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3 14:56: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远程理论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目前我国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现状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条件、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和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限制,无法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
具体表现在: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思想与目标方面。
(1)课程过分重视学历培训,轻视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多样化培训。
(2)网络课程只重视师范类学科知识的讲授,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精神与意识。
(3)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如教学设计理论)、素质与能力。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形式:
(1)网络课程分课时、系统化,多属课本搬家形式。
(2)网络课程只注重知识的呈现,对学习者缺乏引导。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缺乏联系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缺乏展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内容缺乏现代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从总体上应体现三个特点
1、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教师们传授教育教学理论,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受训教师传递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理论,特别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力求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改革传统教学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
2、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围绕当前基础教育素质化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提高教师们观摩教学、评析教学的能力。
网络课程内容及其体系的构架应以培养一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与知识条件而展开,而不应更多地拘泥于大中小学学科知识点,特别要打破长期以来以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师文凭为特征的局面。
3、中小学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以引导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中心,展示大量具有借鉴价值的优秀课堂教学实例。
网络课程要反映教师职业培训的特点,培养中小学教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密切联系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把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放到中心地位来处理。展现大量优秀的具有实验性、开拓性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型结构设计
(一)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结构的总体特征:从制作其学历文凭的系统课程过渡为培养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意识与精神、素质与能力的专题学习。
用于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专题可直接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表明,没有必要追求其结构的系统完整,可以直接将具体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个分离出来,每个专题只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专题展示教育技术的一个理论问题与具体教学过程结合的实例,包含学科教学专家对本教学活动点评,教育技术专家对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的点评。通过虚拟课堂主持人与学习者互动交流的方法来扩展。
(二)每一个专题学习的内容体系结构由虚拟课堂交流、教学活动场景、专家点评三个模块构成,具体如下:
1、根据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一代目标,设计虚拟课堂。
2、通过虚拟课堂和教学设计,实现虚拟课室里主持者与学习者的交互。
3、展示课堂教学范例(这些范例是探索教学新模式的典范)
4、专家对范例的点评。让中小学教师从中学习对新颖的教学活动的评析能力和观摩能力,从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5、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客观主义认为: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6、从价值观维度来看,同样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个别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间的竞争。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集体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发扬团体精神。
7、我们可以将两个维度交叉,得到一个CAI模式的二维分类模型。据此可以将CAI模式分为四类:OI(客观主义—个体主义),CI(建构主义—个体主义)、OC(客观主义—集体主义)、CC(建构主义—集体主义)。
四、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内容设计的几个指导原则
i、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应注重其目标、内容、对象的单一性和明确性
首先,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目标是明确而单一的:就是增强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素质与能力,推进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化,目标太大、太广、太多、太远都会影响课程内容的设计,这要求我们突出重点。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1、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并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网络课程的内容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学活动内容要转变教学要素与结构。
教学过程要素:
教师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内容:有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的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解构:由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的过程
(3)探索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内容和新形式
i、要想使设计的网络课程超越原来的形式与内容,且迎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在设计与制作前作大量的实践调查与理论研究
1、大量的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设计当前中小学教师急需的内容:深入各个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彼此都不同的地区,对中小学教师及其基础教学状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设计出得到中小学教师支持的网络课程。
2、做大量文献调查和理论研究,设计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模式:综合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教育网站,从中吸取优秀的成分:从理论上建立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基本特征。
ii、对制作出来的网络课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和实际效果研究,改进与完善网络课程设计。这部分研究的内容包括:
