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5 16:45: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Abstract: The sports dance is the lofty recreational activity, which integrates dance and art. As a result of traditional thought and custom idea,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unoptimistic. This article gave an elaboration of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sports dance in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lleague.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必要性

Key words: university;sports dance;necess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71-02

0引言

体育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人体动态造型艺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动作过程,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通过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协调性,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所实施的素质教育中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更具有其现实社会意义。

1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舞蹈的现实意义

1.1 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对培养高校学生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形体姿态,陶冶性情,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体育舞蹈所运用的走、跳、转等动作,有利于培养人体的正确姿态,具有促进体型协调发展,防止和矫正不正缺体型的作用,进一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

1.2 有益于陶冶大学生的欣赏情操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和集体相结合的一种练习形式,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和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动作师范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优美姿态,以便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教学活动中自觉的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体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心个性的陶冶,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等特性。

1.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体育舞蹈有助于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可以完善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优良的思想品质;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情绪了解自我。体育舞蹈在完成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集体动作的统一性,特别需要两人或多人动作配合的协调一致性。因此,通过体育舞蹈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会形成与他人合作实现集体目标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正趋于发展或逐渐成熟阶段,他们除了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外,更需要充分言语和肢体的相互交流,由于体育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学生通过体育舞蹈课堂的有效参与可以使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舞蹈的重要性

2.1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教育宣传作用作为教育手段,体育舞蹈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和鉴赏力。同时由于体育舞蹈经常是在集体参与下进行的,所以通过体育舞蹈课教学对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组织纪律有帮助。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体育舞蹈课以它特有的魅力感染和教育着学生。

2.2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健身强体作用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体育与舞蹈的结合,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具有丰厚的富时代气息。跳舞时学生的心肌收缩加强,血流加快,对心肺机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它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体育舞蹈对女性而言,表现其生动活泼、热情奔放的个性、充分表达其青春欢乐的气息;对男士而言,可展示其剽悍刚强、气势轩昂、威武雄壮的个性美。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大学生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之一。

2.3 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体育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项全身性娱乐的运动项目。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参加体育舞蹈锻炼时,优美动听的音乐、活泼欢快的活动氛围、美妙动人的舞姿会使学生忘掉生活中的忧愁、学习中的烦恼和困难,使人的身心在娱乐中得到放松。大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一方面在对技术掌握从不会到会,对理论从不理解到理解,男、女动作配合从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中,他们享受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愉悦感,从而引发了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情绪。另一方面,学生会因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而主动查找自身的不足,该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客观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体育舞蹈课的这种双重功效,对于现代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样重要。同时,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他们学习思路清晰、理解深刻、推理严谨、记忆力强;而心情沮丧、抑郁寡欢时,则思路阻滞、动作迟缓、错误百出;长期的郁闷,过度的忧思和情绪不安,还会增加心理负担,最终导致精神与肉体上的疾患。而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将会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通过美妙动人的舞姿、悦耳动听的音乐、活泼欢快的气氛感染每一位参与者,在机体的展现和心灵的陶醉中体验振奋与欢跃,以便促进大学生心理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4 体育舞蹈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大学生学会尊重人、了解人、理解人、帮助人,在学习中成长,学到与人交际、共建友谊、相互支持、共同勉励。青年大学生们具有活泼爱动、广交朋友的特性。然而大学校园里分系、专业,分班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大学生的广泛交往。优美的音乐与婉转的旋律将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年轻人重新组合在一起,在这个临时团体中,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多层面的,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以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5 体育舞蹈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优美的人体动态艺术,必然有很高的社会审美价值,它以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来满足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审美的需要。通过体育舞蹈课的完整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提高他们自身审美意识和能力。因为,体育舞蹈课程本身具有其它课程所不具有的自身特性如下:

