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9-05 16:45: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素质教育在社会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学美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审美修养的重要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中学美术教育要足够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美术教育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和需求,迎接新的改革挑战。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注重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教育面向的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成为我们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从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实际情况来看,中学美术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在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限制了美术教育的完善及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改革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美术教育改革不可避免。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和家长都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美术教育的培养。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呆板,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对美术的热情。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美术基础薄弱,教师对学生水平了解不够,要求过高,使学生难以跟上讲课进度。教师的授课内容限于教材,缺少对知识的扩展,很少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能力培养。在素质教育日益被重视的现状下,我国的美术素质教育被推到前沿。美术素质教育通过发挥美术教学培养情操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观察力训练、空间思维的培养、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美术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艺术方面的修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的开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美术课程的开设是创新能力教育的主要途径,能够发展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中学美术教育不仅对我国青少年鉴赏水平提升和审美能力培养完善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美术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育的发展之路。使中学美术教育跟上时展的步伐和需求,发扬和传播美术文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教育与人才竞争。为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市场需求的综合人才,要加强在中学美术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能够从美术教育中了解掌握更多的有关美术的知识和事物,开阔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断完善自我,增强创新能力。

重视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和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市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全面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个人修养、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从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社会十分注重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高校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必须依靠中学美术教育的创新和改革,转变传统教育发展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机会,扩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第2篇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 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如讲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ses——English.

A、speak B、spoke C、spoken D、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质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2、探究性质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和引导。

例如,SEFC BOOK 1B Lesson 61的Fire Notice中有这样一个句子:Consider every fire alarm to be a real fire.学生对掌握其字面意思并不难,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隐藏在句子中的弦外之音,使他们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其本质的联系,列举出诸如:“Maybe a naughty boy can sound a fire alarm to play a joke,and some people won’t believe that a fire has broken out till they have seen it themselves.”之类的情形,为培养其探究性思维品质营造好学习情境。 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

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

2、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看图说话(talking about pictures)一般感到很有困难,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

三、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目标基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养成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际,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严峻的冲击。旧的道德体系已遭批判,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道德领域面临失范,社会矛盾凸现,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智商犯罪增多,从而给新时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时期。这是人所共识的。新的任务、对象、环境、条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深入探讨和研究初中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社会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总称。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是在伦理关系平等基础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权利义务新理念,笔者已作另文阐述,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初中生基本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

1.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本国政治目标,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标都带有政治性,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自觉抵制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当然,这种成人化的内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情感,显得不那么“合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他们的“当下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实,从小中见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归生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2.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合格公民”,即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动态性的伦理体系中不可能从自身的先天智能中来获得其德性与义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执政。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维权,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法律情感,唤起他们的神圣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人”向“政治人”转轨作好铺垫。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当前实际情况,初中德育基本内容除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校纪国法教育以外,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创新意识教育。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有关组织新近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来缩小差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呢?笔者以为: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养成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自我需要感”,从而产生对求知的持久内驱力;要鼓励学生联想,要教育学生不但要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也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多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富有自信和独立创新的精神。过多地责怪,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只求无过,但愿按部就班行事的唯唯诺诺的人。

2.市场意识教育。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源动力是需要,边界是法律规则,今天的学生,明天将参加市场竞争的大潮,如果不预先进行市场意识的教育,必然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要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种社会观念,使他们尽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公平、风险、高效、法制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增强实力,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3.竞争与协作意识教育。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缺乏竞争意识的人也是无所作为的人,大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冒尖,敢为人先,永不自满,从而发展个性,增强实力。当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在提倡竞争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共处、交际,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精神。事实上,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只有合作与共,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4.公民法制意识。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念,反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要依法维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加强对自己承担行为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5.热爱大自然教育。净化地球、绿化环境、美化自然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要教育学生保护周围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珍爱生命、健康心理教育。生命是宝贵的,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要教育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不吸烟,不赌博,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视书刊,远离,反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教育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不嫉妒他人进步,胜不骄、败不馁,重友谊、讲信用,注重调节心理平衡。

