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4 16:40: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的教育随笔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W;随文练笔;策略研究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写作训练,有效打通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壁垒。随文练笔具有篇幅短、写作快、效率高等优点,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将在密切联系日常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提出几点看法。

一、制订目标,提升随文练笔的目的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有诸多亮点,从课文的语言、题材到文体,文章的立意、章法以及创新都具有独特性。这些课文中独特的亮点常常成为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而在众多要点中,如何进行选择则成为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文不能随意,进行随文练笔应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此,选择何处进行随文练笔,是否应进行随文练笔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要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熟悉教学内容,制订清晰的目标,以提升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则徐的塑像”展开想象,说明自己对林则徐的感受,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使其增强动作描写能力;或者让学生就“老百姓对的看法和反应”进行扩充,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合理补白,学会如何加强细节描写,完善叙事结构。

二、整理序列,增强随文练笔的整体性

随文练笔的主要内容是教材文章,面对众多的教材文章,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思绪,整理随文练笔的序列,保持随文练笔训练点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教师在选择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时,要有开阔的视野,应遵循教学整体性与连贯性原则,促使学生的写作训练点丰富和有序,让随文练笔的各个要点形成巨大的合力。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篇文章的训练要点挑选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形成小节或单元训练序列,学期或学年训练序列。

总之,教师要有序列意识,制订并完善随文练笔的小结训练、单元训练、整本书训练以及整学年训练方案,让学生在各个写作要点、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写作时期都能通过随文练笔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在班级和写作水平的不同,确定学生的训练要求。让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仿写,以培养其词句写作能力;中年级学生则加强段落随文练笔,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段落描写、叙事方法;高年级要在具有针对性段落练笔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篇章的随文练笔,以便学生能够剖析经典课文的写作思路,增强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加强引导,注重随文练笔的综合性

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在于通过利用“随文”进行“练笔”,“随文”是基础,“练笔”是目的。因此,在进行随文练笔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的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实现随文练笔的“读”与“写”的结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随文练笔的读写结合性特点,文章的表达作用,将文章作为铺垫,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彰显随文练笔的写作本位的教学特点。其中,教师要注意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风格,注重强化表达,对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总之,在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训练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引导,注重教材文章的特性与写作要点的属性,将阅读学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一文为例,在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本中“倒下去”“抛入”“撒下”等动词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词语先后顺序和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当学生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后,就能够准确有效地做好动作描写训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小学生学会认字、词、句,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学会写作。因此,教师要将随文练笔引入小学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措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26):48.

第2篇

【摘 要】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较高数量的汉字,而且也要求学生逐步提升语言基础技能。因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杂,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减负增效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等。可以说,“减负增效”俨然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作为语言基础入门学科,小学语文是当前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较高数量的汉字,而且也要求学生逐步提升语言基础技能。因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杂,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减负增效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等。可以说,“减负增效”俨然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小升初的竞争压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部分仍旧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为主。这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时常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而且也会给教师带来观念误导,从而更加歧化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当然,除了教学层面存在观念误导问题之外,在学生家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至今,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也造成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因而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只注重学校的好坏、成绩的高低,而对除学习成绩以外的能力很少关注。在家长这种思想影响下,进一步提高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地向前推进。

二、减负增效的涵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也可以侧面窥探出在小学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论述减负增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之前,作者先简要介绍下减负增效的涵义。顾名思义,减负增效就是为学生学习语文减轻负担,并且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急需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来为学生有效的减负和增效。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具体策略

以下,作者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减负增效策略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语文基础知识不仅内容繁多,而且理解起来也相当具有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加之他们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因而导致其感觉学习语文吃力且困难重重。对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要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在尊重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要求。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还课于学生”,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多的自主空间,使其能够获得一定的自由讨论和自主提问的权利。这种教学结构,既使教学课堂更具有合理性,符合教师实践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保障。

