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4 16:40: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李合亮在《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一文中运用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与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理论上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词语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融为一体,组成新的词语。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着力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既应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为阶级、社会服务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它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有其“建设人自身”的根本属性。②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体现为实现社会的有序管理服务,又要注重高职生的人的本性及其实现途径,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服务。
所谓职业生涯内涵,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或相继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职业生涯教育的前身是职业指导,随着时代和理论的发展,职业生涯教育逐渐进入学校教育。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伦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观念,标志着美国现代职业生涯教育运动的开始。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 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③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提出后,各国及各地区,如印度、台湾等地的学校教育都先后将职业生涯教育引入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大陆随着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结合毕业生就业指导,逐步引进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作了简述,但能把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不多。高职院校将职业生涯教育紧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更加得势。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二者的关系是融会贯通和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都是在于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使高职生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和多个层次去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就业市场化的环境下,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支撑,对职业生涯规划起着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依赖于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二)教育内容的融通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本着眼点。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方向,突出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实现程度及实现途径,而且体现了职业生涯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质、任务和作用。
(三)教育方法的互通性。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都突出人性化教育,二者的共同特征都有具有实践性。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教育、自我教育、形象教育、心理咨询等方法在二者的教育中都得到充分体现,都是为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服务,共同激发高职生的思想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之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人生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然而,现阶段,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二者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二、影响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尚未完全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法宝;解放初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但并不因此就夸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忽略了时代变化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更不能潜意识的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西方的东西,而不敢放开引用。辨证唯物论从不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力,但也不夸大其作用。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学科虽然各有其位,其功能不同,但都不是孤立的,内容交叉呈现,可以通融互补,相互促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以往的载体上,应与时俱进。职业生涯教育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应在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中起重要作用。
(二) 二者结合尚缺乏有效的切入点。在思想理论建设上,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需要规范的体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其它各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将职业生涯教育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心马列主义被边缘化。而职业生涯教育也在强调课程的属性及其功能的特点。
认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无关,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一般都有意识的避开这一“高压线”,尽可能回避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无论是教学计划,还师资队伍建设,或教学研究都是单独运作,各不相联。这不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空洞无力的理论说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理论支撑,造成了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和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高院校生涯教育建设相对滞后。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国仍处于始创过程。在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各高职院校虽然都非常重视就业工作,成立有“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但实际上“就业指导中心”并非专业管理机构,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只有少数是取得国家认定的“职业指导师”资格,大多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承担,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结合的不多,能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对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也存在较大困难,对高职生在就业上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地分析就更少了。因此,教育内容较泛,主要是:一是培训高职生的求职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指导填写求职表格,制作求职材料,策划求职技巧,掌握与雇主面谈的艺术及服饰的准备,寻找有发展机会的就业职位。二是对高职生的职业意向和职业目标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析社会的职业性质,向毕业生提出就业方面的建议。从课程建设及发展来看,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仍停留在表面上,流于形式,重外在“包装”工作,轻内在素质提升,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构建、实施保障等方面尚存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化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三、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考