7.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在信息网络日益国际化、日常化的今天,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合理、有序、健康地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和侵蚀,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一个极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养成教育做起,这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我们要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课本理论说教而轻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养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是初中道德教育的底线。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包括以下方法和途径:

1.拓宽德育渠道,变灌输型为渗透型。如今单调空洞的灌输说教在德育教育领域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必须寻找多种渠道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何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引导教师不论教哪门课都要把爱国激情、做人准则、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又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学校通过文化艺术节、办讲座、听报告、纪念日庆典、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又如在家校联系中渗透德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铺设一条沟通信息的高速路,及时互通学生思想动态是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2.发挥学生德育主体性,变被动灌输为自主增长。初中生的想象思维很少受现实世界的约束,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经常举办“异想天开”一类的主题班会、团队会,“每周一创”信息交流会,“脑筋急转弯”、“奇思妙想群英会”等,让学生的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翱翔,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识的框框,不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使思想的空间放大,思维才能活跃,从而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又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认识创新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工厂没有创新精神,产品落后,管理滞后,就有可能破产;商店经营观念落后,就要在竞争中失利,甚至亏本;政府观念不变,职能不改变,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伍挨打;学校办学思想不改变,就培养不出新型人才等。

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一些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以及技能人才的支持,所以加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进入到社会中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职校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及重要性

职业院校计算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也要熟练化,而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最为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也是对学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一些职校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在创新能力培养层面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所以职业院校在这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努力。计算机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是让学生进行发明,而是能够在学习中有所体验以及发现新知识,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创新,对以往的学习模式进行优化,成为独立学习的个体,这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计算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加强对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要求,当前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职业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职责就愈来愈沉重,担负着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培养的重担,只有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才能够真正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发展打下基础。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创新能力也是人最有价值的综合能力体现,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形成了规模,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第一,加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要按照合理策略加以实施。首先,在教学理念层面要能进行更新,对教学的方法加以改善。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与文化课程的教学有着不同,在教学中要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也就是在理论知识上通过课本,然后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具体化的技能。职校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度,将软硬件建设得到有效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老师要能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以重视。

第二,对计算机教学的课堂理论教学方法要进一步优化,将教学有效性进行提升。在以往的教学模式思想影响下,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一直是被动地位,而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也比较单一化,这样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在技能的运用上比较僵化,没有创新的意识,所以对此要能积极应用,可通过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对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此对学生积极性进行调动。只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学生对所学内容才能加强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需要有专业能力的计算机师资队伍。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将教师自身的水平进行强化。老师要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所了解,和学生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然后老师进行针对性指导,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结束语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是时展需求,对此要能从实际出发,充分重视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樊红娟,林阳阳,靳宗信.浅谈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20).

[2]李琳.新课程下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重要性与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可以说。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是具有创造性、发展性以及开拓性的能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今,对于高中生来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中阶段的创新教育,主要任务是激发高中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创新的实践中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高中美术教学是普通高中教学的组成部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等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出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经济竞争的核心、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高中时期,高中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着自身素质综合提高的需要。而高中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美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逐渐培养高中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喜爱与审美能力,培养高中生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记忆、创造等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标新立异,积极寻找各种新的途径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它具有思路新颖、富有想象、积极主动等特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和创新的自由。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而高中美术课程没有像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等科目的高要求,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大,因此创新能力可以受到激发。

二、高中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其一、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推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美术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就要不断地更新、提升。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就是高中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高中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对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当今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时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学生的所见所闻常常超出教师的知识领域。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拓宽知识面,已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其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不仅一种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要充分做到“学生本位”,那么一切教学活动中,高中美术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包容、共享进行交流,促进学习的过程中双方的交往、关心、创造、选择和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可以利用合理的手段、恰如其分的措施,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三、预设创造性思维的情境,启发独立探究新的、美的事物。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想办法打破常规问题的限制,创造一些具有的悬念的问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推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比较自主独立地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容易的事。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中分准备课堂所需的材料,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够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欣赏美术的各种色彩、图形与材质等入手,而且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背景等。

其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高中美术课实用性。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穿插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内容。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美术的就是追求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通常来源于或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一些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发现学习美术的现实意义,提高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良好的教学过程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对于高中美术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应该积极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传输创造性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应该认真参与美术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传递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适应竞争压力日趋增加的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创新性提高的前提。因此,加强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英水走进高中美术教学现场[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2]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修手册:高中新课程美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 2006.7