2.5.1 体育舞蹈的动作美体育舞蹈十种舞的风格和特点不尽相同,展示出的美也是各具特色。如摩登舞中,华尔兹舞动作流畅起伏,婉转多变、舞姿飘逸优美,文静柔和。跳舞蹈时,男伴似王子气宇轩昂,女伴似公主温文尔雅,雍容大方。拉丁舞中,伦巴舞则舞姿柔美抒情、甜美含蓄、充满了浪漫情调。多表现女性的婀娜多姿、柔媚动人,充满了浪漫情调。在体育舞蹈中男女选手舞姿造型的交相辉映同样赋予了体育舞蹈丰富的表现手段,舞蹈的爆发性、对比性、转折性、整体性,构画出舞蹈特有的瞬间美、过程美、和立体美。静态造型动作停顿超过音乐节奏两小节以上的各种起始动作和平衡静止动作,通过它在时间和空间的组合造成了连绵不断的神奇效果,使“动”“静”结合、相互衬托。这无疑是体育舞蹈动作美的一种艺术表现。这样完美的舞技和丰富的表现赋予了体育舞蹈动作美的灵性和艺术的生命力。

2.5.2 体育舞蹈的音乐美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动作是体育舞蹈的主题,只有将音乐与动作协调一致才能展示体育舞蹈的艺术风格。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和体育舞蹈的节奏融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体育舞蹈情感的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体育舞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体育舞蹈的音乐所采用世界名曲及轻音乐使体育舞蹈更添特色,令人身心愉悦。例如在摩登舞中,探戈音乐气氛肃穆,以切分为主,听之铿锵有声,振奋精神。在拉丁舞中,斗牛舞音乐则是西班牙风格的进行曲,音乐雄壮激昂、刚健有力、感人奋进,表现出男子汉的英武和豪迈昂扬的气概。因此体育舞蹈的音乐既是选手表现舞蹈灵魂所在的依赖,又是让观众体会到舞蹈意境之美的媒介,这就是体育舞蹈音乐之美的所在。

2.5.3 体育舞蹈的服饰美在体育舞蹈比赛中,参加比赛选手的华丽服饰令其风采倍增、令观众赏心悦目,使舞蹈锦上添花,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如摩登舞男士的燕尾服装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它不仅显示出男性修长挺拔的体型曲线,而且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自信和行动上的潇洒。女士穿的晚礼服式露背长裙,完美地体现了女性身材的窈窕、形态的妩媚、曲线的优美。而拉丁舞中男士服装那种“上紧下松”的搭配,紧身宽袖上装配以收臀式灯笼裤,更显出男士魁伟强悍,健壮有力的阳刚之美。女士服装又多以简捷明快的不对称线条来展示阴柔之美。这种夏威夷草裙式短裙,不仅显得女士身材苗条修长,并能露出健美的腿部曲线,以便使观众感觉在半遮半掩中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朦胧之美。

总而言之,在当今科技信息社会里,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受到大学生们的喜欢。所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舞蹈课程势在必行,同时对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姜桂萍.舞蹈与健美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3-8.

[2]舒渊,宋晓荣,罗鸣凤.探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价值及其实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5,(3):115-117.

[3]崔晓梅.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在高校教学的开展[J].体育学刊,2001:100-101.

[4]黄泽译.浅谈体育舞蹈的价值[J].新课程研究,2009,(141):164-165.

[5]许昌,陈飞.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25-27.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高校教育;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创作形式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艺术家的创作手段不再拘泥于传统方式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开始使用数字化技术来进行艺术创作,让艺术借助于科技表现出来,使艺术融于科技。这种以数字科技和现代媒体为基础,将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交汇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才得以盛行,这就是数字媒体艺术。法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福楼拜在谈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经做过一次非常生动的比喻,他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集。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宽口径的新学科,是一种动态艺术,包括了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其更多的应用于数字电影、数字电视、高校教育、网络媒体、产品展示、游戏动画、舞台设计等方面。在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较晚,但成长迅速,使得数字媒体逐渐成为了当下的主流媒体,而且为现代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持。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高效、更便捷。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高校教育中,是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方式的一个重大改革。数字媒体艺术将数字电影、数字绘画、动画、数码影像应用于高校教育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逐渐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字媒体艺术强化了美学设计,注重美化画面,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给学生带来了美得享受和美的教育,使得课堂变得轻松、更易懂、学生的积极性变高等,这足以显示出数字媒体艺术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1数字媒体艺术在高校的现代化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形式有很多种,例如数字电影、数字音频、动漫游戏、虚拟仿真等,这些表现形式即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媒体艺术会把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能够很自然的把学生带领到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中,将课程内容通过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绘声绘色,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眼、耳、脑等器官,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创造出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使课程内容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审美会使人的各项心理能力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各项心理能力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1.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利用就会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板书整理知识脉络,这样的课堂缺乏了创新意识,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而在使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游戏、虚拟场景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利用到生活中和工作中去。数字媒体艺术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的思维能力。

