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古典景观园林设计

古典景观园林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4 16:40: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古典景观园林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古典景观园林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现代应用

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艺术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真实的反映出了某一时期的精神与物质文明。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在继承了古典园林设计艺术的精华后,又应时代的要求与发展进一步的将更多元素融合到园林设计中。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现代园林虽展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发展风格,但是我们仍能从中找到古典园林元素的影子。

(一)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我国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深深的影响了亚洲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等国家,并且其影响范围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扩展,远播欧洲。最初园林仅仅是供帝王游憩打猎用的苑囿,但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历史的变革,园林不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而广为流传,而是通过改造地形来堆山、置石、理水,配以花草树木、建造亭台楼阁等构筑以及布置曲径通幽的园路小径等方式,用艺术手段来构建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游憩场所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典园林。

(二)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 古典园林中的自然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园林的精髓在于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充分运用自然要素造景的布局中形成静态与动态空间布局:小桥流水、叠石飞瀑、三面荷花、四面垂柳等,营造出有形或无形的空间性格:花影,花香,虫鸣等。这些都是在广博的自然画卷中经过高度的概括与升华,形成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佳境。这些对自然景观的浓缩与创造,恰恰是“人化的自然”,它融会了创作的个人情趣, 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文人山水园”的精华。我们会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谓“虽由人作,宛白天开”。

2.2 古典园林中创新思维方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自然始终是园林创作的素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典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应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师法 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经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

2.3. 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技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通常会追求意境,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思想来讲,我们在分析古典园林是一定要注意其内涵,要将园林的意境和所设计的具体实物形成“情景交融”的效果,要力争让人在有限的园林实景中感受到无限的艺术内涵。具体对于景色、情景和意境主要做以下解释:

其一,景色。众所周知,没做园林都是有无数的景色堆积而成的,不过不同的景点代表的情景和含义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结合古典园林中对景色的要求实现“情”、“境”结合非常关键。要做到这点,设计人员在设计景观时必须将建设,山石,环境同想要表达的意境现结合进行考虑,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二,情境。这方面主要体现人们对于景色的直观感受。古典园林的情境通常是通过有限的山水让人感受无限的想象空间的感觉。要体现园林的情境,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其所处的实际情况,如水面聚而不分,仅在东南和西北伸出水湾小涧,黄石池岸叠石处理成穴状,却能造成源头深远,使你感到水面与外界宽广的河流山涧相连,无形中扩大水面界线,给人余意不尽的印象。

其三,意境。一旦人们对于情境有所感触,自己的思绪将会随之变化,它是反映大家内心深处深层次的东西,是对我们内心意念的一种升华。通常人的思绪都是随着身边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古人通过题额、置石等手法来表达园林中的景观精髓。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带动人们的思绪,让大家产生一种积极,舒畅的思绪和重要。要做到这点,不仅要通过树木、山石、水景、建筑、雕塑等因素的组织,注重景物的外形、尺寸、空间比例、色彩等具体细节,让人感受其中的美感;再通过层次性的光影、质感、气味和声音的结合让人对其产生联想;让人感受环境的优美,享受自然深处的舒适,使人的心灵获得释放。

2.4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其一,因地制宜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艺术里的因地制宜是两方面的,第一就是景观在创造时要保证与基址没有大的出入,第二就是在布置上要分清景点的主配关系,满足整体的需要。很多人在进行设计时都会比较重视结合场地的特点来造景,但是对于按项目的特性因地制宜来布置景点却经常性的忽略。如在中华世纪坛的设计上,原始的设计版本中有许多复杂的景观,不过在最终定案时却都删掉了,世纪坛的建筑形体是由简单的曲线以及圆形线组成的,然后用大量的植物来拱卫中华世纪坛。此外还有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其设计方案在最初同样有不少景观元素,但考虑到公园的特点,在最终定案时该公园从园路的线形到植物的配置,皆以明城墙为主来展开的,让城墙周围有一个自然的环境。而简单的设计也顺利的让公园与城市融合在一起。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要想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就要真正的理解何为“因地制宜”,因为只有通过借鉴这种理念而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是对古典园林设计理念最好的继承与发展。

