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模块化设计技术

模块化设计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3 14:56: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模块化设计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模块化设计技术

第1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 应用化工技术 课程体系 模块化设计

一、高职课程体系整合的原则

1.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模式设计及课程评价等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整合必须在深入了解市场,准确把握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后,从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框架中走出来,真正做到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2.课程知识和技术多元整合的原则

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运用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形成以应用性、技能性为特色的高职课程内容体系。贯彻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要求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对课程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必需的基础性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实现整体优化首先要明确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找到三者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协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不同,要明确核心课程、支持课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课程体系中。

4.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

高职的理论教学特别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以指导实践,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技术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体系应对理论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和重组,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对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与合并,增设反映新技术的技能课程和过程性课程。

5.重视特色课程的原则

高职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的结合上。区域经济结构不同,产业布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人才的类型要求、专业要求也不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创建特色课程,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值得探索的主要途径。

6.适应职业结构与岗位的变化的原则

高职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要做出快速反映,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在内容上吐故纳新、在结构上调整组合、在评价上动态反应。知识经济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职业结构和劳动岗位内容的不断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高职课程体系及时反映这种变化,具有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认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适合以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岗位技能训练为特色的高职教育要求。“宽基础、活模块”的两段结构,呈现出与其他课程模式不同的结构特征。宽基础部分作为横向的课程集群,其学习内容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是针对一个职业内的一群相关岗位所必须的学识和能力,将工作性质相通的若干个岗位集合为一个群,着眼于一个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通用知识的获得和通用职业能力的训练及学习能力获得。“宽基础”阶段侧重于全面素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奠定发展后劲的基础。“宽基础”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活模块部分作为纵向课程集群,强调针对特定的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和从业能力,追求教学内容与特定岗位需要的一致性。其任务为:一是岗位专项技能的训练,使学习者具备顶岗能力:二是在专项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兼有提升学习能力的功能。“活模块”阶段注重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的跨岗能力及个性特长的培养,着眼于就业适应性的培养,立足于市场经济和人才的需求。

二、通过社会需求分析确定能力本位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结构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招生。专业设立之初我们对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电池行业由于能源危机的影响焕然一新,它集技术、资金、劳动密集于一身发展迅速。

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表,就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初步结论是: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自主创业,专业技能的高低和宽窄决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面。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体系能从整体上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富有成效。因此,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我们还重点调查了毕业生的就业层面,它们主要涵盖在这样一些领域:企业的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分析化验、技术开发、技术管理以及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等。我们把这两项调查结果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挂钩,具体做法是:从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出发建立与就业岗位对应的能力模块,再根据能力模块的内涵来决定课程模块的数量和内涵以及每门课程及每个课程模块的培养目标。这样构建课程模块有利于我们集中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整合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与体系的整合问题。因此,我们以高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依据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宽基础、活模块”结构的高职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职业公共课模块、职业能力课模块、集中实践模块、人文选修模块组成。

1.职业公共课模块

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必备的科学、人文、身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职业高校区别职业中专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等课程。该模块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2.职业能力课模块

首先针对职业所需,确立核心课程。核心课覆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术,教学上侧重于技术方法的讲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学好这些课程,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术。围绕着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开设专业技术、职业考证、职业方向等课程

(1)专业技术模块

各专业除了核心层以外需要开设的专业技术课。这是对核心技术课程所需专业知识的强化、拓宽和补充,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专业的核心技术课,强化技术操作,以熟练和丰富技术操作经验。

(2)职业考证模块

职业考证模块保证职业资格的获取,落实双证书制度。这一模块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将职业考证的相关课程尽可能融入培养计划之中。该模块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从而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课程,重在职业基本技能。

(3)职业方向模块

职业方向课模块以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每个专业设立3个左右的专业方向,在第四学期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对他们进行分流。此模块侧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以适应多层次岗位的需要。

3.集中实践模块

这一模块的课程强调实训、职训等实用性操作训练,以满足第一线应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

4.人文选修模块

以人文课程为主,兼有科技、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

四、“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与应用效果

“宽基础、活模块”结构的课程体系特点是:这种课程结构模式灵活性大、针对性强,可以通过调整不同模块的组合,及时实现专业方向的调整,满足各种教学计划需要,并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灵活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新陈代谢,使教学要求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上保持同步。各模块均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这个核心,体现出:“职业技术核心”、“动手能力优先”和“注重人文和科技素养”的高职课程的设计原则,贯彻了从高职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体系是在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按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设计合理的岗位技能或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由一组相近的专业岗位综合技能课程或若干个相应的岗位证书课程所组成,这些课程包括相应的实训课,以及参与实际生产或社会服务、实际运作的实战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实现与企业零对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歧奖.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整合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4).

[2]张尧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5).

[4]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5, (5).

[5]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9).

[6]卢学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J].职教论坛, 2004, (1).