(一)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应同步开展。高职生的第一课就是“新入学教育”。目的是稳定学生心态,使之树立专业思想。然而,现实中,高职生由于入学前不了解专业的内涵,选错专业或“扎堆”的现象较为普遍。要想更换专业较难,因而痛苦、无奈、厌学、消极、甚至退学的也不乏其人。理论研究表明,职业取向决定专业取向,专业发展成就事业发展。高职生的职业问题,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是难于解决的。结合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起来,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职业理想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正确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在入学第一天起,就应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让职业理想和思想感情与3年学习生活同步。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立职业兴趣,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并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高职生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毕业时才不会出现就业恐慌。另外,高职院校应允许部分学生调换专业,这样有利于减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有利于学校本身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实施这项改革的关键是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在这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早在1999年在实行学生转专业制度的改革,使数千名学生在学习期间重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④。进入21世纪后,不少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改革,普遍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融为一体。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学科。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其他课程教育一样,最终要依靠相关的专业教师来完成。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教师较匮乏,素质不高,制约着职业生涯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挥职业生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将毕业生就业落到实处,需要加强职业生涯教师的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势。这些教师具有扎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对做好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良好的基础。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培训,使他们既掌握职业生涯教育知识,又了解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及就业政策,成为既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能胜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是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足额配备专任职业指导老师,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地促进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教育课应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范畴。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课程,顺应了高职生的意愿,强化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说教方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业指导课,包括就业管理机构,大多依附在公共教研室和学工部门之间;课程建设落后,有的只作选修课开设;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 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要改进这些状况,需要本标兼治,注重完善就业工作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是确定职业生涯教育课的归属。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体系、性质、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管理等现状,把职业生涯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范畴,列为高职生的必修课,协助职能部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是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着重加强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的规范性;构建以职业生涯指导为核心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使教育环节的开展既能立足于社会职业发展实际和就业政策实际,又能适合高职生鲜活的个体需要,以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主要任务。
总之,职业生涯教育加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将更加突出理论课的实践性和务实性,更加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使课程体系建设真正体现和进一步向着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发展。
注释:
① 百度百科.思想政治教育[eb/ol]. baike.baidu.com/view/8959.htm
②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源起及本质的研究[m]•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4
③百度百科.职业生涯教育[eb/ol].baike.baidu.com/view/1253940.htm
④崔新军.转系将成为推动传统高教体制改革的“切口” [eb/ol]•xjtunews.xjtu.edu.cn/jydt/2003-04/1049126400d861.shtml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90后”的高职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学生,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而且是摆在高职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就业指导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包括学习和就业中的难题及维权等。因此,认真分析,积极引导,探讨高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寻找新的着力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一、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涵义
就业指导的概念于1908年由美国学者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简言之,就业指导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劳动者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现了就业指导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实施分层次指导。简言之,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焦点,贯穿于大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既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工程。大学一年级,结合专业教育和新生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制定大学规划,大一下学期,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了解自我和了解职业世界的方法,大二和大三年级通过组织各种校园讲座、就业创业协会、人才招聘会、走访校友及人才市场、到企业调研等活动,大力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大三侧重于就业政策、观念、求职材料、面试技巧、就业心理、法律维权等指导。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核心和灵魂。
前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地和高校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高职生在校三年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转变和定型的关键时期。
2.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能及时纠正学生求职时思想上和心理上出现的偏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消除大学生遭受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及时纠正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偏差。
三、目前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1.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脱离高职生的实际情况。
就业指导从教案、教材、案例等都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模式,忽视了高职教育的个性,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只对毕业生进行“临阵磨枪”的教育,忽视了全程化的观念。往往把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三的一学年或者大三的第一学期,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只能进行就业信息和媒介服务、就业技能、面试技巧等实用性的指导,而较少涉及系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观、成才观、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形成培养教育,有意无意中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
2.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简单。
目前我国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解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组织招聘活动等应急性指导,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社会调研、生产实习、素质拓展训练、就业工作坊等体验式教学环节,不能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市场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培育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忽视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具有根本意义的择业观教育,
3.高职就业指导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管理、经济、心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是从原来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中抽调而来,不仅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陷于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力来进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四、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