1.3教学媒体数字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的知识,扩展的内容很少,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多为板书和讲解。然而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传统的授课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游戏来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数字媒体会把常规的媒体数字化,电视、报纸、期刊等这些运用在教学中的传统媒体都会变成数字电视、数字报刊,这些数字媒体使得教学变得很便捷,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源获取方便,费用低廉。

1.4形成新型师生关系、交互交流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遵循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而应用了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再局限于板书与枯燥的讲解,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师生的教学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会变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知识。教师也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变为辅助者,引导者,学生遇到困难或是不懂的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愉悦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仅仅是通过上课发言来完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疑问。而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课堂则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数字媒体平台上与老师、同学进行学术交流。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的绘画技法很难用语言形容,而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数字绘画,就解决了课堂演示覆盖的全面性,和与学生互动的交互性。

1.5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

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板书都是以文字为主、个别学科需要进行画图、或者图片进行展示,这就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数字媒体艺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就会使授课过程变得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图片,可以利用数字短片的播放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到抽象的概念,也可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巩固。

2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高校教育中大部分是以教学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画面是由文字、图像、色彩、符号等多种媒体元素构成,在课件的制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元素的美学特征,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增强数字媒体课件的可观赏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下文将在三个方面阐述美学理论在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应用。

2.1文字美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文字除了有表达意思的用途之外还要利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第一、要选择恰当的字体。文字有其独特的含义,比如黑体的醒目、稳重;宋体的端庄秀丽等,使用字体应根据授课内容来定,避免过于杂乱。第二、文字风格要统一。同一层次的标题、正文、备注,应用同一大小、同一字体、同一颜色的文字来表示。第三、文字的内容要简明。文字的使用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布局合理。

2.2色彩美

色彩的运用在数字媒体艺术上尤为重要,它和文字一样,也是一种语言,色彩可以强调重点,提示区别,增强注意力等,色彩是一种富有感情的语言,给人以特殊的情感体验。在数字媒体课件制作中的色彩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选用。前景色和背景色要有明显的区别,但不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对比强烈的画面会让人产生视觉疲惫。第二、颜色的使用要适度。颜色的使用上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颜色会使画面看起来杂乱无章,看不到重点。第三、颜色的色调要统一。整体颜色表达的含义要一致,背景色与文字之间、文字与图片之间的颜色要和谐统一。

2.3节奏美

第3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10-01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补救性模式逐渐转向发展性模式[1]。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我国内地,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2]。

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的相似性组成团体,通过商讨、训练、引导等形式解决团体成员相似的心理困惑;个体在团体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达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的目的。由于团体心理辅导是咨询师与众多人员一起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由团体带来的动力学因素,其受益面和受益的人员较之个体咨询更广,能更有效率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3]。

1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作用

1.1 认知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强化了团体成员对积极的人际情感的认识。不仅一些特意安排的活动强化了成员对积极人际情感的注意,同时,由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特殊氛围以及一些特殊的规定(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等)使团体容易形成人与人之间积极的人际情感氛围,团体成员在团体内更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

(2)团体心理辅导促使团体成员深入了解了团体对于个人的意义。在团体中自己能敞开心扉,能够在新环境中与不熟悉的人交流,在其他学校内的场合也能主动发言和与人沟通交流。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提高成员的自我开放水平和自我开放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团体成员在自我开放方面的提高对于改善其人际关系是有帮助的。

(3)团体心理辅导提高了成员对自身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于团体成员是有意义的。

(4)团体成员在认知方面提到的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在冲突发生时怎样去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调适心理。