第2篇

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具体到专项技能,尽管综合素质备受重视,但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建立在单项模块化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是融合了多学科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复杂的学习体系会造成重复性的低效率,要保证学生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就需要从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开始。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就业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它融合了电脑操作技能和艺术设计两个方面,因此在培养人才时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较高。特别是在信息化社会中,电脑技能已经成为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但是,电脑技能在融合了艺术设计相关内容后必然会有较为复杂的知识脉络,要厘清交叉的新兴学科就必须将其模块化。模块化可以使学科知识体系化,教师能够有重点地进行知识讲授,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脱节,这就造成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在能力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困境,需要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明晰化,用模块化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模块化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科知识体系分成相关的模块,在模块的范围内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电脑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电脑操作技能和艺术设计理论的学科,在教学上对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相应的目标。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核心,以教材为主,而模块化课程体系要求转变这种教育理念,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实践。模块化将学习内容类比成工厂的程序性生产,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分都成为单独的成分,但是在组合后又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它将目标细化,将流程线条化,能够给人清晰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快速了解相关课程内容。

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模式

模块化课程模式的建立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还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结合,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可以将具有相似性的课程合并,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课程可以模块化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能基础模块、艺术鉴赏模块。

1.公共基础模块

电脑技能种类较多,有的技能是社会普遍要求的,有的只是专业需要,因此在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将具有公共性的课程分离出来。公共基础模块中的相关学科知识是对电脑技能的基础性介绍,把握这些知识是为未来更深入地学习电脑技能奠定基础。公共基础模块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常识,树立正确的学科导向。

2.专业技能基础模块

专业技能基础模块是为了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在这一模块中,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脑技能操作,特别是相关的软件模块与平面设计模块,学生能够有侧重点地深度研究学科发展的状况,能够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学习的专业技能。以Photoshop为例,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研究软件在专业发展上的利用途径。

3.艺术鉴赏模块

艺术鉴赏模块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关键部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电脑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艺术鉴赏。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具有美学培养价值的课程安排在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安排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将鉴赏与教学融合,使学生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开阔视野,激发学生艺术设计的灵感。

三、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首先需要明确专业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科知识的特征系统优化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就是要将相关的知识系统化,为学生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安排。当然,在模块化建构之后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保障实施的效果。

1.适应社会需求,完善课程体系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自身的专业培养目标,在社会中也存在相应的职位与之对应,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社会职位的需求变化,及时完善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内容。特别是要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培养相关专业能力。

2.优化师资力量,科学选择教材

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构在宏观上保证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但是课程的实施还需要专业教师利用科学的教材来完成,这就对教材和教师提出了标准和要求。教师应当熟练掌握电脑技能知识,同时具有艺术鉴赏与评价能力,并能够在模块化课程教学中改善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选用编排科学的教材,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加强教学实践,融合创新意识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以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当作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在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中,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电脑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学校创建的相关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艺术鉴赏模块,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作者:尚冬华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段晓允.电脑艺术设计在三大构成中的应用.才智,2014(17).

第3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应用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数据中心,其中,以具备安全可靠、灵活扩展、建设周期短等特点的模块化数据中心为代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短短几年内中国模块化数据中心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追求安全、高效能的金融业领域,模块化数据中心建设更是迎来了一个建设。

以往资料显示,传统的数据中心普遍存在电力能耗大、建设周期长、灵活扩展难这三类问题。对于金融业来说,数据中心的建设往往起着基础性作用,一个安全可靠、灵活扩展、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往往能为企业节约巨大的成本,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数据中心的发展现状,具体介绍金融业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构建。

1 数据中心相关介绍

数据中心一般指在一定的物理空间内,由多个服务器以及通信设备构成的一整套复杂的设施。金融业数据中心指承载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的数据中心。按照行业目前的分类,金融业数据中心大致分为大型数据中心、中型数据中心和小型数据中心,而“模块化”在这三类数据中心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大型数据中心包括总部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后台中心等。中型数据中心一般指小规模金融总部的数据中心或者大规模金融的地区性数据中心。小型数据中心主要指营业网点机房和省级、地区级机房等。

模块化数据中心――拆解和组合(也称为解耦与融合),指的是将复杂的软硬件系统功能解耦,让独立的功能单元简单化,再通过标准的架构设计,实现独立单元的简易组合,从而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模块化UPS、封闭通道机柜设计、环境温湿度模块设计、供配电模块设计、动力环境监控模块设计和消防模块设计。

2 传统数字中心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能耗大

在2012年(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公司李海滨说:“传统的数据中心存在的问题是以机房为核心,机房的建设与IT设备脱节,机房的标准化程度低,机房自身能耗高。”传统数据中心最大的弊端是巨大的电力损耗,数据中心的运行需要庞大的电力做支撑,但由于早期的金融业数据中心片面追求安全性,而在用电上考虑不周全,电力能源损耗和负载使用的能源都比较高。[]

2.2 灵活扩展难

传统数据中心的机房建设采用“一次到位”的方式,所有的设备都是配套安装,因此,机柜内的设备升级一般要面临许多问题。例如,我们在扩展传统的机柜时一般要考虑新旧设备的重量密度、安装要求、单电源设备与双电源设备的配电要求、交流设备与直流设备对配电的要求等;另外,UPS扩容时我们也要考虑新旧UPS系统的兼容、新扩容的UPS与现场环境的匹配等。

2.3 建设周期长

一般情况下,数据中心的实际建成需要3个月至18个月的?r间,从方案设计到设备采购和系统安装,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

3 构建金融业模块化数据中心

目前,国内已经在大力推进第四代数据中心。例如,2014年3月28日,在济南开通运营的浪潮云计算中心,是中国首家第四代数据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具有模块化和节能环保两大特色,并具有“永远在线”的高可靠性,它的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云计算中心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腾讯在2016年的T-block首秀(腾讯的第四代数据中心),并以PUE