1、设计二级模糊综合评估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质量的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网络教育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以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为虚拟教育平台;借助多种媒体和交互手段;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以非面对面的教学交流为主,兼有当面交流;非即时性,地点可不固定;教学资源共享性;网络教育服务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是一种自适应的教育方式。
网络教育质量的优劣,受制于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程度。解决了矛盾,教育质量才能提高,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网络远程高等教育。
虚拟教学环境理论与育人教育功能面临挑战
师生准分离的虚拟教学环境理论是远程教育理论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德斯蒙德·基更博士比较准确地定义了远程教育,是“教育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即“教师与学生的准分离”和“教与学活动的准分离”是远程教育的本质要素之一。虚拟教学环境理论是基于WEB(互联网)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学者们对WEB的本质有4种观点:教学媒体观、学习资源观、认知工具观、学习环境观。
我们认为,WEB的学习环境观真正揭示了WEB的教育技术学本质,使得我们对WEB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但是,正是这种虚拟教学环境中的“教育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使教育的本质发生异化。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教书育人,传统大学花巨资装点校园、弘扬学术、聘请大师,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学术氛围和成长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培育自己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社会交往能力、专业创新技能等,得到全面发展。远程教育却只能是教而不育,网络学习中感受不到教师的言传身教,无法准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
这也就是一些远程教育学生感到“我们这是在上大学吗”困惑的原因。
自主学习理论与远程学习者自学能力差的矛盾
自主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威德迈和穆尔、德国的德林认为,远程教育主要是一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时空上分离,通过非人际媒体进行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穆尔认为自主性是随着个人的成熟而自然生成的理想倾向,有高度自主性的学生具有高度的自我激励能力,知道通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的目标,知道如何测量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远程教育应属于一种高度独立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高度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远程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林特别看重远程教育中学生自我活动这个环节,认为远程教育机构只是一种辅助机构,主要还是靠学习者的自我独立学习。所以,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显得非常重要。
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自学网络多媒体资源,它要求学生具有不同于传统学习的网络学习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多媒体选择与使用能力、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交互能力等。但是,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的现实是,复杂的生源挑战着网络教育。高校网院和电大招收的远程学习者,绝大多数是高考落榜生或者是没有参加高考的职高或高中毕业生,学习者具有多样性,在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地理位置、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能力差,学习障碍多,尤其是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不足,越往农村深入,情况越严重,有人称其为学习的“弱势群体”;网络大学生,特别是身处乡镇的学生,很少有网络计算机,计算机操作能力差,网络学习资源庞杂,使学生认知负载沉重,超阅读的“迷路”问题较严重。
国外相关专家研究发现,网络超媒体学习环境对高能力的学习者非常有用,而低能力学生在使用这个学习环境后,其成绩反而下降,低能力学习者无法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长处,往往被环境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弄得不知所措。
自主学习环节流于形式,这个矛盾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教育质量。
相互作用与交互理论与学生上网学习率低的矛盾穆
尔认为,现代远程教学是由教师、现代教育资源和学生3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只有存在着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资源、学生与学生的3种互动关系,现代远程教育才能正常活动。
相互作用与交互理论的代表人物穆尔、霍姆伯格、西沃特和丹尼尔等人的基本观点是,远程教育基本构成要素(教师、教育资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交互作用是远程教育成功的基本保证;远程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给予学习者更多的持续性关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交流应均衡发展。
但是,我国的网络教育实际情况是教师单边网上教学,学生上网学习率低。一项关于远程学习者媒介素养状况调查分析显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为41%,利用图书馆、广播、电视等途径获取信息的比例则相当低。”另外一项关于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和研究调查报告指出:“73.6%的学生喜欢浏览文本资源,68.63%的学生使用了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在线资源。”其中,浙江省电大“27.24%的学生上网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而每天上网时间1至2小时的占35.51%”,在边远省份的网络教育学生网上学习率就更低了。从一些规定了网教时间的学校看,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学生网上出勤率为零。即便是上网交互的学生,其发送的学习帖子中,无效帖子和效率低下的帖子(如询问文字教材十分清晰的基本概念)占大多数。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如此少,发送的学习帖子效率如此低下,如何进行师生交互、完成学习任务?
网络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网
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即在真实课堂或虚拟课堂环境中师生可以进行交互教学,实现面授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同时,国家尽快出台网络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解决网络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基本国情的。
为此,要求网络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远程教育和混合学习等新观念,认真学习混合学习、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案例学习和实践学习、反思学习,以及远程教育特有的独立和自主学习论、交互作用和通信论、教与学再度整合论等学习理论与方法,建立基于混合学习的学习理论和方法的集合,并在教改过程中合理、灵活应用。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引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当代的远程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而不断取得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国家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视,投入巨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远程教育向着产业化模式发展的进程。
1 国内远程教育的演变现状
1.1 网络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与计算机等媒体技术有着更加紧密的关系,在分析远程教育的特性问题时,无不把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要点。远程教育体系中,主要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体教学的基础,相对远程教育来说,变革的力量是技术,新的技术不断发展,是让远程教育的内涵连续更新的动力,而随着新学习文化理念如M-learning(移动学习)、E-learning(电子学习)和U-learning(无缝学习)等不断更新,人们对远程教育的理解基于不同时代技术文化的变迁而不断丰富。
