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4 16:40: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典文学读书笔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该活动的实施扎实地促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加强书香校园建设。
2、形成进取、互学的氛围,积极建构学习型教研组。
3、实现教师有效知识积累,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丰富教学语言,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4、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活动措施
1、精选书籍。
要求教师精读三类书籍:一类是教育专著与期刊杂志,了解教改动态,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一类是儿童文学与经典名著,提升内在文学修养,感受儿童丰富的情感世界;另一类是儒学作品,领略儒文化之精髓,学做儒雅大气之士。
2、提供条件。
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图书室添置一定数量的书籍,保证教师学习用书。阅览室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育刊物,保证教师借阅。校园网每天开通,保证教师上网阅读。
3、组建团队。
以每一个教研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活动小组,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坚持不懈,不断交流分享读书经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教师自能发展。
4、搭建平台。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读书的激情之中。学校将尝试开展以下活动:
①在校园网上创办读书论坛,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人才资源和网络资源,为教师搭建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
②以“读经典书,行文明事,做大气人”为主题,举办读书节活动。组织开展全校性的读书讲座、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征文、展示以及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使全体教师和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读书能力。
③举办教师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对优秀的读书笔记给予奖励。
5、树立典型。
学校及时对读书活动进行认真全面总结,树立读书典型,推广先进。出台相应制度,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四、实施过程
1、宣传发动阶段(5月份)。
在全校大力倡导读书活动,营造出好的读书氛围,同时图书室添置理论书籍。
2、学习交流阶段(5~9月份)
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重点篇目的同时,要加强个人自学,每天确保学习20分钟以上,并做好读书笔记的记录。
一、指导思想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良好习惯,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生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提倡带着问题读书,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转变教育观念,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使自己业务精良,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溢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强化自身修养。
有所思就记录下来,5读写结合。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集中学习为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1个人自学为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一、激发热情,拉近距离
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应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知人论世,了解到名著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使其能“亲其人而信其书”,知道名著是能给他们启迪和帮助的,自然会激发兴趣,主动阅读经典。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做的是让同学们明白阅读对他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我为学生印发过谢冕先生的《富有的是精神》《读书人是幸福人》等文章,也为学生播放了一些由名著改变的电影戏剧、百家讲坛等视频,我们还随时开展一些读书会等活动。例如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活动,在作家诞辰日举办他的作品介绍会。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各种活动,让学生们的思想进行碰撞和交流,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二、分类引导,品读经典
学校图书馆应对学生全面开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教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确保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
我们可以把名著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分类介绍给同学们。
小说是同学们较为喜欢的体裁,在调查中我发现有63%的同学最喜欢读小说。中短篇的小说如《边城》《老人与海》,我安排在读书课、自习课上来读;长篇小说如《复活》《堂吉诃德》,我多安排学生在假期读,并且制定计划,让学生在高一课余时间读完《三国演义》,在高二课余时间读完《红楼梦》,并举办相应的知识竞赛。
此外,我还把当代的优秀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推荐给学生,这些作品也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还曾举办了河南作家的专题交流会,引领学生们认识了我们河南作家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刘震云、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王奎山等,让同学们认识到文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诗歌也是受同学们欢迎的文学体裁,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22%的同学表示最喜欢诗歌。通过与同学们座谈得知,同学们最重视诗歌,因为古诗的默写、赏析是试卷中必考的内容。古代诗歌的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的重点。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诗歌,还要求学生在早读时间大声诵读、自由背诵,并且我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新诗经》,为学生补充了大量经典诗歌。
