科的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高校学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者1524例。其中男生为806例,女生718例;平均年龄(21.00+4.37)岁;专科生385例(占总调查对象的25.26%),本科生943例(61.88%),研究生196例(12.86%),其中硕士研究生132例(8.66%),博士研究生64例(4.20%)。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诊断根据是《精神病学(第4版)》和《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该标准对于各类精神疾病均有明确的定义和归类。

1.2.2治疗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精神类疾病的常用药物展开治疗,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和心理释压治疗,对治疗的外部环境也没有做特定的要求。综合治疗主要是心理疏导配合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的应激源进行剖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和精神治疗,同时通过学校和家庭成员积极配合治疗过程。

1.2.3统计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用EpiData3.0录入整理,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主要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发生率,统计推断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男、女生精神障碍病种比较 从表1可见,高校学生因精神障碍住院的主要是精神分裂症,占第一位;其次是情感、严重应激障碍。其中男生患精神分裂症、严重应激障碍和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5.680,3.847,11.413,P值分别为0.017,0.050,0.001),女生患情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X2=27.896,P=0.000),男女生患人格障碍、品行、情绪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病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37,0.642,0.063,0.025,P值分别为0.464,0.423,0.802,0.875)。对调查对象的应激源进行调查发现,因为失恋、毕业前就业压力、升学压力(专升本、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压力(四六级及其他等级考试)、课题研究压力、社会交往压力和经济压力等问题,心态情绪调整和控制不佳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约占82.43%。

2.2发病情况 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和对医院精神科知情人访谈得知,在高校学生住院患者群体中,因感情纠葛急性发病者有283例,其中女生182例,占该疾病女生发病人数的90.10%,这说明女生更容易受情感刺激而急性发作情感。

2.3住院时间及经费支付情况 所调查的学生住院天数为7~230d,平均住院(52.38±44.23)d。男生组(47.83d)与女生组(46.5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学生住院费用支付情况为:自费972例(63.78%),商业保险284例(18.64%),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5例(12.14%),其他情况83例。其中专科生自费人数为344人,占专科生总人数的89.35%;本科生自费人数为576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61.08%;研究生自费人数为52人,占研究生总人数的26.53%。

2.4治疗方式与效果比较 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在疗效评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815,P

3 讨论

精神障碍是指大脑生理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导致精神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报告显示,在发达及少数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2%~2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高校学生精神障碍问题已经普遍,有关学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精神障碍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因精神障碍而入院治疗的高校学生患者中,诊断为精神分裂、严重应激障碍和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比例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患情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因情绪和情感等应激源引起的精神障碍疾病逐年增加,且覆盖到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提示高校学生的精神障碍疾病需要引起广泛关注。求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医务人员及相关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早识别早期精神分裂的一些基本特征,对存在心理及精神分裂的学生进行及早治疗,对其他学生加强日常教育,预防高校学生精神障碍的发生。在对患者发病情况的比较中,研究者发现外部环境的应激事件(如临考压力、毕业就业压力、情感纠葛等)容易诱发急性精神障碍疾病,因此高校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第7篇

首先要使临床医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并明确预防医学教学对临床医学生的影响意义所在,思想是指导行动的风向标,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后,学生自然就会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学习,因此需要通过采用适当的导入法对其进行动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经过多年对非预防医学生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主要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引导,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通过简单举例说明预防医学对临床授课内容的不足起到补充作用

临床医学生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对提高其业务水平很有帮助。一般来说,临床课教材只从临床的观念侧重对常见疾病进行讲述,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其他涉及预防医学问题,这时候就可以将预防医学的概念及其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做一个大体的介绍,即传统的预防医学主要包括三大卫生(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以及两大工具(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而在行医过程中涉及到的与预防医学有关的最常见的问题如:某些患者得知病情后往往希望能得到膳食上的指导以及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营养学知识方面的技术支持进行膳食治疗与食谱设计;对于食物中毒的正确诊断、治疗及处理,也需要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卫生学的常识才会及时地对防疫部门进行汇报,从而控制病例进一步增加;再有就是在进行常见或是疑难的职业中毒的诊断治疗时,如果具有敏感的意识,就会对病人的职业史进行详细地询问,从而减少误诊;再有就是一些地方病的出现,又涉及环境卫生学的知识等等,类似这些问题在临床讲授中很少提及,而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遇到。尤其在基层工作中更是如此。

2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发现重大事件

通过对比明确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区别和联系。临床医学一般只谈个体,即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而预防医学则研究群体,即疾病谱、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可以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临床上的诊断治疗都有较大帮助。例如,一个以主诉为咳嗽、咳痰、胸闷的病人入院后经胸部X线初步诊断为粟粒性肺结核,但是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并不支持结核诊断,经详细的病史询问后发现该患者曾参加过小煤窑的开采,患者描述当时开采时灰尘极大,非湿式作业又无佩戴口罩,同村去的老乡也有类似的症状,经诊断为煤工尘肺,该病为法定职业病。为此,对农民工的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依法取缔了许多非法经营的小煤窑,而发现这一重大事件的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临床工作者。当临床医生变换从预防医学角度看问题时,不仅能较为容易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还能成为很多重要事件尤其是重大传染病的一线发现者,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也是由一线的临床医生发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了更大的灾难。