其二,移步异景的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移步异景就是苏州的退思园了。苏州退思园中的每一处植物和建筑都能单独成为一景,当组合来看时有能同其他的景观相互呼应,如其中六上六下的坐春望月楼“内纳凉,有四面荷风习习”,可自成一景,着眼于整个内园,其又与“眠云亭”、“岁寒居”、“揽胜阁”以及“桂花厅”等景致遥相呼应,可谓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移步异景的经典。而现代的天津人民公园,其在整体景观上就具备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质,可谓是园中有园、移步异景,其中的亮点当属园内的环形河,该河将园景自然分为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单独成景却又相互关联,情趣各异、错落有致。

其三,园林要素在现代运用中的变革

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其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恢弘的自然山水之势。山石、茂林、碧泉等基本素材,同样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首选。充分利用古典园林要素,结合现代园林设计表现手法,通过景观格局重组、辅之以现代科技景观材料,巧妙配合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与地域本土文化,完美地表现当今人与自然的和谐,让现代景观设计更具人性化、区域特色化。换而言之,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绝不能粗枝大叶的套用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须“借”而有“鉴”,充分地考究其要素的特质特性,大胆地寻求“变革”,追求突破与创新。

3 总结 :

因此,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应用研究的研究范围里,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的视角,侧重于不同的研究重点,既要抓住现代社会的前沿和热点,更要注意面对地域的需求,不断传承与创新突破,拓宽应用领域及形式,结合实践加强对传统要素应用、景观人文体现、新型材料的研究,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可实施性,让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与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第2篇

从古到今,探索园林设计和自然相统一,一直是国内造园师们追求的目标,也成了国内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在古代中国,园林多半是依山傍水建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足以见证中国古代造园师们崇尚自然,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在园林的植物配置方面,不管是乔木还是灌木,甚至是花草,都需要进行精心布置,尽量做到合理配比。整个园林之中,植被、建筑、道路和水系的比例,无不恰如其分,搭配科学,虽为人造景观,但极为优美。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其设计给人宛若天开的感受。

2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

2.1崇尚自然

中式园林讲究崇尚自然,讲究的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整合到一起,达到水融之境界。让观者欣赏到“天人合一”佳作的同时,感受到建造师们对自然的崇尚。要做到此点,务必要协调好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园林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完美地衔接,既可以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淡泊与含蓄,又可以让世人看到四季不同的风姿,自内心深处开始崇尚自然。

2.2移步异景

对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的处理,关键是空间上的艺术处理。尤其是江南,基本都是私家园林,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让此园林呈现出秩序井然、视野开阔的艺术效果,要借助于多种多样的组景方法,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其设计的经典就在于借用了“北寺塔”之景。北寺塔高耸而美丽,辉映在“远香堂”到“倚玉轩”再到“凌波曲桥”之间,让观者感受到无限生机,难免心生敬意。此外,凭借着添景、漏景等绝妙的设计手法,让传统园林美不盛收,置身其中,移步异景时,感受到它的妙趣横生。

2.3筑山理池

俗话说得好,山有脉即贵,水有源则贵。实现了脉源融汇贯通,就会满园生动起来。古代园林师们,就是从自然的山石之中提炼出了形态,并将其神韵融于园林山石当中,使其自成一景。水体是除山石外的一个重要自然元素之一,园中无水便不成园。在传统园林建筑中,组景离不开山石、植物、建筑的相互组合,才能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2.4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因地制宜,且取法自然,使花草依然可以展现出人性化的内涵。在配置时,务必要讲究三美:色彩美、姿态美、香味美。通过自然的色泽、优美的姿态、迷人的花香来展示园林的清幽、自然。让植物丰富园林的建筑,为其增添了诸多生机,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就是借助于琵琶、残荷,实现了与建筑的遥相呼应,人们听到风雨拍打琵琶、残荷的声音,即刻会感受到园内充满了生机,享受到大自然般恬静。