(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古语有云:“受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策略,除了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最终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帮助他们厘清、分析所学的知识,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分类、拓展和总结,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适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一套学习方法,并拓展运用到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实践当中。学生一旦建立起良好的语文香醋恶习方法,就会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更加快速且轻松的学习语文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课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在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策略时,学生的学习范围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将课堂教学有效地向外拓展和延伸,通过课外知识来填充课堂所欠缺的知识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如作者在教学课本知识以外,还时常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外生活,带领学生积极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或者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不但拓展了小学语文学习空间,增长学生知识见闻,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生活教学的完美跨越,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真正达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提升新课程改革进程。

四、总结

当然,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策略,还需要注意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比如过度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空间,造成课堂教学纪律涣散,教学效果得不偿失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注意防范和规避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有效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相信做到以上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定能更加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

[1]钱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有效途径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1(9)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时效性;社会实践;社会责任;社会生活

语文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既是规范你我他的语言,又是文化艺术,更为人类打开精神之窗。它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呀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语文是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而语文教育更是与生活紧密相连,是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

小学生的头脑几乎还处在知识空白阶段,语文教育此时的任务就是传授基本知识,教会他们思维,让他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说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谈成就未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它的生活时效性,帮助学生打好人生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社会实践

曾几何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致使语文教学更多地去关注分数和能拿到分数的方法。不但失去了这个学科本身的博大精深和内在的韵律与美感,而且使语文教学的视野缩小为有限的几本教材,远离了生活源泉,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分离。现在,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项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学科和课程,它担负着使学生以语文的方式感受、体验、思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使命。学习语文,不能单靠书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才能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生活体验是一种非言语实践,它包括生活知识经验、自然知识经验和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体验。没有这种体验,语文教育的意义与过程就是苍白的、无力的。而生活不仅构成着语文教育的内容,更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源泉。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和资源库,语文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均来自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指向于社会生活实践。小学语文教育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

二、小学教育要让学生把学习兴趣转化为社会责任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他们在学会生活本领的过程中获取素材,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渐明白语文的生活意义,引导学生在享受生活乐趣的过程中生成表达生活的兴趣和愿望。同时,小学生还是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之心和惊异之情,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感用写作文、写信、写日记、写随笔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的习惯,以此来反映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心声,参与社会活动,为改造和服务社会尽一份公民的责任,使学生虽然身处校园却始终保持着热爱生活、关注人生、思考社会的好习惯。

三、小学教育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知社会生活

第4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20-01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动能力能够完全通过作文表现出来。小学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挂钩,同时也综合体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直接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个过程中的整体性进展,关系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纲领中也明确提出,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项主要渠道就是展开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为小学生年纪不大,心智还不成熟,因此缺乏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所以针对小学生以上的种种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一旦树立起了学习兴趣,才可能真正集中注意力,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入到语文作文的学习过程。这样也才不会让小学生再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而在教学过程中,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是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小学生对高大榜样的敬佩情绪,鼓励其多多阅读名人书籍,再从这些阅读的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就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其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并且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尽其最大的努力,利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同时需要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其对课外读物的热爱,这样教师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这种情绪感染给学生,并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正所谓快乐的情绪更能够造就成功,成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活动的生动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同时在学生在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或者写出一些优美的词句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当学生说出一些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要大力表扬。这样荣誉感的教导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表达的自信心。

二、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需要积累的大量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一个是从生活中获取,另一个是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学生每天 20 分钟的午间读报和自由组合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的氛围环境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同时对读书笔记做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量的积累。另外,教师要把最后的评定结构和学生的语文成绩联系在一起,把其看成是期末阅读成绩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够有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课外阅读工作的不断推进。而且,写作并不是单纯的读书笔记写作,还包括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体裁, 如儿童诗歌、童话故事、随笔等等。而要想写出有模有样的作品,是不能够离开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的。人脑的学习内存大小,决定了其是否有丰富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毫无知识储备,自然无法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