1.2 信息量更大,更具共享性
现代的远程教育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因此与前两代相比,信息量变得更加丰富,提供了来自课本之外的更具有共享性的海量资源让学生们参考和学习。与其他通讯媒体技术相比,网络具有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的共享性,这些丰富资源让学生们的学习和讨论变得更加简单,促进了学生之间交流互学习的开展。
1.3 交互性和及时性更强
远程教育和远距离教育的最显著特点是受教者和教师不在同一地点,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一定要采用多种媒体和手段来传播学习内容。因此,在借助互联网信息具有双向传递优势的基础上,现代远程教育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使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向同学们传达远程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充分发挥视频流媒体的优势;而学生则可以通过BBS、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教师提出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完成良好的教学反馈,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2 当前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近年来,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迅速,但对其的理论研究却不够深入。我国对远程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此过程中主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理论观点,缺乏独创性。同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的远程教育单纯的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当成全能的教学技术,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去。这一切都是由于缺乏对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造成的,只有加强对其的研究,才能将这一强大手段应用到远程教育中并取得卓越成效。
2.2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的技术支持服务系统尚未完善
当前远程教育中,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供的相关学习内容的支持服务仅有相关的教学信息、课程内容、网络与信息化作业提交和考试等简单的服务,没有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缺少动态的、可以即时反映的学习技术支持服务系统。
2.3 教育网络系统中资源不足,重复建设
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同时,优质的网络资源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贡献。当前的网络教育资源普遍存在质量欠佳和数量不足的现象,虽然有很多网站提供资源,但内容不多,并且大多数内容都是直接从文学教材中直接照搬。尽管国家加大了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等额投资,但当前的远程教育资源还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2.4 没有形成系统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体系
虽然目前互联网上学习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但仍然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是由于网上教育资源杂乱无序,可用性不强;同时由于学校竞争原因,使得网络资源不断重复建设,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使得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难以进行,不能形成完善的资源体系。
3 解决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的对策
3.1 强化远程教育中技术应用的理论研究
远程教育在1995年在我国才形成规模,现有的基于传统教育的课堂理论已经不能为现代的远程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因此,一个适用于当代要求的科学合理的远程教育学科技术应用的理论体系亟待被构建,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远程教育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和借鉴。同时,应充分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指导中来。
3.2 优化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设施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
要想解决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资源是首先要进行的,因为网络资源的优化配备、有效运用与传统教育资源数字化重组以及整合是与远程教育的恒久性密切相关的。其次,要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不断创新网络教材,不能一直停留在文字教材的“电子版“阶段,要有效运用好现有的各种媒体教材,增强创新意识,开发新技术,挖掘出一套高质量的多种媒体教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别化学习需要。最后,在进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知道信息服务是指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选课信息、注册信息、管理信息和教学信息等,同时也包括回复学生咨询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一种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的学习资源服务主要是为远程教育教学时提供课程所需的学习材料辅导材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包括对学习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指导与学习资源选择的指导与帮助方面的指导等;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中的交互服务可以方便远程教育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交流和基于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充分重视交互学习的有效性,给学生提供主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进行良好的学习的技术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在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与交流平台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能弥补网络远程教育的不足之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3.3 建设一支优秀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
良好的教师队伍能够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建设教师队伍,重要的是抓好远程教育教师的观念转变、结构优化以及技能素质的提高,这也是远程教育机构首要的任务。做到能快速培养又能从事理论教学和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建设网上教学资源的“双师型”教师,主要进行一批学科带头人以及远程教育名师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到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连续提升本身的网络知识、技能的使用能力、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等,认真开发出优质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现代信息平台上,好提供学员学习应用。
4 结束语
作为网络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远程教育在实现技术有效性承诺的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变革,使之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继续发展,使得远程教育中的最强势的推动力变成了网络技术。虽然这是时展的要求,但是技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以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霞.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2(03).
[2]张唯聪.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12).