3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人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对于园林的建筑,既要美丽实用,还得功能齐全,所以传统的中式园林建筑再也无法直接指导当代园林建筑了。可是,古老园林的构成元素———山石和水体等还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些借景等设计方法依然会被当代园林的设计建造者们所借鉴。当代园林设计者追求的是简洁、合乎目的,注重的是功能和使用,这与传统园林注重观赏性,强调装饰性是完全不同的。当代的造园思想先进了不少,其设计方法也丰富了许多。不但要讲究视线上的合理,还要进行明确的空间划分,要的就是美观实用,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传统园林的时代延续性。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式”风格贯穿于现代园林的建造之中,在设计与建筑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融入其中的现代设计语言等均属于“新中式”的特征。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来感受“新中式”的风采,此建筑为现代与传统、美学与功能完美整合的典范,它的“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相映,又把中庭的粉墙、假山背景同曲折蜿蜒的廊桥、周围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宛若一幅出尘脱俗的水墨画。多边形的漏窗设计被运用于建筑的内部之中,巧妙地把室外的美景拖到了室内,使建筑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建筑的形态,还是色彩的搭配,新馆的设计师们都尊重传统和历史,采用新的材料,运用了新的思维,却诠释了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并且借助于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的时尚元素,实现了拙政园与新馆的完美过渡。

4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古典园林;继承;发展

以三元为导向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大众群体行为心理、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环境形象[1]。倡导用更平实的态度和更长远的眼光来为每一位城市居民建设一种天地人神和谐的城市景观,即城市设计和规划要尊重普通人、尊重地方精神、遵从自然,并认识人性、重归人性的场所。

1.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特点,人居环境追求理想,如布局山水、种植植物、构建亭廊等,都用温度、光影、气流等影响人体舒适性的因子为依据,形成宜人居住、舒适的理想环境。作为造型艺术一种,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为基本表现手段的是园林的设计理念,一堂之上、一园之内收天地无尽之景,这些重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所在[2]。有效的空间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效果体现小中见大。在尺寸、体量很有限的情况下,停留的时间有意识的增加,最后形成与前者基本平衡的感受量。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就是中国园林的设计特色。

(2)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范围不拘泥于庭院,扩大空间视觉边界是通过借景来实现,让景观园林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呼应、相联系,整体性营造园林景观。美丽的景致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追求的空间视觉效果的无限外延。

(3)形成丰富得没有尽头的景观。静动结合、实虚对比、循序渐进、承上启下、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空间的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段,园中园式的空间原则布局常常将整体园林分隔成许多不同个性、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空间,并将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形成空间,互相掩映,参差交错,将人文景观、山水、自然等分割成片段若干,分别表现,空间局部交错让人看到,以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4)景观体系完善。将竭尽开阖萦曲的空间组合与竭尽变化的各种景观要素纳入一个极为有限,但又极为完整的天地,这个体系中的一切艺术矛盾关系日趋高度错综复杂就是其结果。为了不断强化和维系体系的完整性,为了保证体系的生存价值,以便使一切因素都处于“活泼地”状态,古典园林艺术就必须在体系内部构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的矛盾平衡关系,其中包括借景、障景、引景等;增加某一立面形态、景物平面的变化,格调、色彩的变化;增加诸如景物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点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应合、比对;对景观的一切因素之间的多层次匹配关系不误毫厘、铢相较等等。而他们共同核心乃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系内一切矛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相互转化和运动。虽然有极端的因素在古代景观体系的建立中,但古代对于现代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有较高的对于境界的追求。

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是中国古典园林,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更是缘于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精髓,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成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3]。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是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新的现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技术和材料,再造现代中国式园林的辉煌。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虽然这些学科不一样名称,但其所共同追求都是一样的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4]。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的理解。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甚至失去生命。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会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5]。

相信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中国古典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创新、改革,定能使中国的文脉和园林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4篇

关键词:欧洲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在英语中,传统园林称为Garden或Park。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游赏的场所。在西方,园林(Garden或Park)概念自此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更广泛的景观(Landscape)的概念。19世纪下半叶,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出现,现在成为世界普遍公认的这个行业的名称。

