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3 14:56: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教育发展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新课改实施几年来,给中专体育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要求,本文对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及几点具体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发展,给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中专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上给了体育老师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如何更好的适应这种新形势,让体育教学更好的吸引中专生,锻炼中专生呢?
一、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无论在教学思想上还是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体育老师,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中专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向中专生进一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同时通过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找到合适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对于学生将来走向实习或就业单位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共同追求,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此外,注重发挥体育在竞争、友谊、合作、意志与精神方面的价值,以及协调体力与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全面提高应变能力、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独立意识、竞争精神及个人价值观的目的。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利用新的教学方法,使体育课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体育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带给人快乐和健康。促进了体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了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的思想。最后,由于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升学,而且面临着就业时的困难。大多数的学生是因为想学习一技之长才进入职业学校的。因此,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基本技能,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求学生可以根据专业进行学习,与此同时体育教学的作用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与专业相对应的体育知识,是职业学校学生完成和实践职业技能的基础和保障。
二、发展中专体育教学的措施
(一)调整教学思路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中专学校的学生在体育课中有追求与专业性相关联、兴趣性大的体育活动的特点。因此,中专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其专业特点来进行安排,既要发展其个性,又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单兵作战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竞争的发展和需要,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教学改革,即完成体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和内容,又在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提出改革的思路。具体的方法是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根据中专学校专业特点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提高中专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各项素质的目的。
(二)根据中专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中专学校专业类型多样,条件不一,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适应不同中专学校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高中的体育教学多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本标准,对专业体质没有明确的要求。相对于中专学校教育进程的不同,培养的目标也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随着时展、社会进步,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严峻考验,以前的体育教育过于死板,气氛不够活泼,师生交流不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体育思想及身体素质的提高。要建立完整的体育教育的观念就需要从学校体育改革人手,从深层次探索体育教育内涵的重要性人手,研究面向新世纪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的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不同体育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后,即在执行教育大纲中体育教学内容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等条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方式,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练习手段,例如:针对艺术教育专业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体育素质教育,开设形体与健美操的教学及讲授一些训练的方法,使得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能与中专学校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在每节课一开始都要进行队列、站姿等形体要求的练习,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健美操等形体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其对自己的仪表形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内容和他们的专业是密切相关的,在学生将来进行工作时,可以很轻松的适应环境。
在汽修等专业的学生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长时间从事工作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先从上肢力量练习为主要训练手段进行教学,通过采用不同的力量练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力量素质,在发展其素质的同时可以在体育课进行中抽时间穿行俯卧撑、单臂吊拉、托砖头、托重物等各种方式的接力跑形式力量练习的方法。在坚持进行力量练习的同时,进行耐久能力的练习,通过慢速折返、慢速较长时间的运球持球跑的体育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耐久性。在既提高了学生力量素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耐久性和对体育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发扬。
总之,社会发展需要改革,教育发展同样需要改革,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更需要改革。要从“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需要出发,进行职业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身体素质、终身体育能力与意识,为其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提供先决的身体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摘 要: 近几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和学历的教育,而应该对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这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高等学校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推进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及创业能力,造就国家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是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目标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竞赛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的正式开始,到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为代表的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各高校均在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作为南通地区唯一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南通大学也正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合理的创业师资队伍、开设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校外创业教育基地及孵化基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外一些高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仍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和研究。为此,我们通过学生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与研究,试图通过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形成适合我校创业教育现状的理论体系,对今后我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方法与过程
1.调研对象。
南通大学在校本科生,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共计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1%。其中,男生138人(45.2%),女生167人(54.8%);年级:大一58人(19.0%),大二95人(31.1%),大三82人(26.9%),大四70人(23.0%)。
2.调研方法及数据处理。
我们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课题组设计印刷了“南通大学创业教育调查问卷”,然后通过学生走访、座谈会、问卷发放等方式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研结果