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将自己喜欢的文字、内容摘抄并且收集起来,久而久之,就能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印象与理解,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而且也培养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材料积累的一项良好方式就是阅读,可以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其实,作文写作过程也就是丰富的素材进行组成的过程。阅读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当下大肆宣扬减负的情况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就显得特别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课外阅读上,那么学生的课下就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多了,写作过程中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三、快乐作文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自主写作轻松自在,深受学生喜欢。它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最佳的理想状态,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自主不等于“放羊”,否则,就会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最后变成爱写不写,谁愿写谁写,从而使得作文教学无所作为,效果不佳。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享有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自主作文,还必须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爱,使其对写作充满激情。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摒弃作文知识积累与作文能力的锻炼,需要将作文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输入性方式,以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表述方式;作文是输出形式,需要使用学生课堂学习到的各种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看清语言的共同点,并丰富学生的作文组成知识,就能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秀凤.“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一 、简介

1.相关概念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形式,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知道,我国的语文可以分为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听说读写是一直贯穿各个阶段的教学基本准则,但不同的阶段对于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却有不同。小学语文的侧重点是听和读。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指导小学生阅读是帮助他们进入课本的重要手段。

所谓阅读,就是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它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也是小学阶段阅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是阅读,并不是单纯的读,阅读也有阅读的技巧。所谓阅读的技巧,正是指阅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这种设计和处理。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2.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得到思想的熏陶,还能帮助情感的传递。《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地、充分地运用阅读手段,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想和陶冶情操。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一直很主张阅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从中,我们知道了在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气韵、节奏上进行阅读,是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会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指导,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

二、阅读指导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进而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1.以通篇理解为基础

阅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就是需要理解课文。先默读就是先对课文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进行阅读,才能读出课文的精髓,读出课文的内在含义。

2.以勤加练习为手段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而练习就是锻炼阅读最好的方法。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勤加练习,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3.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而是需要有感情地去阅读。但声情并茂的阅读不是随便就可以读出来的,需要学生对课文有足够的理解,并且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读出感情。教师就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时刻提醒学生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还不是很成熟,不同地方、不同教师有属于自身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都没有抓住小学语文的核心――重视阅读这一环节。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看出:

1.重视教师能力的考核

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而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检测。学校纷纷出台推门听课制度、周课评优制度,争相开展公开教学活动、示范观摩活动,虽然教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但是过度重视可能就会进入“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尴尬境地。

2.以应试教育为主

从我国现在的语文教学来看,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语言发展的其他活动开展,比如:阅读。小学二年级便要求学生写周记写随笔,便指导学生看《西游记》、《红楼梦》,便帮助学生到《未来作家》《少年文艺》等去投稿,这些强加的任务,使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产生厌烦的念头。教师忽略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阅读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提升阅读写作等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教师到底怎么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进行指导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语境出发,理解句子意思,带动学生融入角色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需要先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了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指导的预习。小学生由于处在对事物外观的理解上,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来渲染课文情景,激发他们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春晓》一文的教授中,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春天景象的图片,同时还可以带一些春天的美丽花朵,将这些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就会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阅读,并留足阅读时间

有些教师虽然也知道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往往为了讲解课文内容,而将学生阅读时间“挤掉”了。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很多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课文,但课后很快忘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另外,教师应该每周抽出一到两堂课,以游戏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课后自觉地练习阅读。例如,一年级下册《看电视》一文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人物喜好的电视节目,再谈谈自己家庭成员中相同身份的人喜好的电视节目,了解他们的不同,这样,学生们不仅对文本进行了自主阅读,也将文本与生活相联系,增添了阅读的兴趣。

3.加强榜样作用,用范读、领读和引读等多种方法

课文也有难易之分,对于有些较难理解,生词较多的段落,教师应该视情况适当的做范读。教师在阅读课文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尤其是在阅读优美的课文时,声情并茂地阅读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境地,师生情不自禁的共同进入角色。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领读、引读等方法。在明白了怎么阅读之后,教师还应该及时让学生养成这种阅读的好习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接触阅读,这时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是受益终生的。