一、欧洲古典园林发展过程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中世纪古代文化光辉泯灭殆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纷纷到宗教中寻求慰藉,因此中世纪的文明基础主要是基督教文明。园林产生了宗教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两种不同的类型。两种庭园开始都是以实用性为主,随着时局趋于稳定和生产力不断发展,园中装饰性与娱乐性也日益增强。

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学和艺术飞跃进步,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文艺复兴园林盛行,并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甚至追求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

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在中国的圆明园,由于乾隆皇帝的猎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国园林的西洋楼。

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热衷于自然的倾向影响了英国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18世纪中叶,作为改进,园林中建造一些点景物,如中国的亭、塔、桥、假山以及其他异国情调的小建筑或模仿古罗马的废墟等,人们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

欧洲大陆风景园是从模仿英中式园林开始的,虽然最初常常是很盲目的模仿,但结果却带来了园林的根本变革。风景园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是一个净化的过程,自然风景式比重越来越大,点景物越来越少,到1800年后,纯净的自然风景园终于出现。

19世纪上半叶的园林设计常常是几何式与规则式园林的综合。19世纪末,更多的设计使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和建筑业在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

19世纪,造园风格停滞在自然式与几何式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直至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导致新的园林风格的诞生。

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花园风格更加简洁、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构筑花园,并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这种风格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新艺术运动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园林与建筑之间以艺术的形式相联系,认为园林与建筑之间在概念上要统一,理想的园林应该是尽量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

新艺术运动虽然反叛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但其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他是现代主义之前有益的探索和准备。可以说,这场世纪之交的艺术运动是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预示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

二、欧洲古典园林对我国当今景观行业的影响

我国封建朝代历时千年,君权和礼教的统治者们历来以庞大的规模、严谨的规则式的建筑和景观设置,来显示其不可动摇的高高在上的地位、权力。那些不当权的地主阶级,读书做官,又仕途凶险,一旦罢官,就以乐天知命的樵子渔夫自居,作为失意后的,即兴起了一种抒情的园林风格。所以,至19世纪末,中国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已颇有成就。

我国的景观行业发展状况,与西方国家的情况有相似的地方。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的经验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20世纪初清朝末期,乾隆年间任命供职内廷如意馆的欧洲籍传教士主持修造圆明园内的西洋楼,西方的造园艺术首次引进中国宫苑。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西方的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景观行业开始了一个转型时期,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景观的内容和形式也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各种信息频繁地出现在国内景观设计的领域,西方的一些设计作品也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不少人从中借鉴了一些新颖的设计手法来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90年代起,我国的城市公园开始大规模发展。近几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确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国际交流的加强,上海越来越注重市容的美观和生态,延中、太平桥、徐家汇等城市绿地的兴建,即可看到上海城市建设的速度,也体现了上海对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视。现在,西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已趋于成熟时期,那么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就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 空间构成 传统意识 设计方法

前言

苏州园林“师法自然”的营建手法集文人智慧之大成,不论是理水、叠山,还是花木造景手法,仍然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由于苏州古典园林与南方审美思想、环境特性以及南方大众的行为心理相契合,所以基于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现代景观设计必然同时具有苏州园林的某些特性和现代景观设计色彩。

1 苏州园林传统空间构成方法与现代景观空间布局的契合

崇尚自然的造园理念决定了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空间构成往往是多变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规律可循。空间布局是苏州园林具有决定性的和最基本的因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尽量创造丰富的,动态的流动画面,提供可供驰骋想象的广阔场地,才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手法。”随着山水画的传入和流行,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追求山水画中的意境。文人士大夫对造园的认识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空间营造趋于成熟。虽然苏州古典园林在空间尺度上与现代景观存在差异性,但是其传统的空间构成原理在内向与外向、以及院落的处理中是相一致的。

1.1 内向与外向

在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和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中,内向与外向作为相互对立的两种倾向是空间构成中较为重要的一点。追本溯源,与中华民族性格中的“含蓄”是分不开的。苏州的私家园林以内向布局形式居多,如半园、畅园、鹤园均属于这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建筑物、迥廊、亭榭等均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建筑均背朝外面向内,并由此而形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庭院空间。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在极为有限的位置内可以布置较多的建筑,且不至于造成局促的局面。