1.创业状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已经创业的不足一成,创业率不到10%。创业者中,有一半到目前为止创业有一定的盈利,但也有部分处于亏损状态。30.4%的创业者对自己创业项目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表示会增加投资并继续干下去,而其他创业者则表示比较迷茫、很有压力,有很大的赌博感。
2.创业认识及成因。
在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方面,有八成左右的同学认为创业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自己的一份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对创业持支持态度,并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苦于缺乏相应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及一定的经济基础,很多同学的创业愿望没有能够实现。但81.3%的同学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会考虑自己创业而不会选择自主择业。在创业目的方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创业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够挑战自我,以便获得更多的财富。
对于促使自己创业的原因方面,有近一半的同学表示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归咎于就业压力过大的占30.8%,同时我们也发现,家长支持子女创业的仅为4.6%。在被问及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自主创业时,30.2%表示在拥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后会考虑自主创业,44.6%的同学会在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自主创业,选择绝不主动创业的占5.6%。
3.创业压力。
66.2%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经验不够、缺乏一定的社会关系,其次是创业启动资金的缺乏,也有不少人表示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害怕创业失败后负债累累,担心来自于社会的舆论压力、冷嘲热讽,但也有一成多的同学认为不会有任何顾虑,勇往直前,屡败屡战。
4.创业准备。
60%左右的同学认为在创业前会通过选择到企业实习来积累自己的实战经验,以便不断获取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同学表示会向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或校友虚心讨教,避免走弯路。但我们也发现,有超过90%的同学表示自己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是很了解,平时不是很关注,也缺乏相应的学习机会。对于所学专业和创业的关系方面,81%的同学认为没有太大关联,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当今热门方向(如网络、软件等高科技)的领域去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掘自身潜能。对于创业中最希望得到学校的帮助主要是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是创业资金和场地。
三、调研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创业者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专业的创业指导及相应的启动资金和场地,害怕创业风险和失败,同时受到社会及家长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创业成为就业、出国、升学之外的第四选择。如何循序渐进、科学规范地推进我校的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南通地方经济服务,我们有如下建议。
1.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单是依靠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的调整,而是要涉及总体教育理念这一顶层设计的变革。因此在学校层面上,应当将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价值链中,在办学理念和培养方式上作出调整,改变传统的学习型培养方式,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和创业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上,突出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扩大并落实学生的实践环节;在教育评价上,完善评价要素,将创业能力作为对学生素质要求之一纳入评价系统。在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上除坚持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还要进一步强调实践和评价相结合、高校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学校积极性与社会积极性相结合,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1]。
2.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积极推进创业教育“三进”(进教学计划、进教材、进课堂),将科目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环境课程整合,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互统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2]。根据我校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构建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传授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将法律法规、创业心理和技能、经济与管理、商务与财务知识、公关和交往技巧等融入到创业课程中去。在课程设置中,应当注重创业的内涵和动因,创业的机会和环境,创业途径,创业过程的组织模式,创业道德法规、市场评估等方面知识的传授,要学会因个体和目标的不同来具体设置相关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能力、创业综合素质。
3.进一步建立创业教育基地,推进创业项目的实体孵化。
创业实践是实施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是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运作机构。因此我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创业教育基地的拓建,使之成为创业项目的集散地和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一方面,可以借助基地管理者经验丰富、营销管理水平高的优势,来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借助南通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社团等,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业孵化提供场地资金、政策指导、项目申报、税收筹划等方面的服务,做好学生创业项目的入园、推介和转化工作。
4.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是搞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我校今后一要依托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学院的师资,强化创业教师的师资选拔和专业培训,逐步建立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二要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一批具有相应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这项工作,从而弥补创业教师数量上的不足;三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选派教师参加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各类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四是聘请企业家或具有企业家背景的教师作为创业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导师聘任制,依托他们的实践背景和现身说法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我校推进创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师资保障。
5.建立并完善创业管理服务体系。
在校内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的布局规划,为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指导和跟踪服务。其主要职责为:一是对我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进行规划;二是加强对本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三是组织师资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四是定期组织创业研讨,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学生创业能力等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服务中心要为学生提供政策解读、工商和税务登记咨询、项目论证、场地和资金、培训和指导等一站式服务,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郑其绪.论创业型人才培养[J].战略思考,2010,(5).
[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分项自评报告,2011.
>> “一带一路”下如何建设港口 “一带一路”下的文化融合 “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究综述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综述 "一带一路"战略税收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策略背景下的香港金融发展前景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泰国经贸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新媒体传播影响力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牡绥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南阳市融入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省物流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黄帝内经》英译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烟台港口物流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6-08.
[3]姜冬梅,王周凯欣,颜时姣等.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MBBS)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8):659-662.
[4]范熙.MBBS项目留学生教育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省某高校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1-3.