近年来,高端数字中心解决方案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已成功应用于银行、保险、证券等分支行中心机房,为金融信息和金融设备安全提供保驾护航。比如,2014年梅州建行进行模块化整改,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造试点;2015年广发银行采用“慧云”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在“互联网+”时代对数据中心高效安全、智能管理和弹性节能的需求;2016年12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自主研发“决策引擎系统”,推进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建设更进一步发展。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高效利用机房为金融业务提供支撑,从而影响核心业务的发展。而国内模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有效地解决了金融行业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变革问题。

3.1 金融数据与云计算和虚拟化的结合

金融数据中心机房在进行模块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弹性设置,借助于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对IT设备的动态调用,使得基础设施能够充分实现动态响应和按需分配的客观要求。弹性金融数据中心机房通过智能设施管理系统、环境自适应冷却系统、冷量动态调节系统,轻松实现基础设施与IT系统的动态协同,快速响应云计算和虚拟化对IT资源的动态调用。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可大幅提高能效,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碳排放。

3.2 实现可用性与TCO的最佳平衡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由同一等级(Tier)的数据中心支撑所有业务,面临可用性不足,或超高可用性部署导致的过度投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国内部分企业例如华为,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实用性以及成本的可控性,通过对业务类型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对不同业务的可用性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了业界领先的数据中心机房混合部署方案。金融业数据中心机房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部分借鉴华为公司的混合部署方案,实现对不同功率密度的混合,以满足高密度部署以及热点漂移问题的解决需求,而且也支持不同等级的混合,以业务类型确定可用性需求,避免过度投资,实现可用性与TCO的最佳平衡。

3.3 按需部署,高效扩展

第4篇

在图中要体现透视学、制图的尺寸、比例以及空间感;建筑学、环境学、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等与设计相关的各种知识是否得以准确体现,能否达到理论要求;手绘效果图的美观性、准确性,色彩的合理性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手绘阶段与草图阶段相比有何改动,因何改动,涉及何种知识理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都一一加以解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必然会更进一步,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且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计算机建模制作效果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准确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能准确地合理地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在制作效果图阶段,建模、材质、灯光的运用同时也会将草图和效果图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此时教师加以指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大优势所在,通过反复的修改、校正,各种理论知识也将随之深化。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好计算机这一工具,用理论去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必将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第四阶段,完成设计施工方案。这一阶段是与现实最贴近的阶段。

这一阶段考虑的问题更加具体化,同时也是整个设计的一次检验,各种设计要求、各类设计规范、建筑学、材料学、环境学、价值学、相关法律法规、成本核算等一一存在其中,往往因为其中某一个环节产生变动,也会产生一连串的改动,而这时各种理论知识是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地,对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也是最全面的,更是对整个设计的全面检验。通过以上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各门各类的理论知识的身影,每一阶段又都有与之相应的成果,学生能从中切实地体会到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也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作用,通过各门各类知识之间的组合、融合学会如何去设计,如何做好设计,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更加容易达到。

模块化教学能在艺术设计类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正面效果,但这种教学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注意:第一,课题覆盖面的问题。也就是选题,这十分重要,必须要尽可能多地涉及各门各类理论知识,既要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又要能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二,课题的限制性因素要适度,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改变以往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模式,尽可能地变为只要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创新性,对于简单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要坚决予以杜绝。第三,模块化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知识的讲授。要做到了解甚至掌握部分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对于部分教师难度较大,但对于最后负责总体设计的指导教师这是必备的条件,这也是成为一名合格艺术设计类教师的起码要求。第四,做好因材施教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较大,会存在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不能适应课题安排。此时应考虑分层次教学,对好的学生适当地增加难度,对于相对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不能一刀切,避免损害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在课题设置上亦可作出调整,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较大课题,组织学生以设计小组的形式加以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自主性得以更大发挥,同时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做好教育教教学改革工作,探索适合所讲授专业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一份微薄的贡献。

作者:吴俭涛 张力刚

第5篇

摘要:本文根据“动画设计”课程特点,结合实践教学需要,构建适合于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化学习的资源学习网站,并重点剖析了“在线教学,教学论坛,作业管理,在线测试,后台管理”等模块的特色功能与实现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动画;资源;教学网站;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给师生课后进一步交流、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制约和影响[1]。网络教学将传统的教学延伸到网络空间,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主体、探究、合作”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动画设计》是一门日新月异的课程,动画制作所需的图像、音频、视频素材以及动画教学的电子教案体积又相当庞大,如何保证电子教材的前沿化,构建既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又满足学生的学习的网络课程,通过构建功能完整的《动画设计》资源学习网,本文重点研究了网站核心模块功能与关键技术的实现。

1总体设计思路

“动画设计”资源学习网站主要是基于动画教学资源库的功能、以及网络化的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会员管理,新闻资讯,在线教学,作品展示,资源下载,教学论坛,作业管理,在线测试与后台管理等功能。网站的核心模块及实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在线教学”模块,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论坛”模块,“一体化”的“作业管理”模块,智能化的“在线测试”模块以及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模块。

2开发环境

“动画设计”资源学习网站开发与运行的环境:硬件环境为普通的PC机,软件环境采用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 Server)三层架构模式,开发软件为Dreamweaver、Flash、Access等,开发语言为HTML,ASP,JAVA,SMIL等。客户端运行环境为 Windows 95/98/2000/ XP+ IE5.5,Windows media player以上版本,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 + ASP+Access2000框架。

3网站总体架构

“动画设计”资源学习网站根据网站的功能划分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网站首页如图2所示。

4核心模块功能与关键技术剖析

4.1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在线教学”模块

4.1.1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媒体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能在Internet及Intranet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2]。流式传输方式是将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3]。