然而内向的布局方式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不适于在大型园林中采用,或者只能在大型园林的局部使用这种布局方式。这就需要将内向布局和外向布局结合起来:如苏州沧浪亭,虽处市井,但由于园外东北部临水,为求得呼应,使部分建筑、回廊取外向形式,从而兼有内、外向两种布局形式的特点。

1.2 院落的处理

苏州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小中见大、大中有小”的空间分隔原理不仅在古典园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将空间整合得富有自然意境;而且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样适用。例如由TUP公司和Arte-夏邦杰事务所设计的上海世纪大道(图1),是一座充满中国南方私家园林韵味的现代景观步道。世纪大道的发展遵循着几条主要的空间组织原则。其中的首要原则是以大道整体形象的考量为基础而进行设计,包括以非对称手法为道路两侧创造出不同宽度的人行道空间。世纪大道将私家园林的元素整合为几个“白盒子”,在面积不一的地块中以造景的方式让南方园林的木栈道、曲水流觞成为景观步道的一部分。这种院落的处理承合了彭一刚的《古典园林分析》中“空间的对比”。院落之间有主次,有对比,同时大空间中有小的造景,小的院落之间各有特色,从而形成空间层次感。又例如在小区机动车道的设计中,为了缓解大尺度建筑带给人的压抑感,常常利用庭院围墙、院门、车库等小尺度限定元素来进行对比;现代江南公共景观的入口设计中,设计师不会将空间的完整结构开门见山地展现在游览者面前,而是运用传统的空间限定元素如建筑、植物、假山等遮挡部分视线,只能看到水体或山坡的大体走势;在步入一个新的空间后,又有景墙进行阻挡;步入围廊后,其曲折的设计难以让游览者一眼望到廊架尽头的元素——苏州古典园林的“欲扬先抑”得到体现。

2 基于苏州园林的传统意识在现代景观中的延伸

中国古代早期就已经把景观意识融入到传统风水和园林理念之中了。古代先民以自然为范本的理念也是中国哲学和美学标准的一部分。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孕育了当地基本的美学标准:得体合一、寓情于景、丰富含蓄。苏州园林是在中国传统文明中成长起来的,其物理特性和人的活动在整个空间环境中和谐而统一。要想在地域景观规划项目中取得成功,必须理解几百年来由古典园林所延伸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契合人在环境中感官的体验。

苏州私家园林的所有母题,源于昆仑的崇山神话和东海的三神山传说,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而山景全是堆出来的。不论是留园还是拙政园,均是以水景营造为主、堆砌假山为辅的典范。而从气候上讲,苏州属于温带文化,气候适宜各种植物种植,私家园林建筑以淡雅的深灰色为基调,园墙以白粉墙为主,既是对气候的适应,也是文人对园林的低调反映。苏州园林所讲究的清静雅洁、诗情画意,在苏州市区内的体现无处不在,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苏州博物馆。一方面,这是一种感性审美观的延伸,另一方面来讲,苏州园林作为苏州的标识和婉转文化的象征已经渗透到当地人的骨髓,这也是城市性格塑造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3基于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现代景观设计方法

3.1 整体性

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可谓多种多样,讲究层次、虚实、先抑后扬等等。详细来说,体现在组成景物的方式上。如:借景、对景、障景、点景等。

现代景观的设计方法更多是自由开放式的、建立在苏州园林成就的基础之上的。整体构图的情况较多,轴对称的情况则较少;分区之间设景,但各景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朗;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3.2 因地制宜

苏州古典园林较为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例如拙政园就是利用原有水洼地建造的。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不仅体现出大自然的美,还可大大减少造园费用,为造园效果锦上添花。坡地建筑、屋顶的形式都是根据地形和设景需要选择的,不拘定式;建筑的色彩取冷色,素净淡雅,顺应自然;还重视保留古树,如白皮松、枫杨等,都是“活的文物”。