[3]高明.美术教学论[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4]朱宝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第6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实践 创新 培养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等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地方高校认识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采取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加快实验室、实践基地、校内实训中心建设,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地方高校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理念方面

高校管理者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到位,重理论,轻实践;有的虽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只重视了硬件建设,轻视了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思考,更未能建立相应的体系。教育观念的陈旧使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缺乏源头活水。传统的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观,追求单纯知识点的传授,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直线性的,非此即彼的,不符合多元化信息时代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1]

2.实践教学方面

由于地方高校教学经费有限,实践教学资金缺乏,实验室设备落后,不能很好的满足实践教学需求,未建立起有效的实验室开放机制;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虽然签订了协议,但不能很好的履行其功效;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尚未建立起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考核体系,许多实践性环节收效甚微;[2]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自身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方面

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未能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学生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比例较低,覆盖面不广,学生参与机会少。教师参与指导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以上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1.结合地方高校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应大力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探索能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注重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企业、科研院所有丰富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深度参与的有效机制。

2.研究如何进一步整合实验资源,搭建面向全校师生服务的、优质共享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实验平台,推进共享使用。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推进实验资源的共享使用,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鼓励教师自主研发实验教学仪器,支持学科特色及专业特色建设。适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探索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互补、满足所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与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

3.研究如何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学生、教师主动参与科研训练计划、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制;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扩大科研训练计划、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在学生中的覆盖面、受益面。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体管理措施

1.在教育理念方面使全校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全员能够树立“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学生观,将学生作为具有丰富个性和创新潜能的主体,而不是消极的管理对象和知识灌输的“容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理念。[3]

2.加大实验资源整合力度。按照“集中、归并、优化、重组”的原则,分期、分批对现有实验资源进行优化调整,打破教学实验室、学科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的界限,对现有实验资源按学科门类、按功能进行优化重组,减撤功能单一的实验室,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室。注重发挥实验室的群体效应,使实验室向综合化、多功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搭建面向全校师生服务的、优质共享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实验平台,确保并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3.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适应学科特点、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训练的实践教育基地,确保每个专业建成2―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4.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大对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竞赛的资助力度,积极组织受益面大的校级竞赛活动,制定适应当前学科竞赛发展的奖励机制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机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启霞,韩吉衢,常显波.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成因及对策措施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2] 职会亮,马超,施宏伟.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途径与未来[J].文教资料,2011(16).

[3] 沈月娣.论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第7篇

关键词:高职;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物理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课程自身的综合性、灵活性、实践性非常强,对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物理基础知识与物理操作技能,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积极发挥物理教学优势,落实创新精神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

基于高职院校物理教学现状开始入手分析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多种技术都是在物理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历史的发展,对于自然界的探讨,物理学科知识也随之积累,为新技术的发明、更新提供理论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物体都是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比如说,无线电技术、光电技术、电力、半导体集成等等。物理学是高职教学中的必修课,通过物理教学、物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锻炼其岗位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物理教学出现了一定问题,严重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对于物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所有领域的自然科学中,几乎都包括基本的物理学定律,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物理学知识的运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普通院校不同,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批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来说,物理学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侧重于就业问题的考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中去,重视技能训练、轻视学历学习,没有认识到物理学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相应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学习,忽略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高校扩张形式比较严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大幅度下滑,很难招到综合素质过硬的生源。高职院校学生结构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于高考失利的分数较低的学生,还有对口考试录取的学生。相对来说,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于数学、物理等抽象性、教学难度比较高的学科,存在极大的厌学情绪。物理学出勤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