“90后”的高职生生长于改革开放下,成长于市场经济、网络碎片化和自媒体的时代,心理状况、接受能力、鉴赏审美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因此针对“90后”的高职生的特点,要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完善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正确的择业观教育
激烈的竞争时代,需要有正确的择业观,现在的就业形势呈现出弹性而广泛的特点,相较于过去的固定刚性的就业,现在的就业有更大的可变性、流动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帮助高职生在竞争中寻求到理想的职业。首先,要树立勇于竞争的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其强大的生命力,高职生要树立竞争意识,勇敢地面对竞争,并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随着人事制度不断完善,高职生要学会在变动中求生存,谋发展。最后,要树立到基层去的观念。
(2)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中,教育和引导高职生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并客观评价自己,增强就业自信心。还要告诫高职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期望,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不能因为就业期望值过高而贻误就业好时期和好机会。
(3)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民族精神教育
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围绕爱国主义开展,从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方面开展教育。针对就业现状,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同时还要不怕困难、奋发图强,具有健康的消费理念,艰苦奋斗简朴勤劳的精神,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
(4)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法制诚信教育
目前,我国的就业从传统的包分配到现在的双向选择,形势十分严峻,这种转型势必会让高职生们心理焦虑和浮躁,于是出现了“注水”简历,在就业过程中违约毁约,因此要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讲诚信、讲道德。
(5)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沉重的学业、就业、经历压力和感情困惑及人际沟通困惑,加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学生面对挫折。
(6)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要树立敢于创业的精神,结合国家、省、市、高职院校的优惠创业政策,灌输给高职生勇于创业的观念,同时增加创业课程的课时和授课载体,如通过创业协会、讲座、竞赛及创业实习,加强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2.创新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1世纪的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使高职生在接受信息、接受知识方面途径更多,这些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不断创新,结合新媒体,如以网络(世界大学城空间)为载体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要点,以生动、真实的案例教育他们,创设仿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高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力度。
就业指导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技巧指导课两方面的内容,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让高职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兴趣、动机等自身特征进行认真分析,达到自我认知的目的。然后,通过了解所处的环境状况分析,让高职生了解所处的外在环境,此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应该拓宽教学渠道,采取多种实践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如职业测评、模拟面试、素质拓展训练、职业日、职兴趣测定等活动,对其心理的调适、决策能力的训练、价值观的纠正等都有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通过走访校友、社会调查、参加人才供需见面会等活动,学生亲临职业现场,提高对职业的认识。
4.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建设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通过全国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省内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和校内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三级培训模式”获得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指导的上岗资质,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既能为在校生提供合理的指导,又能为毕业生校友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全程化就业指导越来越成为高职就业指导的一种工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工程,只有不断地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动态和新特点,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候志谨,伍新春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部高校教育司,20005.
[2]董娅.挑战与回应——思想政治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钱伟.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教育功能.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
[4]明应娥.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贯穿大学生教育的过程.宁波大学学报,2000.
[5]陈文平.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2000,4.
[6]周济.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12.
[7]夏科学.当前大学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2000.
[8]胡修池,郑兰霞.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教育问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9]马玉玲,李艳坡,郭振清.全程应对铺平就业绿色通道.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10]宁曼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运用初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高职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生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个环节,能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知识技能。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学生要学习专业技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单位的员工要学习繁杂的社会知识。在这一阶段,高职生在思想上有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为了预防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必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必须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价值职能的转变,实现社会服务与个人服务的统一。高职生顶岗实习是遵循全程教育的原则,顶岗实习实际上是高职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
1.主体的变化
教育的主体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即教育者。在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思想教育从传统的单纯的学校教师单人的工作转变为工学结合的模式。教育主体的变化,还体现在内容、时间以及形式上。
2.客体的变化
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由学生的身份转变成学生和职工的两种身份。这样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高职生对于顶岗的角色意识不到,缺乏定位思维,缺少敬业精神,有的学生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此外,理论联系实际需要一定的过程,要帮助学生调节心理,使高职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3.教育介体的变化
在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教育者除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外,还要利用实践活动,合理有效地安排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在高校安排的顶岗实习,一般都具有安全生产、实习管理、就业等问题,缺乏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安排,与企业单位衔接得不紧密,所以要花费大力气对高职生进行顶岗前的培训,这造成了单位负担过重,顶岗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1.建立学校企业合作的制度