对于新诗的学习,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就能接触到徐志摩、戴望舒的诗歌,但我认为重点还是安排在高二年级较好,因为在高二年级,学生们将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本中接触许多经典现代诗歌。我们可为学生们播放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一首首名篇佳作,经过主持人们的深情演绎,再次闪现出熠熠光辉,感动了学生们纯真的心灵。我们还可给学生们讲解一些诗歌朗诵的技巧,包括声音基调的把握,节奏的安排等等。那段时间,我们班里掀起了读诗的热潮。当然我们还应趁热打铁,在班里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找出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诵读。我发现:泰戈尔、普希金、郭沫若等早已进入同学们的视野,汪国真、席慕蓉、海子、舒婷、余光中则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诗人,许多经典的现代诗歌同学们也熟读成诵。我还鼓励同学们自己尝试创作诗歌,那些较好的作品还曾发表在我们的校报《矿砂报》上。
散文是不太受高中生欢迎的文学体裁,因为大多数同学表示散文没有什么情节,不太吸引人。调查中,只有11%的同学喜欢散文。我为同学们推荐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梁衡的一系列人物传记式散文、张晓风温情脉脉的散文,同学们渐渐被散文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哲思、缠绵的温情、优美的文笔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我又为同学们介绍了朱自清、汪曾祺、林清玄、龙应台、迟子建、毕淑敏等不同风格的散文家及其作品。当然,同学们之间也互相介绍彼此喜欢的作家,鲁迅、韩寒、巴金、冰心、丰子恺等都受到不同同学的喜爱。
三、注重积累,以读促写
在引导学生们阅读名著时,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只注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我们也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语言和构思,让学生们在读书时做好笔记,摘抄优美段落,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构思技巧。
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既能写下自己的感悟,也能摘抄一些好的句子段落。可有些同学是有惰性的,因此教师要定期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以便更好地督促同学们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分阶段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可以开展手抄报活动,可以举办“读书伴我成长”的征文比赛,还可以以“名著中的经典语句”“名著中的经典情节”为内容举办演讲活动。这些都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对解决写作的材料积累、构思、立意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阅读名著对写作教学的促进是势在必行的。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赏析名著;勤于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6—0025—01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钥匙。作为最基础的语文学科,要从转变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立足常规教学,突出课堂主阵地,狠抓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朗读背诵名篇的习惯、课外阅读名著的习惯、勤于积累的习惯。下面就这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 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汉字是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极具魅力的文字。认识汉字,写好汉字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中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语汇积累,但是在作文中错别字多,书写散乱的现象依然严峻。从目前的中学生普遍的情况来看,由于作业量大,小学时的一点写字基础到了中学里几乎是荡然无存,写出来的字很少有美感的,有的甚至连自己都不认识。敦促学生认真识字,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古典文学和当代美文都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本人除了指导学生读好领会好课本中的唐诗宋词、诸子散文,更多侧重于课外名篇的有计划诵读。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让学生诵读经典唐诗宋词,并做赏析评价,并将这些作品抄写下来归类整理。有时我把名家的配乐朗读展示给学生欣赏,有时我会把视频画面情景和音乐诵读播放给学生,让他们接受经典美文的艺术熏陶。小组之间也可组织配乐诗朗诵比赛、三字经背诵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素养。这些反复训练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成为推动我们语文教学强大的动力。
三、 培养学生赏析名著的习惯
学生必须树立大语文意识,光靠课堂上老师讲的和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主动积累的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学习上真正成功,最终也必然有好的成绩。语文学习无法速成,一点一滴的积累几乎是必经之路。见多识广,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场上胜人一筹,而且对其日后的生活及交往方面都有所帮助。
按新课标大纲要求,我把书目推荐给学生,然后每学期让学生制定名著阅读计划,每天应完成1000字以内的课外阅读。然后让他们做读书笔记、摘抄或心得交流,学期结束时举办名著阅读知识抢答赛。
四、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
根据著名的遗忘曲线,要获得永久记忆需要及时的重复。在阅读时碰到一些妙语要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反复理解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常做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有效记忆重点词汇语句,反复阅读、消化以后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班级文化;阅读;文化建设
书籍是智慧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创设以“书香永恒”为主题,有意识地建构书香特色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让学生倾心于书香,醉心于书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势在必行。
一、营造“书香”班级环境文化