4.加强对字音字词的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中华名族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且一字多音。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分辨。对于多音字和词不能光看外形,而要结合字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力求读准每一个字词,这也是为正确地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从小培养很重要。例如,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起来朗读,检查学生的对字音的自我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字音的纠正,让学生明白字音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5.讲究阅读指导技巧,在点评中促进学生阅读

对于课文的理解,是需要知识来累积的;而对于课文的表达,则是需要靠阅读技巧。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投入感情,运用阅读技巧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才能更深层次的表达出课文内在的含义。将阅读形式和课文内容完美结合,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做到自然朴实,以声传情,不可矫揉造作。例如,在《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大家最喜欢兰兰的这张画着小手的图画,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关爱。只有做到理解文本,才能情动于中。

参考文献:

[1]汤质良;小语讲读课文教学概说[J];湖南教育;1980年10期

[2]闫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山西省浑源县永安镇土桥铺学校 张淑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N];科学导报;2005年

[4]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陈延军;如何教学生朗读[N];光明日报;2005年

[5]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罗振娟;电教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G623.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表现在学生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方面。但是作文教学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式并加以实践,始终是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唯一途径,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概述

使学生能够更快地、不出错地完成作文,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导致各种文体的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不是通过学习想要达到的目的;语文作文教学强调学生对语言中词汇的运用和句子的建构而忽视作文中有价值的情感表达,因此造成了小学生写作质量提高困难的现象。小学作文教学中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写生对“写作”本身的理解不够丰富,没有把写作当做意识表达的一种方法,也难以体会文字运用的乐趣。这样的教学导致写作能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始终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目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利用教辅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型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是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要使文体写作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非一种学习任务,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造性的安排。目前学校拥有大量的先进教辅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写作,使枯燥的学习变成探索的过程。以语文说明文写作教学为例,在教会学生说明文的基本格式之后,我以“自然一物”为话题,请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在写作之前,我将学生带到了学校的绿化区,请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食物进行说明文写作,还有些学生提出“:星球也是自然中的一种事物,可以不以作为写作主题,我就指导学生进入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进行相应的资料查询。在指导学生进行事物观察的过程中,我始终强调: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既要客观,又要主观。在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应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修辞和排比句,用以表达他们的观察所得和内心感受,写说明文对于他们来说再也不是枯燥地介绍事物,而是动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语言加工的过程。

2.重视点滴积累,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是语言学习中较为高级的表现形式,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口语,写作更重视语言运用的逻辑和技巧,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更多的词汇、对行文进行合理的建构和安排,这些能力都需要日e月累才能够获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习惯,即对写作素材进行积极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回溯,以便学生在写作时候能够言之有物,这是提升学生写作速度的一种必要手段。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了“随手记”的环节,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个人觉得有趣的事物、人物记录下来,记录的时候尽可能写的详细。当我布置作文的时候,先请学生翻开他们的“随手记”本子。学生们经常会惊讶他们竟然积累了那么多写作素材,而且很多句子和词汇的应用都很传神。

3.实现课内外互动,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现代教学认为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同伴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结果进行理解和再加工,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一来,教学的结果就会事半功倍。合作学习也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体的方法是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使学生的互动得以延展,通过这种互动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课文《荷花》教学时,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荷花的形态描写赏析为合作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这种阅读学习和感悟体会之后,请学生将其做成课堂笔记,在周末放假的时候,由教师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观赏荷花,拿出自己的阅读学习笔记,对照笔记的内容观察荷花,进行思考,然后对植物园中其他的植物进行欣赏并将欣赏感悟整理成小随笔,进行课堂交流。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将阅读和写作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联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始终处于“合作”的状态下,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效力。