而国内的现代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追求某种效果或配合施工材料与技术,将河湖填平、山地挖空,不仅破坏了原有地貌和生态平衡,项目费用也大大增加。其实如果借鉴古典园林利用原有地形造园的手法,同时利用当地石材、特色景观小品等,不但能够达到自然效果,而且节省运输、施工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3 引导方法

现代中的空间引导方式有很多,除了直接的导视系统、延伸道路、铺装中图案构成的虚空间以外,还有基于苏州古典私家园林“框景”的手法,例如游览过程中如果前方没有明显的景物了,而一堵有圆形开口的景墙映入眼帘(图2),那么肉眼所能看到的景墙另一边的部分景色也是一种引导作用。

步移景异是苏州园林最重要的观赏体验之一。除了前面苏州园林营建手法一章中所提到的三种手法以外,曲折的道路也是引导视线向不同空间的手段,除此以外,曲折的道路也可以丰富空间和游览者的体验。我认为,现代景观设计师应该减少强制导向手法的运用,而是设置不同的游览线路,提供给有不同需求的游览者,例如直接穿越和曲折穿行。设计师可以在入口处设置适当的引导,目的是让观赏者自行选择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空间的趣味性。

3.4 连续性

中国山水画轴往往是狭长的、以视点的移动而产生画面变化的连续作品。不似西方三维化的艺术发展路径,中国的水墨长卷为表达风景的连续,常常带有更多的抽象性和随意性。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山水画物化的体现,其营造方式也是二维连续的,追求意境的表达。苏州园林是一个整体的连续流动空间,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穿插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更提高了园林的流动性。

不管是古典造园还是现代景观设计我们都不能将设计思维局限于单向的、内敛的空间格局,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必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6篇

关键词:文人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设计

1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文人思想哲学内涵

1.1儒家哲学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思想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入世态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注重国家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1]。儒家文人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家园林中心与轴线思想保持一致,并且还体现在南方私家园林中的诗情画意表达。

1.2道教哲学思想

传统道教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了老子、庄子以及列子等。道教自古以来崇尚自然之旨,严格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始终强调无为思想,国家社会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追求万物的和谐发展,向往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具备了浓郁的古代浪漫色彩。而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往往融入了大量的浪漫主义人文色彩。

1.3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思想文化是由西域地区传入中国的,同时在儒教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带有我国传统民色彩的佛教思想,它追求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精神。在古典寺观园林中会融入一些极具宗教特色的建筑和景观,去完整表达出那个时代的宗教园林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文人思想体

现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会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通过运用各种风格、意境的诗文点缀园林,致使园林产生耐人寻味的高深境界,在细细品味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哲理。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园林意境追求意境

作为古典文人园林的灵魂所在,文人会将重心放在园林的意境构造上,使园林整体呈现出一种高深的艺术境界,让观赏者流连忘返于建筑景观当中,沉迷于各种风格的艺术文化。古典园林的境界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体现生活美的“生境”、追求艺术美的“画境”以及最后理想美的“意境”,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情境交融的美妙境界。

2.2园林空间艺术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尤其注重借景艺术的运用,他们普遍追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情致。通过利用好园林周围任何有利的促进因素,有效增加园林整体的空间设计层次感,不让园林变得俗不可耐。例如在苏州的拙政园设计中,文人通过将园林外的古代寺庙建筑融入到园林中,从而造就了著名的“入园见塔”的景观。在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文人还喜欢运用虚与实的哲学观思想,让园林设计突破空间约束,创建出一种虚实交错的意境空间。就比如在南方的拙政园中部设计中,通过以水域为中心,四周用建筑、岛屿以及植物进行点缀,同时以远香堂作为观赏点,从而有效形成了虚衬有致、对比鲜明的美丽江南水乡风貌。