学校在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制度,给顶岗实习的学生配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还要把企业的模范和技术能手充实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实行双导师制。学校的导师是由学校指定的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要让他们深入企业单位,帮助学生处理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企业的导师由企业选取政治思想先进和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来担任。双导师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作风,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2.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和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资源,这就使得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课堂变成了实践性较强的课堂。这样,就能发挥企业的指导作用,逐步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3.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教育者要用企业的条例和规范约束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这对高职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高职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职业能力水平。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是自我管理,因此教育者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高职生顶岗实习是我国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一环,但顶岗实习期间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为了高职生能有更好的发展,教育者要不断探索现实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高职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就业形势 创业 高职毕业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陈宇(1981- ),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建筑装饰;高丽君(1980- ),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内蒙古 乌海 01600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57-02
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突出的就业问题。从整个社会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广大高职生来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这一形势对高职生在就业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现实面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规划与现实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特别是经济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引发高职生思想政治观念发生变化的诱导因素。他们普遍感到未来的就业前景不乐观,对自己能否顺利就业持怀疑态度,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影响了高职生的就业。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准确把握高职生当前的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其中的原因,并适时做出指导,使学生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帮助高职生面对现实,从小处着手,先就业,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以再去竞争新的工作岗位,这不失为就业的一种途径。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高职生自卑心理强,自我感觉低人一等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之一,是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高职生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文化知识量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要稍逊一筹。再者,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高职生也不如本科生,认为高职生无论是知识还是技术都普遍不行,属于“半瓶醋”的水平,这也是高职生产生自卑感的原因之一。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新生的自卑感尤为强烈,他们普遍认为来了这里,就等于没有前途可言,学好学不好一个样,因此他们普遍存在混日子的想法,只想拿到毕业证,并不关心自己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学生却又常常会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把握不好就业的机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学生很自负,认为自己是新兴的一代,有思想,有魄力,而思想政治教师不能理解他们,从而抵触思想政治教师所传授的思想。
(二)网络的负面导向,思想价值观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候,由于过剩的精力和对网络的好奇心,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别样的亲近感。从客观分析,互联网信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喜忧参半,网络上一些负面的思想和行为势必会影响高职学生的人生理念,个别高职学生甚至痴迷于网络的不良信息,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不难发现,网络上个人英雄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自由散漫,甚至打架斗殴等暴力信息横行,严重侵蚀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置了重重困难。
(三)集体主义精神缺失,个人价值观有待提升
就业时经济利益与个人兴趣的选择往往不能兼顾。 就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分析,很多大学生就业,并不能将个人兴趣放在第一位,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工资待遇,单位的经济实力以及长远效益。我国的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所以高职生将目光都投放在这些区域,争相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对于西部边远地区不予以考虑;在职业性质的选择上,倾向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以及一些效益好的外企和大型国企等,这些单位都人满为患,而对人才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却很少有人关注。 所有这些,都与高职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理念有关系。所以对广大高职生来说,一定要立足于自身条件,正确进行自身就业定位,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水平的职业规划,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避免不切合实际的功利性就业选择,缩小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二、新时期提高高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它不但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包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学生是否有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是否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可以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是否可以坦诚相待、爱岗敬业,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的问题。为了推动高职生的就业,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促进措施,例如,召开创业先进者报告会,或者举办优秀创业者风采展示大赛,利用演讲报告的方式激励高职生的就业信心。
此外,在宣传引导方面,还应该通过宣传活动有效地推动高职生就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清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改变毕业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把个人的小理想融入社会的大理想中,根据社会的不同需要,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要教会学生遵守社会道德,公平参与社会竞争的同时取得个人发展,在就业―择业―创业的思想指导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加大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高职教育有一定的弊端,表现为用太多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这样非但不利于学生培养自觉性,同时又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例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缺陷,根本没有把学生作为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个体来看待,希望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守规则,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将学生牢牢禁锢在条条框框之中。
1.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力于他们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所以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教育中起着主要的骨干作用。第一,随着社会以及学生思想工作形式的发展,对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拔优秀的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这应该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第二,高职院校的学校工作要有明确的分工;第三,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具备职业要求;第四是要定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培训,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2.加强学生党建带团建工作。高职院校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龙头与核心,长期以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在高职院校的党建活动中,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促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带动团建工作。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发挥党建的思想政治作用,是高校有待解决的问题。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的座谈工作和党内监督相结合,加强社会监督功能,重视基层建设,发挥基层作用。二是加强对党内新人的培育教育,使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在明处,以此吸引优秀团员的积极加入。三是加强党的动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意识。