[5]蓝汝英.关于我国普通高校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0.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慕课”具有大规模、自主性、开放性、在线及共享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本文通过介绍慕课的定义及特点,同时分析医学教育及妇产科教学的特点,论述了慕课在妇产科教育中的优势、局限性及发展前景,以及妇产科教学对慕课的需求,及其在妇产科教育中应用可行性。
【关键词】
慕课;医学教育;妇产科
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1],是近年新兴的一种信息化教育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教育进步和改革的热点之一。慕课以大规模、开放性、低门槛、自由灵活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的学习群体,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而其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优势和推广的可行性成为教育界研究的新课题之一。传统医学教育重灌输、轻探究,知识点繁多,学习内容枯燥,很多理论知识又比较抽象难懂,且课堂时间有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氛围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学习状态。而且教材的版本更新速度较慢,使得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到的知识往往容易落伍。而妇产科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又比较特殊,面对的患者群均为女性,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研究的内容很容易涉及患者的隐私,所以给医学生的学习及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1慕课的特点
“慕课”这一概念于2008年提出[2],之后很快进入教育界视野,迅猛发展。2012年,Udacity、Coursera、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使慕课进入了全新的快速发展时代,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3]。2013年,我国多所大学加入国外教育平台,同年多所国内大学共建中国高校教育平台,慕课正式进入国门,2013年被称为我国“慕课元年”。自2013年中国开始融入慕课大潮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加盟加入了Edx,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加盟Coursera,并且国内中文慕课平台也继而出现[4]。2014年3月,涵盖了全国182家医学高等院校的全国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成立,标志着全世界首家医学教育慕课平台建设正式启动。2014年被称为我国“医学慕课元年”[5]。截至2015年7月,其平台上已经推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诊断学等共计7门基础和临床课程[4]。与远程教育、精品课程等网络视频课程不同,慕课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录像,而是一个涵盖了预习、课堂、讨论、答疑、互动、作业、考核、评价、反馈等多个过程的完整教育体系。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具有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的特点,并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课堂分为课前学习和课内互动两部分。同时碎片化课程将知识点分类,提高了学习效率,满足了个体化需求。具体而言,慕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自主性
慕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程,主动参加学习,而且学习方式多样。同时课程也不再是单一的讲授,配合使用案例式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度。
1.2低门槛
慕课对求学者不设门槛,只要有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学习,且绝大多数课程在认证后均可免费获得,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尤其是偏远贫困山区的学生是莫大的福音和帮助,既满足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又解决了经济问题所带来的负担和困扰。
1.3大规模
慕课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每一个平台都是多个知名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多个学科及专业,课程种类繁多,注册简单,学习方便。
1.4灵活自由
慕课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学习时间及随意选择学习地点,这尤其对于临床实习及已工作的群体,在不耽误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不需脱产即可满足其进一步学习和获取知识及信息的需求。
1.5“翻转课堂”的形式
慕课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了传统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成了现实。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在课外在线完成信息传递任务,充分运用问题、案例、微视频等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传统的预习效果。课堂重点不在于引入和讲解新知识,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消化吸收,强调了知识的运动,加强了学习的深度和思维的厚度。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充分互动,开展各种实践和团队学习,解决存在的问题,分析实际案例,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6]。同时,由于网络在线的优势,课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一步讨论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和团队,形成学习社区,重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同伴评价”而更好地评估学习效果[7]。
1.6碎片化课程
碎片化课程是慕课的一大优势,以5~30min长度不等的课程将知识点分散开来,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知识点内容,可以随意暂停、重复观看视频,极大地方便了自主学习过程,避免了传统讲座式视频的冗长和繁琐,也提高了视频利用率[5],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和学习的有效性。
2医学教育及妇产科教学的特点
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不断学习的学科,需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及时掌握国内及国际的最新动态,保持知识及诊疗方案的有效性及规范性。而医学教育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临床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3个方面,缺一不可。妇产科所面对的患者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研究及实践操作的内容又有一定的隐密性,所以医学教育尤其是妇产科教学有着其不同于其他领域教育的自身特点:
2.1终身性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知识的更新、病患的需要,以及诊疗规范的不断变化和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任何一名医生都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及提高。所以每一名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都需要终身不断学习,更新完善已有的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及动态变化,保持与国际及国内诊疗标准的一致性。
2.2个体化
医学教育除了完成系统而全面的基础教育,还应根据学习者的学历、年资、学科等进行个体化分类,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即使是在校就读的全日制学生,也可针对其课堂上的难点重点进行着重讲解,以便其反复学习和理解,更易弄懂弄通,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于规范化培训及工作人员,更可以有的放矢,针对其临床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进行巩固和更加深度的学习,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3实践性
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的诊疗能力。尤其是一些临床操作,仅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实际的观摩学习、动手操作练习以及教师的指导,还有一些病例分析需床旁教学和亲自问诊学习和体会。尤其是对于妇产科,可以通过视频学习等方式避免和减少实际操作的尴尬性,更熟练地掌握和理解一些理论知识及操作要领。
3慕课在医学教育及妇产科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3.1覆盖广泛
慕课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的教学方式,并为工作和生活在偏远贫困地区及交通不便利地区的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了解国际及国内的前沿技术及最新诊疗规范,与其他技术相对进步的同道进行交流互动,以便解决学习及工作者遇到的问题及疑难病例。
3.2满足个体化需求
医学教育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满足不同群体的个体化需求。“翻转课堂”的理念有效的解决了医学基础知识的枯燥乏味,增加了在校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在临床实习及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大多数人的诉求是解决在临床工作中不断遇到的问题,所以除了系统性课程,慕课的碎片化课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可以有针对性的答疑和有选择性的学习。且很多人有繁重的临床工作,学习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慕课灵活自由的学习时间,也为他们解决了这一困扰。
3.3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慕课可以时时在线,为师生间、学生间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可以及时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心得体会。同时,教师也可以更有效的了解掌握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教案和教学方法,更好的实现互帮互助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而且慕课相对于教科书能够更快的将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医学前沿知识进行及时广泛的传播,补充或纠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漏洞。对于妇产科医生,当临床遇到一些特殊疑难病例时,可通过互动平台进行交流,共同分析病例特点,讨论临床及诊治过程,为自身学习及经验积累创造了丰富的资源。
4慕课在妇产科教育中应用及推广的可行性
妇产科教育终身性、个体化的特点均可以在“慕课”中得以实现,尤其是“翻转课堂”的形式及碎片化课程更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但同时慕课在实践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提供动手机会,无法接触实际病例,而这些问题仍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教学及课间实习时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指导来解决,包括现存的医学方面的慕课资源仍不够富裕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但这些局限性并不影响“慕课”在妇产科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慕课可以与传统的医学教育及现行的一些医学教育模式并行发展,例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case-basedlearning,CBL),互补不足,满足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群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医学教育,使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不断上升和提高。总之,在如今这样网络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在医患紧张、患者注重个人隐私权维护的现今社会,慕课在妇产科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已势不可挡,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慕课仍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其在医学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慕课可作为目前妇产科教学模式的补充,为医学教育提供更好的资源和平台,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8]。同时传统妇产科教学也可以有效利用慕课这一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教育模式,使医学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取得更加卓越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作者:顾佳晖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梁静.“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5):64,74.
[2]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99.
[3]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0(2):190-194.
[4]霍达,田园,周涛,等.慕课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29-32.
[5]解立怡,曹罡,赵耀.“慕课”背景下的医学继续教育[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483-486.
[6]陆慧,王建明,陈峰.“慕课”风潮下我国医学教育网络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27(4):160-163.