1.2 情感方面

(1)团体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表现出的不自在感、自卑感、不信任感和抑郁都有所降低,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个人的孤独感、不安感都有所降低。

(2)团体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对学习、人际关系的自信心有所增强能更好地信赖他人,与人交往。

1.3 行为方面

(1)不少团体成员反映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自己开始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并且能运用正确的认知方式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冲突。

(2)通过使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到的人际沟通技巧等,较好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效率

2.1 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2 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为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4]。

2.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3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优势

3.1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的情感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类似共同特征和需要的人组织在一起,团体活动的特点和氛围使参加者容易找到共同性,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从而充满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在团体活动中期阶段,团体凝聚力使成员进一步找到风雨同舟的感觉,使个体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互相帮助;团体对成员的支持,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

3.2 团体心理辅导使团体成员互相学习,在认知、情感、行为上都得到直接的帮助

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团体成员可以相互学习,交换经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劝告,模仿其他成员的行为;团体心理辅导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成员反省自身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团体成员提出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其他团体成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圆满的处理。

3.3 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团体心理辅导将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观察他人的观念及情感反应的机会;可以使参加者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度[5]。

3.4 团体心理辅导使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场合认识老师,或者体验到与老师友伴一样的愉快经验,过去的疑惑戒心可以消除,不再避开老师。学生与辅导员的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辅导员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辅导员,必然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人。经过团体讨论,交流分享,将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感到更有意义,能够认识更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封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模式探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2] 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悉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3] 李梅.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危机干预中的运用初探[M].杭州出版社,2009,6.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拓展训练 综合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2005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高职教育随后发展迅猛。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试探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很多人从小娇生惯养,动手能力差,独立思考意识缺乏;中学成绩相对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在为人处事时,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甚而自私自利,只要求社会及他人对自己关心,缺少互相帮助及协作精神;与同学交往中,不主动和别人沟通和交流,缺乏知心朋友,易养成孤僻或横的个性;在遇到顺境时,容易骄傲自满,碰到逆境又会自暴自弃。根据高职学生这些带有共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拓展活动,可以让高职学生在生理、心理、情商、社会适应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二、拓展训练的概述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模式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如今,在高职院校进行拓展的体育课程,不单是简单的体育娱乐,而且还是一种通过训练来获得个人体验与感悟、提升自我认识的运动。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兴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以自然环境为依托,简单安全的器材为保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同时,拓展运动还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游戏。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1.拓展训练的引入正是要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纵观今天中国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抗挫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勇敢顽强的毅力。他们在身体方面,或者体质弱、协调性差,或者自我管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环境适应和心理调节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差,他们迫切地需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而拓展训练的引入正是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最佳答案。在高职院校中,我们可喜的见到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大学殿堂来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但可悲的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杀率却逐年增长。

2.拓展训练的引入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

拓展训练采用实际操作的体验式学习,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从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项目和采取的形式来看,可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的心理、智慧和体力形成了一定的甚至是严峻的考验。每一名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3.拓展训练的引入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素质

拓展训练所涉及的个人项目较多,如:空中单杠、徒手攀岩等。这些项目是让培训者在面临人生所从未经历过的困境与危险时,战胜自身的懦弱,挖掘自己的潜能。团体项目以复杂性、艰巨性为特征,对于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天梯、求生墙等项目,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内容,建立良好的团队气氛,以促进受训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协作、融洽和默契。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学生所需具备的素质

4.拓展训练的引入增设新的训练内容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对这些运动项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提出,选项体育课、俱乐部制体育课等类型的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应运而生,且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现代教育思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依然摆脱不了体育的课程资源集中在学校的现象,难以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体育课程教学。《全国普通高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拓展训练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校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不仅突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式格局,而且丰富和完善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注意事项

1.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保障

拓展训练的部分内容的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安全问题上一定要重视。例如,教师一定要培训上岗、体育拓展器材一定要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并且在保质期内进行使用、户外要使用专业的保护设备、训练项目要进行周密的计划等。

2.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设计拓展训练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有他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要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标准及要求进行拓展项目的设计,不能简单地照搬拓展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