4.1.2在线教学模块的实现

在线教学模块主要由在线课堂、电子教案、在线答疑三部分组成。在线课堂主要是课堂实录视频教程,专家视频教程以及各专题讲座视频组成,提供在线点播放功能。电子教案由动画源码、PPT及网页和文本等组成,并提供各章节打包下载等功能。在线答疑主要提供面向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问题解决等功能。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在线课堂代码如下[4]:

<object id=NSPlay

……

<param name="AutoRewind" value="1"><!--在播放完成后回到起点-->

<param name="FileName" value=<%=rs("MovieAddr") %>> <!--告诉IE这个变量的名称叫FileName,它的值是

<%=rs("MovieAddr")%>-->

<param name="ShowControls" value="1"> <!--显示控制栏(包括播放控件及可选的声音和位置控件)-->

<param name="ShowPositionControls" value="1"> <!--在控制栏显示位置控件(包括向后跳进、快退、快进、向前跳进、预览播放列表中的每个剪辑)-->

<param name="ShowAudioControls" value="1"> <!--在控制栏显示声音控件(静音按钮和音量滑块)-->

<param name="ShowTracker" value="1"><!--显示搜索栏-->

<!--播放控制条-->

<param name="ShowDisplay" value="0"><!―不显示显示面板(用来提供节目与剪辑的信息)-->

<param name="ShowStatusBar" value="1"><!--显示状态栏-->

<!--播放时间-->

<param name="ShowGotoBar" value="0"><!―不显示转到栏-->

<!--播放下面一条框框-->

<param name="ShowCaptioning" value="0"> <!--是否显示字幕-->

<param name="AutoStart" value="1"> <!--自动开始或者自动启动-->

……

</object>

4.2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论坛”模块

教学论坛可以为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电子公告板(BBS)采用成员登陆方式,是一种最便于管理、最有优势的网上信息交流形式[5]。对于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学员可以把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这样其他学员也可以看到问题的解答。教师也可在论坛中相关的教学信息,以及讨论课程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等等。由于公告板可以保留住每个信息者的信息,也便于信息的保存与查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利用BBS教学论坛,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信息沟通,学术交流,疑难解答以及资源共享等功能。动画设计资源教学论坛分为交流区、精华区、讨论区和评价区四个区。其中交流区包括了多媒体制作开发、卡通动画设计、游戏开发三个版块,而精华区包括了鼠绘区、脚本区、基础区三个板块,讨论区主要是技术交流区,评价区是对网站评价。

4.3 “一体化”的“作业管理”模块

作业管理系统分别为教师与学生两种权限。教师可以上传作业资料,修改、查看学生作业以及对学生帐户与权限进行管理功能。所谓“一体化”体现在学生的“档案―选课―作业”管理的一体化。学生的个人信息集中存放在教务处的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学生档案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及电子邮箱等信息。学生的选课信息由教务处的专业课表与网络的选修课结合,作业管理系统的帐户不用人工创建,系统管理员可在校园网上将教务处的学生档案数据库与课表信息直接导入并自动化生成,帐户名为学生的学号,密码统一由系统初始化生成并发送到学生帐户所对应的邮箱,从而保证了用户管理的安全性与方便性。教师可人工添加,管理学生帐户和权限,可对学生帐户密码强制更改,或帐户封锁等功能,并可限制学生帐户的容量上限,比如每个帐户不超过30M等。教师帐户可以按科目,按班级查看学生的作业,可选择在线批改也可以下载备份再批改。学生帐户中可以看到不同老师的教学下载区,实验区中的作业资料,但学生只能对自己的实验区中的资料进行修改,而无法更改教师教学下载区中的内容。

4.4智能化的“在线测试”模块

在线测试系统是一个基于Web与数据库的网络测试系统。为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提供了检验的方法。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后台管理功能与考试功能的自动化:后台管理功能有:(1)自由设置考试科目(2)自动初始化题库(3)自动生成试卷(4)多功能自动化的查询;考试功能主要有:(1)自动控制考试时间(2)防刷新功能(3)考试成绩自动生成功能。由于动画的考核主要是对作品的人工主观性评价,所以测试功能主要是对一些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6]。

4.5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模块

动画设计学习资源网网站后台管理系统,提供的强大、便捷的后台管理功能,其主要功能包括网站常规管理,会员管理,新闻管理,编辑器管理,菜单管理,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包括备份、复制及压缩等功能。其主要功能的关键技术如下:

4.5.1菜单管理

菜单管理导航的内容有:菜单栏目管理的首页、添加菜单栏目(主要有所属菜单的类别、菜单的名称、相关说明、链接地址等)、一级菜单排序、N级菜单排序、复位所有菜单栏目和菜单栏目合并。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如果选择复位所有菜单,则所有菜单都将作为一级菜单,这时您需要重新对各个菜单进行归属的基本设置。不要轻易使用该功能,仅在做出了错误的设置而无法复原菜单之间的关系和排序的时候使用。相关代码为:

<form name="form1" method="post" action=" Admin_Class_Menu.asp?Action=SaveReset">

<input type="submit" name="Submit" value="复位所有菜单">

<input name="Cancel" type="button" id="Cancel" value="取消"onClick= "window.location.href= 'Admin_Class_Menu.asp'" style="cursor:hand; "> </form>

4.5.2数据库管理

(1) 备份数据库:

当前数据库的位置(指相对路径目录),备份目录(也是指相对路径目录,如目录不存在,将自动创建),备份名称(填写备份数据库的名称,如有同名文件,将覆盖)。相关代码[7]:

<form method="post" action="Admin_Database. asp?action=BackupData">

<% if request("action")="BackupData" then call backupdata()else%>

<input name="db" type="text" size="40" value= "<%=db%>"></td>

<input type=text size=40 name=bkfolder value="

Databackup"></td>

<input type=text size=40 name=bkDBname value=" #Data##Back"></td>

<input name="submit" type=submit value=" 开始备份 "

<% IfObjInstalled=false Then response.Write "disabled"%> ></td>

<% If ObjInstalled=false Then Response.Write "<b>

<font color=red>你的服务器不支持 FSO(Scripting. FileSystemObject)!