(三)进行职场心理辅导,引导高职生树立健康的求职及就业观
现代社会,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造成了学生层次化和多样化的整体特征,学生的总体素质不断下降,尤其是道德素质,更是直线下滑。高职生属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大多有很强的叛逆心理,由于家庭的娇惯,导致自我管理能力低下;虽然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学心理,但是他们没有坚强的毅力,怕吃苦,不肯在学习中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虽然有理想,但是他们的理想却并不固定,常常发生变化;虽然爱好广泛,但是拥有太多的不良嗜好。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要针对学生的种种心理特征,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有过受挫折的经历,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失败感,使他们自卑、自责,而轻视自己,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而迷茫。二是作为高职院校首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与爱护。如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心理测试及心理普查,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手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保健及咨询服务。
(四)强化社会实践教育,营造浓郁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职生就业与高职院校的自身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且长效的服务机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社会实践,在帮助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服务社会的机会,增加择业就业和创新创业培训管理;与社会企业沟通,为学生提供稳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加大就业的保障力度。高职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他们不但可以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同时还可以转化思想,认清自己的社会使命。高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有目的的、有条不紊地加强与改进,积极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职学校应该关注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其中包括校园美化活动,或者是展示学生才艺的文艺活动,如美化校园活动、形式多种的文艺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②
总之,高职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依赖于学校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多方通力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注释]
①张力.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宋永忠.江苏省首届高校辅导员论坛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2.
②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102.
[参考文献]
[1]范洪春.浅谈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2]侯一夫.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与情感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3]孔国庆.审视大学生成才评价的视角和功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4]龙江.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观;以人为本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背景下蓬勃发展,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逐年递增,表面看来,高职教育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作为一名身处教学一线的高职教育工作者,笔者深入学生群体,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态势,发现虽然高职教育给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的技能人才,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在世界观、价值取向、行为举止等方面呈现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高职教育者以严谨的态度关注问题,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产生的原因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思想状况是健康良好的,但是潜在的问题也迫在眉睫。首先,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偏低,还要面对一定的歧视压力,有不少学生内心郁结着自卑。同时,他们性格却是倔强的,希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其次,高职院校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心理脆弱,自立自理能力差,不擅处理人际关系,思考问题片面偏激,价值观未定型波动大等等问题,都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思考。
一滴水折射整个大海,以上所述学生的思想动态无疑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最真实反映。追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中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现实必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还有社会负面环境的侵蚀,极易致使他们混淆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而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生整体质量的良莠不齐。与此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却是固步自封,教育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人文关怀缺失。另一方面,仅仅依靠课堂上的些微时间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必定收效甚微。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借助于院校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树立科学教育观,与社会同步发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智育之中。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引起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就是因为它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发展趋势。社会实践永远是思想发展的土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甚至是有前瞻性的教育。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固有的理论,缺乏现实中鲜活的实例,是毫无说服力的,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致使所有努力最终是付诸流水。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就需要注入来自社会的新鲜血液,所以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社会的动态发展,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模式,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德育教育,而德育和智育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理论和实践都已充分证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智育之中,既教书又育人的方法是事半功倍的良方。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时,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教师认真专注的工作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等人格魅力能时时刻刻对学生产生感染和熏陶,这种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的方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这点滴积累中成效卓著。可见,动员广大教师树立德育意识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水平,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高职生因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需要教育者对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要进行专职化的队伍建设,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建设,形成从院团委、各系部党总支领导下的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定期对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政治理论和实践水平;定期召开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交流会,促进信息反馈,互相学习进步。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学生的思想现状作为切入点。不回避矛盾,直面问题。关注学生的需要,解答他们的思想疑惑。在解决各种生活和学习问题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同时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潜移默化之中就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对学生中的一些较为特殊的群体,比如贫困学生、叛逆学生等,要加强关注,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同时要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循序渐进。
