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3 14:5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管理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护士长;素质;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突出表现在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转化,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现结合本单位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护士长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护士长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自身素质是做好护理管理工作的关键[2]。
1.1 业务素质:良好的业务技术素质是护士长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实施护理管理的必备前提[3]。护士长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成为学科带头人。要善于学习和掌握临床的一系列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作用,积极开展护理科学研究。
1.2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毅力:护士长的工作繁多而又琐碎,不仅要负责病房管理工作,还要处理科室的行政事务,协调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和科室之间的关系,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这就要求护士长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遇突发事件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能随时调度工作以适应抢救业务的需求等。
1.3 加强自身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护士长担负着病房业务管理、组织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多项任务,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有分歧和矛盾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并深入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和谐的氛围中发按最大的潜能。
1.4 提高管理技能,创造出色的管理艺术:护理管理是艺术,是技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让病人满意。护士长应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善于明察秋毫,辨明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应付自如,使工作效率逐步提高。
2 提高护士长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2.1 强化培训,增强管理能力:护理管理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可分为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教育管理三部分。实践证明,单凭经验管理是不能适应护理管理发展的。学习是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对新任和年轻护士长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长期或短期、自学或脱产等多种形式进行分层次培训。
2.2 提高业务知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需要学习型人才。护士长应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在纵向上具备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横向上具备较为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通过对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维持与下属的正常沟通,避免盲目指挥。
2.3 公开竞选护士长:按照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竞选护士长,变原来的“要”为“我要干”,为有护理管理才能者搭设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
2.4 规划目标责任,做到在反馈中不断提高:护士长在任职期间要根据医院、护理部的工作总目标,结合科室工作、护理人员结构、素质等方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对护土长的任职进行考核,了解护士长履行职责、工作质量及管理水平情况,充分发挥护士长的职能作用。
3 护理管理技巧的培养
3.1 加强管理理论的培训,重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护理管理应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根本。要着眼于各要素质量,以统筹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反馈内容包括工作的态度、效率和质量,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护士,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对差的提出纠正方案,达到改进护理工作、提高质量的目的。
3.2 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要经常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以拓宽知识面。采取考试、考核、以老带新的方法。对不同年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每月组织护士长进行各科病例的护理业务大查房,并进行专题讲座,使护士长及所查科室的全体护士去阅读相关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3.3 注意培养和选拔护理骨干,逐步形成合理梯队。处理工作公正和公开,调动各级人员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要善于发现先进思想和事迹,进行宣传和表彰,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
3.4 从“三基”、“三严”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培训做起,不断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提高服务技能。按照卫生部关于继续护理学教育的规定,拟定年度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大本、护理大专学习。制订工作计划时应注意从实际出发,群策群力,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方法、程序、注意事项,使执行者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管理本身是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组织中成员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现代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护士长的工作平凡而繁琐,只有全面提高护士长素质和管理技能,工作中才会游刃有余,成为科室和病房护理管理的主体。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对确保医院、医疗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爱英.浅谈护士长在现代管理部的作用[J].全科护理,2009,7(2C):5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98-01
供应室在医院是个特殊部门,担负医院复用医疗器械回收、灭菌、发放等。不仅要保证临床供应,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用品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率的发生[1]。《消毒技术规范(试行)》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供应室的管理及监督,使供应室每一个步骤都能做到位。以该规范为依据,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在供应室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以杜绝不良事件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供应室自2013年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
1.2 方法 有感控科和护理部成立精细化管理质控小组,定期对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技术规范》等进行培训、学习,以提高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质控小组定期对供应室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制定规范、科学、实用的收发、交接制度,清洗、消毒流程,定期对灭菌器、消毒灭菌后的以及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测。并将上述各类流程、制度等按照路径制定成表格,护理工作供应室工作严格按照每一天每一个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对已经执行的内容在路径表上打“√”,避免差错和遗漏。
1.3 观察指标 由质控小组选取本院临床护理人员40名,对实施精细化护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供应室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精细化护理管理后复用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和临床对供应室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减低,经比较,P
3 讨 论
在美国,每年有1500万例次由于内镜清洗消毒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2]。所以控制院内感染是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供应室负责全院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收送工作,科室的工作量大,事情小而琐碎。事无巨细,决定成败的关键是细节,唯有把每个细节都做好,做到位,方能提高服务质量[3]。例如,在供应室中,最常见的是医疗器械的清洗,看似简单的清洗,但器械清洗质量直接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等密切相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为医疗器械上残留有机物不能彻底清洁,有机物则会在器械上的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其作用,影响后续实施的消毒、灭菌效果[4]。本文通过精细化护理管理优化了护理细节,使护理工作变成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性,同时通过对风险管理知识等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全科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避免风险的发生。通过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比较,实施后的各项指标明显由于实施前。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管理在供应室应用,明确了护理操作流程、职责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瑞娟.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5):23.