关键词:计算机远程教育;交互性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1(a)-0236-02
作者简介:高羽(1970,5—),男,天津市宁河县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远程教育
计算机远程教育,又被叫做远程教育或者远距离教学,它打破了时空上的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电视等媒体传播型教学形式,与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有所区别。一般都是业余进修的学生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因为无需到指定的位置上课,学生们在任何时间段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
1交互式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1交互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叫做交互式教学法,它的纲架为语言功能,对交际能力进行重点培训,又叫做交际法,或者叫意念法,即功能。网络的教学研究专家Berge曾经提供了关于交互远程教学环境的重要定义:在某个学习环境当中,交互是指多个个体之间的双向型交流,主要目标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看,交互式教学属于一种学习活动,是接收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方式。交互式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强调语言式教学方式,老师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应该是真实并且有意义的,让学生们在真实而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的语言功能来开展教学任务。而交互式教学法也对教学流派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吸收,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非常独特的风格。Palincsar在1982年就提出了交互式教学,随后又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起初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是一种对学生阅读策略进行训练的方式。如今人们也在计算机远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
1.2交互式教学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交互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远程教育实践中,对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计算机远程教育情感因素也得到加强。广泛性是计算机远程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与此同时,也是计算机远程教育的软肋,远程教育的对象范围很广,没有个别的针对性,仅仅关注了单独的群体,在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情境性和情景性教学,每次教学教育过程都是以当时的情景为基础,教育活动如果远离具体的情景,教育活动的意义性也就没有了,实际上,现在的远程教育模式没有充分重视教和学的感情因素,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接受者与讲授者之间的感情问题,这种教学过程属于流水线形式的,心灵的转向教育由机械化教育所取替。尽管远程教育可以利用大屏幕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但是却很难精确的把握住个人的情感。
2交互性教学在计算机远程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2.1人机交互性三维分类模型
在研究和分析远程教育交互性教学过程中,专家施维尔设计了一种非常有名的人机交互性三维分类模型:包括通道、功能和交互水平3种,通道包括声音、触感屏与鼠标、键盘,功能包括航行、查询、步调与确认,交互水平包括互动、策动和应动。他的观点是,尽管教育媒体不同,交互性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不过,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升。在人机交互性三维分类模型当中,任何媒体在任何交互活动中,都有一个循环周期,这种循环周期始终是被动的,作为媒体的一方要处于先发制人状态,而人类仅仅是作出一种反应来;人的行动处在先发状态,就叫做策动互教学,策动互教学的地位是支配性;而互动互教学主要是指一种平等的地位,这种平等是人与系统之间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把交互周期启动起来,进行相关的交互性行动。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对远程教育交互性教学来说非常适用,学生们可以参考自身使用交互媒体的情况,以及自身的学习进度来自由地安排本身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充分把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们始终占据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老师也能够脱离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利用交互媒体在教学的研究和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远程教育交互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观点是学生们进行学习时,外界环境对他们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也是对认知主体进行主动和积极建构的过程,并不是指对外界信息进行非被动记录的过程。不过,要实现建构过程,需要交互性环境给予必要的支持,此类交互性环境包括4个部分,即协作、情景、意义建构和会话,在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互动性教学为基础,从技术角度建立一个交互性学习环境。对计算机远程网络教育包括3部分:首先,这个教育需要一个自由的交互环境。因为网络资源具有无限性、共享性和适时性,学生需要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并且需要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和筛选,把原有的经验和知识相互结合起来,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建立起新的信息,使学生们建立起新的知识和认知系统。再者,计算机网络教育能够提供更加广泛的合作交流空间。
3计算机远程教育有效实施交互性教学的策略方法
分析和研究建构主义的4大要素可知,构建主义教学过程包括会话、思考和情景三部分,针对不同的教学时空差距、对象、目标进行不同的调整,这主要通过交互性教学给予体现。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针对教学资源条件情况和学生的特点作出不同的安排。
3.1提升老师的带头羊作用
师生之间的距离是传统课堂教育与计算机远程教育之间最大差别,由于这些学生对知识没有充分掌握,并且都分散在各地。老师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采取教学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3.2对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必要的重视
老师在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学生与老师在计算机网络教育过程中,始终都处在分离的状态,师生之间的情感不牢固,学生们根本不信任老师。如果在进行网络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烈的不安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会大大下降。
3.3重点建设网络学习环境
在交互网络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远程教育应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消除,应该积极建立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们在网络环境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出非常浓重的校园文化,尽管学生们处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却非常高。
3.4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辅导,实现实时交谈的目标
教学时空分离是计算机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这在实现计算远程教育方面具有极大的可能,也使远程教育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出现较大困难。不过,随着不断地提高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在媒体与媒体之间,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交互能力,交互性教学可以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实现。老师应该及时辅导学生,在这种状况之下,学生为实现彼此间的实时互动,需要充分利用科技的便利性。
3.5扩大各类网络交流工具的应用范围
伴随各类交流工具的出现,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在交互性学习中应用各种交流工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加强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利用各类网络的沟通工具,避免单方面进行网络教学授课产生问题,促进双向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多向交流的优越性,使交互性教学内容与形式得到加强,帮助学生们接触网络,并且接受网络,逐渐让学生们在网络学习中产生信心和兴趣,从被动向主动学习转变,充分提升计算机远程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3.6要积极鼓励学生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互性要通过计算机远程教育来实现,并且需要学生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通常来讲,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很多交互性方式,其中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论坛来进行。老师在网络论坛上先要建立一个课程学讨论小组,对相关主题进行讨论,每个学生在论坛的学习过程中,都研究和讨论学习的文章内容,并且根据其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评价,所有讨论小组的其他成员都可以看到公式和评论。网络交流平台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实时交流平台,使远程教育在时空上突破了多方面的约束,并且具有简单易行的方式,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拓展。
4结语
总而言之,交互性教学并非相互孤立,属于计算机远程教育的一个分支,由各个方面进行配合和协调。与此同时,要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进计算机远程教育过程中,在远程教育整体中贯穿交互性教学方法。总而言之,交互性教学在计算机远程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为确保教育品质,要不断地推动交互性教学工作,为学生们的稳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必须经常进行交互性教学建设,才会健全和完善计算机远程教育。学生们在交互性教学方式的影响下,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学生们可以进行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所以,交互性教学的作用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覃文飞.基于校园网络的互动式教学平台的设计探讨[J].大众科技,2012(3):203-204.