3.拓展运动与体育教学的衔接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思想始终被传统教学所束缚,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所以,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多借鉴拓展运动的培训理念来改变体育教学模式。

4.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限制性较强

由于高职院校近几年的不断扩招,人数增加,普通体育课一般以35人为一个班级,而拓展训练要求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以8~16人左右为宜,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资源又有限,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五、建议

1.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有关拓展训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宣传力度。

2.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利用校园环境等优势建立拓展训练基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行长时间、多项目的培训,增强培训效果。还可以在非教学日对外开放,增加收入,弥补学校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

3.根据接受培训对象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宜的拓展项目,以便达到预定的培训效果。

4.各高职院校应制定出拓展训练教学大纲和建立合理的效果评估标准,使拓展训练的成果有据可查。

参考文献:

[1]张清阳.浅谈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结合[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周辉全.培训新方式――拓展训练[J].中国人才.2003:44~45.

[3]吴桂英,石岩.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的模式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2).

[4]丁文娟.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50~52.

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

1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不单要靠科学技术,更需要较高的人文环境,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和道德水平,大学生能否得到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关乎国家的兴衰。在以往中小学教育中,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会将知识学习成绩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致使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后,自身的人文素质与自身发展不匹配,造成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将其融入各种文化、社会实践课程中,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我学习,改变人文素质短板现状,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1.2教师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角色

教师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主要充当两个角色:引导者和监督者。首先,教师作为传授学生知识的教育者,始终在担任着引导者的身份,但此时的教师,不仅要从知识教授的层面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校课程知识,更应该从自身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和提升人文素质。其次,教师在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中也是一名监督者。在人文素质教育开展过程中,大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出现偏差,或者积极性不强等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当承担其监督者的身份,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把握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

2体育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

2.1体育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因素

体育教师多是由体校毕业,在体育方面具有极强的素质和教学能力者担任。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从而表造成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缺失或不完善。

2.2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因素

体育课程中,通常以达到训练时长、完成考核标准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在制定教学方针上,就会忽略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中,耗费最大的不是脑力而是体力,体力消耗让学生难以维持更好的思维方式,致使其对事物的认识变得更加片面化,无法从课程学习本身,领略到教师在其中融入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自身问题的影响,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佳的现象。

2.3学生以及教师的认识深度因素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已经成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体育训练上,轻视体育课程中人文素质的教育,认识深度较为浅薄,不仅严重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影响了课程设计的科学性,造素质教育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

3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途径

3.1体育教师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对象,应在体育知识和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等各方面都要充当榜样。高校学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更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够让学生更加信服,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对象。同时,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体育教师,更能够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从而有力地推动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2提高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人文素质教育中没有考试,也没有比赛,缺少一个客观具体的表现形式,这就让大学生难以认识到人文素质的本质,更难以体会到人文素质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识,让大学生能够真正重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整体的高校教育都具有极大的重要意义。在体育课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自身的认识,向学生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3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人文素质教育其实是存在于体育课程学习中的,只是往往被忽略了。教师应基于科学的体育课程,尽可能地将人文素质具象化,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例如,体育课程中可以模拟体育竞技形式,在比赛中穿插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互帮互助的有爱精神等课程内容,适当转移学生对名词的注意力,让其在学习中充分认识到,体育学习中,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只有拥有更高的人文素质,才是真正的冠军,才能够在人生中留下宝贵的东西。

第6篇

体育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作为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形式,其有效性对高校体育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前,必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基于这个目标,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要求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因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2、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教学体系

体育作为一门大学通识课程,是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进高校对自己的体育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使高校的教学体系更加合理。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高校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大学课程,其教学有效性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就日常教学实践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深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对高校体育的教学水平以及有效性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具体而言,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高校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当前高校的普遍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就具体而言,当前很多高校没有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之处。另外,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较为落后,不重视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使得教师的日常教学较为懒散,缺乏有效性。

2、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方法。当前诸多高校的教学模式都较为落后,存在着问题。就具体而言,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另外,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只是简单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创新,使得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3、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较为落后