【关键词】高职学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跨进大学的门槛, 高等职业教育便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求职深造的广阔平台。高职生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整体素质相对较差的一部分。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各种思想文化开始出现冲突和融合,思想的多元化趋势明显,这给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开拓新格局,对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班级是一个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管理的基层组织,班级思想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细胞,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等方面同时呈现不同的个性特征。也存在一些问题。
1.1思想状况差异较大
高职学生的来源参差不齐,他们中有充满信心准备大展拳脚的求学者,也有高考没考上理想大学的失意者,更有被父母逼着上学的混日子者。走进校园后,随着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部分学生很长时间都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甚至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
1.2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作为“90”后的高职学生有着突出的个性色彩。许多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不足。另外高职院校中学生家庭类型相对较多,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功利化、自我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自律意识薄弱,甚至出现了学生会“腐败”现象。
1.3有自卑心理现象
在我国,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得还不够深刻。社会对高职教育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偏见,加上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长,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与学生想象中的大学差距甚远,因此部分学生思想上信心不足,对自己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学习缺乏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自卑感。情绪较易受外界影响,波动较大,情感易受挫。
1.4对网络不能良好利用
网络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是高职学生上网目的很多:打游戏的,聊天的,看电影的,看信息的。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游戏打的多了,就产生了依赖性,上课出现精力不集中,引起学习成绩不好等一系列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可以在网络游戏中予以满足,甚至可能导致极少数学生出现人格异化。
2.高职学生班级思想政治途径
班级是一个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管理的基层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班级思想教育是为学校思想教育活动服务的,良好的班级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离开了班级思想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教书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目前高职专科院校的班级思想教育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思想教育思路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下面是根据工作实际开展的一些探索。
2.1多下功夫充分了解学生
班级辅导员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让老师知道,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平时表现,找本人谈话,听取周围其他学生的意见以及各科老师的评价等才能了解学生。这样思想教育工作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生活上、工作中的困惑和困难,使学生不断进步。
2.2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
班级的班风学风好或不好,直接关系到所在班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高职院校是否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优良的班风和学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的班风学建设一定要重视制度建设和活动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可以让班级规章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的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发挥班级学生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党员、班干部是班级中思想觉悟较高的一部分,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当中,最了解同学,与同学的心相距最近,最能引起同学间的共鸣和响应。他们能有效地帮助班上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自律和自治。另外,他们还可以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学生党员和班干部队伍要精心培养。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基层从事技术应用工作的人才。由于投入不足,存在着重技能训练、轻素质培养的办学倾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培养高素质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促进高职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与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多管齐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总理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创业创新的根本,把大学生培养成 “双创”的主力军,对于打通人才上升通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与就业、创业、创新教育结合,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思维,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就业、创业、创新水平和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的原则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自身特点,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造就和培养高素质高职毕业生。
(一)整体推进高职院校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教学,以推进大众化为原则,采取适应其特点的特殊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学生把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觉悟,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造就和培养高素质高职毕业生。高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化教学必须追求的教育目标。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以造就和培养高素质毕业生为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结合,激发大学生通过创造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更广范围内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保持着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和精神风貌,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教学的途径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进行专题化教学和课程化研究相统一的原则。遵从的程序和采取的手段即为专题化教学和课程化所适应的途径与方法。专题化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鲜明,针对性强;课题化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研究领域广泛,研究立意深刻,做到二者统一,可以克服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说教式的倾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课程化教学的总体设计
我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过程中,从人员组成、课程设计、研究方向等方面都体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
(一)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的主要依据。高职学生智能类型的特殊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智能是多样的,在智能的结构和类型方面存在有很大的区别,总体上可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不同的智能倾向,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通过不同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可成为研究型、学术型、技能型不同领域的人才。高职院校技能型培养目标,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高职学生智能类型的特殊性。