[2]王焕金.在计算机远程教育中交互性教学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7):204-205.
[3]刘媛,李冰立.交互式计算机远程教学在农村中的应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83,90.
[4]孙海龙.试析交互性教学在计算机远程教育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96-197.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课程问题。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作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课程之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做一反思。
本课题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涵盖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网院的母体学校包括,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学科包括理论力学、日语初级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原理、针灸学、财政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动物生物化学等等。
一、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二、具体指标项的分析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2年5月
随着Intemet的发展与普及,远距离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以Intemet为依托的现代教育体系中,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内。远程网络教学(远程大学)班级的规模和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个班级可能达到几千人、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这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远程大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遍布世界的Intemet把各种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和公共文化设施联接在一起,给远程大学的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学习空间。远程大学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当的学习进度。
面向21世纪的物资流通高等教育,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必须建立在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上,并由此去有效地牵引其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革,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通过网上实现物流教育,对于物流教育改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实现远程物流教育是物流教育信息化、时代化的必然趋势
1.现阶段物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21世纪人才特征要求相比,现阶段物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强调了过窄的专业教育,忽视了复合知识的传授,局限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在教育设计模式上的反映是基础理论、专业定位有待优化;在教育组织模式上的反映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①基础理论不够扎实。由于在思想观念上过分强调以行业为中心、过于重视专门人才培养,因此,文化基础的教学在课程开设缺乏应用能力的培养。经济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理论、管理经济理论的知识含量明显不足。
②教育模式比较陈旧。“高知识,低能力”的现象根源于教育的组织模式。由于现阶段的专业教育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因此,被教育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解决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与物流的同行进行交流。
2.远程物流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技术,是一个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育问题,开发和使用各类学习资源的领域,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美J.D.Finn)。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的进程中已经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英Romiszowiki)中以证实。从手段观的角度来看,经历了视觉教学(VisualInstruction)、视听教学(Andio-visua1Instuction)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BasedInstrucstiotion)即通常讲的从幻灯、广播、电视、电脑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从过程观的角度来看,教育媒体的制作和选择的内涵已发展为一系列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过程;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研究领域由单纯的辅助教学或教学手段发展到教育或教学的评价技术,上升到课程的设计与评价,带动教学管理组织。实质上,教育技术的进步弓愧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化,较有效地牵引了教育资源最优化。
远程化、网络化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最高形式,将更为有效地牵引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它在远程网络教学(远程大学)。继续教育、开放性教育、“个别化学习”环境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为教育思想与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面向21世纪的高等物流教育,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必须建立在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上,并由此去有效地牵引其教育设计模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变革,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
三、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的变化与创新
面向21世纪的物流教育的教学组织模式,其运作根本是实行开放性教育、促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能力与素质的共同增长,为此,教学组织模式要向“信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相对于传统的物流教育模式的变化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教育的功能。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学生承继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人为地“凝固化”了:一方面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社会中,远程网络物流教学使每个学习者都是处在一个信息网络之中,知识的扩散、交流、共享和增值的速度和效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2.物流教学模式。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凡是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大都遭到排斥。在远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来源则是多样化的,除了教师和教科书以外,各种信息媒体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校、教师、课程和学习方式。
3.物流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在传统物注解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是机械的、死板的。学生的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全依学校的铃声和作息制度进行。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教学过程中的时空观则是可以分离的。在大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哪些课程到课堂上去听,哪些课程则注册虚拟课程,采用自学和最后通过考试的方法取得学分。远距离教育在全世界的蓬勃开展,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选择任何物流课程学习。
4.教学组织形式。效率低下的个别教学与农业社会生产的分散性是相对应的。工业社会强调集约化、批量化的生产,班级授课制运应而生,但教学效率的提高却是建立在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而利用远程网络进行物流教学,各种授课方式可以灵活地进行。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尽其所能,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