3有利于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培养实用型的基层医学人才

目前培养的临床医生,主要面向基层,尤其是农村和社区,而适应基层的需求主要是全科医生。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社区医疗改革,全科医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更是需要克服传统医学教育所存在的预防与临床医学相脱节的现象,应建立预防医学的新理论体系,对医学生进行宏观指导。该理论体系包括:预防医学贯穿在疾病自然史的全过程、三级预防的概念、全科医学的涵义和在我国的可行性、医学模式转变理论与健康观、整体医学的观念、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等。不同地域、社会层面有着不同的卫生需求,如:很多山区和农村常见营养缺乏症;卫生环境差导致的传染病盛行;有些地区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导致的地方病。高级社区出现的某些心理问题,不健康的行为导致某些疾病的高发,慢性疾病如心血管、脑血管疾病、肿瘤将成为主要卫生问题,类似这些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作为一名实用性人才,防治应该是一体的,通过预防医学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防治的辨证关系,防为本、治为标,防治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预防医学教育不仅对培养实用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对将来的社会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4通过预防医学的学习,有利于医学论文的阅读与撰写,培养科研思维

医学论文的经常性阅读与写作,对提高医学业务水平有较大帮助,一些科研论文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判断,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统计知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也是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两大学科: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是进行临床科研的有力工具,包括如何进行医学科研的课题设计、资料的分析等。不仅如此,预防医学教学还可以指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了这些思维方法,使之不受一些虚假宣传广告等伪科学的影响。这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有较大的帮助。

第8篇

[关键词] 老年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49-02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手术患者术后一种极为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COPD指的是术后出现人格、社交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临床外科手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手术后的认知障碍,在临床发生率仍处于居高的状态,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为探讨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将该院2011年3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100例老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为28例,女性为22例;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72.5±4.5)岁;体重平均为(62±9.6)kg;身高平均为(168.4±6.5)cm;小学学历为7例,中学学历为12例,高中学历为10例,大学以上为21例;颈部手术为8例,下肢手术为12例,腹部手术为30例。实验组50例患者,男性为26例,女性为24例;年龄为60~86岁,平均年龄为(73±5.5)岁,体重平均为(64±8.6)kg;身高平均为(165.6±5.5)cm;小学学历为10例,中学学历为11例,高中学历为13例,大学以上为16例;颈部手术为10例,下肢手术为13例,腹部手术为27例。两组患者经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学历及病变部位经临床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异常者;排除糖尿病患者;排除有精神病史患者;排除实验室检查有HIV阳性、梅毒抗体者;排除对所需的物过敏者。

1.3 纳入标准

该文中纳入对象为60~86岁,行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6 h均给予禁食禁水,麻醉前0.5 h肌注0。5 mg阿托品0.1 mL苯巴比妥钠,准备好相关的急救物品,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并补充500 mL晶体液[2]。

对照组50患者采用气管插管下全麻手术,给予静脉注射咪达仑(规格:1 mL:5mg),剂量为0.04 mg/kg、芬太尼(规格:2 mL:0.1 mg)剂量为4 ug/kg、依托咪酯(规格:10 mL:20 mg)剂量为0.3 mg/kg,维库溴铵(规格:4 mg)剂量为0.1 mg/kg,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调整麻醉深度。

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穿刺,行正中或者旁正中穿刺,穿刺置管3~5 c,进行局部麻醉,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进行选择的匹配浓度,如手术时间过长,可是当追加物,常规面罩给氧。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并进行记录;采用MMSE 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 1 d 及 4 d 的认知能力进行检测。测定分值在 0~30 分,其中 0~18 分为重度认知障碍;19~23 分为中度认知障碍;24~27分为轻度认知障碍[3]。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

2.2 术后1d、4d认知障碍发生情况

2.3 术后MMES评分

实验组MMES各时段(27.34±2.67,19.56±2.15,21.14±1.68)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7.14±2.21,18.16±2.69,20.18±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严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造成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4]。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镇痛药的比例占33.3%[5]。有相关文献报道,术后患者的认知障碍与多种因素有关,包含精神因素、年龄、合并症等,而临床应用的镇痛药物以及物也显著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大多数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相近[6,7],该文中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全麻手术与硬膜外麻醉均会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硬膜外的麻醉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26%)明显低于全麻手术下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32%),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临床研究得出,硬膜外麻醉手术后MMES评分显著高于全麻手术的评分,则表示硬膜外麻醉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恢复功能显著优于全麻手术下。

综上所述,硬膜下麻醉对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明显要优于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术后认知功能发生率低,深受老年患者以及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青昧[8],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史克祥,刘红.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68-2969.

[2] 陆利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4):260-262.

[3] 秦丹丹,叶凤青,罗肇孟,等.不同流量肺通气对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89-191.

[4] 张煜,宋春雨.临床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概述[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2):69-71.

[5] 韦建军,吴建军.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2,16(19):142-144.

[6] 周小燕,巫秀珍. 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6):801-803.

[7] 张占军,胡腾,周华,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2013,36(1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