高职课程建设的实践。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命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将工学结合作为基本人才培养模式,而把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作为基本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必须体现高职课程建设的实践的特点,针对学生在不同教育教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有不同的特点。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的总体设计。以专题为单位组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采取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专题化教学效果改进知行统一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三)教学人员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体教师的任务,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渤海船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建设过程中,学院领导、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是其中的主要力量和骨干,形成了院系两级书记、教授、辅导员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的总体设计、人员安排之后,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听课评课等环节反复修改,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然后在全院分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反映强烈,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职教育工作者只有改变教育学生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服务。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由于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不高,高职生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正确筛选、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学生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或上网获取信息,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有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那些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无意义的消遣性读物。计算机这个信息时代的宠儿似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上网玩乐的工具,与此同时,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不利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浏览了某些不健康的信息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切都表明学生筛选、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急需教师来帮助提高。
(二)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深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爱,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为其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条件。因此,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缺乏生活的磨难,当代大学生极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有一定程度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利的。
(三)学生的公民意识淡化,一些基本的公民道德还未养成
公民意识包括国家意识、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在这里我们想着重说一下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就法治意识而言,学生一方面对法律知识知之不多,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情绪失控后无视法律法规,图一时之快,步入违规违法的道路,制造事端。据报道,某职教学院学生刘某,因一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并动手打了对方,当遭到其他同学的指责后,刘某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跑回宿舍将同学常某刺伤致死。刘某被公安机关监控起来后,他和同乡哀求公安干警先放他回去睡觉,明天还要参加考试,足见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到何种程度。就公民的基本道德而言,从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接受的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很少接受法律道德教育。所以,虽然步入了大学,他们的公民道德意识并未全面养成。在大学里,乱扔垃圾、吃饭浪费、缺乏礼让、没有目标、不知自强的表现随处可见,这些都应该引起教师们的警惕。就公民的环保意识而言,虽然大学生都知道塑料袋应该尽量少用,废电池、旧塑料不应该乱扔,但是知易行难,学生很难将其兑现到行动中。因此,规范学生在这方面的行为显得非常重要。
二、新形势下对高职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是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这些不像自然科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那样具有客观性,易被不同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接受。不同思想素质的人对于立德立身各有自己的看法,一些正确的观点极易被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点所抵制。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他们只愿意接受来自于自己心灵的观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做被教育者的朋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要求、标准也是他们自身发展应该努力达到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由此观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就是因为他的才学以及品德,他将“仁”作为人生的核心内容去追求,深受学生爱戴。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要让学生自觉地将教师作为学习、仿效的榜样,就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很难想象一个不学无术、道德败坏的教师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政治教师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己任,这就要求自己必须有高尚的师德。例如,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情操,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是一个一身正气、献身教育、热爱学生的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自己也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协作沟通,能与同行平等切磋、团结协作的教师。只有把这些无形的影响和课堂上入情入理的教育结合起来,学生才愿意听教师的讲解,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一代圣贤孔子的忧虑也应该是我们今天高校政治教师所忧虑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才学与品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学科合作,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后面对大量书籍,缺乏足够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读物,面对信息时代,难以抵御计算机中不良信息的侵蚀。这都需要高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首先,文科教师联手院校团委,共同向学生每月推荐几本好书,引导学生阅读,并可通过评选读书心得,以及评选读好书活动积极分子,提高学生选好书、读好书的积极性。其次,计算机教师可与院方联系,开展计算机基本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举办计算机方面的创新大赛,将等级认定情况、创新大赛结果记录在档案中,为学生以后就业积累资本,并隆重表彰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电脑游戏、不良信息中摆脱出来,将精力集中在掌握信息技术,用电脑这个工具促进自身发展,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再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开展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新闻评选活动,每月由学生投票,选出学生关注的重要国内、国际新闻。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电视、报纸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改变那种不会筛选信息、盲目接受各种信息,并且有可能被不良信息侵蚀自己心灵的现状。
(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公民意识
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并可借助学院团委的力量,共同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首先,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公民意识之一的法治意识。要完成这项活动,作为志愿者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一些法律学识,在义务宣传过程中不仅增强了他人的法律意识,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法治意识。其次,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公民意识之一的环保意识。开展这项活动时,政治教师可以携手团委,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环保宣传,讲解塑料污染的危害,宣传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回收等内容,这样不仅能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校园里,还可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分类回收垃圾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教学楼附近、宿舍楼附近,分类回收学生使用过的电池、塑料制品,然后进行科学处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把“保护环境”从观念意识层面上升到自觉行动中,于国于己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9).
[2]李季.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J].教学研究,1997(7).
[3]韩东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河南农业,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