2.3园林花木设计

花草树木作为古代文人的情感载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受到了文人思想一定影响,在花草树木的配植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人花木种植的选择,受到文人绘画与诗词风格的影响,在园林花木选择上,通过为符合整体风格会选择一些具备精神与自然属性的花木,将艺术情感寄托于花木中。例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象征了文人的高尚情结,兰花体现了文人向往做一个幽居隐士等;二是全方位的意境效果。古代园林设计不仅仅涵盖了基础的视觉艺术,还涉及人们的嗅觉和听觉。就必须在苏州的拙政园听雨轩设计中,设计者通过运用植被芭蕉在被雨敲打的效果下去营造出下雨天的自然气氛,让人沉迷于美丽景观当中;三是全季节的花木观赏。古典园林设计会融入各个季节的观赏花木,花木的配植不仅会注重到花木色彩的季节变化,还会关注到花果颜色的季节变化。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小区;设计;应用与发展

欧洲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很强的美观性,因此也被引入了中国现代小区规划设设计中。将欧洲园林建筑风格与中国现代小区设计进行结合,促进了古典园林设计的新发展。

1设计前期定位

1.1绪论

现今中国社会,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许多人仍然对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十分欣赏,希望自己也能生活在凡尔赛宫苑之中。但是粗暴的复制显然是不可取的,欧洲古典园林那些以草坪为主占地辽阔的风格,非常不符合北方园林的设计风格及经济原则,所以通过新的设计手法,提炼其精髓又能满足居住的功能需要,是本小区园林设计所要探讨及达到的主要目标。

1.2欧洲古典园林历史分析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水景、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其也为15、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3项目概况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位于河北省任丘市,本小区是公司为员工兴建的生活区,经员工成立的业主委员会讨论,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小区整体定位为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建筑及园林都要求遵循这一理念。

2设计原则

2.1设计理念

本小区景观设计以新古典主义作为主要设计理念,以欧式园林为主基调,局部运用了自然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并结合当地人文生态环境和现代人生活居住形态,突出其可游可居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既体现古典优雅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生态居住模式。

2.2设计思路

欧洲古典园林中,几何的规则式园林是其最鲜明特点,水景、常绿植物、模纹花坛、罗马柱廊、雕塑都是造园手法中的精髓,所以在本案的设计中,抽取及提炼这些元素作为点睛之笔,就可以很好的营造欧洲古典园林的风格。

3园林景观分区与设计

3.1总体设计

整体小区占地164330m2,东面为小区主入口。小区景观分为中心景观、水景小镇和庭院组团三个部分。西入口以及北面底商结合成为商业广场。

3.2东入口景观

东入口为小区主入口,也作为了中心景观的东面起始点。所以在设计上采用了有引导作用的长方形欧式广场,中心放置了欧式雕塑作为入口标志。广场中央设计了条形水池,内设了序列状涌泉,与欧式灯柱呼应,似乎在欢迎着居民的到来。

3.2中心景观

中心景观采用欧式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沿轴对称、贯穿东西,并配合台地广场,中心雕塑喷泉、欧式景亭、廊架、模纹花坛、情景雕塑等欧式园林的景观元素,着重体现了欧洲古典园林庄重大气的特色。

3.3水景小镇

优美的水系景观蜿蜒于小区之内,顺自然曲线型的道路曲折展开,小区内的道路也同样起伏变化,忽缓忽急,使人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欧洲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之中。

3.4庭院组团

相邻距离较近的建筑之间适合少量人的私密交流,设计成为亲切宜人的小型交流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休闲娱乐、运动健身。

3.5绿化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场地的不同功能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并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力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4结语

以欧洲新古典主义为思路设计的新村小区,满足了业主的需求,运用中心景观的几何对称式设计手法,欧式亭廊、模纹花坛、罗马廊柱展现了奢华庄重的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同时在周边大面积生活区域则设计成为欧洲水景小镇的风格,以自然式布局为主,兼顾了经济原则及中国居住区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设计理念;建设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园林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园林设计中愈发重视艺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因为它同时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水平。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最为流行的就是风景园林,这种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美,将青山绿水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之中来。本文就是详细讨论了不同园林的建设风格,并针对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讨论。

一、有关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问题研究

提到园林设计就不得不说一说视觉艺术效果了,正常人视觉的产生是由于光作用在人的视网膜上使人的视觉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兴奋。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看到了有视觉冲击的景物以后都会产生兴奋,在心灵上有一种愉悦的体验,进而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恰似一部分辨率极高的摄像机,双眼就是获取信息对焦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物体都会反色不同的光线,绿色光的波长在人眼的分辨范围之内。在接受了光线的信息之后,经过大脑的分析人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人们就是凭借这些原理不断的认识了解世界的,同时也产生了源源不断创造力。