4.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培养写作思维

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来源于表现,而表象是对事物的复现。学生要在写作过程中发挥想象能力,先要在日常学习中具备表象能力,即对所学进行复现。要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分析作文题目――进行表象――产生想象――付诸笔端,这种写作思维,就必须从大量的阅读入手,不断进行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表象到想象的交互训练。语文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提供的阅读资料是有限的,学生的表象能力和想象能力会被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之中,充分的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事物的最好方式,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有更多的材料去进行想象思维,能够形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作文的内容会更丰富,语言运用也会更有价值。在课堂之外,能够为小学生提供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料的是家庭以及社会相关教育机构和文化组织,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课外阅读,建议小学生家长积极为孩子购置书籍,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等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各种社会文化组织也应该与学校联合起来,举办读书会等活动,给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能够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策略还有很多,但无论是应用哪种策略,教师都应该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探究学习中,教师是辅助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在写作素材积累中,教师是监督者;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教师角色的合理变化是促进教学方法有效应用的关键,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明志.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2),2015年12月 :101-103.

[2]蔡春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1(10):115-116.

[3]牛淑美.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122-123.

第7篇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优良品格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经典教育的价值取向能够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素养,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升华。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

经典教育就是在儿童记忆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儿童接触中国国学经典,例如三字经、儒家的四书五经精选、唐诗三百首、宋词等等。通过接触中国的经典文化,提高儿童智力和形成优良的世界观。为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经典是经过历史与时间的检验存留下来的人类的宝贵财富,本身就代表人类思维的高度。其中凝结了先贤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能够开阔人的眼界,启迪人的心灵。让人更正确的认识自身与世界。培根在随笔《论求知》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经典教育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经典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和文明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些不朽的经典,它也是我们民族特性的体现。经典原著语言深刻简练,思想厚重磅礴,璀璨而深刻。在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学习经典,熟记于心,在他们今后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这些文化养分会从心灵里慢慢浸润出来,让人的智慧和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快。而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浪潮中,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民族经典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文化经典不仅是提高儿童素质的必由之路,还能提高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在应对外部压力时更具自信。语文教育不应止于识字,更应该育人识人。从小学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小时候懂得如何做事,长大后懂得如何做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犹如一张洁白的宣纸,等待教师们去挥洒。如果这时候把人类最精华的文明传授给他们。将对他们的一生言行都产生积极的影响。用经典文化强壮其生命的骨架,让中华智慧成为其生长的养分。

二、经典教育的培养方向

经典教育应从经典文化中选择适合儿童年龄阶段接受的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德、智、美全面发展。我国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中,涌现无数品德高尚的人,如繁星般点缀天空。如屈原写离骚,并不惜以死明志;岳飞精忠报国,至死不悔;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论自强。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终成明君。这些都能为儿童健康成长做很好的启迪。并且,在阅读经典时,咀嚼品味先贤的思想,等于是从先贤的角度看时间,感悟作者的思想,站在高度看世界,一目了然。经常从先贤的角度看时间,能够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踏上更高的人生道路。而用经典中的名言警示自己,以书为镜,审视自己,更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一一改正。总之,经典就是让儿童获得智慧的最佳途径。儿童心智发育不全,对这个世界也是懵懵懂懂的。而经常阅读经典,阅读美文,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经典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用美的元素去启发学生的美丽心灵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吸取世界真情温暖的阳光,健康茁壮成长。

三、经典教育教学措施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之经典教育的重要性被人们重新认识。但是传统语文教育只是识字和语言学习的过程,经典教育目前还在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例举集中经典教育教学的措施。