不能使用本功能</font></b>"end if%> </form>

(2) 复制数据库:

可选择确定当前数据库的相对路径和备份的数据库的相对路径。

(3) 压缩数据库:

压缩之前,先选择好压缩后的数据库存放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压缩前,建议先备份数据库,以免发生意外错误。

正在使用中数据库不能压缩,请选择备份数据库进行压缩操作(当前压缩数据库名为默认备份文件名)。系统空间占用情况:可以查看网站各种资源所占用的空间,也可查看系统占用的总空间。

5结语

“动画设计”资源学习网站成功开发并已运行,其网址为:/syn,经测试与修改,目前已初步投入试用阶段。实践表明,在线教学为学生构建了远程教学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了学习空间,流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视频的点播放速度及实时性;教学论坛的开通,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新技术的学习与问题求解构建了一座桥梁;一体化的作业管理模块,不仅有利于教师收发学生作业,也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利用作业管理的帐户空间作为暂存课堂资料的磁盘空间。在线测试模块为基础理论知识的测试提供了环境和依据;后台管理模块确保了数据库的管理、备份与更新,是网站管理与维护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小根.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教学实践[J]. 现代教育技术,2007,3(17).

[2] 苏仰娜. 流媒体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 现代计算机,2007,2.

[3] 苏仰娜. 基于流媒体技术与MPEG-4的自适应传输[J]. 河南大学学报,2009,2.

[4] Dapeng Wu,Yiwei Thomas Hou,Wenwu Zhu,et al. Streaming Video over the Internet: Approaches and Directions[J]. 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2006,11(3):120.

[5] 袁小红. 基于网格技术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技术框架[J]. 电化教育研究,2008,(4):64-65.

第6篇

内容摘要:复杂产品系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本文以复杂产品系统的概念和特性、复杂产品系统与模块化的关系以及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为理论基础,基于复杂产品与企业间关系的视角,构建了三种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即单一复杂产品内部形成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产品内企业间形成的面向协作和配套的模块化创新模式及基于资源互补的产品间模块化创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每种模式及其适用性。最后,指出了上述三种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情况。

关键词:复杂产品系统 模块化 模块化创新 模块化创新模式

复杂产品系统(Complex of Product System,简称COPS)是由大型技术系统(Large technical systems)概念演化而来,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由Hobday,Rush等著名教授较为系统地提出。他们认为复杂产品系统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产品和系统,虽然生产产量小,但由于其规模大、单价高,所以整个复杂产品系统产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比较高,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但在我国,复杂产品系统的研究还处于概念引进阶段,尤其是对于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的研究更少,有待于学者进行更多的专门研究。

复杂产品系统理论概述

国外学者Mike Hobday (1996,1998),Hansen和Rush(1998),Andrea Prencipe(2000),Gershenson,Prasad和Zhang Y.(2003)及国内学者张炜(2001),杨志刚和吴贵生(2003),陈劲、周永庆等(2004)对复杂产品系统概念进行了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本文将复杂产品系统界定为:研发成本较高、子系统(或模块)较多、界面复杂、涉及多种知识和技能、产品架构具有层级性特征、用户定制化需求的大型产品或系统。

复杂产品系统一般可以为特定用户以单件/小批量进行定制生产,其研发与生产往往融合在一起,生产与制造的重点在于研究、开发和模块系统的集成。一个复杂产品系统要实现具有模块化的功能基本上要涉及到两个过程:模块分解化和模块集中化。模块化能降低系统开发的复杂性,进而可以降低系统的开发费用(Clark,1989;Clark & Fujimoto,1991)。模块化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复杂性问题,通过产品的模块化分解,降低了整体研发和制造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创新的效率。模块化能实现系统的并行开发,使模块生产的各方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缩短开发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Rothel & Gardliner,1990;Sanderson & Uzumeri,1997)。复杂产品系统特性决定了其模块化特征,从模块化与复杂产品系统的关系可以看出,需要用模块化创新理论分析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

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研究现状

Tim Brady和Andrew Davies(2004)等从价值链增值角度提出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过程模式,将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过程分为早期阶段、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提供服务、最终消费者,注重整个开发的价值传递过程,更为注重开发过程中需要经历的若干阶段。陈劲(2004)提出了一个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三阶段漏斗模型,该模型认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分为涌现式创新、设计式创新和指导下创新三个阶段,强调复杂产品系统研发过程管理,关注复杂产品系统是如何被开发出来,模块化和外包是复杂产品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上述两模型都强调复杂产品系统的结构复杂,陈劲运用模块开发和任务包侧面反映了COPS的结构复杂性,Tim Brady和Andrew Davies运用设计、建构、系统集成来反映。