关键词:循证医学;儿科;临床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84-02
随着人类的疾病谱的变化,单因性疾病向多因性疾病改变,其相应的治疗也就变成了综合性治疗。同时,相应的医学教育事业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循证医学是近年来普及最快的医学术语。循证医学在现今儿科实习教学中应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是值得儿科教学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临床经验、临床决策)以及患者价值观(关注,期望,需求)的结合[1]。它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并且强调医师应认真地深思熟虑地将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证据,用于对每一个病人进行健康服务时的决策,使我们提供的医疗服务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
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提出,在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或缺的“两核心、三要素、四原则”。[2]两核心包括“证据要分级,推荐有级别”,以及循证医学的证据要不断地“与时俱进(updating)”。“三要素”则包括:(1)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2)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3)尊重病人的选择,将病人的意愿提到很高的程度上。“四原则”即基于问题(临床关注的问题或重大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参考当前最好的证据决策,关注实践的效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发展循证医学。
二、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医师的经验直觉或病理生理等来处理病人,根据经验和生物学知识阅读教科书请教专家或阅读杂志。现代医学模式是在经验医学的同时强调循证医学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基础上,要求临床医师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发现最有关和正确的信息,最有效地应用文献即证据,根据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不但给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疾病的诊治更准确、更有效、更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中引入并实施循证医学,实质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医学实践,激发内在兴趣,避免了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并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使旧的医学教育体系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促进多学科的交叉结合,如计算机、英语与医学结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循证医学有利于教育创新。
面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是医学院把学生推向医疗一线的关键。循证医学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医学生的培养,正是提高学生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利于多学科体系资源的利用,两者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它反映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现代医学的前进方向。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方法。因此,临床医学教育应按照循证医学教育的基本思想,促进医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我国医学教育一直过分偏重知识及技术的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陈旧、无创意,束缚了学生的思路。由此所培养的学生创造能力不足。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固然能够为在校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已无法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把循证医学知识贯穿到教学当中去,使医学教育在学生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循证医学可以促使医学教育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促使医学人才由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
三、儿科临床教学现状
随着国内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等,这给临床教学带来很多不利,尤其是儿科临床教学。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相对于成年病人,这些基本功的操作需要更加细致、轻柔,要求更加严格。另外,必须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患儿表达能力差,往往不配合检查,家属又着急,这就需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友善的接触和沟通。医学生往往欠缺这一点。因此,在临床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基本功的锻炼,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而且需要重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突发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的训练。
四、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教学的应用前景
目前,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经验尚浅。中南大学湘雅附属第二医院[3]曾对71名进入儿科临床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查阅杂志文章,MEDLINE的运用,批判性评价,查阅中、英文资料的能力等技能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病历书写能力及病案分析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将循证医学的概念引入儿科临床教学对于儿科临床实习是有相当的发展前景的。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分析,老师只起向导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资料(自学)论证假设总结扩展”5个阶段。
例如,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教师可运用EBME(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针对某一临床问题或某一疾病提出某一问题,建立假设,由学生查阅文献寻找证据自我完成,教师亦可以酌情指定一些参考书或提出一些思考范围,如在讲授贫血的鉴别时,根据EBME模式首先提出一个主要问题,请学生为二者的鉴别收集证据。学生可根据教师的主要问题再列出相关的子问题,或教师给出相关子问题由学生自我查阅文献资料寻找证据。师生可能列出的子问题为:(1)贫血的分类;(2)血红蛋白的生成与破坏路径;(3)贫血的诊断标准;(4)不明原因所致的贫血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中有何异同的证据;(5)请在实验室检查资料中寻找不同原因所致贫血的最有鉴别价值的证据;(6)输血治疗的选择原则;等等。以上问题均由学生自己搜集证据(答案),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如见习中)进行总结,然后再提出下一个主问题:二者在诊疗上当前存在哪些问题、进展情况如何,请学生再寻找证据,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设计能力。同时,在讲授内容时,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讲授贫血定义、发病机制和治疗,而是引入EBME的新模式,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原因所致贫血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所需治疗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加强和加深学生对贫血本质的认识,故而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
由此,为了推广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作用上,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建立全面的儿科文献检索库,系统地推广循证医学的评价系统;系统培训儿科教师的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及应用技能;注重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文献分析,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设计并参与小规模临床对照试验,提高学生科研素质及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目崇拜科学;通过分析、评价、总结看待目前现有的临床实践,更好地掌握临床技能,更快地更新临床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幼平.循证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彦.循证医学是一个过程――访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9).