[2] 龙伟文.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34.
关键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态度
儿科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疼痛管理已被宣布为人权,并成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除了不愉快的感觉[2],未被治疗的疼痛会给患儿带来许多生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如心率增加、呼吸问题、手掌出汗,引起高血糖和炎症反应增加,导致持续疼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情感紊乱等[3],延长恢复时间。儿童疼痛相关报道显示,疾病患儿仍存在中度至重度疼痛[4]。国外疼痛管理中主导地位由疼痛专科护士承担,我国疼痛专科护理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儿童疼痛管理知识的匮乏对儿科临床护理带来了考验,儿科疼痛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效果仍不理想[5],儿童疼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儿科护士不仅是患儿疼痛状态的评估者和大部分止痛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又是医师的协作者、患儿和家属疼痛知识的宣教者,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不仅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调查临床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旨在提高儿科护士疼痛管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4月至5月对西安市儿童医院961名临床护士进行疼痛管理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临床一线护士;②工作满1年。排除标准:①非临床护理实践的护士;②实习见习护士;③外院进修护士。纳入护士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调查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研究[6-8]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最高学历、护龄、职称、科室、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是否借助工具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常规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过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问卷内容经过10名儿科护理专家评价结果为:内容全面,内容效度为0.9~1.0。②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pediatricnurses'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PNKAS):该表由美国疼痛管理专科护士Renee设计,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7,Rieman等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8]。英文原始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2,重测信度r为0.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应用可行性。国内学者柳韦华等[9]将其翻译成中文。中文版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共有41项条目,分为4个维度、三种题型,4个维度包含药物镇痛18项、疼痛基本知识10项、疼痛评估8项、镇痛措施5项。题型分布上,是非题1~24项,单选题25~37项,案例分析题38~41项。计分规制:各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答计0分,合计41分,分值越高表明对患儿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越好。汇总问卷答题正确率及各条目回答正确人数占比。
1.2.2资料收集。首先征得护理部同意,由研究者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获得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后,在统一指导下,现场发放问卷,要求接受调查的临床护士在20~30min独立完成,匿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组成员对所有回收的问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阅评,双人录入问卷结果并核对。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75份,收回961份,问卷回收率98.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应用n/%描述,并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的961名儿科临床护士均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时间(6.3±4.8)年,小于10年的占85.0%,本科及以上护士占73.2%,初级职称及以下护士占68.9%,有护士长管理经验者占6.7%;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占28.4%,有疼痛知识培训经历者占22.4%,借助疼痛评估工具者占27.5%。见表1。
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评估情况
2.2.1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率情况。调查量表41项条目中正确个数范围为7~28个,答对平均个数为(15.9±3.2)个,正确率为17.1%~68.3%,答题平均正确率为(38.8±7.8)%。各条目答对人数比率为0.0%~81.3%。其中,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
2.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人数比率最高与最低的5个条目。量表中总正确率排名前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50%)、总正确率排名后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10%)见表2。
2.3研究对象疼痛管理工具使用情况
本研究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的护士共264名,占27.5%。对儿科护士使用疼痛评估量表的情况进行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对临床常用的3种疼痛评估工具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列。结果最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其次为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再次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疼痛评估、记录等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
2.4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为因变量,护士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回归方程的进入水平为α入=0.05,剔除水平为α出=0.10。纳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表明该三项指标影响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P0.05,表4),解释了29.7%的变异。
3讨论
3.1调查中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水平总体偏低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临床护士疼痛调查问卷平均正确个数(15.9±3.2)个,平均正确率为(38.8±7.8)%,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其中41项条目中仅有5条的正确率在50%以上,表明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较低,这与王婷等[10]对华中地区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占7.3%的研究一致。张文燕等[11]研究显示江苏省三级儿童医院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的调查仅9条项目总正确率超过60%,以上均提示儿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总体偏低,亟需引起重视。此外,正确率后5项条目中有3条为临床给药,2条为疼痛评估,说明儿科护士对阿片类药物知识掌握不足,临床实践能力较低。我国临床医疗工作一直是由医生开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因此镇痛药物的使用与否医生起着主要作用。一方面,提示儿科护士缺乏对阿片类药物的了解,同时也提示儿科护士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疼痛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此外,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指导性资源的缺乏也是儿科护士疼痛管理面临的现状。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疼痛管理过程中护士应为疼痛的处理起主导作用,特别是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处理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12]。临床工作中,若出现患儿镇痛用药医嘱不足,护士多只能通过非药物干预有限地缓解患儿疼痛。另外,国家药监局对阿片类毒麻危险药品的储藏和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这也降低了护士处理疼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比例偏低,疼痛评估工具单一