环境育人的作用不可小视,构建“书香永恒”特色班,首先要优化阅读环境,把阅读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1.“书香永恒”――文化牌。教室门口高高悬挂着我们班的阅读文化牌,只要一抬头大家就可以看到它。这块阅读文化牌是经过大家智慧探讨最后共同制定的,内容涵盖了以阅读为主题的班级名称:书香永恒班;班级读书口号: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班级读书目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2.“书虫乐园”――图书角。我们教室里还有一个阅读小天地――班级图书角,大家都说这是我们的“书虫乐园”。为了完善“书虫乐园”的数量和种类,一部分是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图书,一部分是以班级为单位向学校图书馆定期更换与借阅的图书;为了更好保护图书,我们还成立了“班级图书管委会”,指定专人管理。和同学交换阅读、定期更换,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他们随时都能有书读,随时都可以尽情品味书香,整个教室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读书氛围。
3.“小荷广角”――展示栏。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利用课前的一两分钟,进行“课前一吟”活动,学生依着学号,诵古诗、背儿歌、讲小故事等。利用黑板,开辟了“积少成多”栏,分小组展示大家精心搜集的“每周一诗”、“每日一句”、 “每日好词”,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不定期推出“好书推荐”“读书感言”“图书信息窗”等,让大家分享读书的收获和快乐。
4.“快乐驿站”――背景墙。班级是学生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教室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两侧的墙壁上张贴着学生亲手书写的读书名言:“呼吸书香,与大师对话;遨游书海,与经典为友”;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着名人读书格言,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背诵名人名言,学习他们的读书方法,感受他们刻苦读书的精神。整个班级环境给人意清新淡雅、充满书卷味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二、构建“书香”班级制度文化
陶行知说:“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培养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有规范的制度做保障,“书香”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学生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1.阅读时间我安排――享受阅读时光。我倡导“晨诵、午读、暮思”的新教育阅读模式,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制定读书计划,并长期坚持。早上利用晨读15分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呼吸着校园里的新鲜空气,个性化的大声诵读古诗文和经典美文;中午,适当休息之后,在安静的教室里,默读经典名篇;傍晚回家,在温馨舒适的环境里,与父母一起亲子共读半小时。
2.阅读内容我选择――筛选阅读书目。小学生要有选择的读书,那就要: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向他们介绍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优秀杂志。“儿童文学”引领学生走上充满鸟语花香的书香之路;《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等优秀少儿刊物,让他们在阅读中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3.阅读感悟我采撷――做好读书反馈。我一直倡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要求每天都做读书摘记。内容包括摘抄好词佳句优美文段,仿写优美语段,并学着用三言两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或者心得,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每周对读书笔记进行版面设计,装饰美化。学生们经常因为共同喜爱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而结为知己,读书成为了他们高尚而坚定的情谊纽带。每月定期举行的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更让大家认真做好每次摘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当然阅读反馈除摘记之外还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读书小报、读书交流会等。
三、打造“书香”班级活动文化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点,因班级文化向校园、社区拓宽是完全顺理成章的事情。
1.评选书香学生及书香家庭。定期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藏书大王等,在各评比鼓励下,让好书陪伴学生。藏书成为一种习惯,看书则是一种乐趣了。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记忆中留下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五彩缤纷的童年。
提倡“亲子读书”。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家长成为我班书香行动有力的支持者、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家长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求定期带孩子到新华书店去“同读一本书”。这样有了家长的参与,形成书香文化家校的互动,真正使书香文化成为孩子们生活的有机部分。
2.开展读书竞赛与交流。在营造好班级氛围的同时,把学生引导阅读道路上来。在班级氛围中,开辟的专栏用来展示学生特色、专长,通过平时开展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其次是定期开展围绕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和交流可以督促孩子更好地融入阅读的环境,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走进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好书推荐”活动,“诗配画”比赛,读书经验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小荷尖尖DD学生优秀阅读报告展”等系列活动。
3.让班级文化走出教室。我们把孩子们读后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布置在橱窗里,在校园网上,给校园文化增添了勃勃生机,前来观看的孩子络绎不绝。无声的班级文化作品,拓宽了平行班级同学间的视野,悟出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结合语文科写信要求,课内外结合构建书信班级文化,写信给见习老师,写信给自己最尊敬的人,写信给爸爸妈妈等活动。阅读的同时锻炼了写作。
英国哲学家留卡儿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做为班主任,要顺应时势,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创新方式方法,让阅读成为一道亮丽的班级文化,让“悦读”成为学生一生的热爱。
参考文献:
《全日制高中大纲》阅读部分要求高中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然而,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农村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根据笔者多年观察,农村高中生当前课外阅读现状如下:一是不堪繁重的学业之苦,使学生无暇旁顾,课外阅读量根本达不到要求;二是课外阅读资源相对贫乏;三是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家长普遍认为除教科书、辅导资料以外的所有书都是“闲书”;四是课外读物内容庸俗无品位,学生书桌上经常放的课外书无外乎:惊悚、悬疑、恐怖、探案类的小说,或武侠、言情、网络小说、“搞笑”作品,或写当代影视歌星、媒体主持、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如何加强农村高中课外阅读,成为当前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近年来学校开展“幸福读写,书香伴我成长”活动情况,总结出以下几条途径,仅供参考:
一、确定书目 规定范围
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不可能一一涉猎,在有限的时间到底该读哪些书?从教学实际出发,我觉得应读以下几类图书:一是经典的作品,如大纲所列举的课外读物《论语》《孟子》《红楼梦》《围城》《复活》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二是切合“现实”的作品,如反映当代人生的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对社会、历史、文化有深刻认识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关注社会人生,揭示社会矛盾,激发正义感,增强上进心,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之类的作品;三是名人传记,如《坡传》《传》《史蒂夫乔布斯传》等,阅读名人传记特别是伟人传记,可以使学生从伟人身上学到许多珍贵的东西,使精神得到升华,并以此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逐步走向成熟。四是“时文”佳作,如《读者》《青年文摘》等文学性和思想性都较强的杂志。教师可以根据高中三个年级各阶段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规定阅读的内容,并进行阶段性的监督检查。
二、有效引导 授之以渔
为保证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阅读的效率,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使其具备良好的阅读品质。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的阅读态度:要求学生阅读时精力集中,全神贯注,能深入钻研,对有价值的内容,能细细咀嚼品味;阅读中,做到眼、口、心、手四到,善于思考,精于做读书笔记,认真体味精妙之处。其次要培养学生坚强的阅读意志:一般阅读受阻的情况有精力不足,自制力不强,懒惰,缺乏信心、恒心,所以阅读时要用战胜困难的勇气来锤炼自己的阅读意志,抑制与阅读无关的情绪和想法,让思想的光束集中到阅读材料上来,一定要善始善终,坚持不懈。
曾说:“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这段话指出了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对于高中生来说,名著一般都有一定的篇幅,不是短时间可以阅读完,所以应该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阅读名著,或者可以建立阅读档案,积累精彩名言、警句和精彩情节。
三、开展活动 寓读于乐
根据农村高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①课外摘录和读书笔记的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对阅读摘记和读书笔记进行交流,既是阅读方法的交流,也是阅读效果的检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②课前5分钟演讲。每一轮的课前几分钟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活动,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提供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③办手抄报展。办手抄报可以安排一个人办一份,也可安排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办报前,围绕课外阅读,给学生确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句摘录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过程中广泛地阅读。办手抄报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书写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当然,要有效促进农村中学课外阅读,还可以开展诸如:演讲赛、读书征文大赛、经典诵读、故事会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寓读于乐。
江沅
在读书笔记PPT营的小组里与大家讨论了三个关于读书的问题,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效率这事我不太能说出一二三,没有特别注意过。感觉读书主要和动力与需求有关
有读的动力,如某本很喜欢的小说,就可能一个晚上从头读到末不想停;有读的需求,如专业或工作需要,便往往效率很高能直取所需;关键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好书,不是当下最高需要,也不一定最想读。我偏爱把它一直放在枕边,kindle也装着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有状态了想读了,就读。"保持想读书的心情"在我看来就是最能提高效率的事,"带着想读书的心情读书"就会能读进去
心情之外,就是眼到、手到、心到、有时还要口到,要随时随地能提问,能代入进去看,也能把文字代到自己身上看
看文学作品,代入又出来,尝试去走一遍作品中的人生;看社科,要提问,看到书中给出一段推导,自己学着做结论,看到书中给出一个结论,自己试着再推导新的东西,有时翻过页会惊喜发现自己的推导和前人研究成果一样,这就是把这块儿理解的还行了
然后手到是很提高效率的,一边看就一边做笔记,比如读《精进》时,我习惯是读到一段新的方法,就在旁边写下"把这个方法应用在我的xx学习中就是xxxxx"这样,那这本书,一遍读下来效率就感觉不错
2.制作读书笔记PPT有哪些目标
我自己的目标主要是分享、交流与致敬
分享,比如读吕思勉的书时,很想把其中的知识做成PPT,帮助很多"不好读古文"的朋友一起接触这些知识,但我自己暂时没吃透,只能先多读再说。交流,与书评差不多,看别人对书的理解,看别人对我的理解的理解,很有趣。致敬…比如遇上自己很喜欢的书,感谢作者写出来了,就会想能不能干点什么,其实分享的目标也就带有致敬的意思
这里扩展一下,说到写书评。我偶尔做PPT,更多写书评,但自己的读书笔记远比输出书评多几十上百倍。感觉PPT与书评是比较具象而理性的,输出时会带有较强烈的"希望别人能看明白"的目的;而读书笔记是抽象又感性的,写的时候心情是"不用给人看,只要画留下我想要的".所以我建议读书试着写书评,多了以后会体会到给别人的和给自己的不同。很是有趣
3.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事前准备:
一、在家中所有可能会用上笔的地方都放上纸笔方便拿起就可以用
二、身边手边一定有记事本,想写的都会写上去,绝不空手看书
读书中:
三、划线,波浪,中括号,大括号,各种自己习惯的重点分层
四、和上面说到的手到一样,在自己的书上(或者便利贴,载体无所谓,写下随时随地的思考
五、通读完,隔段时间再来翻看誊抄笔记,通读是为了整体把握,隔段时间是为了看还想抄的是真正的我吸收的
六、诗歌之类可以直接只抄喜欢的简单的体会语言之美
读书后:
七、记下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好书;做了笔记记得回头看不然会忘
八、读过之后写书评,长短无所谓,一句话也行,一万字也可以
其他有趣的习惯:
九、记录开始读的时间和结束时间,甚至每段笔记后随手跟个时间,很有趣
十、记录已读列表,偶尔看看
十一、巧用复印与扫描
十二、学会撕杂志
江沅
关键词:阅读名著;初中生;有效性
名著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起来的文化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知识,引发思索,提高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具有进行独立阅读的能力、应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文语感,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形成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但是,从目前的初中语文阶段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在初中阶段,由于上课时间多,所学科目多,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并不多,学生虽有心想阅读名著,但也只能望而却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是有待解决的艰巨任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其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教师应了解到学生在此阶段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前提条件。一旦学生对名著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培养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及大作家、名作品或者其经典的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去阅读。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三顾茅庐,让学生对诸葛亮和刘备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诸葛亮、刘备等做分析。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感觉自己现有的认识实在不够,就会主动阅读《三国演义》。
2.通过影视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当今社会是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新的媒体也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可以被教师在名著教学中采用的新资源。一些经典名著被拍成电视剧、电影,还有《百家讲坛》等节目也在讲一些名作家。教师可以把这些新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信息,让学生换个角度看名著、了解名著、鉴赏名著,并能通过对来自多种途径的名著信息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名著的魅力。
3.用成语、俗语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成语故事、俗语这些知识,学生是比较喜欢听、爱听的,教师也可以借机来引导学生对名著感兴趣,从而激起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比如,对于“徐庶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可引导学生去了解徐庶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发生了什么事,才有了这样一个典故?让学生去了解《三国演义》,趁机引导学生去看名著。
二、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真正地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走进名著。
1.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名著时,可以进行精读,也可以进行略读。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对文学作品、名著的重要部分进行细读,然后慢慢体会作者的构思,去揣摩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对一些妙词佳句去细细品味、欣赏等。要从部分到整体,然后又由整体到部分,去反复研读,来回思考。品味其语言,揣摩其构思,领略其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从而吸取名著的精华。精读重在质量。
略读是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进行快速阅读浏览来获取一定的信息。略读贵在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名著,其主要原因就是作品常常会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分析,学生想了解故事的情节,却因这种情况而读不下去。针对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采用略读、跳读。
2.教会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在初中阶段,阅读名著如果不会做读书笔记,不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结果就会使阅读完名著后,也不能很好地领悟其内涵,更不能从名著中受到启迪和感悟。为了让学生对读过的名著感悟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名著中的经典名句、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名著某些部分的感悟和心得。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名著,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名著,如果仅仅在课上进行,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把握好课外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去阅读。在进行引导时,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修养的提升。
三、帮助学生制定阅读名著的计划
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教师可以设立“读书月”“读书周”等,以校园读书形式来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氛围。
教师可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行的阅读名著计划,然后教师可以随时监督指导。学生也可以建立班级每日读书汇报表,学生自己来制定每天的最低读书量。
四、帮助学生搭建阅读平台
有平台,才有学生展示的机会,有平台,学生才有阅读的动机。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阅读能力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分享这种活动中的快乐体验,尽情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例如,在读了某部名著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次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思想、情感所发生的变化,谈谈自己对名著的认识和看法,同时开展这种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