第一表现在学科建设上。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院校相对来讲重视理科的发展,对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相对小一些,这种倾向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有学者曾对此作过统计:“从人文课和临床专业课分别占总课时的比例看,前者仅占8.85%,后者占36.57%。再仔细分析人文课所包含的课程,实际上以‘两课’为主,其余文科类课程甚少。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任意选修课,在84所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只有17所(占统计高校的20.2%)高校单列,而平均课时为62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更为严竣的是医学人文类课程: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在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中无地位可言。作者统计的84所医学院校中,40所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未见医学心理学。其余的44所院校平均学时仅为30学时,至于医学伦理学处境更差,84所院校中65所教学计划中未见,只有19所设置,但平均学时仅为16学时。”之所以形成这一现状,正是因为前文所述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出现所致,换言之,在高等医学教育里,人的生物特征越来越被提起,以致被无限度地扩大。人们一方面将科学从人文精神中提取出来,把科学看做是与人文精神并列的东西,一方面将医学教育的内容固定在生物学的基础之上,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当然,在生物医学的本意上,将人做出生物与社会的区分,并不意味着是对人的社会因素的主动忽视,但是从现实的教育实践来看,这一忽视还是最终形成了,它不仅直接促成了医学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直接对立,造成这两种科学在医学生心目中的位置的不同,而且还生发了学生们将死记硬背医学知识当做追求科学的片面认识,从而失去了对包含了人文关怀在内的科学精神的真正理解。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传统医学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宏伟业绩,承担起了人类保健与医疗的神圣使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人生价值、终极关怀、心理平衡等方面发生了内在的危机,传统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不断暴露出来。”
第二表现在知识的考核标准上。考试制度自古就有,但是围绕着考试自身还有很多种配套制度,其中心思想就是为了避免考试制度在某一极的极端化发展。考察我国近些年的教育状况,考试几乎成为了高等医学教育在选拔、考核、鉴定学生时的唯一方式,学校通过组织各种笔试以求达到准确衡量学生的目的,学生则力求通过埋头苦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的认可,考试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最主要的模式。进一步而言,“学生们就把目标定格为顺利通过考试即可,教师们则把目标定格位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教师们在课堂上向学生们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是为了学期末的考试,学生在课堂上记录大量的课程笔记也是为了期末考试”。一旦考试结束,作为临时记忆的知识也就随时放在了脑后。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并不是这样,他们当然也会组织各种考试,但是由于它们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所以它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开展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在围着这一个目标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遗憾的是,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忽视和冷落了许多超越了知识之外的东西,而恰恰是那些人文关怀精神,如对生命的敬畏、对科学的探索等等,才是当前国际医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
吴林富先生曾经说过:“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离开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事业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而培养全面、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正是教育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的任务,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改变。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目标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人并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在更大程度上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是自然与人文综合作用下的个体存在,因此,医学教育的改变首先应该体现在对于人的理解的转变,实现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向包含了社会属性在内的综合性的人的转变。如果说上世纪末期我国高校合并为新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提供了现实契机的话,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一契机变为现实。因为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并不意味着是在医学教育之外简单的嫁接,它必须是在破却了医学与人文的二元对立之后的新的融合,换言之,它不仅仅是提倡医学生们去背诵教育宗旨的条文,而是需要将其融入知识讲授和医疗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医学生们懂得,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动力都是源于人文精神推动的结果。
其次是课程结构的改变。这一方面体现为所讲课程量的变化,即适当减少医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增加相关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授课时间。譬如新加坡国大医学院就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它们“在5年的学习期中,无论是在临床培训还是基础医学教学,人际沟通交流、医学伦理、病人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法律规范贯穿始终,从而让学生习得正确的医疗行为决策能力”。日本的高等医学院校则制订了每个在校学生必须修完60学分的人文社会课程的规定[8]。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所讲课程质的变化,即通过学习怎样的人文课程,在怎样的程度上才能使得医学教育取得最优秀的效果。譬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人文课程包括:“医学、人权和医生,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医学实践中困境的伦理方面,健康和疾病的社会根源,医学社会史,当代法律和医学问题,社区卫生中心的医学人类学……医疗管理、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生物科学的社会问题。”[9]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教育特点,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人文课程,譬如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人文课程可以作为必选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以及文学史等,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有选择性地开设;在具体的课程量的设置上,可以在制定出一定的基础教授课时之外,依照不同的学科机动掌握等等。
论文: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目前状况,成教学院要结合本校实际,转变教育观念、制订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解决存在的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其功能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面临的严重形势。近几年,我校成人教育学院抓住机遇进行一系列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改革和实践.从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学生管理和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人手,带动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1科学的办学理念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前提
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办学规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征,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医学卫生要求,怎样办医学,怎样办好医学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用什么办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值得思索和探究的课题。在充分了解目前医学教育的目前状况和发展前景的前提下,我们在总结自己的办学经验,和时俱进地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抓质量、促效益、瞄准市场、脚踏实际”,我们深挖自己的办学潜力,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灵活的方法,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使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稳步提高,为各层次的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
现代教育认为,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学生,不能仅仅向医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和培养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索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改革成人教学模式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保证
成人教育主要培养在职学员,由于受到社会、工作、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心理和知识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优势和不足:①主动学习意识强但社会工作和家庭压力大;②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③思维能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④投机心理动机和提高知识水平动机;⑤自制能力较强但思想自由松散。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特征,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要对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突出教学计划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努力培养学生现场分析、解决、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成人教学中,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经验交流、角色变换等方式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超越时空、地域,面向社会所有需要学习而能够接受相应层次学习的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3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保障