从以上分析可知,现有文献对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研发过程、价值传递过程等方面。而对于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未进行深入探讨,基于复杂产品与企业间关系视角的研究更是很少涉及,因此需要构建新的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

基于复杂产品与企业间关系的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选择

在国内外关于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研究基础上,本文基于复杂产品与企业间关系的视角,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的三种模块化创新模式。把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模式分为单一复杂产品内部形成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产品内企业间形成的面向协作和配套的模块化创新模式,基于资源互补的产品间模块化创新模式。

(一)单一复杂产品企业内部形成的模块化创新模式

单一复杂产品企业内部形成的模块化创新模式是指在企业内部进行模块化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组装,产品生产过程再分解过程中而进行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模块在设计、制造之前,集成企业的系统设计师负责确定系统的设计规则。此时,集成企业的系统设计往往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相关部门。

系统集成部门通过企业市场分析部门对整体装备的市场需求,再针对长期客户群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产品所需具备的新的功能特征,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个功能分解到各个模块生产部门中实现。而同时,各模块的设计、制造部门在系统的设计规则约束下,确定个别的设计规则并独立开展各自的活动。系统设计师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自上而下单向流动的,各部门没有信息反馈给系统设计师。各部门的模块设计活动开始后,即使系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只有系统设计师有权决定改变系统的设计规则,各部门在此过程中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力。

单一复杂产品企业内部形成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主要适用于纵向整合能力较强、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每个环节均在企业内部完成的企业。

(二)复杂产品内企业间形成的模块化创新模式

复杂产品内企业间形成的面向协作和配套的模块化创新模式可以分为技术联盟模式和核心企业协调下的模块化创新模式。

1.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联盟模块化创新模式。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联盟模块化创新模式是指复杂产品系统的集成制造商在寻求技术产品外包时还寻求在行业内有着重要影响的、同时能够和自己资源和市场互补或相互促进的企业结成同盟,形成更富有影响力的、技术能力更高的复杂产品系统开发联盟。复杂产品系统的集成企业出于实际需要,组建跨企业的技术联盟,建立以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为导向、以合同契约为保证的跨企业的技术联盟。系统集成制造企业与技术联盟企业往往在研发、生产等方面能力相当,二者构成的联盟所起到的作用明显区别于其他企业或模块供应商。 联盟内部企业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往往通过联盟形式来进行合作。在技术联盟中,企业和其他机构应注重企业间的协调机制,不同于传统制造过程中注重边界清晰的各个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联盟内部企业间的关系紧密,共同领导着包括外部模块供应商在内的整个复杂产品系统开发组织。在跨企业的技术联盟建立的同时,各成员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联盟管理委员会,负责合作各方的协调工作,主要目的是健全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的监测和应变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减少各成员之间的磨擦,提高合作各方的创新效率,降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

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联盟模块化创新模式主要适用于自身能力强大,但由于资源有限,独自承担某项复杂产品系统的设计制造工程会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需要寻找同盟伙伴共同完成的情况。

2.产品内企业间核心企业协调下的模块化创新模式。核心型企业协调下的模块化创新模式根据核心企业的不同类型而细分为以模块集成商为核心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以模块供应商为核心的模块化创新模式及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模块化创新模式。

在以模块集成商为核心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中,核心企业即模块集成商在该模式组织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体现出很强的网络控制力,模块集成商可以通过并购、合资、合作、技术联盟、战略联盟等各种方式实现对非核心模块的控制。模块集成商负责确定系统的设计规则,从而确定各模块之间的结构、界面和标准。各模块制造商在此规则的指导下,独立地开展本模块的设计、制造活动。

在以模块供应商为核心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中,模块供应商已经发展成为完全的服务供应商,他们通过供应链管理来整合零部件的生产,以使既定模块能够达到最优的设计。这类供应商会进行先期的市场调研,从不同的模块构建供应商(即通用模块供应商和专用模块供应商)处采购不同性能的模块或零部件,将这些组合装配成为一组部件或一个大的模块,然后将组合好的模块提供给系统集成制造商。他们积极与系统集成制造商进行合作,共同致力于降低供应链成本和产品制造复杂程度。

在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中,第三方的行业标准协会常常在模块的标准化和通用型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一般出现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产业几乎未发展,同时行业内并未出现任何实力明显的寡头组织,此时,产业内对与产品设计规则均只有较浅的认识,而行业的力量又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对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握较准确,从而担当起系统规则的设计者,产业内的组织围绕着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制造和销售。另一种情况是产业发展较成熟,这是因为只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业,产业内的企业才能形成对系统规则设置标准的共同认识,使产业内规则趋于同一化。

核心企业协调下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主要适用于系统集成商一体化整合能力强大、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了长期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且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强的情况。

3.基于资源互补的复杂产品间模块化创新模式。基于资源互补的复杂产品间模块化创新模式是指大量的系统集成制造商、模块集成供应商和模块构件供应商(通用模块供应商和专业模块供应商)集聚于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共同从事模块化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制造和整合。在集群式模块化创新模式所形成的网络组织中,没有哪个成员处于控制和支配的地位。系统的设计规则是由系统集成制造商、模块构件供应商、模块集成供应商、行业标准协会以及其他一些中介机构通过市场选择或共同协商来决定的,系统设计规则的确立是一个不断演化完善的过程。

基于资源互补的复杂产品间模块化创新模式是模块化发展的最终方向,只有在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行业发展到完全竞争的时候,才会出现真正的集群态势。

结论

在目前和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复杂产品系统的集中趋势还在加大,单一复杂产品企业内部形成的模块化创新模式、技术联盟模块化创新模式和以模块集成商为核心的模块化创新模式将是我国复杂产品系统模块化创新的主要模式。以模块供应商为核心和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模块化新模式及基于资源互补的复杂产品间模块化创新模式将成为我国复杂产品系统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劲,桂彬旺,陈任芬.基于模块化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6).