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共264名,占27.5%。疼痛评估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提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较广,原因为面部表情评估较直观简单,容易使用。与王英杰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受到缺乏获得汉化版儿童疼痛评估工具途径的限制,尽管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应用较广,但评估工具相对单一,缺乏了解其他评估工具,不利于对患儿疼痛的评估,同时会给儿童疼痛治疗带来误导[14]。目前国内缺少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评估、记录疼痛等很难形成一致的标准。只有综合性多参数评估才能多方面反映患儿的疼痛感受。
3.3影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因素众多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为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29.7%的变异量。究其原因,一是重症监护室患儿比其他普通科室的患儿承受了更多的疼痛。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儿科护士成为重症监护无陪护单元患儿的代言人,更能感受患儿的疼痛问题。重症监护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二是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日常管理者,接触到关于疼痛管理知识的相关资源与培训较多,其疼痛管理水平也提升较快;三是患儿疼痛管理越来越被科室管理者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
1 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 热爱是前提,健康是基础
不论选择哪一门职业,要有所成就,首先必须对职业有浓厚的兴趣,热爱这门职业。作为一名护士长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聪慧的头脑,充沛的精力,美好的心境,有序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健康是金子、健康是财富、健康成就未来。
1.2 完美诠释护士长角色
角色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专门术语,是描述一个人在某个位置状况下被他人期望的行为总和。管理学者Mintzberg 认为,护士长承担10 种角色,即领导者、联系着、陪伴者、监督者、传播者、代言人、企业家、资源调配者、调停者和协调者。护士长的工作目标,是达到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院领导满意。
1.3 富有人格魅力,具备较强的非权力影响力
非权力影响力也叫统御权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个体因素引起,为被领导者认可,以内驱力的形式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的一种力量。按现代管理理论,可以认为护士长自身的行为是护士的模板或范本,护士长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丰富的才能和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自制力和人际关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等无不影响着护士。因此,一名护士长应富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有人情味,办事公正,勤奋专研,好学上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有奉献精神,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等,是学习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在精神上和身体上保持良好的状态。
1.4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毅力
情绪稳定标准着个性成熟的程度,标准着一个人的修养,在社会上,人人都会受挫折,时时事事都可能有不顺的,不愉快的时候,护士长也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护士长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情,甚至过分要求,遇突发事件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能随时调度工作以适应抢救业务的需求等。护理管理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坚持,某些难点问题的克服,包括某些人观念的转变等需要,护士长应具有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
1.5 具有统筹全局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护士长应具备领导的才能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带领并指导下属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主持病区各种会议,组织查房,管理病区的教学和科研,负责排班等工作,同时,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管理者,面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其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做好护患代言人,代表护理人员与其业务人员协商业务工作,与行政后勤部门协商为护理人员争取权益。
1.6 业务技术精湛
护士长应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等,应精通本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成为学科带头人,练就精湛的技术,做执行各项操作规范的模范,取得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方面对护士长的佩服,护士长要善于学习和掌握临床的一系列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作用,并带领全科加强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积极开展护理科学研究。
1.7 提高管理技能,创造出色的管理艺术
护理管理是艺术,是技巧。一位富有管理艺术的护士长,深勤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深勤做思想工作,抓住护士的心理,即使批评对方也能接受,达到预期的效果;深勤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深勤明察秋毫,辨明是非,具有敏捷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应付自如,工作效率高,创造出色的管理艺术,护士长有效的管理技巧提高护理质量,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
2 护士长应具备的管理技巧
2.1 作风民主,宽厚待人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要成为护士的榜样,敢于自我批评,要广泛听取医护人员的意见,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以增强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不怕她们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和错误,而是捕捉有利时机进行启示、诱导、教育。护士长的风格民主,宽厚待人,能使下属护士产生安全感,心情舒畅,有利于团结,增进凝聚力。
2.2 严慈有度,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管理者,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还要对护士有感情,要尊重护士,理解护士,信任护士,爱护护士。众多护士性格各异,优缺点各异,对事物的认识看法不同,护士长要辩证的看问题,切忌将不稳定的情绪带入工作中,应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多表扬,少批评,讲究语言艺术,切忌伤及护士的自尊心。