目前,成人教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十分薄弱,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认为只有把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人教育才能实在而高效率地发展。其一,优化成人教育内部组织结构。学院健全了组织机构。根据行政、教务、学生管理分别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并针对相应的管理体制定员定岗,规范了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明确每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责任.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师生做好服务的角度出发.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各项基本业务活动的绩效,通过创新不断提高效率来实现长期的优异绩效。其二,加强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高效的成人教育管理愈来愈依靠于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人员有限、大量管理工作摆在面前的情况下.建立科学的、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信息化系统管理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良好的成人教育内部组织文化的形成,能够带动教师和管理人员树立和学校一致的目标,为他们营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形成。其三,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目前,成人学生经常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管理方式不当、没有适应成人学生的特征造成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规律,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学生纪律,管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形成成人学生领导核心,克服学生自卑心理,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成人教育的常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功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十分必要。
4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办法
[关键词]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2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1-02
Strengthening teaching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medical science forlearners
XIAO Fenggang
(College of Adult and Continue Education of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To counter the present state ofhigher medical teaching, the institute ofeducation should change learning conception base on the objective reality in the school, make a specific plan in fostering students ,establish better teaching management, solve the remain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Adult educ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其功能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近几年,我校成人教育学院抓住机遇进行一系列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改革与实践,从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学生管理和教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入手,带动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1 科学的办学理念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前提
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办学规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医学卫生要求,怎样办医学,怎样办好医学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用什么办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在充分了解目前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前提下,我们在总结自己的办学经验,与时俱进地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抓质量、促效益、瞄准市场、脚踏实际”,我们深挖自己的办学潜力,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灵活的方法,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使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稳步提高,为各层次的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
现代教育认为,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学生,不能仅仅向医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和培养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在教学理念上,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 改革成人教学模式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保证
成人教育主要培养在职学员,由于受到社会、工作、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心理和知识素质、知识结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优势与不足:① 主动学习意识强但社会工作和家庭压力大;②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贫乏;③思维能力较强但记忆力较差;④投机心理动机和提高知识水平动机;⑤自制能力较强但思想自由松散。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特点,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要对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突出教学计划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努力培养学生现场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成人教学中,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经验交流、角色变换等方式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超越时空、地域,面向社会所有需要学习而能够接受相应层次学习的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3 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保障
目前,成人教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十分薄弱,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认为只有把完善的制度与严格的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人教育才能实在而高效率地发展。其一,优化成人教育内部组织结构。学院健全了组织机构,根据行政、教务、学生管理分别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并针对相应的管理体制定员定岗,规范了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明确每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责任,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师生做好服务的角度出发,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各项基本业务活动的绩效,通过创新不断提高效率来实现长期的优异绩效。其二,加强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建设。高效的成人教育管理愈来愈依赖于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在人员有限、大量管理工作摆在面前的情况下,建立科学的、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信息化系统管理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良好的成人教育内部组织文化的形成,能够带动教师和管理人员树立与学校一致的目标,为他们营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形成。其三,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目前,成人学生常常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管理方式不当、没有适应成人学生的特点造成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规律,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学生纪律,管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形成成人学生领导核心,克服学生自卑心理,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成人教育的常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十分必要。
4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提高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有力措施
在教风方面,成人教育教学不应是普通教学的延续与翻版,也不应是全日制教学的压缩版或串讲。教师对所教授课程应有认真的态度与详细的安排,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在学风方面,针对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基础差、工作生活有压力采取有力措施:转变学习生的学习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管理,努力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认真考虑广大学生的工学矛盾,不回避现实情况,并将之作为平时学生管理的依据,引导他们处理、协调好工作学习生活关系。
总之,成人教育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才能为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的各类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成人医学高等院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把重点放到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上来,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使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戎华刚.关于创建学习型成人教育学院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33(4):180-182.
[2]唐云峰,吴水盛. 临床医学成人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考[J]. 医学教育,2008,6(20):126-127.
[3]梁斯.高等医学院校成人教育生源变化及办学模式调整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1):95-97.
[4]刘钊,雷代勇.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1):110-113.
[5]唐云峰,吴水盛.临床医学成人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 2008,46(2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