2.陈劲,周永庆等.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过程模式案例研究[J].经济管理,2004,14

3.桂彬旺.基于模块化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因素与作用路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6

4.尹建华,王兆华.复杂产品模块化制造的网络运作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8(6)

第7篇

[关键词]模块化设计;机械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U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39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用户群体由原来的集中式变为个体户,这样就要求机械制造商在制造的时候要减少成本,然而传统的机械包装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要求。从设计层面上看,模块化在技术上的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了。通过对划分和组合来完成不同的种类的机械包装,这样就可以缩短工期,这样能够减少制造需要的成本。所以说模块化从设计上还是制造上都是机械制造商最后的选择。

1 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对模块的划分和可互换性等方面划分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模块的实际能否成功。在进行划分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在制作的时候的方便性、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在进行组合的时候是否能够轻易的组合。所以,在设计模块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详细的划分。同时,在进行模块划分时,应该考虑到在系统中的可更换性;同时也要保证模块在功能方面要有其独立性;模块之间的结合应该方面分离等等。

在进行模块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模块的组合,也就是模块之间的结合面。为了能够使,模块之间进行更换,当然不同的模块之间也要保证其能够进行更换。所以,在设计模块的时候,应该保证模块具有可更换性。同时也必须增加接口处的的规格化和标准化。

2 模块设计的内涵及特点

2.1 模块化设计内涵

模块化包装的机械产品,是指由特定的模块在一定的范围内,组成不同种类和不同功能的包装机械。在对模块化进行设计的时候,有以下几种内涵:

1)纵向设计;

2)横向设计。也就是在保证参数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模块之间的转换完成产品的变化;

3)全系列的设计。其包括以上两种设计方式。

2.2 设计的特点

2.2.1便于维修

在使用模块化设计的时候,由于模块具有可更换的特点,所以如果在机械包装的过程中发生故障的话,只需要将不合适的模块更换就可以。这样省去了在设计的时间,以及方便维修。

2.2.2简化包装设计

在过去的包装中,进行设计的人主要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指定的包装,所以设计出来的包装只能使用于相同系列的产品,而对其他系列的产品不能够应用。采用模块化设计之后,可以使一种设计满足许多的系列的产品,只要在客户提货的时候进行模块之间的更换即可在对传统的机械化包装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每一个零件的设计进行考虑,这样就需要人员掌握的知识面广,这样不单单浪费时间,同时也消耗了人员的精力,这样就导致机械的生产周期短,然而,在采用了模块化之后,技术人员不用再考虑每一个零件的设计,只需要使用现有的模块即可。

2.2.3模块化包装的成本低

在进行模块化包装的时候,可以根据模块特有的功能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模块的不断研究,不断的完善其质量和性能,以此来增加模块化产品的数量。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模块组合成最多的机械包装。在减少设计时候的同时,也减少了设计成本。

3 模块化设计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1 模块化技术和成组技术在对机械的包装处理上有着一定的共同点。

它们提出的依据都是现代产品的多样化。进行成组的时候都是依据零件特点等因素,主要是利用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且将这些相似的事物进行组合,通过对相似零件规范化的处理,达到小批产品也具有流水作业的情况。而模块化追求的是小产品和中产品以及大批量零件之间的效果,也是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似度,把一些零件划分,最后制成模块。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表现是,对相似的零件进行集中处理。

3.2 模块化技术的应用

数控机床对模块化的划分是指对机床运动分析和结构分析得出的结构,将具有同样功能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所以说,模块化划分的好坏之间影响着模块化设计的成败。

3.3 数控机床在进行模块划分时的原则

首先应该根据现有的结构上的要求进行划分,其主要原则如下:

3.3.1 将具有独立功能的单位作为模块,也就是说对已经分解的单元结构上的划分尽可能的做到其独立性,这样方便不同模块之间的进行组合,能够拼凑出多种产品。

3.3.2 部件作为模块。在进行划分的时候,以部件作为模块,这样能够保证模块的完整性,而且也能够保证拼凑的产品的质量。

3.3.3 利用组件的方式作模块。设计人员对模块分解之后,还可以将模块进行组件,通过不断的试验更换某些零件,可以使部件的用途增加,这样比更换整个零件更具有经济效益。

3.3.4 在进行模块划分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机床中大件的划分,保证其规范性,还要使其便于分离和结合。同时也要考虑到模块的发展空间,定时的进行升级。

3.4 数控机床的功能分解。

在对模块进行划分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整个车床的功能。把数控车床的总功能进行模块的划分,使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功能,接着设计人员就可以进行模块的划分。

当然,设计人员进行分解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用户需求。由于用户之间的条件存在差异,所以会所在确定机床规格时候也要不同,也就是说在模块的组成中也会存在差异。对单柱的数控来说,其总功能是车削。在将其进行划分的时候,可以讲车削的沟槽和旋转面等方面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将其的铣镗功能进行划分,这些功能可以按其的执行功能和监测等方面进行划分。

4 结论

综上所述,模块化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机械包装中最好的设计方法,其开创了机械包装的设计的开放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了机械制造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我国机械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小鹏,张卫国,钟毅芳.机床模块化设计中的模块创建及应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9(5).