二、园林设计美化城市景观

在园林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有三点,事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光线的明暗。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就是形状,在认清事物具体轮廓的同时人们就随之接受了光线和颜色的信息,通过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产生视觉的冲突。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的好坏主要受画面的气质以及艺术性质所决定,只要色彩、明暗和线条搭配得当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1园林设计中的线条设计

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线条了,几何学中我们都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园林设计时线条的运用十分关键,由线条的变换形成不同的形状产生不同的视觉冲突。例如垂直的线条给人一种平稳整齐的感觉,而曲线则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感觉,总之线条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是十分关键的。在一些比较小巧精致的园林景观中,线条的运用更时能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线条就是轮廓,是全景的基础。

2.2园林设计中的形状设计

一提到形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物体的几何形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物体的基本形态。园林设计中是物体抽象形态例如树、山、水池的形态,他们都是具体的艺术形态,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自然界中的形状往往都不是中规中矩的,而是有棱有角亦或是弯弯曲曲给人一种意象美,总之形状是景物最基础的形态。

2.3园林设计中的明暗设计

一提到明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光线,光线明暗相间的对比则给人十足的立体感。在园林设计中则是通过深浅不同的色彩来体现明暗的变化。阳光能够带给人们温暖,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明亮导致愉悦心情,而暗淡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们利用明暗色彩带给人的不同体验和感觉,交替变换打造色彩丰富,明暗相间,有感情的园林艺术。

三、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建筑理念和特征

中华民族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上都极力追求自然和谐为主,满足人类娱乐享受要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景观、植物特色、亭台楼阁的依势而造,不去特意雕琢,最终建造出和谐、自然、宜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空间构造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追求天地自然尽在园林之中的目标。

1.由点及面,实现空间视觉效果的最大化。中国古典建筑中,园林设计师往往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段,通过各个景物之间的联合,让观赏者尽可能的感受到天地之意,延伸观赏者的感受意识,充分体会到自然山水之意。

2.巧妙搭配景物,实现景观外延的空间效果。古代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延伸风景自然性、连续性的手法,不拘泥于一院方庭,采用借景、引进的手段,实现视觉边界与自然景色效果的扩延。通过加强庭院景观与外界景观的呼应和联系,以实现园林景观对人们追求自然化回归思想。

3.景观多变,不拘一格。中国古代园林景观往往有着步移景异,动静结合的效果特征,步入园林都会让人有着虚虚实实、渐入佳境的观赏效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许多古典园林中都有园中园的设计,不同的景观地点设计不同的园林特征、形状特性,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局部空间交错、整体景观统一的布局,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看到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

4.完善的景观体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古典园林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景观体系。依据在园林景观中运用障景、借景、引景等不同的造景手段使同一景观在整体景观中发挥着不同效用。此外,在景物变化、色彩、格调方面,古典景观园林也有着不同的运用效果,各景区间透过渗透、穿插的艺术手法,实现景点的相互串联。四、城市传统与现代园林景观的适应性提升手法

4.1对景

对景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景可分为正对和互对两种,这种对于对景的使用,其实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使用对景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最主要是选择最为恰当的位置。

4.2借景

借景也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会经常使用到,我们看到了一个亭子的水中倒影,即使亭子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我们依然还是会知道,在这个景观中是有亭子。目前借景的方式也较多,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错都是比较常用的形式,借景的设计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4.3框景与夹景

在框景的运用当中,一般是选择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比如在山洞中我们是可以看到山外的情景,从窗户中我们是可以看到窗外的情景,因此对于画面的渲染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框景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其中先后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先开窗还是后开窗的景色是截然不一样的。五、结束语园林景观是城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讲究的是一种实用和经济性,设计当中无处不有传统的园林设计元素,传统园林艺术对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优秀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城市园林环境。

作者:孙树勇 单位:泰安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