2.3 公平、公正,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护士长在工作中一定要公平,公正,避免感情用事,护士长应尽可能让护士知道你对工作的设想,思路,增加透明度,强化群体意识。整体观点运用行为科学,领导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等有关理论,通过满足护士的需要,合理设置目标,强化动机等鼓励手段,激发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热情、事业心、责任感,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2.4 掌握护理管理基本技能,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面对21 世纪的护理管理工作,若仅凭经验去应付,已远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和时代对护理管理者的要求。当今的护理管理者应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技能,其管理方面的技能前5 项为:沟通、协调、评判行思维、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及解决冲突的能力。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学科带头人,一定要把学习作为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重要手段,对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要先学会,先认识,然后才能领导护士,才能传帮带,身教胜于言教。狠抓“三基三严”教育,将“三基三严教育贯穿终身。带领护士掌握专科护理方法、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要经常组织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鼓励护士业余时间多看点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
2.5 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
医院和病人都在不断追求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护理管理应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为根本,要着眼于各要素质量,以统筹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重视终末质量,进行质量的反馈控制,反馈内容包括工作的态度,效率和质量,把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护士,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对差的提出纠正方案,达到改进护理工作,提高质量之目的,根据护理部及科内的工作计划,制定出本科室的具体护理工作计划并确保实施,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注意实
关键词:护理管理 ; 质量控制 ; 控制反馈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 [1] 。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离开质量控制,就意味着管理工作的失控,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质量的内涵也在扩展。首先,护理观念由传统护理观念扩展到现代整体护理观念,护士不仅从事生活照顾、技术服务、疾病护理,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其次,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上讲,护理质量与护理过程的全部活动有关;从医疗发展的角度理解,护理质量应包括经济因素,如成本是否缩小,患者的支出是否合理等。护理质量的概念是从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去定义,而不应该局限于对患者日常性活动的服务上,也不应该简单定义为服务态度的优劣。
传统质量管理认为: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认为不能追求"零缺陷"。克劳斯比提出:"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是要求每个人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检验。"作为护理管理者,我们要吸取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改进质量,争取差错事故为零。因此,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近几年来,我院注意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及合理应用控制方法,重新修订和制订了护理质控指标,改变原来的质控方式,即重点强化前馈控制,加强同期控制,并定期反馈控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介绍如下。
1 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1.1 在医疗市场发育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又要面临医疗改革的新形势,这样就给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者带来诸多干扰因素,又不同程度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狠抓护理管理质量控制这根主线,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强化质量内涵建设,把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到位。
1.2 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管理 护士长的质控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是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多种渠道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强化其质控意识,要求护士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质量把关上,将质控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
2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2.1 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机构。修订质控机构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护士长的积极性,使每个质控成员了解质控内容的细则,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
2.2 拟定了各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护理质控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管理者和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质控理解更加深入,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也使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地发挥质量控制中的职能作用。
3 加强质量控制环节
3.1 护理部每月组织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护理工作质量的定向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细则和评分标准,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各科室,使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
3.2 护理部经常巡视病房,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松懈思想,起到了自我约束的作用。
3.3 各科室护士长在质控小组检查前对其管辖护士的工作质量先进行自查、自考、自评,做到心中有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使护士长对护理质量工作具有计划性,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
4 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4.1 定期开展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科室发放调查问卷表,以患者的需求、患者的评价、患者的期望来测评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及本人。
4.2 利用护理质量分析全面掌握护理工作动态 护理部每月对全院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利用护士长例会及时反馈给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落实改进的措施,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保持良性运转。