5.教育与工作的关系。传统教育的模式把人的一生分为两截,前端为受教育阶段,后端为工作阶段,把受教育与工作人为地割裂开了。如今,一次性受教育的模式终结了,物流工作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模式诞生了。信息网络是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它为物流工作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性,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四、构建远程物流教育网络的原则
网络化物流教育环境是实施网络化物流教育工程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外各种“网络化教学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但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系统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已实施的网络化教育工程来看,为确保应用效果与投资规模相适应,远程物流教育工程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应确立为:
1.教学为本、效果为主。网络化教育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场所。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运用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应用多媒体手段,课件形式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是在课件中真正表现出来的知识和内容却很少),学员通过学习并没有达到很好效果的话,那么,再好的教育环境也将失去其实际的意义。因此,物流教育环境建设成功的标志,最终还是体现在教学上,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物流教学为主的原则,围绕提高教学水平作文章。
2.坚持实用、强调开放。远程网络化教育环境一定要实用、经济,要符合教员、学员的教学培训练习惯和教学要求,避免一味追求高起点而忽略基本的实用性。应该坚持普及与专用相结合,突出特点,突出特色。同时,远程网络化教育环境很重要的特性在于其良好的开放性,一定要坚持统一标准下的开放性原则,使各教学站点之间具备互相兼容、信息共享的功能,并且教学站点中各种系统都要有良好的扩展和升级性能,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需求。
3.统筹安排、集中管理。网络化教育环境的建设涉及的方面多、投人大,对教学的影响深远。要完成这样的工作,必须要有全局观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现。要坚持统一管理,由于建设涉及教育组织模式、教育设计模式等诸多方面,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五、远程物流教育网络模式构想
1.远程物流教育环境
21世纪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将是以网络化、案例化、设计性实验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集成的开放教育。在综合分析多种网络化教育环境模式的基础上,将基于Intemet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作为实施远程网络化教育工程主要的教育环境模式,但在实际建设中,根据教学站点所要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性质和特点划分为:教员教学研究站点、基于广播电视逆程信息网的远程教育站点和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等部分。
(1)教员教学研究站点
在网络基础上建立个人信息站点。用信息站点的工作方式进行网络化备课,远程授课、辅导、学术研究、实验设计、案例捕捉和信息交流。
(2)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
通过建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将上述信息站点与物资流通科研机构、物资流通企业、大专院校和学生通过Intemet联接起来,把物资流通的教学、科研环境建立在Intemet的基础上,从而实现
物流教育开放性远程教育的目标。
2.远程物流教育的软硬件环境
基于Internet的远程物流教育网络,在客房端的机器上,可以使用Windows95(98)/NT中文版。关于网络测览器,使用Netscape4和IE4能满足需要。有条件的可以再安装lotusnotes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现有的网络环境已能基本满足Web测览方式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Modem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音频和视频的传输,但也能在基本上满足网上在线学习的要求。
3.网上物流教育的组织
关于网上物流教学的组织模式,目前尚未结论性的研究结果。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远程网络化教学组织方案供实践中探讨,以寻找适合开展远程网络化教学的组织的模式。
(1)教师个人物流教学研究WEB
基于个人WEB的物流教学研究站点是远程网络化物流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在网上完成整个课程或专题的讲解讨论。布置练习、测验评分、统计、教学评估等全部教学过程的基础。教员可通过这类教学研究站点向各类教学站点进行集中授课、布置作业、解答问题;向网上用户公布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解答问题;在国际网络范围内进行管理案例捕捉,直接引人课堂。基于个人WEB的教员教学研究站点的内容组织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计
划、相关课程教材、网上相关学科资料)、课程实施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课程表)、课程教材(电子版教科书、教案、讲稿及教学注记、教学投影及课件)、作业与考评(课程作业、学习牵引链路、研究专题、考核与成绩公告)和交流论坛(集体备课论坛、问题及解
答、学员学术研究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建议)等。
(2)物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远程网络化物流教学的关键,是实现嵌人“在线式案例教育技术”、“网络型多媒体教育技术”、“系统化情景教育技术”、“设计性管理实验”等,促使物流教学方法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组织手段。
远程CAI物流教学必须达到以下的总体功能:教员通过系统能将CAI课件中的图象、文字、动画、声音等媒体信息传递到各类教学站;学员能利用系统进行CAI的个别化学习;教员可通过教员教学研究站点向学员布置作业、解答问题、专题考核、统计成绩,基本实现在网络上完成整个课程或专题的讲解讨论、布置练习、测验评分、统计、教学评估等全部教学过程;能无缝地联接Internet,以便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和进行远程教学。
在远程网络化教育过程中,通过远程物流教育网管中心进行多媒体数据加工软件、多媒体编著整合软件等开发软件的共享。网管员进行集成、刻录、上网。
4.交互手段的使用
远程物流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保证远程物流教育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和用网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虽然不如面对面地交流直接和有人情味,但对学生来说,反而对向教师提问感觉更方便和随意。加强交互手段的运用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如在BBS上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间的讨论,或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多人合作的任务和作业等。
六、结论
利用Web形式,开展远程物流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现有网络软、硬件环境下,亦有诸成功的尝试。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面前,物流技术的研究和物流教育的创新已经落后,实现远程物流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今后,还需在以下几方面深入研究,以使网上物流教育趋于完善:
1.加强网络物流教学中交互手段及方式研究。
【关键词】网络高等教育 反馈 反馈系统
一、网络高等教育的三个显著特征
1.虚拟性
网络高等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网络高等教育的虚拟性。在网络高等教育中,从课程的开发、传播,到学生的注册、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实验等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的。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此时的“虚拟”不等同于“虚假”,而是指“高度的仿真”。
2.跨越时空性