当前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较为落后,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就具体而言,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以及跑步等简单的体育锻炼,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上流行的体育活动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较强的体育兴趣。另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设立系统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性。

4、高校体育教学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于体育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完善的体育配套设施,使得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另外,由于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得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爱好去进行体育学习,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很难获得符合自己意愿的体育教学。

5、高校体育教学缺乏??资力量

师资是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效重要影响。当前很多高校不重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得高校不去引进相关的师资力量。另外,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较为缺乏,而且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都较为欠缺。

三、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高校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形成重视。高校应该对基于此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另外,高校应该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

2、创新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一些体育设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体育游戏,使学生在参加游戏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

3、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

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理念来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另外,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增加更多体育活动,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来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开设游泳课、武术课等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

4、完善体育教学的配套设施

高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教学需要来采购相关体育设施。高校应该建设体育活动的相关场地,比如足球场、篮球场以及游泳馆等。另外,高校应该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检修,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5、提升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高校应该积极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设置更多的体育课程,并引进相关课程的体育教师。另外,高校应该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7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西安市

[作者简介]姜健(1972- ),男,陕西泾阳人,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陕西 西安 71006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082-03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着高等体育教育的重任,在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与教育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虽然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都经过专业院校的培养,具备传授体育的知识与技能,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体育教师需要接受再教育。同时,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体育教师也要在职业生涯中经常不断地通过接受再教育、再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方式适应知识的更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或学历水平,更好地在培养社会合格人才中发挥作用。西安市高校众多,是我国五大高校聚集区域之一,对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寻找发展的对策意义重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教师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其研究方法包括: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相关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与动态,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并寻找新的研究突破口,力求在此问题上的研究创新。第二,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对象,针对普通高校的相关领导、体育部门负责人和体育教师设计《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领导调查问卷》《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在问卷发放前做信度与效度检验,符合研究发放要求。在调查的20所高校中向相关领导、体育部门负责人发放问卷60份,回收59份,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93.3%;向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1份,有效问卷143份,有效回收率89.4%。第三,专家访谈法。就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有关问题访谈相关专家、学者,获取指导性意见与建议。第四,实地走访。深入部分西安市普通高校,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继续教育相关问题的看法与感受,获取一手资料。第五,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所获数据输入计算机中,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进行相关处理得出量化指标,为进一步分析做好准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现状

教师的年龄结构从一定程度上会反映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活力,同时,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也能反映其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状况。现状调查表明,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较均衡,梯队建设较合理。其中,40岁以下的占到61.5%,中青年教师占多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更多的年富力强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他们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在体育教学中能表现出优势。但从另一方面看,中青年教师居多,这些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合理,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强,但他们教学经验积累较为缺乏,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50岁以上的教师仅占14.7%,与年轻教师比,这些教师经验丰富,教学工作能力强,但自身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接受的知识相对陈旧、需要更新,受年龄影响,大多教师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欲望和能力较差。

教师的学历水平能体现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与专业知识水平、能力。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对体育教师学历水平要求的提高,新增人员一般要求要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有些高校甚至要求必须为博士,许多在职教师因为学历偏低,在职期间通过各种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深造,提高学历水平。从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现状能看出,硕士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已超过半数占到52.5%,专科学历为0,但有47.5%的体育教师学历水平为本科,分析这些本科学历的教师,大多年龄偏大,这与过去高校接收教师的学历要求较低有关,但很多取得博士和硕士学历的教师是在就职后通过自身努力接受继续教育再深造获得的,所以学历较低的教师有必要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更高学历,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的需求。

职称高低往往是对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一种体现。调查表明,西安市普通高校具有讲师和助教职称的教师占58.7%,具有教授职称的仅为7%,这与各高校设置的教师职称结构、职称梯队建设及各级职称评审要求有关。但作为教师,从教学工作来看,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职称水平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学校也需要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承担教学科研工作。西安市大部分普通高校对体育教师在审报高一级职称时都有严格条件,比如学历方面、在职后参加进修方面等,这些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参加继续教育的要求,也促使教师必须不断通过自身努力攻读硕士、博士或参加专业进修、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方式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二)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认识现状