第8篇

完善工程组态工具与统一过程数据管理软件是保证自动化系统准确快速投入运行的重要基础,而具备开放性与集成性的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可以提高工程的成本效率。从需求角度看模块化与标准化应符合的条件如下: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应包含独立且完整的控制程序。整个系统按照设定的程序完成某些特定的运行,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配合完成,这样就实现了某些工艺流程的组合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外界的数据交换不会影响本地的控制模式;自动化系统应该包括本地的输入与输出设备,包括对强电的驱动设备;自动化控制也应该具有标准的通信接口与数据接口,利用不同功能的接口,不同工艺模块单元之间就需能非常通畅地进行数据交换与信息通信。按照此种要求,在数据接口与数据处理方面将完成需要大量的现场编程工作以达成控制目标,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协调物理接口与数据传递形式之间的差异。因为不同系统的通信协议需要转换,但是目前还没有器件与模块来实现统一并完成此类转换,因此需要在现场完成通信机制的转换,这样就会让整个系统的前期工作量增加。数据接口通常会根据数据类型、长度等定义在存储区域的地址和通信端口来编制一个数据接口表。这个表格描述的是数据如何从源地址经过何种操作传递到一个目标地址。如对一个环境的温度测量会从一个符号位的15 位二进制数,最终传输结束时很有可能已经被分解为很短的 4 个字节储存在不同的内存区域内。这些操作对一个电气工程师而言不太困难,但是其工作量较大,如果遇到更加复杂的控制模式,就会给技术人员带来技术性与工作量的双重压力。综上所述,为了构建一个容易实现的自动化系统,必须实现模块化数据交互的简单化,从而做到不需要编程而实现即插即用。所以模块化和标准化应成为自动化系统构建的必要条件。

基于组件技术的自动化技术

横向与纵向的集成在实现组件技术的时候,应借助标准化的总线技术,组件之间可以利用此技术实现灵活的配置通信关系。基于组件技术的自动化可以拓展到现有的基于设备控制的自动化思路上,进而实现基于生产过程的多设备、多进程的控制模式。此种控制是一种横向的集成,并不需要进行编程即可实现集成工作。利用 TIA 的系统结构,为整个控制网络提供一个高速网络系统,将路由作为整个系统的交互节点,完成现场控制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数据交互,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速度,同时采集与产生的信号也可直接传输到管理节点,而来自管理层的指令也可通过网络传递到现场。这样的垂直透明的集成可以轻松地建立起满足大量信息传递需求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管控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积木”模式组件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可组合性能,即满足易用且可重复的软件功能。这就是一种“积木”的思路,它已经大量应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因为大多数的数据交互与通信都已经建立在计算机平台上,所以组件技术可以在自动化系统中形成一种事实化的标准,即某个公司的软件成为了系统的基础。然后再按照一种既定、开放的通信协议,使得不同的软件供应商之间的组件自由实现数据交换。基于组件技术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模块化的目标,即插即用。

模块化设计与组件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文件的模块化,在机械设计中,所应用的文件与数据较多。设计人员将许多精力放到了产品本身的开发上,对设计中设计组件与模块的结合意识不够,这就导致组件与模块的概念在机械设计的应用上受到了阻碍。为了将组件自动化与模块化设计结合,应当将设计分割为多个模块,并通过“接口”完成组合,这样就可以利用组件自动将其组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对设计文件进行模块化改造,因为设计过程形成的诸多文件都是经验的积累。虽然数据与图形不一定对产品设计有所帮助,但其也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必然存在有益于产品设计的资料,且对后续开发也会有所帮助,因此应对所有设计文件进行模块化改造,使其适应机械设计的需要。模块化的设计文件在设计中的作用就是在需要模拟与组合的时候即可提取,将多个设计组件结合起来就可完成对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所以模块化文件如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数据库,也就为后续的开发与设计打下了基础。机械模块化设计过程,机械模块化设计中应注意高层模块依赖于低层模块,同时抽象层次依赖于具体层次,这是最为传统的过程性系统设计的思路与方法。抽象层次包括了产品的逻辑性与功能关系,同时也包括了产品设计的宏观的战略性思路,是产品设计的指导。在模块化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个宏观的抽象思路对产品进行模块划分,建立在组件技术上的模块化设计可以让多个模块之间保有用于连接的“接口”,即不同的模块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完成组合。此时将顶层功能逻辑转化为模块,抽象的模块层次逻辑就是具体的产品的零件或者子系统的设计依据,这就完成了产品设计前期的模块化。按照前面的模块划分,开发的团队就可按照模块来重新分配工作与调整设计重点。在模块化设计中,应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考虑,如将产品的模块划分为工艺零件、采购部件、维修部件等。此时机械设计就成为了一个与生产流程与使用流程相结合的过程,虽然在模块设计中一些划分与企业的不同领域相冲突,但是可以通过协调来解决。最为主要的是模块化设计必须应用组件自动化技术,因为组件自动化可以与生产相结合,即除了模块组合功能之外,在加工中组件技术也可保证设计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中,这也是组件技术自动化对于机械设计而言的另一个重要辅助功能。最后,模块应具备二元性,即模块必须有标准的连接接口与输出输入接口,有独立的功能性,同时也具备相应的组合能力。在模块化设计中应首先保证模块对应的零件的功能性,其次保证其系统结构的归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