网络高等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采用数字化、交互式、网络化方式传送多媒体宽带教学信息,使高等教育从传统的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其教学的范围可以随信息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延伸,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它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时空和地域限制,使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点击自己所需的学习信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3.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网络高等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校园围墙,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迁。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主的模式。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实现了教学双方的分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方式,使得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群都可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借助于网络,高等教育的各种课程将全面对外开放,以满足全社会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每一个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别化原则组织学习,并且能够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
二、建立反馈系统的必要性
1.理论上必要——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英国学者佩拉顿(Perraton Hilary)在1981年提出了一个由14条原理构成的远程教育的普遍理论,其中第十二条指出“反馈是远程学习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反馈系统建立的前提条件是师生之间存在双向的人际交流关系。无论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还是在新兴的网络高等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双向交流理论中,瑞典学者霍姆伯格(Holmberg Borle)在1983年发表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最具广泛影响。霍姆伯格认为在远程学生和学习支持组织(教材作者、辅导教师和咨询人员)间存在经常的相互作用(教学会谈),有通过学生与事先设计好的课程材料相互作用进行的模拟会谈,还有通过学生与辅导教师和咨询人员利用函件和电话进行的真正的教学会谈。这个理论不仅解释和强调了教师和学生间的双向通信交流在远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使远程教育领域的实践工作受益匪浅。
英国学者西沃特(Sewart D.)还曾提出过“对远程学生的持续关心”理论。他认为,如果没有对远程学习系统的学生进行持续的关心和支持服务,他们会因遇到种种困难而引发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并导致学生流失。同时由于远程教育系统的学生的不均衡程度大于传统教育系统,所以更需要远程教育院校和教师关心学生。
2.宏观上必要——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1998年5月原国家教委讨论通过了《对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同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高等教育。从1999年迄今,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经有67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其中有45所试点学校已经开始招生,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占招生试点学校的58%;西部地区占13.3%,其余则分布在华中、华南以及东北地区。
目前,我国的网络高等教育地理覆盖面广、招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及层次丰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我国的网络高等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如何快速地、高质量地发展网络高等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故在当前形势下,结合网络高等教育的三个显著特征,我们有必要在网络高等教育中建立反馈系统。
3.微观上必要——现实的必须性
反馈系统是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对系统运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并进行信息反馈,为系统及用户提出合理建议的机制。
网络高等教育绝不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平台的简单相加组合。在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如果你不主动,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学会自主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学会根据计算机的反馈,决定学习的步骤和进度。学生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少不了有效的反馈环节。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资源提供者只有通过快速有效的反馈途径才能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予以不断地改进。 转贴于
三、建立反馈系统的可行性
在政策上,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的发展作了宏观上的规划,并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认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有效地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同时,教育部对此将“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为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按国际惯例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行费用实行优惠”。
建立网络高等教育反馈系统,资金上的投入是必须的。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首次投入资金共计46763万元,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目前47%的试点学校利用了卫星传送系统,70%的学校装备了视频会议系统,90%以上的试点学校配置了网络教育专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试点学校都建有网络教学平台,其中有近一半的试点学校自主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可以保障教学信息的反馈活动有效进行。目前,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已经连通了全国70多个城市和70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网上主机数已超过20万台,用户数量达到300万。不久前开通的5条155M的试验线路,可供10万人同时访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正在对我国网络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反馈系统的建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整个教育资源系统共用的BBS定期对教育资源意见进行专题讨论;可以通过意见本或留言薄广泛征求学习者对教育资源建设的意见;可以通过“网镜”效果,确知在线学习者人数、姓名,资源建设者实时征求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建议和看法,获得第一手反馈信息;还可以通过CHAT实时地开展有关资源建设的讨论,听取学习者的建议,改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
网络高等教育反馈系统建立的过程决不是一个可以一步到位的过程,它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其宗旨就是要服务于网络高等教育的根本——学生。
四、建立反馈系统的外部条件
首先,要使网络高等教育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以对网络高等教育进行必要的规范。
其次,网络高等教育的反馈系统要依赖于良好的硬件环境。国家和政府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发展和完善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如铺设光纤电缆、发射信息卫星等等),从而提高网络高等教育的质量。目前网络教学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诸如计算机普及率偏低,网络传输速度太慢等问题。
再次,建立网络高等教育反馈系统,需要建立与这个系统相适应的公用平台来配合。目前我国的情况是每个试点学校都有自己的平台,但这些平台的建设均缺乏统一的标准,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这有违网络高等教育的初衷,并且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国家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教育管理,建立资源共享制度,解决好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展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范围。
最后,网络高等教育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急需完善。网络高等教育在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的过程中,还涉及很多服务方面的协调和协作,如培训保证体系、学分互换、相互承认、第三方机构帮助完成考试等相关问题。在试点时期,各个学校的表现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而不全、小而不全的服务体系都由各个从事网络教育的主体来解决,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也就在所难免。如果大的服务系统建设好了,那么各种资源的利用就更加优化了。
参考文献:
[1]丁兴富编.远程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57.220-221.
[2]赵国宏,朱新梅.论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5:11-19.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入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远程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的应用而兴起。“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的远程教育,更确切的说,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这世界上的三大通信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远程教育,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等显著的技术和教学特征”。定义表明了现代远程教育是以三大通信网络为技术特征发展的教学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是人们构建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理念实现了对现代教育方式的突破,对现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对现代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系统体系,探索出一套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教育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2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建构
2.1定义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是由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将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的。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混合式教学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很大。布鲁纳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地接受知识,是接受信息的加工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也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特点极为符合。混合式教学是对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混合,以其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他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资源建设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网络资源建设是面授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延伸。1)构建网络平台。在网络技术、虚拟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应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创造学习的网络环境。首先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以知识单元为单位,例如微视频的视频库,构建起网络平台的素材资源库。其次,设计教学网络平台的结构框架。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跟踪服务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为一个模板,每个模板要实现网上教学互动与学员互动。最后,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源服务网络的技术支持,使学员可在家中、上班路上、休闲场所等场所都可以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学习。2)建立学习内容技术支持。网络学习的一大弊端是师生之间缺乏交互与沟通,学生面对枯燥的课本内容,会产生焦躁、乏味、孤独的心理。针对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创新。“美国心理学家马腾斯(Martens)指出可以在印刷教材和电子教材中采用内置的支持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可采取纸质教材内置二维码的形式。将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二维码,对应网络资源平台上相应的视频、题库等。另外,还可以附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扩展、补充的学习资源。3)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了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中迅速定位,可以通过跟踪学习者平时网上学习行为,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结合个人的年龄、兴趣、职业等个性化特点,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包”,并且设计“点餐式”的学习推荐服务,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学习。
2.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学准备,包括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课前教学设计,分别为网路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为之后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第二步包括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网络教学是将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呈现在资源平台上。课堂教学侧重于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可以运用创新理论解决实际的创新问题。第三步是考核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总结性评价成绩之和。
3创新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3.1创新教育的教学准备环节
网络资源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堂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效果,即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设计为主,是教学准备环节的重要部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创新内容的熟练掌握,完成课堂中的创新任务。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设计通过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创新知识完成创新成果,达到突破常规思维,善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2网络教学
学生以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自主学习为主。创新教育课程的网络教学形式包括课程视频库、PPT课件、测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在线评价等。课程视频是将教学内容以小节为单位,每一节内容录制一个视频资源,紧扣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播视频学习。教师将教学活动设计为教学目标、步骤、任务三个模块内容,学生可以参照模块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平台还将设置讨论和答疑区,学生之间结成学习小组在线学习和交流,师生在平台上进行即时的互动和指导。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此外,可将与创新有关的视频、时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栏,并设计成APP,学生可随时随地了解创新。
3.3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新教育的课程中,通过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做创新游戏、展示创新成果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培养创新思维的活动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评反馈等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对课本知识的全部讲解,对学生在创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点拨。
3.4实践活动
创新课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增强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的环节,要以创新理论的实践为主。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中都要设计创新实践的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定式,能够熟练掌握创新的方法。此外,还要关注创新与企业、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运用创新理论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5总结性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