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状况会直接影响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行为与态度。现状调查表明,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绝大多数都能认识到继续教育对于在职教师的重要性,有84.6%的教师认为重要或很重要。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教师已能感觉到提高教学科研工作能力与水平的紧迫性;另一方面,高校在对教师的增资评聘工作中明确规定,在职教师须参加一定形式与要求的继续教育形式,或对学历水平有要求,这也会使一些教师必须进行学历深造方可达到标准,这些原因使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越来越重视在职后的继续教育。也有4.2%的少数教师认为不重要或很不重要,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这些教师主要是一些年龄偏大,接近退休,职称情况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教师,他们对继续教育表现出一种不积极的态度。

从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看,依次表现为: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历水平;晋升职称需要;学校要求等。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他们在大学接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已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认识到更新知识、不断“充电”的重要性,因而大多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历水平是普通高校很多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本科在高校的学历已无优势,从长远考虑,为了增资评职需要,必须要参加学历继续教育。排序第三的是晋升职称需要,高校在教师晋升职称时要求必须要经过一定形式的继续教育,这也成为体育教师参加的目的之一。此外,还有些学校要求教师参加一定的业务培训,阶段性地派出教师参加,也成为目的之一。

(三)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参与现状

1.继续教育参与形式现状。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大体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主要指硕士、博士学历的继续教育,非学历包括专业培训、综合培训、访问学者、研究生课程,等等。经过调查发现,非学历教育参加的平均比例为31.3%,高于学历教育的12.1%,这主要是因为学历教育相对来讲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通过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方可参加,非学历教育通过单位派出或申请就能参加,资格要求不高。学历教育中全日制研究生的比例最低,仅为4.9%,分析原因,是因为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考试难度大于在职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入学,另外,很多人不选择的原因是入学后需脱产,这对本身的工作和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选择比例较低。非学历教育中比例最高的是参加各种综合培训,所占比例为73.4%,这种培训一般时间不长。专业进修需要时间较长,比例仅次于综合培训,占46.2%。访问学者和研究生课程的比例最低仅为5.5%,主要是因为这种继续教育形式一般时间较长,很多学习地点在外地,对本职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而且经过这种继续教育方式不会获取相应的学历证明,所以选择人数最少。

2.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经费现状。经费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保证,调查中发现有25.9%的人经费由个人全部承担,16.1%的人经费由学校全部承担,剩下超过一半比例的人经费由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这种现状说明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是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方式,而且,一般会规定学校支出的经费必须是在教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形式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证书后才会报销,这种方式是对参加的教师个人在培训中经费上的限制,督促教师认真参加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体来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时,学校一般都会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少数培训学校会全部承担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励教师在职期间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特别是在高学历的继续教育上,学校都有较大力度的经费支持。

3.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时间选择现状。调查发现,更多的教师愿意选择在寒暑假采取半脱产或其他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其中利用业余时间比例占到60.8%、半脱产比例占到25.2%,全脱产状态参加的选择比例最少,占14%。这种现状表明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时首先考虑到的是不愿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另外,参加继续教育较多的中青年教师人群,全脱产对他们也会造成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他们愿意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有些培训时间较长的继续教育形式更愿在假期参加。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西安市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近半教师学历水平不高,大多教师职称水平较低。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青年教师居多,他们教学经验积累较为缺乏,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教学经验,老教师专业培养过程中接受的知识相对陈旧、需要更新。近年来新增教师的学历大多在硕士研究生以上,而在职的教师仍有一半左右为本科学历,随着高校对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学历较低的教师必须要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硕士以上的学历。讲师和助教职称的教师占多数,大部分普通高校对体育教师在申报高一级职称时都有严格条件,促使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2.西安市普通高校少数体育教师仍未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较为明确。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绝大多数能认识到继续教育对于在职教师的重要性,他们愿意参加继续教育,但受多方因素影响能真正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比例还不高,同时,受年龄等因素影响,仍有少数教师尚未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依次表现为: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历水平;晋升职称需要;学校要求等。