通过上述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好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使护士的服务意识明显提高,由原来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患者的满意度达98%以上。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护士长也避免了经验管理。在质量控制反馈中,避免了已经发生的偏差再连续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了护理质量的逐步提高,从而使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1-212. [2]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1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优质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25±6.71)岁;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3.89±6.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落实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患者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轮休时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员落实各项治疗工作,患者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实验组采用APN排班方法,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及时落实;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护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增加亲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汇集成表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大护理力度,尽量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④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保持积极向上职业精神,注重护理细节,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清洁和饮食用药,对重症患者协助喂药等。⑤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推动患者的治疗进度并带给患者舒适感及安全感。⑥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为患者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安全度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评分以相关的护理参考指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度、自感舒适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在护理过程采取针对性、专业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的同时,并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相关临床数据表明,近年来各大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多,给患者个体及医院总体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护理工作的护理安全问题成为了改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个案性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该护理模式无法很好地阻挡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引起一系列的护理纠纷,故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自应用以来广受众患者及医生的好评,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优质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责任制度等,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护理效率,取得了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和积极的临床意义,在本院得到了积极的临床实践效果。本院一共有9个临床科室,2011年开始开展2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3年开展3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4年全面推开优质护理服务。自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以来,护理口碑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日渐提高,并且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大大减少,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
4结语
关键词 护理质量 控制模式 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89
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
护理部主任行政查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检查全院各护理单元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2]。
仪容仪表:检查护士、实习生仪容仪表是否规范。良好的仪容仪表是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它既体现护士尊重患者、自尊自重的品德,又体现护士良好的敬业精神,还反映一个组织良好的组织形象。
环境卫生:病区过道地面是否清洁,卫生间是否无味、无杂物、拖把是否按要求放置。
基础护理。病房是否清洁,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患者清洁,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无护理并发症。
危重患者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护理级别与病情、诊断、病历是否相符,护理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床头交接病情、治疗、护理、皮肤情况等;是否了解病情及异常化验指标,随时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病情变化(包括各类监护、抢救仪器的参数指标等)。
药品管理:药品由专人申领保管,药物标签明显、清晰,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妥善管理外用。药品不可过期、变质、变色、发霉等。
急救物品管理: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定期保养、清洁,做到四固定、五及时,每周定期检查1次,抢救完后及时处理好各种仪器、设备,补充各种物品、药品,保证随时可以投入抢救状态。
“九知道”及健康教育:①要求责任护士从九个方面掌握分管患者情况:床号、姓名、目前医疗诊断、病情(现在身体状况、目前临床表现、睡眠、大小便)、治疗(用药及目的、手术名称及日期)、护理(观察重点、护理措施)、饮食、心理状况、检查的阳性结果(异常实验室检查、异常辅助检查如B超、X线、CT、核磁等)。②健康教育效果:入院介绍是否详细,患者了解病区概况,认识病区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患者基本了解饮食、卧位、休息、活动等与本病关系,并能合理运用;患者能基本掌握服药方法、时间及特殊用药的注意事项;阶段性宣教(入院、术前、术后、特殊检查、出院)内容能及时掌握。
质控科室各种记录是否规范:①科室护士长质量控制:检查护士长是否落实本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的记录,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将解决的措施。②业务学习:检查科室对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学习情况记录,并抽查个别护士业务学习中知识的掌握情况。③业务查房:检查科室业务查房记录,是否按护理部要求查房,查房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解决的护理措施。④教学查房:检查科室教学查房记录,是否按护理程序查房,是否有轮转护士和实习生参加,是否有轮转护士和实习生考核情况。
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发放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对住院部患者及家属的调查,对外科医生的调查,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的调查,对门诊患者及家属的调查。
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夜查房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月不定期夜查房,护士长每周不定期夜查房。查看护士值班情况,岗位职责落实情况,礼仪着装及佩证上岗。护士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是否按时交接班。护士对夜间病区环境、秩序的管理情况。护士对夜间病房的查巡情况,以及对患者的服务情况。护士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情况以及执行医嘱的情况。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情况,以及危重、手术、急诊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护士对夜间护理安全预见及防范情况。护士对毒麻药品的管理、使用情况。护士对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调配使用的情况。护士夜间对科室危重抢救等紧急情况的预见、处理能力。护士夜间教学的情况。护士对紧急事件逐级报告执行情况。由护士长组成的晨间护理组、治疗急救组、护理文书组等护理质量控制考核组每月不定期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