1)经典书籍背诵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背诵书籍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是流传千年之广,必有其可取之处。熟读百遍,其义自现。专心朗诵背记,调动学生心、口、眼并用,这样读者才能深入作者的思想世界。通过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感受到经典名著字句之美,意境之深。熟读背诵是理解和感悟经典的前提,不可因为枯燥就弃之不用。教学时可以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之法。例如早晨一个人在美丽的校园一角诵读,或者课间以小组形式轮流诵读,或者是晚间伴随音乐或名家朗读诵读。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经典环境陶冶。在儿童成长中时刻营造经典文化环境,对儿童学习经典文化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学校和家庭是营造经典文化环境最适宜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在学校里,课堂上经常组织朗诵比赛,经典知识问答。校园的墙上画上经典故事图,配上经典名句。教室版报上绘着精美的文章,每天学生们都可以摩读。学校可以组织起兴趣小组,并专门规划校园一角,作为经典学习交流的地方。在家里时,家长应鼓励赞扬孩子学习经典文化的行为,主动与孩子交流分享经典文化的内容。把孩子精心手抄的文章贴在墙上。并且在外出散步时,可以随口朗诵经典名句。或在学生读书时,一起学习,或给孩子讲解,或听孩子分享。这样,寓教于乐,不仅学习了经典文化,陶冶情操,更增进了与孩子的感情。

四、经典教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经典教育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应半途而废。要注意长期系统地开展经典教育。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把经典教育融进整个现代语文教学学科中,只有把两者融在一起,经典教育才能不会偏废,有支撑的长久生存。作为教师,在经典教育中担当重要角色,首先自己要熟悉经典文化,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并且教师要注意多样化教学,更注意让学生能体会到经典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结 语】

小学语文教学肩负启蒙作用,而经典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智慧与精髓。把经典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素质,还能把中华文明融入血液。所以,小学语文教育开展经典教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姚霞辉.经典诵读开路,夯实读写基础【J】.师道,2011(06)

第8篇

关键词:写作 自主 学习 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充分挖掘,提升小学学生的写作技能,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自主学习探究策略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型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将对小学语文写作中实行自主学习探究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写作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些书面语言来进行表达和叙述的一种交流方式,同时也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感知过程,在经过自我创造表达后直观反映出自身情感或者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能力。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因为写作教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所以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属于重点难点。因此,教师需要对写作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制定一系列适当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教学,努力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水平。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现状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基本功综合训练的综合体现。而我国内地传统的作文教学最终导致了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的失语状态。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模式进行指导,忽视了写作教学的客观规律,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系统的写作知识训练,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造成了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大话、空话,情感苍白、胡编乱造现象日益严重。教师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关照的中心、主题、选材、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教师错误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写作的思想内容达到一定的高度,忽略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批改时,会根据习作要求,认为学生的习作有些偏题,重点不够突出,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互动关系,并且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所以只有解决了根源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改等弊端提出来的,具体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

三、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对写作的影响

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之间就可以练成的,而是通过持续的训练才能得到提升,写作教学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包括了对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包括一些细节方面的训练,例如立意能力、修改能力以及审题能力等。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做到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独特的思想观念和写作规律进行培训,而提高以上写作能力的基础就是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将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对自己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严格的评价和审核;对正在进行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自主学习探究也称为个性化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及时进行控制和调整,同时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实际写作效率。

四、实现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究的途径

1.教师愁作文,学生怕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实一直困扰着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技巧不可缺少,兴趣更为重要,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受到制约,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谈不上了。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性,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观察,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写作更加热情起来。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在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之间的矛盾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

尊重小学生的思想差异,小学生身心已经发育成熟,都有着独特的思想个性,所以在写作过程中都蕴含着自身鲜明的个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思想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例如,培养学生养成随时写作的良好习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以随笔的形式进行上交,这些记事随笔不受任何写作限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自由轻松地进行发挥,展示出自身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水平。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写作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写作,从而有效地提升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水平。

3. 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学生的写作成果,写作教学所面对的是广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发展,对学生的写作成果做好评价工作,对学生的反应情况重视起来,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对写作成果进行评价,这不仅可以加深师生关系,还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友好。在评价过程中,不应该单方面采取分数制,这样会加大学生的写作压力,因此,应该采用达标制等方式进行评价,既能创造出良好的写作环境,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负担。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乐观地去改进和完善,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