3.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主要以非学历教育方式为主,经费主要来源是学校与个人共同承担,教师缺少专门用于继续教育的时间。体育教师参加非学历教育的平均比例高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中比例最高的是参加各种综合培训、专业进修、访问学者和研究生课程。继续教育的经费大多是由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大多体育教师愿意选择在寒暑假或其他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受工作任务、家庭负担等因素影响,全脱产状态参加的仅占少数,缺少专门的时间用于继续教育。

(二)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是推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条件。这种正确观念的树立首先是相关领导应认识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并为教师创造参加继续教育的良好条件。体育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参加继续教育对教学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断充电,满足人才培养对教育者的要求。

2.建立健全相关继续教育制度。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建立健全会保障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并能促进其健康发展。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既能起到鼓励作用又有一定约束作用的相关制度,并形成一定机制,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并在经过各种培养与培训后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对高等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对学校与教师个人发展都起到应有的作用。

3.遵循区别对待原则,合理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应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每个教师自身学历、职称、年龄、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要从教师个人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一方面,学校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多方需求,既考虑学校长远发展需要,也要考虑教师自身需求,给不同教师积极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在安排继续教育的形式、时间上多考虑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因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在考虑个人需求的同时从学校大局出发。

4.保障继续教育经费必要的投入。必要的经费是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保证,在认识继续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保证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经费投入可采取多种形式,需要学校全部承担的予以支持,还可采取在取得预期效果后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一定费用,教师也应更新观念,从长远考虑,个人必要的投入会产生长远的效益。既对教师提出要求,也尽可能地解决教师一定的经费问题,达到对在职教师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斌.牡丹江市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9).

[2]李丽英.湖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

[3]臧连明.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J].体育学刊,2002(5).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终身体育顾名思义即按照个人的思想进行一生的体育学习及锻炼的过程。终身体育既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和终身教育类似,均是按照个人意志进行的。本文在简单叙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之后,对终身体育意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具体培养途径做出了论述。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便是提高人们身心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身体基础,以期进一步提升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除此之外,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人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机能均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特别是现在社会经济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承担了巨大的学习、工作、生活及心理上的压力,而体育锻炼又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发展及推广终身体育意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全民体育的开展效果较欧美国家来看还是具有一定差距,人们身体的综合素质较低,而许多欧美的发达国家,不仅具备优秀的体育锻炼环境,而且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比较强,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均能够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对比来看,我国民的终身体育意识普遍较弱,尤其是高校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其对体育锻炼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都比较低。

2终身体育意识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培养方式

2.1创新教学方法,遵循终身教育的客观事实

在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尊重终身体育意识教育的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做到科学设计、合理规划,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除此之外,高校的体育教学还应该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对现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体育教育的顺利展开,强化训练学生的体能素质,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综合素质。同时,确保学生在接受体育知识和运动技巧的教育之后,能够渐渐的养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此外,在高校体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理应对学生的个性和自做到充分的尊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体育特长,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会到成就感。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从而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2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激起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习体育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学习体育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把体育教学和日常文化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认知到,优秀的身体素质是未来工作或生活的坚实基础;其次,要明确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最后,要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学生的爱好着手,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积极且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使高校校园变成培养全民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环境。

2.3组织各类课外体育活动,挖掘大学生的体育潜力

除了课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也是锻炼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场所,同时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对体育课堂活动的一个延伸和补充,其形式多样化且具有很大的自,所以相比于课堂体育的教学,学生更倾向于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组织并开展各项课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实的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体锻炼习惯,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具体来说,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运动能力。高校应以实际情况作为基础,设立健身、保健、达标、娱乐等不同种类的课外活动,并相应的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则按照自身兴趣爱好自主的选择体育锻炼种类,在日常的训练中投入全部热情,进一步培养自身体育特长,提高运动素养。第二是组织能力。通过协会开展并举办和体育活动有关的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等,让高校学生均可以参加课外的体育活动,借助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意识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综上所述,广泛的组织课外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更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全民体育锻炼的目标。

高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强化了高校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提升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并且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开展课外体育项目等,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此锻炼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快乐教育,以期促进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赵鹏东.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之途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