我们实施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是有效而且可行的,对护理单元护士长管理质量从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个人素质等4大类50项量化指标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环节全程控制。控制模式将护士长管理质量总分设为200分,然后按考核标准用“负值法”实行每月量化考核,在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方面较好的改变了传统的重形式、凭印象,轻落实和应付检查现象。
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根据护理工作特点采取随机调研的方式,发现质量的弱点、难点,了解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护士长管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每月排序公示,使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护理工作量、工作效率、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医院各级护理人员绩效奖金三级分配制度改革,使医院护理制度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护士长对病区综合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单元考核的排名,奖金的高低,其在任期间的工作业绩也将成为次年能否继续留任的主要参考依据,因而较好的激发、调动了护士长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实行任期目标管理,有利于落实护士长工作责任制,增强其危机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严格的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促使护士长及护士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全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前升高。更是对护理动态管理的必要措施和一套现代医院护理管理行之有效的创新型管理机制。
新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够自觉完成本职工作,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护士长在与不在一个样,保持护理质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护理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3]。为适应新模式下的护理管理,护士长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管理方法,将强硬的单控式管理转换成柔性的激励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果。各项护理程序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落实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8-129.
关键词:精细管理;护理质量;临床意义
精细管理是企业管理方法经推广后应用于医学卫生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护理管理基础上,增加应用细节管理模式,降低护理错误和失误事件的发生[1]。由于护理人员从业资格高低不一致,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临床经验缺乏,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本文研究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精细管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以及2013年1月~2015年1月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起调查、统计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以及不足之处,制定并引用有精细管理的护理质量管理新方案,于2013年1月起正式实施。本文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在职护理人员34名,其中女性33人,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5±4.5)岁,工作年限:1~10年,平均工作年限:(5.2±1.8)年,学历:中专8人、专科16人、本科10人、期间内外科护理人员不进行岗位调动和人事调整。
1.2 方法
1.2.1护理管理 经调查常规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缺乏;缺乏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服务。
1.2.2精细管理 建立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质控组长护理人员三级护理质控网,护理部每月一次抽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护士长交叉大检查,护士长按照周质控计划完成每天质控。对检查中问题及时反馈并落实整改。针对护理工作积极性整改,护士长检查科室交接班工作、危重症患者抢救情况、病房消毒工作以及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是否落实到位。规范晨会交接流程,明确护士长工作重点,实行护士长一日四查房,力争30 min内与患者见面,抓好重点环节管理;在病区管理中引用五常规法管理,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针对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整改,加强对住院患压疮、坠床/跌倒、管道滑脱等风险评估,落实好防范措施,作好各项宣教和告知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病房内放置警示标语,对高风险隐患患者患者和家属进行个性护理,避免患者坠床、滑倒、导管滑脱等,指导或辅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功能训练。针对护理人员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进行整改,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做好危重患者、大手术患者、新入院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交接班,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总结并报告。定期进行临床护理内容学习和考核。根据护士能力,学历等情况合理排班、工作经验缺乏的护理人员值班时,必须同时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一同值班,保证应对突发事件。
1.3护理质量评价[2] 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危重一级护理质量、护理病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消毒隔离管理,护理安全与管理每项满分100分,按照各分项护理质量评分加权除以检查项目数之后得出护理总质量评分,护理总质量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使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7.0处理文中所有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记录,进行T检验。统计学结果中P
2 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月护理质量总评分为(86.33±0.19)分,2013年1月~2015年1月护理质量总评分为(97.17±0.25)分。实施精细管理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提高,各个护理质量分项评分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临床指导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患者病情变化需护士及时观察并做汇报[3]。由于护理人员工作队伍年轻化,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临床经验、护理技术有待提高和熟练,护理质量很难提高[4]。本次研究中发现,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护理技能水平差异太大、护理工作安排不合理等都是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院通过总结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精细管理模式,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可见,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精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龙红梅,谢水琴,王湘华.精细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0(23):69-70.
[2]苗春霞.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0):1852-1853.
[3]刘宝凤.基于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