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权威,学生绝对臣服于教学的威严之中。在这种不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性地位,机械式的接受教学与教师的观点,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质疑,绝对迷信教师、迷信课本、迷信权威,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被扼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指导者。这种平民、民主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是研究性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创新精神、创造力培养的基础。因此,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用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支持与爱护。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处于“畅通”状态,发挥“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关键,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对知识的合理整合与潜心挖掘,唤醒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进而转化成为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高低,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创新教育不是口号,要想真正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多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很少。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指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光的反射、折射”内容学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光的折射图与光的反射图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两幅图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折射、反射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提高。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正确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思维的开端。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正确思维能力。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观察”的重要性。比如说,卡茂林先生之所以被称为绝对零度先生,是因为在一次意外的低温试验时,发现在零下268.98度时,汞的电阻神奇消失,之后他又发现很多类似金属都发生类似现象。正是因为这一发现,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观察方法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有目的的指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的特点、规律,先获得感性认识,之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在通过实践环节解决问题。不断鼓励、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正确思维能力。

物理教材“生活化”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在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有相似度时,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相似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物理教材“生活化”,积极引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社会热点问题、新技术。不仅要立足于教材,更应在超越教材,强化教材的可研究性,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积极探究中,锻炼创新能力。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不仅与职业教育的宗旨、目标相违背,更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管理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适当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锻炼其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习第九章“电流”知识点时,可以适时加入现代化企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可控制硅开关;在第四章“超重与失重”教学中,引入神六、神七的前沿技术;在“热学”知识讲解中,加入汽车发动机、气缸知识等。

5、强化物理实验教学与兴趣小组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实验基础课程,大部分物理知识、物理发现都是通过物理实验的形式得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的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积极讨论等形式,感受前人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理论学习完成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验作业,让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问题开始入手分析,从五个方面: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正确思维能力;物理教材生活化;强化物理实验教学与兴趣小组,详细论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11(06).

[2].赵玉琴.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

[3].向丽.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探析[J].职教论坛,2012(12).

[4]. 王美华 .论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J].中国职业教育,2011(08).

[5].姜大源 .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教育研究,2013(01).

[6].需国庆.职业教育科学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第8篇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学科交叉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graduate of the importance of nature, analyzes the graduate stud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will play the role and of the posi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guiding graduate student summed up the improve graduat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five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ertain problems and needs to pay attention matters also briefly analysed.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Course cross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现代科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大学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更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是在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进行方向专一且集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研究生要学会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培养自己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能力。恢复研究生招生计划以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自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尤其是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

创新一般指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思想与方法。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其国家的进步就难以实现,只能一直受制于人,因此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是进行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机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反之,优秀人才也会促进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而研究生又是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承担者,可以说,目前中国几乎90%的具体创新研究工作都是由研究生来直接完成的,因此,我们要把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根据我国以及国际上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情况,同时根据作者协助培养及亲自培养研究生的实际经验,认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推行开放性教育

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能力与思想会对研究生的能力与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首先应重视建设具有创新性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教师进行自由式探索,创造自由、民主、公平、积极进取的创新氛围;同时大力支持教师探索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模式;对有意向的教师积极推进其与社会、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注重学术交流,引导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期间积极与同学、其他高校及企业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了解企业生产实践,掌握学术前沿及产业现状,在产学研合作中开展科研活动。

2.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培养

科学素质包括:求异思维、科学思维。求异思维,即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教育的结果。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美国布法罗大学曾对三百三十名学生进行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刚刚听完一个学期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学生,在产生有效的创见方面,与没有听过这一课程的学生相比,平均提高94%。科学思维不仅要求逻辑严密,数据真实,经验可靠,判断准确,而且还要求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敢于大胆假设。因为,科学就是要不断地发现、批判、创新。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再多的苹果在你面前落地,你也是无动于衷;再多的异常现象在实验室里出现,你也不会有所发现。

3、注重学科交叉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国家大力鼓励的方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进展往往是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启发与促进的结果,学科之间的交叉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交叉研究的涌现也是解决现代社会综合性问题的有效手段,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战争问题等。这些综合性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广,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各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4、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诱导创新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即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主动借助多媒体等工具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图形实物等主动探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大学教育中,要强化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意识;重视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和规范研究生参与实际科研工作,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推进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l] 黄伟.浅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3-15.

[2] 张新民.高等林业院校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2):219-219,232.

[3] 郝志伦.理工院校人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至现状与措施[J]. 文化学刊,2012,(1):86-93.

[4] 廖满媛,乔爱科.三点一线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12):61-63,71.